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老師的國際新聞導覽及中東中亞的歷史故事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
»
新書稿分享-2023新版中國人民武裝警察大解構
Manage episode 352608078 series 2948782
2022年本人出版書籍包括
1. 聖地出任務-台灣國際志工故事集
2. 勇抗強權-阿富汗
3. 台以關係百年史:外交官眼中的以色列
4. 從奴隸到霸主:俄羅斯人的故事
5. 遷徙與戰鬥-突厥人的故事
大家到博客來、誠品、露天、金石堂等網站可以買得到。或者可到2023.1.31 台北國際書展,魚籃出版社攤位直接購買。
筆者在2002年1月出版中國武裝警察大解構一書,當時還是一名在中華民國憲兵部隊中服義務預官役的小少尉軍官。時光已經過去21年,許多政治局勢造成之制度改變,讓中國武警部隊有了新的面貌。因此是時候對本書做一改版,更新中國武警部隊最新訊息,也讓大家認識這一支很重要的中國第二武裝。
中國武警部隊與人民解放軍、民兵並列為中國國家三大武裝力量之一,對於中國這個世界現存最大的專政集權政權的維繫,具有明顯重大的意義。
中國武警部隊是一個性質特殊的軍事單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沒有這樣的組織。一般國家多擁有警察單位負責維持社會秩序,打擊犯罪,擁有軍隊組織保衛國家,抵禦外來入侵,頂多再擁有若干情報單位負責收集情報、反敵人間諜等工作。然而中國政府因為實行的是人民民主專政,這樣的政權代表必然要有專政敵人作為打擊目標,因為不是所有人民都願意接受專政。
隨著中國歷年軍制改變、大量裁軍、解放軍與武警體制的變革隨著外界大環境的變遷而多有變化,武裝警察這支半軍半警的武裝日益受到中國政府與歷任領導人的重視。武警發展至今已不再只是一支單純維護社會治安的「武裝警察」角色而已,而是具有特殊政治任務(安內維穩)及負責國家海域安全(海警)的武裝力量。
2.2.1 中國人民公安部隊(1949.10—1950.9) 108
2.2.2 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部隊(1950.9—1955.7) 112
2.2.3 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軍(1955.7—1957.8) 114
2.2.4 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部隊(1957.9—1958.12) 114
2.2.5 人民武裝警察部隊(1959.1—1963.1) 116
2.2.6 中國人民公安部隊(1963.2—1966.6) 118
2.2.7 解放軍獨立師、團、營、連(1966.7—1973.6) 118
2.2.8 人民武裝警察(1973.6—1983.4) 119
第一章 中國武警制度與編制
中國武警平時執行中國國內公安保衛任務,戰時則協助中國解放軍進行軍事作戰,其主要職能是:保衛中共宣稱的「人民民主專政」制度,保衛「四化建設」;維護中國國家主權和尊嚴,維護國內社會治安,保護公民的民主權利、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保衛中國國內重要目標的安全等。
圖-武警機動師訓練鎮暴操
本章將針對當前的中國武警部隊的組織編制與角色功能、政治思想工作、教育訓練、警用裝備等,分別介紹今日武警的狀況。
第一節 組織編制與角色功能
一、武警部隊總覽
(一)武警部隊編制
武警部隊在2018年改革之前歸屬國務院與中央軍委雙重領導,2018年改革後已經收歸中央軍委單線領導,國務院公安部無權指揮。
武警部隊之首為武警總部,位在北京市海淀區,是正軍區級單位;武警部隊主幹之內衛武警部隊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層級設武警總隊;「地、州、市、盟」層級設武警支隊(團級);「沿海、沿邊的縣、市、旗」設武警大隊;縣設武警中隊(連級)。
