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Artwork
 
兩個南漂至苗栗國的平民,文組腦芯芯和理組腦岑岑跟你一起腦洞大開談論生活的大小事! 第二季台語不支援系統開張囉~ 一起跟著我們學台語 想要聽到什麼主題,歡迎留言、投稿到我們的IG~ Instagram: 🔍岑芯作對 @mirror_2021 FB: 🔍岑芯作對 合作邀約: circuzebra@gmail.com 請我們一份早餐: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6262df9d-6353-4cae-b306-a2b5b3817be8 available on: 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KKbox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ntinue reading
 
由鏡文學旗下聲音平台「鏡好聽」製播。 知識是什麼?知識是永無止盡的好奇心,是在假設與驗證間的來回探索,人們為何會傷心?大腦藏著甚麼秘密?說著不同話語為何代表相同的事?《知識好好玩》帶您與哲學、心理學、大腦、物理、性別、語言學等各領域專家,一起挖掘現象背後的原理,用最有趣的方式,把複雜困難的知識說給您聽。 《知識好好玩》已企劃推出以下節目 #動物好好玩 #戒不了的癮 #哲學好好玩 #性別好好玩 #大腦好好玩 #物理好好玩 #語言好好玩 #犯罪心理學大解析 #科學月台 。 跟著烏賊達人清大生科系焦傳金教授一起了解動物的感官有哪些「異於常人」之處?讓紀金慶教授以簡明生動的方式解析深奧的哲學經典,帶著大家跟著哲學家班雅明,思索與拆解現代性的核心概念,除此之外還有更多豐富精彩的知識等你來聽! 收聽更多「鏡好聽」精彩節目 | 官網:http://mirrorvoice.com.tw | App: 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instagram.com ...
  continue reading
 
Artwork

1
娛樂私下說

鏡週刊x鏡好聽

Unsubscribe
Unsubscribe
每天+
 
娛樂組記者都知道那些最真實的明星面貌? 談天說地聊八卦,聽遍娛樂圈大小事。 歡迎收聽訂閱由鏡週刊娛樂組與鏡好聽共同製播的《娛樂私下說》 收聽更多「鏡好聽」精彩節目 | 官網:http://mirrorvoice.com.tw | App: 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continue reading
 
Artwork

1
鏡錶誌

鏡好聽

Unsubscribe
Unsubscribe
每天+
 
由鏡好聽與鏡週刊共同製作播出。滴答滴答,循著聲音的軌跡,航向鐘錶的小宇宙。從錶壇的評論觀察到品牌分享,鐘錶的世界遠比你想像中的新鮮有趣。準備好冒險了嗎?Let’s go!歡迎收聽《鏡錶誌》。 片頭三問錶報時音效提供:Audemars Piguet 收聽更多「鏡好聽」精彩節目 | 官網:http://mirrorvoice.com.tw | App: 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continue reading
 
Artwork

1
美食茶水間

鏡週刊x鏡好聽

Unsubscribe
Unsubscribe
每天+
 
牛排、上海菜、法式料理、港點、網美冰品、百年餅店, 美食雷達嗶嗶作響,哪裡有美食,哪裡就有我們! 美食記者真心推薦,有餐廳的最新消息、最精闢的美食評論、最真實的試吃報告。 《美食茶水間》,等你光臨! 歡迎收聽訂閱由鏡週刊美食旅遊組與鏡好聽共同製播的《美食茶水間》。 收聽更多「鏡好聽」精彩節目 | 官網:http://mirrorvoice.com.tw | App: 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continue reading
 
Artwork

1
非虛構故事坊

李志德x鏡好聽

Unsubscribe
Unsubscribe
每天+
 
從真實事件延伸,跟著各寫作者的視角,一探對於歷史、時事、人物的多樣詮釋。 每天都在看的非虛構內容,你怎麼讀? 《非虛構故事坊》帶你聽如戲的人生,如人生的戲。 歡迎收聽訂閱由鏡文學文化組副總編輯李志德與鏡好聽共同製播的《非虛構故事坊》 帶你遊走新聞、歷史、人物特寫、調查報導之間。 收聽更多「鏡好聽」精彩節目 | 官網:http://mirrorvoice.com.tw | App: 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continue reading
 
Artwork
 
2022年7月起,《現在出發吃台灣》在鏡好聽官網、鏡好聽APP獨家播出:https://www.mirrorvoice.com.tw/voices/presenter/55 現在就上官網註冊成為會員,並下載鏡好聽APP,就能即時收聽最新內容,還有貼心收藏、追蹤、分享功能,讓你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 嘉義人覺得台北的涼麵很奇怪,都不涼?!彰化人說屏東肉圓皮霧霧的,不夠油亮美味?!其實台灣那麼小,卻又那麼不同。這些小吃這麼普遍常見,卻還是有南北口味和喜好上很大的差別。飲食作家怡安與好友們一起帶大家早起出發吃台灣,聊聊那些熟悉卻又南北大不同的早場小吃,像是肉羹、乾麵、碗粿、大腸麵線……準備好了嗎?我們出發吧! 【本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現在出發吃台灣》】 -- 收聽更多「鏡好聽」精彩節目 | 官網:http://mirrorvoice.com.tw | App: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instagram.com/mirror_voi ...
  continue reading
 
歡迎至鏡好聽官網,或下載鏡好聽APP收聽《知識好好玩》系列節目! 知識是什麼?知識是永無止盡的好奇心,是在假設與驗證間的來回探索,人們為何會傷心?大腦藏著甚麼秘密?說著不同話語為何代表相同的事?《知識好好玩》帶您與哲學、心理學、大腦、物理、性別、語言學等各領域專家,一起挖掘現象背後的原理,用最有趣的方式,把複雜困難的知識說給您聽。 《知識好好玩》已企劃推出以下節目 #動物好好玩 #戒不了的癮 #哲學好好玩 #性別好好玩 #大腦好好玩 #物理好好玩 #語言好好玩 #犯罪心理學大解析 #科學月台 。 跟著烏賊達人清大生科系焦傳金教授一起了解動物的感官有哪些「異於常人」之處?讓紀金慶教授以簡明生動的方式解析深奧的哲學經典,帶著大家跟著哲學家班雅明,思索與拆解現代性的核心概念,除此之外還有更多豐富精彩的知識等你來聽! 收聽更多「鏡好聽」精彩節目 | 官網:http://mirrorvoice.com.tw | App: 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 ...
  continue reading
 
Artwork
 
2022年7月起,《離婚律師教你愛》就在鏡好聽官網、鏡好聽APP獨家播出囉! 現在就上官網註冊成為會員,並下載鏡好聽APP,就能即時收聽最新內容,還有貼心收藏、追蹤、分享功能,讓你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在不同的親密關係裡,其實藏著我們不常注意、卻常不小心觸碰的法律議題。 我可以偷看伴侶的手機嗎? 結婚後想跟另一半要零用錢可以嗎? 感情受騙是否可以求償? 這系列節目會談十個跟愛 / 關係有關常見法律問題, 如分手情感糾紛、網路情色、冷暴力、婚內家務勞動、離婚議題等。 在家事法務已經執業十五年的「離婚律師」李晏榕主持, 透過日常的實例、講述故事,從她的視角,帶你重新認識愛。 收聽更多「鏡好聽」精彩節目 | 官網:http://mirrorvoice.com.tw | App: 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continue reading
 
