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FM_BACKLIGHT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Artwork

1
逆光电台

逆光FM_BACKLIGHT

Unsubscribe
Unsubscribe
每月
 
『逆光电台』是一档与摄影相关的谈话节目。我们将每周邀请来自摄影相关领域的嘉宾和我们一起聊聊他们有趣的职业故事和严肃的职业思考。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我们还在鲁美上学的时候,刘大卫是一个流传在摄影系的传说:当年的一位师兄,一毕业就下海赚了大钱、做了大款,后来又去了海外。那是90年代初,中国的早期的当代艺术家们还在东村和圆明园吃着百家饭。 后来我也毕业10多年了,在北京见到了传说中的真人,他已经毅然转身放下一切做了一名职业艺术家,后来也随着各种拆迁动荡,在草场地,罗马湖,顺义各种艺术区腾挪着他用来创作的硕大机器。 刘大卫的作品采用硬边绘画的形式,用材料反应了他对当代的观照;他的艺术试图从摄影出发,而结果在图形,表达他对于图像在当代语境下的一种转译。 【本期嘉宾】刘大卫 【05:04】成为“传说”的社会原因 【09:42】如果是今天我一定毕业就当艺术家 【10:55】艺术家的核心包含了建立生活的系统 【16: 20】当代是一种对已被肯定的艺术…
  continue reading
 
最近北京五环外的罗马湖艺术区也要被拆了,在那边的艺术家们已经陆续搬离原来的工作室,在附近的村里、庄里或者小区里找了暂时的落脚点。12月1日,刚刚安顿下来的一群艺术家们利用搬迁的一周时间在村里做出了一个名为《理想国》的快闪群展。 林舒是这次参加展览的艺术家之一。我们在村里参观完他们的展览后,来到他还在坚守中的罗马湖工作室,和他一起聊聊他的作品和这么些年来的创作感受。 林舒毕业于集美大学艺术学院的油画系,早期供职于周末画报等媒体担任摄影师,2006年开始独立摄影的道路。林舒的作品从早年的彩色风景到他的画摄影系列,再到最近的黑白摄影《塔》系列,在我看来,是有意无意间透露着他对于摄影本质的追寻和探索。他的作品曾被收录于2010年顾铮编写的《中国摄影新锐25》和2020年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
  continue reading
 
很多时候,摄影的价值不在当时。一张照片,虽然可以在各式各样的场景下,因为千奇百怪的可能性而产生,但无论如何,它一定是,也只能是那时那刻的“非虚构”。 记录,是它最朴素的意义。 【本期嘉宾】 邬树楠:黄平在地影像节策划、策展人 高鹏:摄影师,黄平在地影像节“评委会大奖”获得者。 黑刀:乐评人,黄平影像节摇滚演唱会主持 【11:52】4个摄影师,各有特色 【21:03】20年来,中国的摇滚乐发生了什么变化? 【39:58】拍小河 【44:35】高鹏的影像思考 【01:05:00】摇滚最初打动你的是什么
  continue reading
 
因邀约艺术家王庆松到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摄影系做一期工作坊,于是有机会以逆光电台主播身份对其进行了一次专访。 本次访谈不同于以往,未设置任何提纲、做任何话题准备。希望能以朋友聊天的方式介入到艺术家最核心、最基础、最单纯的思想空间。 便从他的发型开始聊起。 【本期嘉宾】王庆松 【01:00】发型揭秘 【14:05】我只用胶片和最大的画幅、最小的景深、最亮的灯光 【34:40】我祛除抑郁的方法——晒太阳 【52:56】符合自己想象的人生? 【58:52】对儿子的教育 【01:03:00】我的电影 观看更多作品请移步公众号 逆光FM
  continue reading
 
傅尔得刚刚出了两本新书:《在场:亲历11个重要美术馆摄影展》和《对话:21位重塑当代摄影的艺术家》,加上之前的《一个人的文艺复兴》和《肌理之下:一个人探寻台湾摄影》。几年内接连出版4本摄影书籍,她算得上高产。 在这几本书中,我们能看到她一边在扩展书写范围的广度,一边也在探索书写内容的深度。在这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可以跟随她了解到各大美术馆的前沿展览和信息也可以听到关于摄影师的有趣故事。就像她在书中前言写的:“回想一下,我的艺术史认知构架并不是来自书本,也并非来自课堂,而是这些年来一次又一次反反复复进入世界各地林林总总的美术馆的过程中,逐渐由零散的碎片慢慢积累拼凑起来的”。 【本期嘉宾】傅尔得 【03:24】《在场》这本书的由来 【15:20】《对话》不仅适合那些想了解摄影的人,同样也适合创作…
  continue reading
 
什么是医学摄影?医学摄影可以是艺术吗?对于感性居多的艺术生来说,理性的医学摄影可以成为他们的缪斯吗?带着诸多对于科学的神秘幻想,我们采访了刚刚在平遥摄影节上展出新作的,大连医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赵欣老师。 【本期嘉宾】赵欣 【02:16】什么是医学摄影 【15:15】医学摄影和艺术创作能发生联系吗 【21:11】医学摄影的乐趣和困难 【36:59】医学摄影用到的器材 【41:23】针孔摄影作品。一切生命在时间的长河中都是短暂的
  continue reading
 
