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鏗鏘集》是一個屬於觀眾的節目。 打從一九七八年三月五日首播以來,經製作人在不同階段的摸索,節目的定位很清晰,要求鏗鏘有聲,講真話,積極發掘跟觀眾有密切關係的題材,多年來,製作人緊貼社會步伐,無論在政治、房屋、醫療、民生、教育、環保以至海外,積極發掘大家關心的題材。 《鏗鏘集》是一個團隊,無論接受過批評或喝采,我們都不敢掉以輕心,每個星期,無論晴天雨天,緊守崗位,延續求真的精神。 (節目逢星期一晚上八時於港台電視31播映。) 網上直播時間 : 逢星期一HKT 2000 - 2030 網上直播完畢可即時重溫節目 按此前往《鏗鏘集》資料庫 按此前往《鏗鏘集》得獎節目
現時全港有大約六百多間社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下,大部份都錄得不同程度虧損,有的現金流不足,有的經營困難,本集將專訪兩個社企,探討他們在疫境中如何自救,當中包括首間由視障人士組織及管理,並以培圳為主要業務的社企以及一個提供網上買餸服務的社企。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近年,由社區人士自發籌辦、主打民生議題的社區報章,在各區如雨後春筍出現。在大埔區內,現時便最少有兩份免費社區報在區內流通。它們的背景理念各有不同,一個大埔,如何各自表述?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跳舞群組是目前香港最大感染群組,累計感染人數超過超過七百三十人,觸發第四波疫情。本集紀錄陪伴舞者身邊的「帶舞老師」,在維持生計和染疫風險,甚至現在面對各種醜聞的種種掙扎。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根據福布斯統計,2018年及2019年全球收入第一位的youtuber,是只有9歲的小朋友,他兩年來合共賺取了過億元。打機,拍youtube影片已成為新一代的日常?甚至可以成為終生職業?這個年代,他們又是怎樣經營自己的頻道?為什麼網路世界令他們著迷?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尋找自由,卻遭到囚禁。沒有犯罪,卻成為罪犯。這些指控成立嗎?鏗鏘集就入境處青山灣入境事務中心(CIC)涉非法羈留及不人道對待的調查。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去年夏天,一場反修例風波,掀起新一輪移民潮,亦因此改變了很多家庭的未來。政局動盪下,不少人選擇攜妻帶兒,離開這片土生土長的土地,移民他鄉。去或留,面對甚麼爭扎?移居他鄉,又如何適應?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議會路線完結,民主派如何保持影響力?抗爭派和留守派能否重新團結?建制派控制議會,有什麼事法例會在短期內獲得放行,建制派口講如何避免一言堂,但實際又如何?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從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日常,看照顧者的辛酸以及社會對照顧者的配套如何缺乏。Janice是一位全職照顧者與丈夫2014年結婚。丈夫Keith中學時確診肌肉萎縮症,年半前開始要坐輪椅。婚後夫婦二人多番向不同醫生確認「肌肉萎縮症」不會遺傳致下一代,所以決定要孩子。兒子順利出生,是沒有遺傳「肌肉萎縮症」的基因,卻發現患有另一罕有基因病﹕1Q44。Janice 從照顧的日常,領悟不能改變,唯有笑對逆境。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置身鬧市中,不難發現閉路電視蹤影處處。這些閉路電視,是誰人所設置?近年政府不同政府部門在各區設置閉路電視協助監察與執法,這些片段的使用有否受到監管?市民又可循什麼途徑查閱?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一場疫情,令人聯想到2003年本港樓市曾出現的「沙士價」,現時的「新冠肺炎」究竟會否令到樓市再度大跌呢?日前,大圍上蓋一個新發售的住宅項目,成為全城焦點,累收約2.27萬票認購,創自1997年以來新高,似乎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經濟衝擊,並未影響市民的入市信心,有想上車的市民反而認為疫情期間是置業的良機,亦有投資者認為樓市在低息環境下,是資金的避難所,到底香港的樓市是不跌的神話,抑制是經濟泡沫爆破前的幻像呢?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超過一百人染疫而離世。死者不只是冰冷的確診編號,背後是不同的喪親之痛。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十二港人在候審期間,偷渡台灣途中被內地海警截獲,扣留於深圳鹽田看守所。過去六十多天,家屬四處奔波,希望保障被扣押港人的合法權益。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一個家庭,包含四種政治路線︰建制、中間、溫和民主派及激進民主派。本集從袁氏這一家,看香港不同政治光譜路線,在這個大時代的關係與變遷。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疫情下,香港運動員的生活及生計大受影響:本地及國際比賽延期甚至取消,然而,香港的運動員卻沒有因為疫情停下來。他們反而用盡各種方法維持訓練、幫補收入。日子難過,他們依舊期盼著世界重歸正常,可以重回到比賽場上的那一天。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受肺炎疫情、本地國際政局不明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動盪。然而,投資者情緒依然高漲,當中更不乏新手入場。股市波動,投資者如何調整策略和心態?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超過半年,第三波疫情爆發後安老院舍暫停探訪,屬高危群組的長者多月跟家人及社區相隔,生活如何渡過?