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k

内容由吳榮光 JK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吳榮光 JK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Player FM -播客应用
使用Player FM应用程序离线!

ep118-1 啟示錄三1~6 撒狄教會 馬丁路德信仰歸正運動 galigongbible

24:06
 
分享
 

Manage episode 353081633 series 3326301
内容由吳榮光 JK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吳榮光 JK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galigongbible最新單輯於台灣時間每週四下午6點整發佈

🔳節目奉獻連結

Donate by SoundOn ||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b5160802-3786-4511-821f-01a05221c602

🔳社群平台

Line社群---https://reurl.cc/3Ng69O

FaceBook---https://reurl.cc/8yd6VR

Telegram--- https://t.me/galigongbible

🔳播送平台

MixerBox || https://www.mixerbox.com/podcast/1384900

Apple || https://reurl.cc/0OnVeo

Google || https://reurl.cc/Xk9kM0

Spotify || https://reurl.cc/Xk3713

SoundOn || https://reurl.cc/OqLg1D

Youtube || https://reurl.cc/oQMGlj

🔳前情提要

👉基督對推雅推喇教會的評價

⭕️社會責任 (大貴格利,克呂尼運動,修道院;不接受撒旦道理的人(偶像崇拜)

❌信仰行淫 (聖母/聖徒/聖餐/聖誕/文藝復興建築,雕像,繪畫) + 宗教斂財(聖職買賣,贖罪券)

推雅推喇希臘文含意:難聞的氣味 (雖然有獻祭,但氣味難聞/噁心)

🔳信仰歸正的發起-馬丁路德與九十五條綱領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

約於ad1512年年底,馬丁路德坐在威登堡,展開聖經,開始研讀保羅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當他看到

✅羅一17

神的義就是藉著這福音顯明出來,本於信而歸於信,正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

Ref ✅哈二4~5

『邪惡的人不得存活(看啊,心已在不正直裡面膨脹(不得存活) ,"但義人將因忠信而得生命"。』」,財富(傳統作「酒」,今照死海古卷譯作「財富」)使人奸詐狂傲,不得安寧;擴張慾望,如同陰間;又像死亡,永不滿足。他們招聚萬國,集合萬民,都歸自己。(知足常樂)

突然間,一股喜樂充滿他的心中,靈魂的重擔剎那間完全脫落。

在這以前,馬丁路德在奧古斯丁隱修會中一直努力行善,禁食,苦修,查經,想「賺」取救恩,愈苦修心中的罪疚感愈重,面對這個不可能的工作,永遠沒有“做夠”的感覺;然而現在神透過經文親自告訴他:“人得救非藉善行,乃藉信心。”羅馬書一章17節成為路德的“天堂之門”。

此事之後,教皇利歐第十(Leo X)想重修羅馬城 聖彼得大禮拜堂,於是派人分賣“贖罪券”,這時有多米尼古派的修道士帖次勒在威丁堡城的附近售賣贖罪票。他們張貼廣告說:“凡買贖罪票的,可得完全饒恕,能與上帝和好。”,並說:”當落下的金幣在奉獻箱裡響起,你過逝母親的霝魂就跳出煉獄。

路德聽見這事情,義憤填膺,於是在1517年10月31日約正午時分,將九十五條宣言釘在威丁堡教堂的大門外面。

在《九十五條》中,路德主要提出了有關贖罪券及其功效的幾點不同主張:

  1. 贖罪券僅僅能免除教會的懲罰,教會只能免除教會所加的懲罰,不能免除上帝所加的懲罰。
  2. 贖罪券決不能赦免罪過和上帝的懲罰,教皇本人無權作此赦免,赦免罪過之權只屬於上帝。
  3. 贖罪券對煉獄裡的亡靈並無效力,教會所加的懲罰僅及於生者,死後無效,教皇能施於煉獄裡的亡靈是祈禱,而不是用裁決權或鑰匙權。
  4. 真正悔改的基督徒勿需贖罪券就得到上帝的赦免,基督要求每一個人做這種真正的悔改。
  5. 功德庫從沒有被嚴格確認,很難說它是什麼,會眾也不完全了解它。它不是基督和眾聖徒的功德,因為這些功德是他們自己的,完全不受教皇干預。它決不是指握有鑰匙權的教皇除能免除教會所加的懲罰外,還能免除更多的東西。真正的功德庫是上帝的榮耀和恩典的神聖福音。

路德發現,無論從聖經、傳統還是理性,都無法証明贖罪券的正當性,贖罪券的買賣鼓勵了處於罪惡中的人不去思想基督,不去祈求上帝的饒恕。

Ex 把吃的責任外包給餐廳,自然健檢報告出現紅字

Ex 把教育的責任外包給3c,老師,醫生,發現大問題時已來不急了

Ex 把讀經禱告的責任外包給牧師,youtube,本節目,你可能會被帶到陷阱裡

👉同樣,今天只聽教會的自然結果,就是想要成為奴僕的人自己造就今天教會中的教皇

馬丁路德最初只是想要大家共同解決這些問題,並沒想到日後會成為歸正之火。

自九十五條宣言公布兩個禮拜後,因教皇與貴族對中下階層長期壓搾,自由如火傳遍德國全地。

ad1519年路德到普西(Leipzig)城,和羅馬天主教的神學博士厄克(Eck)辯論,厄克指控:“馬丁路德!你所說的 和 波西米亞被處以火刑的胡司是同一個意思 (ex 中共同路人=抹紅/抹黑/抹綠/抹藍,同理 胡司已被處死=胡司的論述都是錯的=路德講的也是錯誤)。”路德說:“教皇及大公會議所規定的,也不免有錯誤,不可任意定胡司的罪。”厄克看這話等同違背教皇,便到羅馬城去控告他。

ad1521年 教皇開始對神聖羅馬帝國施壓,皇帝查理斯五世(Karl Charles)在沃木斯(Worms)開國會,想要定路德的罪,便召他前來赴會,應許他可以安然回家,好朋友對他說:“你不可去,恐怕會遭遇像胡司約翰的結果。” 馬丁路德毅然到了國會,路德說:“若沒有良心和聖經上的憑據,我絕不能承認教廷的正確性;並且說暗昧良心的事,更是不可行。”於是國會定了他的罪。路德由沃木斯回到威丁堡的路上被自己人安排的騎兵所捕,其實是保護,帶他到了瓦特堡的炮台軟禁。

當時一些人拿著路德95論綱,以言語和抗爭攻擊教會和修道院。路德聽了,心里不安,因為他抱定 和平改教的心志,他離開瓦特堡回到威丁堡,八天之內,時常講明信仰歸正的宗旨和方法,說:“傳道 寫書 並勸勉人,都是引人歸正的方法,但不可以強逼,也不需要勉強,總要把和平披戴身上。”同時,路德也知道歸正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也不是自然能成就的,因此將禮拜規條和建設教會的事重新評估,凡聖經內沒有禁止,就繼續採用。又說牧師和主教不是信徒的主人,乃是教會的公僕,也提出牧師可以娶妻的規條(與ep116 ad1049利奧九世禁婚令相反)。而當時路德所設立的教會,主要推行「因信稱義」,就是現今的信義會。

🔳歸正運動的基本觀念(改教運動)

改教還是歸正?

所謂的改教運動,首先,它是指教會的改革,包括所有使教會進入更完善的各項改變。每個教會都有教義、行政、崇拜與生活等層面﹔改革,就是將教會的各層面加以改善,使它更臻完美。

而此時,路德做的不是將原有的加以完善,而是將已偏離正軌的教會拉回到正路上來,因此路德所掀起的不是宗教改革,而是信仰歸正。

馬丁路得:我什麼都沒做,因為聖經已做了一切。

在敘述歸正運動時期所發生的重要事件前,讓我們先認清歸正運動領袖們所強調的基本內容:

  1. 歸正運動領袖們主張回到使徒教會/初代教會形態。
  2. 強調“信徒皆祭司”的看法。👉門徒/使徒皆社會底層,只有保羅受高等教育
  3. 認為教會是信徒的集合,而不是“聖品人員的階級組織”。👉組員-組長-區長-區牧-主任牧師-總會-…
  4. 聖經 是信仰與生活的最高權威。

🔳路德恢復基督徒自由

路德宣稱:婚配,授職,臨終塗油,堅信,告解,彌撒,洗禮七個聖禮中,只有彌撒和洗禮是必要的,聖禮「不是」得救的必要條件。”就這樣,路德敲響了羅馬天主教體系的喪鐘,他折斷了數世紀來羅馬加給信徒的重軛,恢復了基督徒的自由。這份自由對當日基督徒的意義,是我們今天這些從未負過“羅馬之軛”的人所無法了解的。從此不再向聖徒及馬利亞禱告,也棄絕了拜像 、拜遺物、朝聖、宗教遊行、聖水、外表禁欲(自宮)、修道、為死人祈禱及相信煉獄等事,也使教皇制被棄絕﹔聖職人員和平信徒之間的差別也被摒除。

當路德進行各種改革之際,他“保守”的個性,使他仍保留那些沒有直接被聖經禁止的事。例如:路德會教堂中,雖然挪走了旁邊的祭壇及偶像,但仍保留中間的主壇、臘燭與基督畫像。

羅馬天主教認為聖餐就是獻祭﹔必須由祭司獻上。他們教導說:當祭司宣讀聖禮的詩句時,餅和酒就會奇跡式地變成基督真正的身體和血。這就是所謂的化質說/變體論(Transubstantiation)。只有祭司可以飲“杯”,因為怕平信徒不小心把基督寶貴的血,濺出杯外。平信徒領聖餐時,只能領受“餅”﹔這餅非常薄,稱為“聖餅”,領受時,由祭司將餅放在信徒的舌頭上。

路德否認每次聖餐就是將基督再度獻上。他教導說:基督已經在十架,一次獻上,永遠獻上(ex 不能把耶穌當成塑膠雞,由神桌拿下來收好,下次還能再用)﹔因此教會中不需要獻祭,也就不需祭司。因此,從路德以後,復原教中「只有傳道人,沒有祭司」﹔而且在聖餐時,所有信徒都可以領受餅和杯;

雖然路德不承認“餅”變成基督身體的變體論,但他強調"基督的身體真正臨在聖餐之中”,因為路得認為:當基督升天後,他的身體是無所不在的。(但路德承認洗禮時的水因著聖經成為神聖?)