2022年7月起,《鏡好聽x鏡週刊》系列節目就在鏡好聽官網、鏡好聽APP獨家播出囉! 現在就上官網註冊成為會員,並下載鏡好聽APP,就能即時收聽最新內容,還有貼心收藏、追蹤、分享功能,讓你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台灣在地人物故事,社會重要議題:推薦你 #鏡相人間 娛樂和影視最新消息:即時收聽 #娛樂私下說 #娛樂住海邊 財經新聞不落人後:別錯過 #財經輕鬆講 #投資向錢衝 #頭家開講 探討和回顧社會時事:一起收聽 #鏡爆點 #社會線上 和記者帶你吃喝玩樂:趕緊收藏 #美食茶水間 #去你的旅行 現在就搜尋關鍵字 - 鏡好聽,訂閱關注每一個精彩節目! **本頻道《鏡好聽X鏡週刊 》未來不再更新** 但各個獨立頻道依然會每週不間斷上新喔,讓深耕各新聞線多年的人物記者、娛樂記者、財經記者、社會記者等,把報導沒寫出來的都講給你聽。 收聽更多「鏡好聽」精彩節目 | 官網:http://mirrorvoice.com.tw | App: 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 ...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許多動物「本體」脆弱柔軟,靠的是堅硬外殼保命,牠們的「硬派」秘訣,就成為科學家防衝擊研發的模仿目標。 不起眼的鮑魚殼,竟然成為悍馬吉普車板金的靈感?地表最硬的惡魔鐵甲蟲,被車輾過照樣輕輕鬆鬆飛走,牠的超能力秘訣是什麼?硬派動物不只有殼裝派,還有鱗片組,全身佈滿鱗甲的穿山甲,除了抗攻擊,還能防黏、防摩擦,會讓科學家想到什麼新點子? 本集重點 02:20 鮑魚殼的堅硬秘方:疊磚塊排列法 05:10 路殺絕緣體:地表最硬的惡魔鐵甲蟲! 09:25 粉碎型螳螂蝦一拳擊破水族缸玻璃 17:00 蛇鱗啟發防滑鞋底 18:30 模仿穿山甲鱗片,創造電刀和背包 【本節目為鏡好聽製作播出的《動物好好玩第四季》】 製作人:劉芝吟 錄音師:劉寶苓 共同主持、腳本:劉芝吟 第一季:動物「異於常人」的超能力感官 第二…
  continue reading
 
除黴、防汙、抗菌,讓動物也助一臂之力!人類和細菌的大戰上演數百年,如今動物成為最強夥伴,鯊魚皮膚、青蛙皮、珊瑚以及蜘蛛絲,各自有哪些抗菌妙招? 生活在極凍地區的南極魚,體內有什麼法寶,才能讓細胞不會被結成冰?為了讓疫苗可以在常溫下保存,這次科學家找上的是地表生命力最強悍的動物「水熊蟲」,身長只有0.1公分,他們究竟如何做到身體失去95%的水分、身處攝氏零下273度、泡在有毒的化學溶液,甚至丟到外太空都不會死? 本集看看科學家如何從動物身體結構,找到對付生物與化學性破壞的仿生應用。 本集重點 03:00 動物界美國隊長3.0版:打不死的水熊蟲 07:10 鯊魚被細菌和藻類覆蓋身體,為何不被感染? 12:30 青蛙怎麼出淤泥而不染? 14:40 南極魚生活在冰點以下,為什麼細胞不會被凍結? 18…
  continue reading
 
羊毛、羽絨、蠶絲一直是重要的織品材料,但仿生科技的大躍進,讓「羊毛」不只出在羊身上! 科學家創造了超智慧的人造仿羊毛、羽絨,如今還做出仿北極熊毛衣,而且竟然超輕薄?更驚奇的是,牆角生灰塵的蜘蛛絲,強度、韌性一極棒,甚至還有防彈功能?而鯊魚皮又帶來什麼樣的黑科技,在世界泳賽一再跌破大家眼鏡? 本集,我們將見識動物的身體和巢穴,有哪些不可思議的超能力,轉化為智慧衣服與建築。 本集重點 03:30 人造纖維之母,原來是蠶寶寶! 04:50 不到0.5公斤的蜘蛛絲,就能繞地球一圈 10:10 人造纖維再突破:模仿北極熊皮毛,比羽絨更暖更輕薄 13:30 黑科技鯊魚泳衣的超速秘訣 16:10 海綿不只方方正正,還有超美的「維納斯花籃」變身倫敦小黃瓜大樓 19:00 蟻丘的地下宮殿秘密 【本節目為鏡好聽…
  continue reading
 
氣候變遷是全人類的共同議題,水資源、綠能、對抗空汙,動物身上也找得到解方。 在乾旱頻仍的衣索比亞,科學家蓋了「 瓦爾卡塔」,完全不插電就能簡單省力收集乾淨水資源。這個超智慧的發明,靈感竟然來自黑暗甲蟲的翹屁股喝水法! 更有趣的是,河豚膨脹嚇敵術,轉眼就成為科學家的淨水絕招?蚊子為什麼能不知不覺吸飽血,還被人類拿來變針筒?「無齒之徒」藍鯨、大翅鯨要怎麼吃東西,奇特的吃相還成為淨水靈感? 本集重點 02:30 模仿黑暗甲蟲的「瓦爾卡塔」 06:00 太陽能淨水凝膠,靈感來自下毒高手河豚? 08:20 沒有牙齒怎麼進食?鬚鯨的「濾食」法 11:40 海膽啃食法:用「亞里斯多德燈籠」吃海帶 14:30 為什麼蚊子可以不知不覺吸飽血? 19:00 模仿鱒魚迴轉游泳法,讓水力發電更綠能 20:30 貓頭…
  continue reading
 
比白色還要白,比黑色還要黑,這些顏色在動物身上才找得到! 我們要製造出染色顏料,常常遇到汙染、化學毒素的困擾,從動物身上七彩炫麗各種顯色方式,給了科學家許多實用的仿生靈感。白到不可思議的白金龜,衍生出新款環保白色染料;魔幻的藍色大閃蝶,竟然還變成紙鈔護照的防偽技術。 本集不只要見識從動物體色發展的仿生應用,還要一探變色龍為什麼能想變就變,還會跟著心情來變色?章魚、烏賊不只會變色,還能用體色變化來對話,甚至一邊睡覺做夢,顏色還能大風吹? 本集重點 05:00 白金龜的白,為什麼比立可白還亮白? 06:30 為什麼動物可以有各種顏色? 08:30 魔幻的藍色大閃蝶 12:10 打架、做夢、心情不好,章魚身體隨時換顏色 18:30 NASA韋伯望遠鏡也靠蛾眼結構 【本節目為鏡好聽製作播出的《動物好…
  continue reading
 
該黏的時候發揮黏性,撕除的時候又不會殘膠滿布,生活智慧的困擾,動物也能幫上忙!這一集,要從動物的固著和表面吸附力,破解科學家有哪些有趣的仿生應用。 為什麼貓咪每天舔自己,卻不會舔到滿嘴毛?壁虎飛簷走壁、到處趴趴走的秘密,就藏在腳底的毛?未來外科手術不一定用針線縫合,用的是淡菜新發明?而章魚竟然是「摸」出食物好不好吃? 本集重點 01:40 貓咪舌頭上的倒鉤,為什麼不會刺傷人? 09:30 壁虎的「腳毛」吸功 12:20 把人工珊瑚礁黏回去,貽貝將是絕好材料 16:00 鮣魚一吸,連鯊魚都甩不掉! 18:20 章魚「摸」出食物的好滋味 19:40 章魚的吸盤這麼強,為什麼觸手不會互相吸住大打結? 【本節目為鏡好聽製作播出的《動物好好玩第四季》】 製作人:劉芝吟 錄音師:劉寶苓 共同主持、腳本:…
  continue reading
 