上期我们借洪磊老师的新书《摄影类事》展开了相关的讨论和介绍,那么这一期我们还是先介绍一下洪磊老师的基本情况,熟知摄影和当代艺术的人一定都听过“观念摄影”这个词,直到现在依然在很多场域把观念摄影认定为一个重要的摄影类别,那么这个词源于1997年岛子策划的“新影像:观念摄影艺术展”。洪磊老师就是其中重要的参展艺术家,也就是中国观念摄影的代表人物。 【02:12】中国的摄影在20年内没有什么发展 【04:00】文字有准确性也有危险性 【13:29】所有人都说好是一件挺可怕的事儿 【17:40】写给电影的挽歌 【25:33】大陆的艺术家说什么都能往哲学上靠 【32:09】摄影边界问题
  continue reading
 
作为中国当代摄影的先行者,艺术家洪磊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在朋友圈写作的习惯,其中与中国摄影史有关的内容于今年初付梓成书,名为《摄影类事》。 我们将两个多小时的访谈分为两期话题,本期将从本书谈起。 【本期嘉宾】洪磊 【02:00】后现代的困境 【04:30】我为什么想写这样一本书 【09:00】从中国的画意摄影谈起【11:20】国统区的摄影师与解放区的摄影师 【28:00】自发的,寻找母题的摄影家【30:30】全书三个部分;作为研究者、亲历者【35:20】白求恩与沙飞【40:00】从侯波的审美谈起【48:20】出版未过审,被拿掉的部分
  continue reading
 
我们在相亲中需要解决的是恋爱问题?还是婚姻问题?相亲是对婚姻积极的态度还是对恋爱消极的抵触?我们可以跨过恋爱走向婚姻么? 【04:00】朋友介绍会比相亲市场更容易让人接受 【10:50】那些有趣的相亲经历 【21:03】主动分手算“渣”么 【37:05】 我们的“标准”改变过么? 【42:24】相亲会给人带来伤害么? 【54:24】看见别人的婚姻 【01:05:09】想象的婚礼
  continue reading
 
今年是汶川地震后的第12个年头。 摄影家、独立电影导演高 屯子从2009年春开始,用十年时间跟踪、记录当年地震后,迁出汶川、迁离祖居去到南宝山生活的羌族村寨的村民们。 2019年他用这十年拍摄素材创作的纪实电影《寻羌》,获得第3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金奖和纪学会第25届中国纪录片十优作品,并且入围多个国际电影节的纪录片竞赛单元。 《寻羌》讲述的是,汶川大地震后,居住在四川高山夕格羌寨的村民们,从高山祖居迁徙到200公里外的茶场的经历,以及由此在物质和文化上给他们带来的变化与冲击。《寻羌》用最朴实的方式记录下村民们在十年时间里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从不舍故居的迁徙,到对山下丰富的物质生活的拥抱,再到多年后重回故居请神下山,影片让我们清晰地看见一个族群在时代进程中,从古老的农耕生活跨越到现代生活的…
  continue reading
 
一个月前,电影《东北虎》获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影片”奖。一个雷雨交加的下午,我连线了正回到家乡鹤岗拍时尚大片的《东北虎》导演耿军,与之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聊天。我们商定尽量避开被众多访谈提及的话题,于是,一个更加鲜活而真实的耿军呈现在这剪完四十多分钟的节目里。 一个用自己的作品记录时代,真诚而智慧地发声的艺术家,是值得尊敬的。 【本期嘉宾】耿军 【01:50】关于我的“鹤岗国”和“鹤岗宇宙” 【12:10】2014年《锤子镰刀都休息》获台湾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奖【13:30】我不会为了迎合影展的时长要求去创作【16:00】我的电影之路从写剧本开始 【19:00】我的很多电影之间都有关联性【23:00】“正常人”这三个字是很可笑的【25:00】无法将现实与荒诞拆解开【31:20】关于…
  continue reading
 
最近,天气忽晴忽雨,又异常的热,热到做什么都很没精神。 这一期,三个好友,傍晚对着屏幕,呷一口冰啤酒,一起说说当年在采访,拍照中遇到的各种囧事。 年轻的时光,都是干着傻事过来的。 本期嘉宾:王晓东:摄影师 朱本嵘:摄影师运营 【03:00】 马云的帽子 【06:19】 上市公司的老总,飞驰在城市上空 【13:12】 拍导演田壮壮 【30:43】 大仓库黑洞里的墨西哥男子 【41:22】 候车室里的连环骗术
  continue reading
 
艺术家蔡东东的新作《生活史》刚刚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做了发布会。《生活史》用四百多张不知名的普通人家庭生活照,讲述了将近百年的时间跨度里三代中国人的故事。蔡东东在书末的自述中说,全书是按照历史和意识形态的线索,讲叙了一个三代人的故事。趁着这个机会,我们来到蔡东东的工作室,请他给我们介绍一些关于他的新书的创作缘起和过程,和他聊一下他一直以来的艺术创作。 【本期嘉宾】蔡东东 【02:30】从60万张收集来的生活照中选出415张,像是在沙漠中寻找活水 【07:38】我没有放下相机,只是拍摄的那个动作和结果在我的创作里是次要的东西了 【09:20】时间是书里面的一个线索。民国时期,建国之后,改革开放,三个时代是一个递进关系 【16:26】顾铮老师写的一段书评,这本书本质上来说是一个用摄影照片编制、展开…
  continue reading
 
