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k

内容由Alice Yeh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Alice Yeh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Player FM -播客应用
使用Player FM应用程序离线!

蔡英文大勝韓國瑜,亡國感仍重?從心理學剖析「選舉症候群」

11:38
 
分享
 

Manage episode 298677592 series 2956907
内容由Alice Yeh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Alice Yeh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經過好幾個月媒體、社群鋪天蓋地的討論,2020 總統大選總算落幕,蔡英文最後是以衝破 800 萬的票數,大勝韓國瑜,成為臺灣史上得票數最高總統。
不過,無論你對選舉結果感到沮喪還是開心,你會不會覺得,為什麼今年從選前到選後,社群上充斥著各種對立言論、激動情緒?
我相信,多數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我自己身邊就有朋友因為政治立場不同,在貼文留言開始互罵,甚至決定解除好友關係。
但在這邊,就想問大家,當你在看各陣營口水戰不斷的局面,浮現「亡國感好重」的想法時,你知道如何判斷眼前的爆量資訊、專家觀點是否可信嗎?還是一直以來,你自認為採得很穩的立場,其實是早就被帶風向,只是你不知道呢?
其實,在選舉前,我就特別去採訪了暢銷心理學作家劉軒,談談選舉心理,也聊聊選舉過後,臺灣社會可能出現的樣貌。
劉軒其實很坦白地說,社群上會充斥著爭鋒相對的偏激言論,這背後沒有什麼高大上的心理機制可言,就是「人性」在作祟。
​人們善於用「客觀資訊」偽裝自己的「非理性」​
劉軒說,人們常常覺得自己可以很理性地去判斷每個政治人物的政見,會客觀傾聽對立者的想法,但真實情況是,我們是「感性先、理性後」的動物,很多時候,人們展現的理性,說穿了,只是為了自圓其說。
換句話說,我們會選擇性篩選接收到的資訊,刻意忽略對自己立場不利的部分,這等於是變相利用「看似客觀」的數據資料或說詞,幫自己不理性的主觀意識背書。
有個很有趣的例子跟大家分享,在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學者分析了電商龍頭 Amazon 上的購買趨勢,結果發現,那些會去買支持歐巴馬政治理念書籍的人,大多原先就是歐巴馬支持者,同樣的,那些對歐巴馬沒什麼好感的民眾,會去買的,就是會批評歐巴馬政見、屬於反對派的書籍。
這個結果其實很諷刺,因為這代表「大部分人買書,往往不是為了理解不同觀點,而是為了確認,進而強化自己既有立場,這在心理學上,就叫『確認偏見(confirmation bias)』。」
該如何避免自己落入這樣的認知偏誤?劉軒提供兩個建議:
1. 親自做研究,不要盡信他人之言
因為既然大家慢慢都意識到,媒體識讀能力很重要,那你第一個要做的行動就是,學習不靠他人評論,自主做出初步判斷,所以比起遍覽各種政論、各家媒體的名家專欄,不如先問問自己,「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如何解決這問題?」
舉例來說,你認為基本工資太低,應該調漲到四萬才合理,那在瘋狂贊同選舉候選人、意見領袖的相似觀點前,你應該先去研究「把工資提高」的影響層面,並找出對應的評估依據佐證自己的論點,例如歷年薪資調整幅度、各縣市物價水準、公司經營與人事成本的關係等等。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你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都很可能是涉及商業、經濟發展等國家大事,很難說改就改。
我很喜歡劉軒為政治做的一個定義,他說,「政治,就是很多不同的『but』疊加到最後,得到的一種妥協。」
2. 先確保自己能放下主觀意識,再走出同溫層
這個提醒非常重要,在你沒辦法確保自己可以不預設立場,真正地「傾聽」不同聲音前,千萬別急著跨入異溫層,天真地認為自己準備好跟立場相反的人進行深度交流,你可能會覺得,這樣可以展現和社會理性對話的積極參與度。
但真實情況完全不是這樣,理由很簡單,只要當你還抱持著對立心態,就很可能會把對方「非人性化」,例如說,可能會出現「這種人不配做人」的偏激想法,因為從相對舒適的同溫層進到異溫層,其實是會感到不自在的,因為你瞬間成了少數民族,所以也就很容易浮現高漲的激動情緒,這反而更強化確認偏見。
所以,當你選擇和看法、立場不同的人互動時,要記得常常自我提醒,對話的目的是交流,不是辯論,更不是要強迫對方接受你的看法,更何況,大家都在同艘船上,無論你擁戴什麼顏色,大家思考的其實是同一件事——就是,如何讓船行駛地更好,而不是加速社會的分化。
對選舉結果失望到想不開?你可能患了「選舉症候群」
不過,講完選舉心理,大選畢竟已經落幕,不知道大家對結果是失望還是開心?如果很不幸,你期待當選的候選人意外落馬,或對於結果驚訝甚至驚嚇,你很可能會出現前後落差太大的失落心理,一時之間難以平復跟面對。
劉軒說,隨著社群媒體愈來愈興盛,這種因為對選舉結果失望,一時無法消化甚至情緒失控的現象,其實已經變得愈來愈常見。
最經典的例子,相信大家都記憶猶新,就是 2016年,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時,跌破眾人眼鏡的大事件,那時候的美國社會,散發出一種「錯愕、不敢置信」的焦躁氛圍,當時,美國心理學家們開始追蹤選民的後續狀態,發現很多人都出現失眠、焦慮、想不開、易怒、具攻擊性等 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標準症狀,也因此出現了心理學上的新名詞 PESD(post-election stress disorder,選舉壓力症候群)。
而且,美國心理學家還發現,PESD 嚴重程度,正好就跟你社群媒體的使用頻率成正比,也就是說,你沈浸在社群網絡的時間愈久、愈容易成為偏激的人,PESD 症狀也可能更嚴重。
如果你發現自己出現剛剛提到的,焦慮、失眠、想不開、易怒、具攻擊性這些選舉壓力症候群的徵兆,你可以試著做兩件事來緩解:
練習一:放下手機,踏出家門走走
因為要擺脫失落情緒,最快速見效的方式就是遠離社群媒體,避免讓自己再陷入更深化的同溫層裡,
另一方面,比起活在看不見、摸不著的虛擬社群裡,走出家門,觀察你的鄰里,仔細去感受一下自己踏的這塊土地、居住的社區、行走的街道,可以幫助你稍微跳脫情緒,找回內心的平靜。
練習二:和「真人」實際接觸,進行簡單互動
另外,很多人會覺得,心情不好,就該找家人、摯友這些「熟人」訴苦、倒垃圾,但劉軒強調,其實只要能和人面對面接觸,就算只是陌生人,照樣能達到撫平創傷的效果,加快自我癒合的速度。
所以,除了走出家門,你不妨更進一步,試著對著路上迎面走來的路人、結帳時的店員、刷悠遊卡時對到眼的公車司機笑一笑、點個頭、打聲招呼,這些小小接觸的累積,都能幫助你跟社會重新鏈接,慢慢再重新釋出善意理解、接納社會的多元族群,還原社會該有的原始樣貌。
最後,我希望你不只是檢視自己,也多觀察身邊的家人、朋友,有沒有因為對選舉結果產生失落感和相對剝奪感,出現PESD的徵兆,畢竟,即使你們把票投不同人,但選舉結束了,大家依舊是家人、朋友,一起踩在臺灣這片美好的土地上。
幫助社會癒合、重啟對話,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盡一份心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59集单集

