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物中找到祂】第二日 – 「你需要我嗎?」
Manage episode 401014357 series 2891497
今年避靜的主題「在萬物中找到祂」,實際上是向我們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需要天主嗎?」或返過來是天主向我們提問: 「你需要我嗎?」這是一個很值得我們思索的問題。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被教導需要「獨立」,要照顧自己的需要,這種「自己搞掂」的心態根深蒂固。「不要煩別人」 成為我們的口頭禪。表面上是禮貌,是體諒對方,但骨子裡可能隱藏了一份驕傲,不甘示弱,起碼不要讓其他人知道自己的問題,或是不能自己解決問題的狀況。
在這種思想行為的薰陶之下,自己除了被隱藏了的驕傲所欺騙之外,這「假我」在不知不覺間亦蒙騙了自己對「自我需要」的認知及真實狀況。這種「自給自足」的心態,扼殺了我們與其他人建立互信互助的鄰舍關係,更嚴重的是扼殺了我們能夠與天主建立的一份正確關係。沒有正確正常的關係,更遑論建立「親密關係」吧!
要知道,天主在關係中創造了人,人就是活於關係之中,天主自身也如是,三位一體。所以人本身就是群體動物,「自給自足」這概念本來就不能成立,由創世開始這種思想就不是天主的原意!「自給自足」的基礎就是 「驕傲」及「對天主的不信任」,是敵人要打擊我們與天主之間的正常關係的粗劣技倆。
天主創造天下萬物給我們享用及管理,本身就基於我們與萬物以及與天主之間的關係。我們賴萬物維生,而萬物,亦即包括我們,賴天主維生。這份互為關係令我們彼此需要、彼此依賴。這就是天主渴望萬物在祂之內團結共融的原意及願景,而我們人類就是被天主委託的執行者及管理人。
所以「自給自足」這偏差,嚴重偏離了天主的心意。我們實質上既賴天主維生,但心態行為上卻不依賴天主,自以為是,認為自己「自給自足」。這心態令我們沒有動機在萬事萬物中尋找天主,而是在萬事萬物中尋找對自己的益處,雖然實質上需要依賴其他事物維生,但卻歸功於自己的能力。所以,天主對我們的提問「你需要我嗎?」值得我們三思!否則,這個避靜的主題:「在萬物中找到祂」對我們一點意思也沒有。
除了我們的心態外,我們的生活模式及習慣,對於我們是否奉行「自給自足」的觀念,構成很大的影響。當我們在生活中萬事富足的時候,自然對「我們需要天主」的意識大減。這是嗎?我們越是在富裕的城市當中生活,越是物質豐盛,我們越難感覺自己需要主,更不用說需要在萬物中找到祂。
故此,四旬期要求我們所做的三個善功,即祈禱、守齋及行善,是要我們重新經驗自己是有需要的,需要主!「守齋」令我們知道身體上的需要,「祈禱」是靈性上的需要,「行善」是要讓我們也同時知道其他人的需要,而願意伸出援手。這三種善功也幫助我們從富裕的生活清醒過來,從盲目地追隨及滿足表面的需要,變成去發掘及看清楚一些被隱藏的內在需要,以及一些心靈上的需要。我們越是能夠知道自己的需要,越能夠認識及看清楚自己,這份醒覺將能夠關鍵性地幫助我們更懂得與人建立關係,而更重要是,懂得與天主建立真實而親密的關係。
最後,這份與天主的真實關係能夠幫助我們與魔鬼保持距離,因為牠會設法報下陷阱,令我們陷於誘惑。牠會欺騙我們,要我們因為不希望其他人看不起自己,而不去坦誠表達自己的需要。這樣做,我們其實就偏離了天父希望我們信任及依賴祂,這份源自受造物對造物主的倚靠,但因為天父對我們的愛情,而演變成為子女信靠父親的關係。
反思
你在生活中都可曾經驗過在一些關係上,對方只是為了自己益處才會找你,感覺對方沒有尊重自己的感受及需要,那份被利用的感覺,很不好受。在你和天主的關係中,又有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如果天主問你:「你需要我嗎?」你會如何回應祂?
今日禱告
主呀,祢在今日的反思裏,讓我感受到祢是柔和的,在我和祢的關係中,因為你不希望將你的意願及愛情強加於我,而令祢時時處於被動的狀態,一直期待我去親近祢,等待我去需要祢。主呀,我不願意再見到這個狀況,提醒我,讓我意識到祢對我如何重要, 祢如何希望我回到祢身邊。
主呀!我真的需要祢,我真心需要祢!
★ Support this podcast ★160集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