“公关摄影”是近年出现的摄影类型,我们邀请到了从这个行业刚刚兴起便介入的,具代表性的,作为其公司创始人的刘自强来谈一谈公关摄影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聊一聊公关摄影作为时代催生的产物,其特别的运营模式;说一说公关摄影中摄影的占比以及公关摄影人应具的条件。 【本期嘉宾】刘自强 【02:00】什么是“公关摄影”?最早产生于何时何地 【04:30】公关摄影是介于商业摄影和新闻摄影之间的摄影? 【15:40】从北京发起到上海一枝独秀;逃离北上广的契机 【22:10】科技发展与公关摄影的关系 【26:00】会拍好照片,也不一定是好的公关摄影师 【30:20】走向国际的中国公关摄影 【32:00】就业新思路:合作关系代替上下级关系 【36:50】纸媒身份对从事公关摄影的铺垫作用 【39:00】摄影专业学生、…
  continue reading
 
最近正在成都当代影像馆进行的展览“圣洁的人”,是法国摄影师安托万·达加塔(Antoine d’Agata)于2020年疫情中的法国拍摄的一组作品。他用热成像技术将生死最纯粹的状态呈现出来,将我们带回到疫情深重的当时,让我们再次思考生命的存在。 安托万·达加塔作为马格南成员,完全没有我们一般理解的所谓“马格南风格”。在他的作品中,那种狂野地希望去除一切教条的努力,和他以自己的命运做为发声工具对抗规训的态度,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另一扇门。 这次我们邀请来芭莎艺术的专题总监荷大齐为我们解读安托万·达加塔的摄影背后,关于生命和禁忌的密码。 【本期嘉宾】荷大齐 【06:01】达加塔学习摄影之前的生活和走向摄影的契机 【12:49】去到纽约学习摄影,师从 Larry Clarck 和 Nan Gold…
  continue reading
 
《一场表演》是宁佳伟导演的第三部独立纪录片,影片当然拍摄了不止一场表演,而是无数场,是无数重复的一场。正如人生是一场表演,也是由无数场具有同一性的表演组成。 作为大学教师的宁佳伟,利用怎样的时间、金钱、关系、精力去完成个人表达?又是怎样在海洋馆的动物身上看到自己被规训的人生? 【本期嘉宾】宁佳伟 【02:30】我的前两个纪录片《儿子》《惊蛰》 【03:45】为什么我的纪录片都有长短两个版本 【08:10】小时候被海洋馆刺激到 【15:00】规训和被规训 【16:20】海洋馆比很多海洋生存环境好? 【23:00】我对剧情片的执念 【26:00】工资 【31:00】西方与中国独立电影及观众的异同 【35:20】会去做电视纪录片吗 【40:00】成片后需要做的工作;未来打算…
  continue reading
 
我们的世界之外是否存在另外的平行世界,无限个平行世界?在科幻小说里不断被引用的的“平行世界”概念,被唐咸英拿来用在他以摄影为媒介的艺术创作里,与挪用的素材一起合谋出一个介于真实和超现实之间的世界,表现他对于当下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浑然一体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反应。80后艺术家唐咸英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以来一直从事艺术创作,作品“平行世界” 曾入选2019年三影堂摄影奖。 【本期嘉宾】唐咸英 【01:10】我的作品不是灵光一现。疫情时期的生活也促成了作品的进度。 【03:48】色彩明艳,视觉冲击,我用平行世界来达到虚拟的远行 【10:08】彩色部分的时尚性 【19:00】与摄影大师的关联 【24:08】关于作品中的刺点,希望满足跨越空间的内心需求。更多关注心里的平行世界。【32:42】因为疫情时…
  continue reading
 
在纸质书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下滑的情境下,摄影书还有人买,有人看么? 图书的营销编辑跟内容策划编辑有什么不同? 推文、视频、直播,如何把摄影类的书卖出去?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中国摄影出版社的新媒体编辑许瀚文,一起讨论关于摄影书的问题。 【本期嘉宾】许瀚文 【特约主播】匡达 【05:20】做图书编辑,就是理想的职业 【10:24】新媒体编辑的工作是为了让更多的读者先了解书的内容 【13:40】内容和市场如何取舍? 【17:35】综合类的出版社已经开始直播卖书了 【26:26】摄影书的电子化 【29:46】好书推荐:《好照片的愉悦》、《世界摄影大百科》 【34:10】格里·巴杰的摄影观 【37:30】国内的摄影书展 【42:33】营销编辑的探索…
  continue reading
 
同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古巴,那个在地球另一端的国度究竟是怎样的存在?遍地雪茄?排队领咖啡?彩色的城市? 成功跨界摄影的法学博士张晓冬以镜头记录了古巴13年的变革,带我们一探究竟。 【本期嘉宾】张晓冬 【02:27】 17岁怎样开始的摄影之路 【03:40】 04年什么契机开始拍摄古巴 【08:12】讲西班牙语;类似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 【11:13】被艺术包围的城市:哈瓦那 【18:24】满街格瓦拉像;国有咖啡馆;配给制;终身公费医疗、教育 【29:55】去古巴必须买的几种东西;无需签证? 【33:39】古巴的中国城 【37:08】放下企业、本专业,全心投入摄影艺术的张老师 【41:26】为什么对“梦”这么执着?摄影是抑郁症的解药?…
  continue reading
 
