Artwork

内容由主持人褚笑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主持人褚笑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Player FM -播客应用
使用Player FM应用程序离线!

新技能 新年催婚自救手册

9:28
 
分享
 

Manage episode 311182173 series 3087325
内容由主持人褚笑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主持人褚笑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新知日历 | 喜马拉雅平台首档自制知识资讯类音频节目

从专业人士演讲、权威学术期刊、社会热点文章,行业大数据平台,分析报告等各类来源提取新认知、新观点和新趋势,为用户提供每日高品质知识资讯。


Hi,你好!我是褚笑。欢迎打开新知日历。


你发现没?中国家长们有一个神奇的共性,那就是爱催年轻人结婚。“有男/女朋友没?老大不小咧,好找一个了,要求不要太高”等等。


“催婚”像一个古老的魔咒,总能精准抵达一代又一代适龄青年的生活中。


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为啥长辈爱催婚?



我们都知道,东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黑泽尔•马库斯(Hazel Markus)等人把这种差异描述为西方的个体主义文化和东方的集体主义文化。


在个体主义文化中,西方人的自我概念是独立的。对个体而言,从出生开始,和父母的关系最重要也最亲密。在成长过程中,个体逐渐获得独立。成年后,个体最亲密的关系转化为夫妻关系,并且持续终生。


所以,西方人成年后,与父母建立了清晰的自我界限。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一个人能决定自己的事。


也就是说,西方的爸爸妈妈和七大姑八大姨觉得家里的年轻人结不结婚本来就不归自己管。因此,西方年轻人在“结婚”这件事就相当自由。



反观集体主义文化,东方人的自我概念是互相依存的。这来源于传统的大家庭模式,一个家族中的几代人往往聚居在一起。遇到困难一起想办法、共同面对,强调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依附,由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家庭礼节和进退之道。


《礼记》中就提到了“人义”,做人的“人”,讲义气的“义”,说的是做人应该恪守的规范,具体表述为父慈、子孝、兄良、夫义、妇德、长惠、幼顺、君仁、臣忠。总的来说,就是要克己忍让、长幼有序。


随着社会变迁,传统大家庭虽然表面上转化为独立小家庭的形式,但这种集体主义文化却延续了下来。个体成年后,家族中的长辈仍旧认为自己对晚辈具有关怀和教导的义务,其中当然包括成家立业、娶妻生子这样的人生大事。


也就是说,中国的爸爸妈妈和七大姑八大姨把关心家里年轻人的婚事当成了自己的“分内事”。如果不闻不问,反倒是自己的失职了。


这种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可不是纸上谈兵,还得到了脑科学层面的验证。



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用两组中西方大学生进行了脑成像研究。结果发现:对中国人而言,在提到“自我”和“母亲”的相关描述时,都激活了腹内侧前额叶,这里是认知“自我”的神经基础区域。


但西方人只有提到“自我”时才激活了这个区域,提到“母亲”“父亲”“总统”等相关描述时 ,这一区域没有反应。


这说明,中国人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本来就是自我的一部分。即使长大成人了,与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结,也早已渗透到个人的认知、行为,甚至生理结构中。

话虽如此,但不少人纷纷表示:道理我都懂,可为什么还是觉得催婚很烦呢?那些显而易见的困难难道他们看不见吗——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谈恋爱?刚分手一个月,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刚换了新城市工作,哪儿有机会认识异性啊?


这种心态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透明错觉”。顾名思义,你对你自己来说是透明的,所以就误以为自己在别人眼中也是透明的。可在别人看来,他又没有读心术,即使是再亲密的人,又怎么可能完全了解你在想什么呢?



