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ent Lin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民以食為天,我食故我在。我們是一群關心食安又想嘗試Podcast的大學生。希望能透過我們的節目,讓大家對食安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藉由你我的行動,齊心檢視食安問題、共同培養“食安意識”。 FB:食不相瞞 To Eat or Not to Eat? IG:teonte_foodsafety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Artwork

1
國度,換日線。

Missional,me - 彭書睿

Unsubscribe
Unsubscribe
每月
 
這是一個嘗試性的對話,聆聽華人處境出發的宣教觀點和國度眼光 。 本節目每週一集的內容,希望深入淺出與中文基督徒閱聽人分享廣大世界宣教的禾場。建立正確的宣教觀念和態度,在教會在目標與數字導向的迷陣之中,提醒宣教的責任與傳福音的使命仍然是信仰的核心。 第三季企劃:#Sisters。書睿向幾位各具代表性的姐妹們邀約,最真實不做作的訪問。從文化人類學到調研,從單身女性的議題到第三文化孩子,從最敏感的創啟地區現況到跨文化團隊的適應,每週針對宣教不同的面向,有著不落俗套,嚴肅又有趣的對話。即將於2024三月登場。 第二季企劃:Brothers。書睿每個月與幾位好友,探討不同處境與事工的第一人稱樣貌。與基甸哥程松兄(CT亞洲編輯)聊今日基督教雜誌亞洲觀點和北美教會最新的議題探索,與譚安維牧師(華僑,韓國洛桑青年領袖,咖啡教會牧師)共同探討韓國宣教運動的真實挑戰,與來自東亞大國的弟兄在近代教會與宣教運動最敏感的議題上彼此對話聆聽,還有其他幾位正在邀約的精彩人物,敬請期待。 彩蛋:每一集對話的對象既是受訪者,也會是共同主持人,不定期會邀請特別嘉賓參與議題。 第一季企劃:共分非我莫屬 (Afric ...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跟老酒從小一起長大,幾乎沒有不可以講的。作為 #國度換日線 最忠實熱心的聽友(每一集都聽兩次以上!每次傳信息都在催:「怎麼還沒有新的上線!」)講到最有熱情的宣教內容,我們談到國際團隊的性別與角色,做一個宣教士在跨文化的心理裝備,還有不到工場就碰不到的生命功課,通通好好講出來。一次聽到底,真的暢快。一個知其以然,然後知其所以然的過程...雖然,一定不舒服,但也就是最珍貴的學習。在敏感地區現場超過十年,醞釀已久的大白話~ 關鍵字: #宣教士關顧 #團隊衝突 #宣教生命課題 #Membercare 特別來賓簡介: 老酒姐妹。台北長大,年輕的時候想要到處流浪,擔心自己無法穩定工作,好好待在一個地方,卻在上帝奇妙帶領之下,到太平洋上的離島教書,找到了自己畢生最愛的職業「歷史老師」。在小島的生活當中,第…
  continue reading
 
敬拜是宣教的終極目標,也是宣教的動力所在。透過民族藝術的表達,我們深入探索了民族敬拜學的核心理念。然而,我們也意識到教會內外的音樂和表達形式存在著截然不同的情況,這也是民俗敬拜學在關注的。從『音樂難道不是世界共通的語言嗎?』作爲切入的大哉問,正是與朵拉老師對這個話題的交集。她說敬拜是真正用心語言與神相遇,做出發自肺腑的回應。 透過歌曲創作工作坊,我們深入了解了為什麼藝術如此重要。我們通過救贖當地藝術形式,將其融入全球化的敬拜中,實現了對當地文化的尊重與回饋。因此,民族藝術與敬拜的結合不僅豐富了教會的敬拜體驗,更深化了宣教事工的意義與效果。 特別來賓介紹: 孔祥寧教授(Dora Kung),大家喜歡稱呼她朵拉。成長於台灣,自幼習樂。於東吳大學音樂系畢業後前往海外深造 ,2008年取得曼哈頓音樂…
  continue reading
 
「好人死後會變成天使,或成爲比人類更高等的存在形式」是一種信念,而在台灣,抱持這種信念的人很多。我自己聽過小孩子說去世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變成天使,網路上也有不少討論「人死後是否會變成天使」的文章。每年清明掃墓,更常看到一些人,包括基督徒,站在墓碑前,低頭默禱向已故親人訴說生活大事,期求亡者能護佑遺族。甚至也可以在基督教追思禮拜中,聽到牧者教導或暗示這種觀念。 但是問題是「好人死後會變成天使」符合聖經和基督教正統信仰嗎? (節錄自「我們所愛的親人死後會變成天使嗎?」(Christian Today 陳鳳翔 | 2023年5月12日)) 本集節目透過Christianity Today的「我們所愛的親人死後會變成天使嗎?」ㄧ文作為切入,除了亞洲總編輯程松大哥,也特別邀請到文章的作者陳鳳翔老師,…
  continue reading
 
三月底,有機會去到了北馬其頓,與蔡家存牧師一起在第四屆的華歐宣教研討大會參與。短短的幾天當中,我們聽了來自於巴爾幹半島教會領袖的分享,從十一世紀的東西教會分裂,到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帶來五百年伊斯蘭文化,進入二十世紀的世界大戰,戰火也從這裡開始點燃,戰後加上共產鐵幕無神論政權,到90年代南斯拉夫解體後過去三十年來的種種。 巴爾幹半島的福音派教會在千年的東方教會和五百年奧圖曼帝國的影響下, 只有短短三十年的生長時間。這裡未得(Unreached)未觸(Unengaged)的程度, 不會比那些地理位置在中東中亞中國那些最受迫害的國家來的好。新模式的宣教植堂模式,已經實際的發生。在地(尤其是東歐與中東)的傳道與本土神學裝備, 加上中國(或廣義的溫州)基督徒的熱錢, 搭上全球華人的關係網絡。大家都在摸索…
  continue reading
 
