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episodes
 
經典也青春
Series avatar that links to series pageSeries avatar that links to series page

1
經典也青春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 IC之音竹科廣播

Unsubscribe
Unsubscribe
每周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Readmoo 讀墨為一結合電子書服務、閱讀社群及創作市集的多元閱讀平台。讀墨電子書與近 1,500 家華文出版社/作者合作,以最先進的 HTML 5 網頁技術搭配「Readmoo看書」App,並推出繁體中文 mooInk 系列閱讀器,提供讀者全平台之無縫閱讀體驗,現為臺灣最大繁體中文 EPUB 電子書服務。2014 年開始,Readmoo 逐步延伸觸角,開展出「Readmoo分享書」閱讀社群服務、「Writemoo犢創」創作服務及「Readmoo閱讀最前線」垂直媒體、mooPub 自助上架服務。Readmoo 母公司為群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部設於臺灣臺北市。 節目總覽: 經典也青春 經典也青春期待透過介紹外國翻譯與華文經典文學,將字裡行間對於價值觀與人生觀的思考、探索,以輕鬆、親切的方式推介給聽眾。每週半小時,細細揀選出歷經時光之流淘洗後的文學金砂,與您共享跨越時空的智慧饗宴。 本節目由 IC之音與 Readmoo 讀墨電子書聯合製播。
  continue reading
 
创世文学,系由创世神话、创世史诗构成。创世神话,又称开辟神话。它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由来、民族形成、万物起源的神话。它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期,反映了原始人类对浩淼的宇宙生成、万物起源的认识和他们的宇宙观。云南少数民族创世神话非常丰富,作品繁多。它是创世文学的源头。
  continue reading
 
这款节目做了陆续八九年,一个人采编播,通过录制节目,自己也感受到了信仰的美丽,因为信仰认识了很多同道中人,非常高兴大家能在这里相遇。因为大陆的网络环境,只能将节目放到podcast上,让更多人理解并了解我们的美丽信仰,感赞真主! 还记得那年斋月,我爱信仰小广播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很多朋友的好评。有不少朋友委托我们出散了几百台小广播,也有很多代理在斋月期间给很多亲朋好友分享了很多小广播。 这个斋月必定不平凡,反思重大的疫情灾难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冲击,从思想上重新认识自己、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最终的归宿。聆听小广播里的内容,可以让我们的静心思考,让敬畏与安定的心灵使我们获得两世的吉庆。 这批小广播内容除了原有的内容又新添加了有声长篇小说《回族人家》、《听新月》新月文学奖作品选读和听书《不要忧伤》选读等内容。 今年斋月小广播继续发售,愿意分享有益声音的代理或者出散的朋友,可以直接联系我们(008618189122975) 商务合作:dqpidwg@gmail.com whatsapp:008618189122975 【我爱信仰小广播】内容: 第一部分 电台节目 1.我爱信仰; 2.我爱信仰微 ...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主題書籍:《遇見100%的女孩》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Readmoo閱讀最前線總編輯、今年出版長篇小說《我從前認識的某個人》的臥斧,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早期的短篇小說創作集——《遇見100%的女孩》。《遇見100%的女孩》於1983年發行,日本原書名《看袋鼠的好日子》。全書收錄了18篇村上在Treful雜誌上連載的短文,其中的許多創作,可以看到村上後來的作品的雛形。在台灣,《遇見100%的女孩》更是許多人初次接觸村上春樹的作品,也是他最受台灣讀者喜愛的代表作之一。本集的節目,邀請到臥斧和主持人蕙慧姊,談談這部村上早期的作品,彼此在當年閱讀時的感受是什麼、多年過去,重讀後看見什麼新的東西;以及村上有哪些創作模式和技法,在當年就已經慢慢在成形了呢?此外,臥斧更要分享他在重讀〈四月某…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暗路》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甫出版短篇小說集《暗路》的作家 李金蓮 女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她本人繼《浮水錄》後,睽違五年推出的全新作品——《暗路》。《暗路》是一部由七篇短篇所組成的小說,描寫小人物在困頓的生命旅程中掙扎神傷,卻仍奮力生活的樣貌。主持人蕙慧姊形容,金蓮的文字具有自制、冷靜,同時又能帶給讀者們感動的特質;而本書的作者金蓮也分享,在寫這部作品的前期,時常感受到困頓,甚至有「短篇小說怎麼那麼難寫」的想法。即便如此,在寫作的過程中仍能被自己的文字和故事所感動,希望能透過文字,捕捉到主人翁們人生中散發出的那一絲光芒。《暗路》想要處理的是哪些人生問題?想要修復的又是什麼?作家 李金蓮 想透過這部作品傳達的,又是什麼樣的出發點和心情呢?本週就請作家 李金蓮 女士,為聽眾朋友們…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月光之東》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甫出版短篇小說集《暗路》的作家 李金蓮 女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日本小說家宮本輝的代表作——《月光之東》。《月光之東》故事以外派到海外的菁英加古慎二郎之死作為開端。死前,他與一位神祕女子見面,並留下「到月光之東來找我。」這一紙書信,以及層層的謎團。為了追尋背後的真相,加古的中學同學杉井以及加古太太展開一連串追尋的旅程。