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疫症下,不少港人養成了新的生活習慣,叫外賣、網購這種生活模式,帶來了什麼垃圾?有市民感嘆疫症下不少回收站改為有限度服務,「有膠無人收」。與此同時卻有回收商表示收膠量不足,當中帶來什麼啟示?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產品是香港製造,美國早前宣布由香港生產並出口到當地的產品,須標示為「中國製造」,實施日期雖然由原來的九月廿五日,延至十一月九日,但這項措施對廠家有什麼影響呢?在中美貿易的狹縫中,香港品牌又如何繼續下去?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反修例運動由街頭蔓延至校園,一年間教育局接獲超過二百宗有關教師涉及社會事件專業失當的投訴。不但有家長要求老師作「黃、藍」政治表態,特首又說教育不可以是「無掩雞籠」,內地官媒又指香港教育需要「刮骨療毒」。老師在這大氣壓下,如何教學生?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8.31太子站事件」發生一周年,兩個當日在太子站受傷的傷者過去一年有什麼經歷?如何面對種種挑戰?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2020年的畢業生,甫踏入社會便遇上社會運動與新冠肺炎疫症。在這個大時代下,他們如何選擇自己的路?又會有甚麼迷惘?與四年前入大學時對本科懷著的理想和期盼,在四年後社會環境急促變化,今天踏進職場,他們的理想與現實有何落差?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防疫措施進一步收緊,造就外賣平台生意逆市上升,不少人加入「外賣仔」行列。本集透過外賣員的派送日常,觀察疫下社會人生百態,記錄「外賣仔」的生活與掙扎。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港府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首次宣佈將立法會換屆選舉延後一年舉行。這個重大決定,如何影響各個已報名參選的陣營?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陪伴了港人四十三個年頭的海洋公園,陷入財困。今年五月,公園獲政府撥款近五十四億得以繼續營運,卻又遇上第三波疫情,再度閉館。海洋公園,如何走下去呢?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教育局強調會加強培養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回歸廿三年,到底又做成怎樣?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兩個九七年出生、與特區政府同齡的年輕人,細談她們如何愛香港,如何看待自己的現在與將來?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7.21發生近一年,事件論述由最初的白衣人襲擊市民;演變成係白衣人與黑衣人的暴力衝突。鏗鏘集再次翻查當日閉路電視、網絡片段裡的線索,追查當中的人物,了解他們口中的事件真相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區議會變天,政治素人進入議會後,面對各種沒有預期的限制。經過六個多月,距離他們心目中的「光復議會」有多遠?他們又為議會帶來什麼新思維?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過去大半年,有很多網站和Facebook專頁湧現,標榜自己是新聞或傳媒,但不斷利用聳人聽聞的標題,散佈真真假假的消息。鏗鏘集透過這些網站的原始碼追查,並接觸到多位前員工和業內人士,發現背後有一個大型的內容農場集團在謀利。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新聞自由一向被視為香港繁榮的基石,不過,過去一年,香港的新聞自由持續倒退。國際組織無國界記者發表最新新聞自由指數,短短兩年間香港急跌十位,排名八十。而香港記者協會的新聞自由評分今年再創新低,跌幅更是歷年之冠。究竟,香港的新聞自由空間如何收窄?傳媒人又如何自處?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新冠狀病毒疫情肆虐下,市面防疫產品大行其道。當中有不少聲稱能夠有效預防甚至殺死病毒的產品;有產品自稱天然同高科技,能夠吸入人體。究竟這些產品所宣稱的功效有幾準確?背後又會否有消費者不熟知的風險?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去年六月九日,一百萬人遊行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遊行、集會等活動自此頻頻出現。同一時間,這一年內的公眾活動通知書制度、「限聚令」及人大常委會制訂的港區國安法,會如何影響香港的集會與遊行的自由?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全國人大高票通過「港區國安法」決定草案。中央政府強調,《國安法》是針對極少數人士。這班「七百萬人的極少數」,會如何面對這場風暴?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是回歸的承諾。全國人大提案實施香港國安法,有否影響一國之下的兩制?基本法賦予特區的高度自治,自治的權力又有否削弱?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受疫症影響,藝文界的工作自今年初開始,幾乎陷入停擺。台前幕後的工作人員散落到不同行業工作,維持生計。蛋糕店的助理、巴士上噴消毒塗層的臨時工人,都有可能是原本舞台劇上的一員。忙於為口奔馳的同時,他們正等待重踏舞台的一天......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因疫情關係,有通宵營業的連鎖快餐店一度暫停晚上堂食服務,「麥難民」頓時失去落腳點,他們會如何應對這突如其來的轉變?