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ce Yeh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從小就被朋友笑稱是無法句點的女人,不只天南地北的話題都能聊,還聊到下巴脫臼兩次! 會做這個節目,是看到愈來愈多人有知識焦慮的困擾,偏偏時間不夠用、荷包不夠深,因此萌生了替知識「發聲」的想法。 每兩個禮拜,我會用一次 8 分鐘左右的時間,帶你探索職場、時事分析、人際溝通、投資理財等多樣知識內容,讓你隨時都能在這「聽到」新知、「學到」各行精髓。 這些多元主題,除了是結合自己過去採訪各領域職人的對談經驗,還包含本身愛書成痴的心得集錦。 最後最後,如果你喜歡這個節目,可以留下你寶貴的評價,或 FB、IG 搜尋 🔍 誰來句點愛麗絲,歡迎許願想聽的內容,隨時 On Air! (抱歉家有喪事,暫時停更到 2021 年 1 月,會整理好自己再跟大家敘舊) FB:https://www.facebook.com/aliceyeh.audio/ IG:https://www.instagram.com/alice.podcas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黃鴻升(小鬼)驟逝後,無論是他最後的貼文,還是他身邊至親、摯友們的動態底下,都湧進了許多粉絲、網友的慰問跟不捨之情,有些留言與分享令人動容,有些評論則讓人感到氣憤。 這讓我忍不住去想,當憾事發生時,有多少人是真正的難過,想為他身旁留下來的親友跟摯愛加油打氣,又有多少人只是出於好奇,才投以極大關注。 老實講,我看到新聞當下,也感到震撼又難過,只不過我畢竟是個外人、一介草民,即使這幾天對小鬼有了許多新認識,對於他離世的不捨及嘆息也不至於到社群上分享,而此篇文章也不會著墨太多這部分。 我只是再次深刻感受到,社群跟綜藝娛樂的發展,的確已把明星跟粉絲的距離拉得異常靠近、如同朋友般緊密,對於「螢幕上熟悉的人」離去,難免情緒大受影響。 但除此之外,我覺得人們在面對自己或他人遭遇意外、陷入傷痛時,表現出的行…
  continue reading
 
這一集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要怎麼把學英文這件聽起來很無聊的事情變有趣,我為此特別跑去詢問了在 ptt 上大獲網友好評的多益名師 Jumbo,我覺得Jumbo 之所以這麼了解學生學英文的痛苦跟挫折,是因為他曾經有過比一般人都更曲折的經歷。 他跟我們分享,他在學生時期,不只是「一時」愛玩,是叛逆了10年,10年都沒有讀書,每天跑夜店到最後還當起DJ。 那他談到怎麼會願意重新拿書來看,變成多益滿分保持人跟補教名師? 他說他找到的方法,就是聽英文歌。 不過,延續多益名師Jumbo聊到他透過「聽流行歌」逐漸養成對英文的興趣,今天節目中想進一步跟大家討論的是「如何聽英文」這件事,畢竟很多人一定有個困擾,就是明明已經找到自己不會排斥英文的情境,例如上網聽Ted Talks或是在Netflix看美劇,但卻不…
  continue reading
 
到目前為止,關於聊天提到的情境都還算和平,但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情,總會有聊天聊到上火的時候吧? 所以今天,就要來跟大家聊聊,遇到衝突時,該怎麼說話? 我先丟出一個情境好了,假設你現在是跟朋友合租,在有室友的情況下,應該少不了生活習慣的磨合吧? 我就遇過朋友跟我抱怨,他和室友的習慣跟作息差異很大,一個是早睡早起,一個是晚睡就算了,還常常大半夜突然音樂開很大聲或打電動,不然就是很晚才洗澡、洗衣服,一直有機器運轉的聲音干擾。 可想而知,這兩個人住在同個屋簷下,可以說是劍拔弩張,像我朋友接近忍無可忍的程度,應該就是再多抓到一件看不順眼的小事,就足夠大動肝火。 但從我這朋友的角度來看,他大概不只是很不滿那位室友的生活作息,也有點隱含著他覺得對方懶散,而且不懂尊重別人的負面觀感。 有趣的事情就來啦!很…
  continue reading
 
一開始,我先分享幾個社交倦怠出現的徵兆,大家可以評估看看有沒有符合你現在的狀態: 徵兆 1:不想講電話,也不想回訊息 如果一有訊息跳出來,你就會覺得很煩、很焦躁,只想趕快把通知關掉,按靜音,誰也不想理。 徵兆 2:拼命找藉口,能不去就不去 明明時間可以配合,但開始想找藉口不去參加聚會,例如你可能會說「家裡有事」「剛好預約要看醫生」「明天工作要很早開工,需要早點回家,這次就先 pass」。 徵兆 3:置身聚會現場,人在心不在 雖然乖乖地赴約了,但整場都心不在焉,可能還會開始神遊,思考著「我到底是誰?」「我為什麼出現在這?」這種哲學問題。 不然就是單純只有靜靜地聽別人在說什麼,但完全懶得加入話題,再嚴重一點的人,可能會想盡辦法用「有重要電話打來」「要去上廁所」之類的理由暫時離開一下現場,讓自己有…
  continue reading
 