「我們欠的債,不是欠這些人,而是欠耶穌基督福音的債。」 作為資深中國宣教動員者的王再來弟兄,在本季節目的最後再次和我們分享中國國內宣教動員的現況與挑戰。而當談到中國國內宣教動員的推動口號與論述,王再來弟兄一如往常的帶著我們將焦點「定睛於耶穌基督」。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這個時代的奇蹟,神在書寫的故事,真實地使徒行傳。 關於特別來賓 王再來弟兄。資深中國宣教動員者。致力於建立海内外宣教機構連結和協作的平台。 本集重點 00:00 intro 02:39 中國宣教動員的發展背景 06:00 宣教動員在中國面臨的挑戰 11:23 國外的經驗無法在本國複製,是否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19:45 王再來弟兄對於「還福音的債」論述的看法 30:01 結語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
  continue reading
 
如果韓國教會的光景有如受關節炎困擾的長輩,台灣的宣教運動進入青春期的少年,那誰應該效仿誰?誰應該羨慕誰呢? 《BROTHERS》系列快來到尾聲,來到台灣的譚安維牧師,在本集節目與書睿一起回顧了本季許多韓國教會的的議題。而此次的台灣之行,安維牧師與許多不同的教會、牧者、神學院教授、院長對話。在各樣的對話中,安維牧師有什麼新的看見與體悟?最後也來聊聊,在近幾年韓國與台灣宣教界越來越頻繁的交流中,作為台灣宣教界前輩的韓國,能夠給台灣的是什麼?相反的,台灣教會又能帶給韓國什麼樣的刺激? 關於特別來賓 譚安維牧師,韓國第三代華僑,台灣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韓國長老會大學道碩神碩。洛桑運動青年領袖代表,延世大學Cafe Underwood咖啡教會牧師。站在許多不同交叉路口的位置,咖啡師,創業者,神學家(禮…
  continue reading
 
在台灣,無論是校園福音團契抑或是中華福音神學院,其中的「福音」一詞在英文皆是使用「evangelical(福音派)」。「 evangelical」一詞究竟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在北美或是其他地方,也許聽到「 evangelical」就會有特定的想像,然而對於台灣教會,它的意義為何? 本集節目,笑稱自已有心靈上的ADHD的江慕理牧師要來和我們聊聊,當教會不再關心、不再討論「 evangelical」的深義,是否會對我們帶來一些影響?站在牧會現場的他,也從其跨文化的多元角度和我們分享他自身的看見與觀點。 關於特別來賓 江慕理(Andrew Chiang)牧師生於英國,在臺灣長大。於溫哥華維真神學院(Regent College)獲得職場神學碩士學位,並在中國當了8年牧師,2015年帶家人移居臺灣。在…
  continue reading
 
延續Netflix紀錄片以神之名韓國異端的討論,本集節邀請到王再來(佚名)弟兄,以自身背景以及與許多不同教會機構的合作經驗,提供我們更深層從文化與世界觀的角度,一起聊聊中國教會面對異端的的態度。 曾實際與異端相處接觸過的他,也為我們道出了他心中最真實的心聲:無論是誰,是什麼群體,被貼上什麼標籤,他們都是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人。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每一天跟隨耶穌,在他裡面不斷成長,才會是真正的出路。「一個人的生命是否真的在基督裡,是一個有方向的箭頭。如果你朝著耶穌基督的方向走,不管你現在在哪裡,你都是對的;如果你背離耶穌基督而走,不管你離耶穌基督有多近,你都是錯的」 關於特別來賓 王再來弟兄。資深中國宣教動員者。致力於建立海内外宣教機構連結和協作的平台。 延伸閱讀 淺談現今中國盛行的基督教異端…
  continue reading
 
一部關於亞裔移民母親在美國文化裡經歷的家庭衝突的電影,成為舉世注目的焦點。《媽的多重宇宙》獲得兩項金球獎和包括最佳影片共七項奧斯卡獎項。CT亞洲編輯程松哥來台灣出差,除了談談他在寶島的種種「田野經驗」,就來聊聊這篇王敏俐老師供稿的文章,從母親的身份直戳『在一個追求向上移動的世界裡,是不是願意選擇「一事無成」地服事他人?』這個靈魂拷問。在成就導向的世界裡,勇敢堅毅的向下移動,的確「需要一份深刻的愛與呼召」。 這個他人,會是我們的孩子家中的長輩,鄰舍受委屈的外配,世界另一頭離鄉背井的難民與受災戶,或是尚未有機會聽聞福音的群體。還是,你看到了自己? 關於特別來賓 程松 Sean Cheng 基甸,本名程松,旅美成都人,自稱「網上雲遊理科男,海外文化觀察員」。復旦大學理學學士,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理學碩…
  continue reading
 
前言介紹 《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近日在Netflix排行榜上霸榜多日的紀錄片。揭露出四個韓國異端的黑暗真相,話題延燒至今日仍有相關新聞持續報導。究竟為什麼韓國會出現這麼多的異端信仰,影響力遍及全世界,甚至連去年前日本首相安倍被槍擊一案也和韓國的統一教扯上關係。 本集節目再次邀請到譚安維牧師來與我們聊聊韓國味兒的異端,其發展的背景脈絡,以及這些異端能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背後的策略又是什麼?而身為基督徒的你我,身處在假先知、假基督充斥這末後的日子,又該如何與這個世界面對面呢? 「那時,若有人對你們說『基督在這裡』,或說『基督在那裡』,你們不要信。 因為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顯大神蹟、大奇事,倘若能行,連選民也就迷惑了。」馬太福音24:23-24 關於特別來賓 譚安維牧師,韓國第三代華僑,台灣…
  continue reading
 
活水茶堂,一個可以喝茶、品茶、對話、文化交流,同時也是福音外展的地方。2015年,因著沙龍牧師想要接觸當地社區的中國留學生與年輕專業人士而開始。沙龍牧師不是第一個透過茶文化來接觸人群傳福音的人。然而,如何讓泡出來的茶帶有基督的香氣,這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他說:「無論你做什麼,你都好像是一盞燈。讓基督的香氣在你的產品、服務和環境中散發出來,人們自然就會對耶穌產生興趣。」(“Whatever you do, you carry a light. The aroma of Christ is in your products, service, and environment, and it will naturally make people wonder about Jesus.”) 本集從今…
  continue reading
 