隨著兩人慢慢的抽絲剝繭,他們所探尋的已經不只是事件背後的真相,更是一段關於生命、對於自由、對於愛情的問答。本集邀請到作家李金蓮,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月光之東》。為什麼領讀人會挑選這本書?這部被稱為「惡女半生記」的作品,又是為何令讀者們深深著迷呢?更多精彩內容,請收聽本集的經典也青春。延伸閱讀:《月光之東》電子書https://readmo…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最初物語》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次邀請到導演、小說家、同時也詩人的盧建彰,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日本國民作家宮部美幸的時代小說短篇集——《最初物語》。宮部美幸筆下的作品,大略可被分為時代小說與現代小說兩種類別。儘管目前在台灣,現代小說較廣為讀者所知,然而在日本當地,時代小說早已有一群非常堅固的擁護讀者,同時也是在閱讀宮部美幸的作品時,無法被忽略的重要類型。本集節目中要介紹的《最初物語》,是宮部美幸時代小說的代表作之一。九則交織著美食與人情的江戶庶民的人生片段故事,讓人再次看見宮部筆下,在社會寫實殘酷背後的溫暖和體貼。領讀人盧導除了要分享《最初物語》給予他的感動和鼓舞之外,更要和聽眾朋友們分享他在其中獲得的人生體悟,以及對於「我們為什麼要讀小說?」的思考。本集就請盧建彰導演,為聽眾朋友們領…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萬聖節派對》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導演、小說家、同時也詩人的盧建彰,為聽眾朋友們領讀謀殺天后阿嘉莎.克莉絲蒂的作品——《萬聖節派對》。《萬聖節派對》是阿嘉莎.克莉絲蒂筆下,神探白羅系列的其中一部,更被改編成電影《威尼斯魅影謀殺案》,於2023年上映。本集節目中,盧建彰導演將和我們分享他自己和《萬聖節派對》、《威尼斯魅影謀殺案》的淵源和趣事。透過領讀人和主持人的對話,更將帶領我們進入「少年犯罪」和「矯正教化」的議題討論。此外,盧導也將分享他個人職涯與推理小說間的關係,以及為什麼現代人更需要讀推理小說!本週就請盧建彰導演,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阿嘉莎.克莉絲蒂的作品——《萬聖節派對》。更多精彩內容,請收聽本集的經典也青春。延伸閱讀:《萬聖節派對》電子書https://readmoo.co…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集合體》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小說家、著名翻譯家,也是今天要介紹的書籍譯者葉佳怡,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在國際文壇上引起巨大的矚目、得到無數讚譽的小說——娜塔夏.布朗的《集合體》。《集合體》是英國小說家娜塔夏.布朗的首部作品,出版後便入圍多個獎項,更使她被評為2023 年《格蘭塔》最佳年輕英國小說家。儘管全書只有四萬字,內容的衝擊卻令文壇無法忽視。故事的敘述者是一位在英國的牙買加裔女性,在英國受到良好的教育、獲得成功的職業生涯、買了公寓、正準備和男友結婚,卻仍然感受到心中一塊難以言喻的失落。透過作者的文字,精準而輕巧的,寫出了主角在日常當中所受到的殘暴。領讀人佳怡形容,儘管文本中的敘述看起來都無傷大雅,但下手卻很重,既是這部作品的特色也是它的樂趣所在。佳怡在翻譯《集合體》的過程看…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聲音與憤怒》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小說家、著名翻譯家,也是今天要介紹的書籍譯者葉佳怡,為聽眾朋友們領讀現代主義大家威廉.福克納的代表作——《聲音與憤怒》。過去的節目中,我們曾經介紹過另一本福克納的著名作品《我彌留之際》,而今天要介紹的《聲音與憤怒》,是早於《我彌留之際》2年前出版的作品。雖然在出場人物數量上不如《我彌留之際》,然而在複雜度以及困難度上,譯者葉佳怡將其稱之為「好像是藝術精品般」的作品。福克納本人也曾經說過,《聲音與憤怒》是他最偉大、也是最輝煌的失敗。《聲音與憤怒》以四天的故事時間,透過三兄弟各自的視角,以及黑人女傭自始至終的旁觀,訴說了康普生家二十八年間如何喪失榮耀、走向沒落。看似單純的劇情描述,卻在福克納筆下變得不凡。作為現代主義大家,福克納筆下意識流卻細緻的情…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一個瑜伽士的內在喜悅工程》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獨角獸計畫、工作相談室創辦人,最近參與了閱讀空間「a reader」的合作企劃、甫出版《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作家 李惠貞女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印度瑜伽大師薩古魯的作品——《一個瑜伽士的內在喜悅工程》。《一個瑜伽士的內在喜悅工程》是瑜伽大師薩古魯,透過自身的體驗,分享給全世界的一個內在工程。單看書名,或許會以為這是一本和做瑜伽、體能有關的書籍;然而實際上它卻是一本關於生命、內在和心靈的生命之書,也是勇氣之書。透過本書,薩古魯將從用前所未見的觀點,去回答生活中許多人對他的提問:關於人生、關於快樂、關於成功、關於情緒。此外,他更要用實際且科學的方式,帶領讀著們建立起內在的喜悅工程,讓你覺察什麼是真正的快樂、以及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物…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圈外編輯》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獨角獸計畫、工作相談室創辦人,最近參與了閱讀空間「a reader」的合作企劃、甫出版《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作家 李惠貞女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日本代表性自由編輯都築響一的作品——《圈外編輯》。