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2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Artwork

1
2082

鹿人、隔夜小王、刘主任、大卫

Unsubscribe
Unsubscribe
每月
 
【此版本为海外 RSS 源,适用所有泛用性客户端,国内用户如无法收听请科学上网或选择国内 RSS 版本或各音频平台收听】 自然科学告诉我们,什么是可以希望的; 社会科学告诉我们,到哪里获得实现这些希望的力量; 人文学科告诉我们,如何优雅地持有这些希望。 来信请寄:erlingbaer@gmail.com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本期嘉宾: 李治中博士(菠萝),癌症科普大V,北京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Jessie 博士,纽约生物制药新创企业首席科学家,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荣誉副教授。 菠萝带领着拾玉基金会精彩地完成了与捐资人的「三年之约」,患者家庭的积极反馈和捐资人的认可接踵而至。基金会与百度搜索高效合作,让更多的中国患儿看到健康生活的希望,后续的捐资也获得承诺。 可是,菠萝鼓励大家稍等,回看那些发展越来越复杂的大机构,再反观自己赖以实现理想的要素——聚焦的,才足够结实,足够精准。 菠萝说,有越来越多心怀理想,财务自由的人士,在寻找帮他们把钱花对的人;菠萝希望他的同伴们未来早日都能成为公益事业的顶梁柱。这个小小的大梦想,正在你我身边酝酿成形。 菠萝能再下一城吗? Show Notes 0…
  continue reading
 
本期嘉宾: 李治中博士(菠萝),癌症科普大V,北京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Jessie 博士,纽约生物制药新创企业首席科学家,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荣誉副教授。 癌症科普作者菠萝觉得,科普的难点在「普」不在「科」。「传播」同样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为了创造一种有影响力的声音,向「营销号」和「伪科学」学习并不丢人。更重要的是,要变换不同的方式来传播,让科学信息抵达患者和家属,抵达不同的社会群体。 癌症的「两多两少」,这是菠萝的预测:中国的癌症确诊人数会越来越多,但死于癌症的人会越来越少;富贵癌会越来越多,穷人癌会越来越少。 菠萝说:「面对癌症,不要恐慌,要在健康的时候就了解癌症的知识。」 Show Notes 01:50 菠萝何时意识到科学思路对科普的重要性? 03…
  continue reading
 
本期嘉宾: 冷思煜博士,电机研究出身,目前在新能源领域做咨询工作; 吴昊博士,曾经从事航空发动机的研究,现在投身核聚变的应用研究。 穿过漫长的能源利用史,我们似乎将要走入全面电气化的时代。从电动车和电飞机这两个业界热点出发,与两位博士聊聊,何为电力的本质? 拨开福岛上空的阴云,新世代正在降临。从最接近传统能源的氢能,到足以实现共产主义的可控核聚变装置,科学家们为我们许诺了一个安全、清洁、经济的未来。 这就是新能源,吗? ---------------------- 劳森判据 (Lawson criterion):劳森判据是衡量核聚变的品质参数。用它来比较核聚变反应的能量产出率和能量损耗率。当能量产出率大于能量损耗率,并且有足够的能量被系统捕获和利用,则称之为点火成功。 聚变三重积:等离子体的…
  continue reading
 
本期嘉宾,冷梁博士,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程师,从事比较基因组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Jessie博士,纽约生物制药新创企业首席科学家,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荣誉副教授。 2021年3月,科学家发现了第一例昆虫和植物之间进行水平基因转移事件:一种昆虫从采食的植物上获得了一种可以逃避植物毒素的基因!这不仅引起了科学界的强烈关注,也让人们重新担忧起转基因食物的安全问题,或许人类的基因也有可能这样轻易地被改变…… 两位嘉宾从基因组的角度回应了这种担忧。在自然界中,基因的转移在生物体内和(低等)生物之间是频繁发生的;并且,对于基因的变化的研究是以百万年为时间单位进行的,加之对于基因表达的复杂调控机制,基因的表达并不会以人们幻想的方式发生。 还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话题: 修改基因的三种方式是什么? 中草药基因…
  continue reading
 