科學家向動物借點子,這次借來的點子用來改造機器人!機器人除了是日常小幫手,還能用在無人機、醫療配送、特殊救援。如何讓他們移動更快,飛行更輕巧節能,上山下海、沼澤、沙漠都能無障礙,科學家從獵豹、雨燕、猴子身上找到不少靈感。 作為地表最快動物,獵豹的加速器原來藏在脊椎?世界上竟然有一種蛇怪蜥蜴,懂得「輕功水上飄」?人類演化到失去尾巴,到底動物的尾巴有多厲害? 本集重點 02:10 3秒瞬間衝到100公里!獵豹的飛毛腿關鍵 05:30 貓咪的平衡感助手,是鬍鬚還是尾巴? 09:30 蛇行機器人的開發秘訣:蛇沒有四肢,為什麼這麼靈活? 11:30 暗藏「輕功水上飄」的蛇怪蜥蜴! 15:25 邊飛,還能邊睡、邊吃、邊喝水:小雨燕 19:30 為什麼蜻蜓能飛得輕巧,還能背起比自己多三倍的重量? 【本節目…
  continue reading
 
現代社會進入大數據時代,從社群、網路檢索到智慧導航,處處都依賴演算法。但你可能沒想過,在這些人工智慧的背後,科學家竟然從動物身上找到優化靈感! 蜜蜂降落的方式,被應用在無人機研發。螞蟻覓食習慣,也讓人工智慧更有效率。除此之外,科學家還發現許多動物聰明又奇特的行為,歐洲椋鳥集體飛行不撞車,秘訣是「神秘7」?布穀鳥如何腹黑諜對諜,到處使詐蛋留別人家?蜜蜂不只會排隊降落,還懂得一起拍翅膀散熱? 本集重點 04:20 獎勵vs懲罰,果蠅學很快! 05:50 蟻群演算法:分散式運算,避開中央控制 08:50 向沙漠螞蟻學習,機器人不用GPS衛星也行 11:10 從蜂群採蜜找到靈感?蜜蜂演算法 12:30 蜜蜂為什麼可以排隊飛進蜂巢? 14:50 溫度過高?蜜蜂一起拍翅膀散熱 16:25 神秘的7,讓歐…
  continue reading
 
科學家如何向動物學習討教?這集要從嗅覺、味覺、壓覺、溫覺與電覺,全方位探索動物的超能力與科學好點子。 深海裡的盲眼魚,為什麼不會撞到同伴?電魚是怎麼發電電暈獵物?而狗狗的好鼻功,竟然和天生的濕鼻子有關?本集動物仿生學,帶你全方位認識動物感官系統,以及當中帶來的科技新靈感。 本集重點 01:20 狗狗好鼻功:雙倍嗅覺基因+濕鼻子+高速氣體交換 06:00 訓練蝗蟲,研發聞出爆裂物的仿生機器人 07:40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螞蟻成為演算改良絕招 11:50 魚為什麼不會撞到同伴? 15:40 響尾蛇的紅外線獵殺法 18:00 電魚為什麼可以放電? 【本節目為鏡好聽製作播出的《動物好好玩第四季》】 製作人:劉芝吟 錄音師:劉寶苓 共同主持、腳本:劉芝吟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 立即訂閱:…
  continue reading
 
今年11/24,兩廳院廣場上演一齣實驗性的類實境秀《彌》。數千位觀眾聚集廣場,共同見證歷經一個月激烈競爭,脫穎而出的16位「預言者」PK賽。在當天的終局決戰中,勝出的大預言家會當眾宣告他的2024年度預言。 這場創意的展演行動模糊了真實與虛擬,現場所有似真似演的沉浸式橋段,更像是一場大型的劇本共創。大預言家如何誕生?兩廳院為何要推出這部實驗性作品?《彌》又表現了哪些有趣的集體心理機制? 導演如何透過精心設計來打造這個群眾參與的行動?作為2023年秋天藝術節的最後一檔節目,這個《彌》的行動又如何預示了表演藝術的未來? 來賓介紹 洪唯堯:《Operation 1'71701'/ 彌》導演,現為風狗浪製作公司主理人,作品有《微醺大飯店》、《神不在的小鎮》、《姊弟三部曲》 林亭均:兩廳院節目企劃部經…
  continue reading
 
EP01|從果蠅研發超智慧晶片,蜘蛛網成為拯救鳥類窗殺的發明靈感? 仿生科技,不只能見識動物的本領多厲害,也能認識科學家如何觀察動物,發展出意想不到的神奇科技。本集,要從動物視覺、聽覺的仿生應用談起。 動物視覺各有本事,有些看得遠、看得廣,還有些看得快。光是一隻小麻雀,眼中的世界就比人類多采多姿好幾倍,而螳螂蝦兩隻眼睛竟然能往不同方向滾動,全方位守備無死角!鳥、蒼蠅、果蠅、蛾類、螳螂蝦帶來的科技新靈感,一路從超廣角相機到無人機晶片,竟然還出現癌細胞偵測機?而車速偵測、洞穴探險導航帽的科技新點子,又是模仿了什麼動物的超能力? 本集重點 03:50 蜘蛛網,變身解決鳥群「窗殺」的完美方案 06:00 蜻蜓複眼有3萬個小眼;蒼蠅和人類看電影,一切都是超級慢動作 07:20 昆蟲複眼款相機,超廣角、…
  continue reading
 
EP00|神奇仿生學:向動物借點子,偷學科技新妙招! 在險惡的自然世界中,動物要覓食、禦敵、還要繁衍後代,時刻都得絕境求生。瞭解生物如何生存、克服困難,能提供人類靈感解決問題,這個學問就是「仿生學」⸺模仿自然,向生物借點子。最經典的案例即是,日本新幹線子彈列車的車頭,其實是模仿翠鳥(kingfisher)而來! 工程師如何找到這個妙招?偷學動物又解決了什麼大麻煩?動物好好玩第四季,動物仿生術將帶領你一起探索奇妙的動物世界,找到創意發明的有趣靈感! 【本節目為鏡好聽製作播出的《動物好好玩第四季》】 製作人:劉芝吟 錄音師:劉寶苓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 APP:http…
  continue reading
 
只熬夜一天就要補三天、辦公室坐久了就容易覺得累,身邊年輕人的話題也漸漸跟不上了.......。你會感覺到自己開始會不停被「老」提醒,並且感到焦慮、擔心嗎? 「恐老症」指的是慢慢侵蝕自己生命掌控性跟價值感的歷程。根據艾瑞克森社會心理發展理論,人們在中年時期的發展任務是生產力,但如果當你開始覺察到自己有老化症狀而過度焦慮、自我批評,就會讓生產力發展產生問題,變成停滯、過度調整反而失衡的狀態。 恐老症是怎麼來的呢?它背後的深層恐懼是什麼?心理師又會建議我們如何面對這樣的生命關卡? 【心理學小知識】 常常會聽到身邊的人說「我老了」。恐老症是發生在什麼年齡層或人生階段?年輕人會有嗎?其實,恐老症通常是發生在 40-60 歲的中年階段,包含面臨身體健康狀態的下降、長輩離開、要不要退休的生涯選擇、快要被時…
  continue reading
 