1839摄影奖是一个由艺术家董钧和批评家海杰于2019年发起的纯民间奖项,以摄影术诞生之年为名,既尊重摄影的本体属性,也强调以跨媒介的开放姿态对其延展。现已成功举办两届,从第三届(2021)开始,面向全球高校华裔在校学生征稿。1839摄影奖旨在检验国内外高校学生创作和艺术训练中的认知与判断,奖项邀请知名策展人、出版人、研究者、批评家、艺术家等组成评委会,整个评选和工作团队零报酬。 本期主播与董钧和海杰三地连线隔空访谈,两位创始人对1839摄影奖的前世与今生进行了梳理;对亮点和槽点进行了论证,对坚守与边界进行了说明。 本期节目我们第一次尝试将音频转文字发布,没有时间收听的朋友可以看后附的访谈文字。 【本期嘉宾】董钧、海杰 【02:30】做1839摄影奖的缘由;二人的关系 【08:32】类似马格…
  continue reading
 
她是一位传奇的摄影师、一位充满争议的摄影师、一位生前寂寂无名,身后被无限解读的摄影师。摄影对于薇薇恩·迈尔到底是什么? 今日美术馆近日举办了薇薇恩·迈尔(Vivian Maier)的摄影展,在这次展览中他们还提出一个颇具时代语感的观点,“薇薇恩·迈尔比梵高走得更远”。那么,在图像超常易得,图像的意义被不断重新发现和拓展的今天,我们到底该怎样来认识薇薇恩·迈尔和她的摄影? 【本期嘉宾】崔钊 【02:00】我们所了解的薇薇恩是经过他人过滤和解释的薇薇恩。 【04:40】薇薇恩和摄影史的关系。 【06:40】透过收藏家马鲁夫的编辑,我们看见和摄影史里的大师重叠的薇薇恩。 【11:05】透过薇薇恩的家族经历和她的自拍,薇薇恩编织在照片里的疾病信息。 【25:46】拍摄可能是薇薇恩的日记方式。她的这些…
  continue reading
 
这一期,继续上期废墟摄影的话题。刺头王子分享了更多的关于探索废墟的感受,在发稿的此时,她正在银川,等待拍摄晚上的星空。 【本期嘉宾】刺头王子(陈程) 【特约主播】陈婉婷 【03:30】北京周边的废墟,公共交通基本都可以到达 【06:25】在废墟里遇到的危险 【13:36】在杭州的山里,独自一人寻找一节废弃的火车 【14:46】如何克服对墓地的恐惧? 【20:40】世界上的经典废墟地点 【35:15】只要有好的废墟点,刺刺说走就走 【40:10】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觉得好就是真的好 【43:40】其实,刺头王子也曾经有一个做记者的梦想
  continue reading
 
采访之前,我打算跟网名为“刺头王子”的陈程先约见一面。本来定了她家附近,但在前一晚,她转给我一个咖啡馆链接:“这个楼之前是曙光电机厂,几年前还是废墟,现在改建成了咖啡馆,不如在那里见面”。 刺刺在北京周边已经探访过将近50个废墟点。在她看来,想看废墟一定要趁早。以她的经验,每一个废墟都有可能随时被破坏,被改建,被安保和被打卡。可能你这个月去的一个地方,下个月,就会变的面目全非。就像曙光电机厂的旧址,2年前还是废墟,现在已经是在改建中的商业园区了。 废墟探险,是近几年在年轻人当中,悄悄兴起的一个事物。废墟吸引她们的是什么?她们在“玩废墟”中,又获得了什么? 陈程有句话很吸引我:“站在废墟里,仿佛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繁华只是一瞬,废墟才是永恒”。 【本期嘉宾】刺头王子(陈程) 【07:00】在废…
  continue reading
 
22年前的3月7日,电影导演库布里克逝世。 库布里克18岁便开始进入大牌杂志《LOOK》做新闻摄影师,是杂志社的“神童”。他的新闻照片看起来灵气尽显、游刃有余。4年的身份受限以及难以抑制的创造力,使他愈加希望接近自由的表达。于是他放弃了图片摄影师的工作,开启了“世界的库布里克”模式。肖平老师和主播刘阳以《杀手》和《光荣之路》为起点,对库布里克13部作品的外化和内在关系进行了逐级探讨。 【03:40】作为图片摄影师的库布里克 【08:15】为13部电影排序 【11:25】形式大于内容? 【18:47】没有主角光环 【21:30】库布里克电影的整体性在哪里 【30:00】“生命的无意义迫使人类创造自己的意义” 【31:31】所有角色都是受害者 【34:20】任性的导演 【41:50】结语…
  continue reading
 
我一直认为有一个爱好,而且能长时间坚持一个爱好的人是幸福的。 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赵炎雄不但是一位专业的新闻摄影记者,而且他还有个坚持了20多年的爱好:专门拍火车、到全国各地去拍火车。为了将更多的火车爱好者聚集起来和他一起拍火车,他还创办操持了一个专门展示火车型号、欣赏铁路风景、交流拍摄故事,记录乘客风貌的网站——非人狂想屋。对于我来说,打开非人狂想屋的网站,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关于火车的百宝箱,玲琅满目的火车图景和各种车迷历险拍摄的故事,让我领略到对某个事物的着迷对人具有多么大的行动驱动力。 【本期嘉宾】赵炎雄 【01:16】迷恋火车的缘起 【04:56】为什么独独偏爱绿皮车 【09:53】拍火车的故事:买1000块的机票去坐10几块钱的绿皮车 【30:55】15年拍摄积累见证的时代变革 【36…
  continue reading
 