這一集說好要進一步跟大家分享,平常聊天的時候,怎麼樣說話才不容易得罪人! 在這邊就想先問問大家,有沒有遇過有些人講話就是很討人厭,好像全世界都欠他一樣?還有一種人是常常展現出「得理不饒人」的態度,跟這種人講話會覺得壓力很大、不舒服。 但不管有意無意,會在談話之中得罪人的狀況,其實可以從心理學角度來解釋,基本上可以分成 3 種表達錯誤: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這一集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職場上好聚好散的說話藝術」。 為什麼會開這個題呢?是因為我最近發現身邊好幾個朋友開始騎驢找馬,想要換工作,不過,每個人考量的點不一樣,有些人是在職場受了委屈,做得不開心想離職;有些人是想趁年輕,多嘗試看看各種新挑戰,當然,也有人單純是覺得薪水太少,想尋覓看看有沒有薪資福利更好的工作。 但我在跟他們閒聊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就是當他們選擇掏心掏肺的和主管、大老闆分享內心話,可是不見得可以獲得支持跟諒解,甚至還可能被誤會。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你擁有工作 IQ 嗎?就我過去採訪上百個傑出工作者和中高階經理人的經驗,我發現很多人在言談之中散發出的討喜特質,很多時候真的無關智商,而是工作 IQ,也就是你會不會做人! 換句話說,你心目中職場菁英的美好形象,跟一般工作者,很可能只有一線之隔。 所以,就算你現在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基層員工,也不要氣餒,因為你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展現出來的態度,都可能幫你帶來新的機會,說不定,有些人就是在平常的這些小細節中,累積對你的觀察,最終成為幫你開創理想職涯的貴人。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比起批評,大多數人應該都同意,表達讚美、誇獎一個人應該超容易吧, 但是,重點不是你覺得簡不簡單,而是對方的感受好不好,到底是因此覺得開心到不行,還是覺得你是老油條,根本不是發自內心? 所以今天,就要來傳授大家,稱讚別人的正確方式,我覺得主要可以歸納成四個方法: 1.誇獎「人」,而不是「事情」或「物品」 我舉個例好了,如果你今天覺得朋友的裙子很好看,比起講「你這件裙子很好看欸」,更能讓人開心的方式,是跟對方說「哇這件裙子穿在你身上很好看!很適合你!」 把聚焦的重點從事情或物品,本身轉移到對方這個「人」身上,才更能有情感連結,讓對方覺得,你看在眼裡的,是衣服穿在他身上的樣子,而不單純只是衣服本身而已。光是這個說話的小細節,聽者的感受就會差很多,也會影響到你們雙方後續交流能不能聊得更愉快。 2.聚…
  continue reading
 
今天帶大家轉換一下身分,談談公司的 HR(人資)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教育訓練。 假如你是一般基層工作者,不知道有沒有經歷過,看到人資 booking 你的時間,說要上課,強化你的工作技能,第一時間腦中只想翻白眼覺得浪費時間的行為又來了,因為人資根本不懂你的需求,上了課也沒用,把時間省下來讓你好好工作還實在一點。 或是你位階比較高,是比較資深的員工甚至是團隊中的小主管,那你可能不是聽課者,是被人資邀請成為授課者的人,心裡可能更不是滋味,覺得要處理的事情、要做的決策已經夠多夠心煩了,還又多加一個大家好像都不是很喜歡、也不期待的任務給我,是瘋了嗎? 我得誠實說,我自己身為廣大基層員工的一份子,真的很常聽到諸如此類的抱怨。 但以前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為何公司明明是替自己著想才做了這些規劃,但感受會這…
  continue reading
 
你會不會常常覺得,開會都是固定那幾個人在發言,尤其是老闆或主管剛講完自己看法的時候,通常會先陷入一陣沉默,接著就會開始出現有人附和老闆的看法,那最終就會在一片祥和之中,慢慢導向愈來愈一致的結論。 可是,你都不會懷疑嗎?難道真的大家都往同個方向想嗎?我可不這麼認為。 這個現象,其實我自己蠻有感觸的,因為我是比較容易緊張的人,在我剛踏入職場的時候,對於在公開場合例如開會站起來發言,尤其是要當眾提出不同觀點甚至不認同的看法時,是會有恐懼的。 為了跨出這一步,我還曾經為了可以在會議中,可以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在事前查找了很多有用資訊,提前把補充資料都準備好,甚至還默默寫了類似講稿的東西,但就因為在會議上,查覺到老闆或其他同事講的意見跟我想得相反,我瞬間打退堂鼓,即使在剛剛的討論過程中還有重要的發現,…
  continue reading
 
你會不會常常覺得職場上的溝通,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好不容易 booking 了大家的時間,敲了一個會議,結果把大家找來,好像也討論不出個所以然、沒有個結論嗎? 無論你身份是主管、專案負責人,還是剛好被老闆交代要召集同事討論某件事情,你都需要知道,想打造一個能鼓勵現場的人發表看法的場合,你一定要記住三件事情: 禁忌 1: 不要突然要大家發言 禁忌 2:不要讓現場成為某些人的一言堂 禁忌 3:不要點名,強迫某個人單獨發言 不要突然叫人發言,免得剩「講話大聲」的人擅自做結論 原因是,你可能會覺得,老早就說好這時間要開會了,大家應該是有備而來吧? 雖然這照理說要是正常狀況,但還是勸大家不要把事情想得這麼理想,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自認最重要的事情,對於忘了做準備、忘了開會時間,永遠都會有理由。 所以不…
  continue reading
 
還記得上一集跟大家提到 外國人怎麼看待台灣人的英文學習這件事吧!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好奇,那有沒有台灣人試著跳脫過去死板學習方式,試著把外語當成是母語來學呢?當然有! 我最近跟Say What! 語言健身房的創辦人 Deliah 聊到這件事,她就舉自己的例子,因為她自己是多益 930 分、政大新聞所榜首畢業後,就去到外商工作。 這乍聽之下,大概都會覺得是一位功課好、英文實力堅強,在全英語環境也能泰然自若的強人吧! 真實情況可能恰好相反。 Deliah 說,那時候她在正式和非正式場合大量使用英文,而且很多母語人士誇獎過文法很完美,發音漂亮,但她面臨到的最大挑戰,其實是在使用英文的時候,一直很卡。 例如說,她發現自己的文法就算正確,用法卻總是跟外國人不一樣、常常不是慣用法,甚至常常聽不懂外國人到底在…
  continue reading
 
