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k

内容由920影音工作室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920影音工作室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Player FM -播客应用
使用Player FM应用程序离线!

原声音乐:《我爱我家》片头曲—— 会飞的心

4:33
 
分享
 

已归档的系列专辑 ("不活跃的收取点" status)

When? This feed was archived on August 01, 2022 19:12 (1+ y ago). Last successful fetch was on August 03, 2021 22:08 (2+ y ago)

Why? 不活跃的收取点 status. 我们的伺服器已尝试了一段时间,但仍然无法截取有效的播客收取点

What now? You might be able to find a more up-to-date version using the search function. This series will no longer be checked for updates. If you believe this to be in error, please check if the publisher's feed link below is valid and contact support to request the feed be restored or if you have any other concerns about this.

Manage episode 207809275 series 2331211
内容由920影音工作室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920影音工作室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还有谁,会为这首耳畔响起的旋律停下脚步?
20多年过去,它的台词、剧情、人物依然为人津津乐道,可称是一部“神剧”。
尤其是它精彩绝伦的台词,已经成为大批粉丝网络联系的通用密码,
一句台词说出,无需多言,双方便已明了其意,微笑浮现。
《我爱我家》二十年 你是我记忆中忘不了的温存
(2014-09-16 09:06 来源:包头日报)
1993年,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在北京开机,随后的一年中,这部室内剧的持续播出引起了热烈反响,一举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经典作品,剧中的代表情节、台词、插曲流传至今。新近出版的《我爱我家》一书披露了电视剧诞生的幕后故事,书中写道,“我爱我家”这个英达认为有些语病的短语由王朔提出作为片名,在电视剧播出后遂成流行。特此摘录书中关于电视剧诞生的部分内容,让我们一起重温这部难忘的经典之作。
1993年5月初,中国工人运动学院(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校园演播室开始热闹起来。一群电视人搬着道具、扛着机器来到这里,有条不紊地在四百平米演播室布置现场。他们所搭的景致在这间演播室里从来没有出现过,中心区类似一个家庭的客厅,但只有三面墙,旁边还有厨房和饭厅。布景正对着的一面,则是用木板搭成的看台。
这群人以年轻人居多,为首的是一个稍稍显胖、高高大大的年轻人,戴着略显夸张的宽边高度眼镜。尽管他还不到三十三岁,但微微长出的络腮胡子使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些。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个年轻人有些眼熟。刚刚播完的室内电视剧《爱你没商量》里面就有他的演出。再早几年的电视剧《围城》里,他扮演的赵辛楣令人印象颇深。
此人的姓氏非常少见,姓英,名叫英达。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个名字还比较陌生。虽然已经从事了多年的表演工作,但英达内心一直想的是独立做导演,而且要导演的作品形式在国内还从来没有出现过——情景喜剧。从工作人员所穿t恤衫上的卡通字可以看出,这部电视剧的名字似乎有些语病,叫作《我爱我家》。
英达所在的英家,曾经显赫一时。英达的曾祖父英敛之,是《大公报》和辅仁大学的创办者,祖父英千里是教育家,父亲英若诚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翻译家和话剧导演,还曾担任文化部副部长。
自北京七十二中毕业之后,1979年英达考入了北京大学心理系。一直想当演员的他在学校搞起了北大话剧社,在剧社做导演和组织工作。1983年大学毕业,英达获得了科学理学学士学位。他原来准备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但由于眼睛高度近视,只能按照心理学的方向被分配到北京东城师范学校教书。他不甘心一生以教书为业,就在业余时间继续学习戏剧知识。
1984年9月,美国导演乔治·c·怀特来中国执导黄宗江改编的话剧,在黄宗江的推荐下,英达为怀特做翻译和导游。怀特对英达很满意,了解到他的志向后,给英达提供了去美国奥尼尔戏剧学院短期学习的机会。学完之后,英达又到美国密苏里戏剧学院学习戏剧导演和表演,并于1988年获得硕士学位。其间,中国导演谢晋到美国拍摄《最后的贵族》,英达在剧组做了副导演。
在美国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英达现场观摩了情景喜剧《考斯比秀》,为这种从来没有见过的电视剧拍摄形式深深吸引。演员在观众面前演出,现场同时拍摄。虽然观众并不进入镜头,但他们用笑声跟演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英达觉得这一剧种非常新鲜,萌发了把它带回中国的想法。
谁知回到国内后,英达这个计划很多年都没能实施。到1993开拍《我爱我家》之前,他在影视圈打拼多年,做过副导演,也做过演员。在塑造影视人物的同时,英达一直没有放弃导演情景喜剧的计划,只是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英达曾把这个想法告诉当时文学圈和影视圈的红人王朔。王朔创作的小说在当年风头无两,《顽主》、《玩儿的就是心跳》中塑造的人物玩世不恭,作品饱受争议却也大受欢迎,而后他又目光敏锐地进入影视圈呼风唤雨。
早在1991年筹拍《编辑部的故事》时,王朔就跟英达提出要不要加笑声,做成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完全符合情景喜剧的特点,六至七个主要人物,故事发生的地点固定,还是系列剧,这些元素加在一起就是一部情景喜剧。英达当时就提出,情景喜剧既然是第一次做,就一定要真带观众,不能随便加入罐头笑声。后来主创人员不知具体如何操作,只能按照旧有的方式进行拍摄。
其实英达当时留有一点私心,想把国内第一部情景喜剧留给自己。对于拍摄《编辑部的故事》的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来说,已经拍出了《四世同堂》、《渴望》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并不差这一部。而对于英达来说,他本来是学导演的,这些年当演员是临时客串,早就想独立执导了。
1992年11月,英达与王朔第一次开始讨论情景喜剧的创作意向。按照他们的设计,这部剧聚焦的是一个老干部家庭,老干部早年参加过革命,解放后担任过政府机关的领导职务。家里有一儿一女,女儿行大,找了一个南方倒插门的女婿,生下一个女儿。经过多次探讨,最后写了一个电视剧策划提纲,但剧名还没有想好。英达的大堂弟英壮也参与了早期的策划。英壮是北大物理系毕业,分配到一家科研单位做工程师,当时在单位下属的一家公司担任经理。
英达当时的想法是,拉到投资就和王朔、英壮等人创作剧本。所以接下来排在第一位的是找到钱。1993年初还没过完年,英达就拉着王朔赶往冰天雪地的东北,到长春去拉投资。东北的酒场总是很多,有一次醉意甚浓之际,王朔提出这部剧可以叫“我爱我家”。英达听完感觉特别别扭,认为这是一个病句,起码应该是“我爱我的家”。王朔坚持认为,就是要这个别扭劲儿。
王朔是起名的高手,不管是《过把瘾就死》、《玩儿的就是心跳》等小说,还是《爱你没商量》等影视剧,名字都能言人之不能言,令人过目不忘。
于是,策划案的空白处填上了“我爱我家”四个字。
  continue reading