從新的有機植堂運動談談韓國宣教型教會轉型 近年在韓國遍地開花的小型宣教教會,在不同社區、不同城市結合當地特色,發展出多元而有彈性的事奉。看似充滿盼望的教會數量增長,實則透露了韓國教會的潛在困境:基督徒人口的下降與流失以及傳道人的就業困境。 老朋友譚安維牧師從他的論文/Small Missional Church as an Alternative in the period of Church Decline in Korea 出發,以自身在首爾市中心明星學區中經營咖啡教會Cafe Underwood的田野經歷,描繪出「小型宣教教會」在韓國教會的困境下發展出的背景脈絡。另外這次也邀請到了「明日之光團契」的David哥和我們分享類似形態的小教會在台灣是以怎樣的樣貌呈現? 關於特別來賓 譚安維牧…
  continue reading
 
前言介紹 基督徒之於世界的關係,究竟是要藏身在教會內獨善其身,還是要積極入世改變世界呢? 七零年代末期青年使命團的創辦人康寧漢(Loren Cunnngham)與學園傳道會創辦人白立德(Bill Bright)分別從主所領受的「七座山的啟示」。七座山分別是:媒體、政府、教育、經濟、娛樂(藝術)、宗教(文化)、家庭。「得這眾山得列國」是豪氣干雲的敘事根基。「七山策略」亦提供了各地華人教會界吹起一股轉化運動的千堆雪。過去對於許多公共事務鮮少參的教會開始積極投入,然而該如何與身處的社會對話和互動卻是一大課題。 本集節目邀請到今日基督教的基甸哥與BCC教會的江慕理牧師與我們聊聊,牧者或是平信徒在參與公共議題時常出現的挑戰和缺失,而我們又該如何看待「七山策略」所提出的觀點,回應世界的需要,與世界對話呢…
  continue reading
 
前言介紹 跨文化宣教士,真的只要會吃苦就夠了嗎?原來文化上、思想上、頭腦上受到的苦不比身體所受的苦還少。 本集節目再次邀請到王再來弟兄與我們分享他們一家來到海外settle down的種種經歷,除了在疫情中所發生的特別經驗,王弟兄也分享了華人宣教士特別容易會遇到的掙扎與挑戰。作為全世界最大群體的華人,如何以合乎中道的眼光看待自身角色,同時謙卑地進入跨文化處境中,王弟兄也給了我們一個充滿盼望的答案。 關於特別來賓 王再來弟兄。資深中國宣教動員者。致力於建立海内外宣教機構連結和協作的平台。 本集重點 00:00 intro 01:13 這段時間王弟兄來到海外所面臨到的挑戰 06:10 海外的中國宣教士會遇到困難 09:47 如何在海外找到能歸屬的屬靈群體 13:50 來到海外這段時間感恩的事 1…
  continue reading
 
前言介紹 「宣教是什麼?」過去幾百年來許多神學家、牧師、聖經學者爭相回答這個問題。聖經上白紙黑字所記載耶穌的大使命,時至今日仍然值得我們每個基督徒深思與回應。特別是近幾年關於宣教定義的討論:究竟是要去到福音未得之地才算是宣教,還是人人都可以來做「家門口前的宣教」? 本集節目再次邀請到譚安維牧師以及 宣教韓國 (Mission Korea 韓國最有歷史的宣教動員平台,超過六十個機構與學生運動連結,每兩年舉辦青年宣道大會)總幹事崔約伯牧師,透過他們中韓的跨文化背景以及同為宣教動員工作者的角色,與我們分享他們的觀點和看法,同時也來聽聽,今年即將迎來第十七屆的 Mission Korea 又會以什麼樣的態度回應,並籌備此次大會呢? 關於特別來賓 崔約伯牧師 多年海外宣教經驗,說一口流利的華語。在東亞…
  continue reading
 
農曆年的前夕,來談談2022年Christianity Today整理出來的最熱門的二十大點擊率的報導文章。從疫情到烏克蘭,從台海議題到北美教會名人醜聞,這代表了今日基督教的立場嗎?我們可以說有熱就有點擊率,難道網路宣教很容易,或是說跟世俗媒體一樣蹭熱度有跡可循或情有可原?邀請到程松、安平兩位前輩大腕,暢談媒體宣教的過去十年的苦樂惆悵。血淚築成的影響力可能被一夕清零,但在灰燼之中如何進入下一個可能”把握時機“? 05:05 宣教媒體蹭新聞熱度 10:50 繁簡體文化族群有不同的關注 16:25 中文基督教媒體對全球教會新聞選擇性報導的現況 27:40 中國全壓下網路宣教如何生存 31:55 網路宣教如何把握時機 42:20 在2023年有何新的宣教契機 來賓介紹 程松 基甸,本名程松,旅美成…
  continue reading
 
本集再度直搗最敏感與核心的話題:在宣教的動員運動,為什麼我們會認為資源與人力前進未得之民,是不可迴避的優先順序?不會太主觀霸道了嗎? 其實都還是要先回到聖經,王弟兄對於聖經中如何看待未得之民與未觸之民有著清楚的見解。身為少數可以闡述UUPG在大陸的現況的關鍵人物,他也誠實詳盡的解釋了進入那些地區的挑戰。最後也一起回應一個大哉問:「在龐大的禾場和繁瑣的宣教推動連結中,如何保持熱情回應神的呼召?」 關於特別來賓 王再來弟兄。資深中國宣教動員者。致力於建立海内外宣教機構連結和協作的平台。 04:06 未得之民與未觸之民的定義 08:44 聖經中對未得之民/民族的根據該如何解釋 13:15 中國現在的未觸之名與未得之民禾場現況 19:30 如何定義為處之民族群已經被接觸有工人進入 25:45 再創啟…
  continue reading
 
