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ens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Artwork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出品制作的独立文化播客,内容主要围绕展览、戏剧、表演和现场艺术展开。节目也会不定期邀请专业领域的嘉宾,共同探讨行业的见闻,分享闲散的思考。每期播客配套的补充图文索引,都会即时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道听途说」是 Apple Podcasts 2019年度最佳播客之一。 播客官网: fakefestival.org 新浪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微信公众平台: 假艺术节 主题音乐 © 孙大肆 联络邮箱: info@fakefestival.org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Toi Toi Toi 是「呸呸呸」的意思。 在戏剧和表演艺术领域,讲这句话意味着把晦气赶走。对主创们来说,也算演出前带点迷信的祝福。 「道听途说」开设的同名短播客小单元,以欧陆为圆心,记录主播在剧场内外的经历与观察。节目中的即时思绪,也许会相对懒散。除了与听友们分享之外,也借此机会为自己留存部分新意和旧梦。 - I Want Absolute Beauty 是 Ivo van Hove 接任鲁尔三年展艺术总监之后的亮相作品,由他本人执导。编舞部分由风头正劲的马赛国家芭蕾舞团驻场编舞组合 (LA)HORDE 操刀。站在舞台中央的演员是德国相当耀眼的女演员 Sandra Hüller。至于音乐的部分,则全部来自 PJ Harvey 的过往唱片。 “我们将跟随主人公尝试成为真正的自己,挑战社会对…
  continue reading
 
托马斯·萨拉蒙原来是斯洛文尼亚人,到了萨格勒布以后才知道。十多年前课件里以脚注形式出现的行为艺术家,至今还在笔耕不辍地写诗,这也是不去萨格勒布不会知晓的事情。 不知道怎么记录,也不知道播客录了些什么,甚至不太想写这段前言。许多激进的实验,或许早已消失在东西边极其不平衡的文化光谱之中。但是,也有些一见如故的倔强和拒绝,在自由的幻影之下持续焕发生命力,一直涌动,一直蓬勃。 - 主播: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OrangeElephantSalmon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由橘子 Orange
  continue reading
 
Toi Toi Toi 是「呸呸呸」的意思。 在戏剧和表演艺术领域,讲这句话意味着把晦气赶走。对主创们来说,也算有点迷信的祝福。 「道听途说」开设的同名短播客小单元,以欧陆剧场为圆心,记录主播在剧场内外的经历与观察。节目中的即时思绪,也许会相对懒散。除了与听友们分享之外,也借此机会为自己留存部分新意和旧梦。 - 荷兰焦点剧场创作者德里斯·范霍文 Dries Verhoeven 新作《亲爱的挚友》Dear beloved friend 上周在 ITA 完成首演。舞台上只有一张投影屏幕,画面里,是拉各斯当地名团 Kininso Koncepts 在 Nollywood 棚内即时拍摄的现场电影。 电影中穿插了排演、舞蹈和独白等各种剧场性极强的表达,也有不少逃离于传统电影和剧场框架之外,令人无比迷惑…
  continue reading
 
剧场是什么? 剧场是弱点和缺失, 剧场是崇高的讽刺。 剧场来自无法接通的过去, 剧场指向混沌不明的未来。 剧场是孤单的电子锅, 剧场是但丁的地狱, 剧场里的暴君被磨成浆糊, 剧场是小丑们怀疑存在的条件。 剧场里的“政治正确”虚无做作, 剧场里的文化焦虑随处可见。 剧场是无法平息争议的场所。 剧场是避风港, 剧场是最后的堡垒。 终于找回了泡在剧场里的日子。本期「道听途说」,主播与嘉宾吴女士共同回顾一段时间以来以荷兰为圆心的欧陆剧场观察笔记。除了离开文本的剧场,无法归类的表演之外,我们试图通过作品讨论人与人信仰体系之间的严重对立,关注自主性话语的劫持和操纵。同质化表达和单文化主义盛行的前提下,当代剧场如何回应眼前的困惑和迷惘?基于档案和文献的新作层出不穷,以研究为起点的作品是否能激活一个更具批判…
  continue reading
 
书读小半,伊利亚·伊里奇·奥勃洛莫夫依然没有离开他的床。自然界庄严静止,奥勃洛莫夫持续酣睡。诗意的思想热切发光,奥勃洛莫夫漠然颓废。他是19世纪没落的无为贵族,也是世界文学史中数一数二的懒惰冠军。他是存在主义式的“沙发土豆”,也是时代中高举“多余人”旗帜的闲散人士。列宁借奥勃洛莫夫影射抨击效率低下的官僚作风,杜勃罗留波夫则认为“奥勃洛莫夫性格”是拆解俄国怠惰民族性的关键,至于原著作者冈察洛夫本人却对奥勃洛莫夫的诚实、正直和极端理想主义饱含怜悯。 浮士德无休止努力,奥勃洛莫夫无限期躺卧。他害怕改变,又对美丽新世界保持虚无期待。如此生活,究竟是暴力的讽刺?还是温柔的抵抗?重读《奥勃洛莫夫》的过程中,萌生了制作「道听途说」播客音乐类子单元 Oblomov Session 的念头。奥勃洛莫夫的形象从…
  continue reading
 
