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cations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Loading …
show series
 
阿富汗是世界上人道主义危机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国际援助机构在阿富汗正面临着严峻的资金来源问题。世界粮食计划署今年不得不停止向1000万阿富汗人提供援助。粮食署驻阿富汗代表、国家主任李筱薇(Hsiao-Wei Lee)告诉《联合国新闻》,削减粮食援助给阿富汗造成了严峻的后果。请听特约记者杜佳的报道。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召开之际,一个独立科学家小组发布了一份新的联合国报告,呼吁根植于科学的变革,让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重回正轨。潘家华是联合国秘书长任命、参与撰写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独立科学家小组成员,他在接受《联合国新闻》采访时介绍了报告的制定过程、现阶段发展的分析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请听特约记者杜佳的报道。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首创了地球大数据理论与方法,他带领团队建立了地球大数据理论框架、技术结构和科学方法,奠定了数字化链接地球物理空间、社会和人类活动空间的理论基础。在2023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召开之际,郭院士接受了《联合国新闻》特约记者杜佳的采访。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慈善是我们可以对人类的共同未来做出的最佳投资之一。联合国将每年的9月5日定为国际慈善日,就是为了动员和鼓励世界各地的人们及非政府组织通过志愿和慈善活动帮助他人,展示慈善事业在缓解人道主义危机和减轻人类苦难方面的作用,让世界看到慈善组织和个人的努力。在今年国际慈善日到来之际,《联合国新闻》采访了北京益行者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耿向顺,请听特约记者杜佳的报道。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2023年8月28日,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对会员国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承担的义务发布了一份权威指南(第26号一般性意见)。委员会首次明确确认儿童享有清洁、健康和可持续环境的权利。该指南指出,面对日益加深的气候危机,在环境决策中必须考虑儿童的意见,并强调,在培养儿童采取行动、倡导和保护自己免受环境危害方面,环境教育能起到关键作用。一位参与“一般性意见”制定的儿童顾问团成员阿尼瓦·克拉克(Aniva Clarke)接受了《联合国新闻》的采访,展示了儿童在环境工作中的作用。请听特约记者杜佳的报道。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在8月19日是世界人道主义日,联合国同奋战在世界各地的人道主义者共同表明,我们#无论如何#,会坚定不移地为所服务的社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无论他们是谁,无论他们身处何地。一位来自中国的人道主义者郝南通过《联合国新闻》的采访,分享了他参与人道主义救助工作的经历。请听特约记者杜佳的报道。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联合国于6月12日发布了一份有关数字平台信息完整的最新政策简报。简报指出:虽然数字技术是保持社会联系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但它们也助长了虚假信息和仇恨言论的传播,已经成为严重的全球威胁。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虚假信息和仇恨言论甚至可能导致暴力和死亡。大规模传播虚假信息会给人类带来生存风险,并危及民主制度和基本人权。《联合国新闻》就此议题采访了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方可成。请听特约记者杜佳的报道。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青年可谓联合国《2030年议程》的“火炬手”,因为他们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议程行动和政策的受益者,也是设计者和参与者。在8月12日国际青年日到来前夕,《联合国新闻》采访了三位可持续发展的青年实践者。请听特约记者杜佳的报道。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数字平台是改变世界各地社会、文化和政治互动的重要工具,但同时也使谎言和仇恨得以迅速传播,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危害。随着错误信息、虚假信息和仇恨言论从数字空间的边缘激增为主流,联合国自身也遭受负面影响。长期报道联合国事务的中国记者徐德智对此深有体会,甚至还把辟谣当作报道工作的一部分。请听《联合国新闻》邹合义的报道。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自《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3年通过以来,全球在打造“无烟社会”的征途上已经走过二十载。