🔳教會管理制度的發展

路德對教會的形式、組織及行政管理並不特別關心。他所採用的教會管理制度,不是根據聖經,而是根據「當日教會的實際情況」。

路德推行教會“訪問員/監督”(Visitors)制度。當這些訪問員觀察了不同教會後,每個人都感到教會迫切需要改革。他們看到天主教聖職人員的失職,百姓和祭司對真理的無知,而且無知到令人無法置信的地步﹔大部份祭司不會講道,只會喃喃地念誦彌撒詞句。這些訪問員參觀各教會後,寫出一套規條,作為教會生活的指南。

路德派教會不設主教,只有監督(superintendents),他們執行主教的工作。信徒是教會的基層份子,由教會議會(council)所管理。這個議會是由牧師及幾位當選的平信徒組成。

路德的教會管理制度,與中世紀教會管理最獨特之處是:政府的地位在教會之上。

👉撒上八:上帝對撒母耳說:可以為以色列立王,只是爾後王的命令,你們也要聽。

👉林前四:義人要審判天使和世界,只是我們還在等待那個時間=時間還沒到

路得表示:每個基督徒除了功能之外沒有任何不同,受一樣洗禮和福音,也被任命為教師,雖然並非所有人都行使這職權,我們是自由的王,使我們能在上帝面前為彼此禱告,為彼此教導。

路德說:基督徒行善的自由是發自內心,不需考慮他人命令。

🔳編寫研讀與崇拜的材料

羅馬天主教在當時只許教會領袖及學者研讀聖經,路德則認為:每個人都有權、也有義務自己讀聖經。 ad1521年4月至1522年3月,路德隱居在瓦特堡期間,將拉丁文聖經譯成家中母親,街頭孩子,市場平民都能懂的德文,也為了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一般百姓寫下「小本信仰問答」。

為了將路德派教會的信仰正式公諸於世,他撰寫了一份以28篇文章組成的信仰告白,提交ad1530年召開的奧斯堡國會。這份信仰告白就成為後來的“奧斯堡信條”(Augsburg Confession),這也是初期教會制訂信經以來的第一份信條。

奧斯堡信條並未取代初期教會的信經(包括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迦克敦信經等),乃是根據這些信經增補而成,包括這些信經的內容,並加以擴充。

👉以馬丁路德的方式,我心中贊成以和平的方式信仰歸正

🔳瑞士的信仰歸正運動

🔳慈運理(Ulrich Zwingli)

慈運理的一生和路德完全不同。他從未在修道院中過修道士生活。他在文藝復興的影響下受教,研讀的是早期希臘羅馬的著作。

🔳慈運理的改教

ad1518年,慈運理開始攻擊贖罪券。路德在來比錫辯論中的立場,以及焚毀教皇詔諭之舉深深感動慈運理,使他對羅馬教會作有系統、有計劃的攻擊。

蘇黎世教室中的圖像被搬走﹔彌撒被廢止﹔祭壇、聖人遺物及宗教遊行都棄絕不行﹔教會的行政管理、窮人的照應工作交給市政府來辦理﹔學校制度也改善了。

從蘇黎世開始,改教運動蔓延到好幾個瑞士的縣郡,但仍有不少縣郡維持原來的天主教。

🔳慈運理與路德在聖餐的看法不同

在對聖餐的看法上,慈運理和路德不同。路德對“這是我的身體”採“字面”解釋,他認為基督升天後,他的身體無所不在,所以基督的身體確實臨在聖餐的餅和杯中。

慈運理則認為基督的身體只在天上,把“這是我的身體”解釋為“這預表我的身體”﹔因此,根據慈運理的觀點,聖餐是一項“紀念主”的儀式,“餅和杯”是 “基督身體與血的象徵”。

ad1529年10月,路德和慈運理在馬爾堡(Marburg)會談,但這兩位改教領袖至終無法獲致一樣的看法。

有一段時期,慈運理的影響力遠及瑞士各地及德國南部。但他於ad1531年10月9日意圖對天主教各城邦進行糧食封鎖,引來5個天主教城邦突襲蘇黎世,慈運理以隨軍牧師的身份受傷,被敵軍以石頭打死,年47歲,以致該區復原教信徒漸漸傾向加爾文。

👉✅可十四:耶穌祝謝後擘開餅,遞給門徒說:「你們吃吧,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祝謝後遞給門徒喝,耶穌說:「這是我的血,是為立約的,為許多人流出來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我決不再喝葡萄酒,直到我在神的國裡喝新酒的那一天。」

👉✅林前十一:保羅:耶穌身體被擘開,喝用血所立的新約,為了「紀念」耶穌。紀念是為了省察自己,歸正,就不受審判了。

👉我個人贊同保羅與慈運理的說法,如同士每拿時期紀念殉道者,如同每年掃墓,是再次思想前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而不是求先人保佑,祝福我的事業,家庭和感情。必竟,因信稱義的基礎上,不需儀式/行為證明是非對錯,只需離世後到基督面前交帳。

🔳加爾文(John Calvin)

ad1525年,正是加爾文到巴黎的那一年,復原派的著作都被定罪。加爾文到巴黎後,對所有科目都努力學習:包括古典語文學、邏輯學、教父著作、法律等。ad1533年,由於被傳加爾文與當地的教授一起宣揚復原派的思想,只得逃離,並開始了逃亡生涯。在此期間,他獲得的一段喘息的日子,於ad1536年春,出版了他的《基督教原理》(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這本書直到今天《基督教原理》仍被認為偉大的解經書之一。在寫這本巨著時,加爾文才廿六歲。

🔳加爾文和日內瓦的改革:

ad1536年,加爾文開始在日內瓦工作,可分為三個時期:

ad1536年8月至1538年4月,第一次去日內瓦時期﹔

ad1538年5月至1541年9月,斯特拉斯堡時期﹔

ad1541年9月至1564年5月去世時(23年),第二次去日內瓦時期。

加爾文在日內瓦開始工作之初,擔任法惹勒的助手。第二年,被委任為講道師。

加爾文和法惹勒給市議會三項建議,該建議是加爾文起草的:

  1. 每個月舉行一次聖餐。生活不檢點的基督徒,加以懲治。嚴重者,革除教籍。
  2. 採用加爾文所寫的“信仰問答書”。
  3. 每個市民均需要接受法惹勒所寫的“信經”。

❓請問當時的日內瓦的加爾文和羅馬的教皇有什麼兩樣??

以上所提三項建議,立刻遭到敵對。接著,反對黨又在選舉中獲勝,他們決定採用鄰城伯恩的崇拜儀式。加爾文和法惹勒對崇拜儀式的不同並不看重,他們拒絕伯恩的儀式,是因為此舉乃出於政府的強制執行,沒有事先徵得教會領袖的同意,顯然政府剝奪了教會的自主權,既然他們二人不肯低頭,於是於1538年4月23日被政府驅逐出境。

此時路德在來比錫之辯中的同工布塞珥(Bucer),邀請加爾文去斯特拉斯堡(Strassburg),3年的時間,日內瓦群龍無首,造成紛亂。

ad1541年9月13日,在群眾的歡呼聲中,加爾文再度進入日內瓦,便提出“教會憲章”,這是一套教會管理的規條﹔這憲章立刻得到采納。憲章內容是根據聖經教導,在教會內設立四個職份:牧師、教師、長老、執事。

👉長老教會制度的四個職份

在加爾文的制度中,"長老居重要地"位﹔長老們是從教會的會員中選出,他們與牧師組成“教會法庭”(=長老會的小會)(Consistory)﹔長老們的職責是監督信仰的純正及信徒的生活。加爾文給“教會法庭”有懲冶信徒及革除教籍之權﹔若一宗案件需要更進一步刑罰,則交給行政當局處理。

❓弱化的中世紀道明會異端裁決所不能流血,火刑之事交給屬世政府?

加爾文而言,教會的自由在於教會有權革除教籍,不受外來勢力的干擾。

加爾文的理想是:教會完全獨立,不受政府管轄。

❓像不像中世紀教皇與皇帝爭權,不受政府管轄,還要在皇帝有錯時給予糾正?

👉今天教會已並非單純宗派,而是每個前人的學說,每個都吃一點,屬路德?屬加爾文?都不是

許多人為復原派信仰遭受逼迫,因此難民潮從不同國家流入日內瓦﹔這些人成為加爾文最勇敢的支持者。當他們成為公民後,加爾文就有了一個忠於他的政府。ad1555年起,加爾文就做了“日內瓦的主人”。(=日內瓦的教皇?)

在加爾文帶領下,教會法庭訂立條規,可以”完全管制"日內瓦市民的生活,使日內瓦成為基督化城市 -- 一個“上帝之城”﹔地方政府則將教會法庭所訂的條規付諸實行。

❓像不像別迦摩時期,ad385 君士坦丁死後,兒子 狄奧多西以政治頃斜之力,使基督信仰成為羅馬國教?把所有異教徒殺光,燒光,教皇規定所有人要彌撒,要向聖徒/聖母敬禮,小孩一出生就要嬰兒洗…

🔳加爾文與路德的異同:

  1. 路德與加爾文在“預定論”的看法上一致,都相信神已在萬世之前揀選了承繼永生的人,兩人都根據奧古斯丁及保羅書信發揮這項教義。👉在合約上甲方已簽名,身為乙方有自由簽名的權力
  2. 加爾文和路德都堅信“唯獨因信稱義”的道理。👉我也同意
  3. 二人都顧念窮人,都在教會中安排執事,專做關懷貧民的工作。
  4. 二人都深信“每個人都有權自己讀經”。為了達到這目的,路德將聖經譯成德文,加爾文將聖經譯成法文﹔他們二人都是語言文字的專家,他們的譯文對本國的文字架構有不少貢獻。👉還有威克里夫的英文,即然老先覺在500年前都這麼說了,你還在聽我的節目,不去讀聖經嗎?快去!
  5. 在崇拜的儀式上,加爾文與路德不同:
  6. 路德盡量”保留"羅馬天主教的崇拜儀式,只要是聖經沒有禁止的事,他都保留﹔
  7. 加爾文盡量”遠離"羅馬天主教的崇拜儀式,他只實行聖經所吩咐的事。
  8. 他們二人均以”講道"為崇拜的主要項目(=去除儀式)﹔
  9. 二人都為會眾預備詩本,只是路德著重聖歌(ad590大貴格利),而加爾文偏重詩篇(聖經)。
  10. 在教會行政上,加爾文與路德不同:路德准許政府過問教會﹔加爾文不承認政府在教會中有任何權柄,他甚至使教會有權干涉政府﹔而且加爾文比路德更強調教會懲治。
  11. 二人都重視教育:路德是威登堡大學的教授,同時也講道﹔加爾文是日內瓦教會的傳道人,晚年時創辦了日內瓦學院,自己也成為該院教授。他們二人都強調信仰必須奠基在純正教義上,因此,二人都為信徒寫了信仰問答書(Catechism)。
  12. 在對聖餐的看法上:加爾文,路德及慈運理都不同。
  13. 慈運理認為:“聖餐僅為紀念儀式”﹔
  14. 加爾文與慈運理都否認路德“基督的身體真正臨在餅和杯中”的看法﹔(只有路德同意真正臨在)
  15. 加爾文認為:“基督的靈真正臨在餅和杯中,信徒憑信心領受聖餐時,真正領受了基督,不是屬體的,乃是屬靈的”。
  16. ❓"霝"臨在的條件是”因信稱義”後進入裡面的人,若按加爾文字面看,霝也在物體上嗎?霝是用吃的嗎?需要如維他命一樣 補充霝嗎?你可以想想看