这一期,有一点硬核。 我们邀请到了深圳大学的副教授杨莉莉,让她解释了近几年,她一直深耕的领域:社交摄影。 什么是社交摄影? 简单来说,从社交图像入手,来看待图像在社交网络上的生产、流通、连接,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她提出的社交摄影的概念。例如,就是图像在朋友圈里面怎么出现的,为什么出现?朋友圈发图就是为了人设。流通,就是点赞,评论,转发。 在她的研究领域里,社交摄影只是一个宏观的概念,这中间还包含了女性主义,社交摄影在教育中的应用,社交摄影的公共性和私密性,甚至还有社交摄影与美食的关系等诸多的方向。理论看着艰涩,聊起来,就有趣多了。 【本期嘉宾】杨莉莉 【03:30】什么是社交摄影? 【06:30】社交摄影的生产者,是以女性为主的 【11:20】社交摄影中的女性主义 【18:18】在美…
  continue reading
 
今年春晚对追回天龙山石窟佛首的提及,引发了国人再次对古代文物的深切关注。今天,我们采访到了几年前引起考古界轰动,具勘正历史意义的海昏侯墓葬挖掘过程跟拍记录的摄影师郭晶。 郭晶老师既是海昏侯墓考古挖掘的亲历者又是旁观者,她以摄影师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特别的考古视点,有细节、有趣事、有知识普及也有个人感悟,同时也让我们看到这种文献记录式摄影的特点和意义。 (海昏侯刘贺,汉武帝与李夫人的孙子,是汉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史称“废帝”。) 【本期嘉宾】郭晶(前《江西画报》编辑部主任,现为南昌师范学院教师) 【01:25】何时开拍;确定为刘贺墓经历了怎样的过程【03:40】什么契机开始海昏侯考古挖掘拍摄【04:30】郭晶老师的身份;怕鬼的郭老师【08:10】倾国倾城的刘贺的奶奶的物件【11:00】考古者怎…
  continue reading
 
去年初,独立摄影师王攀凭借他用三年时间创作于秦岭地区的摄影作品《如父如山》入围了蔡司摄影奖。这是他正式成为独立摄影师之后开始创作的第一个专题作品,他也因为这个项目而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在成为独立摄影师之前,王攀一直服务于媒体,曾任《财新传媒》《中国周刊》等媒体的视觉总监、图片总监。 约王攀来电台做访谈还是在去年上半年的时候,当时他因为疫情被困在秦岭地区拍摄回不来。那时候我想的是,等他回北京了咱们可以见面聊。没想到等他回了北京我们却发现,北京实在太大了,来回需要四个小时的交通!而且他年底的拍摄很多,还要兼顾带娃,所以最后我们的访谈还是放在了线上。 在这场持续到午夜的深夜访谈中,我们谈了他从事独立摄影师这个职业的感受,他申请国家艺术基金的一些经验,他的个人创作系列,还有他作为独立摄影师是怎么在商…
  continue reading
 
独立制片人,纪录片导演蒋能杰最近又在网络上以公开资源的方式发布了他的最新作品,讲述心智障碍人士生活的公益纪录片《一切都会有的》。蒋能杰上一次在网络公布自己的片源是在2020年的暑假,他让观众自愿付费,他说纪录片最重要的是传播。 蒋能杰的纪录片在豆瓣上的评分很高,讲述留守儿童生活的《村小的孩子》和讲述乡村尘肺病人生死的《狂民、马夫、尘肺病》相继在豆瓣上被打出8.7和8.5的高分。他的纪录片讲述的大多是发生在他身边的事,他说他的纪录片受欢迎主要原因是题材。 今天我们请来蒋能杰和我们聊聊他的纪录片、他怎么从一名留守儿童成长为了一名记录留守儿童生活的独立纪录片导演、还有他的棉花沙乡村公益图书屋。 【本期嘉宾】蒋能杰 【02:18】对独立纪录片的理解【04:45】十年拍的十部片子【08:30】留守儿童…
  continue reading
 
在记忆里,有好几次在不同的场合遇到过邬树楠。 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2017年9月初,厦门阿尔勒摄影季在上海法领馆的发布会上;一次是2018年年底,在广州三年展的一个小型私人聚会上。在这种公共场合里,他经常都是一个人在一个不显眼的地方,或跟小声的跟身边什么人聊着天。不便打扰的样子。 这些年,一直知道他在《数码摄影》做主编,但是听到的消息却都是他的作品展览的消息。这次访谈是我们第一次单独坐下来聊天——谈谈工作还有创作。 【本期嘉宾】邬树楠 【02 : 35】一个摄影类杂志主编的日常 【05:08】看展览,聊创作,拍照片,这似乎是一份神仙工作 【09:50】从家到工作室的路上,是一段开心的缓冲过程 【12:12】同类型摄影杂志是否面临相同的压力状况? 【15:50】怀念在报刊亭看封面,买杂志的日子…
  continue reading
 