这是一本在1976年便获得雨果奖特别奖的神书,并且四十多年间始终在更新,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新、最权威的世界科幻小说史。这本书的作者是世界科幻泰斗詹姆斯·冈恩,亲历科幻黄金年代的传奇人物;不论是想入门科幻阅读,还是从现实世界审视科幻,这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书。 如果你像刘慈欣一样是位科幻迷,你可能会像大刘一样感慨:「哇,他是我们的人!」如果你是位喜欢阅读的人,你会惊讶地发现,这本书并不仅仅是本科幻史书,近代科技文明树的开枝蔓叶,杂志与出版行业的起起落落,现实与幻想之间的交错与碰撞,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所以,2082本期请来两位出版界的朋友,世纪文景的小熊和大师兄,一起来聊聊这本破圈的科幻史书。 【书单:世纪文景科幻书目】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356563…
  continue reading
 
在2020年的最后几天,我们的三位老朋友,苏文静博士、Jessie 博士和刘珍珍博士一起来2082聊天,为治愈 2020 系列做了一个长长的告白。 《寂静之声》唱着「沉默如癌症一般生长」,实际情况是疾病在沉默中发展和生长。三位嘉宾围绕癌症的机理研究、药物研发和药物审批等关键环节,结合典型案例,谈了很多与癌症的治疗现状和前景的话题。 常听科学界的朋友说,写论文「就是讲一个新鲜的故事,怎么吸引人怎么来」。我们观看、收听节目也是如此,只不过平日里多的是《醉酒游园》和《贵妃惊梦》。今天给大家换一出《生化女将》,听听细胞里的生杀予夺、分子间的刀枪剑戟,说不定也能听出几分人情冷暖、话短情长。(你别说,有些嘉宾真是一边喝葡萄酒,一边聊天的——难以抗拒的理由是她们需要一点酒精,以便从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快速脱身…
  continue reading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曹震博士,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医学院,从事早期前列腺癌症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那个可以治疗癌症,显著延长病患寿命并提高生命质量的地方在哪,是医疗水平领先的美国,是飞速发展的中国,还是成为药物监管法外之地的印度?曹震博士在顶尖医学院从事癌症机理研究的同时,接触了许多来自各地的病患,为他们提供国际医疗服务,他告诉我们,随着生物医学的不断进步和生物制药领域的快速发展,哪里都有可能成为治疗癌症的良好选择。 电影里说:「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面临癌症治疗所需的高昂费用,好消息是医院、企业都在尽力帮助人们获得高质量、可承受的医疗资源。疾病不挑人,而且我们手中的选择的确越来越多。 曹震博士赴美学习和工作多年,并且曾任纽约四院校的华人协会主席。谈及在美华人群体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曹博士现身说法…
  continue reading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任宇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和中科院动物所,现任华辰未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 人不仅要存活,还要生活有一定的质量,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还能有点长生不老的药方,何乐不为。再生生物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似乎为长生不老的梦想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听起来,它是通过“返老还童”的方式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任宇博士从自己的科研工作出发,解释了再生生物学对于人类健康的真正价值所在,以及这个领域在技术、道德和制度上的界限在哪里。总之,梦想很远,困难很近。 读了博士,再做博后,图什么呢?任宇博士简单地认为,他只是不想让之前的积累白白浪费。那么这需要后续进一步的工作成果,以此作为前期投入的回报。万一工作成果不理想呢?「尽早抽身。」科学研究的大多数结果都不尽人意,不能发表在最高级的期刊上。任宇博士遇到…
  continue reading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刘珍珍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现为美国药监局(FDA)技术官员,负责审批大分子药物。 药监局的技术官员与药厂的关系是什么样呢?刘珍珍博士既是药厂研发和生产的顾问,也是上市药品的监管者。在大规模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面前,社会舆论和上层压力向药物审批部门集中,药监局的技术官员们以科学数据为基础,尽可能提高药物审批的效率,特殊时期的专属策略和方案频出,缓解危机刻不容缓。当然,科学家出身的刘博士加两倍的班是必然的,加班费更是一分钱都不会有的。 清一色接受过正规科研训练的技术官员、医生们,对成千上万页报告中的数据有十足的敏感。科学素养让青涩的刘珍珍博士面对资深的药企高层时不知所措,但正是这种素养让药物的审批人员敢于向有风险的药物说「不」,从而拯救了数以万计的孩子和家庭。刘…
  continue reading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苏文静博士,毕业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现为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博士后,从事与癌症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研究。 癌症,在广袤的时空里始终意味着无限接近生命的终结,它在我们的认识和语言中,甚至成为死亡当仁不让的代言。苏文静博士讲述了她从事癌症相关研究十五年的经历,以一线科研工作者的视角告诉我们该如何理性、准确地看待“癌症能否以及何时可以得到治愈”这个问题。在战胜癌症的漫长道路上依然存在许多困难,苏博士认为她过去几年的工作成果,只是为一幅不停伸展并逐渐完整的拼图添加了一点点新的元素。然而,正是科研人员每一次在沮丧中的坚持,构筑起人类在与癌症的鏖战中必不可少的乐观情绪。 苏文静博士坦承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学家们,无不盼望自己的理论成果可以转化为增进人们福祉的药物或者治疗策略,…
  continue reading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余迎朴博士,现为洛克菲勒大学博士后,从事乙肝病毒的研究工作,师从 2020 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查尔斯・莱斯博士。 早晨醒来,余迎朴博士收到自己的导师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还有导师第一时间的告诫:不要受这些事的影响。这位在「微型」科研院所工作的青年学者,他眼中的丙型肝炎的研究和治疗历程有哪些精彩篇章?生物医学界攻克了丙肝病毒后,大规模转向乙肝病毒的研究,余博士讲述了乙肝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和研究难点。更有甚者,余博士是研究乙肝病毒的科学家,被同事哄去为乙肝研究项目献血,事后却连顿饭都没有请…… 求学问知,能速不能迟,是学人一病。经历了博士其间希望与失望之间的起落,以及后来工作中反反复复的尝试,余迎朴博士在诺奖得主的实验室的最大收获便是敢于「慢下来」。身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身在海…
  continue reading
 
