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k

内容由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Player FM -播客应用
使用Player FM应用程序离线!

與父親共舞 / 張雅晴 樂繪海翁

 
分享
 

Manage episode 353087644 series 2620141
内容由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張雅晴 樂繪海翁- 張雅晴小提琴演奏專輯

這不只是一段美麗動人的音樂不只是一張演奏專輯,這更是一個與父親共舞美麗的停格超越所有藝術的語言。知道小提琴演奏家張雅晴知道她也在台藝大任教聽了她的音樂原以為這只是一個訪談正如過去接待的每一位。但是在央廣短短的訪談之後心中忽然響起Luther Vandross的Dance With My Father。

樂繪海翁是一本張雅晴結合爸爸張金發描繪台灣的畫作,以排灣族古調串聯起生活情感並用文字記錄下排灣族語的詩文集。

張雅晴爸爸過世後,一直在找尋,找屬於他的畫作跟自己的音樂間的連結,漸漸的發現,原來爸爸在幫雅晴跟這片士地牽起條線。

四年前的事輯《海翁繪》開啟張雅晴老師另一道視野,應該在冷氣房拉琴的人卻往部落、山裡探訪聲音,拿著相機;一次機緣巧合的走進平和部落,遇見鼻笛耆老蔣忠信的後代並跟這群熱愛自己文化的姐妹們結成莫逆,一步一步的,《海翁繪》續集慢慢成形。

這本《樂繪海翁》,收集張雅晴爸爸張金發所繪台灣的畫作,畫作中呈現的舊時原住民生活情感,她以情境相仿的 50到150 年前古謠搭配,請作曲家蔡凌蕙及劉聖賢將這些曲調譜成小提琴曲,是小提琴演奏專輯;取材的排灣族古謠,借重瑪藟姿與惹絲日思兩位的族語專長,把古謠的排灣語文言文用羅馬拼音記錄並翻成中文,是族語及詩文集。

爸爸的這 20 件畫作涵蓋各個時期,畫裡呈現的不是聚集在體育場唱歌跳舞的原住民,而是襁褓中的嬰孩、戀愛中的男女、失歡老婦的喜怒哀樂,是人的生活、人的情感、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因爲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必然有古謠。

臺北藝術大學傳音系教授蔡凌蕙對台灣各民族的古調非常熟稳,在《海翁繪》嘗試改編原住民古謠獲得傳藝金曲獎肯定後,這次的《海翁樂繪》在器樂的表現與融入古謠的作曲手法是更上層樓,她將 17個排灣族古謠元素神乎其技的譜進三個樂章的幻想曲,整曲自然流暢、一氣呵成又充滿詩意。

台南藝術大學應音系的教授劉聖賢寫作的《福爾摩沙》是四個樂章的組曲,首來自滿洲民謠、一首是阿美族古謠,它們的共同特色是有著日本風味,呈現日治時期的歌謠樣貌。

張雅晴老師我很貪心,想盡己所能地保留台灣各種美好。有了畫面與音樂後,擔心一直以口授相傳的古謠語言流失,我與兩位族語專家把音樂中使用的古謠用現在的羅馬拼音記下歌詞再翻成中文,這些古早詞句充滿隱喩,暗藏著排灣族不爲人知的浪漫情懷。

從探集到與作曲家溝通、努力逼稿的催生後,當然是由自己來演奏。選擇在最喜愛的屏東演藝廳錄音,使用 M. Platner 及 E.A. Ouchard 演奏,鋼琴家是臺北藝術大學的鋼琴博士王文娟;錄製《海翁繪》是張雅晴第一次跟她合作,那次合作後又錄製了《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本》,她們的演奏被評爲「各自揮灑,同時相互扶持輝映,將室內樂與重奏精神淋漓盡致地呈現」。錄音師林育民對錄音美學的堅持,爲我們留下一刀未剪的這張專輯。

  continue reading

277集单集

Artwork
icon分享
 
Manage episode 353087644 series 2620141
内容由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張雅晴 樂繪海翁- 張雅晴小提琴演奏專輯