在瑞士,當教會進行改革的時候,他們就稱自己為“改革教會”,後來逐漸形成稱為”改革宗"的教會。

改革宗的正統,同樣是在宗教改革後形成的。在瑞士本土上流傳一個信條──瑞士信條。瑞士信條有兩份,尤其是第二份,可以說大致上使到在瑞士地區的基督徒在信仰上有個共同的立場。到了後來,改革宗的教會又進一步接納了另外一些信條,其中一個特別重要的文件叫“海德堡要理問答”。

而這些信條在逐漸收集、慢慢流傳的過程中,改革宗要面對許多的壓力,尤其是ad1564 加爾文過世後,接任的人對加爾文的言論開始有了一些不同的解釋。

到了十七世紀初,兩種的觀點明顯對立。其一為亞米紐斯(=阿米念)所代表的立場。亞米紐斯是當時教會相當有影響力的領袖﹔亞米紐斯於ad 1588年成為阿姆斯特丹改革宗教會的牧師。在當時被公認是一位博學能幹的牧師﹔他講道時,內容清晰、口才流利、善於表達,吸引了無數聽眾。

亞米紐斯(阿民念派/影響重洗派)的觀點歸結為:

  1. 神在創世以先便已經在基督裡面,為著基督的緣故、並且藉著基督,在墮落和有罪的人中決定拯救那些因聖靈恩賜,相信耶穌"並能恆忍到底的人",那些不信的人將被定罪;✅約三36
  2. 耶穌基督為所有人死,人人藉著十字架的救贖(=中保原則)都可以得到救贖和赦免,但只有信徒能以罪得赦免;✅約三16、約壹二2 (橋已搭好理論) 👉甲方已簽名,乙方有簽不簽,是否邀請丙方成為中保的自由
  3. 人在罪中(=世界中)沒有行善的能力(=不能自救),必須靠神的恩典重生;並在悟性、傾向或意志,和一切能力上更新,在思想、願望,並實踐善事才成(=得勝);✅約十五5
  4. 人一切善行(=被拯救)都是因著”神”在”基督裡”的”恩典"作成,但神的恩典是可以抗拒的;✅使七
  5. 與基督聯合的人,因著聖靈的幫助,保守信徒不跌倒,才有能力得勝(=勝過世界)。但信徒仍然可能因為疏忽、離棄基督而失落救恩。但這仍須多從聖經加以決定,然後我們自己心裡才有絕對把握去教訓人。✅約十28 👉✅林前三:即使工程燒光了依然得救

其二為一批堅決追隨"加爾文"的人。他們的觀點也歸結為五點:

  1. 神作無條件的揀選。👉同時要看人是否接受
  2. 有限的贖罪﹔基督僅為他所”揀選"者死。👉贖罪祭只對猶太人;橋(=中保)已存在,接不接受在你
  3. 人因墮落而全然敗壞。👉聖霝在伊甸離開亞當,使罪可以污染裡面的人,而肉體也敗壞
  4. 神的恩典是不可抗拒的。👉爸爸尊重選擇,但不代表全盤接受
  5. 被揀選者享有永遠的安全;❌一次得救,永遠得救,對加爾文「基督教要義」14章的誤會。

👉拜別神=信仰行淫;路得,加爾文,慈運理,亞米紐斯都相同,在新約裡,上帝是否如舊約還會原諒背叛信仰的人,端看此人是否信到底。

為了解決加爾文和亞米紐斯分歧,ad1618年11月13日~1619年5月9日,在荷蘭 多特召開會議。多特會議是改革宗教會有史以來最大的會議,出席代表不僅來自荷蘭改革宗教會,也來自英國、德國、瑞士各地的改革宗教會,值得一提加爾文及亞米紐斯兩位前輩在ad1562和ad1609已死 沒有出席。

這次會議一致通過拒絕已過逝9年的亞米紐斯教導 (如同英國威克里夫翻譯聖經,死後在大公會議中被定罪,焚屍),除將亞米紐斯定罪外,又在“多特法規”(Canons of Dort)中,說明了改革宗的真正教義。“多特法規”的制訂,是改革宗教會在信條制訂過程中的最高標準。因此,後來改革宗的正統,就以加爾文主義為主流。

🔳波折不斷的英國信仰歸正運動

從教會歷史一開始,神的話 和神的靈 就是最重要的兩個元素(=話上帝+霝上帝)。耶穌和使徒們的教導,奠基於舊約﹔後來聖經就成為基督徒真理的源頭,也是生活行為的規範。

教會歷史中,最具影響力的因素之一是將聖經譯成不同語言。直到今日,只要能作到,宣教士們就將聖經譯成宣教對象的語言。七十位學者在公元前三世紀左右,把舊約自希伯來文譯成希臘文,而成為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耶柔米將聖經自希伯來文和希臘文譯成拉丁文,而成有名的武加大譯本(Vulgate)。聖經譯本是推動改教運動最具威力的力量:威克里夫將聖經譯成當時的英文﹔路德將聖經譯成德文﹔加爾文提供法文譯本﹔荷文譯本大大助長了荷蘭的改教運動﹔而丁道爾也開始將聖經譯成英文。

🔳翻譯聖經 - 丁道爾(William Tyndale)

丁道爾先後在牛津、劍橋受教育。他首先接觸伊拉斯姆,路德,慈運理的觀念。因此,他定意要把聖經放在每一個人手中。一般百姓當然無法讀拉丁文聖經,至於威克里夫的英文譯本,一方面數量很少(=燒光了),一方面經過200年,英文本身有很多變遷,使威克里夫譯本中的英文不易了解。

❓中文和合本聖經在2019年慶祝出版100年,你覺得當時用詞和今天有何不同呢?

丁道爾在英國天主教的阻止之下,沒辦法在英國翻譯聖經,他在1524年渡過英吉利海峽,隔年 ad1525 將希臘文直譯英文的新約譯本於德國出版,(威克里夫譯本是自拉丁文的武加大譯成的)。第一版共出六千冊,在往後十年中,又出了七版。接下來,他又翻譯了舊約的一部份。在整個翻譯過程中,丁道爾都在強烈反對和恐怖逼迫的威脅之下,ad1535年他被朋友出賣,指控為異端,丁道爾終於在ad1536年10月於比利時 布魯塞爾附近,以火刑殉道(荷蘭分裂,北部為荷蘭支持復原教,南部比利時支持天主教)。在行刑前丁道爾最後一句話是:「主啊,打開英格蘭國王的眼睛。」

🔳英國王室轉向天主教-亨利八世

英王亨利八世(Henry)不爽教廷遲遲未批準他離婚,也不爽教廷不斷收取英國納貢,英王使國會於ad 1534年通過一項法案,宣稱英國國王是“英國天主教教會唯一最高元首”,這法案被稱為“最高治權法案”。從而英王取代了教皇的地位,成為英國教會元首。接著又使國會通過“叛國與異端法案”,即“凡接受天主教以外教義的,就是異端﹔凡不承認國王是教會最高元首的,就是叛國”。在這一法案下,許多原先逼迫天主教修士的信義宗信徒被定叛國而處死刑。

接著亨利又在教義方面、崇拜儀式及某些信仰實踐上增加一些改革。修道院被關閉,聖徒遺物不再認為神聖,也不再展覽。在英國,有許多大小修道院擁有許多財產,包括土地、珠寶、黃金。國王將它們的土地區劃起來,分配給他的心腹﹔這樣,他為英國開創了新的貴族制度,而且是忠於國王的一批人。

🔳英國王室轉向復原教-索美塞得公爵

亨利八世 ad1547年去世,他的兒子愛德華六世(Edward VI)即位﹔愛德華年僅九歲,便由舅父索美塞得公爵(Duke of Somerset)攝政。索美塞得攝政與他的新政府都傾向改教運動。因此,在愛德華短暫的在位時期,英國改教運動有相當大的進展。

ad1547年,國會通過准許信徒在聖餐時,不但可以領受餅,也可以領受杯。隔年年初,宣布所有圖像都需從教堂中挪走。再過一年,又宣布聖職人員不必守獨身,祭司以及聖品人員結婚視為合法。

ad1549年,國會通過“教會統一條例”,這項條例規定,教會崇拜必須依照“公禱書”進行。這本公禱書,也稱為“愛德華六世初版公禱書”。根據此書,聖公會在崇拜中以英文代替拉丁文﹔直到今天,英國教會原則上仍沿用這本公禱書。

“愛德華六世初版公禱書”沒有滿足任何人:保持天主教信仰的信徒不滿意這些改變﹔贊成改教運動的人,則認為改得不夠。ad1552年,國會又通過一項新的“教會統一條例”,把公禱書加以修訂,幾乎取消了所有天主教的儀式。不再為死人祈禱﹔用聖餐桌取代祭壇﹔聖餐時以普通面包取代聖餐薄餅﹔驅鬼術與抹油禮都被拒絕﹔對於聖餐的看法則根據慈運理的看法,相信餅和杯只是基督身體和血的表徵。

到這地步,似乎英國改教運動即將大獲全勝。然而,忽然間,天主教勢力再度收復自亨利八世以來,所有失陷的地盤。

🔳英國王室轉向天主教-血腥瑪利

第三位影響歸正運動的是繼愛德華之后的“血腥瑪利”。

愛德華ad1553年因肺病去世,享年僅十六歲﹔他的姊姊瑪利(Mary)即位,登上英王的寶座。

瑪利是個堅定的天主教徒,她使英國改教運動至少倒退了廿五年。所有國會在前王任內通過的法案,都被撤銷,而恢復采用亨利八世最后幾年所用的崇拜儀式。凡贊成改教運動的主教或低級聖職人員,全被革職。許多改教領袖逃到歐洲大陸﹔在那里,他們受到加爾文派的歡迎,卻因不接受基督身體臨在聖餐中的看法,而被路德派疏遠。

曾於亨利在位期間,逃往歐陸的紅衣主教波爾(pole),這時回到英國。國會再度過通恢復教皇在英國的權柄,並重新制定對付異端的法案,同時,撤銷愛得華時代有關教會的法律。英國的改教工作完全被毀,教會又回到ad1534年以前的光景。只有一項例外:修道院的產業仍可保留在新占有人的手中。

ad1555年是英國復原派教徒最恐怖的一年。這一年中,英國各地有75人被火燒死。在逼迫中,最出名的殉道者是兩位主教:喇提美爾(Hugh Latimer)和利得理(Nicholas Ridley)。當火焰吞滅他們之際,喇提美爾安慰一同殉道的同伴說:“感謝神,我們今天要在英國點起一盞永不熄滅的燈台!