前言介紹 「如果基督徒在信仰上的熱忱能夠像球場上的球迷一樣的話,那些還沒信耶穌的人就會知道我們是玩真的,對基督的事是來真的。這樣的生活態度一定能夠影響身邊的人來相信耶穌」 世足賽剛剛落幕,暌違36年,阿根廷拿下了第三座的冠軍獎盃。然而在激動的喜悅結束後,這耐心等待的功課也讓我們體會到,宣教的投入何嘗不是如此呢? 本集節目,王欽慈牧師除了和我們分享世足賽過後的反思體會,另外也來和我們談談,成立已27年的華傳,發展至今逐漸長出許多不同的多元面貌,這背後的歷史脈絡是如何形成,一個以華人為主導的國際差會又該如何在這樣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來運作?未來的華傳,又會走向什麼樣的地方呢? 關於特別來賓 王欽慈牧師 現任華傳國際總主任,王欽慈牧師出生於台灣,成長於阿根廷,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Universi…
  continue reading
 
什麼是民主,我們有資格說嗎?站在光譜不同的出發點,也許答案會非常不一樣。短短的幾個星期的時間,中國面對新冠的態度從全面清零轉為全面的開放,是人民的聲音被聽到了嗎?我們有理由可以樂觀了嗎?家庭教會的傳統,似乎是帶著分離主義的色彩的,然而每個世代都有十字架與福音所要面對的處境。 吹哨者醫生李文亮說「一個健康的社會,不能只有一種聲音。」在這次的白紙運動中,很多人回到了疫情的開始,那個身影那句話,太過顯眼的諷刺。「一個健康的教會,也不能只有一種聲音」,龍降恩指的是「中國教會是不是應該參與政治,影響社會」這個敏感的議題,如同屋子裡的那頭大象,人人看得到,卻不太好去說。這次的對話,透過Christianity Today的這篇報導,讓來自三個不同座標的兄弟們約上了podcast,直搗問題的最核心。從凱撒…
  continue reading
 
在過去的100年,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宣教禾場之一。如今,不論從任何角度來看,神州大地不僅僅只是宣教禾場,同時也是一大宣教差派地。本集透過王再來弟兄的分享,帶我們一起回顧中國家庭教會參與跨文化宣教的歷史脈絡,如何從看似屬靈貧脊之地一路高唱宣教的中國走到今天?而運動持續進行的過程中出現了什麼樣的挑戰?今天,中國的宣教運動究竟走到哪裡了呢? 關於特別來賓 王再來弟兄。資深中國宣教動員者。致力於建立海内外宣教機構連結和協作的平台。 本集重點 00:00 intro 03:52 中國宣教運動的現況? 10:37 如何定義這些UUPG(未觸之民)UPG(未得之民) 19:00 中國國內差派端彼此如何串聯、資訊溝通 24:50 美好的身份:國度策略協調員 25:58 差會間彼此的協調關係 相關連結 UUPG…
  continue reading
 
你聽過韓國得大地教會嗎?沒有嗎?但也許你至少聽過CGNTV,或是推喇奴書房,再不然愛的戀歌佈道會也該聽過?許多教會積極推動的QT(Quiet Time 靈修時光)所用的「活潑的生命」靈修手冊,通通都是來自這個龐大的大地(Onnuri)教會生態系統。現任的主任牧師李在勳(Jaehoon Lee),更同時擔任2024第四屆世界洛桑福音大會主席。 十一月底十二月初,書睿(GMN, 大我使命協會)與台灣教會牧者們來到了韓國參加了第一次以「宣教」為主題的訪韓研習團。這次行程是由大地教會的宣教士鄭雄圭牧師奔走下而成行,由現任台灣信義會會督張復民擔任領隊,而譚安維牧師與金以撒牧師受邀擔任此次研習團的翻譯。參訪團返台後,書睿在首爾多待了三天,住宿在安維牧師位於近熙齋的家。此次訪韓行程的所見所聞,正好成為本次…
  continue reading
 
前言介紹 過去十年,中國教會界掀起了一股宣教熱。「宣教中國」的異象挑起了國內基督徒們的熱情,「宣教」事工也被寄與厚望,開啟了國內教會合一、復興之路。在人力、金錢,各種資源的全力投入下,各式各樣的宣教、培訓課程在中國轟轟烈烈地展開。全世界都在等候與期待,中國發揮潛力成為「宣教大國」。然而理想十分豐滿,現實卻是如此骨感。從內而外,從外而內,對一個運動的關注要從歷史的進程,苦難神學與教會論的咀嚼,還有種種刻骨銘心的挫敗中透視。 本集節目透過身處在牆內王再來弟兄的洞見與觀察,帶我們看見宣教運動在中國的昨日今日以及當前遇到的種種挑戰,多年投入宣教動員的他又是如何看待普世教會對中國的期待? 關於特別來賓 王再來弟兄。資深中國宣教動員者。致力於建立海内外宣教机构连接和协作的平台。 本集重點 00:00 i…
  continue reading
 
Christianity Today(今日基督教)為六十多年前葛理翰牧師所成立的美國基督教媒體。兩年多年,CT經歷轉型成為全球性福音派媒體,開始了多語種事工。並且在2022年初,由基甸兄擔任第一位的亞洲編輯,中文也成為除了英文以外第一個在CT有原創內容的語言。 關於特別來賓 程松(電二哥) 基甸,本名程松,旅美成都人,自稱「網上雲遊理科男,海外文化觀察員」。復旦大學理學學士,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理學碩士。多年在美從事化工科研開發和管理工作。1995年始觸中文網絡,後一直活躍於其上,網絡寫作受到中國知識分子關注。著有《追尋與回歸》和 《穿越網絡的信仰思辨》 ,並有多篇隨筆、評論在中文報刊發表。1998年創建「基甸連線」, 2011年加入OC海外校園,參與《海外校園》雜誌、OC新媒體、OC愛問網管理…
  continue reading
 