許多台灣學生很會考試、唸書,卻始終不敢開口「說」英文。之所以會發生「學了很多,卻派不上用場」的情況,這一切的問題源頭,其實就是「把學語言變得太不有趣」。 那這要怎麼改善呢?可以記得 3 個祕訣: 祕訣 1:把別人對你的期待轉化成個人目標,學語言從此變成「自己超想做的事」 你為什麼想學這個語言?是為了應付學校規定、滿足父母期待,還是你有一個更遠大的目標,例如:希望能入境隨俗,聽得懂當地人都在說什麼;想要可以跟外國朋友暢聊等。 當你的終極目標愈具體,愈跟你自己想完成的事情有關,並非單純只是完成學業、考到多益金色證書,你會發現,學語言的出發點,不再是會讓你感到痛苦,因為學習已經內化成自己想做的事,不是父母,也不是國家要求的。 祕訣 2:學習方法可以高度多樣化,但要懂得因時制宜 一個語言學到怎樣才叫…
  continue reading
 
你是對自己的投資績效有自信的人嗎?我猜,一般人如果現場被問到,應該都會蠻謙虛說,還好啦,一般般啊! 但心裡真的這麼想嗎?可能不是哦! 根據行為財務學大師史塔曼(Meir Statman)的研究,大盤走多頭、股票氣氛一片看好的的時候,投資人常常會忍不住歸功給自己,覺得是自己很有智慧,操作技術很好才可能這麼成功,不會去想明明是因為大盤都在漲,所以才跟著賺到錢的。 這種過度自信,其實也是股票市場中,「追高殺低」的情況這麼容易出現的原因之一。 另外,也有研究報告「共同基金投資決策的樂觀幻想與錯誤預測」指出,人們對於自己過去跟未來的投資績效,常常是過度高估,有高達 1 / 3 的人覺得自己表現比大盤好多了,但實際上的表現其實是落後平均值至少 5 %,更別說還有 1 /4 的人是落後 15 % 甚至更多…
  continue reading
 
從行為經濟學家的觀點來看,散戶在進場投資或是看待股票市場時,有哪些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原則一:與其關注枝微末節,不如用一套簡單規則掌握大局 以運彩為例,有人會想仰賴演算法,覺得用過去的比賽成績紀錄來預測勝率最保險,但很可能結果還比你用直覺押住你聽過或看好的球隊還糟。 這在統計上就被稱為過度配適:納入太多參數、考量依據,可能反而找不到答案。簡單來說,當問題愈複雜,解法往往愈簡單愈好。 尤其不確定性高的環境像是股票市場就特別受用,不見得需要做徹底分析,有時單純就只投資外資、投信、自營商三大法人都有在買的投資標的就好。 原則二:擁有許多資訊甚至小道消息,更要高度存疑 假如沒特別要看數據,但這些資訊就是不斷湧現,你更要小心,坐擁許多資訊不見得是什麼好事,你可能會因此失去判斷能力。 步驟 1、評估消息…
  continue reading
 
職場上的空降主管,是現今工作者愈來愈常遇到的主管類型,也勢必會對員工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你就想像一下,對方初來乍到,就成為你的上司,負責你的工作安排和考核,你應該難免會出現「他憑什麼可以管我,還一來就給我下指導棋」的抗拒心態吧? 公司選擇空降主管的理由,通常是公司發現來不及培育現有人才,或內部沒有適當人選可以協助調整公司體質,但公司已經出現成長危機、有轉型急迫性時,就需要向外求援,那這種時候,企業需要延攬的,常常就會是高階主管的身分。 但這不只是受到影響的員工,心裡會不好受,這對空降主管而言也非常有挑戰,畢竟,當主管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在要空降到一個新環境當主管,當然是難上加難阿! 不過,如果「空降當主管」已經變成了職涯的常態,我相信大家總有一天、在累積一定的資歷以後,不會再做著太基…
  continue reading
 
關於進場投資,過去我們分享了不少做功課的方式,上次也幫大家釐清了投資台股跟美股的差異和各自的優缺點。 但是,假如你還是不甘心,希望可以從零認識一家公司,卻不想花上大把時間研究,其實在美股市場,是有一些小撇步可以快速入門的! 跟大家分享兩個財經專家的獨門秘訣和日常習慣: 理財專家Miula: 「從法說會下手,找到分析師和股東在意的指標和經營數字。」 首先,是 YouTube 頻道 M 觀點的創辦人,同時也是理財專家 Miula 推薦的做法,就是去研讀這些上市、櫃公司的分析師電話會議(earnings conference call,概念類似台灣的法說會)的會議紀錄,藉由觀察這些專業分析師、研究員、股東都問公司管理高層什麼問題、追問什麼數字,可以幫助自己更快速掌握不同產業的特性,也能更全面了解一…
  continue reading
 
如果你每天工作壓力很大、常散發負能量的話,你會不會覺得,愈來愈不喜歡這樣的生活、厭惡每天感到厭世的自己? 但你有想過,如何變得更喜歡自己嗎? 聽完這一集,希望你不需再把「我要成為更好的人」當成新年新希望,而是從現在起,就當一個努力讓別人欣賞你,你也努力喜歡自己的人。 1.不要等著別人來安排你的時間,把主導權搶回來 儘管有些要求你因為各種考量,覺得自己除了接受、領聖旨之外別無選擇,但一定還是有,因為是你過度好心而接下的任務。 這時候,你有需要做到有求必應或馬上回應嗎?還是這些問題根本不需要你特別打斷工作來回答他呢? 就算你真的覺得回答一下沒差或是有回答的必要,你也應該視情況決定處理的時機,例如先讓手邊的工作告一段落再給予回應,免得要花更多時間重新回到專心的狀態。 當你學會在別人塞事情給你前,先…
  continue reading
 