本期节目的嘉宾 Jessie 博士,现为新创生物医学公司科学家,从事癌症靶向药的研发工作,并获聘纽约州立大学州立健康科学大学荣誉助理教授。 基因编辑技术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革命性突破,Jessie 博士从这项赢得 2020 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新兴技术的简单定义开始,讲述了它的基本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这项让人类瞬间掌握未来的生物技术有哪些不足和隐患呢?谈到 2018 年底中国科学家贺建奎突破人类伦理道德界限的基因编辑人类婴儿的试验,面对节目组的严峻提问,Jessie 从一位生物医学科学家的实际工作出发,解答了大家的疑问,安抚了人们对于新兴技术的些许焦虑。 性别和职业的联系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瞩目的焦点之一,作为一名出身顶尖名校的科学家,Jessie 既是新创企业的研究领导者,也是大学教授,她对青年学子的…
  continue reading
 
《治愈 2020 系列节目》是 2082 全新制作的对话节目。 2020年,随着新冠病毒的爆发,生物医学研究领域霎时间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我们邀请生物医学领域的杰出青年科学家做客 2082,聊一聊全面出击的生物医学领域在这个特别的年份发生的事,也谈谈科学从业者对科学和社会诸多方面的亲身体验与思考。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员,国家「千人计划」特聘青年专家王乔博士。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身为分子免疫科学家的王乔博士参与新冠抗体的研究工作,在节目中他用精妙的例证,简洁明了地讲述了抗体与病毒之间的追猎与逃逸的互动关系。内容包括大家十分关心的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各类抗体(药物)之间的异同等问题,以及单抗药物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它对我们未来生活的影响。 作为归国不久的青年科学家,在…
  continue reading
 