都築響一是日本當代最具獨立精神的自由編輯與文字工作者。他在七〇年代擔任當時草創的文化雜誌《POPEYE》、《BRUTUS》特約採訪編輯,引進介紹許多當時主流媒體未關注的當代藝術,也間接替這兩份雜誌打下後來能引領流行文化至今的基礎。他不僅具備雜誌編輯經驗、更擔任過書本編輯。在泡沫經濟化後、以及數位出版趨勢等種種大環境考驗之下,更靠熱情和毅力,找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而《圈外編輯》便是他便是他四十年體制外生涯的完整總回顧。本集的節目邀請到和都築響一有著相似…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大奧》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資深編輯丁名慶先生,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於2009年獲得手塚治虫文化獎漫畫大獎、曾被翻拍成電影、近期更在Netflix上映動畫引起熱烈討論,日本漫畫家吉永史的十九冊巨作——《大奧》。《大奧》以真實存在於江戶時代的後宮制度做為基礎,巧妙地採用翻轉性別的方式,來闡述一個遊走在虛實之間的故事。「大奧——將軍正室和側室居住之處,將軍是唯一能進入的女性。」在《大奧》中,權力掌握在女性的手上,男性成為珍貴的資產。然而,即使性別權利轉換,仍有許多刻板印象存在。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加上根據史實脈絡的情節推動,使《大奧》成為了一部耐人尋味的有趣作品。本集節目中,領讀人名慶先生將細細為我們拆解《大奧》。名慶先生口中的「刻板印象」指的是什麼?擅長描寫少女漫畫的吉永史,如何在…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蟲師》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資深編輯丁名慶先生,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曾被改編成動畫和真人版電影的日本經典漫畫——《蟲師》。《蟲師》為漫畫家漆原友紀的經典代表作,於1999年開始連載、2008年完結,總共10卷+1卷特別篇。2005年被改編為動畫、2007年由大友克洋監督,改編為真人版電影,並由小田切讓主演。《蟲師》中的「蟲」,指的不是我們認知的生物、而是一種類似於能量、情緒的具象化。通常會發生在人類身上或生活周遭,並因為人類自己的選擇或行為,而與蟲產生關聯。所謂的蟲師,便是解決這種疑難雜症的人物,更像是一種「平衡師」。儘管《蟲師》是建立在架空的世界,當中許多富含「時代感」的日本元素,也令讀者們能夠更輕鬆進入這個世界裡,並為之著迷。為什麼《蟲師》在20年後的今日仍然被許多讀者們喜愛?…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為你,千千萬萬遍》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東美出版總編輯、資深譯者 李靜宜 女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一部特別的作品。本書是從紀錄靜宜女士的翻譯生涯中許多重要時刻的粉絲專頁 靜靜讀一本書 裡,精選他曾翻譯過的23本書的譯後筆記,所組成的重要著作——《為你,千千萬萬遍》。卡勒德‧胡賽尼的《追風箏的孩子》與《燦爛千陽》、約翰‧勒卡雷的《完美的間諜》與《此生如鴿》、亞莫爾‧托歐斯的《莫斯科紳士》與《林肯公路》、莎莉‧魯尼的《正常人》與《聊天紀錄》、約翰‧哈威的《芮尼克探案系列》等,這些聽眾和讀者們耳熟能詳的作品,翻譯都是出自於靜宜女士之手。本集節目將邀請靜宜女士娓娓道來,他是如何走上翻譯這條道路的。而在這趟旅途中,他又遇見了什麼人什麼事,以及為什麼會有靜靜讀一本書這個粉絲專頁、翻譯過哪…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此生如鴿》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東美出版總編輯,同時也是本書的譯者 李靜宜 女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此生唯一也是最後的自傳——《此生如鴿》。《冷戰諜魂》、《永遠的園丁》、《鍋匠 裁縫 士兵 間諜》,過去的節目中,就有許多來賓來談過勒卡雷的作品。相信對於很多聽眾而言,心目中一定有一部勒卡雷的小說、也是各位心中不可取代的文學大師。我們往往很熟悉他筆下的角色和故事,而關於他的真實人生,更有著各式各樣的傳聞:有人說勒卡雷的人生比他筆下的間諜小說更加刺激精彩、有人説他有一個既複雜又傷痛的童年......本集節目中,靜宜總編所領讀的《此生如鴿》,是勒卡雷於84歲高齡時所寫下此生唯一的自傳。全篇38個章節,由勒卡雷親口娓娓道來他精彩又戲劇化的一生,不僅僅談起對他影響深遠的童…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穿越黑暗的道路》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開朗文化總編輯 林家任,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法國文學家席爾凡.戴松筆下,受到眾多讀者喜愛的作品——《穿越黑暗的道路》。《穿越黑暗的道路》是戴松繼暢銷作《貝加爾湖隱居札記》、《在雪豹峽谷中等待》後,在讀者們翹首期盼之下出版的新作。延續了先前幾部作品的熱潮、以及被視為法國最受矚目作家的期待,《穿越黑暗的道路》出版後便在全球熱賣43萬冊,同名改編電影更在法國好評上映。本書是在《貝加爾湖隱居札記》之後,戴松再次踏上的獨特旅程。書中描述戴松在一次嚴重事故後,決定從法國南部緩緩徒步到北部,並重新找回對生活的熱愛。正如同書名「穿越黑暗的道路」,不僅象徵著出發時,戴松身體和精神上的低潮以及所承受痛苦,同時也代表著那一條條,戴松靠著紙本地圖所挑選的、實質上被…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園圃之歌》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開朗文化總編輯 林家任,為聽眾朋友們領讀諾貝爾文學獎大師 赫曼.赫塞 的作品——《園圃之歌》。《園圃之歌》出版於1992年,然而在當時,赫曼.赫塞已經過世。