作為生長在韓國的第三代華僑,譚安維牧師在台灣讀大學的期間信主,爾後又回到韓國就讀神學院。腳踏韓國及台灣這兩塊土地,讓他能以一個主觀又客觀的立場分析韓國教會的現狀。本集透過譚牧師的分享,帶我們一窺韓國教會歷史脈絡如何影響著韓國宣教及現在的韓國教會。 關於特別來賓 譚安維牧師 生長於韓國第三代華僑,韓國洛桑青年領袖,Cafe Underwood咖啡教會牧師 本集重點 00:00 intro 07:20 華人教會和韓國教會是否有類似之處? 10:30 韓國教會的korean style歷史脈絡 15:00 宣教圈的korean style? 20:45 從insider角度來看2024韓國洛桑大會 27:28 from Megachurch to Microchurch? 韓國教會的未來趨勢 延伸…
  continue reading
 
生於台灣,長於阿根廷, 在美國牧會多年的王欽慈牧師。他的多元文化背景,加上先後參與服事海外華人、學生工作、植堂事工以及牧養多元文化群體的經歷,這一步步神特別的帶領,是如何讓他走到了宣教學領域?並先後參與在Global Gates(全球福音之門)以及華人福音普世差傳會當中。這集,透過王牧師的經歷與分享,讓我一起思想新時代多元文化下的宣教策略該如何因應與調整?宣教學又是如何幫助我們參與其中呢? 關於特別來賓 王欽慈牧師 現任華傳國際總主任,王欽慈牧師出生於台灣,成長於阿根廷,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Universidad de Buenos Aires)土木工程學士後,到美國繼續求學,取得土木工程碩士、博士學位。在紐約,紐澤西等地擔任橋梁設計工程師14年。王牧師從美國伯特利神學院美東分校(Be…
  continue reading
 
有一種人,身上就是自帶著使命感。做的工作,身處的境地,手上的工作,都讓人肅然起敬。「habibi」(哈比比),就是阿拉伯文的「朋友」「兄弟」。這個機構,在伊拉克北部,各種戰火衝突的妥協緩衝區,作為唯一的華人身影的人道援助單位,在大部分的人都還在用想像的,用說的,用冷眼看的時候,他們在那裡真實的行動。五十歲身體的狀況,讓自己重新思想生命與信仰的意義,他走的比誰都遠。 關於這個機構 We journey with forcibly displaced communities in the Middle East towards holistic health. PHYSICAL HEALTH 身體健康 We engage in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illnes…
  continue reading
 
最近的一本新書「活得好,站得穩,走得遠-宣教士全人關顧」(Healthy, Resilient, & Effective in Cross-Cultural Ministry)作者是威克理夫的蘿拉.梅.賈德納 (Laura Mae Gardher) 宣教士,當年先用印尼文寫作,後才以英文出版(2014),中文版在許多對於宣教士關顧(Member care)有負擔的同工努力之下費時兩年終於問世。本書旨在幫助派遣機構和教會領導者,為其所差派的宣教士制定整全的關顧計劃。前九章綜觀式地概述何以需要建立「跨文化工人關顧計畫」(宣教士關顧計畫),以及如何落實。後九章則深入探討跨文化工人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宣教士關顧者(教會,同工/友儕,派遣機構)可以如何為之提供協助;更重要的是,如何使這些宣教神僕避免不必…
  continue reading
 
約蘇業田牧師的過程一波三折,最終在台北火車站二樓一間餐廳點了碗湯,拉起了耳機就用克難的方式訪問。效果只能說差強人意,尤其是我這一端都是背景的雜音,但內容卻是滿滿誠意的互動。 故事的開始要從一篇在線上的華歐大會相關報導,在馬浸神王美鍾院長多年來的堅持與異象,這個在華人教會當中「冷門」的會議,在疫情當中也進入了第三屆。 蘇牧師在歐洲與中國大陸多年的服事旅程,給他足夠的養分和負擔,擔任起從歐洲的華人教會,歐洲的在地教會,亞洲的華人教會多方的連結支點。巴爾幹半島的許多國家,有著令人稟息驚艷的海岸線和山稜,有著豐富的歷史人文資產,也是中東與北非難民進入歐盟的必經之路,穆斯林,東正教徒與新教傳統的衝突疆界。對於華人教會,則是心理距離最遙遠的存在。 這次華歐大會的合辦單位有羅馬尼亞伯利恆華人基督教會、塞爾…
  continue reading
 
從德國,美國芝加哥郊區,到約旦,直到戰後的伊拉克,台灣女孩思溫格因著愛走上一趟與穆民同行的旅程。哪裡是難民漂泊的終點?浪跡天涯,沒有國籍,身份,冒著風險攜家帶眷前往未知的國家。語言、文化的隔閡,還有社會、經濟背景的鴻溝,也培養出了邊緣人格,即使信了主,牧養和門徒造就仍相當艱難。思溫格以及夫婿,帶我們看見一個又一個真實的故事,不是別人人生的吉光片羽,而是這時代的大江大海。 關於特別來賓 思溫格為宣教士與宣教研究者,芝加哥三一神學院文化學博士。曾為工程師與譯者,現與夫婿居住中東,服事中東難民。著有Mission through Diaspora: The Case of the Chinese Church in the USA 一書。 延伸閱讀 中東難民事工——憐憫困苦流離者(思溫格/舉目) …
  continue reading
 
一個曾經自我形象低落的韓國華僑小留學生,走出自己生命背景束縛的繭,透過成長的痛苦成為蛻變的養分,如今在自己的耶路撒冷到地的另一極,他有著更深的體驗。 與主持人從小就是鄰居好友的亞辰牧師,人稱Pastor James,兩家有著超過兩代的情誼。在這次的訪問中,笑談之間,也有真摯深入的「大哉問」。面對跨文化的時代,他精準的觀察北美教會圈子的宣教特色,提出有趣的見解。ABC與OBC的矛盾要怎麼解決?在開拓者之後接上的後繼者如何跟上?拓展至非洲的事工如何衝擊到王亞辰牧師自己的文化觀?神國路上還有更多的美好故事,等我們去發掘。 受訪嘉賓簡介: 王亞辰牧師 成長於台灣,十六歲移民赴美加入生命河靈糧堂,成立小留學生小組,後擴展為青年人「飛揚牧區」。 目前在網路上不定期出版特為海外青年分享的老詹的話 YouT…
  continue reading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也都有自己面對上帝的經驗..」從臨床心理學的神學位置,到移民家庭對於孩子們信仰光譜的期待,在多元文化的處境當中如何重新自我定位,面對疫情與政治大環境的衝擊如何做出信仰回應。 「若是人願意做一些不擅長的事情,是一個很謙卑的過程,也讓人更有同理心... 對於(我們來說)走信仰的道路,成聖的道路上也是一個很好的經驗」曾經的大學學霸,到全職學生事工傳道人,教會開拓傳道人,中型教會牧者,兩個男孩的父母,我喜歡聽他們的故事,因為能夠提醒我要怎麼在這條路上保持清醒,又不失那個柔軟的心。 訪問嘉賓自我簡介 韓敬歆 Steven Han 土生土長在長老教會長大卻說不好台語的台灣人。曾當過基督教機構同工及教會傳道人。現在美國南加州當國際學生的老公,配搭教會服事。不是學者,所以想寫簡…
  continue reading
 
