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台灣觀測站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要來和大家抬槓了。 蔥蒜爆香,新鮮料多,大火翻炒。每一集,小編們會和大家一起討論台美關係、國際政治的動態和最新發展。如果你平常就已經有收看觀測站的文章,那麼你應該來聽我們的podcast,因為我們會在內容加料、加辣! * 本站內容以 CC BY-SA 3.0 授權。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眾議院歲入委員會在上週以40比0,無異議通過「美台快速雙重稅收減免法案」,並送交院會審議,而參議院財政委員會已經在九月通過該法案,因此距離解決台美雙重課稅問題,似乎不遠了!目前還不確定參院會以單一法案表決,或與其他法案包裹表決方式通過,也不確定最近審預算以及聖誕假期,將如何影響法案進程。不過參院領袖已表示,一旦眾院歲入委員會通過審議,參院將快速通過法案,大家可以期待一下了:) 本週也會為大家整理一連串的軍事國防新聞,首先是讓中國有些尷尬的問題,那就是拜習會重新建立好的軍事對話卻因為中國國防部沒有人,無法建立QQ。再來,美軍近期透露要在亞太區域部署新的陸基中程飛彈,這個行動對中國的意義為何?而近期雷根總統研究所公布一份美國民眾對烏克蘭軍援的民調,不僅指出近六成民眾支持軍援烏克蘭,還發現講述美國…
  continue reading
 
本集觀測站予你知,我們訪問到的是東海大學政治系邱師儀老師,來幫我們介紹八旗出版社的新書:國家的品格。 美國有很多人都是在川普當選之後,卯起來寫書,這本書也是其一。主要就是很多人擔心民主政治走向一個混亂的狀況。 本書剖析美國目前政治困境,作者把美國分成很多「小美國」,至少有11個不同區域。這樣的政治態度分界,是否只可能愈來愈分歧?有沒有任何改善「政治極化」的可能性?不同區域之間的政治態度真的是完全無法融合嗎? 在書中,作者說要「放棄南方」,在制度上,這其實是源自於選舉人票的特殊設計,讓政黨可以棄守某些地方。不過,到底這些不同意識型態者的溝通是有可能的嗎?還是說有些事情牽涉到個人最核心的利益判斷,常常無法有交集? 台灣距離美國很遠,但政治人物和媒體似乎天天都會談到美國。我們必須要更加瞭解這個跟我…
  continue reading
 
本週小編們會聚焦在中研院歐美所近期發布的「美國肖像」調查報告,其中揭露了追台灣民眾對於美、中的信任度。你知道嗎?研究發現台灣人對美國的信任度從2021年的45.3%掉到2022年的34%,今年則與去年相近,為33.9%。小編會來解釋這樣的數據與俄烏戰爭的關聯,不過我們也會進一步分享更多這份調查的細節,包括55.7%台灣民眾認為美國最近增加了對台灣的安全保障,66.4%民眾肯定美軍機與軍艦常態性在台海航行、65.4%受訪者相信美國總統對保衛台灣的公開承諾、59.6%民眾認為美國高階官員訪台,有助日後美國出兵協助台灣的可能。另外,這份報告也發現,「維持現狀」是台灣社會的共識,並有將近8成的受訪者,將現況解釋為「台灣和中國不屬於同一個國家」! 當然,上週全台最關注的就是極為戲劇化的藍白合,小編會在…
  continue reading
 
節目中介紹的線上課【國際大局 X 地緣政治:認識區域風險,決策必備的戰略思維】連結在此 https://linkingthink.com/GP2023M 結帳輸入專屬優惠碼 UST300 可以再折 $300 元 本集我們將聚焦在拜習會,拜習會上週三(11/15)在舊金山APEC會議期間舉行。會談後,雙方達成的協議包括:1) 共同打擊芬太尼、2) 恢復軍事對話,且除兩國防長可直接通話,雙邊軍事指揮系統的各層級也將建立對話機制,以及3) 建立工作小組應對人工智慧風險。在台灣部分,根據白宮,拜登強調美方一個中國政策不變,也重申反對片面改變現狀,期待和平解決兩岸分歧,台海和平穩定符合世界利益,與此同時呼籲北京克制在台海周遭的軍事活動,而拜登記者會後表示,他有告訴習近平不要干預台灣選舉。至於中國,一名…
  continue reading
 
