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k

内容由鏡好聽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鏡好聽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Player FM -播客应用
使用Player FM应用程序离线!

還有什麼時候比我們現在更適合讀《大疫年紀事》?【朱嘉漢書評—經典重來|EP06】

10:57
 
分享
 

已归档的系列专辑 ("不活跃的收取点" status)

When? This feed was archived on September 25, 2021 00:09 (2+ y ago). Last successful fetch was on August 24, 2021 06:47 (2+ y ago)

Why? 不活跃的收取点 status. 我们的伺服器已尝试了一段时间,但仍然无法截取有效的播客收取点

What now? You might be able to find a more up-to-date version using the search function. This series will no longer be checked for updates. If you believe this to be in error, please check if the publisher's feed link below is valid and contact support to request the feed be restored or if you have any other concerns about this.

Manage episode 297436021 series 2630600
内容由鏡好聽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鏡好聽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還有什麼時候比我們現在更適合讀《大疫年紀事》?【朱嘉漢書評|EP06】

經典重來,讓我們以閱讀之眼,承接起來自於書本的一瞬之光。歡迎收聽「朱嘉漢書評—經典重來」,我是朱嘉漢。這一集的節目,我將探討的是狄福的《大疫年紀事》。

說到經典,狄福另一個作品《魯賓遜漂流記》,在文學史上確實歷久彌新。《大疫年紀事》,儘管相對而言不為大眾所知,卻影響了許多大作家。雖然在此之前,文學史上有許多關於瘟疫的作品,如《伊底帕斯王》、《十日談》。但能像這樣,讓瘟疫成為現代文學的主題,這本小說無疑是典範。所以不必意外,後來大家所熟悉的另一本經典,卡繆的《瘟疫》,是在怎樣的程度上受惠於這本作品。

在一次的訪談之中,《百年孤寂》的作者馬奎斯表明,他一直想寫的作品,其中一個典範就是這本《大疫年紀事》。換句話說,馬奎斯受到的刺激,不是只有寫出《愛在瘟疫蔓延時》這樣的疫病背景的愛情故事,而是《大疫年紀事》本身的藝術成就。

疫情與耳語、恐慌不可收拾的蔓延開來

《大疫年紀事》所談的,是一六六五年發生在倫敦的一場瘟疫。開頭的敘事者,才剛聽說荷蘭又鬧起了瘟疫,不久,英國本地也開始出現了案例。接著,疫情與耳語、恐慌不可收拾的蔓延開來。

狄福在此展現了一個重要的文學技巧:以紀實的筆法,不加油添醋、不妄加評論,如實地呈現事實。甚至,在開頭的前幾段,他就直接將死亡公報的數字直接呈現給讀者看。看著某週下葬人數的增加,區域的擴散,事態的嚴重不言而喻。

這種方法貫串了整本書,有時以官方公報的死亡數字,有時以事實陳述說明疫情發展的情況。我們發現,一場無可倖免的災難,在這冷靜的、樸實的、客觀的記述之下,反倒令人更感到怵目驚心。

也許,這是因為,這樣的筆法,真切地反映疫病的本質。疫病是非人稱的,無關於你的信仰、身份,也不管你恐懼或無懼,不分年齡,甚至與你身強體壯或身體孱弱,都在傳染病中,一切被抹平。換句話說,疫病在最絕望的狀態,是不容許人類的情感、疑問與任何詮釋的。人被剝除到最赤裸的生命狀態裡。狄福不僅超脫人而有限的觀點,描寫了疫病,他甚至找到疾病本身的語言。這也是命運的語言,死亡的語言,沈默的語言。這是倖存的人類,除了聆聽與轉述之外,沒有其他可能的語言。

疫病本身是超越甚至摧毀人的意志的

是以,在這虛構的作品中,根基在於非虛構的技術。我們不得不注意這本書的敘事手法。疫病本身是超越甚至摧毀人的意志的,同時,人唯一能做的,除了努力存活,還有見證。於是,在疫情當中,一切的群體與組織崩解,個人回到最為孤獨的狀態中,個人的存活與見證本身,成為人類最頑強的意志。因為存活,才能夠見證。也因為相信有人能看見,才有寫下的必要。書寫,是延續過去與未來的現在。