Artwork
icon分享
 
Manage episode 298677592 series 2956907
内容由Alice Yeh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Alice Yeh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經過好幾個月媒體、社群鋪天蓋地的討論,2020 總統大選總算落幕,蔡英文最後是以衝破 800 萬的票數,大勝韓國瑜,成為臺灣史上得票數最高總統。
不過,無論你對選舉結果感到沮喪還是開心,你會不會覺得,為什麼今年從選前到選後,社群上充斥著各種對立言論、激動情緒?
我相信,多數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我自己身邊就有朋友因為政治立場不同,在貼文留言開始互罵,甚至決定解除好友關係。
但在這邊,就想問大家,當你在看各陣營口水戰不斷的局面,浮現「亡國感好重」的想法時,你知道如何判斷眼前的爆量資訊、專家觀點是否可信嗎?還是一直以來,你自認為採得很穩的立場,其實是早就被帶風向,只是你不知道呢?
其實,在選舉前,我就特別去採訪了暢銷心理學作家劉軒,談談選舉心理,也聊聊選舉過後,臺灣社會可能出現的樣貌。
劉軒其實很坦白地說,社群上會充斥著爭鋒相對的偏激言論,這背後沒有什麼高大上的心理機制可言,就是「人性」在作祟。
​人們善於用「客觀資訊」偽裝自己的「非理性」​
劉軒說,人們常常覺得自己可以很理性地去判斷每個政治人物的政見,會客觀傾聽對立者的想法,但真實情況是,我們是「感性先、理性後」的動物,很多時候,人們展現的理性,說穿了,只是為了自圓其說。
換句話說,我們會選擇性篩選接收到的資訊,刻意忽略對自己立場不利的部分,這等於是變相利用「看似客觀」的數據資料或說詞,幫自己不理性的主觀意識背書。
有個很有趣的例子跟大家分享,在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學者分析了電商龍頭 Amazon 上的購買趨勢,結果發現,那些會去買支持歐巴馬政治理念書籍的人,大多原先就是歐巴馬支持者,同樣的,那些對歐巴馬沒什麼好感的民眾,會去買的,就是會批評歐巴馬政見、屬於反對派的書籍。
這個結果其實很諷刺,因為這代表「大部分人買書,往往不是為了理解不同觀點,而是為了確認,進而強化自己既有立場,這在心理學上,就叫『確認偏見(confirmation bias)』。」
該如何避免自己落入這樣的認知偏誤?劉軒提供兩個建議:
1. 親自做研究,不要盡信他人之言
因為既然大家慢慢都意識到,媒體識讀能力很重要,那你第一個要做的行動就是,學習不靠他人評論,自主做出初步判斷,所以比起遍覽各種政論、各家媒體的名家專欄,不如先問問自己,「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如何解決這問題?」
舉例來說,你認為基本工資太低,應該調漲到四萬才合理,那在瘋狂贊同選舉候選人、意見領袖的相似觀點前,你應該先去研究「把工資提高」的影響層面,並找出對應的評估依據佐證自己的論點,例如歷年薪資調整幅度、各縣市物價水準、公司經營與人事成本的關係等等。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你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都很可能是涉及商業、經濟發展等國家大事,很難說改就改。
我很喜歡劉軒為政治做的一個定義,他說,「政治,就是很多不同的『but』疊加到最後,得到的一種妥協。」
2. 先確保自己能放下主觀意識,再走出同溫層
這個提醒非常重要,在你沒辦法確保自己可以不預設立場,真正地「傾聽」不同聲音前,千萬別急著跨入異溫層,天真地認為自己準備好跟立場相反的人進行深度交流,你可能會覺得,這樣可以展現和社會理性對話的積極參與度。