瑪利繼續血腥的逼迫,到ad1558年11月7日她去世之時。在她統治下,大約有三百人被火燒死,她殘酷的逼迫,為自己換來“血腥瑪利”(Bloody Mary)之稱。

🔳英國王室轉向復原教-伊莉沙白

瑪利死后,由妹妹伊莉沙白即位。當瑪利在位時,伊莉沙白的生命一直在危險中,因為她受教於克藍麥,表面上遵行天主教禮儀,心中卻歸屬復原教。登基以后,她終于可以使英國改教運動獲勝。瑪利逼迫的原來目的是要將復原教主義全盤消滅,但沒想到,竟造成全國反羅馬情緒的高漲,比過去任何時候更甚。這再一次証明了:“殉道士的血是教會的種子”。

ad1559年4月29日,國會在強烈反對下,再度通過“最高治權法案”。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政府摒拒了所有教皇在英國的權柄。

ad1563年,又在教義上做了一點修改。把原來的“四十二信條”縮減到三十九條,而成有名的”三十九信條”(Thirty-nine Articles),也是今天英國教會正式公認的信條。這些在教義上、崇拜上、及教會行政上的改變,經過正式採納後,便稱為“伊莉沙白決議案”(Elizabethan Settlement)。英國改教運動至此暫告一個段落,天主教徒在英國,從此變成了少數人。

🔳信仰歸正後 宗派成形

1525 馬丁路德與慈運理都支持「重浸派」,希望教會能回到初代教會時期的樣子

1538 英王亨利八世命自己成為英國教會最高元首,設立天主教 聖公會 清教徒。

1560 瑞士已故加爾文為首,成立改革宗 (排除 慈運理 及 亞米紐斯 -ad1629多特會議)

1560 約翰諾克斯感受到歐陸復原教興起,在蘇格蘭成立長老會。

1580 德國已故馬丁路德為首,成立因信稱義的信義會,又名路德會

1592 英國天主教聖公會的分離主義者,另外成立公理會

1612 英國浸信會成立

1618~1648 30年戰爭(國土,權力,新教宗派,基督/天主教大亂鬥)

1620/9/20(~1630) 約翰﹒羅賓遜(John Robinson)首批帶領五月花號使分離派清教徒移民至新大陸-美國

1654 弗克斯在英國成立貴格會(朋友會)

另外,還有門諾派,敬虔派,中庸會,莫拉維亞的弟兄們 等,都是在這時期興起的門派

當然,還有約翰衛斯理,約翰本仁 等,前人在這時展露頭角

🔳重點整理

  1. 1512,德國馬丁路德95條論綱,開始和平信仰歸正。
  2. 1541,由法國逃出的加爾文,成為瑞士日內瓦的主人。
  3. 1534-1563,英國在天主教與復原教中波折,終於折斷與羅馬的關係。
  4. 此外,對信仰歸正不滿足的前人,成立更多宗派,如:聖公會,清教徒,長老會,公理會,浸信會,貴格會,門諾派等。

🔳啟示錄三1~6

01

「而且, 給在撒狄教會的使者(約翰=)你要(+這樣)寫:

『那有神(=父)的七霝和七星的(+基督)說這些事;❓七霝和七星是誰的?父的,只是交在基督手上

基督說:我知道你(+撒狄)的作為,

你有一個名字,

按那(+撒狄的名)你”活著”,(👉表面離開天主教)

但你是”死的”。(👉本質其實沒離開)

👉表面:聖母/聖徒停止崇拜,停止善功與天上功德庫,離開教皇及大公會議,人人皆祭司,唯獨聖經

👉本質:聖餐拜耶穌十架,因信稱義+讀經禁食禱告到教會=修練功德,自成城市/區域教皇,人人要讀公禱書,殺/逐異教徒,有霝的水洗禮(變體論)

⭐️只離開一半

02

你要警戒(?),並且堅定”其他即將死的”(👉+聖經真理的教導?),

因為我發現你的”行為"在我上帝面前並沒有被完成(?) 。

03

所以,要"記住"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保守(?),並要悔改(?);

👉每個人都能讀懂聖經了,但前人都說”最高權威,唯獨聖經”,怎麼辦?有人說謊嗎?還是滲色素,萊劑,起雲劑,防腐劑,有害身體,是我們不知道呢?

所以,(+你)若不儆醒,(基督=)我必如同賊一樣臨到。

你也決不會知道幾時我要臨到你。

👉基督將要偷偷的再來

04(轉換語氣)

然而,你還有一些名字(=人)在撒狄,那未曾污穢他們衣服(+的人),

且他們要與我同行穿白衣,因為他們是配得白衣。

👉未曾污穢衣服,在死後要穿白衣

👉✅啟六,七:第五印受迫而死的人,在天上的基督面前有白衣可穿

👉金害,我認為提出正確觀念的前人,不是被打成異端,就是英年早逝,看起來我好危險…

05

那得勝的人(=勝過世界),必照這樣穿白衣,

並且,我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

並且,要在我(=基督的)父面前和(父=)他的眾使者面前承認他的名。

👉父和基督是兩位,使者屬於父

06

那(聖)霝向眾教會所說的

那有耳朵的,就應當聽!』」

🔳撒狄教會:ad1500~1700

👉含意:紅的,遺留之物 (織毛衣少一針/露鈎)

👉信仰的確有歸正,只是歸正完成一半

🔳QA:小甜甜住在孤兒院

🔳個人

一個銅板拍不響,夫妻衝突不會是單方的問題,女方可能言語或肢體與男方衝突,男方還擊的可能性。

教會的職責必定是為改善夫妻關係而存在,都有其正當性。

🔳事件關鍵轉折 - 陪伴者是催化劑

正常程序:教會陪伴者與女方至警局備案,陪伴者應顧及受害者回家的人身安全及心理安全(紅線原則),驗傷成案開保護令,再談女方是否需原諒男方(黃線原則)。

🔳教會很會「引經據典」(聖經超好用)

✅羅十二:不要為自己申冤,要等候主的忿怒,因經上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江蕙:你著忍耐),善待仇敵,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依阿拉伯諺語應更正:把炭火由他的頭上拿走)

✅林前六:教會有超過世界的權柄,審判任何事只需在教會內,不應在教會外。

✅太十八:弟兄若犯罪,我勸,人勸無用,就把他當作教外人。(=趕出教會)

👉於是教會掌權者說:這樣做都是按照聖經 = 我這樣是為你好

👉把會友趕出教會誤用

✅太十八15~18

「如果你的弟兄犯了罪(=得罪你),你趁著和他單獨在一起的時候,要去指出他的過失來。如果他肯聽,你就得著你的弟兄。

如果他不肯聽,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好使一切話,憑兩三個證人的口,可以確定。

如果他再不聽,就告訴教會;如果連教會他也不聽,就把他看作教外人和稅吏吧。

⭐️✅太十八10~35,前後文一起看:99隻羊的比喻,教外人=不完全明白教內的事=把聖經原則重講一次,重點在原諒/寬容/挽回,而不是切割!

❓立場前後不一嗎?👉不讓受害者再受傷,再談原諒,又不是要對男方造成的傷害起訴!

👉教會權柄誤用

✅林前六1~4(+5~8)

你們中間有人和弟兄起了爭執,怎敢告到不義的人面前,卻不告在聖徒面前(=牧師面前/教會裡面)呢?

你們不知道聖徒要審判世界嗎?既然世界要由你們來審判,難道你們不配審判這些最小的事嗎?

你們不知道我們要審判天使嗎?何況今生的事呢?

你們既然要審判今生的事,為什麼讓教會不重視的人來審判呢?

👉ref ✅林前四 治理世界的時機還沒到,我們在等待

👉ref ✅林前四~五 身為管家有其職責,教會內男女行淫不知處理,教會管理者篤職失格

👉今生審判都是成為永生得勝者的練習,今生練習不好,以後怎麼辦呢?

❓教會的權柄比世界還要大!那麼你要當今天的教皇嗎?時間還沒到啊

✅林前六5~8

我說這話,是要使你們羞愧。難道你們中間沒有一個有智慧的人,能夠審判弟兄之間的事嗎?

你們竟然是弟兄告弟兄,而且告到不信的人面前去嗎?

你們彼此告狀,已經是你們的失敗了。為什麼不寧願受委屈呢?為什麼不甘心吃虧呢?

「但你們反倒使人受委屈,叫人吃虧,而且他們就是你們的弟兄。」

👉誰壞壞?保羅當時是指教會裡的管理層!

✅羅十二19~十三2

親愛的啊,不要為自己伸冤,寧可等候主的忿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相反地,「如果你的仇敵餓了,就給他吃;如果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作,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不可被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政府的權柄,人人都應當服從。因為沒有一樣權柄不是從 神來的;掌權的都是 神設立的。

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反對 神所設立的;反對的人必自招刑罰。

👉✅撒上八:上帝對撒母耳說:讓以色列人立王,但以色列人從今以後也要聽王的命令。

👉✅多三:你要提醒眾人,叫他們順服作官的、掌權的,遵他的命,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教會可以試看看對警察說:你們沒有權柄管教友的事兒!(沒有牧師會這樣講,你放心)

👉雖然網路寫:信仰和理性是二分法,對立,拜託你,引用聖經要看廣一點,看長一點,不要把經文和信仰簡化到人性/邏輯都沒有了,好嗎?

如果你對 小甜甜事件 或是 撒狄教會 歸正時期 有什麼想法和看法,歡迎由 line群/fb 留言給我,盡力回覆你們喔!

🔳如果你覺得喜歡這個節目,請在apple podcast給予5星好評

🔳這輯對你有幫助,請分享給一個可能需要的朋友!

🔳想繼續聽到優質節目,節目需要你的禱告,轉發,與奉獻,非常感謝!