《大疫年紀事》是事件當下第一人稱的紀錄,敘事者是一位倫敦的馬具商人,他就處在事件的時空當中,並在疫情即將失控時,基於某種對於命運坦然的信仰,決定留了下來。在敘事者的紀錄中,有個人親眼所見以及簡單評述,也有從他人之中聽見的轉述,以及見證政府與社會對於疫情的反應。狄福在真實的背景下,虛構了一位「敘事者我」,避免掉了第三人稱全知觀點的上帝視角。這是紀實的書寫相當重要的部分,即人的見證,總是因其限制而真實。於是,這個在事件中,以第一人稱現在式口吻留下的紀錄,賦予這作品濃厚的現實感,也彰顯了文學當中,個人的見證的珍貴性。

除了統一的敘事者外,這本書並無固定的角色。但整體讀來非但不會瑣碎,反倒相當有結構。狄福相當清楚掌握了故事情節的推動法則與瘟疫的平行關係:瘟疫如何開始,如何潛伏,如何擴散並引起一連串效應,而人類如何應對,以及最後瘟疫如何平息消散。我們可以說,瘟疫的始末,本身就是我們傳統故事安排中情節起伏的節奏,狄福無疑相當清楚這件事。

瘟疫所觸碰的,終究是人的深沉孤獨

在疾病與死亡之外,狄福在整本書裡,呈現最多的仍然是人世百態。

疾病會傳染,而恐懼也會,傳言也會。屬於心靈、言語上面的病毒,傳遞得如此之快,同樣令人束手無策。裡頭描繪了當時的迷信,譬如認為瘟疫是上帝的懲罰,並有些人靠著這些迷信與預言發了災難財。疾病摧毀的,除了肉體,也包括心靈。人的理性、同情,在恐懼如疾病般傳染的狀態下,也徹底失守了。

此外,狄福花了相當大篇福寫防堵政策。倫敦市長下令隔離封堵有染疫的家庭,甚至某些區域封鎖。這圍堵政策一出現,讓未患病者與患病者同處一室,爆發出恐慌。同住的健康家人,得面對親人的臨死痛苦,以及自身的染病風險,處在瀕臨瘋狂的絕望中。患病者則像是被放逐,成為被放棄、排斥的受苦主體,墮落成非人般的存在。人力吃緊的守門人也同樣壓力沈重,一方面要防止屋內的人逃出,一方面也可能遭遇到攻擊。當然,守門人也同樣有染病的擔憂。

狄福也寫到,為了躲避瘟疫,許多人也選擇逃到鄉村或其他地方。先不論帶病者會因為這樣輕率的行為使得疫情進一步擴散,他花了相當篇幅敘述三位逃離的旅者,旅途間受到其他區域的人的不信任、猜疑,也顯示出人們在疫情之中的封閉心靈。

所以,傳染病是無邊無盡的擴散,相對的,人則是將自己封閉到底。病人是要驅逐的、封鎖的,外人是要隔開的、不予交流的,而人的潛在敵人,終究是每個人。在狄福的筆下,瘟疫所觸碰的,終究是人的深沉孤獨,而這份孤獨,又源自於文明本身的脆弱。

如今看來,我們與幾百年前的人類相差無幾

《大疫年紀事》展現了狄福蒐集資料與書寫的功力,不論是大結構或小細節方面,都緊扣著瘟疫的本質。當中所寫的,關於人們對待疫情的輕率,或是因為不安而造成的後果,以及疫情當中人類會有的反應,如今看來,我們與幾百年前的人類相差無幾,相當警世。

與《魯賓遜漂流記》一樣,狄福在《大疫年紀事》裡,將人剝除到最赤裸的狀態,不僅回頭考察文明,亦考察人性。

人終究會找到方法存活,就像終究我們會克服恐懼,在疫病時代下如常地生活。也終有一天,瘟疫會散去,像當初突然出現那樣消失。然後,這本書的最後,告訴我們,人的遺忘,也是相當快的。

於是,在瘟疫消失後,會繼續傳染的,是人類對災難的健忘,幾乎無法倖免,只有寫作與閱讀能抵禦之。在我們終究會忘記這場二十一世紀的疫情前,不妨再讀一回《大疫年紀事》,為我們將來的精神,產生一點抗體。

下一集【朱嘉漢書評—經典重來】,我將探討維吉尼亞.吳爾芙的《普通讀者》,歡迎繼續收聽。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朱嘉漢書評—經典重來》】
每月上線全新一集 >>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製作人:林文珮|錄音師:曾海芬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continue reading

525集单集

Artwork
icon分享
 

已归档的系列专辑 ("不活跃的收取点" status)

When? This feed was archived on September 25, 2021 00:09 (2+ y ago). Last successful fetch was on August 24, 2021 06:47 (2+ y ago)

Why? 不活跃的收取点 status. 我们的伺服器已尝试了一段时间,但仍然无法截取有效的播客收取点

What now? You might be able to find a more up-to-date version using the search function. This series will no longer be checked for updates. If you believe this to be in error, please check if the publisher's feed link below is valid and contact support to request the feed be restored or if you have any other concerns about this.