目前之武警司令員為王春寧武警上將、政委是張紅兵武警上將。
武警總部指揮中樞
「武警總部」為中國武警部隊最高領導機關,為大軍區級,歸中央軍委直接單線進行指揮調度,不聽從國務院指揮。
武警總部設司令員、政治委員各一人,副職二至三人。軍職上,武警司令員兼副政委,過去有國務院雙重領導期間,公安部長會兼任武警的第一政委,與武警司令員皆受武警政委之節制;在黨職上,政委為黨委書記,武警司令員則為副書記,矮了政委一截,故司令員是歸政委節制的。
內衛武警部隊
內衛武警部隊為中國武警部隊之主幹,部隊數量龐大,分佈面廣而線長,職掌亦十分多元,因此用以介紹其之篇幅較其他部隊為多。
相對於解放軍之軍、師、團、營、連、排編制,武警部隊使用總隊(正、副軍級)、支隊(團級)、大隊(營級)、中隊(連級)、小隊(排級)、班的編制。
解放軍一個師擁有約一萬人的編制,武警總隊則有兩至三萬人不等的兵力。
各總隊司令部位在各省會、自治區首府與直轄市,掌握有三至五個直屬支隊,另有地方支隊部署於各省轄市與自治州、盟、地區,支隊之下再派出中隊分駐在各縣、旗等地方,因此武警部隊即以如此面廣線長的方式深入大陸各地,成為中國政權對內控制的最佳眼線與耳目。而在武警總部「建機動隊」的要求之下,各總隊同時亦掌握至少一個機動支隊,專責機動處突支援任務,可在省境內發生突發狀況時隨時投入機動支援,快速集中優勢兵力將突發或危安事件消弭於初起,防止事態大到鄰近地區。
中國內衛武警需依照「法定分工處理」原則處置突發狀況,即維護與尊重各執法機關的職權,遇到事件,該由哪個機關處理即交由其處理,武警有權處理的才自己處理,不超越法定的職權範圍。
31個各省市總隊
內衛武警現有總隊為:「北京總隊、天津總隊、河北總隊、山西總隊、內蒙古總隊、遼寧總隊、吉林總隊、黑龍江總隊、上海總隊、江蘇總隊、浙江總隊、安徽總隊、江西總隊、福建總隊、山東總隊、廣東總隊、廣西總隊、海南總隊、湖南總隊、湖北總隊、河南總隊、四川總隊、雲南總隊、貴州總隊、西藏總隊、陝西總隊、甘肅總隊、青海總隊、新疆總隊、寧夏總隊、重慶總隊」等31個總隊。
除了派駐各地之一般內衛武警部隊,為因應特殊任務需要,武警編制除原有之輕裝步兵之外,從1996年起開始中央軍委開始增加內衛武警各總隊配屬之砲兵、裝甲兵、工程兵、防化兵等直屬支隊,並下令由各級武警大單位組建一支配備武裝直昇機、裝甲運兵車、鎮暴車輛等武器精良、配備先進、通信良好、機動力強之「機動支隊」,專門用於「處突」與「特殊戰鬥」使用。
武警機動師部隊
武警在歷史上與解放軍密不可分,在某些年代武警甚至是以解放軍的獨立團營連單位存在的,有時依附,有時剝離獨立成軍。
雖然武警在中國各個省分與自治區都建立起總隊,並以支隊、大隊、中隊、小隊之形式擴散深入到各級行政區駐守,但這些有轄區的「內衛」武警畢竟是有固定轄區難以移動的,如果調集兵力到某個地點去處理突發事件,則受調動部隊之駐地危險性就增高了。
因此中央軍委在歷次解放軍大裁軍的浪潮中,就直接將被裁撤的解放軍部隊改編入武警部隊,最大的一批就是1996年的這批武警機動師部隊。
1996年起,根據共軍「九五計畫」之規劃,陸續有十四個解放軍乙種師約二十萬人改編入武警部隊序列,並賦予一般派駐各省、地、市之內衛武警部隊所無之「部隊代號」,是為武警機動師。
機動師分別配屬在瀋陽軍區兩個師(8610、8620部隊)、北京軍區三個師(8630、8640、8650部隊)、蘭州軍區兩個師(8660、8670部隊)、濟南軍區一個師(8680部隊)、南京軍區三個師(8690、8710、8720部隊)、廣州軍區一個師(8730部隊)、成都軍區兩個師(8740、8750部隊)。
這十四個武警機動師為直接自解放軍移編的部隊,因此保有與解放軍較密切的聯繫,亦有使用的專門部隊番號,不同於平常的武警部隊。
這14個1996年由解放軍乙種師改編入武警序列的武警機動師,是中央軍委掌握的一支預備力量,是除了各省武警總隊之外,可以隨時動用的一個大集團軍事武裝力量,足夠鎮壓一場較大規模的地方騷亂。但如果是解放軍的武裝叛變,武警是鎮壓不下去的,因為解放軍是重武裝部隊,武警就算是機動師也只是輕武裝部隊,沒有坦克大砲火箭彈之類的重裝備,武警是無法抵敵解放軍正規軍的。