塔依爾・哈穆特・伊茲格爾(Tahir Hamut Izgil )是新疆維吾爾族最重要的作家與知識分子之一,除了寫作、寫詩,他也是一名導演。而大家可能都有聽過,中共最害怕的就是知識份子,也最害怕少數族群,所以拚了命要把少數族群「同化」,甚至消失。 「一個民族發生的悲劇,不會只限於單一民族或地區」詩人塔依爾從新疆帶著家人逃離了中國,我們本集節目邀請他來談《等待在夜裡被捕》新書(衛城出版),以及他所逃離的家園。 這本書剛被時代雜誌選為2023百大年度好書,時代雜誌的介紹說:本書道出了個人在痛苦逆境中堅忍不拔的故事,揭露一場迫切需要關注的人道危機。 是的,維吾爾人正在面對中共的種族滅絕行動。我們請塔依爾來談談他們所面對的壓迫,即使在逃離中國的狀況下仍然必須面對的風險,以及族人們試著保存語言文化、並努…
  continue reading
 
觀測站Podcast第三季來到100百集了🥹謝謝每一位聽友的支持~有你們真好! 本週全球焦點就是APEC「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部長級會議」以及期間的拜習會。在這次會晤前,拜登政府已派出多位秘書及特使前往中國,然而中國方面則是擺出較不重視的態度,也未如同白宮大方確認拜習會。值得觀察的是,中國持續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美國的對話邀請,是否將轉變美國外交圈長久以來對「對話」的追求。而本週podcast也會聊聊最近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延遲進展,根據報導,台灣希望藉由APEC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碰面,互相確認進度,表示企圖心,然而為什麼會延後?對台美又有什麼影響? 再來,最近有非常多關於中國對台開戰的投書辯論。有些智庫學者建議美方降低對台支持,營造中國有機會「統一台灣」氛圍來降低中國武力犯台機會,也有的是分析…
  continue reading
 
去年甫卸任的中共前總理李克強,忽然在十月底的時候因心臟病發過世,引起許多陰謀揣測。到底習近平是否刻意要除掉李克強?我們本集觀測站予你知-認識中國系列,邀請到中華經濟研究院王國臣老師,從李克強執政時期的特色以及他與習近平的關係來談起。 李克強代表的是怎麼樣的一個路線?跟習近平很不一樣嗎?其實也沒有到這麼地不一樣,但就是在經濟政策上的重心有些不同,李比較強調民間企業的角色,習比較喜歡政府擴張影響力、強調國有企業,不過本質上仍然都是中共的核心領導者,對於權力的本質與行使都是一樣的。 李克強是刻意被塑造成比較開明的角色,但其實他講的話也沒有超出中共所釋出的公開資訊的範疇,例如像是那個六億人口生活在每月一千人民幣以下的言論,其實也是公開的資訊。在習近平執政下,李克強由於輩份相當、而且也的確比較懂經濟,…
  continue reading
 
【國際大局 X 地緣政治:認識區域風險,決策必備的戰略思維】 ✅經典原理 X 歷史背景 X 具體案例 ✅6大領域學者專家,深入淺出專業解析 ✅6大核心主題,全方位洞察世界脈動 👉課程連結:https://linkingthink.com/GP2023M 結帳輸入專屬優惠碼 UST300 可以再折 $300 元 --------------------- 第七艦隊11/2日證實美軍飛彈驅逐艦「裴拉塔號」(USS Rafael Peralta)與加拿大皇家海軍巡防艦「渥太華號」(HMCS Ottawa)在「符合國際法公海航行和飛越自由的水域」進行「例行性」過境。本集首先就會來討論美加兩國的聯合任務越來越頻繁,對台灣的意義為何? 而上週在美國,「印太沙皇」坎貝爾受白宮提名擔任副國務卿!這位坎貝爾不…
  continue reading
 
中亞地區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國度,可能只有零星的旅行團會關注此區,主要的國家包括: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在討論的時候也常納入周邊的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然而,這個地方已經漸漸變成了「中國斯坦」、成為中國的政經影響力版圖嗎?!所謂「一帶一路」計劃當中的這個帶,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正是由中國出發經過中亞往歐洲的經濟帶。 麥田出版社剛推出《中國斯坦》這本書,我們很榮幸能邀請到台灣非常非常少數的中亞研究專家、目前任職於國防安全研究院的侍建宇老師,來跟我們聊聊這塊很少被台灣人討論到的廣大區域。 我們討論的主題包括:中國「斯坦」,這個斯坦是什麼意思?中國在中亞的影響力真的有大到把整個區域都變成自己可以控制的嗎?為什麼本書副標題說中國「不經意」創造中亞帝國?那現在整個一帶…
  continue reading
 