因此這本書事實上不能完全稱之為赫塞的作品,而是編輯以特定的主題「園圃」,從赫塞過去的文章、詩歌、畫作中挑選,彙編而成的一部著作。儘管如此,《園圃之歌》中還是富含了赫塞對於人生、世界與大自然獨到的觀念和看法,更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園圃之歌》中涵蓋了赫塞的哪些生命經歷?德文原書名《園圃之樂》的「樂」是指什麼部分?在這部作品中,又能看見哪些和其他赫塞的經典作一樣的重要意涵呢?本週就請開朗文化總編輯林家任,為聽眾們領讀赫曼.赫塞最特殊的作品——《園圃之歌》。更多精彩內容,請收聽本集的經典也青春。延伸…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小鳥》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次邀請到木馬文化副社長 陳瀅如 Amber,為聽眾朋友們領讀獲獎無數的日本作家小川洋子的作品——《小鳥》。小川洋子於1988年〈毀滅鳳蝶的時候〉獲海燕新人文學獎後,便獲獎無數。2004年獲讀賣文學獎的《博士熱愛的算式》,更曾被翻拍成影視作品,深深烙印在許多讀者和影迷的心中。小川洋子早期的作品大多描述人性的陰暗和殘酷;但在三十歲之後,風格驟變,成為「為無法發聲的人而寫」的作家,作品更被讀者分為黑白小川來欣賞。本集節目中要領讀的《小鳥》,是睽違多年再次引發台灣文壇關注的作品。書中不僅同時含有黑小川的幽微感、同時也具有白小川的夢幻感,同時展現出作家不同的兩種屬性,是一部非常特別且優秀的小說。黑白小川分別顯露出如何不同的層次?《小鳥》這部作品在原文書名上有什麼玄…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琥珀眼睛的兔子》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木馬文化副社長 陳瀅如 Amber,為聽眾朋友們領讀世界知名陶藝家艾德蒙.德瓦爾的作品——《琥珀眼睛的兔子》。《琥珀眼睛的兔子》是德瓦爾第一本陶藝專業以外的作品。出版後獲得2010年柯斯達傳記文學獎、英國國家圖書獎、翁達傑文學獎,更被《衛報》選為「二十一世紀百大好書」。本書以日本江戶時代的微雕藝術「根付」為起點,透過264件根付、跨越一百五十年、橫跨全球三大洲,追尋十九世紀豪門興衰的歷史。內容不僅限於追溯藝術品的價值,更透過伊弗魯西家族的際遇,重現了十九、二十世紀歐洲舊時代的軼聞趣事與藝術成就,以及納粹大屠殺與反猶主義的政治戰爭,是一場珍貴亦惆悵的歷史見證。為什麼根付會在歐洲國家大受歡迎?經過了五個世代,這些根付是怎麼流回日本?伊弗魯西家族…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時代之書:《文訊》40本年選書評(1983-2022)》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主編、詩人、同時也是人權文化節策展人、黑眼睛跨劇團創辦人 鴻鴻,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受《文訊》雜誌社40週年邀約,由他本人主編集結而成的評論集——《時代之書:《文訊》40本年選書評(1983-2022)》。《時代之書:《文訊》40本年選書評(1983-2022)》中收錄鴻鴻精心挑選的40篇書評,皆來自《文訊》於1983前創刊至今,所設置的書評專欄中,累積起的2000多篇珍貴資料。裡頭不乏葉石濤、王德威等重量級文人,還有新生代作家朱家漢、蔣亞妮等人的評論。不僅可以看到不同時代文學圈與社會的氛圍,更能提供多元化的觀點,來看待台灣文學。可以說是一部近代台灣文學史的展現,也是非常難得且珍貴的紀錄。書評為什麼那麼重…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從文學走向世界:81位作家的青春之旅》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同時也是文訊雜誌社社長暨總編輯、紀州庵文學森林執行長 封德屏女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由她本人主編,慶祝《文訊》雜誌社40週年的專題結集——《從文學走向世界:81位作家的青春之旅》。《文訊》雜誌社自1983年創立,初期的目的在為文藝作家服務,蒐集、整理文學史料,為文學歷史奠基。多年來持續發展,不僅記錄下近代台灣文學史的軌跡,更試圖呈現完整的藝文與出版資訊、報導作家創作與活動,誠為研究當代台灣文學必讀之文學刊物。2023年是《文訊》雜誌社創立40週年,本集的經典也青春,有幸邀請到封德屏社長,親自來談談這40年走過的風雨和成長。封德屏社長在節目當中,不僅要為聽眾朋友們介紹因應40週年而推出的4本作品,更…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敞墳之地》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左岸文化總編輯黃秀如,為聽眾朋友們領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人類學系教授及無證遷移計畫主任傑森.德里昂,紀錄走私者跨越美墨邊界的作品——《敞墳之地》。《敞墳之地》作者德里昂受的是考古學訓練,並於2009年開始帶領學生在美墨邊境進行「無證遷移計畫」。本書結合了人類學四大領域:民族誌、考古學、語言學及鑑識科學,清楚呈現無證遷移的社會過程,同時剖析美國的「威懾預防」政策並對其提出嚴厲批判。美墨邊境的索諾拉沙漠不時可見散落棄置的屍骨,或是亡者的遺留物。因為有成千上萬無證移民企圖從墨西哥跨越邊界進入美國。只是,這趟理應邁向美好未來的希望之旅(雖然非法),很多人無法走完,很多家庭從此支離破碎。為什麼有那麼多中南美洲的人民,想盡千方百計、傾家蕩產也要跨越邊…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創傷與復原》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左岸文化總編輯黃秀如,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心理創傷研究先驅茱蒂絲.赫曼所寫的創傷研究經典——《創傷與復原》。《創傷與復原》的副標便說明了這本書的全貌——「性侵、家暴和政治暴力倖存者的絕望及重生」。本書是赫曼五十年來的研究成果,出版三十年來,已經翻譯成十國語言。書中分為兩大部分,前半段談創傷的各種案例,包含對性侵與家庭暴力受害者的臨床工作心得。