上期节目我们播放了关于独立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的访谈,李一凡导演从影片出发,延展到自身如何看待和处理与世界的关系,在四十多分钟的娓娓道来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立体的导演及艺术家形象。本期将播放聊天的后半段,更宽广、更透彻、更有血有肉。 【02:20】我的角色是无知者 【03:15】杀马特造型的同一性与话语的一致性 【05:08】流水线上的过劳 【07:05】结构性的困境 【09:10】解决问题的方法:三种改变 【12:55】城乡关系是我判断世界的起点 【18:00】《杀马特》为何没投国际电影节 【21:40】我的自由 【23:45】我为什么爱杀马特;杀马特与朋克的同与不同 【30:20】写完歌词,便明晰了影片结构 【34:00】下一部作品计划 【37:06】为何我现在的影片和艺术项目都选珠三角…
  continue reading
 
李一凡导演的独立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近几个月大热,在豆瓣曾连续好评榜榜首,在几个有影响的媒体和自媒体做的2020十佳电影排行榜中都有姓名。我们希望做一期轻松的,更个人化的,更内在的,不同于之前几十个媒体对其做的访谈。于是避开热期,在李一凡家里,我们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聊天,亲切而深刻。谈话内容将分两期呈现。 【本期嘉宾】李一凡 【03 : 00】在哪里能看到《杀马特我爱你》;资金从哪来 【04:10】何时开始关注杀马特;找不到杀马特 【09:50】《淹没》、《乡村档案》、《杀马特》都是问题意识先导 【13:00】 短片中的“审美自由是一切自由的基础”到长篇中的“工厂”和“东西部结构反差” 【16:10】为何只有中西部有杀马特 【18:15】我对杀马特态度的根源 【21:30】头发立起来的才是…
  continue reading
 
在以摄影为创作媒介的国内当代艺术作品频繁传出拍卖市场价格后,最近十来年老照片的收藏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和艺术家的收藏目标。不管是在潘家园还是在京郊的回收站,我们都能听到关于收藏老照片的声音;不管是“北京银矿”矿主托马斯·苏文不断对于收藏的老照片的再创作,还是最近晋永权用收藏来的老照片出版的《佚名照》,我们都能看见摄影收藏越来越多的被艺术创作者们用来作为再创作的基础。 那么摄影收藏到底是收藏什么?该怎么确定收藏的藏品呢?我们请来国内最大的影像拍卖行之一的“华辰影像”的创始人之一,曾璜老师,和我们聊了聊关于收藏的基本概念和收藏背后的故事。 【本期嘉宾】曾璜 (北京博物馆协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学术副主任,影像艺术品收藏与投资顾问,影易画廊创始人之一) 【04:02】 摄…
  continue reading
 
最初知道小治(孙治国)是在影像艺术家华伟成的微信朋友圈。在那里,小治的形象经常以个人或二人合影的方式出现。随着与华伟成的熟络,知晓了他在持续做关于重庆洋人街,关于洋人街的疯子——孙治国的影像艺术项目。 做疯子题材是冒险的,不小心就会陷入猎奇和哗众取宠的观看定式中。华伟成用几年的坚持和情感的愈加显露,去除着观者对这一题材的刻板印象。这次的访谈中,华伟成展露了内心对疯子这一族群的关照根源、从专业角度陈述了影像和摄影的关系、以对洋人街的执着映照对世界的观看。 【本期嘉宾】华伟成 【01:40】在“洋人街”邂逅“疯子”孙治国 【05:00】与“疯子”的过往 【09:30】极具荒诞感的游乐园——“洋人街” 【16:50】对女人的兴趣 【22:15】影像《像孙治国一样吃火锅》 【29:50】家人的态度 …
  continue reading
 
年底,三位主播重聚,一起谈谈关于每个人的2020年和这一年我们做播客的体会。 无论经历了什么,2020年都过去了。 【02:15】疫情对每个人的影响; 【05:12】每个人的“年度瞬间”; 【12:05】播客做了半年,每个人心里的小遗憾; 【26:35】播客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了什么? 【36:10】2020年,我们想分享给大家的书,剧和电影。 你好,2021!
  continue reading
 
在影院热映的纪录片《棒!少年》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而同时在网络上,一支讲述来自同一个教练团队的女子棒球队的长视频《棒球女孩》同样受到媒体好评和热议。作为摄影人转型视频摄制后的第一支长视频作品,《棒球女孩》的主创们对这次历时半年的创作有着诸多的感想。今天的节目,我们请来《棒球女孩》的主创人员,“心像 SoulPix”可视化团队的创始人杨一凡、摄影师高宁,为我们讲述他们拍摄的幕后故事,和他们的大银幕梦想。 【本期嘉宾】杨一凡&高宁 【03:15】“心像 SoulPix”的成员设置。导演也是后勤; 【05:18】6月就开始筹备的《棒球女孩》; 【09:07】3.33Tb素材,19分20秒成片的第一个长视频; 【11:38】感触最深的幕后困难; 【17:19】静态摄影的思维转型视频拍摄的困扰; 【3…
  continue reading
 