為了避免在關係中被拋棄,會瘋狂做很多努力、當找到一個可以給愛的對象,也容易過度理想化對方、當覺得自己不被愛,會習慣投入酒癮或不斷更換性伴侶.......。 邊緣型人格 (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 BPD)是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中認定的身心健康疾病,他們通常有一個比較不穩定的自我概念、不穩定的情緒,也容易有自我毀滅的想法跟行動。然而,就像心理學家 Marsha Linehan 曾這樣形容邊緣型人格障礙:「他們就像一個身上 90% 的面積被重度燒傷的人,他們的情緒沒有皮膚保護,輕輕的觸碰就會引發極大的痛苦。」在看似「恐怖情人」的行為背後,都是滿滿的傷痕。 如果你發現自己進入關係時,也有上述患得患失、把對方視為拯救者的心態,就代表自己是「邊緣型人格」嗎…
  continue reading
 
2023年,受到美中貿易戰、供應鏈重新分配等影響,全球貿易並未因為疫情解封迎來春暖花開。在地緣政治和全球貿易分化的背景下,各國的貿易夥伴關係也發生變化。其中,在China+1的趨勢下,東南亞地區更成為全球供應鏈的熱點,甚至超越中國。 那麼,地緣政治是如何影響全球貿易發展?面對東南亞逐漸成為供應鏈主力,對台灣是威脅還是機會?而中國又如何在這樣的趨勢下尋求解套?在即將到來的2024年,國際貿易將迎來什麼挑戰和機會?本集將帶來深入解析。 來賓介紹: 顏慧欣,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法學博士,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 本集重點: 02:20 美中對抗持續,地緣政治如何影響全球貿易發展? 05:51 在China+1趨勢下,美、中、台如何在東南亞重新布局? 11:49 中國會透過金磚…
  continue reading
 
彼得潘症候群,又稱永恆少年 / 少女,指的是一個人在成年以後,心智或外表仍停留在青少年時期,沒有真正地長大。他們身上常見的特徵包含依賴性強、害怕孤單、不願承擔責任、面對挫折的容忍度低、喜歡冒險刺激的事物,經常更換伴侶等等。 不想長大的原因可能有很多,而多半是受到原生家庭環境影響,讓他們認為要面對大人的世界是可怕的、壓抑的,而選擇逃避。如果發現自己就有永恆少年 / 少女的特質,並且感到困擾,有什麼解方?如果發現另一半就是永恆少年 / 少女的時候,又該怎麼辦呢? 【心理學小知識】 通常到幾歲還具有青少年 / 少女的特質,就算是彼得潘症候群?受到社會環境影響,現代人求學時間比較長,接觸第一份工作、面對比較多社會責任的時間也會比較晚,因此,通常會認為是 30 歲以後,到無上限。有些人到了 50、60…
  continue reading
 
2023年,全球疫情逐漸平息,台美經貿關係也呈現出令人振奮的突破。我們不只和美國簽下《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實施法案,完成繼1979年斷交以來,結構最完整的台美貿易協定外,也與其他國家,包括立陶宛、英國和加拿大等國,也在農業、科技等多個領域實現了更多合作。 本集我們將深入探討台灣對外的經貿關係,包括《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內容,與它對台灣的影響和潛在機會,以及台灣區域經濟發展的最新狀況。 來賓介紹: 顏慧欣,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法學博士,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 本集重點: 03:08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對台灣有哪些影響? 11:27 增加台美雙邊關係還有什麼途徑? 14:51 台灣和其他國家有哪些新進展? 17:20 明年台灣是否有機會打開CPTPP敲…
  continue reading
 
你是否有在一段關係中有這樣的感覺:明明在一起,卻老是覺得空空的、少了什麼,有時也會感覺焦慮不安,並且有些話不太敢說出口? 其實,有許多情侶或夫妻都處於假性親密關係當中,表面看似和平,但已經失去親密感。心理師提到,這或許是一種心理的防衛機制,因為害怕受傷,所以關起連結的可能。 然而,關係是共創的,為何會形成看似親密卻⼜不真實的關係?假性親密關係,通常是一開始就不適合了嗎?以及如果想要破解假性關係、走入真實的親密關係,可以怎麼做呢? 【心理學小知識】 要如何知道彼此間的關係是一開始就不適合,還是漸行漸遠、貌合神離?當兩個人愈親近,是否合適的問題就會愈清晰;由於害怕面對不合適的真相而迴避,是許多假性親密關係的成因。因此,這兩種都有可能,唯一個解法是冒險去接觸、真實溝通,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原因。 本…
  continue reading
 
表演藝術和多數人的關係,是觀賞作品時的生命觸動。但在今日,表演藝術還能轉化成身心治療,藝術治療追求的並非完成作品,而是讓脆弱創傷的孩子、生病失智的長者,在戲劇、音樂或繪畫中找到舒緩身心的另一道光。其中,戲劇治療更直接的透過身體遊戲,開啟自我表達、自我理解的可能。 戲劇如何跨出有距離的審美,幫助受傷的人找到安適呢?本集邀請戲劇治療師一同分享。 來賓介紹 柳冠竹:戲劇治療師,台大社會系畢業後,赴英國倫敦大學皇家中央演講與戲劇學校,取得戲劇與動作治療碩士。主要專長為創傷兒少、失智樂齡族群。 本集重點: 04:50 戲劇治療與心理諮商有什麼不同? 11:00 讓創傷孩子直接進行角色扮演,可能帶來更大焦慮 16:00 有能力做決定、表達決定,是一種自我感受的建立 27:30 治療未必能立即看見改變,而…
  continue reading
 
蕭菊貞起心動念拍鐵路,是想從鐵道或火車的視角來閱讀台灣。她拍攝南迴鐵路的記錄片《南方,寂寞鐵道》,今年六月上映後,看電影的人透過影像,融入了鐵道人員的勞動現場,見證了南迴鐵路電氣化後第一次試車的歷史時刻,也翻動了自己搭火車趕火車的生命經驗。 影像打動人心的力量來自哪裡?導演蕭菊貞用什麼方式記錄鐵道?在同樣於六月出版的導演手記《南方,寂寞鐵道:我們在時光列車上相遇》中,蕭菊貞記述了她與南迴鐵道的相遇、拍攝期間的田野、蹲點過程,以及她如何用「時間」來釀故事。回顧六年來的創作心路,蕭菊貞說:「這已經不是拍記錄片,而是一場場生命的交會。」 【探討作品】蕭菊貞︰《南方,寂寞鐵道:我們在時光列車上相遇》,大塊文化 【本集重點】 02:52 我覺得拍攝的過程本身,重要性不亞於最後的成品 04:13 很多人…
  continue reading
 