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其他受創患者不斷累積的了解,特別是那些參與過戰役的退伍軍人和政治恐怖活動的受害者;後半段則是描繪治癒與復原的歷程,以及陪伴創傷患者應注意的事項。對相關領域研究者和臨床工作者而言可說是名副其實的創傷療癒聖經。本集節目中,秀如總編將與聽眾朋友們分享,她是如何看待這本書、以及這本書可以怎麼樣被閱讀、…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橡皮擦計畫》本集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經濟學家、現任現任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甫出版《隱藏的說客》的洪財隆博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麥可.路易士的作品《橡皮擦計畫》。《橡皮擦計畫》是麥可‧路易士繼《魔球》、《大賣空》後,備受好評的作品。書中講述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兩位重要心理學家之間,如何長期緊密合作、探究人類心智秘密的故事。他們的研究成果,不僅在2002年贏得一座諾貝爾經濟學獎,更為經濟、醫學、政治、社會帶來深遠的影響與改革,包括對行為心理學派的影響、大數據研究的崛起、實證醫學研究的暴增、政府施政品質的提升,以及一一觸動麥可‧路易士寫這本書的念頭。洪財隆博士,將以經濟學家的身份,來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這本書,並且…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蘇東坡新傳》本集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經濟學家、現任現任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甫出版《隱藏的說客》的洪財隆博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李一冰先生的《蘇東坡新傳》。李一冰,本名李振華,浙江杭州人。民國三十六年隨叔叔來台,於經濟部物資調節委員會擔任科員。民國四十年,不幸捲入弊案成為代罪羔羊。在獄中四年的時間,李一冰熟讀蘇軾詩作兩千多首,同時整理《東坡事類》、蘇軾年譜等重要書籍,於民國六十八年寫成《蘇東坡新傳》,共計七十餘萬字。與其他撰寫蘇東坡身平和作品的典籍不同,《蘇東坡新傳》從蘇軾貶謫黃州之時切入。本集節目中,邀請與作者李一冰擁有相同經濟學背景的洪財隆博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這部《蘇東坡新傳》。從當時的歷史、地理和局勢作為考據,帶領我們重新認識蘇東坡的人生際遇與選擇。李一冰的作品和林語堂的《蘇…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黃金神威》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資深編輯丁名慶先生,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這幾年掀起現象級熱潮的漫畫作品——《黃金神威》。《黃金神威》由日本漫畫家野田サトル創作,於2014年在《週刊YOUNG JUMP》開始連載,並於2022年完結。全系列共31卷,台灣目前發行到第30卷,即將跟隨日本的腳步迎來完結。故事背景發生在日俄戰爭後,退役軍人杉元佐一,在聽聞北海道的淘金傳說後隻身前往當地,並在某次機遇下,得知了北海道某處隱藏著愛奴人龐大財寶的線索。此後杉元在當地認識了北海道原住民愛奴族少女阿席莉帕,兩人為了尋找黃金而攜手合作,展開一連串殘酷又精采的冒險。本集的領讀人丁名慶先生,在介紹這部作品時說道,一開始或許沒有人能預料到,這部作品可以造成如此劇烈的轟動。然而歷史上卻也從來沒有一部作品,…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故事說不停》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資深編輯丁名慶先生,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日本知名漫畫家五十嵐大介的傳奇出道作——《故事說不停》。五十嵐大介是日本指標性大獎「文化廳媒體藝術祭漫畫部門優秀賞」二度得主,他創作的《小森食光》、《海獸之子》等,都是十分膾炙人口的作品,更曾被改編為影視作,深受讀者和觀眾的喜愛。本集節目中要介紹的《故事說不停》由45篇短篇漫畫所組成,收錄的作品最早於1993年開始連載,其中包括五十嵐大介的正式出道作〈聽得見廟會音樂的日子〉,可以稱之為五十嵐大介創作的原點。領讀人丁名慶先生,將細細為聽眾朋友們說明五十嵐大介作品吸引人與獨特之處。並透過對談,分享《故事說不停》中令主持人與領讀人深深著迷的故事們。本週就讓資深編輯丁名慶先生,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曾經一度絕版、被稱為五十…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K.I.N.G.:天災對策室》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與工作室合著《臺灣都市傳說百科》、且個人著有《特搜!臺灣都市傳說》及《蛇郎君》的作家謝宜安,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台灣作家薛西斯的都市奇幻作品——《K.I.N.G.:天災對策室》。《K.I.N.G.:天災對策室》是由台灣新銳作家薛西斯於2020年所推出的作品,奇幻結合懸疑推理,寫下全新世代的都市傳說!故事描述一個架空的台北,在經歷過幾次天災之後,信義區成為淪陷區,人們利用空橋架設起了一座新的城市。有別於以往的地震、海嘯,此時全人類面對的是一個未知且虛幻的災難,一樁樁連續失蹤案在台北上演,源頭都指向這個神秘的「天災」。男女主角因特殊天賦被攬進對應災害的特殊部門,命運的齒輪也就此開始轉動。作家薛西斯在作品中寫…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史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與工作室合著《臺灣都市傳說百科》、且個人著有《特搜!