節目中介紹的線上課【國際大局 X 地緣政治:認識區域風險,決策必備的戰略思維】連結在此👉https://linkingthink.com/GP2023M 結帳輸入專屬優惠碼 UST300 可以再折 $300 元 -----------------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和民主黨參議員默克利(Jeff Merkley),24日提出「台灣關係強化法案」(Taiwan Relations Reinforcement Act)。事實上該法在2020和2021年時就提過了,然而法案並未通過。「台灣關係強化法案」很完整地從各層面提出如何強化與台灣的交往,由於層面廣闊,因此被一些評論人認為是「台灣關係法」的更新版本。本集我們會來好好介紹該法的內容與特色,以及為什麼法案沒有通過呢?…
  continue reading
 
本週的主題是中共的「活摘器官」,聽起來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個議題。我們訪問到臺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理事長王舒眉醫師,請她來跟我們簡介中國的器官移植「市場」狀況。新鮮的器官在中國又快又好取得,而各大醫院也把這個視為最重要的業務之一,至於這些器官的來由,很多是政治犯、死刑犯,實在是非常恐怖。現在國際上有什麼樣的組織以及不同的方法去阻止中國繼續在器官移植方面侵害人權?為什麼我們平常很少看到相關的訊息?如果我們想要得知更多相關的訊息,可以關注哪些媒體或組織呢? 補充資料: 多數人因為不是醫學背景,並不了解器官移植的種種限制,心肝腎肺等大器官的移植必須經過血型相符,DNA(HLA相容性),性病肝病愛滋病等傳染病篩檢,一般來說大約是十分之一的配對成功機率,意思是一個病人要獲得一個大器官大約需要十個器官提供…
  continue reading
 
本集節目我們邀請到中研院民族所的劉文老師,來談談一篇最新的期刊文章:台灣的永恆之戰。內容主要是在談她去參加民防訓練的觀察,尤其是現在中國擴張野心日增、對台灣的戰爭威脅似乎愈來愈迫近的狀況下,一般民眾該怎麼樣面對這樣子的風險,以及各種民防訓練的內容以及意義。 不過在此同時,最近在台灣「反戰論」有很多討論,這個不只在台灣,在美國似乎也是如此。在美國討論反戰跟在台灣討論有什麼異同呢?為什麼「左派」傳統會有這麼多人反戰,美國「左派」的反戰,跟台灣的這批反戰論者是一樣的出發點嗎?他們會反對民防嗎?說到底,我們應該要怎麼看待中國的威脅呢?由US Taiwan Watch
  continue reading
 
五眼聯盟上週17日在加州舉行會議,一開場,FBI 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 Christopher Wray 就單刀直入地說:「我們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沒有比中國政府對科技創新的威脅更大的了。」兩天後(19日),美國國防部發布2023年「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並重申了去年報告的開場主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有意願並且越來越有能力重塑國際秩序的美國競爭對手」(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is the only competitor to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intent and, increasingly, the capacity to reshape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continue reading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2009年在耶路撒冷文學獎的獲獎演講時,提出了雞蛋與高牆論,表示:「以卵擊石,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無論高牆是多麼正確,雞蛋是多麼地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這邊」,不過誰才是雞蛋呢? 在這場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中,小編們將會討論面對這場衝突美國的風向如何變動、如何看待「雞蛋方」,以及美國到底比較支持強悍者還是弱者?我們會分享民調,供聽眾參考。觀測站也要強調,台灣看待這場戰事,不需要也不必要「選邊站」,而是應該思考、觀察美國的印太戰略部署是否有因中東戰事變動,以及反思台灣的國防態度。 APEC即將在下個月於舊金山登場,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近日會晤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代表團時說,「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雖然北京方面仍未確定習近平是否出訪,但這席話被視為…
  continue reading
 
我們團隊曾經出一本書叫做《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本集節目我們來訪問一本新書《縫補的正義:一部美國憲法的誕生,聯邦最高法院的歷史關鍵判決》的作者江仲淵,讓他來告訴我們:為什麼我們要理解美國憲法! 作者本人的經歷就超級酷炫的,因為對歷史的熱愛,高中時就休學寫書,後來到清華大學走的也是特別的實驗班體制,目前主要都是在修法律系的課。而他目前還在大學期間,就已經要出第八本書了!真的是太強大!我們在節目中聊了一下寫書的心路歷程,以及如何看待歷史。仲淵還舉了書中的例子來討論法律與道德的關係。本書總共寫了十九篇影響美國憲政體制的司法事件,而這些事件和其所立下的準則,很多也都成為我國法律體系的一部份喔!由US Taiwan Watch
  continue reading
 