🔳galigongbible最新單輯於台灣時間每週四下午6點整發佈

  continue reading

232集单集

Artwork
icon分享
 
Manage episode 353081633 series 3326301
内容由吳榮光 JK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吳榮光 JK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galigongbible最新單輯於台灣時間每週四下午6點整發佈

🔳節目奉獻連結

Donate by SoundOn ||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b5160802-3786-4511-821f-01a05221c602

🔳社群平台

Line社群---https://reurl.cc/3Ng69O

FaceBook---https://reurl.cc/8yd6VR

Telegram--- https://t.me/galigongbible

🔳播送平台

MixerBox || https://www.mixerbox.com/podcast/1384900

Apple || https://reurl.cc/0OnVeo

Google || https://reurl.cc/Xk9kM0

Spotify || https://reurl.cc/Xk3713

SoundOn || https://reurl.cc/OqLg1D

Youtube || https://reurl.cc/oQMGlj

🔳前情提要

👉基督對推雅推喇教會的評價

⭕️社會責任 (大貴格利,克呂尼運動,修道院;不接受撒旦道理的人(偶像崇拜)

❌信仰行淫 (聖母/聖徒/聖餐/聖誕/文藝復興建築,雕像,繪畫) + 宗教斂財(聖職買賣,贖罪券)

推雅推喇希臘文含意:難聞的氣味 (雖然有獻祭,但氣味難聞/噁心)

🔳信仰歸正的發起-馬丁路德與九十五條綱領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

約於ad1512年年底,馬丁路德坐在威登堡,展開聖經,開始研讀保羅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當他看到

✅羅一17

神的義就是藉著這福音顯明出來,本於信而歸於信,正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

Ref ✅哈二4~5

『邪惡的人不得存活(看啊,心已在不正直裡面膨脹(不得存活) ,"但義人將因忠信而得生命"。』」,財富(傳統作「酒」,今照死海古卷譯作「財富」)使人奸詐狂傲,不得安寧;擴張慾望,如同陰間;又像死亡,永不滿足。他們招聚萬國,集合萬民,都歸自己。(知足常樂)

突然間,一股喜樂充滿他的心中,靈魂的重擔剎那間完全脫落。

在這以前,馬丁路德在奧古斯丁隱修會中一直努力行善,禁食,苦修,查經,想「賺」取救恩,愈苦修心中的罪疚感愈重,面對這個不可能的工作,永遠沒有“做夠”的感覺;然而現在神透過經文親自告訴他:“人得救非藉善行,乃藉信心。”羅馬書一章17節成為路德的“天堂之門”。

此事之後,教皇利歐第十(Leo X)想重修羅馬城 聖彼得大禮拜堂,於是派人分賣“贖罪券”,這時有多米尼古派的修道士帖次勒在威丁堡城的附近售賣贖罪票。他們張貼廣告說:“凡買贖罪票的,可得完全饒恕,能與上帝和好。”,並說:”當落下的金幣在奉獻箱裡響起,你過逝母親的霝魂就跳出煉獄。

路德聽見這事情,義憤填膺,於是在1517年10月31日約正午時分,將九十五條宣言釘在威丁堡教堂的大門外面。

在《九十五條》中,路德主要提出了有關贖罪券及其功效的幾點不同主張:

  1. 贖罪券僅僅能免除教會的懲罰,教會只能免除教會所加的懲罰,不能免除上帝所加的懲罰。
  2. 贖罪券決不能赦免罪過和上帝的懲罰,教皇本人無權作此赦免,赦免罪過之權只屬於上帝。
  3. 贖罪券對煉獄裡的亡靈並無效力,教會所加的懲罰僅及於生者,死後無效,教皇能施於煉獄裡的亡靈是祈禱,而不是用裁決權或鑰匙權。
  4. 真正悔改的基督徒勿需贖罪券就得到上帝的赦免,基督要求每一個人做這種真正的悔改。
  5. 功德庫從沒有被嚴格確認,很難說它是什麼,會眾也不完全了解它。它不是基督和眾聖徒的功德,因為這些功德是他們自己的,完全不受教皇干預。它決不是指握有鑰匙權的教皇除能免除教會所加的懲罰外,還能免除更多的東西。真正的功德庫是上帝的榮耀和恩典的神聖福音。

路德發現,無論從聖經、傳統還是理性,都無法証明贖罪券的正當性,贖罪券的買賣鼓勵了處於罪惡中的人不去思想基督,不去祈求上帝的饒恕。

Ex 把吃的責任外包給餐廳,自然健檢報告出現紅字

Ex 把教育的責任外包給3c,老師,醫生,發現大問題時已來不急了

Ex 把讀經禱告的責任外包給牧師,youtube,本節目,你可能會被帶到陷阱裡

👉同樣,今天只聽教會的自然結果,就是想要成為奴僕的人自己造就今天教會中的教皇

馬丁路德最初只是想要大家共同解決這些問題,並沒想到日後會成為歸正之火。

自九十五條宣言公布兩個禮拜後,因教皇與貴族對中下階層長期壓搾,自由如火傳遍德國全地。

ad1519年路德到普西(Leipzig)城,和羅馬天主教的神學博士厄克(Eck)辯論,厄克指控:“馬丁路德!你所說的 和 波西米亞被處以火刑的胡司是同一個意思 (ex 中共同路人=抹紅/抹黑/抹綠/抹藍,同理 胡司已被處死=胡司的論述都是錯的=路德講的也是錯誤)。”路德說:“教皇及大公會議所規定的,也不免有錯誤,不可任意定胡司的罪。”厄克看這話等同違背教皇,便到羅馬城去控告他。

ad1521年 教皇開始對神聖羅馬帝國施壓,皇帝查理斯五世(Karl Charles)在沃木斯(Worms)開國會,想要定路德的罪,便召他前來赴會,應許他可以安然回家,好朋友對他說:“你不可去,恐怕會遭遇像胡司約翰的結果。” 馬丁路德毅然到了國會,路德說:“若沒有良心和聖經上的憑據,我絕不能承認教廷的正確性;並且說暗昧良心的事,更是不可行。”於是國會定了他的罪。路德由沃木斯回到威丁堡的路上被自己人安排的騎兵所捕,其實是保護,帶他到了瓦特堡的炮台軟禁。

當時一些人拿著路德95論綱,以言語和抗爭攻擊教會和修道院。路德聽了,心里不安,因為他抱定 和平改教的心志,他離開瓦特堡回到威丁堡,八天之內,時常講明信仰歸正的宗旨和方法,說:“傳道 寫書 並勸勉人,都是引人歸正的方法,但不可以強逼,也不需要勉強,總要把和平披戴身上。”同時,路德也知道歸正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也不是自然能成就的,因此將禮拜規條和建設教會的事重新評估,凡聖經內沒有禁止,就繼續採用。又說牧師和主教不是信徒的主人,乃是教會的公僕,也提出牧師可以娶妻的規條(與ep116 ad1049利奧九世禁婚令相反)。而當時路德所設立的教會,主要推行「因信稱義」,就是現今的信義會。

🔳歸正運動的基本觀念(改教運動)

改教還是歸正?

所謂的改教運動,首先,它是指教會的改革,包括所有使教會進入更完善的各項改變。每個教會都有教義、行政、崇拜與生活等層面﹔改革,就是將教會的各層面加以改善,使它更臻完美。

而此時,路德做的不是將原有的加以完善,而是將已偏離正軌的教會拉回到正路上來,因此路德所掀起的不是宗教改革,而是信仰歸正。

馬丁路得:我什麼都沒做,因為聖經已做了一切。

在敘述歸正運動時期所發生的重要事件前,讓我們先認清歸正運動領袖們所強調的基本內容:

  1. 歸正運動領袖們主張回到使徒教會/初代教會形態。
  2. 強調“信徒皆祭司”的看法。👉門徒/使徒皆社會底層,只有保羅受高等教育
  3. 認為教會是信徒的集合,而不是“聖品人員的階級組織”。👉組員-組長-區長-區牧-主任牧師-總會-…
  4. 聖經 是信仰與生活的最高權威。

🔳路德恢復基督徒自由

路德宣稱:婚配,授職,臨終塗油,堅信,告解,彌撒,洗禮七個聖禮中,只有彌撒和洗禮是必要的,聖禮「不是」得救的必要條件。”就這樣,路德敲響了羅馬天主教體系的喪鐘,他折斷了數世紀來羅馬加給信徒的重軛,恢復了基督徒的自由。這份自由對當日基督徒的意義,是我們今天這些從未負過“羅馬之軛”的人所無法了解的。從此不再向聖徒及馬利亞禱告,也棄絕了拜像 、拜遺物、朝聖、宗教遊行、聖水、外表禁欲(自宮)、修道、為死人祈禱及相信煉獄等事,也使教皇制被棄絕﹔聖職人員和平信徒之間的差別也被摒除。

當路德進行各種改革之際,他“保守”的個性,使他仍保留那些沒有直接被聖經禁止的事。例如:路德會教堂中,雖然挪走了旁邊的祭壇及偶像,但仍保留中間的主壇、臘燭與基督畫像。

羅馬天主教認為聖餐就是獻祭﹔必須由祭司獻上。他們教導說:當祭司宣讀聖禮的詩句時,餅和酒就會奇跡式地變成基督真正的身體和血。這就是所謂的化質說/變體論(Transubstantiation)。只有祭司可以飲“杯”,因為怕平信徒不小心把基督寶貴的血,濺出杯外。平信徒領聖餐時,只能領受“餅”﹔這餅非常薄,稱為“聖餅”,領受時,由祭司將餅放在信徒的舌頭上。

路德否認每次聖餐就是將基督再度獻上。他教導說:基督已經在十架,一次獻上,永遠獻上(ex 不能把耶穌當成塑膠雞,由神桌拿下來收好,下次還能再用)﹔因此教會中不需要獻祭,也就不需祭司。因此,從路德以後,復原教中「只有傳道人,沒有祭司」﹔而且在聖餐時,所有信徒都可以領受餅和杯;

雖然路德不承認“餅”變成基督身體的變體論,但他強調"基督的身體真正臨在聖餐之中”,因為路得認為:當基督升天後,他的身體是無所不在的。(但路德承認洗禮時的水因著聖經成為神聖?)