臺灣都市傳說》及《蛇郎君》的作家謝宜安,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恐怖故事大師史蒂芬.金的短篇小說集——《史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史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全書收錄了二十二則短篇小說,創作時間橫跨17個年頭,從他十八歲發表的〈收割者的影像〉,一直到一九八三年的〈變形子彈之歌〉,還有由「刺激1995」名導演法蘭克.戴瑞邦改編拍成電影的〈迷霧驚魂〉,不論是奇幻、驚悚,或推理、恐怖,一應俱全。本作展現出史蒂芬.金獨有的寫作風格,也是他的作品中少有的短篇集。本集節目中,領讀人宜安將為聽眾朋友們介紹書中幾篇她喜愛的作品,並來談談小說和影視作品的差別、以及史蒂芬・金筆下,那即使令人恐…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荒涼路》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光磊國際版權經紀公司負責人、同時也是知名譯者譚光磊先生,為聽眾朋友們介紹另一部精彩的澳洲推理,奈德・凱利獎終身成就獎得主蓋瑞.迪希的作品——《荒涼路》。《荒涼路》作者蓋瑞.迪希年過70,從事寫作事業多年,除了推理作品外,也擅長創作文學、童書,出版過40本以上的作品。近年來因為澳洲推理開始吹起風潮,他的推理作品再次受到文壇的注目,其推理作品可分為三個系列,各系列都得過一次奈德・凱利獎、更獲得德國犯罪小說獎的肯定,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讀者。本集介紹的《荒涼路》,有別於前一集所談的克里斯・漢默的《烈火荒原》,故事背景拉到更偏僻、更乾燥的小鎮,書名「荒涼路」是南澳一條公路的名稱,為小說增添了幾分真實色彩。故事主角是一位被流放的警察,來到這座小鎮調查命案,卻…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烈火荒原》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光磊國際版權經紀公司負責人譚光磊先生,為聽眾朋友們介紹近年來掀起的澳洲推理風潮、以及一出版便攻佔各大排行榜,克里斯・漢默的《烈火荒原》。《烈火荒原》是克里斯・漢默在退出第一線記者身份後,在將近60歲時,發表的第一部推理小說。據說創作當時,是漢默準備要開始另一份新工作前的空檔。抱持著姑且一試的精神投稿,沒想到就遇上經紀人,接著作品一炮而紅,從此成為專職作家。2019年,《烈火荒原》更榮獲了英國犯罪作家協會New Blood匕首獎,目前已確定改編為電視影集。在本集節目當中,邀請領讀人光磊向聽眾朋友們分享,當初是怎麼注意到澳洲推理的?為什麼澳洲推理在這幾年掀起熱潮?以及澳洲推理和其他地區的推理又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本週就讓光磊國際版權經紀公司負責人譚…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不知道的都叫樹》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上下游副刊》總編輯、作者古碧玲,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她於2022年推出的作品——《不知道的都叫樹》。《不知道的都叫樹》全書共50篇、分為6個章節,描寫的是古碧玲女士從小到大在生活周遭看到的植物,以及她的記憶、想法。古碧玲女士在節目中說道,她所有的記憶幾乎都和植物有關。即使非專業科系出身,但她對植物的熱愛及觀察,促使了這部作品的誕生。裡面亦收錄了許多古碧玲女士的插花、插畫作品,不僅僅是她與植物的故事,更包含了她的人生觀與對生命的探問,對讀者而言也是一部帶來安慰、值得細細品嚐的作品。古碧玲女士為什麼那麼喜歡植物?她經常在路邊徘徊、只為了尋找不起眼的角落植物?植物能帶給我們自身和這個環境什麼樣的啟發、使我們能用什麼樣的視角重新看待世界呢?本週就…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海幻》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上下游副刊》總編輯、《不知道的都叫樹》作者古碧玲,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日本百萬暢銷文學名家梨木香步的作品——《海幻》。《海幻》是梨木香步在經歷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後,對於無常、消亡有了新的體悟,於是以此主題寫的長篇小說。故事從一九三六年,年輕的人文地理學者秋野前往南九州的遲島展開田野調查說起。看似是為了接手已逝教授的研究而來到遲島的秋野,實際上也正經歷人生中的巨變。獨身一人的他來到這座被遺忘的南國小島,在與島民們的相處中,認識這座島上古老的傳說和遠古的歷史,並從這個過程當中,漸漸認識孤獨、認識自己,開啟一段追尋的旅程。在《海幻》中,梨木香步不僅帶出她對歷史、對土地永恆的深沉關懷,更以溫柔的筆觸,生動描寫萬物的靈性。故事中所要強調的精神,更是值得讀者們深思。…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燒紙》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臺灣文學金典獎蓓蕾獎得主、詩集《夜的大赦》作者曹馭博,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韓國知名導演李滄東的短篇小說集——《燒紙》。李滄東導演以執導《燃燒烈愛》、《生命之詩》、《綠洲》等優秀作品為大眾所知,但在導演身份之前,他最初是以小說家的身份出道的。《燒紙》由11個短篇小說組成,寫於1983至1987年間。期間韓國發生如光州事件等一場又一場的學運和民主抗爭,在新舊時代的交替、局勢與小人物的對抗之間,李滄東以文字寫下這段歷史,描繪出社會的真實樣貌。本集節目當中,領讀人曹馭博將挑選《燒紙》中的四篇做分享。作為李滄東影迷的曹馭博,為什麼會挑選《燒紙》這部作品做領讀?李滄東的文字和他的電影作品又有什麼樣的關聯?本週就讓作家、詩人曹馭博,為聽眾領讀韓國導演李滄東的短篇小…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都柏林人》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臺灣文學金典獎蓓蕾獎得主、詩集《夜的大赦》作者曹馭博,為聽眾朋友們領讀二十世紀愛爾蘭文學大師喬伊斯的經典作品——《都柏林人》。