2020年,疫情的蔓延和国际贸易摩擦对粮食贸易影响巨大,进而引发了关于粮食安全与中国饮食文化的广泛讨论。 本期节目,我们从当代中国饮食文化中拣选出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说法,包括流传古今的「民以食为天」,以及「吃货」「吃播」和「大快朵颐」,借此一探我们的饮食文化中隐含着的饥渴和欲望。 02:05 粮食安全问题始终存在 06:55 「民以食为天」是什么意思 10:15 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叫「吃货」 16:15 心怵而奉之以礼,而非贪婪与无知 18:55 吃播-性与暴力的合法凝视 20:10 吃播流行原因 25:05 吃播播主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 28:00 亲密关系中的快感正在被技术手段所替代 30:45 「吃」是国人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35:45 民以食为地,以性为天 39:20 现代农业中入不敷出…
  continue reading
 
在移动互联网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年里,作为社会的观察者和参与者,最深切的感受,是以骑手为代表的互联网化的新工种出现,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问题。 2020年9月,一篇关于骑手残酷现状的报道激起了大众对这一话题的广泛关注。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以「安全」为切入点,探讨每个人都正在或终将面对的如外卖骑手一般的终极危险。 04:10 骑手被困在系统里的原因 07:05 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进平台「陷阱」的 12:30 零工经济-对个人致富梦想的「完美」利用 15:03 APP背后的程序员不过是另一个「骑手」 17:30 「月入过万」是自我催眠还是惰性使然 21:00 骑手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终将甚至正在面临的问题 22:16 企业、大众、政府各自的收入安全如何保障 28:24 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与后果 32…
  continue reading
 
人类观察自然,尤其是对动物「社会」的观察带来了很多启发,但在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群体之间的对比,人们往往流于附会,做着一些似是而非的比较。 更重要的区别是,单个的人类无疑都拥有冠绝生物界的单体智力,而一群人却表现出智力的丧失。蚁群却相反,一个群体的蚁群会诞生出我们至今都未能研究透彻的群体智慧。本期节目,我们聊一聊如何看待人类社会与其他动物社会的类比。 03:14 真社会性三个条件 05:48 研究社会性对我们的帮助 08:40 1+1不等于3-1 13:22 蜜蜂里也有「斜杠青年」 17:24 文明衰退的表现 20:07 单个的人有智力,群体的人没有智力? 26:30 如何定义人 28:20 人类是何时迈出从小团伙到大社会那一步的? 32:02 真社会性能让人类更好吗?…
  continue reading
 
汉娜·阿伦特在上世纪把劳动人民分为两类,一是劳动之兽,指人们像牲畜那样操劳,从事着重复乏味的苦役;一是创造之人,他们是物质劳动和实践的判断者。《考工记》里写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相当一部分匠人是否也属于劳动之兽呢?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仔细聊一聊 Homo faber。 03:30 刘主任 45 秒能炒一盘河粉吗? 07:35 重复与复制的区别 09:15 劳动之兽创造之人的含义 10:00 劳动之兽算不算匠人? 16:55 完全自动化下人的价值 18:24 工具翻身作主人 22:50 便利之下是被剥离的人的价值 24:45 中年人下岗的3个出路 27:20 自由即奴役! 30:36 假如劳动之兽被AI替代,人类该何去何从 33:26 给劳动者自由,真如…
  continue reading
 
在现代社会,匠人往往指代那些专注、专业的手艺人,但手艺人们未必会认可他人对自己冠以「匠人」之名;匠人精神或许代表着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但大量重复工作却也是没有意义的,他们的「手艺」可能只是被软件控制,为组织累计数据。手艺人的产出和他们本身被不断地工具化,作为消费者,认清自己的劳动性质,或许可以让自己成为更好的生产者。 01:58 匠人的普遍形象的认知 05:28 对匠人工作的价值判断标准 08:57 古法传承的意义何在 12:38 创新和因循守旧冲突吗? 17:05 数字资产复用的乐与痛 20:13 传统行业劳动者与技术复用间的冲突该如何解决 25:10 时间的维度看人类文明的推进 26:30 滑板还是精致的车轮? 30:19 古法炮制和普通铁锅哪个更好用 34:00 群氓之族,人人皆可匠精…
  continue reading
 