🔳教會管理制度的發展

路德對教會的形式、組織及行政管理並不特別關心。他所採用的教會管理制度,不是根據聖經,而是根據「當日教會的實際情況」。

路德推行教會“訪問員/監督”(Visitors)制度。當這些訪問員觀察了不同教會後,每個人都感到教會迫切需要改革。他們看到天主教聖職人員的失職,百姓和祭司對真理的無知,而且無知到令人無法置信的地步﹔大部份祭司不會講道,只會喃喃地念誦彌撒詞句。這些訪問員參觀各教會後,寫出一套規條,作為教會生活的指南。

路德派教會不設主教,只有監督(superintendents),他們執行主教的工作。信徒是教會的基層份子,由教會議會(council)所管理。這個議會是由牧師及幾位當選的平信徒組成。

路德的教會管理制度,與中世紀教會管理最獨特之處是:政府的地位在教會之上。

👉撒上八:上帝對撒母耳說:可以為以色列立王,只是爾後王的命令,你們也要聽。

👉林前四:義人要審判天使和世界,只是我們還在等待那個時間=時間還沒到

路得表示:每個基督徒除了功能之外沒有任何不同,受一樣洗禮和福音,也被任命為教師,雖然並非所有人都行使這職權,我們是自由的王,使我們能在上帝面前為彼此禱告,為彼此教導。

路德說:基督徒行善的自由是發自內心,不需考慮他人命令。

🔳編寫研讀與崇拜的材料

羅馬天主教在當時只許教會領袖及學者研讀聖經,路德則認為:每個人都有權、也有義務自己讀聖經。 ad1521年4月至1522年3月,路德隱居在瓦特堡期間,將拉丁文聖經譯成家中母親,街頭孩子,市場平民都能懂的德文,也為了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一般百姓寫下「小本信仰問答」。

為了將路德派教會的信仰正式公諸於世,他撰寫了一份以28篇文章組成的信仰告白,提交ad1530年召開的奧斯堡國會。這份信仰告白就成為後來的“奧斯堡信條”(Augsburg Confession),這也是初期教會制訂信經以來的第一份信條。

奧斯堡信條並未取代初期教會的信經(包括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迦克敦信經等),乃是根據這些信經增補而成,包括這些信經的內容,並加以擴充。

👉以馬丁路德的方式,我心中贊成以和平的方式信仰歸正

🔳瑞士的信仰歸正運動

🔳慈運理(Ulrich Zwingli)

慈運理的一生和路德完全不同。他從未在修道院中過修道士生活。他在文藝復興的影響下受教,研讀的是早期希臘羅馬的著作。

🔳慈運理的改教

ad1518年,慈運理開始攻擊贖罪券。路德在來比錫辯論中的立場,以及焚毀教皇詔諭之舉深深感動慈運理,使他對羅馬教會作有系統、有計劃的攻擊。

蘇黎世教室中的圖像被搬走﹔彌撒被廢止﹔祭壇、聖人遺物及宗教遊行都棄絕不行﹔教會的行政管理、窮人的照應工作交給市政府來辦理﹔學校制度也改善了。

從蘇黎世開始,改教運動蔓延到好幾個瑞士的縣郡,但仍有不少縣郡維持原來的天主教。

🔳慈運理與路德在聖餐的看法不同

在對聖餐的看法上,慈運理和路德不同。路德對“這是我的身體”採“字面”解釋,他認為基督升天後,他的身體無所不在,所以基督的身體確實臨在聖餐的餅和杯中。

慈運理則認為基督的身體只在天上,把“這是我的身體”解釋為“這預表我的身體”﹔因此,根據慈運理的觀點,聖餐是一項“紀念主”的儀式,“餅和杯”是 “基督身體與血的象徵”。

ad1529年10月,路德和慈運理在馬爾堡(Marburg)會談,但這兩位改教領袖至終無法獲致一樣的看法。

有一段時期,慈運理的影響力遠及瑞士各地及德國南部。但他於ad1531年10月9日意圖對天主教各城邦進行糧食封鎖,引來5個天主教城邦突襲蘇黎世,慈運理以隨軍牧師的身份受傷,被敵軍以石頭打死,年47歲,以致該區復原教信徒漸漸傾向加爾文。

👉✅可十四:耶穌祝謝後擘開餅,遞給門徒說:「你們吃吧,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祝謝後遞給門徒喝,耶穌說:「這是我的血,是為立約的,為許多人流出來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我決不再喝葡萄酒,直到我在神的國裡喝新酒的那一天。」

👉✅林前十一:保羅:耶穌身體被擘開,喝用血所立的新約,為了「紀念」耶穌。紀念是為了省察自己,歸正,就不受審判了。

👉我個人贊同保羅與慈運理的說法,如同士每拿時期紀念殉道者,如同每年掃墓,是再次思想前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而不是求先人保佑,祝福我的事業,家庭和感情。必竟,因信稱義的基礎上,不需儀式/行為證明是非對錯,只需離世後到基督面前交帳。

🔳加爾文(John Calvin)

ad1525年,正是加爾文到巴黎的那一年,復原派的著作都被定罪。加爾文到巴黎後,對所有科目都努力學習:包括古典語文學、邏輯學、教父著作、法律等。ad1533年,由於被傳加爾文與當地的教授一起宣揚復原派的思想,只得逃離,並開始了逃亡生涯。在此期間,他獲得的一段喘息的日子,於ad1536年春,出版了他的《基督教原理》(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這本書直到今天《基督教原理》仍被認為偉大的解經書之一。在寫這本巨著時,加爾文才廿六歲。

🔳加爾文和日內瓦的改革:

ad1536年,加爾文開始在日內瓦工作,可分為三個時期:

ad1536年8月至1538年4月,第一次去日內瓦時期﹔

ad1538年5月至1541年9月,斯特拉斯堡時期﹔

ad1541年9月至1564年5月去世時(23年),第二次去日內瓦時期。

加爾文在日內瓦開始工作之初,擔任法惹勒的助手。第二年,被委任為講道師。

加爾文和法惹勒給市議會三項建議,該建議是加爾文起草的:

  1. 每個月舉行一次聖餐。生活不檢點的基督徒,加以懲治。嚴重者,革除教籍。
  2. 採用加爾文所寫的“信仰問答書”。
  3. 每個市民均需要接受法惹勒所寫的“信經”。

❓請問當時的日內瓦的加爾文和羅馬的教皇有什麼兩樣??

以上所提三項建議,立刻遭到敵對。接著,反對黨又在選舉中獲勝,他們決定採用鄰城伯恩的崇拜儀式。加爾文和法惹勒對崇拜儀式的不同並不看重,他們拒絕伯恩的儀式,是因為此舉乃出於政府的強制執行,沒有事先徵得教會領袖的同意,顯然政府剝奪了教會的自主權,既然他們二人不肯低頭,於是於1538年4月23日被政府驅逐出境。

此時路德在來比錫之辯中的同工布塞珥(Bucer),邀請加爾文去斯特拉斯堡(Strassburg),3年的時間,日內瓦群龍無首,造成紛亂。

ad1541年9月13日,在群眾的歡呼聲中,加爾文再度進入日內瓦,便提出“教會憲章”,這是一套教會管理的規條﹔這憲章立刻得到采納。憲章內容是根據聖經教導,在教會內設立四個職份:牧師、教師、長老、執事。

👉長老教會制度的四個職份

在加爾文的制度中,"長老居重要地"位﹔長老們是從教會的會員中選出,他們與牧師組成“教會法庭”(=長老會的小會)(Consistory)﹔長老們的職責是監督信仰的純正及信徒的生活。加爾文給“教會法庭”有懲冶信徒及革除教籍之權﹔若一宗案件需要更進一步刑罰,則交給行政當局處理。

❓弱化的中世紀道明會異端裁決所不能流血,火刑之事交給屬世政府?

加爾文而言,教會的自由在於教會有權革除教籍,不受外來勢力的干擾。

加爾文的理想是:教會完全獨立,不受政府管轄。

❓像不像中世紀教皇與皇帝爭權,不受政府管轄,還要在皇帝有錯時給予糾正?

👉今天教會已並非單純宗派,而是每個前人的學說,每個都吃一點,屬路德?屬加爾文?都不是

許多人為復原派信仰遭受逼迫,因此難民潮從不同國家流入日內瓦﹔這些人成為加爾文最勇敢的支持者。當他們成為公民後,加爾文就有了一個忠於他的政府。ad1555年起,加爾文就做了“日內瓦的主人”。(=日內瓦的教皇?)

在加爾文帶領下,教會法庭訂立條規,可以”完全管制"日內瓦市民的生活,使日內瓦成為基督化城市 -- 一個“上帝之城”﹔地方政府則將教會法庭所訂的條規付諸實行。

❓像不像別迦摩時期,ad385 君士坦丁死後,兒子 狄奧多西以政治頃斜之力,使基督信仰成為羅馬國教?把所有異教徒殺光,燒光,教皇規定所有人要彌撒,要向聖徒/聖母敬禮,小孩一出生就要嬰兒洗…

🔳加爾文與路德的異同:

  1. 路德與加爾文在“預定論”的看法上一致,都相信神已在萬世之前揀選了承繼永生的人,兩人都根據奧古斯丁及保羅書信發揮這項教義。👉在合約上甲方已簽名,身為乙方有自由簽名的權力
  2. 加爾文和路德都堅信“唯獨因信稱義”的道理。👉我也同意
  3. 二人都顧念窮人,都在教會中安排執事,專做關懷貧民的工作。
  4. 二人都深信“每個人都有權自己讀經”。為了達到這目的,路德將聖經譯成德文,加爾文將聖經譯成法文﹔他們二人都是語言文字的專家,他們的譯文對本國的文字架構有不少貢獻。👉還有威克里夫的英文,即然老先覺在500年前都這麼說了,你還在聽我的節目,不去讀聖經嗎?快去!
  5. 在崇拜的儀式上,加爾文與路德不同:
  6. 路德盡量”保留"羅馬天主教的崇拜儀式,只要是聖經沒有禁止的事,他都保留﹔
  7. 加爾文盡量”遠離"羅馬天主教的崇拜儀式,他只實行聖經所吩咐的事。
  8. 他們二人均以”講道"為崇拜的主要項目(=去除儀式)﹔
  9. 二人都為會眾預備詩本,只是路德著重聖歌(ad590大貴格利),而加爾文偏重詩篇(聖經)。
  10. 在教會行政上,加爾文與路德不同:路德准許政府過問教會﹔加爾文不承認政府在教會中有任何權柄,他甚至使教會有權干涉政府﹔而且加爾文比路德更強調教會懲治。
  11. 二人都重視教育:路德是威登堡大學的教授,同時也講道﹔加爾文是日內瓦教會的傳道人,晚年時創辦了日內瓦學院,自己也成為該院教授。他們二人都強調信仰必須奠基在純正教義上,因此,二人都為信徒寫了信仰問答書(Catechism)。
  12. 在對聖餐的看法上:加爾文,路德及慈運理都不同。
  13. 慈運理認為:“聖餐僅為紀念儀式”﹔
  14. 加爾文與慈運理都否認路德“基督的身體真正臨在餅和杯中”的看法﹔(只有路德同意真正臨在)
  15. 加爾文認為:“基督的靈真正臨在餅和杯中,信徒憑信心領受聖餐時,真正領受了基督,不是屬體的,乃是屬靈的”。
  16. ❓"霝"臨在的條件是”因信稱義”後進入裡面的人,若按加爾文字面看,霝也在物體上嗎?霝是用吃的嗎?需要如維他命一樣 補充霝嗎?你可以想想看