《都柏林人》由15篇短篇小說組成,是喬伊斯的第一部著作,同時也是較常被忽略的一部。作品於1904年出版,出版前大約經歷10年的歲月、屢遭出版社拒絕。但在經歷時間的洗練與考驗後,於2007年被125位英美知名作家評選為「二十世紀十大文學經典」,排名更超越馬奎斯的《百年孤寂》,成為許多文學讀者心中必攀的一座高山。在本集節目中,透過主持人與來賓的對談,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一部在談北愛爾蘭歷史、也是在談男孩們在成長過程中,啟蒙與失敗的故事。領讀人曹馭博更說,在回首自身的童年回憶時,都會忍不住想起《都柏林人》,找出許多相似的經歷。為什麼…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政大台文所教授兼所長吳佩珍老師,為聽眾朋友們日本思想家、文學評論家 柄谷行人,解構日本近代文學的重要著作——《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源自於柄谷行人在一九七五年到七六年間,在耶魯大學教授日本文學的課程內容。起因為要向外國人講解日本近代文學,加上當時解構主義盛行,令柄谷行人進而去思考日本近代文學的制度和起源,並去解構它的一本評論集。在本書的開宗明義就寫道,這並不是一本講述日本近代文學史的作品;而是需要熟悉日本近代文學史、或近代文學譜系,才能有更多收穫的文學研究作。比起介紹文學的脈絡,更加著重於挖掘文學建立的架構及過程。在過去的節目中,我們介紹了許多日本近代作家及其作品。藉由本次機會,邀請曾在2017年翻譯本書的吳佩…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淺草紅團》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政大台文所教授兼所長吳佩珍老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川端康成筆下,較鮮為台灣讀者所知、卻是十分重要的新感覺派代表作——《淺草紅團》。2022年為川端康成逝世50週年,其作品正式成為公版書,在讀者之間再度引發了一股熱潮;而在今年,2023年,也正是《淺草紅團》中所記錄的「關東大地震」100週年。本週請到吳佩珍老師領讀《淺草紅團》,更別具紀念意義。《淺草紅團》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作品,被譽為新感覺派代表作。過去讀者們對於川端康成的印象,大多都是和日本傳統美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他在《伊豆的舞孃》、《雪國》中,非常擅長描寫日本女性之美的一位代表性作家。然而在《淺草紅團》中,川端康成使用了截然不同的技法和視角,書寫了這個曾在江戶被稱為「惡之場所」、更是關東大地…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德川家康》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遠足文化副總編輯、同時也是本集要介紹的出版計劃責編賴譽夫先生,為聽眾朋友們繼續領讀山岡莊八的代表作——《德川家康》。在上集節目當中,賴譽夫先生為聽眾朋友們介紹德川家康在全球各地引發的熱潮、以及為什麼出版社會選在這個時機點,重新編譯出版這部初估有560萬字、共26卷的歷史巨作。而在本集的節目裡,賴譽夫先生將更進一步引領聽眾們,認識山岡莊八是用什麼樣的筆法、角度切入這段錯綜複雜的歷史,以及他又是如何生動的勾勒出這位在日本戰國三傑當中,形象較為模糊的人物的傳記。除此之外,讀者在《德川家康》中,又能如何讀到除了歷史以外的文化和思想呢?本週就讓遠足文化副總編賴譽夫,繼續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這部全套預計26卷、共十三冊的歷史巨作——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更…
  continue reading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与敏感相关的内容,可以微信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心灵时空】,后台回复关键词:敏感无罪,就可以了。 也许此刻的你正感到迷茫,不知道接下来的事业方向该怎么走?也许此刻的你正深陷痛苦,父母和家庭的压力都在你身上,你感觉不堪重负……身心俱疲的你应该让自己休息一下,我们组建了专业的心理救援队也许可以帮到你,只要你微信关注【心灵时空】回复【咨询】就可以参加我们的心理咨询活动了。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德川家康》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遠足文化副總編輯、同時也是本集要介紹的出版計劃責編賴譽夫先生,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預計出版十三冊、初估560萬字的傳記——《德川家康》。日本歷史小說在台灣有非常廣泛的讀者,搭配上近期日本大河劇開播,德川家康這號歷史人物,又重新引起大眾們的注目與討論。本集要介紹的《德川家康》,為作家山岡莊八的代表作,從1950年開始在報刊上連載,創作歷時17年,完整述說德川家康的一生,記錄下這位傳奇人物是如何開創長達200年的江戶和平時代。當年隨著這套書的出版,不僅在日本引起一股家康熱,更席捲全亞洲、被許多企業指定為員工必讀書籍,至今已在日本累積超過5000萬套的驚人銷售。對於這部重量級的歷史巨作,賴譽夫將在節目中介紹山岡莊八的個人背景及寫作動機、更進一步分享為什麼在…
  continue reading
 