408集单集

Artwork
icon分享
 

已归档的系列专辑 ("不活跃的收取点" status)

When? This feed was archived on August 01, 2022 19:12 (1+ y ago). Last successful fetch was on August 03, 2021 22:08 (2+ y ago)

Why? 不活跃的收取点 status. 我们的伺服器已尝试了一段时间,但仍然无法截取有效的播客收取点

What now? You might be able to find a more up-to-date version using the search function. This series will no longer be checked for updates. If you believe this to be in error, please check if the publisher's feed link below is valid and contact support to request the feed be restored or if you have any other concerns about this.

Manage episode 207809275 series 2331211
内容由920影音工作室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920影音工作室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还有谁,会为这首耳畔响起的旋律停下脚步?
20多年过去,它的台词、剧情、人物依然为人津津乐道,可称是一部“神剧”。
尤其是它精彩绝伦的台词,已经成为大批粉丝网络联系的通用密码,
一句台词说出,无需多言,双方便已明了其意,微笑浮现。
《我爱我家》二十年 你是我记忆中忘不了的温存
(2014-09-16 09:06 来源:包头日报)
1993年,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在北京开机,随后的一年中,这部室内剧的持续播出引起了热烈反响,一举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经典作品,剧中的代表情节、台词、插曲流传至今。新近出版的《我爱我家》一书披露了电视剧诞生的幕后故事,书中写道,“我爱我家”这个英达认为有些语病的短语由王朔提出作为片名,在电视剧播出后遂成流行。特此摘录书中关于电视剧诞生的部分内容,让我们一起重温这部难忘的经典之作。
1993年5月初,中国工人运动学院(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校园演播室开始热闹起来。一群电视人搬着道具、扛着机器来到这里,有条不紊地在四百平米演播室布置现场。他们所搭的景致在这间演播室里从来没有出现过,中心区类似一个家庭的客厅,但只有三面墙,旁边还有厨房和饭厅。布景正对着的一面,则是用木板搭成的看台。
这群人以年轻人居多,为首的是一个稍稍显胖、高高大大的年轻人,戴着略显夸张的宽边高度眼镜。尽管他还不到三十三岁,但微微长出的络腮胡子使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些。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个年轻人有些眼熟。刚刚播完的室内电视剧《爱你没商量》里面就有他的演出。再早几年的电视剧《围城》里,他扮演的赵辛楣令人印象颇深。
此人的姓氏非常少见,姓英,名叫英达。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个名字还比较陌生。虽然已经从事了多年的表演工作,但英达内心一直想的是独立做导演,而且要导演的作品形式在国内还从来没有出现过——情景喜剧。从工作人员所穿t恤衫上的卡通字可以看出,这部电视剧的名字似乎有些语病,叫作《我爱我家》。
英达所在的英家,曾经显赫一时。英达的曾祖父英敛之,是《大公报》和辅仁大学的创办者,祖父英千里是教育家,父亲英若诚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翻译家和话剧导演,还曾担任文化部副部长。