所以啊,在解决“催婚”这个问题上,不如打开天窗说亮话。


首先,对于来自父母的催婚,以真诚平等的态度交流。


爸妈催婚的出发点是希望儿女幸福,如果你真诚地跟他们分析,在现在这个不合适的时机催婚,不但不会让自己幸福,还可能造成更大的痛苦,一定能够赢得他们的理解。


比如,你可以说:“请别提这个了,刚和前任分手,我心里挺不好受的。”或者说:“如果为了结婚而草率选择一个我不怎么喜欢的人,以后我会过得非常痛苦,你们忍心看到我每天不开心吗?说不定我还会埋怨你们呢。”又或者:“一个人在外面打拼挺不容易的,我想先专心工作站稳脚跟,再考虑感情的事,这是对自己也是对未来另一半负责啊。”



当你袒露了心扉,爸妈感受到了你的诚恳和不容易,反而会觉得,自己居然没有关注到你的感受,还需要你把话说得这么明白,是他自己的不体谅,也就不会再戳你的痛处了。


还有一些“催婚”来自于七大姑八大姨,这时,需要你用同样的“情绪浓度”去化解他们的八卦。


对于大多数“催婚”的亲戚,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让你赶紧结婚,而是希望你能够感受到他们浓浓的关心。这时,你只要用同样的情绪浓度去回应她们就可以了。


比如,三姑问你有没有谈恋爱,言外之意是表示她把你放在心上,想知道你过得好不好。而询问近况就是她传达关心和感情的方式,她希望能够通过你的回应释放出她的情绪。


这时你可以说:“三姑啊,幸好还有你惦记着我!人家现在还是单身呢,一个人在外打拼真是太想念您做的菜了!”或者“诶,我也愁啊!虽然没有人管我,但是三姑管我啊,您给我织的毛衣可暖和了!”三姑得到了你带有浓浓亲情的回应,哪儿还记得催婚这件事儿呢?是吧!



好了,听了上面的内容。你了解“催婚”这件事儿了吗?你知道怎么办了吗?


关于这个话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没?我在评论区等你。


撰稿 | 董璞玉

主持人 | 褚笑,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新知日历》节目总监制

主编 | 褚笑

节目运营 | 褚笑

专辑图视觉创意 | 贺归昀

主视觉 | 李芳舟



  continue reading

155集单集

Artwork
icon分享
 
Manage episode 311182173 series 3087325
内容由主持人褚笑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主持人褚笑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新知日历 | 喜马拉雅平台首档自制知识资讯类音频节目

从专业人士演讲、权威学术期刊、社会热点文章,行业大数据平台,分析报告等各类来源提取新认知、新观点和新趋势,为用户提供每日高品质知识资讯。


Hi,你好!我是褚笑。欢迎打开新知日历。


你发现没?中国家长们有一个神奇的共性,那就是爱催年轻人结婚。“有男/女朋友没?老大不小咧,好找一个了,要求不要太高”等等。


“催婚”像一个古老的魔咒,总能精准抵达一代又一代适龄青年的生活中。


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为啥长辈爱催婚?



我们都知道,东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黑泽尔•马库斯(Hazel Markus)等人把这种差异描述为西方的个体主义文化和东方的集体主义文化。


在个体主义文化中,西方人的自我概念是独立的。对个体而言,从出生开始,和父母的关系最重要也最亲密。在成长过程中,个体逐渐获得独立。成年后,个体最亲密的关系转化为夫妻关系,并且持续终生。


所以,西方人成年后,与父母建立了清晰的自我界限。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一个人能决定自己的事。


也就是说,西方的爸爸妈妈和七大姑八大姨觉得家里的年轻人结不结婚本来就不归自己管。因此,西方年轻人在“结婚”这件事就相当自由。



反观集体主义文化,东方人的自我概念是互相依存的。这来源于传统的大家庭模式,一个家族中的几代人往往聚居在一起。遇到困难一起想办法、共同面对,强调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依附,由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家庭礼节和进退之道。


《礼记》中就提到了“人义”,做人的“人”,讲义气的“义”,说的是做人应该恪守的规范,具体表述为父慈、子孝、兄良、夫义、妇德、长惠、幼顺、君仁、臣忠。总的来说,就是要克己忍让、长幼有序。