這不只是一段美麗動人的音樂不只是一張演奏專輯,這更是一個與父親共舞美麗的停格超越所有藝術的語言。知道小提琴演奏家張雅晴知道她也在台藝大任教聽了她的音樂原以為這只是一個訪談正如過去接待的每一位。但是在央廣短短的訪談之後心中忽然響起Luther Vandross的Dance With My Father。

樂繪海翁是一本張雅晴結合爸爸張金發描繪台灣的畫作,以排灣族古調串聯起生活情感並用文字記錄下排灣族語的詩文集。

張雅晴爸爸過世後,一直在找尋,找屬於他的畫作跟自己的音樂間的連結,漸漸的發現,原來爸爸在幫雅晴跟這片士地牽起條線。

四年前的事輯《海翁繪》開啟張雅晴老師另一道視野,應該在冷氣房拉琴的人卻往部落、山裡探訪聲音,拿著相機;一次機緣巧合的走進平和部落,遇見鼻笛耆老蔣忠信的後代並跟這群熱愛自己文化的姐妹們結成莫逆,一步一步的,《海翁繪》續集慢慢成形。

這本《樂繪海翁》,收集張雅晴爸爸張金發所繪台灣的畫作,畫作中呈現的舊時原住民生活情感,她以情境相仿的 50到150 年前古謠搭配,請作曲家蔡凌蕙及劉聖賢將這些曲調譜成小提琴曲,是小提琴演奏專輯;取材的排灣族古謠,借重瑪藟姿與惹絲日思兩位的族語專長,把古謠的排灣語文言文用羅馬拼音記錄並翻成中文,是族語及詩文集。

爸爸的這 20 件畫作涵蓋各個時期,畫裡呈現的不是聚集在體育場唱歌跳舞的原住民,而是襁褓中的嬰孩、戀愛中的男女、失歡老婦的喜怒哀樂,是人的生活、人的情感、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因爲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必然有古謠。

臺北藝術大學傳音系教授蔡凌蕙對台灣各民族的古調非常熟稳,在《海翁繪》嘗試改編原住民古謠獲得傳藝金曲獎肯定後,這次的《海翁樂繪》在器樂的表現與融入古謠的作曲手法是更上層樓,她將 17個排灣族古謠元素神乎其技的譜進三個樂章的幻想曲,整曲自然流暢、一氣呵成又充滿詩意。

台南藝術大學應音系的教授劉聖賢寫作的《福爾摩沙》是四個樂章的組曲,首來自滿洲民謠、一首是阿美族古謠,它們的共同特色是有著日本風味,呈現日治時期的歌謠樣貌。

張雅晴老師我很貪心,想盡己所能地保留台灣各種美好。有了畫面與音樂後,擔心一直以口授相傳的古謠語言流失,我與兩位族語專家把音樂中使用的古謠用現在的羅馬拼音記下歌詞再翻成中文,這些古早詞句充滿隱喩,暗藏著排灣族不爲人知的浪漫情懷。

從探集到與作曲家溝通、努力逼稿的催生後,當然是由自己來演奏。選擇在最喜愛的屏東演藝廳錄音,使用 M. Platner 及 E.A. Ouchard 演奏,鋼琴家是臺北藝術大學的鋼琴博士王文娟;錄製《海翁繪》是張雅晴第一次跟她合作,那次合作後又錄製了《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本》,她們的演奏被評爲「各自揮灑,同時相互扶持輝映,將室內樂與重奏精神淋漓盡致地呈現」。錄音師林育民對錄音美學的堅持,爲我們留下一刀未剪的這張專輯。

  continue reading

277集单集

所有剧集

×
 
Loading …

欢迎使用Player FM

Player FM正在网上搜索高质量的播客,以便您现在享受。它是最好的播客应用程序,适用于安卓、iPhone和网络。注册以跨设备同步订阅。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