自北京七十二中毕业之后,1979年英达考入了北京大学心理系。一直想当演员的他在学校搞起了北大话剧社,在剧社做导演和组织工作。1983年大学毕业,英达获得了科学理学学士学位。他原来准备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但由于眼睛高度近视,只能按照心理学的方向被分配到北京东城师范学校教书。他不甘心一生以教书为业,就在业余时间继续学习戏剧知识。
1984年9月,美国导演乔治·c·怀特来中国执导黄宗江改编的话剧,在黄宗江的推荐下,英达为怀特做翻译和导游。怀特对英达很满意,了解到他的志向后,给英达提供了去美国奥尼尔戏剧学院短期学习的机会。学完之后,英达又到美国密苏里戏剧学院学习戏剧导演和表演,并于1988年获得硕士学位。其间,中国导演谢晋到美国拍摄《最后的贵族》,英达在剧组做了副导演。
在美国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英达现场观摩了情景喜剧《考斯比秀》,为这种从来没有见过的电视剧拍摄形式深深吸引。演员在观众面前演出,现场同时拍摄。虽然观众并不进入镜头,但他们用笑声跟演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英达觉得这一剧种非常新鲜,萌发了把它带回中国的想法。
谁知回到国内后,英达这个计划很多年都没能实施。到1993开拍《我爱我家》之前,他在影视圈打拼多年,做过副导演,也做过演员。在塑造影视人物的同时,英达一直没有放弃导演情景喜剧的计划,只是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英达曾把这个想法告诉当时文学圈和影视圈的红人王朔。王朔创作的小说在当年风头无两,《顽主》、《玩儿的就是心跳》中塑造的人物玩世不恭,作品饱受争议却也大受欢迎,而后他又目光敏锐地进入影视圈呼风唤雨。
早在1991年筹拍《编辑部的故事》时,王朔就跟英达提出要不要加笑声,做成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完全符合情景喜剧的特点,六至七个主要人物,故事发生的地点固定,还是系列剧,这些元素加在一起就是一部情景喜剧。英达当时就提出,情景喜剧既然是第一次做,就一定要真带观众,不能随便加入罐头笑声。后来主创人员不知具体如何操作,只能按照旧有的方式进行拍摄。
其实英达当时留有一点私心,想把国内第一部情景喜剧留给自己。对于拍摄《编辑部的故事》的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来说,已经拍出了《四世同堂》、《渴望》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并不差这一部。而对于英达来说,他本来是学导演的,这些年当演员是临时客串,早就想独立执导了。
1992年11月,英达与王朔第一次开始讨论情景喜剧的创作意向。按照他们的设计,这部剧聚焦的是一个老干部家庭,老干部早年参加过革命,解放后担任过政府机关的领导职务。家里有一儿一女,女儿行大,找了一个南方倒插门的女婿,生下一个女儿。经过多次探讨,最后写了一个电视剧策划提纲,但剧名还没有想好。英达的大堂弟英壮也参与了早期的策划。英壮是北大物理系毕业,分配到一家科研单位做工程师,当时在单位下属的一家公司担任经理。
英达当时的想法是,拉到投资就和王朔、英壮等人创作剧本。所以接下来排在第一位的是找到钱。1993年初还没过完年,英达就拉着王朔赶往冰天雪地的东北,到长春去拉投资。东北的酒场总是很多,有一次醉意甚浓之际,王朔提出这部剧可以叫“我爱我家”。英达听完感觉特别别扭,认为这是一个病句,起码应该是“我爱我的家”。王朔坚持认为,就是要这个别扭劲儿。
王朔是起名的高手,不管是《过把瘾就死》、《玩儿的就是心跳》等小说,还是《爱你没商量》等影视剧,名字都能言人之不能言,令人过目不忘。
于是,策划案的空白处填上了“我爱我家”四个字。
  continue reading

408集单集

所有剧集

×
 
Loading …

欢迎使用Player FM

Player FM正在网上搜索高质量的播客,以便您现在享受。它是最好的播客应用程序,适用于安卓、iPhone和网络。注册以跨设备同步订阅。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