明知道工作上有許多代辦事項,卻遲遲不想開始;跟朋友約了見面的時間,卻老是遲到;正在著手論文研究,但進度一天拖過一天.......。在日常生活中,你也有類似的經驗嗎?俗稱的「拖延症」,其實暗示著我們什麼樣的心理狀態? 本集提到慣性拖延背後的心理因素,包含因為完美主義、害怕失敗所以無法開始、對自我評估過度自信、想討好他人卻扛著過多工作無法完成等等。而拖延行為可能只是冰山水面上的一小部分,我們真正要去理解的是冰山底下,卡住你的事情是什麼。 心理師提到,其實拖延是一個很內耗的過程,也可能造成工作效率的惡性循環或人際困擾,因此我們將提供一些協助你改善拖延的方法。 【心理學小知識】 慣性拖延也有好處嗎?從薩提爾成長模式來看,拖延行為看到的是冰山下的內在程式,我們可以從中看見自己的需求,並且對自己有一些好…
  continue reading
 
沙力浪是詩人作家、高山嚮導和高山協作,同時是布農文化工作者,他於2019年出版《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嚮導背工與巡山員的故事》(2021年增訂新版),收錄了〈用頭帶揹起一座座的山〉〈百年碑情〉〈淚之路〉等三篇作品,曾先後獲得2013、2015、2018年台灣原住民文學獎。從花蓮偏鄉的「文藝少年」,到以文字書寫布農文化的工作者,一切的故事,要從2000年第一次被林淵源大哥帶上山的經歷說起。 【探討作品】沙力浪:《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嚮導背工與巡山員的故事》,健行文化 【本集重點】 02:22 小時候我以為,全世界全部落只有我哥哥還有爸爸媽媽 09:53 當我有靈感要寫下來時,其實是用漢語,再轉成族語 11:13 沙力浪族語朗讀〈經過祖先所走過的路〉Angqai madadaingaz tu li…
  continue reading
 
在嬰兒哭泣時,主要照顧者的反應,將會形成個人的依附形式,並且延續到成人時期。其中,如果孩子哭泣時,總是得不到回應,就有可能形成不安全依附中的「逃避依附」。 逃避依附者的特質包含對親密關係會恐懼、不願意給予長期的承諾,害怕承擔受傷的風險等等。平時,他們很少表達自己的情緒與需求,也可能不太懂得同理他人。 逃避依附其實可以被看作是孩子成長過程的生存策略,或許是長期不被允許表達自己的情感,也可能是過度保護,最後只能壓抑自己真實的情感。只是,如果發現自己就是逃避依附者,是否就不適合進入親密關係?為什麼有時我覺得自己是焦慮依附,有時卻又是逃避依附?又如果遇到逃避依附型的伴侶,可以怎麼做呢? 【心理學小知識】 不安全依附類型通常會在關係出現壓力時顯現出來,尤其是在最在乎的人事物上;因此有些人在工作上雖然常…
  continue reading
 
EP09|杜麗娘有躁鬱傾向?孫悟空原型是妥瑞氏?表演藝術中的大腦疾病與非典型精神狀態 文學與戲劇除了傳遞情感,也常探索生命的陰暗幽微,憂鬱、瘋狂,或是不被理解的疾患。這些獨特的生命風景,在藝術手法下投射出主流之外的人群,以及我們生存世界的「神經多樣性」:非典型身心狀態亦是大腦運作的多元模式,例如亞斯伯格、過動、妥瑞氏症、自閉症,或許都是處在不同光譜的身心樣貌。 本集邀請音樂心理學家與精神科醫師,一同探討音樂、戲劇作品如何呈現特殊的身心異常。為何藝術作品會描繪非典型精神狀態?從哪些線索,能推測診斷作品中暗藏的思覺失調、躁鬱、自閉傾向? 來賓介紹 蔡振家:台大音樂所教授,專長為音樂心理學,著有《音樂認知心理學》、《另類閱聽:表演藝術中的大腦疾病以及音聲異常》 廖泊喬:精神科主治醫師,專長為成癮行…
  continue reading
 
七十年前的1949年,曾有一群人,為了爭取「同工同酬」走上街頭。這群人,是當時台灣的郵局、電信局員工。隔年,全台戒嚴,這群為自己爭取勞動權益的郵電工人,有33人被捕下獄,服刑7至15年不等,郵務工會國語補習班的二位老師則遭到逮捕槍決。這個案件,就是1950年的「台灣省工委郵電總支部案」。 從七十年後的現在往回看,如何理解,當時發生的這些事?為何228事件後,台灣的郵電工人仍不畏權威走上街頭、遊行請願?郵務工會為何和地下黨扯上關係?當時的工運參與者,又是如何看待、回憶自己那時的行動? 由陳柏謙編著的《激進1949:白色恐怖郵電案紀實》,以「案件」為中心,透過史料梳理、受難者的口述訪談、當時參與國語補習班的郵電工人所編輯的刊物《野草》,呈現這段幾乎被遺忘的白色恐怖歷史,以及那個時代、那群人的面貌…
  continue reading
 
我們人醒著有六成以上的時間是花在思考錢,不論是如何賺更多的錢,或是怎麼好好存款,然而,我們卻很少討論錢的議題。 一個人的金錢價值觀,會影響時間的分配,與精力的安排;有了伴侶後也會發現,兩個人的結合就如同兩種對金錢不同態度的結合。心理學家米利案・阿朗和薩姆爾 (Miriam Arond & Samuel Pauker) 指出人們對金錢有四種傾向,分別為視金錢為安全感來源、享樂、地位象徵,或控制。也可能,一個人的金錢傾向是超過一種以上的。 本集也提到,為什麼在關係中談錢很難?如果對自己而言,錢代表著愛跟照顧,會如何影響到親密關係?當金錢成為生活的巨大壓力源,背後深層的心理恐懼又是什麼呢? 【心理學小知識】 為什麼有錢不一定會快樂?當我們的社會常用財富定義一個人是否成功,這會讓我們拼命想賺更多的錢…
  continue reading
 
劉小華原本是職業軍人,在情報局負責對邊區的廣播通信。 1993年底她自情報局退伍,偶然得知,滇緬邊區許多孤軍、難民的子女,因僑委會徵召而來台升學,卻無法取得合法身份,不僅淪為無國籍的黑戶,甚至回不了泰北的家,心中不忍,從此走上為泰緬孤軍後裔爭取身分的抗爭之路。 從1994年,一直到2010年間,經歷了三個時期的爭取,劉小華共協助二千多位孤軍後裔取得身分,甚至還曾經走上街頭(2008年)。主持人顧玉玲任職「工殤協會」期間,也曾參與行動和提供協助。 今年六月,劉小華將這段為泰緬孤軍後裔爭取合法身分的歷程記述下來,寫成《一路走來:泰緬無國籍難民爭取在台合法身分之路》一書,成為那個時代的紀實和證言。 本集節目中,劉小華回顧一路走來、協助孤軍後裔的起心動念,節目中也邀請了當時參與行動、爭取合法身分的孤…
  continue reading
 
在職場上可能會有某些領域或事項是你特別不擅長,或特別不喜歡的,譬如上台報告、與客戶交交涉、陪主管應酬.......,在這種時候,你通常透過什麼方法讓自己適應,並有更好的表現? 蝙蝠俠效應指的是,每個人心中都有隱藏的超級英雄,讓這個超級英雄變成另外一個自我,就可以變得很有力量;透過「自我疏離」,以及「另一個自我」,能幫助你完成艱困任務。 扮演另一個自我的好處包含能夠幫助你情緒調節、控制焦慮,然而你可能也會想問,扮演久了會不會迷失?以及如果想要開始角色扮演,有哪些建議的步驟呢? 【心理學小知識】 「扮演另一個自己」和「真實做自己」是相互矛盾的嗎?其實,這些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只單看我們在每一個當下,選擇成為哪一個部分的自己。做自己是喚醒心中沈睡的巨龍,從自我疏離走向另一個自我;做自己不是「假裝」一…
  continue reading
 