Manage episode 297436021 series 2630600
内容由鏡好聽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鏡好聽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還有什麼時候比我們現在更適合讀《大疫年紀事》?【朱嘉漢書評|EP06】

經典重來,讓我們以閱讀之眼,承接起來自於書本的一瞬之光。歡迎收聽「朱嘉漢書評—經典重來」,我是朱嘉漢。這一集的節目,我將探討的是狄福的《大疫年紀事》。

說到經典,狄福另一個作品《魯賓遜漂流記》,在文學史上確實歷久彌新。《大疫年紀事》,儘管相對而言不為大眾所知,卻影響了許多大作家。雖然在此之前,文學史上有許多關於瘟疫的作品,如《伊底帕斯王》、《十日談》。但能像這樣,讓瘟疫成為現代文學的主題,這本小說無疑是典範。所以不必意外,後來大家所熟悉的另一本經典,卡繆的《瘟疫》,是在怎樣的程度上受惠於這本作品。

在一次的訪談之中,《百年孤寂》的作者馬奎斯表明,他一直想寫的作品,其中一個典範就是這本《大疫年紀事》。換句話說,馬奎斯受到的刺激,不是只有寫出《愛在瘟疫蔓延時》這樣的疫病背景的愛情故事,而是《大疫年紀事》本身的藝術成就。

疫情與耳語、恐慌不可收拾的蔓延開來

《大疫年紀事》所談的,是一六六五年發生在倫敦的一場瘟疫。開頭的敘事者,才剛聽說荷蘭又鬧起了瘟疫,不久,英國本地也開始出現了案例。接著,疫情與耳語、恐慌不可收拾的蔓延開來。

狄福在此展現了一個重要的文學技巧:以紀實的筆法,不加油添醋、不妄加評論,如實地呈現事實。甚至,在開頭的前幾段,他就直接將死亡公報的數字直接呈現給讀者看。看著某週下葬人數的增加,區域的擴散,事態的嚴重不言而喻。

這種方法貫串了整本書,有時以官方公報的死亡數字,有時以事實陳述說明疫情發展的情況。我們發現,一場無可倖免的災難,在這冷靜的、樸實的、客觀的記述之下,反倒令人更感到怵目驚心。

也許,這是因為,這樣的筆法,真切地反映疫病的本質。疫病是非人稱的,無關於你的信仰、身份,也不管你恐懼或無懼,不分年齡,甚至與你身強體壯或身體孱弱,都在傳染病中,一切被抹平。換句話說,疫病在最絕望的狀態,是不容許人類的情感、疑問與任何詮釋的。人被剝除到最赤裸的生命狀態裡。狄福不僅超脫人而有限的觀點,描寫了疫病,他甚至找到疾病本身的語言。這也是命運的語言,死亡的語言,沈默的語言。這是倖存的人類,除了聆聽與轉述之外,沒有其他可能的語言。

疫病本身是超越甚至摧毀人的意志的

是以,在這虛構的作品中,根基在於非虛構的技術。我們不得不注意這本書的敘事手法。疫病本身是超越甚至摧毀人的意志的,同時,人唯一能做的,除了努力存活,還有見證。於是,在疫情當中,一切的群體與組織崩解,個人回到最為孤獨的狀態中,個人的存活與見證本身,成為人類最頑強的意志。因為存活,才能夠見證。也因為相信有人能看見,才有寫下的必要。書寫,是延續過去與未來的現在。

《大疫年紀事》是事件當下第一人稱的紀錄,敘事者是一位倫敦的馬具商人,他就處在事件的時空當中,並在疫情即將失控時,基於某種對於命運坦然的信仰,決定留了下來。在敘事者的紀錄中,有個人親眼所見以及簡單評述,也有從他人之中聽見的轉述,以及見證政府與社會對於疫情的反應。狄福在真實的背景下,虛構了一位「敘事者我」,避免掉了第三人稱全知觀點的上帝視角。這是紀實的書寫相當重要的部分,即人的見證,總是因其限制而真實。於是,這個在事件中,以第一人稱現在式口吻留下的紀錄,賦予這作品濃厚的現實感,也彰顯了文學當中,個人的見證的珍貴性。