一个幽灵,一个人之异化的幽灵,在人类文明的上空游荡,对我们所处历史时期的感知,让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近年人所共识的「匠人」及其专有的精神上。同时,我们又被动地,至少是看起来没有任何其他选择地处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纳米材料、信息技术等科学产物形成的越来越小的包围圈中。匠人,无论他的内涵和外延如何,都旨在强调人的多方面的生产能力的发挥,从手工产品的制造,到一段乐曲的演奏,概莫能外。甚至,人的定义的来源之一,便是这样的生产。 新兴科学与技术无限制的发展,已经对人的定义提出了挑战,并动摇着人之为人的诸多基础信念。我们三个人,将以各自的生活工作和思考等一系列生命体验为源头,逐渐聚焦于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中人的生存状态的摹写,为这个变动的时代,做一个简短而坚实的注脚。或许,这就是突破这一包围圈的…
  continue reading
 
哈波系列中重大的翻译错误之一!黑檀,飞天扫帚火弩箭的主要魔法材料,事实上它既未必「黑」更不是「檀」。这种混入檀木界的「李鬼」绝非一家,商人和翻译者们出于种种目的纷纷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檀」木,几乎到了「随口吐檀」的地步。本期节目中,我们简要地介绍了檀木与乌木,小王还顺带说说市面上常见的假檀木及其制品。
  continue reading
 
还记得魁地奇比赛吗?哈利驾驶的那把「光轮2000」飞天扫帚就是用桃花心木制作的,而当年哈利的父亲詹姆·波特的魔杖也是用桃花心木制成的。作为最擅长变形术的木材,桃花心木在市场上也确实是「被变脸」最多的木材之一。这一期,我们继续聊魔法世界里关于树木的真假传说。
  continue reading
 
众所周知2082的主播,隔夜小王是个木匠,在“生活与手艺”系列节目里我们会经常聊起各类木材。而在新开专辑《志怪》里也讲了很多和植物相关的故事。传统观点认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是最基础的八大制作材料。从本期起,我们就先聊聊木材,用几集节目的时间,和大家探秘一下奇幻影视小说作品里的树木,聊聊关于它们的真假传说。
  continue reading
 
评判一首歌的好坏,是歌手的声线,还是乐手的演奏,是歌词蕴含的力量,还是音律本身的美妙?我们经手的每一张专辑,收藏的每一个歌单,到底好在哪里?每个人的标准都不尽相同,又似乎受到外界的影响。听 2082 陪你聊聊流行音乐的本体论,品尝纯粹的音乐之美。
  continue reading
 
定制不是来料加工,私人定制也并不代表你需要的功能必然会得到更好的满足,更不代表必然的性价比高(有时恰恰相反)。所有人都想花小钱办大事,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通常背后的隐形成本是非常高的。摘花飞叶皆可伤人的背后,是倒拔垂杨柳的气力。 本期是《生活与手艺》系列的第三期,关于个人工坊、匠人、工匠、手艺人、艺术家等的话题都会在这个子系列之下。在节目制作时,我们特意向一位资深出版校对编辑求证,究竟是私人定制还是私人订制,她说:应为定制,指专为某人或某事制作物品;订制侧重预约,不是专门为某人做的。我特意又在豆瓣上搜索了一下,果然,除了冯导的那部《私人订制》,专业书籍一律使用的都是定制一次。
  continue reading
 
千禧年后,苹果公司将收购的媒体播放器程序 SoundJam MP 更名为 iTunes,并在此后几年打造出了由 iPod + iTunes Store 统治的音乐帝国。 时过境迁,2019年,苹果公司将其拆分为“音乐”,“TV”和“播客”三款应用。无数人憎恶这个软件,甚至有的 iPhone 用户从未使用过它。但也有对它充满复杂感情,称它为最好的播放器以及管理数字音乐资产的工具。它有很多神奇的操作和冷知识,还有那深邃浩渺的可视化控件。如果你对它足够了解,甚至能通过它挣点小钱。 在本期节目制作当中,WWDC 2020 正在进行,苹果公司似乎迈入一个新的时代。来吧,听听我们三位对这个古典苹果软件 iTunes 无节制的赞(tǔ)美(cáo)。…
  continue reading
 