與安平牧師的對話,聲如其人,宏亮有神。曾有十多年廣播人的背景,從新媒體作為進路,但仍以傳統媒體(紙本出版)作為載具,在政治,信仰,與文化價值多元衝突的處境中,以宣教者的使徒身份,兼緒倡議者的先知身份,昂然而立。 訪問當中雲淡風輕的笑稱自己是「資深文藝青年」,安平牧師對於新媒體潮流精準的洞見。在這個大量使用新媒體載具傳遞信仰價值的時代,他的建議和反思都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實踐。我們從《暂停还是快进?— 2020新冠疫情下的教会与新媒体》這本免費的電子書的出版談起,『疫情下新媒體事工的實踐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舊有的觀念和看法,催逼人們去思考習以為常的一些最基本的問題:什麼是教會?崇拜的本質是什麼?聖餐在網路上進行是否符合教義?線上牧養和線下牧養的關系如何處理?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在這本書的簡介當中…
  continue reading
 
『最新人口統計,香港過去一年淨流出近九萬人,而這只是開始。選舉已變得幾近等額,教育已變成灌輸洗腦。撇開香港的事不談,單是北望強國新政,商人若富可敵國就是大惡,老大哥無處不在,不只嚴管新聞內容和網絡訊息,時代大躍進,現在要管手機遊戲、管電視劇集、管什麼歌不能唱、管補習風氣、甚至管你學英文。戰狼盛世,個人如螻蟻,國家創製新規則、道德文化大革命下,豈有完卵。』在胡牧師轉貼的文章內,看到他Quote的這幾句話,也可以知道他過去這些日子與許多港人的心境類似,都在整個大環境的壓力底下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位置。 胡志偉牧師前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也是出了名的意見領袖。在香港教會媒體如時代論壇時常看得到他的便辟入裡的文章。 從雨傘運動的街頭,到現在在英國迎接來自香港的移民,胡牧師在每一個他所在的場域,都若先…
  continue reading
 
在非洲穆斯林群體當中服侍超過十年, 黃約瑟牧師與他的一家走過難忘的宣教歷程。由蒙召到宣教,在當地建立教會、分享福音、栽培牧者,黃約瑟牧師的生命就是「跨文化宣教」的典範。 他重新提起大使命的重要,耶穌和十二個門徒都走上宣教之路,而當代教會又有多少人走上跟隨主的道路呢?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教會都開始派出宣教士來一同加入傳福音的行列,而華人在哪裡?回顧宣教的一生命中充滿著苦難,也不是靠著衝勁去做,而是在掙扎中緊緊依靠神,連自己身都成為見證,讓眾人看見這才是一條宣教的路。 訪問當中,多次提到「付代價」,這不是單純的生命自我實現的挑戰,宣教的人生有著更明確卻又非關成就的目的,那就是耶穌基督祂自己。 延伸閱讀: 兩個十三億 (黃約瑟/靈糧文薈) 「兩個十三億」是神託付給我的使命。有限的人如果要回應神所託付的…
  continue reading
 
在呂牧師七月的禱告信當中,他提到COCM團隊組成的時候說道「(神)呼召許多的弟兄姊妹從世界各地來到英國和歐洲這個宣教工場一起服侍。當中有初出茅廬的年青一代,也有經歷了幾十年風雨的宣教士前輩。」他描述到:「他們的背景也非常不一樣,有的是來自中國內地、香港、臺灣和東南亞,有的是從北美洲過來,有些是在英國和歐洲這裏土生土長的華裔下一代。在我們當中還有一些是非華裔的同工,他們是蒙召去服事華人的跨文化宣教士。」這個圖像,也是今天的英國,甚至是整個歐洲的面貌。服事的對象是多元的(就算是「華人」這個公約數),團隊也必須是多元的,從年齡背景,還有出身。 呂牧師自己本身的成長旅程,也正是如此的移動世代的生命旅程。出身,求學,工作,服事,都在不同的國家。這也讓他的跨越與同理,成為一個自然的生命展現。特別欣賞他的…
  continue reading
 
一位從很年輕就開始服侍上帝的忠心僕人,多次領受到來自神的意象,在很少資源的情況下開始了宣教日引的事工,在這將近三十年的時間裡藉由禱告接觸世界各地的未得之民,也帶領教會走入宣教的行列,一同來為神的再來迎接,直到世界上再也沒有未得之民,全地一起敬拜主。 范張秀明師母(Esther Fan)在本次的訪問之中,從八零年代與PI(Partners International, 華人世界夥伴是後來發展成為福音自傳會)配搭,以及Luis Bush於第二屆洛桑大會第一次提出10/40之窗的歷史,一路娓娓道來。一貫謙卑與溫柔,但又忠實的紀錄訴說神的信實,聲如其人,文如其行。 《宣教日引》簡介 《宣教日引》靈修代禱手冊,每期以季刊方式出版,一年共四期。 美國萬民福音使團出版中文繁體國際版,發行區域涵蓋美國、加拿…
  continue reading
 