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一樣的工作、一樣的職位,資深員工的薪水一定比新人高嗎?或者是,擁有碩士、博士學歷的人,底薪一定比只有大學畢業的人高嗎? 不得不說,這是台灣許多公司的常態,但這就凸顯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公司是如何分配獎勵跟決定薪酬的呢?是看年資?看學、經歷?還是看貢獻、看能力? 跟大家分享,在 Google,常常會出現很資淺的員工,但薪資遠高過資深但表現一般的員工。 適度的差別待遇,才可能留住人才 原因很簡單,他們希望透過獎勵制度,給最佳員工極高的獎勵、給表現差甚至只是表現一般的員工更少的薪水和報酬,這除了是為了留住最優秀的人才之外,也是希望能激勵其他人主動追求自我精進,而不是只追求「大家都領的一樣多、一視同仁」的表面平等。 像這樣在薪水設計和獎勵發放上給予差別待遇,雖然管理起來相當不容易…
  continue reading
 
這個節目上線至今,我發現大家對各種語言學習的方法很有興趣,想知道除了上補習班、自學,還有什麼妙招,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覺地,對某種語言更熟悉了一點、掌握度更進步了一點。 我覺得很重要的是,比起投入大量「時間」練習,更重要的是,你要「找對方法」。 幫助自己不要這麼快就放棄的訣竅:結合興趣 就以學英文來說好了,你其實可以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時學習,不必刻意把時間空出來。 例如聽到覺得「中」了的歌,我不只會開始瘋狂循環播放,還會主動把歌詞找出來,因為想知道她在唱什麼。 通常可以琅琅上口的歌詞,艱難字詞不會到太多,這能降低查單字的抗拒心理,而且還能多學到一些俗語,因為歌詞是有文化的。 至於看美劇,我曾因目的性太強,想要抄寫裡面對話中的一些經典句子,單純是想說,說不定寫作或以後缺乏靈感的時候可以用到,可是…
  continue reading
 
今天來幫大家檢測一下,你們的時間管理到底做的正不正確? 因為一般人在看行事曆或安排工作時,常常想的是現在我要完成哪些事、哪些客戶的提案很趕要優先完成,只想著這段時間該做什麼事。但多數人會忽略的,就是你不該用「時間」來安排工作,而是該從你「當下的狀態」來調整自己現在該做什麼事情。 你就想想看,你才剛開完一場耗盡精神和體力的冗長會議,一回到座位上,你就因為想著後天就要跟客戶見面,逼自己要馬上進到專心狀態趕工給客戶的提案,你可能會覺得注意力很難集中,在這種情況下,工作效率當然不會好到哪裡去。 這其實就是時間管理方式出了問題,因為你訂出了時間,排出了工作內容,卻沒有把工作情境考慮進去。 但像這樣一直無法好好專心,想專心的時候又精神不佳,後果是什麼? 工作者每天進入心流的時間,平均不到 30 分鐘! …
  continue reading
 
今天來跟大家聊聊,在做決策時,常常出現的一種偏見,就是沉沒成本謬誤。 意思是,當人們在決定要不要付出行動時,常常不是先考慮做了這件事之後可以獲得什麼,而是會先回頭檢視自己付出了多少。假如覺得自己已經付出很多的話,常常就會做出不理性的選擇。 例如,你花了一筆大錢買了演唱會的門票,結果當天剛好遇到颱風天,雖然演出照常舉行,但狂風暴雨的程度,已經到了你得跋山涉水才能抵達現場,你可能就會因為捨不得,拚了老命也會去,就只是因為覺得「浪費掉很可惜。」 為什麼即使料到計畫會失敗,還是會想繼續執行? 這個現象在職場上其實也很常發生,例如明明有料到自己的想法有執行困難,甚至已經慢慢發覺哪裡出錯的時候,有時候還繼續堅持立場、大力推動計畫,是因為已經投入了太多情感,覺得不做可惜、之前的努力都浪費掉。 這麼一說,你…
  continue reading
 
經過好幾個月媒體、社群鋪天蓋地的討論,2020 總統大選總算落幕,蔡英文最後是以衝破 800 萬的票數,大勝韓國瑜,成為臺灣史上得票數最高總統。 不過,無論你對選舉結果感到沮喪還是開心,你會不會覺得,為什麼今年從選前到選後,社群上充斥著各種對立言論、激動情緒? 我相信,多數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我自己身邊就有朋友因為政治立場不同,在貼文留言開始互罵,甚至決定解除好友關係。 但在這邊,就想問大家,當你在看各陣營口水戰不斷的局面,浮現「亡國感好重」的想法時,你知道如何判斷眼前的爆量資訊、專家觀點是否可信嗎?還是一直以來,你自認為採得很穩的立場,其實是早就被帶風向,只是你不知道呢? 其實,在選舉前,我就特別去採訪了暢銷心理學作家劉軒,談談選舉心理,也聊聊選舉過後,臺灣社會可能出現的樣貌。 劉軒其實很…
  continue reading
 
大家應該都喜歡跟聰明人相處吧,因為言之有物的人,講話特別有魅力,但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身邊有沒有一種朋友,多半時間好像都在炫耀或展現自己高人一等的一面,例如大家只是剛好提到韓國瑜上博恩夜夜秀,影片觀看人次一下就衝破 480 萬的驚人熱度,順勢聊到愈來愈白熱化的總統大選,但這個所謂的聰明朋友,可能就會忍不住想用自己在做政治輿情分析或統計學、行為科學之類的學術知識,輾壓大家的基礎認知。 如果你有類似的經驗,或自己就有這樣的傾向,總是會想把自己很厲害、會很多東西的樣子呈現出來,的確,很容易被定義為強者,或獲得很多人的稱讚甚至崇拜,但要小心,如果你這樣的行為是常態,那很可能你會因為這樣,成為別人眼中難相處的朋友,平常也不會想找你聊天,因為如果只是隨便的閒聊,就會動不動就陷入比較、口水戰或說教,壓力真的…
  continue reading
 