藝術家高俊宏一開始走入山林,是為了調整身體,進而一步步展開台灣山林的踏查。 2018年他以四個台灣山區為主軸,出版《橫斷記》,新店三峽的大豹溪流域和大豹社(泰雅族大豹群),是書中所記述踏查的四個山區之一。 此後高俊宏一直在尋找,已滅社的泰雅族大豹群,是否仍有後裔存在?直到後裔真的出現了。 2020年高俊宏以《拉流斗霸:尋找大豹社事件隘勇線與餘族(Llyung Topa)》一書,完整記錄了他對隘勇線、大豹社事件遺跡的踏查,以及尋找大豹社散落餘族的過程。 回溯這段過程,高俊宏說︰在我二、三十年的創作生涯裡,影響我最深的,就是找到餘族這一刻……我真正等待的就是這一刻,這一刻也真的就發生了。 【探討作品】高俊宏:《拉流斗霸:尋找大豹社事件隘勇線與餘族》,遠足 【本集重點】 03:44 一百多年前,日…
  continue reading
 
在所有情緒當中,「憤怒」是最鮮明也最容易被察覺的;然而,我們往往不太喜歡這種情緒。憤怒的本質是為了捍衛自己的權利、重新為彼此的關係找到一個平衡,是一種「工具型的情緒」。如果已經習慣用生氣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要如何學會跟這個情緒共處?知道會傷害到重要他人,緊急剎車是有可能的嗎? 什麼樣特質的人特別易怒呢?你可以觀察自己或身邊的人,如果有特別多的「應該」、「規條」,甚至帶點完美主義,他就比較有可能因為期待落空而產生憤怒情緒。本集也分享了,自我調適的訣竅,以及面對生氣的人,可以因應的幾個方法。 【心理學小知識】 很多人會認為憤怒的情緒是控制不住的。但其實生氣的感覺雖然不能控制,但生氣之後的行為,是有得選的。換句話說,關鍵不在於你能不能踩煞車,而是煞車得早不早;對自己已經快要爆炸的情緒感知得越早,就越…
  continue reading
 
《斷裂的海︰金門、馬祖,從國共前線到台灣偶然的共同體》是何欣潔與同事李易安任職「端傳媒」時期,持續往返金門、馬祖、台灣所進行的深度報導,於2022年——金門馬祖解除戰地政務30週年出版。 台、澎、金、馬這四個島嶼間,隔著一片海,海洋雖然在物理上是相連的,但是人類對戰爭的執著、戰爭對海洋和島嶼的傷害,卻造成了台澎金馬的人們在認知和彼此情感的斷裂。 《斷裂的海》的報導中,呈現了金馬人日常生活的視角、也含括了國際地緣政治的視野,並提出當下台灣人的重要提問︰我們怎麼成為一個共同體? 【探討作品】 何欣潔、李易安︰《斷裂的海:金門、馬祖,從國共前線到台灣偶然的共同體》,聯經出版 【何欣潔】 1985年生,澎湖人,在台北求學、就業,曾任《今周刊》記者、《彭博商業周刊》駐台特約記者、端傳媒台灣組主編。20…
  continue reading
 
在哲學上有一個有名的悖論,叫「布里丹之驢」。假設有一隻完全理性的驢,站在兩堆完全一樣的乾草的中間,這頭驢就會餓死——因為牠無法選擇,到底該吃哪一堆乾草。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選擇困難,小至今天中午吃什麼,大至要不要換工作、要不要結婚。而若情況已經嚴重到面臨選擇時就會有許多焦慮反應,例如胃痛、心悸、頭暈、睡不著等,那可能就會被判定為「選擇困難症」。選擇困難症又稱「選擇恐懼症(Decidophobia)」,在精神疾病診斷中是被歸類在焦慮症體系下的特定對象畏懼症 (Specific Phobia)。 選擇困難背後的心理因素有哪些?「選擇困難」跟「衝動選擇」,其實是很像的?如果發現自己選擇困難,又該怎麼辦呢? 【心理學小知識】 「選擇困難」跟「衝動選擇」者看似是光譜的兩端,但其實是很像的,他們都同…
  continue reading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在討論,要如何找到生活目標、如何經營親密關係,或者如何愛自己,其實種種議題的答案,都會回到「你是否理解自己」。但即便每天都在跟自己相處,你可能也發現了,「認識自己」並沒有想像中簡單。 完形治療的創始人波爾斯曾說,「人們最核心的生命力,是被禁錮在那些受到我們否認的特質之中。若一個人可以更瞭解自己內在不同特質,就可以運用這些特質,更有彈性地因應不同生命階段的挑戰。」換句話說,當我們盡可能地探索自己的真實樣貌,就能幫助自己整合內在資源,個人的改變成長也就會自動產生。 本季會從三個面向帶大家更理解自己。包含從親密關係中認識自我,例如忍不住對伴侶動怒、假性親密關係的成因,以及深入逃避依附的心理;以及從外顯行為中認識自我,例如選擇困難、拖延症、恐老症、金錢焦慮等等;最後,還有深層的自我…
  continue reading
 
攝影家朱健炫在1981年至1992年間,持續拍攝台灣重要礦場和礦工,2018年他將攝影作品結集為攝影集《礦工謳歌》出版,封面是他拍攝的阿美族礦工陳政治。朱健炫曾以這幅作品兩次獲得攝影比賽金牌獎。 2019年朱健炫展開口述歷史寫作計畫,尋訪過去在《礦工謳歌》所拍攝的人物,紀錄他們的生命歷程,於2023年出版報導作品《炭空:追尋記憶深處的煤鄉》,他第一個採訪的對象,就是《礦工謳歌》的封面人物阿美族礦工陳政治。 【探討作品】朱健炫,《炭空:追尋記憶深處的煤鄉》,時報出版(國家文藝基金會「臺灣書寫專案」獲選作品) 【本集重點】 02:46 我看到一群「黑人」從礦坑走出來,真的很震撼 09:02 礦業興旺的60、70年代,因為缺工,就到花東招募原住民 12:04 陳政治回憶,海山災變那天他們兄弟四人只…
  continue reading
 
2014年陳昭如寫了《沉默: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探討「特教學校的性侵」,被比喻為跟韓國《熔爐》一樣重要的作品,當時她彷彿站在集體被迫沉默的受害者那邊。其後她出版了《幽黯國度》和《無罪的罪人》這二本著作,分別探討障礙者的性需求與性侵冤案;接著在2022年,她以《判決的艱難》爬梳兒童性侵害案件「認定的兩難」,如此一本又一本再一本,不斷往前探究、甚至不惜挑戰人們認識的邊界,這股動力從何而來? 【探討作品】 陳昭如︰《無罪的罪人:迷霧中的校園女童性侵案》、《判決的艱難:兒童性侵的爭議與正義》,春山出版 【本集重點】 03:33 寫《無罪的罪人》時讓我了解,司法判決的依據,有時是很薄弱的 07:57 我常碰到有一種質疑是說︰兒童性侵冤案,絕對是少數 10:09 一般人想要的往往是「包青天式」的正義…
  continue reading
 