My RØDE Cast 2020 | Podcast Competition 我敲打过黑麦草的染色体,也在斑马鱼的DNA序列里标记出微笑。 画稿上的骷髅,仿佛尚未切断灵魂的去向。 朋友,你说的死亡是什么意思? 只要接通了电路,就可以用零件拼装出智慧。 明日之敌正是今日之友,我扮演的诸多角色之间有什么样的信任。 朋友,你说的生命是什么意思? 在赞美之前,有过多的批判;在相爱之前,有过多的审视。 有时,我相信命运,可是你我的沉默似乎包含着更多的真理。 朋友,你说的永恒是什么意思? 请把答案带给2082。
  continue reading
 
武以侠而传,江海万流开史笔;道因情则久,一代风云证宗师。这是王家卫对一代宗师的描述。《一代宗师》里讲了一个武学世家烟消云散的事,而我们又如何看待一件事、一群人、一个时代的出现和消失?在这部电影里那一句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金句之中,我们一起聊一聊人生中的每一次相遇。
  continue reading
 
志怪小说是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的异闻怪事的记录,也是原始博物学的启蒙,古人对自然开始了解并记录的过程。本期节目我们聊一下关于志怪小说的有趣故事和书籍,希望能为有兴趣的听友推开一道新窗。 节目漫聊时难免有谬误之处,还请听友海涵。有两处明显错误订正于此:1.节目中提到的鲁迅先生作品应为《中国小说史略》而非《故事新编》;2.晋代方士葛洪所著《神仙传》今存十卷,其中记述的第一位仙人是广成子,节目中口误为葛洪。
  continue reading
 
杂志(Magazine),是很多人初尝文字魅力的地方,无数声名赫赫的期刊或轰轰烈烈地倒下,或寂寂无声地活着。生活中的你,上一次买杂志、读杂志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不买了?不读杂志对我们有影响吗?那些曾经以为杂志供稿为生的作者们如今又在何方?听 2082 的前杂志资深从业者和你闲谝他们读过的杂志。 (需要说明的是,本期节目中的杂志指的是以市场化运营方式,通过发行量和广告量存活的杂志;不包括党政期刊,学术期刊。)
  continue reading
 
回想当年购置第一辆车时的情景,有时不禁自问:如果今天重新选择,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每个人的决策点均不相同。从史上最怪造型雪铁龙的“毕加索”到马塞尔·莫斯(Marcel Mauss)的“身体技术” «Les techniques du corps» (1934),本期节目三位主播就来聊聊车这个消费品。
  continue reading
 
说说听歌的那些事儿。从打口带到 MP3,从 EP 到专辑,从电台推荐到歌单互动,我们了解歌、分享歌的方式发生着变化,音乐市场也因这些变化而改变。我们今天听到的歌,是因为我们的爱好而选择,抑或歌也在筛选着听众? 听友群请加隔夜小王微信:singody
  continue reading
 
你不醉,脑(我)不醉,这么宽的马路肥(谁)来睡。——青海民歌《酒曲儿》。 本期节目开了一个闲聊酒精饮品的系列话题,作为一群普通酒客,聊一聊喜欢的、不喜欢的酒桌文化,以及关于喝酒的趣事和经验,同时分享一些私藏的酒类品牌和饮酒方式——酒的妙处在醒不在醉。药不治假病,酒不解真愁。
  continue reading
 
从 PlayStation 1代上的《红色警戒》到腰间的汉显 BP 机,从拨号上网的滴滴声到智能灯泡的可调节柔光,我们这一代人完整经历了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过程。在当下,我们似乎比以往更加依赖互联网了,然而,这真的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吗?
  continue reading
 