今天來跟大家聊聊「一心多用」。大家應該聽過不少科學研究說,同時做很多事情,反而會讓工作效率降低吧? 例如,你邊聊天邊回客戶email,一定是事倍功半、分心到不行。 可是,你有想過這是因為你沒有「正確的一心多用」,所以導致才沒辦法達到加乘、而是相減的效果嗎? 跟大家分享,蘋果的創辦人賈伯斯和臉書的創辦人祖克柏就是這部分的高手。他們最常做的事,就是散步會議,也就是邊走路邊聊公事。 邊走邊聊比坐下來開會更有效? 乍聽之下,很可能會忍不住懷疑他們這樣的行為只是噱頭,但其實,他們不只真的打破一般外界對於會議就是「一群人坐下來、待在同個會議室裡」的想像,根據健身專家做的研究報告也指出,人們的專注力和生產力的確會因為輕度的運動提高,這個輕度指的就是像站起來走動、或緩慢地散步這樣的程度而已,因為光是這樣,就…
  continue reading
 
先前我們常強調,投資一定要有規則跟紀律,才不會自亂陣腳。 但大家要小心的是,你得重複驗證你心中追隨的原則是否合理?還是跟獵巫行動沒兩樣,會捕風捉影、亂湊證據來佐證自己的想法? 例如你會聽信財經專家報的明牌,他們看好哪檔股票,你就覺得這些大師、高手都看好,財務指標看起來也沒什麼大問題的話,應該不會差到哪去吧?但問題可能不只是這檔股票好不好,而是你採取什麼樣的策略?畢竟,不同的進場策略,在同一檔股票上,可是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 不然就是太仰賴自己的經驗,不小心跟著直覺走,對自己熟悉的領域很有把握、覺得失誤風險一定就會比較低。例如,你會不自覺地,比較偏好買國內股票,想說台股至少是台灣的公司,應該比美股好投資吧! 但這很可能只是因為你覺得美股市場離你很遙遠,是不熟悉的地盤,不敢碰,可是你只要稍微了…
  continue reading
 
對投資小白來說,就算突破心裡的坎,下定決心進場投資,通常還是會覺得困難重重,問題不只是對整個股票市場的運作不熟悉,還包含根本不知道要選什麼樣的投資環境。 這種窘境該怎麼解呢?其實,比起台股,美股相對好入門,適合沒有投資概念的新手。 不過,講到這邊,你可能會想先問,台股跟美股,差別到底是什麼? 為了釐清這件事,並跟大家好好介紹投資美股要注意的事情,我們這次採訪到的,是財經網紅 Emmy 胡采蘋和 Miula。 美股貼近生活且直觀,台股反而難入門 Miula 說,台股跟美股最根本的差別很好懂,簡單來講就是,美股更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台股對一般人來說反而比較難投資。 因為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台股市場看到的公司名稱,常常會覺得陌生、聽都沒聽過,原因就是台灣以代工見長的特性,在沒有做品牌、走B2…
  continue reading
 
大家覺得投資要成功,是要經過千錘百鍊過後,才能達到的嗎?你有沒有曾經想過,根本的問題可能是,你還站在起跑點的位置,就先輸在太不了解自己了? 不要太相信自己是理性投資人、這市場是理性地運作 先給個簡單的情境好了,如果你是會因為跳樓大拍賣、周年慶折扣這些字眼,腦波弱掏出錢包消費的人,你就要很小心自己不只在生活中,在投資上也有很高機率出現不理性的決策行為,這跟新古典經濟理論形容的市場樣貌很不一樣,當時學者的觀點是,在股票市場中,人們可以保持理性、客觀分析,只看長期目標,不會受短線波動影響。 再講更清楚一點好了,早期這些學者對金融或投資市場的研究,常常會說這樣的市場是由一群理性的參與者組成,大家會基於獲得的資訊和數據,修正原先的判斷,做出理性評估,所以照理來說,可以用數學、統計的觀念來看待股票市場。…
  continue reading
 
你是滿腦子想發大財但還在存定存的人嗎?當然,買股票也不見得能讓你財富自由,畢竟,賠到欠一屁股債的人很多,只是這些人往往會選擇沉默,不會讓你知道。 尤其如果你有加入一些投資群組,你應該很容易就會發現有「成功者現象」,就是整個群組散發著很多人靠某檔股票大賺一筆的熱烈討論,但這是因為,只有賺錢的人會想出聲炫耀,如果你股票賠錢了,怎麼可能昭告天下? 最近,我採訪了投資專家蔡司,聽了他因為投資而大起大落的人生,我忍不住想知道,他到底怎麼走過這些挫折,到現在能成為開課教近千位散戶如何投資的專家呢? 蔡司說,他當時決定進場的契機,其實很單純,就是有點厭倦了每個月都領個 32k、33k,還要隨時on call 的工程師生活,覺得繼續當領固定薪水、存定存的上班族,好像會看不到工作賺錢養自己養家的盡頭。 可是在…
  continue reading
 
今天來跟大家聊聊,跟你的荷包有關的投資理財! 想要有被動收入,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投資股票。但對投資新手而言,一提到要買股票、要進場投資,很容易就會覺得怕怕的,畢竟就算有很多人靠投資致富,但也有很多人因為投資不當,散盡家財。 這種想嘗試又怕受傷害的心裡該怎麼解呢?我們跑去拜訪了做過投資公司研究員,也擔任過上市櫃公司旗下操盤手的 Ashin 老師,他從過去研究股票長達7年,而且在3年內資產就翻倍的經驗,跟我們說,許多人會玩股票玩到破產、賠一屁股債,常常都是有跡可循的。 尤其是散戶很容易陷入兩個錯誤迷思: 迷思 1:不把股價下跌當作警訊,依然癡癡地等待上漲 一般人對於投資最錯誤的觀念就是攤平,也就是當股價下跌的時候,你會想趁低價增加購買,因為大家會催眠自己,跟自己說,這檔股票的獲利狀況很好,或…
  continue reading
 