吳爾芙的那句「女人若要寫作,就要有錢有自己的房」反映了二十世紀女人的困境,以及女人寫作的門檻。在台灣,女性寫作的發展歷史為何? 在百花齊放的 20 世紀以後,現在的女作家們又如何突破? 本集節目主持人為黃宗儀,來賓是政大台文所的特聘教授范銘如,她認為,第一波與第二波的國際婦運對台灣都有影響,台灣文學跟國際的接軌其實很及時也很頻繁。你可能會聽到有人說,相比歐美,台灣沒有厲害的文學作品;但其實細究八、九零年代的女作家,早以在題材與表現形式上達到極具水準的高度。 另外,本集也討論了,從「空間」的視角對了解女性文學的重要性為何?以及對她而言,女性文學跟男性文學有何分別呢? 本集重點: 01:37 當年文學副刊上,少女們的煩惱 04:52 反思婦運之後:日治時期到五零年代的寫作主題 08:42 她們的…
  continue reading
 
江婉琦的報導作品《移工怎麼都在直播》完成於2022年,從移工的日常休閒、情感、工作等面向,刻畫他們豐富多樣的生命樣貌及能動性。 書中最早的一篇報導〈移工怎麼都在直播〉,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開始的,當時江婉琦訪談身邊的移工朋友,並進一步理解到︰直播是移工生活中的喘息,在直播中他們可以說母語、能夠被看到與被「同理」。而一開始會接觸到移工的議題,來自她自己當時對學校生活的不自在與逃脫。 【探討作品】江婉琦《移工怎麼都在直播》,木馬文化出版 【本集重點】 04:14 我也因為遇到不舒服的環境,逃脫到一個我比較喜歡的地方 09:25 Rita在印尼時喜歡打籃球,因為台灣的活動太少了,所以只能跳舞 16:57 米妮來小花家六年之後,她學會了一種防備男性鄰居的方法 23:07 移工在台灣的生命經驗裡…
  continue reading
 
現在的學生已經可以在中小學的課堂上直接學習性別研究的知識,然而,多數的成人都沒有相關的經驗背景。性平教育的內涵為何?離開校園後,它與一般的人的關係又是什麼? 本集主持人為李佩雯,來賓是清大通識教育中心及學習科學研究所的教授謝小芩。她認為,講到「教育」,一般人會將它跟「學校」畫上等號,然而,教育是經驗的改變跟成長,我們一生的角色一直在變化,所有的社會情境都是跟性別有關的。例如今年夏天在台灣發生的 #MeToo 事件,就是給整個社會的性別教育。 她的研究也討論了大學及研究所男女選科選系的主題。在台灣,即使現在兩性入學機會幾乎平等,但男性集中理工、女性集中人文藝術領域的性別隔離現象仍舊非常明顯,原因是什麼?在西方國家又有什麼不同的發現? 本集重點: 08:24 成人以後怎麼接觸性平觀念?等碰到事情…
  continue reading
 
沒口河是一個地理學的名詞。台灣東部和南部的河流,在冬季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季風會把海沙捲回河口,形成河口被封閉起來的濕地。黃瀚嶢就以「沒口之河」,描述他所書寫的知本溼地。 初到知本溼地時,黃瀚嶢是個「外人」。他來這裡做生物調查,計畫為溼地建構生態論述,卻從此展開一場為期六年的書寫之旅。 在知本溼地的時間,黃瀚嶢除了爬梳河流歷史、訪談族人,也參與了部落的小米收割,見證了人與土地的互動,部落一位老獵人,為他取了卑南族語的「自然名」(指用自然來命名)。 回望這段旅程,知本溼地對黃瀚嶢而言,已不再只是田野,而是他想「一再回去」的地方。 【探討作品】 黃瀚嶢《沒口之河》,春山出版。 【本集重點】 04:56 很久以前,知本人稱這裡為「積水的地方」 05:32 政府曾把知本溪北岸沖積扇,外包給「捷地爾」公…
  continue reading
 
報導文學以文學為主體,向新聞學借用了採訪寫作,向人類學借用了田野觀察,向社會學借用了調查分析,又向歷史學借用了民眾口述;由於貼近真實現場,報導文學特別講究內容的可信度與說服力。身為報導寫作者,既要能夠貼身理解、又要可以抽身佈局;書寫實踐,從來就是行動導向的。 顧玉玲邀請10位報導寫作者,分享寫作和田野經驗,他們對公理和正義的追問、調查、反思、揭露與發現: EP01|ft.黃瀚嶢《沒口之河》 EP02|ft.江婉琦《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EP03|ft.陳昭如《無罪的罪人:迷霧中的校園女童性侵案》《判決的艱難:兒童性侵的爭議與正義》 EP04|ft.朱健炫《炭空:追尋記憶深處的煤鄉》 EP05|ft.何欣潔《斷裂的海:金門、馬祖,從國共前線到台灣偶然的共同體》 EP06|ft.高俊宏《拉流斗霸:…
  continue reading
 
★葉浩【政治哲學相對論】★ 到 鏡好聽、博客來、Readmoo、Kobo 完整收聽 ,上一堂民主必修學分課 "每個思想家都在對付他們身處的時代問題,我們從中學的是他們如何回應自己的時代、他們的思維方式" 「葉師傅太強了!」自承是政治小白的紀金慶,聽了《政治哲學相對論》後忍不住大呼過癮。十集節目就像讀一套武俠小說,隨著葉浩的帶領,暢快在不同的思想立場之間翻轉,先是為一派主張折服,而後又遇他山挑戰,峰迴路轉、淋漓盡致。 葉浩說,我們習以為常地談民主、談公平、談正義,卻缺少對這些概念的細究討論。人們說自由,但不清楚台灣人渴望的自由邊界;我們自傲民主,但未曾深思是哪一派民主;眾人害怕極權、厭惡民粹,但極權、民粹與民意的界線未被視清。在喊出捍衛台灣民主自由的這一刻,更需要從一套政治哲學課程認認真真的思…
  continue reading
 
一般我們會認為讓穆斯林女性戴頭巾或穿蒙罩袍,是一種父權對女性的控制,然而,其實也有一些女性是主動選擇改宗穆斯林,或加入伊斯蘭國,其中也不乏西方國家的女性。 本集的主持人是藍佩嘉,來賓為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的副教授蔡芬芳,她到印尼訪問了許多改宗為穆斯林的客家華人,他們為什麼改信伊斯蘭教?改宗之後又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在研究戴頭巾之於女性的意義中,有人覺得這個穿戴反而讓她們覺得很安全;避掉他人凝視自我身體的目光,她們感覺到自由。 也許,對於不同族群文化與宗教的認識,終究要回到他們自己的生命經驗,去理解這些東西對他們而言的意義。 本集重點: 03:21 為什麼有些客家華人女性會選擇改信伊斯蘭教? 10:10 改宗之後的挑戰:我如何成為一個好的穆斯林? 14:09 頭巾與蒙罩袍的意義:其實穿…
  continue reading
 