旭岽手写版节目简介: 作为ChatGPT最早的一批试用者,近3个月的使用过程,给旭岽带来了怎样的震撼与思考?ChatGPT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如此擅长对话?对于ta的滥用,又可能带来怎样的风险?对于人类而言,又该如何应对正在到来的这波GPT浪潮的冲击?这期节目,旭岽将直接对话ChatGPT,听听ta是怎么说的?! 文案:旭岽、ChatGPT 主播:旭岽 嘉宾:ChatGPT(配音:喜马小迪) 编辑、后期:旭岽 AI生成版节目简介: 当下,AI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大家对这个话题越来越感兴趣。今天,我们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嘉宾,他是来自OpenAI的ChatGPT,也是最先进的人工智能之一。我们的主持人旭岽将对他进行采访,与他畅聊AI技术的发展,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人工智能是如何运作的。在这个…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白色畫像》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甫出版台灣首部探討台海關係的小說《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作者朱宥勳,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於2022年獲得金典獎年度大獎,以前所未見的視角,寫下台灣歷史的小說——《白色畫像》。《白色畫像》是賴香吟女士接續《天亮之前的戀愛》後又一時代素描——描寫台灣戰後半世紀的白色時代繪景,探討白色恐怖對於大眾以及後世的影響。領讀人朱宥勳形容,《白色畫像》就像是一部台灣文學史,不僅寫下歷史,同時也將近100年的台灣文壇描繪進去。有別於以往許多作品在描寫白色恐怖時期,大多選用受害者或是家屬作為主要敘事者及要角,《白色畫像》中的三位主角,都不是在當時首當其衝的人物,而是在我們眼中平平順順度過一生的普通人。然而,這些看似「沒事」的人們,卻被賴香吟女士以冷靜、旁觀的文字,寫…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尹縣長》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甫出版台灣首部探討台海關係的小說《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作者朱宥勳,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這部台灣歷史上重量級的作品,陳若曦的 《尹縣長》。《尹縣長》的初版發行年代為1976年,故事內容根據陳若曦與先生在中國的親身經歷所創作。當時正值國共內戰,在美國留學的陳若曦,為了更大的抱負和理想,決定到中國參與建設,卻剛好遇上文化大革命,因此親眼見證了人類史上最瘋狂的一場政治運動。儘管當時有許多反共文學盛行,然而陳若曦的作品有別於其他著作,不受主導文化的意識型態左右、不為當時的執政黨搖旗吶喊、以寫實的形式批判大陸文革政治,形成強烈的個人風格;細膩的寫作技巧,也將故事中的人物們刻畫得具體生動,更充滿深刻的關懷。《尹縣長》富含了多少陳若曦本人的經驗和感慨?為什麼這部作品…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歌唱臺灣》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與點堂創辦人、《地表最強國文課本》系列作者 陳茻,為聽眾朋友們領讀用音樂記錄臺灣史的作品 —— 《歌唱臺灣》。《歌唱臺灣》作者陳培豐先生,是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專攻臺灣語言思想史、文化思想史、文學史以及日治時期國語同化政策。在本作當中,收錄了從「四月望雨」到〈港都夜雨〉和〈安平追想曲〉;從〈媽媽請你也保重〉到〈為錢賭性命〉與〈苦海女神龍〉,自一九二○年代後期到七○年代,臺語流行歌曲在臺灣生根、發展茁壯,歷經連續的殖民統治、工業化、社會轉型的過程。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旋律,銘刻著時代變遷的痕跡,也記錄了庶民大眾的共同情感。領讀人陳茻在節目中分享了為什麼他會選擇這本書做為推薦書目、以及臺語歌和年幼的他有什麼樣的共鳴、又對他產生了什麼樣的…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明日學校》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與點堂創辦人、《地表最強國文課本》系列作者 陳茻,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影響二十世紀教育思維的哲學著作 —— 約翰.杜威的《明日學校》。約翰.杜威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教育家之一。他提出的理念深刻影響了二十世紀的美國教育,也持續拓展到全世界,被認為是美國思想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學者。在《明日學校》中,闡述了杜威最重要的兩個教育思想:讓孩子「自然發展」以及「做中學」。杜威記錄多所實驗教育學校的概況,描繪其課程內容與學習方法, 不僅明確傳達他的教育理念,也提出讓孩子自然發展和做中學的實際應用方法。目前正在教育現場教學、同時也是一位父親的陳茻,從《明日學校》獲得什麼樣的反思和啟發?在他的眼中,教育可以是什麼樣子呢?1915年出版的《明日學校》,又為什麼能久遠…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追憶逝水年華》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資深法文翻譯陳太乙以及木馬文化總編林家任,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正在進行10年翻譯出版計劃的經典巨作——《追憶逝水年華》。在上集的節目內容中,太乙和家任為聽眾朋友們初步介紹了《追憶逝水年華》這部七冊大作。除了分享這部作品的精彩之處以外,也提供了許多閱讀上的建議,給對這部作品感興趣的讀者。而在本集的節目內容中,兩位來賓將針對【第一卷:斯萬家那邊】中的「第二部.斯萬之愛」做進一步的分享。在這部出場人物眾多的作品當中,普魯斯特如何擅長描寫人物?為什麼他筆下的長句子難以被拆解?當中塑造起的氛圍是什麼?除此之外,太乙和家任還分享了在編譯過程當中,讓他們難忘的角色、以及遇到的難題及樂趣!本集節目就讓資深法文翻譯陳太乙以及木馬文化總編林家任,繼續為聽眾朋友…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