随着社会变迁,传统大家庭虽然表面上转化为独立小家庭的形式,但这种集体主义文化却延续了下来。个体成年后,家族中的长辈仍旧认为自己对晚辈具有关怀和教导的义务,其中当然包括成家立业、娶妻生子这样的人生大事。


也就是说,中国的爸爸妈妈和七大姑八大姨把关心家里年轻人的婚事当成了自己的“分内事”。如果不闻不问,反倒是自己的失职了。


这种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可不是纸上谈兵,还得到了脑科学层面的验证。



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用两组中西方大学生进行了脑成像研究。结果发现:对中国人而言,在提到“自我”和“母亲”的相关描述时,都激活了腹内侧前额叶,这里是认知“自我”的神经基础区域。


但西方人只有提到“自我”时才激活了这个区域,提到“母亲”“父亲”“总统”等相关描述时 ,这一区域没有反应。


这说明,中国人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本来就是自我的一部分。即使长大成人了,与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结,也早已渗透到个人的认知、行为,甚至生理结构中。

话虽如此,但不少人纷纷表示:道理我都懂,可为什么还是觉得催婚很烦呢?那些显而易见的困难难道他们看不见吗——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谈恋爱?刚分手一个月,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刚换了新城市工作,哪儿有机会认识异性啊?


这种心态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透明错觉”。顾名思义,你对你自己来说是透明的,所以就误以为自己在别人眼中也是透明的。可在别人看来,他又没有读心术,即使是再亲密的人,又怎么可能完全了解你在想什么呢?



所以啊,在解决“催婚”这个问题上,不如打开天窗说亮话。


首先,对于来自父母的催婚,以真诚平等的态度交流。


爸妈催婚的出发点是希望儿女幸福,如果你真诚地跟他们分析,在现在这个不合适的时机催婚,不但不会让自己幸福,还可能造成更大的痛苦,一定能够赢得他们的理解。


比如,你可以说:“请别提这个了,刚和前任分手,我心里挺不好受的。”或者说:“如果为了结婚而草率选择一个我不怎么喜欢的人,以后我会过得非常痛苦,你们忍心看到我每天不开心吗?说不定我还会埋怨你们呢。”又或者:“一个人在外面打拼挺不容易的,我想先专心工作站稳脚跟,再考虑感情的事,这是对自己也是对未来另一半负责啊。”



当你袒露了心扉,爸妈感受到了你的诚恳和不容易,反而会觉得,自己居然没有关注到你的感受,还需要你把话说得这么明白,是他自己的不体谅,也就不会再戳你的痛处了。


还有一些“催婚”来自于七大姑八大姨,这时,需要你用同样的“情绪浓度”去化解他们的八卦。


对于大多数“催婚”的亲戚,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让你赶紧结婚,而是希望你能够感受到他们浓浓的关心。这时,你只要用同样的情绪浓度去回应她们就可以了。


比如,三姑问你有没有谈恋爱,言外之意是表示她把你放在心上,想知道你过得好不好。而询问近况就是她传达关心和感情的方式,她希望能够通过你的回应释放出她的情绪。


这时你可以说:“三姑啊,幸好还有你惦记着我!人家现在还是单身呢,一个人在外打拼真是太想念您做的菜了!”或者“诶,我也愁啊!虽然没有人管我,但是三姑管我啊,您给我织的毛衣可暖和了!”三姑得到了你带有浓浓亲情的回应,哪儿还记得催婚这件事儿呢?是吧!



好了,听了上面的内容。你了解“催婚”这件事儿了吗?你知道怎么办了吗?


关于这个话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没?我在评论区等你。


撰稿 | 董璞玉

主持人 | 褚笑,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新知日历》节目总监制

主编 | 褚笑

节目运营 | 褚笑

专辑图视觉创意 | 贺归昀

主视觉 | 李芳舟



  continue reading

155集单集

所有剧集

×
 
Loading …

欢迎使用Player FM

Player FM正在网上搜索高质量的播客,以便您现在享受。它是最好的播客应用程序,适用于安卓、iPhone和网络。注册以跨设备同步订阅。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