在瑞士,當教會進行改革的時候,他們就稱自己為“改革教會”,後來逐漸形成稱為”改革宗"的教會。

改革宗的正統,同樣是在宗教改革後形成的。在瑞士本土上流傳一個信條──瑞士信條。瑞士信條有兩份,尤其是第二份,可以說大致上使到在瑞士地區的基督徒在信仰上有個共同的立場。到了後來,改革宗的教會又進一步接納了另外一些信條,其中一個特別重要的文件叫“海德堡要理問答”。

而這些信條在逐漸收集、慢慢流傳的過程中,改革宗要面對許多的壓力,尤其是ad1564 加爾文過世後,接任的人對加爾文的言論開始有了一些不同的解釋。

到了十七世紀初,兩種的觀點明顯對立。其一為亞米紐斯(=阿米念)所代表的立場。亞米紐斯是當時教會相當有影響力的領袖﹔亞米紐斯於ad 1588年成為阿姆斯特丹改革宗教會的牧師。在當時被公認是一位博學能幹的牧師﹔他講道時,內容清晰、口才流利、善於表達,吸引了無數聽眾。

亞米紐斯(阿民念派/影響重洗派)的觀點歸結為:

  1. 神在創世以先便已經在基督裡面,為著基督的緣故、並且藉著基督,在墮落和有罪的人中決定拯救那些因聖靈恩賜,相信耶穌"並能恆忍到底的人",那些不信的人將被定罪;✅約三36
  2. 耶穌基督為所有人死,人人藉著十字架的救贖(=中保原則)都可以得到救贖和赦免,但只有信徒能以罪得赦免;✅約三16、約壹二2 (橋已搭好理論) 👉甲方已簽名,乙方有簽不簽,是否邀請丙方成為中保的自由
  3. 人在罪中(=世界中)沒有行善的能力(=不能自救),必須靠神的恩典重生;並在悟性、傾向或意志,和一切能力上更新,在思想、願望,並實踐善事才成(=得勝);✅約十五5
  4. 人一切善行(=被拯救)都是因著”神”在”基督裡”的”恩典"作成,但神的恩典是可以抗拒的;✅使七
  5. 與基督聯合的人,因著聖靈的幫助,保守信徒不跌倒,才有能力得勝(=勝過世界)。但信徒仍然可能因為疏忽、離棄基督而失落救恩。但這仍須多從聖經加以決定,然後我們自己心裡才有絕對把握去教訓人。✅約十28 👉✅林前三:即使工程燒光了依然得救

其二為一批堅決追隨"加爾文"的人。他們的觀點也歸結為五點:

  1. 神作無條件的揀選。👉同時要看人是否接受
  2. 有限的贖罪﹔基督僅為他所”揀選"者死。👉贖罪祭只對猶太人;橋(=中保)已存在,接不接受在你
  3. 人因墮落而全然敗壞。👉聖霝在伊甸離開亞當,使罪可以污染裡面的人,而肉體也敗壞
  4. 神的恩典是不可抗拒的。👉爸爸尊重選擇,但不代表全盤接受
  5. 被揀選者享有永遠的安全;❌一次得救,永遠得救,對加爾文「基督教要義」14章的誤會。

👉拜別神=信仰行淫;路得,加爾文,慈運理,亞米紐斯都相同,在新約裡,上帝是否如舊約還會原諒背叛信仰的人,端看此人是否信到底。

為了解決加爾文和亞米紐斯分歧,ad1618年11月13日~1619年5月9日,在荷蘭 多特召開會議。多特會議是改革宗教會有史以來最大的會議,出席代表不僅來自荷蘭改革宗教會,也來自英國、德國、瑞士各地的改革宗教會,值得一提加爾文及亞米紐斯兩位前輩在ad1562和ad1609已死 沒有出席。

這次會議一致通過拒絕已過逝9年的亞米紐斯教導 (如同英國威克里夫翻譯聖經,死後在大公會議中被定罪,焚屍),除將亞米紐斯定罪外,又在“多特法規”(Canons of Dort)中,說明了改革宗的真正教義。“多特法規”的制訂,是改革宗教會在信條制訂過程中的最高標準。因此,後來改革宗的正統,就以加爾文主義為主流。

🔳波折不斷的英國信仰歸正運動

從教會歷史一開始,神的話 和神的靈 就是最重要的兩個元素(=話上帝+霝上帝)。耶穌和使徒們的教導,奠基於舊約﹔後來聖經就成為基督徒真理的源頭,也是生活行為的規範。

教會歷史中,最具影響力的因素之一是將聖經譯成不同語言。直到今日,只要能作到,宣教士們就將聖經譯成宣教對象的語言。七十位學者在公元前三世紀左右,把舊約自希伯來文譯成希臘文,而成為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耶柔米將聖經自希伯來文和希臘文譯成拉丁文,而成有名的武加大譯本(Vulgate)。聖經譯本是推動改教運動最具威力的力量:威克里夫將聖經譯成當時的英文﹔路德將聖經譯成德文﹔加爾文提供法文譯本﹔荷文譯本大大助長了荷蘭的改教運動﹔而丁道爾也開始將聖經譯成英文。

🔳翻譯聖經 - 丁道爾(William Tyndale)

丁道爾先後在牛津、劍橋受教育。他首先接觸伊拉斯姆,路德,慈運理的觀念。因此,他定意要把聖經放在每一個人手中。一般百姓當然無法讀拉丁文聖經,至於威克里夫的英文譯本,一方面數量很少(=燒光了),一方面經過200年,英文本身有很多變遷,使威克里夫譯本中的英文不易了解。

❓中文和合本聖經在2019年慶祝出版100年,你覺得當時用詞和今天有何不同呢?

丁道爾在英國天主教的阻止之下,沒辦法在英國翻譯聖經,他在1524年渡過英吉利海峽,隔年 ad1525 將希臘文直譯英文的新約譯本於德國出版,(威克里夫譯本是自拉丁文的武加大譯成的)。第一版共出六千冊,在往後十年中,又出了七版。接下來,他又翻譯了舊約的一部份。在整個翻譯過程中,丁道爾都在強烈反對和恐怖逼迫的威脅之下,ad1535年他被朋友出賣,指控為異端,丁道爾終於在ad1536年10月於比利時 布魯塞爾附近,以火刑殉道(荷蘭分裂,北部為荷蘭支持復原教,南部比利時支持天主教)。在行刑前丁道爾最後一句話是:「主啊,打開英格蘭國王的眼睛。」

🔳英國王室轉向天主教-亨利八世

英王亨利八世(Henry)不爽教廷遲遲未批準他離婚,也不爽教廷不斷收取英國納貢,英王使國會於ad 1534年通過一項法案,宣稱英國國王是“英國天主教教會唯一最高元首”,這法案被稱為“最高治權法案”。從而英王取代了教皇的地位,成為英國教會元首。接著又使國會通過“叛國與異端法案”,即“凡接受天主教以外教義的,就是異端﹔凡不承認國王是教會最高元首的,就是叛國”。在這一法案下,許多原先逼迫天主教修士的信義宗信徒被定叛國而處死刑。

接著亨利又在教義方面、崇拜儀式及某些信仰實踐上增加一些改革。修道院被關閉,聖徒遺物不再認為神聖,也不再展覽。在英國,有許多大小修道院擁有許多財產,包括土地、珠寶、黃金。國王將它們的土地區劃起來,分配給他的心腹﹔這樣,他為英國開創了新的貴族制度,而且是忠於國王的一批人。

🔳英國王室轉向復原教-索美塞得公爵

亨利八世 ad1547年去世,他的兒子愛德華六世(Edward VI)即位﹔愛德華年僅九歲,便由舅父索美塞得公爵(Duke of Somerset)攝政。索美塞得攝政與他的新政府都傾向改教運動。因此,在愛德華短暫的在位時期,英國改教運動有相當大的進展。

ad1547年,國會通過准許信徒在聖餐時,不但可以領受餅,也可以領受杯。隔年年初,宣布所有圖像都需從教堂中挪走。再過一年,又宣布聖職人員不必守獨身,祭司以及聖品人員結婚視為合法。

ad1549年,國會通過“教會統一條例”,這項條例規定,教會崇拜必須依照“公禱書”進行。這本公禱書,也稱為“愛德華六世初版公禱書”。根據此書,聖公會在崇拜中以英文代替拉丁文﹔直到今天,英國教會原則上仍沿用這本公禱書。

“愛德華六世初版公禱書”沒有滿足任何人:保持天主教信仰的信徒不滿意這些改變﹔贊成改教運動的人,則認為改得不夠。ad1552年,國會又通過一項新的“教會統一條例”,把公禱書加以修訂,幾乎取消了所有天主教的儀式。不再為死人祈禱﹔用聖餐桌取代祭壇﹔聖餐時以普通面包取代聖餐薄餅﹔驅鬼術與抹油禮都被拒絕﹔對於聖餐的看法則根據慈運理的看法,相信餅和杯只是基督身體和血的表徵。

到這地步,似乎英國改教運動即將大獲全勝。然而,忽然間,天主教勢力再度收復自亨利八世以來,所有失陷的地盤。

🔳英國王室轉向天主教-血腥瑪利

第三位影響歸正運動的是繼愛德華之后的“血腥瑪利”。

愛德華ad1553年因肺病去世,享年僅十六歲﹔他的姊姊瑪利(Mary)即位,登上英王的寶座。

瑪利是個堅定的天主教徒,她使英國改教運動至少倒退了廿五年。所有國會在前王任內通過的法案,都被撤銷,而恢復采用亨利八世最后幾年所用的崇拜儀式。凡贊成改教運動的主教或低級聖職人員,全被革職。許多改教領袖逃到歐洲大陸﹔在那里,他們受到加爾文派的歡迎,卻因不接受基督身體臨在聖餐中的看法,而被路德派疏遠。

曾於亨利在位期間,逃往歐陸的紅衣主教波爾(pole),這時回到英國。國會再度過通恢復教皇在英國的權柄,並重新制定對付異端的法案,同時,撤銷愛得華時代有關教會的法律。英國的改教工作完全被毀,教會又回到ad1534年以前的光景。只有一項例外:修道院的產業仍可保留在新占有人的手中。

ad1555年是英國復原派教徒最恐怖的一年。這一年中,英國各地有75人被火燒死。在逼迫中,最出名的殉道者是兩位主教:喇提美爾(Hugh Latimer)和利得理(Nicholas Ridley)。當火焰吞滅他們之際,喇提美爾安慰一同殉道的同伴說:“感謝神,我們今天要在英國點起一盞永不熄滅的燈台!