2018年前的武警機動師為正師級單位,除師直屬部隊外,另編配有三到四個團(支隊級)級部隊,與解放軍陸軍乙種師標準一致。機動師裝備較佳,雖然也是輕兵器為主,但配有較多裝甲車、裝甲防暴車與輕型火炮,也有盾牌、警棍、防刺手套背心、催淚彈等各類手榴彈。
全師皆為全訓部隊,平日不執行內衛執勤工作,完全投注於訓練任務當中,是一種全訓作戰部隊,訓練量與訓練科目比地方內衛武警來得多且久,因此戰力較內衛武警來得高。
武警機動師直屬於武警總部,各省內衛總隊無法調遣他們,主要負責大規模突發事件之處置,如暴亂、騷亂、武裝暴動、大規模械鬥等事件。進入戰時,則協助解放軍進行防衛作戰。當周遭情勢需要時,就由中央軍委調派進入各地執行指派任務,與解放軍演訓等任務關係密切。
更重要的是在未來可能發生的海峽作戰中,由於中國武警部隊具有的警察性、國內性,中國可在解放軍登陸部隊突破台灣海岸防線而建立橋頭堡後,調動大量的武警機動部隊來用在對台的後續掃蕩「綏靖」作戰上,可以在國際上造成「軍事作戰已結束,僅剩警察隊伍在維持社會治安」的幻象,麻痺世界各國的輿論攻擊,加上中國一直不斷貶抑我國際地位,強迫世界各國以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為建交條件,在法律上造成世界各國承認中國對我主權之要求,都是為未來可能發生情勢鋪路。
比如之前駐紮在海峽對岸福建的武警機動九十三師(8710部隊),就經常配合福建內衛武警總隊,積極配合解放軍進行對台動武的各項軍事演練。
武警14個機動師在2018年的大改革中也受到影響,14個師的編制撤銷,與當時撤銷的交通武警部隊一起組成新的直屬武警總部的「武警機動總隊」,與「海警總隊」一樣地位。
武警機動總隊下轄「武警第一機動總隊、武警第二機動總隊」兩個正軍級的機動總隊,每個總隊下轄16個支隊。所以這個機動總隊規模是大於師,與一個軍的層級相當,而且一南一北駐紮在河北與福建,轄下部隊輻射到周邊省分。這兩個機動總隊的主官是正軍級的武警少將,與內衛武警各省總隊主官為副軍級武警少將,是高了一階的。
武警第一機動總隊(駐地河北石家莊)有9個機動支隊、2個交通支隊、3個特戰支隊、1個直昇機支隊、1個工程防化支隊。想當然其功能在於拱衛中央,隨時處理北京可能遇到之麻煩與突發事件。第一總隊部隊要往東北、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也都是十分近的,以目前各種現代化交通工具的速度,如高鐵等,運兵速度也是朝發夕至的。
第二武警機動總隊(駐地福建福州市)下轄9個機動支隊、3個交通支隊、2個特戰支隊、1個直昇機支隊、1個工程防化支隊等。管轄範圍由江蘇、福建、廣東、湖南、四川一直到西藏,
武警兩個機動總隊之部隊駐地:
綜觀這個已經升格為正軍級的武警機動總隊,等於一個北方第一機動總隊就吃下了7個原先的機動師,南方的第二機動總隊也吃掉另外7個機動師,因此造成了每個機動總隊變成一個分據南北的龐然怪獸,這對於現代軍事改革力求裁撤大型組織如軍團、軍、師,改以混成旅及團部隊取代,以方便靈活調派且具有足夠自身火力裝備之趨勢有違,更少的組織層級也可以避免太多層級造成的指揮不暢通之弊。
武警機動部隊在這方面反而走上回頭路,組成軍團級的大兵團建制,實在是少見之少見,也許背後的含意其實是要斷了那14個武警機動師的傳承,因為那14個從解放軍移撥來的武警機動師多多少少都還是有可以追溯到抗日戰爭時期之部隊單位傳承,這下7個師併成一個總隊,可就無法再傳承什麼。此外也要避免14個武警機動師被有心人掌握造反,可是組成大軍團級單位難道就能避免?有心人只要疏通了機動總隊司令員或政委,可以掌握到的部隊與駐地更廣,其實更危險。
總之武警機動部隊已從火力低微之輕裝步兵部隊,漸漸增強到具有一定威脅程度的複合型部隊,對未來台海防衛作戰上將扮演的角色值得我方多加注意。
中國海警總隊
另一項武警改制的特別之處,在於原國家海洋局與邊防武警旗下雙重領導之「中國海警(China Costal Guard,簡稱CCG)」單位之歸屬。中國海警全部移交給中國武警部隊,成為今日武警「內衛、機動、海警」三大支柱之一,取代以前特殊專業的各警種部隊。