为了帮助各国将公约所要求的减少需求战略落到实处,世卫组织在2007年还推出了被命名为MPOWER的烟草控制系列措施。过去15年间,随着覆盖国家的数量成倍增加,这些措施正在成为更多人抵御致命烟草危害的“护身符”。请听《联合国新闻》邹合义的报道。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7月13日召开了一个国际学术会议,讨论脑神经技术研究及其相关的伦理问题。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出席了会议,和与会人士交流了脑神经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它可能带来的道德伦理问题、以及中国科学家在这个领域上的讨论和共识。蒲慕明就此接受了《联合国新闻》的采访,请听特约记者杜佳的报道。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不论是在电影还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滚滚沙尘遮天蔽日,吞噬了沿途的一切,将白昼变成黑夜,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沙尘暴会造成多方面、跨部门和跨国界的影响,但全世界对其危害的认识普遍不足。在首个“国际防治沙尘暴日”到来之际,联合国呼吁公众加强相应的风险意识,并在全球和区域层面开展合作,共同应对这一灾害。请听《联合国新闻》邹合义的报道。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水是生命之源,江河湖海则是地球关键的生态系统。对于人类发展与生物多样性来说,保护这些水体环境至关重要。在中国,素有母亲河之称的长江就正在得到持续的保护修复,而代表性物种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变化无疑是长江生态环境的晴雨表。《联合国新闻》这就带你跟随一位追逐江豚的摄影爱好者去湖北宜昌一探究竟。请听邹合义的报道。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废弃物非法贸易是一种最严重的环境犯罪形式,在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的“无废弃”倡议(Unwaste)汇集了专家和政策制定者,旨在打击欧盟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废弃物走私,支持向循环经济的转型。“无废弃”项目协调员约安娜·科图蒂乌(Ioana Cotutiu)近日接受了《联合国新闻》的采访。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目前联合国在全世界一共有12个维持和平行动。截至今年3月底,其中共有2258名来自中国的维和人员。他们奋战在联合国位于南苏丹、塞浦路斯、黎巴嫩、刚果民主共和国、马里、阿卜耶伊地区和中东等9个维和行动中。李理中校是他们当中的一员,目前在联合国西撒哈拉特派团执行任务。在5月29日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到来之际,《联合国新闻》采访了李理。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长期以来,各国一直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国家的发展与经济进步。但是,经济并不能主导一切,GDP也无法体现一个国家在社会福祉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方面取得的进展或出现的退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呼吁,不能“不顾一切地视环境破坏和退化为经济进步”,需要建立与GDP相辅相成的进展衡量标准。在此背景下,联合国统计委员会近期召开了官方统计数据高级别论坛,探讨GDP之外的统计措施。论坛期间,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处首席统计师张砚春接受了《联合国新闻》的采访,介绍如何利用人类发展指数弥补GDP的不足。请听《联合国新闻》实习记者王海霏的报道。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健康的植物有助于消除饥饿、减少贫困、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推进使用对环境友好的生态种植,对保护植物健康至关重要。在5月12日国际植物健康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每个人提高认识并付诸行动,保持我们的植物健康。就此,《联合国新闻》采访了中国山东省从事生态农业的王延静,请他介绍了在农业种植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平衡的实践和探索。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一年两度的“世界候鸟日”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在全球范围内候鸟面临的威胁以及候鸟生态的重要性,从而凸显出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的紧迫需要。按照惯例,今年的世界候鸟日被定在5月和10月的第二个周六,也就是5月13日和10月14日。《联合国新闻》为此采访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研究室主任杨晓红,请她介绍了近年来候鸟保护工作在中国取得的进展。请听特约记者杜佳的报道。