随着互联网媒介的进一步发展,知识需要付费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付费变得便捷而多样,知识传递变身成为产业。提供知识产品的人接踵摩肩,消费知识产品的人纷至沓来。聊聊有哪些付费的形式?尝尝“神药”、“安慰剂”与“麻醉药”之间的区别?我们能从繁复的有偿获取中筛选自己能够吸收使用的知识产品吗?剥开“知识“的外壳,试试“鸡汤”配“药”的功效,对抗“焦虑”的难题,2082 说了一些。
  continue reading
 
曾几何时,人们之间开始流行“极简主义”的生活观念,但大家对极简这一概念的理解却大相径庭。例如“极简主义”的建筑不少都是花花绿绿的高饱和色块,而很多冠以“极繁主义”的建筑却看起来更符合人们对“简约”的想象。所以,什么需要简单、精简的对象呢?本期节目,我们就来聊一聊断舍离与小快灵,生活中“侘寂”的轻资产玄学。
  continue reading
 
从隔夜小王的一记差评导致巴基斯坦卖家关店开始,回溯小二十年前初次网购和卖货的经历。从 eBay 易趣到拼多多,从“淘宝先锋”到直播带货,电商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呢? 中美加三国的购物和快递体验,让人感慨现代生活的时空交错。物流快递从一线向乡镇的垂直贯通,未来恐怕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男性与女性购物的隐秘特点何在,他们真的比她们不爱购物吗? 欢迎你加入我们的讨论,希望你的故事也出现在我们的电波中。
  continue reading
 
如果做一个简单的访问,“你读过名著吗?”,或者“你现在还读名著吗?”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可能是名著的定义。由于视听渠道的多样和内容生产的丰富,现代人的专注力下降了很多,阅读的时间被电影、游戏等等分走了不少。“大部头”存在的价值以及人们消费长篇作品的行为映射出每个人对好故事的渴望。 在本期节目中,除了名著,还聊了很多有关“遗产电影”(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英国拍摄的一系列豪华制作的优质古装片)的话题。2082 的三位主播也浅尝辄止地讨论了自己对于现代主义、未来主义、复古的“博物馆美学”的一些看法。 2020年4月开始,2082 除了开始采用 Triple-Ender 录制方案大幅提升了节目音质以外,还在苹果播客中国区同步了节目,欢迎大家搜索 “2082”,随时随地收听我们的节目。…
  continue reading
 
本期节目中,我们继续聊与年节、时间相关的辟邪镇物,包括人们熟悉的春联、门神、年画和粽子,这些都与古代的辟邪、祈福活动相关。我们还说起了中华文明圈在域外的影响,比如日本友人的饺子,墨西哥传统美食与中华的神秘联系。 引用陶思炎先生的话:辟邪物是人们心化的器物,物化的精神,是人们生活的实录,心里的陈述。中国镇物源远流长,是无时不有的文化载体,无处不在的象征符号,无物不用的生成方式,无人不兴的民俗情境。
  continue reading
 
辟邪,又称镇物,厌胜之术,作为民俗的组成部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本期节目,我们聊了和年节、时间相关的辟邪镇物,比如门神的起源,身边的民俗用品,各种风俗活动的代表符号。 引用陶思炎先生的话:辟邪物是人们心化的器物,物化的精神,是人们生活的实录,心里的陈述。中国镇物源远流长,是无时不有的文化载体,无处不在的象征符号,无物不用的生成方式,无人不兴的民俗情境。
  continue reading
 
在聊聊方言下集里面,我们聊了一些方言的口音、语法里的小故事,历史溯源,特点,特别是青海方言的演变——你可以从中对照自己家乡方言是否也有类似的故事。另外,本期最大的亮点是隔夜小王多次在现场用青海方言即兴表演了民俗段子、鬼畜说唱,欢迎品尝。
  continue reading
 
本期节目中,我们一起跨越历史长河,从青海方言开始一场中国死文字与活语言的时空旅行。语言是唤起深刻记忆的重要因素,也是比文字传承更悠久,生命力更顽强的文明载体,听一下三位主播旁(hú)征(shuō)博(bā)引(dào)。 本期开始,2082 开始采用 Triple-Ender 的方案,三位主播录制各自的音轨,再经刘主任的剪辑合成,音质得到了大幅提升,欢迎大家品鉴。
  continue reading
 