話說中國海警這支部隊,其實是歷史較短的一支新隊伍。1980年代以前,中國只有海軍,沒有海警,當時中國經濟開發程度尚低,對於海疆權利維護等意識也不高,因此有解放軍海軍抵抗可能之外敵,另有各省海上民兵或邊防警察擁有的一些船隻巡邏,打擊偷渡走私,即已足夠保護中國海上利益。
隨著改革開放並與世界逐步接軌後,中國也逐步改進自身體制適應世界潮流,並逐步成立海岸巡防單位,用來保護自身海疆的經濟利益並用以海洋執法。最早的成規模海上執法單位是中國海監總隊(China Marine Surveillance)。
中國海監總隊時期
最早時國務院「國土資源部」下轄之「國家海洋局」在1982年8月23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而成立了「中國海監總隊(China Marine Surveillance)」,籌劃船隻並開始對國家海洋環境進行監視、檢測與執法任務,時稱為「中國海洋環境監視監測船隊」,1983年起正式開始在海上運作。但以其名稱看來,該隊伍監視、監測性質高於執法的性質,單位組織人員的軍事性質也低,還不算是真正的海岸巡防部隊,人員也不是擁有執法權的警察人員。
中國海監船的任務一開始偏向環境與海洋資源方面,主要是對中國管轄的領海與經濟海域進行巡邏監視,對於外來船隻侵犯中國的海洋權益,比如非法使用海域捕撈海洋生物,損害海洋環境與資源,破壞海上設施或擾亂海上秩序如偷渡走私、濫補濫撈等違法行為進行執法查處。
中國海監執法依據計有第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這是2001年第九屆全國人大第24次常委會通過之法律,是為了維護國家海域所有權及海域使用全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海域合理開發及可持續利用。
第二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1999年12月25日通過,目的要保護與改善海洋環境、保護海洋資源、防治污染、維繫生態平衡,保障國民健康、促進社會與經濟在海洋層面之可持續發展。
其餘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法》、《涉外海洋科學研究管理規定》、《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海洋行政處罰實施辦法》以及所有中國簽署締結的對外條約與公約對於海洋之相關規定,都是中國政府必須遵守,也是中國海監必須執法的目標。
1998年中共中央編制委員會正式批准中國海監總隊之設立,當時國家海洋局局長王曙光擔任首任中國海監總隊之總隊長一職。國家正式給了明面上的編制與預算,組織就可以開始發展壯大了,海監總隊迎來大發展時期。
海監總隊陸陸續續添置、建造或由解放軍海軍移交而來約300艘大中小各型船艦,也效法海軍以「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南海艦隊」三個區域劃分的規範,設立「北海、東海、南海」三個海監總隊,在靠海的各省、市設有總共104個總隊所屬支隊、直屬支隊、保護區支隊、206個縣大隊等。其300艘執法艦艇中3000噸級的有6艘,有十分之一的船隻排水量超過1000噸,代表是中大型船艦,此外也有飛機與直昇機若干。
至於海監總隊船舶停靠補給基地則在「大連、塘沽、青島、上海、寧波、廈門、廣州(兩個基地)、北海」等九個港口,飛機機場則在舟山島。
北海總隊基地在青島,東海總隊基地在上海,南海總隊基地在廣州。分別配屬有船艦、監視飛機、直昇機等,也可以算得上是具有三維空間打擊能力的一支輕武裝執法力量。
因為中國過去與周邊海上鄰近國家的劃界幾乎都不明確,在東海的釣魚台列嶼,及南海的九段線等海域,都與鄰國有著敵對爭奪領海的情況,因此中國大力發展、補充海監船艦實力,並以之為爭奪爭議海域的工具,至少比起直接使用解放軍海軍力量來說,較能不給人殺雞用牛刀的感覺。