今天,想跟大家談談「提案的技術」。要跟老闆、客戶提案的時候,很多人會把「想點子」 當成最大的關卡。但是,提案成敗的關鍵常常不是出在你的點子好不好,而是「你是怎麼提案的」。 我覺得這適用的情境很廣,不見得只適用在老闆跟客戶身上,而是只要你希望自己天馬行空的點子,有機會被採納的話,都應該好好學習這件事。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一不小心就會把提案跟做簡報聯想在一起,但在聽了社群丼創辦人陳思傑千錘百鍊的心法後,我才又重新提醒自己,提案技術的養成,不是簡報做得精美、用字精簡有力這麼簡單。 那實際上該怎麼做,才是好的提案方式呢?跟大家分享這次學到的 3 個招數: 1.提案戰場不是提案當下才開始,而是提案前定義問題的能力 基本上,每次的提案,都代表著一個產品或品牌有待解決的難題,誰愈能看透背後真正的問題…
  continue reading
 
今天想跟大家聊社群行銷,這 4 個字乍聽之下,感覺好像只跟行銷人、小編有關對不對?但畢竟現在也有很多人在經營個人品牌,想增加自己本身在社群上的說話分量、影響力。 那你聽完這一集後可能會發現,就算你的工作內容看起來跟行銷八竿子打不著,但你很可能早就已經在做相關的事情。 一開始想先請大家回想一下,今天想知道社會、國際上發生什麼大事、有沒有值得關注的議題,你會做什麼呢? 應該很多人腦中浮現的第一件事,都不是打開電視了吧!大部分人會選擇點開 Facebook、點開LINE、滑一下 Instagram、Twitter 之類的社群媒體,看看自己追蹤的 KOL、媒體和身邊朋友「分享」了什麼。 也就是說,「社群」已經是資訊爆炸的時代中,最重要的資訊交流及溝通平台。 不過,這也變相成了行銷人更艱鉅的挑戰,也就…
  continue reading
 
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新聞上,幾乎都有報導到,很多學校的畢業典禮陸續在6月的最後幾週,一個接一個落幕了,有人是畢業後要踏入社會成為職場新鮮人,也有人在今年正式跨過一半的時候,下定決心要轉職,給自己一個挑戰機會。 無論你是初次找工作,還是要從現有工作離職,準備轉換跑道,在尋覓求職機會時,你一定要搞清楚的一件事,就是履歷跟找工作的關係和準備好履歷才能出手必要性。 準備履歷是為了得到面試機會,而不是為了開始找工作 在這裡我想先請大家回想一下,自己都是怎麼找工作的? 我猜很多人會覺得,第一件事情是把履歷準備好,如果你抱持這個想法,甚至還會因為把「履歷還沒用好」 視為遲遲無法正式開始狩獵找工作的理由時,那代表你陷入找工作的迷思了。 首先,幫大家抽絲剝繭一下,如果最終目的是找到工作,那麼,再往下細分,準備履…
  continue reading
 
你覺得你的主管好相處嗎?我常常會聽到身邊的朋友說,工作很上手、公司也還不錯,偏偏就是遇到了磁場不合的主管。 但難不成只能硬碰硬,過一天算一天,反正真的受不了就離職? 跟大家說,抱持這樣消極的想法對你的工作一點幫助都沒有,和主管的溝通相處上的問題,就會像是個未爆彈一樣,一直困擾著你。 醜話說在前頭,你就算想做點什麼改變,希望可以省下溝通成本,千萬不要太天真爛漫地覺得,自己可以改變你的主管、你的老闆,你唯一能做的,是尋找正確的向上管理之道,自己多注意跟不同風格的主管互動時,該注意的地方,這才是最務實的做法。 4 大主管類型,對症下藥,省下溝通成本又贏得支持 基本上,主管可以大略分成4種類型:專制型、論證型、應酬型和和善型主管,今天來跟大家傳授一下,遇到不同類型的主管,該採取什麼樣的應對策略: 專…
  continue reading
 
還記得前面幾集我們討論過,為什麼英文單字都背不好的問題嗎? 今天這一集,要進一步來跟大家分享,在學英文的路上,另一個很常卡關的題型,就是「閱讀」。 我相信無論你現在的身分是學生、上班族還是公司管理者,在這資訊爆炸又強調國際化、全球化的時代,你就算再怎麼排斥英文,一定還是有不得不閱讀英文的時候。 舉例來說,做報告、查資料的時候,如果要求嚴謹跟準確性,你就需要參考更有公信力的媒體報導,那你可能就得上外媒網站去尋寶。 或是總有機會遇到外國客戶或外國朋友,只能用英文溝通的狀況吧!那你們除了用英文聊天,很可能也得用英文寫 email、傳訊息,其實就連有時候註冊一些帳號、申請一些文件,可能都只能用英文來解決。 重點就來啦!如果非得花一堆時間在上面,要怎樣才能提高閱讀效率,用最快速度抓出重點呢? 曾幫唐鳳…
  continue reading
 
上一集提到,口譯員浩爾說,對他而言最沒效率的英文學習法有兩個: 1.直接啃字典或拿著單字本死背 2.諧音記憶法 這一集就要進一步跟大家分享,到底什麼樣的英文學習法,才是正確,而且有效、可以長期堅持下去的做法?浩爾跟我們分享了兩大招: 招數 1 :釐清單字的需求程度,決定哪些要背,哪些不用背 簡單來講,以中文來說,我們看得懂的字一定比會寫的還多,其實英文也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先不要擔心自己的單字量不足,而是先分辨「哪些單字必須背」。 例如有些看起來很陌生的艱難字詞或專有名詞,你首先可以根據它的字形,判斷他的詞性,例如 tion 結尾的通常是名詞,er 結尾的很可能代表某種類型的人。 再來根據前後文,判斷它可能的意思,有時候即使是第一次見到的單字,也能猜到個大概。 招數 2: 善用拆解字根字尾…
  continue reading
 