而四處流浪的無家者,在疫情下他們的生活又如何受到影響?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蔓延,香港的確診個案亦突破一千宗,不少病人需留院隔離,接受治療,本集訪問了三名確診者,了解他們對這段患病的經歷和感受。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就反修例運動,投訴警察課至今收到1715宗投訴個案。政府多番強調,按行之有效的機制處理警察投訴個案,民間對這機制有何看法?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全港學校自二月停課。本身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小朋友習慣透過課堂、各種治療和訓練、與老師同學相處去學習表達、社交、情緒管理等。這批特別需要校園生活的孩子,在停課的日子,是怎樣度過?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距離九月立法會選舉還有半年時間,前哨戰已經展開。泛民主派目標取得立法會過半議席,過往功能界别議席一向是建制派的囊中物,今年就成為非建制派陣營搶攻焦點。反修例運動衍生黃色經濟圈,有飲食界老闆寄望藉著黃店效應,鼓勵食肆登記做選民,挑戰連任了二十年的現屆業界議員張宇人。去年的社會運動亦掀起了成立新工會浪潮,除了爭取勞工權益,這批工會亦希望能發揮政治影响力。新工會運作一年後,便合乎資格登記成為立法會和特首選委會的勞工界選民。新工會目標搶攻明年一千二百名特首選委中六十個勞工界議席。民間提倡自組七人工會,希望撼...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每年三月,自修室都坐滿學生,為中學文憑試作最後衝刺。不過,一場疫情,今年的自修室,卻重門深鎖。考期一再延遲,考生們都十分忐忑不安。應屆考生施巧玲是其中一員。自一月尾停課,施巧玲已經兩個多月無返學。停課後,告別日沒有了,她的中學生涯就這樣無聲無色地結束。為了防勉勵學生,施巧玲的老師陳一奇為每位應屆考生送上一份神秘禮物…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3月中開始本港輸入個案急增,引發新一輪本地社區傳播。東區醫院自2月初開始,接收了大量本地群組確診個案,包括打邊爐家族和北角佛堂群組。《鏗鏘集》自2月開始記錄他們的抗疫日夜,了解醫院由上至下如何應對這場疫戰。隔離病房醫護和管理層,他們在這段期間經歷如何?疫情危機乍現,他們又可以如何應對?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市道蕭條,打工仔隨時收到「大信封」。公司裁員、減薪,甚至清盤結業,往往只有老細有得揀。面對艱難抉擇時,老闆們內心面對什麼掙扎?又會怎麼辦?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市民紛紛發起「自救」,區議員在社區發揮了甚麼作用?除了為區內街坊搜羅防疫用品,作為民意代表,區議員亦有責任反映市民對政府防疫政策的意見。政府計劃在各區設立「指定診所」,接收病徵輕微的懷疑個案,又徵用未入伙公屋和渡假營作為隔離設施,引起區內居民反對。雖然專家多次指出使用有關設施的都不是受感染個案,傳染風險很低,不過多區都有區議員發起居民遊行示威,要求政府另覓選址。區議員指政府事前沒有諮詢,但亦有意見認為,這些反對過份「民粹」,著眼社區利益,忽略了全港防疫的需要。區議員如何考慮這些...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新型冠狀肺炎的疫情持續,對香港的經濟的影響日益明顯,多個行業包括飲食、的士以及零售業均受重創,生意一落千丈,步入寒冬,政府推出多項救市措施,到底有沒有幫助呢?各行各業又如何自救?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香港確診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例越來越多,疫情蔓延時,香港人的生活頓起變化,由搶口罩到搶廁紙;在家工作、子女停課不停學,每一幕都盛載著香港人的回憶。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香港確診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例越來越多,懷疑於本地感染的個案漸漸佔多數,社區可能已出現隱形傳播者。為免受感染,港人四出搶購口罩,口罩變成奢侈品。生活拮据的獨居長者、劏房戶,無法負擔越來越貴的口罩;從事清潔、跨境司機等工作的人又無法在家工作,在口罩不足的情況下,天天暴露於危機中。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幾千名醫護人員歷史性罷工五天,領導這次罷工的工會,醫院管理局員工陣線,成立只得一個多月。過去半年,有近五百個新工會登記申請,是香港近年工運史上前所未見。有別以往工會只集中講勞工權益,工會希望發動罷工,逼使政府迴應訴求。今次醫護界領導的大罷工,由籌組到發動工業行動,遇到甚麼困難?對其他成立新工會,這次罷工又有甚麼啟示?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一月廿三日,武漢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而封城,限制人員出入。鏗鏘集聯絡當地居民及香港人,邀請他們自拍封城的日子。當中有滯留當地的香港人,無法離開湖北,向特區政府求助不果,坐困危城下,求助無援。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香港自一月廿三日確診首宗個案後,政府的抗疫措施被指「慢半拍」。為求一個口罩,市民大排長龍,全城恐慌。醫護界面對沉重工作量及風險,要求封關聲音不絕於耳,但特區府遲遲未有回應,醫護界迫不得已發起罷工。香港是否已錯過了防疫黃金期?由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