《洛桑福音事工首爾宣言》將散居宣教定義為:“上帝在不是居住在出生地的人群當中的救贖使命和事工。”《洛桑福音運動開普敦承諾》說:“我們鼓勵教會和宣教領袖,要認識到全球人口遷移和散居群體所帶來的宣教機會,並加以回應,制定策略性的計劃,集中力量培訓那些蒙召要在這些群體中服事的人們… 和基甸哥訪問的好處和壞處基本上是一樣的,那就是話匣子開了,就找不到可以煞車的點。還記得疫情前在他馬里蘭城市郊區的家中住一個晚上,他會親自下廚給你做一頓正宗四川的麻婆豆瓣魚,煮一壺茶聊到半夜,早上起來在院子裡還可以看到野生的鹿。89之後,一代中國留學潮,帶來了沈靜多年的北美查經班足夠的燃料進入下一個世紀。這個新的世紀轉眼二十年過去,北美將近兩千個華人教會,迎來的是什麼呢?從ClubHouse談起,第二三代的分離焦慮,保守…
  continue reading
 
荒漠,高原,駿馬奔騰,蒙古包,是我們對於比地理課本更遙遠的西域印象或是想像。已經身處吉爾吉斯有四個年頭的Allen和他的的太太,到底是怎麼過生活的?中亞地區那些「斯坦國家」,在後蘇聯時代,一直也在找尋著自己國族的定位,世俗化伊斯蘭文化的張力持續的在不同的層次中對抗。從一個初被差派的宣教新生(四年只算是第一個Term)來說,哪些又是跨文化生活的真正的挑戰呢?在本集簡單輕鬆的對話當中,帶出來很多深刻的大哉問。 特別來賓介紹 Allen宣教士,母會是台南一間大型教會的傳道人。大學時期留學澳洲學習生物醫學,曾在成大就讀研究所。對於中亞的少數民族特別有負擔的他,就讀神學院之前,就曾回應過大使命的感動,只不過不確定會是去到何處。在固定參與一個國際差會的尋求過程中,上帝的帶領也越來越明顯。 延伸閱讀 國際…
  continue reading
 
用文字事工參與國度的宣教。一個從台灣嫁到加州矽谷的女孩,怎麼落腳在歐洲,變身成為校長兼撞鐘的書房負責人。法國喜樂書房,這個全歐洲大陸唯二的中文福音書坊是如何開始的?在普遍都沒有閱讀習慣,沒有教會和機構的後台,對於基督教出版完全門外漢的她,要如何經營?再加上誰都逃不掉的全球疫情,百業蕭條的時候,誰來跟你建造根基的屬靈滋養?聲音洪亮性格堅毅的小女子,豪情壯志的要在一片閱讀荒漠中逆勢而行。 特別來賓簡介 Vicky 姐妹,台灣出生,曾是專業的婚紗攝影師。在舊金山深造與後來的另一半相戀並解結成連理,2016年因為先生工作轉調,夫婦搬遷至花都巴黎。因著校園書房出版社前社長黃振華牧師的鼓勵,陰錯陽差的開始幫忙歐洲的教會進書,漸漸的從一個小小的工作室開展起來。她不假他人,一個一個出版社的聯繫,遊說,不只展…
  continue reading
 
對研究地緣政治的專家們來說,「中國人在非洲」早已不再是敏感話題,而是國際關係與非洲大陸日常生活中的核心課題。(黑暗大佈局,2011) 過去二十多年來,非洲各地的教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他們當中,於是很慎重的回應與禱告,邀請做華人事工的機構來協助。Wayne牧師一家人,在神的帶領之下,來到東非的門戶城市奈洛比(內羅畢)落腳,至今也已經四年。他們一起配搭的夥伴,竟是許多說的捲舌音北京腔的非洲弟兄姊妹? 非洲教會的信仰光景,對於遙遠的我們來說,是非常的糢糊,甚至帶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仍是被稱作「黑暗大陸」的未得之民?還是教會很多但信仰很淺?有人說:「非洲的基督教有一里寬,卻僅有一寸厚。」肯亞一家最大的教會牧師自己說:「肯亞的基督徒只有百分之十到教會;百分之四重生得救。這事實具體表達了非洲教會…
  continue reading
 
2020年底第六十二集的校園雜誌聚焦在一個主題「借鏡韓國──台韓教會間的光與影」,編者按頭寫著「在巨型教會林立、信徒人數眾多的光景中,韓國教會卻也面臨青年的流失,以及與社會之間看似漸行漸遠的窘境,亟需做出回應與調整...」不只是教會與社會,從1988年漢城奧運作為一個基點,宣教韓國的運動也蓬勃的發展。從2002年到2012年間,韓國差派的宣教士從一萬出頭的數字倍增到二萬四千餘,甚至最高曾有將近三萬跨文化的宣教士在世界二百多個國家,堪稱宣教大國。然而,經過這些年之後,從阿富汗人質事件到近年的世越號,韓國教會對宣教的看法發生了什麼改變?而對於台灣教會,或其他地區的華人教會宣教推動,有什麼警惕或值得學習之處? 特別來賓簡介 陳禹錫牧師,韓國宣教士,曾在某東亞大國服事。大學時期透過韓國校園團契信主,…
  continue reading
 
位居美國紐約皇后區法拉盛的這間教會,擁有英文、中文、西語三種不同的語言文化。這個故事是怎麼開始的?彼此之間該如何協調與經營?教會的優勢、挑戰與型態又是如何呢?在居民組成如此多元的紐約市,他們的存在是否可以成為社區的見證? 「現在,我們明白不是每一個人都預備好或可以親身回到教會參加崇拜。你們其中有些人因健康問題或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而另一些人還未預備好,所以不能親身參加崇拜。我們尊重你們的決定,將會繼續提供優質的線上崇拜、主日學及祈禱會,讓你們可以與弟兄姊妹保持聯絡,增進與耶穌的關係。」在網路上一段牧師的話,江士偉寫給教會的弟兄姊妹提醒和鼓勵。被疫情重創的紐約皇后區,教會長時間的被迫關閉,要如何的回復那彼此之間的團契,大家都引頸企盼。 特別來賓介紹: 江世偉牧師在台灣出生,在2004年成為法…
  continue reading
 