今天來跟大家說個勵志的真實故事,在介紹故事主角的真實身分前,先給大家一點關於他的背景知識。 他曾經國小英文只考 40 分,國中又更慘了,他跟不上大家程度的狀況已經嚴重到,就連老師用英文開他玩笑,引發全班大笑的時候,他都還是搞不清楚,大家到底在笑他什麼? 但也因為這一次的震撼教育,讓他決定發憤苦讀,補強他最不拿手的英文。 最後的結果如何呢? 他現在是專業的口、筆譯員,也有許多人會叫他「會走路的翻譯機」,而他的名字,就是浩爾(簡德浩)。 我隨便講幾個他厲害的事蹟好了,他曾經幫柯文哲、唐鳳、聯合國的官員等大人物做過口譯,至今翻譯過的大場合早已超過上百場。 不過,講到這邊,大家一定就很好奇啦,這樣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求學時期的英文成績也有點慘,而且他又沒有留學經驗的人,到底是怎麼達成現在的成就呢?…
  continue reading
 
你是動不動就覺得,工作、生活壓力很大,遇到挫折就覺得很煩、很厭世的人嗎?常常會有人說,這種時候要找到自己的心靈支柱,讓這些人陪你度過難關。 不過,身邊的朋友、家人、另一半的關懷重要歸重要,但你要知道的是,就算沒有外界援助,沒有人替你分憂,你一樣可以內建自己的挫折復原力。 你可以做兩個練習: 練習一:每天找出一件自己值得肯定的地方 因為適時逼自己正面思考,你會發現,其實你有很多做得好的地方,只是你習慣放大自己的缺點,批評自己做不好的事情。 就以寫稿來說好了,可能會因為有截稿的時間壓力,所以寫出了一篇你不是很滿意、還被抓到錯字的文章,當然,這的確是需要改善的問題、但你可以更宏觀地看這件事情,把會被這件事影響到的人都考慮進去,那你可能就會意識到,因為你沒有遲交,在承諾的時間交付了這篇稿,所以讓後製…
  continue reading
 
你是會不經意對自己講出喪氣話的人嗎?像是覺得最近諸事不順、案子沒談好、公車沒趕上,可能還跟家人、朋友鬥嘴吵架。 大概會忍不住想說「唉!反正我就是這麼衰」「我人生就這樣了,沒救了啦!」當然,你心裡的某處可能會覺得,反正這只是開玩笑,說個氣話又沒關係。 但我要跟大家說,這種自暴自棄的想法跟你的人生順不順利,關係可大了。 心理學家:在傷口上灑鹽,只會害你更無法振作 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研究,紐約市立大學跟匹茲堡大學的心理學家和學者,他們曾經針對飲酒過量的行為進行實驗,找來上百個民眾,要他們紀錄下自己假如晚上不小心喝比較多,隔天早上醒來的心情跟想法。 結果他們發現,愈是有飲酒過量問題的受試者,愈容易對前一天的自己感到愧疚,但如果繼續沈浸在這樣懊悔、自責的低落情緒,又會更容易在當天晚上、隔天晚上又繼續…
  continue reading
 
今天來聊個輕鬆一點但可能有點悲傷的事情,就是職場過勞的問題。 如果你覺得自己每天事情都多到爆表、累個半死,你有沒有想過,問題可能是「你太努力了」? 這個問題,你可以先放在心裡,我來跟大家分享兩個常見現象,你可以邊聽邊思考,有沒有符合你目前的處境。 現象:每天都埋頭工作,花絕大多數時間在專心處理手上的事情 結果:變成隱形人,甚至成為主管眼中不溝通、不反應的人 首先,努力埋頭工作,聽起來明明很合理,感覺是個勤奮的好員工,但你也可能因為這樣的過度努力,變成公司的隱形人,沒有人關注到你,沒有人知道你在幹嘛,更沒有人知道,你其實表現得很好。 當然,你可能會說,把手上事情處理完都來不及了,哪有空聊天?跟主管、同事扯東扯西? 可是,問題就是,你埋頭苦幹,但沒人看見的話,你的工作價值被彰顯的機會,大概也很低…
  continue reading
 
今天來跟大家閒聊一下,你有沒有曾經在路上走著走著,突然好像絆到什麼東西,導致你差點跌倒的當下,你覺得糗爆了, 一定前面後面的人都看到了。 或是在開會時不小心說錯話、講了個台灣國語,你會很想找地洞鑽,只因為覺得現場的大家一定都偷偷在心裡笑你,會把這件事記在心裡很久很久、一直拿出來諷刺你。 我自首我有時候真的會這樣,而且我很俗辣,我覺得很丟臉的時候,就會盡量不抬頭、不去對到別人的眼 、事後也不主動提起,走一個讓整件事自然而然 fade out 的佛系路線。 不過, 假如你跟我一樣,時常會出現這樣的想法,你大概犯了自我中心偏誤(egocentric bias)的毛病。 簡單一點的比喻就是,如果把你的生活拍成一部電影,你會理所當然覺得自己就是片中的男主角或女主角, 所有人都在密切關注你的一舉一動,覺…
  continue reading
 
上一集,跟大家聊到憲哥是如何透過轉職,讓自己從月薪兩萬爆增到年薪千萬!今天,想進一步從憲哥現在同時具備創業家、暢銷書作家、講師等等身分的斜槓職涯,跟大家分享這幾年出現的「斜槓風潮」,到底值不值得仿效! 首先,許多人對於成為斜槓青年,嚮往的不只是自己可以一人同時身兼多種職業身份,重點是,不管看起來像是做多少份工作,還是可以保有高度彈性的自由。 不得不說,像這樣跳脫傳統社會對於好工作就是要「穩定、長久」的思考方式,是件好事,因為這可以讓自己願意去挑戰各種能發揮自己價值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要小心的是,當你不再被過去所謂的傳統組織,強調高度紀律的工作環境約束的話,工作上的小細節和自我管理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假如你什麼事都想做、什麼都想沾到邊,那急於求成的結果,大概只會害你什麼都不專精,經不起任何人的…
  continue reading
 