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2015年,联合国在纽约召开可持续发展峰会,193个会员国一致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立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今年则是执行这项议程的中间节点,但由于受到多重相互关联的危机影响,整个世界已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道路上“严重脱轨”。为了重新给人类追寻可持续未来的征程注入动力,我们不妨从一位科幻作家的视角来汲取灵感,在由想象力构建的无数个未来世界中回望当下。请听《联合国新闻》邹合义的报道。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自闭症是一种从幼儿期开始显现的终身神经系统疾病。不论患者的性别、种族或社会经济状况,与神经系统差异相伴的污名化和歧视长期阻碍着自闭症的诊断和治疗。当前,世界各地自闭症高发,但人们对这种疾病仍然缺乏了解,这对患者个体及其家庭和社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4月2日“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到来之际,一对养育自闭症孩子的夫妻彭灼西和李春砚与《联合国新闻》分享了他们的经历,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人认识自闭症,了解自闭症人士和家庭的处境,以及他们对社会的需要和期望。请听特约记者杜佳的报道。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2022年12月14日,联大第七十七届会议通过决议,宣布每年的3月30日为国际零废物日。零废物日旨在促进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支持社会向循环型转变,并提高人们对“零废物倡议”如何促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认识。实现零废物需要社会各个层面采取行动。深圳市城市环境文明大使、公益机构零废弃促进会会长许楷楠接受了《联合国新闻》采访,强调环保从个人做起以及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请听特约记者杜佳的报道。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今年是《世界人权宣言》通过75周年。3月21日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的主题聚焦于打击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的紧迫性。《世界人权宣言》声明,每个人都有权享有所有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和肤色等任何区别。然而,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继续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到来之际,《联合国新闻》采访了两位美籍华裔平权倡导者。请听特约记者杜佳的报道。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去年年底,来自中国的高级法官高晓力成功当选联合国上诉法庭法官,成为这个法庭首位来自中国的法官。今年3月,高晓力到纽约总部审理案件之时,正值世界各地庆祝3月10日第二个女法官国际日之际。联合国上诉法庭是一个怎样的机构?高晓力作为一位女法官在法律职业道路上有着怎样的思考?带着这些问题,《联合国新闻》记者黄莉玲采访了高晓力。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月24日标志着俄罗斯2022年初入侵乌克兰一周年。这场战争对全球的地缘政治、金融体系、粮食与能源安全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乌克兰不仅经历了严峻的社会经济危机和人道主义紧急状况,而且承受了广泛且严重的环境破坏,这对生态系统、人们的健康和生计、经济都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请听《联合国新闻》实习记者陈庆龄的报道。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12月1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圆满落幕,通过了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指导世界在2030年之前为解决生物多样性损失及恢复生态系统等问题所需做出的努力。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这份框架是“人类与自然缔结的和平协定”。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人口基金6月20日联合发布了首份《世界助产服务状况》报告。这份报告考察了58个发展中国家缺乏助产士的状况,其中没有包括中国。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助产服务的情况,我们采访了在围产医学方面有着近20年临床和教学科研经验的庞汝彦博士,她在退休前曾担任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公室生殖健康高级项目官员。 庞汝彦在采访中对中国目前的高剖宫产率表达了担忧。她指出,中国每年出生的1300万新生儿中有近一半是在手术刀下降生的,没有医疗指征的剖宫产不仅使几百万妇女"从顺产变成了难产",除了对母婴健康造成影响外,还浪费了大量的卫生资源。 庞汝彦:"世界卫生组织做一个Global Survey(全球调查), 我们是随机地取了两个省,加一个首都北京,就算三个省。每一个省随机地取7个医院,一共是21…
  continue reading
 