中東是世界的火藥庫。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衝突更觸動中東,甚至全世界的最敏感的神經,這裡卻是一個台灣年輕人旅程轉彎的開始。輔仁大學宗教系彭書穎老師,在大學的一個暑假,因為哥哥的一句話,開始了一場人生不同的旅程。今天是少數能以基督徒又是學者的身份,在台灣與世界不同地區做為一個跨越文化與信仰的橋樑。在課堂與講台上,從歷史、教義、國際情勢,觀察世界各地恐怖攻擊頻傳的新聞事件,帶領更多人探討穆斯林不同世界觀及處境,不再把穆斯林跟恐怖份子劃上等號。 來賓介紹 彭書穎博士 -輔仁大學宗教系兼任老師 -教授伊斯蘭教相關課程ex. 伊斯蘭概論、伊斯蘭與當代社會等 -建立華人世界更多認識伊斯蘭文化的橋樑 延伸閱讀: 公民總主筆(台北電台)_朱蕙蓉主持人訪問 彭書穎博士 討論「超越聖戰─探索伊斯蘭及哈德」議題 打開…
  continue reading
 
來自於南台灣的Esther,訪談當中充滿了對於神帶領的路徑的感恩。「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份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被聖經中以斯帖記的經文感動而前往德國服事難民?!為何是德國?又為何是難民呢?教會又是如何與她一起在這個過程中同行,並給予祝福。在漢堡的生活,如何適應一個跨文化的環境,與國際團隊的配搭,每一週又是怎麼度過的呢?透過Esther的眼光,讓我們在第一線認識歐洲今天因為難民(移民)而不一樣的面貌。 13:12 如何與教會一起配搭,祝福,同行。 20:00 典型一週的服事樣貌 24:43 語言學習,對彼此文化尊重的關鍵 33:44 當地人如何看待一個所謂的「外來者」? 相關訊息: All Nations https://allnations.us Esther 的宣教差會 All Nation…
  continue reading
 
-救援機構對當地的影響?不同救援機構之間是否有差別?前往的動力中『信仰』的位置? -給予和使其自力之間該如何拿捏? 本集來賓|Helen Lien 連怡涵 剛離開學校不久的語言學家、創意產業研究者,目前擔任愛女孩 經濟與社會永續發展研究員。。在歐、亞、非三大洲都曾居住過。20 歲開始因學校田野調查、國際志工等活動而與非洲結下不解之緣,六度往返東非並持續增加中。 延伸閱讀: 【換日線/非行日誌】你手上那杯烏干達咖啡,可能是當地小農的「脫貧解藥」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2459 【CSR@天下】簽證上看不到台灣名字 為何烏干達人卻一輩子都記得台灣人?https://csr.cw.com.tw/article/41097 👉追蹤《國度換日線》IG 👉…
  continue reading
 
上架敘述: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調味料就佔了過半的席次!這些令人難以割捨的可口秘訣,在品嘗美味之餘,又有什麼需要注意呢? 參考資料: 從過去到未來 味精甩開罵名前進健康領域|食力foodNEXT https://www.foodnext.net/issue/paper/5739114851?fbclid=IwAR0LF-K9i1ZoPXnJH3yU9E4wmu1OiD0nbskU0R3wo-CGJUYcOu1bU-l1N-w 味精:用他還是厭惡它?(下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安全中心 https://www.cfs.gov.hk/tc_chi/multimedia/multimedia_pub/multimedia_pub_fsf_109_02.html 佳節火鍋慶團圓~健康快樂吃…
  continue reading
 
上架敘述:在人心惶惶的塑化劑風波過後,「塑膠」這隨處可見的容器材質,你真的認識它嗎?覺得還跟它不熟的,讓我們帶你攻略它! 參考資料: 塑膠容器到底是什麼材質?會影響耐熱溫度嗎?常見的塑膠產品注意事項大公開!|安心食代 食安知識網 https://food543.com/plastic/ 微波包材有毒好危險!?放心!沒塑化劑!|食力foodNEXT https://www.foodnext.net/issue/paper/4616183066 買到過期及問題食品|智慧查找案例–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s://law.moj.gov.tw/SmartSearch/Theme.aspx?T=31&O=1 留言/QA: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oa5ai8l…
  continue reading
 
壞透的食物好處理,但假如出現要壞不壞的特殊情況該如何判斷才對呢?正所謂To eat or not to eat?就讓我們來教教各位! 註:今天麥克風有點爆音,已經盡力修復了,但還是有一些,非常抱歉(鞠躬) 參考資料: 發芽到底能不能吃?15種食材一次說清楚!│元氣網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4063541 認識黃麴毒素│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 https://www.nant.mohw.gov.tw/?aid=509&pid=57&page_name=detail&iid=333 切開蘋果發現果核有白色絲狀物!是發霉嗎?│食力foodNEXT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
  continue reading
 
國家制定了那些針對食安的政策與法規呢?傳說中的食安五環以及三章1Q又是什麼?從新的面向認識臺灣的食安環境! 註:下週期中考,停更一週(對不起啦嗚嗚嗚) 參考資料: 食安沒保障 談什麼民主|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5290217 食安五環扣,幸福安心GO|食品安全資訊網 https://www.ey.gov.tw/ofs/2980020295E2220B 學校午餐三章1Q專區 https://4b1q.coa.gov.tw/ 留言/QA: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n5s6nhkuzsd0883536zyb3k?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食品的有效期限與賞味期限是如何訂定的呢?大眾還有哪些關於過期食品的迷思?讓我們從日常的面向守護自己的食安! 參考資料: 食品的有效期限這樣訂|食力foodNEXT https://www.foodnext.net/issue/paper/3739519458 減少剩食與保存期限的兩難課題|食力foodNEXT https://www.foodnext.net/issue/paper/4357937897 家中食品「過期」就不能食用嗎?|食力foodNEXT https://www.foodnext.net/issue/paper/4111123319 溫體肉、冷凍肉大比拼!「溫體肉」真的會比較新鮮、比較安全、比較好吃嗎?|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https://www.youtube.com…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