最近採訪到了一位很厲害的講師,他很特別的是,同時具備很多身份,例如他不只是公司經營者,同時也是News98 及飛碟電台節目主持人,更厲害的是,他還是出過9本書的暢銷書作家,他是誰呢?他就是謝文憲,憲哥。 不過,他最早其實是在做房仲業務工作,時常都在跑客戶現場奔波,而且一做就是12年,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這跟現在看到憲哥跨入的領域,無論是做企業訓練、電台主持還是出版與專欄寫作,好像落差有點大? 至少對我來說,好不容易深耕一個領域 十年、二十年,如果跳去工作,而且工作內容差異很大的話,不就無法累積經驗,因為每換一次工作就得從頭學起? 針對我這個疑惑,憲哥說,的確許多人常會覺得只要在工作上更加把勁,在同個領域繼續深耕,就有機會被主管看見,獲得加薪或升遷。但相同職務、環境都有它的天花板,比起被動等…
  continue reading
 
這一集跟大家聊心靈勵志的主題,《脆弱的力量》在去年紅到不可思議,尤其是理科太太和蔡依林在影片中,談論他們如何看待自己內心的脆弱,並說出了他們卸下明星光環的真實心聲,又引起更熱烈的一番討論。 但是,熱潮過去了,影片也看完了,你真的了解「脆弱的力量」是什麼嗎?你真的擁有接受自己脆弱的勇氣了嗎? 我先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脆弱的力量》的作者是世界知名的同理心專家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她花了12年時間研究人類心靈的脆弱、勇氣、價值感以及自卑感。 她想強調的是,每個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基本上可以說「脆弱」就是人的本質,你不需要刻意去排斥或否認它的存在,更不需為此感到害怕。 偏偏許多人都誤會一件事,認為脆弱是個負面的詞,甚至會跟「軟弱」畫上等號。 實際上,脆弱是個中性的詞,沒有好壞,它是…
  continue reading
 
上一集提到,擁有22萬粉絲的網紅御姊愛,從遭遇集體霸凌到現在是能傳授溝通秘訣的專家,背後是她結合多年的職場經驗和親身體悟才能悟出的人生道理。 她跟我們說,她之所以能隨時在做自己與顧慮他人看法中取得平衡,是因為她有3大原則: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大家聽到「御姊愛」這個名字,應該不陌生吧!她是在Facebook上有22萬粉絲的網紅,而且學經歷很厲害,不僅是政大新聞研究所畢業、擁有博士學位的高材生,也有相當豐富的採訪和主持經驗。 現在的御姊愛,除了是出過四本書的作家,本身也是一名創業者。 不過,也因為這樣,「高學歷」「人生勝利組」「女強人」是外界常為她下的註解。 我覺得比較特別的是,常常會覺得這樣的人很有距離感,但其實她跟粉絲的互動非常親民,她除了會分享自己對時事的心得、生活日常,平時也很大方談論與人交往的道理,時不時幫網友解答職場和生活遇到的難題。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些看起來稀鬆平常的對話,或對某些人來說是人生提點的寶貴建議,不只來自御姊愛豐富的職場觀察,其實很多建議和提醒是她的親身體悟。 御姊愛在接受我們採訪的時候,跟我們娓娓…
  continue reading
 
這一、兩年,很多人在討論千禧世代,也就是80、9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他們加入職場後產生的管理議題,對很多主管來說,這群人因為成長的環境背景以及被教育的方式和他們差異很大。 例如說,他們在看工作時,比起追求薪水、福利、穩定性,愈來愈多人是聚焦在未來發展性,以及跟能不能發揮所長、對公司甚至產業有所貢獻,但這就會出現老一輩的人「不知道怎麼帶他們」「搞不清楚這群年輕人在想什麼」的溝通困難,也因為這樣,可能變相出現年輕人剛踏入社會,去的公司都待不久,甚至被貼上草莓族、抗壓力不夠等等標籤的現象。 但這實際上,不只是對年輕人的管理出了問題,還包含,今天假如有一個新人入職,你之所以會覺得他待不久、融入不了企業文化,往往是因為主管忘了做3件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想到還沒做完的工作、快要見底的帳戶餘額,會不會覺得壓力很大,動不動就會浮現「我要完蛋了」的想法? 現在很多人都會說,逃避不能解決問題,所以不能避開壓力源,而是要正面解決它。 但你真的知道怎麼做嗎?今天就要來跟大家分享,面對壓力的兩個步驟,如果你太心急,反而會得到反效果喔!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今天來跟大家解密一下,你正在聽的這個音頻節目,到底是處在怎樣的一個市場? 其實我自己這陣子就有個疑惑,很好奇難道比起像youtuber發布的有趣、充滿畫面感的影片,人們會更愛聽「只有聲音」,而且還不是音樂,是人在講話的音頻節目? 不過在這邊,先幫大家科普一下,無論你習慣翻成音頻節目還是播客,「Podcast」這個詞,是由蘋果(Apple)的iPod與broadcast(廣播)組合而成,簡單來講,就是在網路上播放的的廣播節目。 當然,可能你或身邊朋友早就有在類似的事情,對這樣的內容呈現形式並不陌生,但關於音頻市場到底多夯,我彙整了一些新聞報導,跟大家分享兩個蠻有趣的觀察: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想問大家,你們認為聊天是門藝術還是技術呢?如果從前面幾集的內容來判斷,大概會覺得比較偏向技術,因為教的是實戰技巧,但今天想回到聊天或溝通最基本的出發點,其實很單純,就是一個互相整理雙方的想法後,變得更了解彼此的過程。 但是,每個人多少都有自我中心主義的問題,就是會聚焦在「我眼中看到的世界」「我的看法跟觀點」,是戴上有色眼鏡在感受每一件事情、每一句聽到的話。 問題就來了,你根據自己的經驗、先入為主的看法單方面做詮釋,能夠展開良好的對話嗎? 答案是,不可能。 這一集,我想回頭強調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就是一個人之所以能受到歡迎,在哪都能留下好印象,並不是因為他可以滔滔不絕地講、很會想話題,而是他具備一個關鍵但非常基本的特質,就是傾聽能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