在東海方面,中國海監船艦從2012年9月,在中國政府對外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的聲明》之後,就開始介入釣魚台事務,並對釣魚台列嶼開始進行所謂的常態性編隊維權巡航行動,而且是持續不斷地一直堅持到10年後的現在也未停止,使得原先僅是台灣與日本之間的糾紛,橫柴入灶變成三方糾紛。之後隨時隨地,中國海警船都一直保持有船在釣魚台海域巡邏的狀態,顯然要造成既有事實。可是釣魚台並非無主地,中國不應該以這種方法造成無主地先佔事實。
比如近一點的事件,在2022年12月底,有四艘中國海警船進入釣魚台附近海域,並有接近日本漁船之動作,日本海上保安廳派巡邏艇在中國海警船與日本漁船間航行隔開雙方,並多次警告中國海警船離開。中國海警的微信帳號則公布中國海警船隻在釣魚台周邊的中國領海巡邏之照片與行動。
日本海上保安廳稱2022年全年,中國海警船進入釣魚台列嶼領海範圍36天,進入毗連區的總日數為328天,連續第三年超過300天,這樣的行動顯示出北京有意讓中國海警船隻在釣魚台的航行正常化、連續化。當年11月時也有一艘配備76釐米火砲之大型海警艦艇進入日本領海。因為我們知道近年解放軍海軍移交大批導彈巡防艦給中國海警,這批海警船噸位大、耐風浪,可長久時間停留在風浪大的釣魚台開放海域,船上的導彈發射器、魚雷發射器等威力強大之海軍武器已拆除,但槍砲等則留下供海域執法使用。噸位大的船隻,對抗惡劣海象能力佳,日本保安廳遇到這樣的大型中國海警船也難以驅趕,總不能用水砲幫他洗船,要使出衝撞的手段又恐怕敵不過中國海警船的噸位大。
因此對上台灣漁船與海巡署船艦頤指氣使的日本海上保安廳船,遇上中國海警船可就吃鱉了,其實當初要不是日本對台灣漁船欺凌過度,刺激中國覺得台灣恐怕保不住釣魚台了,於是乾脆自己動手也進來搶釣魚台,否則位處台日之間的釣魚台,離中國海岸根本遠得很,也不在中國領海內,中國實在沒立場涉入釣魚台之爭。
中國海警持續不斷十年對釣魚台之巡邏,至少有效地讓國際社會知道釣魚台並不是日本固有領土,而是有爭議的海域與島嶼,至於未來究竟如何解決,則不是今天情勢能夠判斷得出來的。
此外十年前起,海監船隊也在南海對菲律賓、越南等國超過九段線之漁船進行驅逐,導致外國開始注意到這支日益壯大,且艦船海上執法隊伍噸位與數量皆持續增加增大的武裝執法力量。儘管海監船通常無重武裝,但是對於對中國持有戒心的周邊國家而言,中國大量增加海監船,並對爭議島嶼擁有主權及吹沙建島蓋機場之動作越來越積極,周邊國家感覺受到威脅是必然的。
即使過去被視為力量強大的日本海上保安廳,擁有455艘艦船,也對中國海監與後續的中國海警堅持不斷地在釣魚台海域編隊巡航,不怕趕也不怕撞的堅韌感到有點束手無策。更別提東南亞爭端系爭國,武力弱小,海軍正規軍之船艦恐怕都無法與中國海警船對敵,因此我們也看到如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等國也在近年紛紛增購新海軍船艦、購買新型對艦飛彈、雷達、甚至潛艦,假想敵目標很明顯的就只能是中國。畢竟南海距離中國遙遠,中國海軍與海警力量又分為北海、東海、南海三等份,因此東南亞在地國家如果多添購現代化武器裝備,以其主場位置優勢,是可以對中國海軍、海警造成相當程度威脅的。
中國海警局時期
2013年3月,中國政府根據當時中國人大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將幾個海上執法單位予以整合:(1)原屬於國家海洋局的中國海監總隊、(2)原屬於公安部之公安邊防海警部隊、(3)農業部所屬中國漁政船、(4)海關總署所屬之海上緝私警察,上述四個單位的所有人員與船艦全部統合起來,整合為「中國海警局/ China Coast Guard」。「中國海警局、國家海洋局」是一個單位兩塊招牌,海警局局長是公安部管理海警工作的公安副部長兼任,政委是海洋局局長兼任,上級機關是公安部,但也一樣掛靠到邊防武警部隊體系中。
過去靠海的各省武警邊防部隊下設有海警部隊,負責巡邏海疆,維護領海經濟利益、治安之海上執法任務,打擊偷渡走私等犯罪行為。海警就是世界各國的海岸巡防單位,這在各國都是次於海軍,負責領海海域執法任務的海上警察執法單位,通常不隸屬於軍方,船艦也多半只配備有輕武器、水砲與救生設備,要是本國漁民船隻或經過海域之本國或外國船隻遭遇海難,海巡艦艇也負責救難任務。