但真實情況完全不是這樣,理由很簡單,只要當你還抱持著對立心態,就很可能會把對方「非人性化」,例如說,可能會出現「這種人不配做人」的偏激想法,因為從相對舒適的同溫層進到異溫層,其實是會感到不自在的,因為你瞬間成了少數民族,所以也就很容易浮現高漲的激動情緒,這反而更強化確認偏見。
所以,當你選擇和看法、立場不同的人互動時,要記得常常自我提醒,對話的目的是交流,不是辯論,更不是要強迫對方接受你的看法,更何況,大家都在同艘船上,無論你擁戴什麼顏色,大家思考的其實是同一件事——就是,如何讓船行駛地更好,而不是加速社會的分化。
對選舉結果失望到想不開?你可能患了「選舉症候群」
不過,講完選舉心理,大選畢竟已經落幕,不知道大家對結果是失望還是開心?如果很不幸,你期待當選的候選人意外落馬,或對於結果驚訝甚至驚嚇,你很可能會出現前後落差太大的失落心理,一時之間難以平復跟面對。
劉軒說,隨著社群媒體愈來愈興盛,這種因為對選舉結果失望,一時無法消化甚至情緒失控的現象,其實已經變得愈來愈常見。
最經典的例子,相信大家都記憶猶新,就是 2016年,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時,跌破眾人眼鏡的大事件,那時候的美國社會,散發出一種「錯愕、不敢置信」的焦躁氛圍,當時,美國心理學家們開始追蹤選民的後續狀態,發現很多人都出現失眠、焦慮、想不開、易怒、具攻擊性等 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標準症狀,也因此出現了心理學上的新名詞 PESD(post-election stress disorder,選舉壓力症候群)。
而且,美國心理學家還發現,PESD 嚴重程度,正好就跟你社群媒體的使用頻率成正比,也就是說,你沈浸在社群網絡的時間愈久、愈容易成為偏激的人,PESD 症狀也可能更嚴重。
如果你發現自己出現剛剛提到的,焦慮、失眠、想不開、易怒、具攻擊性這些選舉壓力症候群的徵兆,你可以試著做兩件事來緩解:
練習一:放下手機,踏出家門走走
因為要擺脫失落情緒,最快速見效的方式就是遠離社群媒體,避免讓自己再陷入更深化的同溫層裡,
另一方面,比起活在看不見、摸不著的虛擬社群裡,走出家門,觀察你的鄰里,仔細去感受一下自己踏的這塊土地、居住的社區、行走的街道,可以幫助你稍微跳脫情緒,找回內心的平靜。
練習二:和「真人」實際接觸,進行簡單互動
另外,很多人會覺得,心情不好,就該找家人、摯友這些「熟人」訴苦、倒垃圾,但劉軒強調,其實只要能和人面對面接觸,就算只是陌生人,照樣能達到撫平創傷的效果,加快自我癒合的速度。
所以,除了走出家門,你不妨更進一步,試著對著路上迎面走來的路人、結帳時的店員、刷悠遊卡時對到眼的公車司機笑一笑、點個頭、打聲招呼,這些小小接觸的累積,都能幫助你跟社會重新鏈接,慢慢再重新釋出善意理解、接納社會的多元族群,還原社會該有的原始樣貌。
最後,我希望你不只是檢視自己,也多觀察身邊的家人、朋友,有沒有因為對選舉結果產生失落感和相對剝奪感,出現PESD的徵兆,畢竟,即使你們把票投不同人,但選舉結束了,大家依舊是家人、朋友,一起踩在臺灣這片美好的土地上。
幫助社會癒合、重啟對話,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盡一份心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59集单集

所有剧集

×
 
Loading …

欢迎使用Player FM

Player FM正在网上搜索高质量的播客,以便您现在享受。它是最好的播客应用程序,适用于安卓、iPhone和网络。注册以跨设备同步订阅。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