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瑞典食品和生物技术研究所撰写的题为《全球粮食损失和粮食浪费》的报告指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损失和浪费基本相同,分别为6.7亿和6.3亿吨。其中富裕国家消费者每年浪费的粮食为2.2亿吨,几乎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粮食净产量相当。 报告估计,欧洲和北美消费者每人年均浪费95至115公斤的粮食,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东南亚地区每人年均仅扔掉6至11公斤,但这些发展中国家在粮食生产和收获过程中出现的粮食损失现象非常严重。 卢塔拉迪欧(NeBambi Lutaladio)是粮农组织研究作物培育与人类生计的专家。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粮食损失主要出现在生产和加工阶段,而粮食浪费则出现在销售和消费阶段。 卢塔拉迪欧:"(英文) 粮食损失和浪费分别出现在生产和消费层面。粮食损…
  continue reading
 
全世界有1200万人不具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身份,这种无国籍的状态不仅给他们个人的生活带来了种种苦难,有时甚至是导致社会冲突的根源。在8月30日《减少无国籍状态公约》通过5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联合国难民署再次呼吁世界各国关注无国籍者的处境,早日为他们找到出路。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苑星普的报道。 1991年12月26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解体,15个加盟共和国成为了各自独立的国家。原苏联公民塔季扬娜•莱丝尼科娃(Tatianna Lesnikova)怎么也想不到,一夜之间,她和家人都变成了没有国籍的人。 莱丝尼科娃:“(英语)我们在俄罗斯出生,但是当俄罗斯宣布独立的时候并不在那里生活,乌克兰也不接受我们,因为在乌克兰独立的时候,我们未能达到在居住期限方面的要求。” 在乌克兰独立后不久…
  continue reading
 
2007年,美国黑水保安公司人员以自卫为由,射杀了17名伊拉克平民,有关这一案件的法律诉讼至今仍未产生结果。最近一年中,有关雇佣军卷入科特迪瓦和利比亚冲突的消息又纷至沓来。联合国有关雇佣军问题的工作组11月1日指出,越来越多的雇佣军及私营军事和保安活动增多正在带来各种人权方面的挑战,建议国际社会通过一项公约,对此类活动进行监管和问责。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苑星普的报道。 2007年9月16日,美国黑水保安公司人员在巴格达为美国国务院的一个车队提供护送,在经过市区的尼苏尔广场时,保安人员以自卫名义开枪射击,导致17名伊拉克平民死亡、20人受伤。然而,由于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主导建立、负责管理伊拉克各项事务的“联军临时权力机构”曾授予所有与军方签订合同的承包商豁免权,导致这一案件无法在伊拉克法庭审…
  continue reading
 
国际法院是解决国家间争端的联合国常设机构。11月10日,联大和安理会在同时进行数轮投票后选举出国际法院的5名法官,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资深国际法专家薛捍勤女士。那么,法官候选人是如何产生?他们应该具备那些条件?国际法院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哪些作用?法院对那些案件具有管辖权?让我们从以下专题中进一步地了解国际法院这一全球司法权威机构的组成和运作。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郑南的报道。 经过联大和安理会的分别投票,参加竞选国际法院法官职位的8名候选人中,来自中国的薛捍勤等5名候选人当选,担任国际法院法官,任期从明年2月6日开始。 国际法院位于荷兰海牙,是联合国六个主要机构之一,负责联合国的司法事务,处理国家间的争端,并解答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提出的法律问题。国际法院依照《国际法院规约》规定运作,而《规约》是《联…
  continue reading
 
2008年8月1日,经过国际社会的多年努力,禁止使用、发展、生产、获取、储存、保留或转让集束弹药的《集束弹药公约》正式生效。11月16日,5个致力于推动禁止使用集束弹药的非政府组织发表了《2011集束弹药监控报告》,总结了《集束弹药公约》生效以来,在禁止使用集束弹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所存在的挑战。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李茂奇的报道。 集束弹药是指散射或释放在撞击之时或之后引爆的爆炸性子弹药的弹药。根据不同的模式,集束弹药散射或释放的子弹药的数量少则几十,多则可超过600个。在武装冲突期间,如在人口密集区针对军事目标使用集束弹药通常会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在武装冲突结束后,很大一部分已经散射或释放的子弹药未能引爆,造成生活在广大面积内的平民大量意外伤亡,并阻碍了诸如公路、铁路和电厂等基础设施的重建和发…
  continue reading
 
由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