總之發生了需要出動海岸巡防艦艇處理的事件,代表其性質還是屬於一般行政執法可以解決的範圍,一般對於侵犯本國領海權益與利益的事件,海巡艦艇就是用廣播警告、水砲噴灑驅離,要到出動人員登上外國船隻臨檢時已經是很嚴重的狀態,若到了違法事實明確,也有可能扣船帶回甚至將船隻拍賣繳交罰款的程度。
但若發生了敵方海軍艦艇或有軍事性質之船隻入侵時,那每個國家就得要出動海軍艦艇或空軍飛機予以驅離或交戰了,那個時候海巡艦艇就可以閃一邊納涼,由海軍艦艇頂上了。
本來在2018年邊防部隊改隸公安部「由武警改為民警」時,照理說「中國海警」應該一併歸回公安部的國務院體系領導,可是偏偏2018年改制之際,中國海警單位被整體從邊防部隊中特別拉了出來,專門地改歸新的中國武警體系管轄,並在武警體系中成立一個正軍級的「武警海警總隊」來負責統籌管轄所有各省中國海警船艦、基地與人員。
沿襲過去海監總隊時期先例,武警將這支海警總隊切分為三,設立「海警北海海區指揮部、海警東海海區指揮部、海警南海海區指揮部」,三個指揮部的指揮官為副軍級,設有司令員與政委(副軍級武警少將)。
但在執法層面上,還是延續「中國海警」的名稱,上述三個指揮部也掛了另一個招牌,分別是「中國海警局北海分局、中國海警局東海分局、中國海警局南海分局」,分區負責,進行其海洋執法之任務。
海警船隻特色
中國海警船統一採用白色外表塗裝,並在船體前段漆有紅藍相間條紋,畫有中國海警徽章,以及「中國海警 China Costa Guard」字樣,所有移撥自海軍的船艦也都要改塗裝。
另外每條海警船都有一個舷號,採四位數或五位數編號,第一個數字標示這條船所屬的是北海(1)、東海(2)、或南海(3)海區,第二為數字標示其噸位如1(1000噸)、2(2000噸)、3(3000噸),第三與第四位數則是船的實際編號如海警2115號船,就是配屬於東海海區、1000噸級、編號15的船。
如果是一般所屬省份沿海的巡邏,大概出海七天就會回港,如果到南海或釣魚台遠途巡邏,就可能為期一到兩個月的時間,在船艦上自然要帶有足夠之糧食、淡水等補給,以提供數十名或上百名船員每日三餐所需,也要有足夠睡覺休息空間供船員輪班休息。一般船艦上的生活肯定是十分無聊的,也不可能像在陸地上時隨時可以上網、去館子打牙祭、逛街、娛樂什麼的,無非就是值勤與休息,所以海警人員的工作辛勞是肯定的,多少要有點愛國心的支持,否則很難長久支撐下去。不過好在海警畢竟不是海軍,所以不會隨時有敵軍來顆飛彈或轟炸機來把船給擊沉,安全性比在海軍艦之上服役要高得許多了。
也就是如果有一天對外戰爭爆發,解放軍開始出動海陸空軍與火箭軍跟敵人廝殺時,國內還有武警部隊可以壓住陣腳,維繫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全國的控制與統治,即使哪個地方勢力意圖分裂中國,解放軍沒空,武警也會有空出動來執行中共黨中央的意志。
而在海上如果解放軍海軍面對外來攻擊,通常指涉的不外乎是美國、日本、南北韓、菲律賓、越南、加拿大、歐盟國家與台灣海軍,而倘解放軍海軍不敵,艦船實力受到重大損傷削弱時,武警海警部隊可以趕緊加裝重型武器抵上第二波防禦。
許多海警船艦原先就是解放軍海軍退役下來轉交海警使用的海軍艦艇,而且通常是比較老舊,已經無法適應新世代海洋作戰之需求者,如反潛能力不足、防空能力不足、改裝升級空間缺乏之艦艇等,乾脆就通通都退役送給中國海警當成近海巡邏艦使用。
以軍艦興建時之注重防禦、重裝甲船體,在中國海警執法時若不便使用武器之狀況下,還可以使用船體去撞擊敵艦敵船。所以我們看到近年有解放軍海軍現役主力的054A型飛彈護衛艦改為818型海警船、F22P護衛艦改裝的718B型海警船、還有2021年冬天由海軍一次轉交22艘056型導彈護衛艦給海警使用的艦艇等,其中有服役8年的船,也有僅服務5年的新船,可看出大量海警船原即為現役海軍軍艦,改編放在中國海警這邊養護著使用,隨時有需要時,要恢復原有的軍事實力與功能並不會太難。