瑪利繼續血腥的逼迫,到ad1558年11月7日她去世之時。在她統治下,大約有三百人被火燒死,她殘酷的逼迫,為自己換來“血腥瑪利”(Bloody Mary)之稱。

🔳英國王室轉向復原教-伊莉沙白

瑪利死后,由妹妹伊莉沙白即位。當瑪利在位時,伊莉沙白的生命一直在危險中,因為她受教於克藍麥,表面上遵行天主教禮儀,心中卻歸屬復原教。登基以后,她終于可以使英國改教運動獲勝。瑪利逼迫的原來目的是要將復原教主義全盤消滅,但沒想到,竟造成全國反羅馬情緒的高漲,比過去任何時候更甚。這再一次証明了:“殉道士的血是教會的種子”。

ad1559年4月29日,國會在強烈反對下,再度通過“最高治權法案”。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政府摒拒了所有教皇在英國的權柄。

ad1563年,又在教義上做了一點修改。把原來的“四十二信條”縮減到三十九條,而成有名的”三十九信條”(Thirty-nine Articles),也是今天英國教會正式公認的信條。這些在教義上、崇拜上、及教會行政上的改變,經過正式採納後,便稱為“伊莉沙白決議案”(Elizabethan Settlement)。英國改教運動至此暫告一個段落,天主教徒在英國,從此變成了少數人。

🔳信仰歸正後 宗派成形

1525 馬丁路德與慈運理都支持「重浸派」,希望教會能回到初代教會時期的樣子

1538 英王亨利八世命自己成為英國教會最高元首,設立天主教 聖公會 清教徒。

1560 瑞士已故加爾文為首,成立改革宗 (排除 慈運理 及 亞米紐斯 -ad1629多特會議)

1560 約翰諾克斯感受到歐陸復原教興起,在蘇格蘭成立長老會。

1580 德國已故馬丁路德為首,成立因信稱義的信義會,又名路德會

1592 英國天主教聖公會的分離主義者,另外成立公理會

1612 英國浸信會成立

1618~1648 30年戰爭(國土,權力,新教宗派,基督/天主教大亂鬥)

1620/9/20(~1630) 約翰﹒羅賓遜(John Robinson)首批帶領五月花號使分離派清教徒移民至新大陸-美國

1654 弗克斯在英國成立貴格會(朋友會)

另外,還有門諾派,敬虔派,中庸會,莫拉維亞的弟兄們 等,都是在這時期興起的門派

當然,還有約翰衛斯理,約翰本仁 等,前人在這時展露頭角

🔳重點整理

  1. 1512,德國馬丁路德95條論綱,開始和平信仰歸正。
  2. 1541,由法國逃出的加爾文,成為瑞士日內瓦的主人。
  3. 1534-1563,英國在天主教與復原教中波折,終於折斷與羅馬的關係。
  4. 此外,對信仰歸正不滿足的前人,成立更多宗派,如:聖公會,清教徒,長老會,公理會,浸信會,貴格會,門諾派等。

🔳啟示錄三1~6

01

「而且, 給在撒狄教會的使者(約翰=)你要(+這樣)寫:

『那有神(=父)的七霝和七星的(+基督)說這些事;❓七霝和七星是誰的?父的,只是交在基督手上

基督說:我知道你(+撒狄)的作為,

你有一個名字,

按那(+撒狄的名)你”活著”,(👉表面離開天主教)

但你是”死的”。(👉本質其實沒離開)

👉表面:聖母/聖徒停止崇拜,停止善功與天上功德庫,離開教皇及大公會議,人人皆祭司,唯獨聖經

👉本質:聖餐拜耶穌十架,因信稱義+讀經禁食禱告到教會=修練功德,自成城市/區域教皇,人人要讀公禱書,殺/逐異教徒,有霝的水洗禮(變體論)

⭐️只離開一半

02

你要警戒(?),並且堅定”其他即將死的”(👉+聖經真理的教導?),

因為我發現你的”行為"在我上帝面前並沒有被完成(?) 。

03

所以,要"記住"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保守(?),並要悔改(?);

👉每個人都能讀懂聖經了,但前人都說”最高權威,唯獨聖經”,怎麼辦?有人說謊嗎?還是滲色素,萊劑,起雲劑,防腐劑,有害身體,是我們不知道呢?

所以,(+你)若不儆醒,(基督=)我必如同賊一樣臨到。

你也決不會知道幾時我要臨到你。

👉基督將要偷偷的再來

04(轉換語氣)

然而,你還有一些名字(=人)在撒狄,那未曾污穢他們衣服(+的人),

且他們要與我同行穿白衣,因為他們是配得白衣。

👉未曾污穢衣服,在死後要穿白衣

👉✅啟六,七:第五印受迫而死的人,在天上的基督面前有白衣可穿

👉金害,我認為提出正確觀念的前人,不是被打成異端,就是英年早逝,看起來我好危險…

05

那得勝的人(=勝過世界),必照這樣穿白衣,

並且,我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

並且,要在我(=基督的)父面前和(父=)他的眾使者面前承認他的名。

👉父和基督是兩位,使者屬於父

06

那(聖)霝向眾教會所說的

那有耳朵的,就應當聽!』」

🔳撒狄教會:ad1500~1700

👉含意:紅的,遺留之物 (織毛衣少一針/露鈎)

👉信仰的確有歸正,只是歸正完成一半

🔳QA:小甜甜住在孤兒院

🔳個人

一個銅板拍不響,夫妻衝突不會是單方的問題,女方可能言語或肢體與男方衝突,男方還擊的可能性。

教會的職責必定是為改善夫妻關係而存在,都有其正當性。

🔳事件關鍵轉折 - 陪伴者是催化劑

正常程序:教會陪伴者與女方至警局備案,陪伴者應顧及受害者回家的人身安全及心理安全(紅線原則),驗傷成案開保護令,再談女方是否需原諒男方(黃線原則)。

🔳教會很會「引經據典」(聖經超好用)

✅羅十二:不要為自己申冤,要等候主的忿怒,因經上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江蕙:你著忍耐),善待仇敵,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依阿拉伯諺語應更正:把炭火由他的頭上拿走)

✅林前六:教會有超過世界的權柄,審判任何事只需在教會內,不應在教會外。

✅太十八:弟兄若犯罪,我勸,人勸無用,就把他當作教外人。(=趕出教會)

👉於是教會掌權者說:這樣做都是按照聖經 = 我這樣是為你好

👉把會友趕出教會誤用

✅太十八15~18

「如果你的弟兄犯了罪(=得罪你),你趁著和他單獨在一起的時候,要去指出他的過失來。如果他肯聽,你就得著你的弟兄。

如果他不肯聽,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好使一切話,憑兩三個證人的口,可以確定。

如果他再不聽,就告訴教會;如果連教會他也不聽,就把他看作教外人和稅吏吧。

⭐️✅太十八10~35,前後文一起看:99隻羊的比喻,教外人=不完全明白教內的事=把聖經原則重講一次,重點在原諒/寬容/挽回,而不是切割!

❓立場前後不一嗎?👉不讓受害者再受傷,再談原諒,又不是要對男方造成的傷害起訴!

👉教會權柄誤用

✅林前六1~4(+5~8)

你們中間有人和弟兄起了爭執,怎敢告到不義的人面前,卻不告在聖徒面前(=牧師面前/教會裡面)呢?

你們不知道聖徒要審判世界嗎?既然世界要由你們來審判,難道你們不配審判這些最小的事嗎?

你們不知道我們要審判天使嗎?何況今生的事呢?

你們既然要審判今生的事,為什麼讓教會不重視的人來審判呢?

👉ref ✅林前四 治理世界的時機還沒到,我們在等待

👉ref ✅林前四~五 身為管家有其職責,教會內男女行淫不知處理,教會管理者篤職失格

👉今生審判都是成為永生得勝者的練習,今生練習不好,以後怎麼辦呢?

❓教會的權柄比世界還要大!那麼你要當今天的教皇嗎?時間還沒到啊

✅林前六5~8

我說這話,是要使你們羞愧。難道你們中間沒有一個有智慧的人,能夠審判弟兄之間的事嗎?

你們竟然是弟兄告弟兄,而且告到不信的人面前去嗎?

你們彼此告狀,已經是你們的失敗了。為什麼不寧願受委屈呢?為什麼不甘心吃虧呢?

「但你們反倒使人受委屈,叫人吃虧,而且他們就是你們的弟兄。」

👉誰壞壞?保羅當時是指教會裡的管理層!

✅羅十二19~十三2

親愛的啊,不要為自己伸冤,寧可等候主的忿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相反地,「如果你的仇敵餓了,就給他吃;如果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作,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不可被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政府的權柄,人人都應當服從。因為沒有一樣權柄不是從 神來的;掌權的都是 神設立的。

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反對 神所設立的;反對的人必自招刑罰。

👉✅撒上八:上帝對撒母耳說:讓以色列人立王,但以色列人從今以後也要聽王的命令。

👉✅多三:你要提醒眾人,叫他們順服作官的、掌權的,遵他的命,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教會可以試看看對警察說:你們沒有權柄管教友的事兒!(沒有牧師會這樣講,你放心)

👉雖然網路寫:信仰和理性是二分法,對立,拜託你,引用聖經要看廣一點,看長一點,不要把經文和信仰簡化到人性/邏輯都沒有了,好嗎?

如果你對 小甜甜事件 或是 撒狄教會 歸正時期 有什麼想法和看法,歡迎由 line群/fb 留言給我,盡力回覆你們喔!

🔳如果你覺得喜歡這個節目,請在apple podcast給予5星好評

🔳這輯對你有幫助,請分享給一個可能需要的朋友!

🔳想繼續聽到優質節目,節目需要你的禱告,轉發,與奉獻,非常感謝!

🔳galigongbible最新單輯於台灣時間每週四下午6點整發佈

  continue reading

232集单集

Όλα τα επεισόδια

×
 
Loading …

欢迎使用Player FM

Player FM正在网上搜索高质量的播客,以便您现在享受。它是最好的播客应用程序,适用于安卓、iPhone和网络。注册以跨设备同步订阅。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