最近,某视频平台基于数据分析得出了当下年轻人最热门的三个议题,其中一个就是女性议题。作为摄影行业中的女性本身,我们试着就自身体验,和李楠老师一起探讨了一下女性在摄影这个领域里的一些感受和观察。 李楠老师是《南方周末》图片总监、摄影评论家和策展人,她早年的摄影项目Female Focus就是旨在关注女性摄影师群体对于女性题材的创作,尤其是女性群体在面对现实的艰难处境时,她们如何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去理解现实、解决问题。 【本期嘉宾】李楠 【03:03】 一个全部由女性制作并且关于女性题材的摄影项目的意义; 【25:46】当今女性摄影师对于题材的涉及,面向了比以前更开放的领域; 【27:41】 越来越多的女性摄影师开始关注宏大和“硬核”的题材的同时,一些男性摄影师开始勇敢地展露他们阴柔、感性的一面…
  continue reading
 
初冬的夜晚,逆光约来了两位蔡小姐。 她们年纪相仿,职业相近,都在近三年的时间里独立完成了诸多优秀的深度摄影报道。 除了职业本身需要寻找选题,长期出差,肩背负重,突破困局之外,在以男性为主的行业里,她们时常会遇到更多的问题,也会感到困惑。 但两个人的状态又不完全相同。一个激情满满,纵使行业衰微,也努力的探索,学习,点燃自己。另一个又迷惑又困扰,但是在强大好奇心的驱使下,乐于去尝试任何挑战。 与她们聊天,也是一个自我确认的过程。 【本期嘉宾】 蔡颖莉—财新摄影记者 蔡星卓—界面新闻摄影记者 【05:30】蔡颖莉印象最深的选题是女子戒毒所 【08:33】蔡星卓在拍摄殡仪馆的选题时,曾在那里住了一夜 【18:02】在拍摄一个选题的过程当中,最难的部分是什么? 【28:28】在面对一个受害者时,我们如…
  continue reading
 
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是当代艺术史中经常会出现的名字,博伊斯、白南准、基弗、里希特以及“激浪派”等都与之相关;另外,贝歇夫妇与他们的学生如托马斯·古斯基、坎迪德·鲁夫、安德烈·古斯基成为这个时代难以逾越的标杆。 五年前,影像艺术生出身的杨迪考入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5年中他在大师们成长的环境中体验和学习,做过各种当代材料和媒介,毕业时,又回归到最擅长的叙事性影像去表达和阐述问题。 杨迪获得优秀毕业奖的作品《Safe Word》是一部虚构的科幻片,发生在火星的移民局。他似乎以作品提出:尽管科技发展到可以实现幻想,尽管时间和空间能够被扩展和跨域,也难以冲破人类内在的基本局限。之于今天人们对宇宙的征服欲以及对未来感的崇尚,作者以此影片进行了冷漠的回应。 【02:00】杜塞尔多夫是怎样一个大师辈出的学校 …
  continue reading
 
在杭州某购物中心的天台,我们喝着咖啡,谈着这个电商起源之地,聊着我所不了解的电商摄影,未见的十多年,就折叠在了这几小时的交谈中。还好此时双十一已过,之前的两个月,他们在这种聊天中所花的时间成本,是可用多位数金钱来直接计量的。 8年前,带着美院傲娇的,做过多年商业摄影的徐林波,因机缘巧合不太情愿的开启了电商摄影生涯。因爱情来杭州的学妹聂玉娟放弃了媒体摄影师的工作,也开辟了自己的电商摄影道路。 他们以自己的职业经历,为我们打开了充斥当下人视觉的淘宝等电商图片背后的世界。 【02:30】电商摄影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05:30】旅拍、网红打卡式的电商摄影是一种新潮流。 【16:00】精拍、普拍,电商摄影鄙视链。 【22:00】电商摄影是一种被忽视的美育平台? 【27:00】作为同行夫妻之间的分…
  continue reading
 
暗房是一个奇妙的地方,那里飘散着淡淡的药水味,却让人异常心安;暗房是一个充满魔法的地方,黑白的影像会从相纸上温柔的浮现出来。暗房里的人朦朦胧胧,暗房里的音乐静静地流淌。 这一期,我们聊暗房,聊那个开着红色安全灯的小房间里的人和事。 那些年,我们带着墨镜,唱着摇滚,谈着恋爱,在那里面调侃一切,畅想未来…… 【本期嘉宾】导演:王阳/杂志编辑:崔钊 【01:15】第一次进暗房,他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07:11】黑色的小屋子也是“事故”的多发地 【15:40】暗房放大照片的“不专业”步骤 【20:22】除了冲洗,这里还可以做很多特殊的工艺 【29:32】从胶片时代过渡到数字时代的一些漫谈 【42:53】摄影的魅力在于画面,但也远远不仅于此…
  continue reading
 
熟悉新闻摄影圈的人都知道闹哥的大名。在都市报类媒体工作的闹哥心直口快,对当下互联网上的报道摄影状况直戳痛点。将自己对摄影最纯粹的爱倾注在他的公号“严肃点,不许认真“里。 【本期嘉宾】闹哥 01:34 报道摄影行业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不同; 03:54 报道摄影师和视觉信息采集人; 09:31报道摄影的进程; 12:12互联网时代,给自己配图的摄影师; 17:46视频会取代报道摄影吗? 23:22 “严肃点,不许认真”的前世今生; 35:21 街拍我们坚持这样玩儿!
  continue reading
 