享受独处与陪伴家人并不矛盾,有些出于无奈,有些只是”为信仰充值“。我们可以驱车10小时去看一场演唱会,只为了聆听 John Mayer 的弹奏;可以已花一整天时间,去寻访偏闭小路尽头的失落古庙,只为了观想摩崖石刻;还可以不厌其烦地畅想在曼哈顿住一个星期,好再去看看《沉睡的吉普赛女人》。这与我们卤火鸡就威士忌,亲手炒制火锅底料并不矛盾,这就是我们波折生活里的闲适瞬间。
  continue reading
 
偶然间我们聊起一个人去旅行的经历,结果发现仨人都会独自去看电影。再聊下去,电影院,书店,酒廊,琴行,茶馆,一个人去做的事情还挺多。有些是不得不一个人去,有些则是享受一个人去的乐趣。鹿人问隔壁小王,“我们过的精致吗?”小王露出他一贯的猥琐笑容,“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精致’,但我们在自觉地回避‘不精致’。”​
  continue reading
 
这期节目继续上集的话题,漫谈有关文化的自省。我们从情诗,科学绘画,笔记小说,人文社科,余光中,仓央嘉措,曼哈顿,科比等不同的故事和片段之间,讨论我们能看到的文化在激烈碰撞下的不同表现形式。在当下全新的历史条件中,我们希望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的一面,依然以一种鲜活和迷人的姿态保存下来,继续感染我们。 [本期建议1.25倍速播放, 如不赶时间或睡前收听请随意]
  continue reading
 
这期节目谈论的是有关个人在时代里的选择,话题频仍跳跃,从猪肉价格到阿卡迪亚法语,从蒙特利尔的海狸到路易斯安那的克氏原螯虾,从高晓松的骚柔到窦唯的怀疑,从《极速车王》到大企业病,从新文化建设到如何面对传统。其实我们真正讨论的是时代的体积与分量,有争执也有反思,正如隔夜小王所言,“有人匡扶正义,有人抚慰人心。我们是后者。”
  continue reading
 
你是否关注过脚下蚂蚁的喜怒哀乐,你是否感知到不同昆虫群体有个性差异?也许,虫子未必没有性格,只是我们无法理解,或者不屑于理解。我们的很多观察了解并不基于自然发现的客观事实,从而诞生了很多受到线性思维束缚的不合常理的结论。当我们将蚍蜉视为无物的时候,外星高等文明可能也把我们看做虫子,还记得大刘在《三体》中说的吗:“三体人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虫子从来就没有被真正战胜过。”
  continue reading
 
本期是与《从读错音与简体字之美聊起》同期录的下半段,三位主播围绕技能树,聊修身的技能,生存的技能,以及作为战略储备的技能。学习技能的过程会看到过去的自己的无知和虚妄,技能学得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与人打交道,尊重他人,以及能够放弃应该放弃的技能。(本期彩蛋是隔夜小王.....)
  continue reading
 
2082 电台终于有真正的聊天味儿了,三位主播文词练达愈发放肆,隔夜小王首次曝光自己录音时无酒不欢,并公然在节目中开车;鹿人承认使用扫盲方式学习,并透露一件隐秘往事;刘主任明确支持“得的地”混用方案,还讲述自己侨居魁北克只为滑雪场人少一些。那些年他们点亮和没点的科技树,听一听有没有你点亮的那一枝。
  continue reading
 
本期节目我们聊到了末世求生装备,八卦了乒乓球职业运动员的球拍,还探讨了一支“寿命”长达 3700 年的钢笔。当然,这不是一期手工制作栏目,更不是文具鉴赏节目,而是 2082FM “生活与手艺”系列的第一期,我们先来聊聊这些年你解锁了哪些技能。另外特别谢谢听友们最近给予我们的鼓励,耐心与建议。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