高達22艘的1400噸級056型導彈護衛艦幾乎整體移交為海警船,但性能更優的50艘056A型導彈護衛艦則繼續留在解放軍海軍序列中,因為056A的反潛性能更佳,可裝可變深度拖曳聲納陣列,對於走遠洋海軍路線的解放軍海軍而言,反潛是很重要的功能,所以不會移交給海警。
但是這22艘056級輕型導彈護衛艦在拆除原有重武裝如鷹擊83反艦飛彈、海紅旗10防空飛彈、反潛魚雷等之後,仍保留1門76毫米主砲與2門30釐米副砲,加上它本身航速達28-30節、續航力2000海浬,因此在海上除非遇上他國巨無霸級海巡船艦,否則同噸位以下的船艦大概都難與之抵敵。
056型導彈護衛艦轉交中國海警之船艦列表
中國海警目前已是中國武警中與各省內衛部隊、機動師部隊鼎足而立的三支柱之一,軍委會的用意顯然要繼續增強中國海警的軍事性,除讓它具備海洋執法的基本職能外,還要讓它在必要時成為中國的第二線海軍,負責近海的海防與執法工作,讓解放軍海軍艦隊可以放心的走遠洋海軍發展的路線,比如去索馬利亞外海執行反海盜護衛商船任務,去印度洋與伊朗海軍一起演習,甚至與伊朗及俄羅斯海軍聯合軍演等等,以及在東非吉布地建海軍基地等等行為,看得出來解放軍海軍也想像美國、英國、法國一樣成為全球艦隊。
未來中國倘能生產出更多航空母艦,組成航母戰鬥群的話,解放軍海軍或可向美國海軍一樣將國力投射到全球的每個角落。但如果解放軍未來在對抗敵人的行動中失敗,中國海警的幾百艘船也還能讓中國不至於失去海域執法與維護主權的能力,不至於讓外國船艦像百年前那樣隨意出入中國。
畢竟我們可以回想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列強殖民帝國的海軍可是可以任意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圈地建港,甚至將軍艦沿長江一直開到武漢去,當時的中國簡直沒有任何海權與領海可言,只能任人進出,任人宰割,最後在中日八年抗戰之際,才以實際戰績逼迫西方列強取消對中國的各種不平等待遇,包括內河航行權與各種租界的收回等。
在高舉民族主義的新中國,自然不可能讓清末時完全失去海權的情況再度發生,因此在經濟發展之後,猛力發展最耗錢的海軍艦船,就是現代中國政府的一種下意識選擇。也因此有近二十年中國海軍艦艇像下餃子一般下水的盛景,追趕的腳步之快,已然超越日本海上自衛隊、台灣的海軍,數量直逼美國海軍,連航空母艦此類大國重器也開始有下餃子的樣子。
要知道美國負責西太平洋的可是第七艦隊,還有要負責印度洋、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等其他艦隊,美國不可能將所有海軍實力全部聚集在西太平洋應對解放軍海軍的挑戰,那麼俄國海軍、伊朗海軍、甚至索馬利亞海盜都可以隨時給美國海軍好看的,所以備多力分,是世界第一強的美國海軍不得不的處境。
而中國的海軍與海警兩支海上力量倒是趁著這幾年經濟大好,軍事預算大增的好時機,猛力造了許許多多艦船,2021年底時中國解放軍的海軍已有355艘艦艇(2025年將增加到420艘、2030年增加到460艘,其中包括約70艘潛艦),在全世界僅次於美國海軍,比起其他國家海軍就是遙遙領先了。
各國海軍實力對比表
中國鄰近國家之海岸巡防單位實力對比
雖然中國海軍在尖端軍武科技上也許不如歐美,但光靠艦船數量與船上密密麻麻裝載的導彈,倒也可以讓歐美海軍望之卻步。也難怪乎美國一直將中國視為未來美軍最大的威脅。
日本因應中國海警之舉措
日本海上保安廳為因應2012年起中國海監船與之後海警船在釣魚台海域堅持不懈的巡航與展現實力,意圖在台日針對釣魚台紛爭中火中取栗事,也據以研擬新措施反制,日本政府打算將海上保安廳之預算由2022年之預算大幅增加1.4倍,使2027年時可達3200億日圓,添購新型裝備、增加大型巡邏船數量,將中國定位為「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略威脅」,且規定突發事件時可由防衛大臣接管海上保安廳,加強海上保安廳與海上自衛隊之合作等。
對於日本的強硬舉措,中國置之不理,繼續派遣海警船在釣魚台海域巡航,而日本認為釣魚台是日本領土,因此海警船等於侵入日本領海,但海上保安廳的船又無法驅逐出這些中國海警船,因為人家噸位更大,甚至有的還有艦砲武器,因此也只能喊話一番了事。