本集我們將聚焦在國際新聞上,首先就要來看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無預警攻擊以色列的事件。從台灣的角度小編會提出四個討論點:一是以色列對台灣在美倡議的影響,二是,以色列是否可能讓美國分心,進而難以聚焦中國?三是,中國追求擔任國際和事佬與世界警察,然而中國與巴勒斯坦當局得緊密關係會如何影響中國回應哈瑪斯?最後是共和黨強硬派訴求刪減預算並減少援助烏克蘭,然而面對長期關係良好,並有宗教連結的以色列,又會如何支持?目前局勢仍在發展中,小編也會持續討論、更新。 接著,我們將延續上週海鯤號的新聞,並引用吳崑玉老師的文章,指出台灣發展自製潛艦並完善產業鍊的五道關卡,我們也要推薦一本由兩位以色列軍事專家撰寫的《武器奇才:以色列成功打造新創生態圈的關鍵》,了解以色列如何建造國防產業。 最後小編將聚焦在美國,除了來…
  continue reading
 
台灣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9/28日在台船高雄廠區舉行命名暨下水典禮,本集Podcast開始就來回顧「海鯤號」的歷史,台灣能成功建造國造潛艦是歷經多少的波折與努力,並且如何見證「天助自助者」,在多重阻礙下仍匯聚多國之力建造出潛艦,這是每一位台灣人都該感到驕傲並認真審視的歷史(雖然看到「海鯤號」下水照時,那大大的車輪圖案讓人有點不知所措,但感動不減!) 在觀測站的書中,介紹過一個提到台美關係不可不關注的美國重要官位,那就是主管台灣與中國事務的「亞太副助卿」!國務院上個月 30 號宣布,原先主管日韓事務的亞太副助卿藍墨客(Mark Lambert),將接任該職位,藍墨客也將帶領國務院去年底成立的跨局處中國協調辦公室(俗稱China House)。Podcast中,小編會介紹這個職位的重要性,並來…
  continue reading
 
本集觀測站予你知,我們要來討論兵役問題,邀請到的來賓是經濟民主連合(經民連)的研究員羅宜。 最近政府推出一系列軍事改革,包括役期恢復為一年、後備制度與訓練改良等等,民間團體經過一連串的研究之後,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方案。羅宜研究員要來跟我們講解什麼是「多元役期」方案,意思是說,當兵的方式與役期長短可以有很多種! 討論兵役制度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因為接下來還有少子化的衝擊,我們必須要想辦法讓服役這件事情更能夠有彈性,讓兵源多一些。(除了義務役的制度改革,專業軍人的部份也很重要,像是國造潛艦除了要把潛艦造出來,還需要很多的專業士官兵!) 面對中國的威脅與挑戰,我們都必須要做好準備!由US Taiwan Watch
  continue reading
 
本週一開始的無獎徵答是:猜猜自1977年起,接近五十年間美國成功準時通過預算案共有幾次?(聽到節目最後的美國新聞環節就會揭曉答案囉!) 本集podcast在快速討論完印度和加拿大的緊張關係後,就來聊聊 9/14-22 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的訪美八天行。這趟訪美,侯友宜去了紐約、華府和舊金山,除了與各地的僑胞見面,也見了紐約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並和現任 AIT 主席羅森伯格見面兩次,與台美關係專家葛來儀、前 AIT 主席卜睿哲則是在智庫布魯克金斯學院的閉門會議會面。就在訪美期間,侯友宜的Bloomberg 專訪也推出(訪美 + Bloomberg 專訪是不是已經變成一個 Combo 了XD)!小編會來分享我們如何看待此次侯友宜訪美以及國民黨目前提出的兩岸論述。總體而言,我…
  continue reading
 
本集節目我們邀請到資深媒體人、同時也是日本大東文化學院社會學系教授-野島剛先生,與我們分享新書《中國的執念》,並與我們聊聊日本、中國、台灣的關係。 在日本近日流行討論所謂「台灣有事論」,野島先生在書中提及,發生在台灣的一切未來也可能發生在日本。同在這片汪洋上的我們都需要謹慎面對。 在中國日趨「鎖國」時,野島先生說,其實台灣是個很棒的地方,當記者學者無法進入中國與香港時,台灣是最佳觀察地點,他們可以從台灣切身觀察中國,又不必擔心被拘留。野島先生用中文娓娓道來他作為一個日本記者,如何看待台灣這片土地,如何去面對中國這個時刻對我們抱持侵略性的角色。 面對印太戰略的改變,日本民眾是如何看待對中外交政策的呢?中國作為一個日本與台灣在地理因素上都無可避免的「惡鄰居」,我們又該如何面對?…
  continue reading
 