日本摄影家鬼海弘雄于10月19日上午3点33分在东京都涉谷区的医院去世,享年75岁。从哲学专业毕业后去做了卡车司机的鬼海弘雄,最后用影像向我们展示了平凡的精彩。鬼海弘雄说,我一定不会活到100岁了,但是照片会流传下去。今天,我们重读鬼海弘雄的作品《人物》,也请到当年采访过鬼海弘雄的曲斌来给我们回忆他当年采访鬼海弘雄的情形,讲述他对鬼海弘雄作品的理解。 【本期嘉宾】:曲斌 03:36 从哲学生到卡车司机,到用40多年时间坚持做一个系列作品。鬼海弘雄说,我一定不会活到100岁了,但是照片会流传下去。虽然照片不会说话,但他们可以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 06:42 在拍摄时做的很多限制,让一些自由的东西凸显出来; 08:34 当年展览时他的作品的尺寸; 11:32 摄影师拍摄的人、存在于摄影作品…
  continue reading
 
作为加拿大国际摄影艺术交流协会主席、北美手机摄影协会主席,琥珀还长期从事大众摄影的线上教育活动,学员遍布世界各地。 原来在国内就已经在从事高校摄影教育的琥珀,移居加拿大后,从在论坛发帖到开展线上大众摄影教育,再到做策展人,7、8年的海外生活经历在琥珀的徐徐道来中,听似波澜不惊,却能让人感受到她在生活上的坚韧和教学上的智慧。 作为策展人,由琥珀策展的、今年6月在深圳举办的加拿大疫情展让我们看到海外华人在全球性事件中的积极参与和行动。正如她在节目中所说,希望用影像发声,告诉所有的人,抛开种族和护照的概念,我们都是同一个生物群体。
  continue reading
 
逆光电台从0期到15期,大概三个多月的时间里,经历了从草率开播、深陷录音的漩涡、赤手空拳的各种摸索,到主主播归入体制开始坐班,为了争取到更适合的嘉宾抽空出差和体验内容优化录三个小时,剪成一个小时节目的结构挑战。这一路都是靠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坚持下来的。当真的见她慢慢有稳定和成熟的迹象的时候,对一个新事物的好奇和勇气的消耗期也随之到来。在坚持和已知的更好之间。时常出现的是打退堂鼓的念头。 其实,说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除了知识,经验,见识还需要好的理解力,对氛围和语境的把握,对人心的观察。发自肺腑的语言会带来情感的共鸣,而夸夸其谈,在去视觉的音波里,也会被放大的更明显。所以,在这个尘埃落定,节目需要沉淀和打磨的时刻,逆光小组遇到了一个非常的合适的合伙人。她的到来,一方面填补了艺术摄影领域的空白,…
  continue reading
 
第一次与玲玉见面是在办公室,我们一起看了照片,讨论了一些关于工作和拍摄的事;第二次是在武汉,她去了新公司,正在做武汉后疫情的报道,我们一起逛了逛武大,吃了晚饭,作为一个湘妹子,她爱吃小龙虾;第三次见面是在我家,那天是北京入秋很凉的一天,我煲了一锅棒骨玉米莲藕汤,跟她聊她最新完成还没有发表的新作品——关于中国女性生育权的采访报道。 三次见面,她越来越瘦,但也越来越成熟坚定,我有点惊讶2、3年一个人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前一段流行的“三十而已”在玲玉身上有某些让人深以为然的感触。 【本期嘉宾】:朱玲玉 【03:00】 这是一个拍摄了一年的艰难项目 【06:32】明德被家暴的故事 【11:49】高小君的4次流产 【19:06】为了要男孩,不停生育的姑姑朱元花 【25:15】跟被拍摄者如何展开这么私密的…
  continue reading
 
在摄影圈,也许知道严师傅的人要比知道严志刚的人多。他自己解释为作为一个照相师傅,一个匠人,拍自己温和的,琐碎的照片,就是他最喜欢的状态。 今年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想法和轨迹,像我们逆光,像严师傅。 他决定不再被职业束缚,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以“一拍即合,慢慢有趣”的方式,做属于自己的YANSELF自媒体工作室。 【本期嘉宾】:严志刚 【04:30】 摄影是一种生活方式 【13:00】 职业精神与匠人精神 【21:55】 “我的追求是把照片拍的普通一点” 【30:05】 一直要做那个不可替代的人 【48:00】 “一拍即合,慢慢有趣”这也许更像爱情 【50:45】 自媒体做摄影的垂类,它真的香么? 【56:15】 如何定义一张好照片。 【01:07:41】 与照片相濡以沫,相忘于江湖…
  continue reading
 
经常听说关于打工旅行、自由摄影师。而这两个听上去有点浪漫的行为同时出现在了谢匡时的身上。隔着太平洋,我们进行了一场深夜对话,聊到自由职业、聊到割舍不了的故乡、聊到朝鲜舞台、聊到这次疫情的影响。最后发现在大时代面前,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放松、面对,然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本期嘉宾】:谢匡时 04:37 为期一年的自由摄影师经历。市场化是一个好的东西。 11:12 我使劲想找出朝鲜生活的一面,但是谁也说不清朝鲜是一个舞台,他们在上面表演?还是那就是他们的真实生活? 20:06 做一本故乡书,放在电脑里、放在书柜里,这样就可以心安地离开故乡去远方生活。 31:22 在澳洲。疫情拉远了世界的距离,拉大了人的距离。 背景音乐:Bob Marley - Three Little Birds 【逆光电台】…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