中日雙方在外交管道也是相互抗議,但外交詞彙其實也就是那樣,好像什麼都講了,但其實什麼都沒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答記者提問日本增加安保預算事,表示:「中國始終致力於維護亞太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是各國發展的夥伴和機遇。日方罔顧事實,背離日方對雙邊關係的承諾及中日之間的共識,對中國無端抹黑,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一直通過外交渠道向日方表明嚴正立場。中日互為近鄰,同為地區重要國家,維護和發展中日友好合作關係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我們再次敦促日方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各項原則,切實將【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這一政治共識體現到政策上,落實到行動中,尊重亞洲鄰國的安全關切,在軍事安全領域謹言慎行。靠渲染中國威脅為自身強軍擴武尋找借口的圖謀是不可能得逞的。」
過去中國秉持低調不爭霸,暗自發展積累實力的策略,近年已經完全展現出不怕挑戰美國與西方的戰狼姿態,在民族主義者眼中看起來很爽,但其實過早地展現實力,讓敵人驚覺而有針對性地做出防備並開發有針對性的武器,甚至在全球貿易、科技、人員、金融等各領域開始對中國做出警惕、制裁與封鎖的行為,其實中國為此損失頗大,取捨之間,要看領導人的智慧與選擇。
另外在印尼方面,2023年初印尼宣佈將開發位於南中國海的天然氣田,總投資額約30億美元,該天然氣田位在印尼的經濟海域,但也位在中國的九段線內,代表中國也聲稱該地的主權。結果一艘重達12000噸的巨型中國海警船CCG 5901號立刻就出現在該海域進行巡邏。
巨型萬噸級海警船
對這種相當於二戰巡洋艦甚至戰列艦等級的萬噸巨型船隻,一般各國用來海域執法的幾百噸或最多兩、三千噸級的海岸巡防隊船隻,根本是束手無策,不管是攔截、水砲、衝撞、甚至槍枝射擊都無效,大概也無法登艦攻擊,廣播等手段當然更無效,你講一堆英文廣播驅離,他回一堆中文,雞同鴨講當作聽不到。
但換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巨艦功能,萬噸級艦的優點就是艦上空間大,可裝載物資多,可執行任務種類更多,如果以之當作在南海駐點的旗艦或母艦,可以停留在遠洋地點的時間可以拉更長,配合其他中小型艦隻,中國海警可以將在南海停留、值勤、巡邏的時間大大延長。
更何況海警船畢竟是執法船,不會有敵人海軍來對海警船發射飛彈或魚雷攻擊,所以軍艦必須有的靈活躲閃敵軍攻擊的性能,海警船可以不必太注重。但由於中國海警需要巡邏的海洋面積實在是太過寬廣,尤其是要在東海壓過日本,在南海要壓過東南亞諸國,船艦都必須有較好的遠航力、停留海上時間長、執行各種不同任務的船艦綜合能力要強、船員在艦上適居性高等要求,因此哪天中國海警弄出一艘海警航空母艦或直昇機母艦、登陸攻擊艦等類航母船艦當作指揮艦常駐南海,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中國第一艘遼寧號航空母艦,是改裝自蘇聯瓦良格號航母的老艦,其實就相當適合改裝作為海警在南海的指揮旗艦,裝上醫療設施還可當作醫療船,放上幾架直昇機、水砲、顯示幕與快艇可以執行任務,這個一次在爭議水域停留三個月恐怕都不是問題。周邊國家的海岸巡防隊甚至是海軍的艦隻,跟他比起來都完全不是一個量級上的對手。
尤其對與中國有釣魚台列與爭議的日本,以及有西沙群島爭議之越南,有南沙群島爭議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以及兩岸爭議數十年的中華民國台灣,中國海警可謂是所有人的共同敵人了。
548集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