除了統一的敘事者外,這本書並無固定的角色。但整體讀來非但不會瑣碎,反倒相當有結構。狄福相當清楚掌握了故事情節的推動法則與瘟疫的平行關係:瘟疫如何開始,如何潛伏,如何擴散並引起一連串效應,而人類如何應對,以及最後瘟疫如何平息消散。我們可以說,瘟疫的始末,本身就是我們傳統故事安排中情節起伏的節奏,狄福無疑相當清楚這件事。

瘟疫所觸碰的,終究是人的深沉孤獨

在疾病與死亡之外,狄福在整本書裡,呈現最多的仍然是人世百態。

疾病會傳染,而恐懼也會,傳言也會。屬於心靈、言語上面的病毒,傳遞得如此之快,同樣令人束手無策。裡頭描繪了當時的迷信,譬如認為瘟疫是上帝的懲罰,並有些人靠著這些迷信與預言發了災難財。疾病摧毀的,除了肉體,也包括心靈。人的理性、同情,在恐懼如疾病般傳染的狀態下,也徹底失守了。

此外,狄福花了相當大篇福寫防堵政策。倫敦市長下令隔離封堵有染疫的家庭,甚至某些區域封鎖。這圍堵政策一出現,讓未患病者與患病者同處一室,爆發出恐慌。同住的健康家人,得面對親人的臨死痛苦,以及自身的染病風險,處在瀕臨瘋狂的絕望中。患病者則像是被放逐,成為被放棄、排斥的受苦主體,墮落成非人般的存在。人力吃緊的守門人也同樣壓力沈重,一方面要防止屋內的人逃出,一方面也可能遭遇到攻擊。當然,守門人也同樣有染病的擔憂。

狄福也寫到,為了躲避瘟疫,許多人也選擇逃到鄉村或其他地方。先不論帶病者會因為這樣輕率的行為使得疫情進一步擴散,他花了相當篇幅敘述三位逃離的旅者,旅途間受到其他區域的人的不信任、猜疑,也顯示出人們在疫情之中的封閉心靈。

所以,傳染病是無邊無盡的擴散,相對的,人則是將自己封閉到底。病人是要驅逐的、封鎖的,外人是要隔開的、不予交流的,而人的潛在敵人,終究是每個人。在狄福的筆下,瘟疫所觸碰的,終究是人的深沉孤獨,而這份孤獨,又源自於文明本身的脆弱。

如今看來,我們與幾百年前的人類相差無幾

《大疫年紀事》展現了狄福蒐集資料與書寫的功力,不論是大結構或小細節方面,都緊扣著瘟疫的本質。當中所寫的,關於人們對待疫情的輕率,或是因為不安而造成的後果,以及疫情當中人類會有的反應,如今看來,我們與幾百年前的人類相差無幾,相當警世。

與《魯賓遜漂流記》一樣,狄福在《大疫年紀事》裡,將人剝除到最赤裸的狀態,不僅回頭考察文明,亦考察人性。

人終究會找到方法存活,就像終究我們會克服恐懼,在疫病時代下如常地生活。也終有一天,瘟疫會散去,像當初突然出現那樣消失。然後,這本書的最後,告訴我們,人的遺忘,也是相當快的。

於是,在瘟疫消失後,會繼續傳染的,是人類對災難的健忘,幾乎無法倖免,只有寫作與閱讀能抵禦之。在我們終究會忘記這場二十一世紀的疫情前,不妨再讀一回《大疫年紀事》,為我們將來的精神,產生一點抗體。

下一集【朱嘉漢書評—經典重來】,我將探討維吉尼亞.吳爾芙的《普通讀者》,歡迎繼續收聽。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朱嘉漢書評—經典重來》】
每月上線全新一集 >>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製作人:林文珮|錄音師:曾海芬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continue reading

525集单集

所有剧集

×
 
Loading …

欢迎使用Player FM

Player FM正在网上搜索高质量的播客,以便您现在享受。它是最好的播客应用程序,适用于安卓、iPhone和网络。注册以跨设备同步订阅。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