本週要考考大家的無獎徵答是:「全天候戰略夥伴關係」英文怎麼翻譯?這是 9/13 日習近平和委内瑞拉總統馬杜羅在人民大會堂見面時,發表的兩國關係,不過這個英文翻譯是真的讓十億人都驚呆了!答案會在 Podcast 最後公佈喔! 接下來,小編會簡單分享上週在台北香格里拉高峰會上,好幾位國際關係大師中的大師如何分析台美中關係!這些大師包括提出軟實力一詞的約瑟夫 奈伊(Joseph Nye)、提出修息底德陷阱的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理論化「攻勢現實主義」的約翰 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等等,聽聽他們如何看台灣?又如何將烏克蘭與台灣對比? 上週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全票通過「美台快速雙重稅收減免法案」,不過參院外交委員會早在7月13日就以口頭表決方式通過「…
  continue reading
 
首先為大家更新台海動態,美國海軍伯克級飛彈驅逐艦「拉爾夫.強森號」與加拿大海軍哈利法克斯級巡防艦「渥太華號」(Ottawa FFH-341)9日通過台灣海峽,這是個例行性的行動,不過也正是藉由例行性行動,回擊中國的灰色作戰。 接下來一則新聞繼續更新華為 Mate 60 Pro 到底是不是顯示中國的科技突破?或代表美國限制中國科技發展的失敗?川普任時期擔任商務部國際貿易管理局助理部長的妮卡塔(Nazak Nikakhtar)表示,美國政府現在可能會對這款手機展開調查,試圖確定中芯國際開發的手機晶片,是否使用美國設備或技術所製造出來的。目前美中科技戰還在進行中,而有待調查釐清的問題包括美國出口管制的漏洞、中芯晶片的良率等等,本集我們也會和大家介紹一位讓中國半導體產業突破重圍的晶片魔法師,梁孟松!…
  continue reading
 
本集節目我們邀請到政大政治系葉浩老師,來與我們聊聊在鏡好聽上開設的新節目「政治哲學相對論」。 台灣做為一個民主的「跳級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民主化,這是很不容易的成就。 然而,人們對於民主的相關概念理解似乎還不夠深入,我們也還沒有時間好好地去處理過去威權時期留下來的遺緒 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受到強大鄰居(中國)的影響,而覺得好像獨裁政治比較會「拚經濟」。 在本集的專訪中,葉浩老師除了分享製作節目的心得之外,最主要是在討論中國那邊談的「民主」與我們有什麼不一樣。現在我們來聽更多政治哲學相關的討論,以及持續去探尋民主的意義,對我們來說都是一種持續的補課,要讓我們的民主政治更好! 電子書:https://www.linkingbooks.com.tw/ebook/buy.aspx 各平台收聽的傳送門…
  continue reading
 
錄音當天是 9/3軍人節,兩天前則是 9/1 記者節,節目一開始先感謝每一位保衛台灣的軍人以及努力為台灣媒體環境努力的記者~謝謝! 本週新聞一開始來聊美國向台灣提供的8000萬美元「無償軍事援助」,我們會解釋不同的軍援,也要回應一下不斷出現有關軍售的疑美論,非常推薦大家去聽百靈果與軍事專家 Tony Hu 的專訪,相信很多疑美論將不攻自破! 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等蘋果在 9/12 推出的 iphone15,不過最近更受關注的是華為在29日無預警發布的 Mate 60 Pro,因為 mate 60 pro 被視為是美中科技戰的一大指標,許多中國人也將中國戰勝美國科技戰的希望寄託在華為與這款手機上!Mate 60 Pro宣稱採用了華為晶片部門海思設計的麒麟晶片,多家網絡媒體稱該晶片採用了5納米技術…
  continue reading
 
解放軍對台灣的威脅日益增加,其中最直接相關的一個部隊是火箭軍。 不是寶可夢的火箭隊,火箭軍其實就是管飛彈的部隊。 不過,最近中共解放軍的火箭軍出了好多好多的大事,一大票領導階層的將領被撤職,換上新一批人。 屋漏偏逢連夜雨,聽說還有潛艦出事。我們該怎麼看待中共的這些軍事消息?會影響習近平對內統治的地位嗎?習近平會因此改變什麼對外政策嗎? 本集我們邀請到戰略研究專家林穎佑老師來帶我們了解中共最新的軍事動態,以及關於解放軍組織發展的一些基本認識。 電子書:https://www.linkingbooks.com.tw/ebook/buy.aspx 各平台收聽的傳送門​ :http://linktr.ee/us.taiwan.watch…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