EP08|古典腦 vs 爵士腦,原來大不同?音樂訓練改變你的大腦 ft.蘇郁涵、葉俊麟 爵士樂自由不羈、靈光四射的即興演奏,讓不少人嚮往不已,但對許多長年接受古典訓練的樂手,儘管演奏技術紮實,踏入爵士領域卻充滿挑戰。為何經過嚴格訓練的古典樂家,反倒成為爵士苦手?古典訓練下的絕對音感、讀譜技巧,竟然可能成為某種爵士障礙? 本集邀請兩位受過古典訓練,如今皆悠游於爵士表演的優秀樂手,分享他們如何轉換遊走在不同音樂形式的心路歷程。這些經歷也印證了腦科學的實證研究:音樂不只陶冶性情,還會改變大腦神經迴路,不同的音樂訓練也將讓我們的大腦大不同! 來賓介紹 蘇郁涵:爵士鐵琴手。畢業於美國知名爵士音樂學府 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獲美國《DownBeat》雜誌2017、2018連續…
  continue reading
 
性工作與國家的歷史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從性別史的角度去理解歷史,為什麼是重要的? 本集主持人為劉文,來賓為成大歷史系的助理教授梁秋虹,她認為,性別史很重要的是能關注到不同邊緣,以太陽花學運為例,可以不以佔領立法院議場為中心,而是去關注像同志、守門員,或從南部坐車上來的學生們。他們看似邊緣,但卻是這場運動中的多數。 她的研究也關注日治時期的性治理。從翻閱當時的戶口名簿、看到性交易名冊上的照片,曾經覺得很遙遠的歷史會突然變得真實而立體。在當時,她們都發生了什麼事?回顧這段歷史,可以如何與當代性產業對話呢? 本集重點: 06:28 性別史:不為抵抗父權而塑立另一個典範 12:34 這不是太陽花學運:不以立院為中心,會看到什麼樣的歷史? 15:12 她曾經被當作買賣的商品:日治時期性治理研究 21:…
  continue reading
 
EP07|靈光如何乍現?解密爵士即興演奏下的大腦 ft.謝明諺 自由揮灑、靈光迸發,「即興」是爵士樂讓人著迷的表演形式。樂手沒有劇本、沒有樂譜,而是根據當下的主題和基本音樂元素發揮。許多爵士樂的精采演奏,都來自樂手在舞台上的靈光乍現。 這些迸發的靈光從何而來?這不僅是創作者心心念念的追尋,也讓心理學家備感好奇。國內爵士樂壇的即興高手謝明諺親身分享,在即興的當下,爵士樂手的心理狀態是什麼?這種信手捻來的即興能力如何養成?同時,主持人也將透過腦科學的研究,解密爵士即興演奏下的大腦,揭開創意的神秘基礎。 來賓介紹 謝明諺:薩克斯風演奏家。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爵士薩克斯風演奏碩士、碩士後文憑,曾獲2012台中國際薩克斯風大賽冠軍、兩屆金音獎最佳樂手,並以《Lines & Stains》拿下第三十屆金曲…
  continue reading
 
現代人談戀愛,如果有碰到什麼問題,會開始上網去徵詢不認識的網友或意見領袖意見。科技中介的親密關係,發生了哪些不一樣的改變?透過手機交友,又如何影響我們的愛情觀呢? 本集主持人為李佩雯,來賓為陽明交大傳播與科技系的助理教授陳維平,她近期做了科技與親密關係的研究,發現到,網路原住民「Z 世代」(1990 年代中期至 2020 年初生的人) 的情感關鍵字,是做自己,以及預作準備。他們會先問自己很多問題,譬如「我是什麼樣的人」、「我適合什麼樣的關係」,並且思考應該要先做哪些功課與準備。 科技被認為是解決問題的工具,因此,現代人也認為它好像能解決自己愛情的困惑。演算排列法,能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找到合適的對象嗎?在她的研究中,看到使用交友軟體的人,為什麼對這個工具既相信又質疑?當中有哪些常見的迷思?…
  continue reading
 
EP06|爵士:誕生於酒館與妓院的音樂 ft.孫秀蕙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爵士樂從ragtime(反拍/散拍)節奏逐步發展,誕生於美國南方的紐奧良,在酒館和妓院裡發揚光大。百年前,爵士樂是中下階層的美國黑人,展現自由不羈的新興音樂形式,即興、自由、混血而多元。如同《Jazz as Critique》書中所說:爵士作為藝術,含納了那些不被世界容納的事物,因此能為沉默無聲、被排拒的他者發聲。 歷經百年,當代爵士樂是否依然保有原初的多元、開放與包容?爵士樂如何反映社會變遷?從音樂心理學觀察,愛聽古典、爵士、搖滾、嘻哈與流行樂的樂迷,又有哪些不同的性格傾向? 來賓介紹 孫秀蕙(小威):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爵士樂齡30年的資深樂評家,也擔任《音響論壇》爵士樂專欄主筆,著有《爵士春秋》、《爵士歌爵…
  continue reading
 
RCA 美國無線電公司在台灣經濟起飛的 1970 到 1990 年間曾在桃園設置總廠,結果造成無法回復的土壤污染及地下水公害,也對當時廠內工作的員工身體造成長遠的傷害,尤其是女性基層員工,被認為是台灣環境史上最嚴重的工業汙染案。只是,為什麼受害者以女性居多呢? 本集主持人為藍佩嘉,來賓為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的副教授林宜平,她的研究領域為科技與社會、醫療人類學、社會流行病學等,她也長期參與了工傷事件 RCA 的污染訴訟過程。 林宜平於本集分享,健康跟性別有什麼關係?從女性主義的觀點來研究公衛議題,能看到什麼重要或獨特之處?RCA 汙染的性別階層明顯,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本集重點: 02:37 RCA 桃園總廠於 1998 年宣告永久無法整治 04:30 受環境汙染影響…
  continue reading
 
為什麼運動場上以生理男性居多?為什麼女生走夜路會害怕?前幾年社群上有一系列勸戒男性不要再「開腿」侵占空間,你也有關注到嗎? 空間是身體的延伸,空間就是性別,本集主持人為李佩雯,來賓是台大城鄉所的教授畢恆達,他的研究領域包含環境心理學、性別與空間、街頭藝術等,他認為「性別」、「空間」之間比較不是「與」的關係,而是性別會受到空間的影響,或者一個空間之所以會變成這樣,可能正反映那個時代的性別意識。性別空間大至社區、都市甚至跨國遷移,小至我們的身體,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他近幾年接受教育部委託,進行了非常縝密的「全國大專校院性別友善空間的總調查」,當中他有什麼特別的發現?尤其在台灣,一旦討論到校園內的男女混宿,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的恐慌與反彈?我們又如何讓不同性別的人,包含跨性別者,都可以在這個社…
  continue reading
 
從衛生署的報告可以看到,近 15 年來台灣透過「試管嬰兒」技術而懷孕的婦女中,就有 4 成左右會歷經多胞胎懷孕。而其實早在 1998 年針對胚胎植入數目的全球性評比中,台灣便曾以平均數目 4 個高居世界第一,堪稱是「多胞胎共和國」。多胞胎懷孕在醫界被視為高危險妊娠,但在台灣為什麼會有如此高比例的多胞胎?從性別的角度又該如何看待台灣人工生殖的現況? 本集主持人為黃宗儀,來賓是台大社會系吳嘉苓教授,她的研究專長是性別研究、醫療社會學、科技與社會研究,近期正在研究東亞的助孕科技治理。吳嘉苓提出「預想」的概念,認為試管嬰兒常被當作希望科技,個人夢想組成理想的家庭、醫療院所希望業績蒸蒸日上;「希望」成為推動大家做決定的重要面向。 然而,她認為生殖科技給予太多承諾、吸引太多目光,我們認為新興科技的研發就…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