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 Carlo Rovelli 相信时间参差不齐。比如,两块怀表在同一水平面,时间几乎以相同的速度流逝。但当我们把一块怀表放在高处,另一块怀表放到低处,时间不再一致。高处的时间走得更快,低处的时间过得更慢。换言之,时间的流速不同。时间作为一个虚构的度量衡,的确能够有效洞察物质变化的进度,但时间的本质是什么?时间真的存在吗? 时隔十五个月后更新的本期「道听途说」,主播邀请良师益友,卓纳画廊香港空间资深总监许宇 Leo Xu 讨论不稳定的系统中令人困惑的时间。穿梭于激进当代性日益消退的艺术世界,我们如何在不同的地缘语境中认清自己立场与局限?在信息依然不太对称的前提之下,我们如何拒绝追求“速溶咖啡式”的成功?文化修正主义裹挟的去全球化话语争夺正在变得愈发离奇,我们怎样拆解和…
  continue reading
 
此时此刻讨论剧场,似乎依旧绕不开尚未平息的新冠疫情。共享空间的缺失、观演关系的改变、创作风险的加剧,在过去这段日子里时刻困扰着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机构,更是为戏剧与表演艺术领域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期「道听途说」,我们邀请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剧团 (以下简称ITA) 的创意总监 Wouter van Ransbeek,共同探讨特殊时期剧场管理工作中的“不变”与“万变”。 如果说剧场的本质包含了一种公共的、现场的、即时且有形的参与,那么如何将类似的体验数字化已然成为艺术家和相关行业工作者的必修课。作为荷兰乃至欧陆首屈一指的当代剧团,ITA 结合过往制作视听剧场作品的经验,在直播演出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尝试呈现不完全依附于物理演出空间的在线戏剧项目 ITALive。 ITALive 的出现,…
  continue reading
 
本期「道听途说」,是主播这段时间“爆肝”沉浸音频社交平台的结果。不过,话说回来,要不是巧遇“丐帮”,或许也不至于那么沉迷。事实上,沿着“扮演”和“即兴行为”这两条线摸索,个体在这个知名不具的社交平台上的自我呈现不仅缤纷有趣,还特别布莱希特! 有趣的灵魂借假扮他人之姿,欢乐讽刺和糊弄平台上真假难辨的“高等华人”和专业词汇满嘴跑的“财富自由圈”,配合默契,机智可爱。回过神来,依然觉得特别奇妙。真实人类世界里的盲从与自负,在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时刻,竟然变得一目了然。 多年前,居伊·德波曾指出景观是人们自始至终相互联系的主导模式,而这种景观可以被看作少数人演出而多数人默默观赏的某种表演。如今,当追名逐利的生命游戏将周遭细节都异化成“景观”时,在社交媒体上坦诚表达的空间还有多少?也许,焦虑和“内卷”之外…
  continue reading
 
「道听途说」姗姗来迟的第四期 Bonus Track,主播邀请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历史、文化与传播学院的博士后学者吴凡女士共同探讨何为线上剧场。 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在文化领域最为显著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它彻底摧毁了戏剧赖以生存的传统场域。于是,长期在数字化进程中处于弱势的戏剧和表演艺术,不得不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重新摸索线上剧场的种种可能。过程可谓战战兢兢,跌跌撞撞。 然而,原本存在于实体剧场空间内的演出真的可以百分百数字化吗?遭遇屏幕的“降维打击”后,鲜明杰出的作品该如何排演?面向未来,在条件缺失,观演关系改变的前提之下,线上戏剧创作是否还能找到脱离于替代品属性的新立场与新方法? 本期节目录制于阿姆斯特丹国际剧团 Intern…
  continue reading
 
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国际巡演几乎戛然而止。这个时候去观察国内戏剧行业的发展状况其实视野相对比较清晰。没有引进项目之后的中国剧场,还剩下些什么?中国剧场的发展,是否对外来的资源有着过度的“依赖”?这种依赖,是否必要? 剧场空间接连拔地而起,然后呢?我们身边的剧场,有性格吗?性格为何特别重要?在原创作品数量远远不够的情况下,如何策划和制作节目,才能不做同质化的表达?我们为何要区分生产型剧场和“接单型”剧场?持续发问之后,你是否依然相信中国剧场充满无穷能量?在剧场这个最有可能创造各种特殊性的空间里,为什么普遍的平庸和守旧依然存在? 2020结束前,「道听途说」邀请北京中间剧场艺术总监满顶,进行了一番不设限的畅谈。 *如有刺痛,纯属巧合。 - 「道听途说」播客第二十期. 主播:Orange 特邀嘉宾:…
  continue reading
 
理想世界,戏剧不只属于剧场,表演项目也不应该成为美术馆的附庸。本期「道听途说」邀请上海明当代美术馆表演项目策展人张渊,共同探讨跨越剧场和美术馆的表演。黑盒子和白立方之间的灰色区域,充满无限可能的同时,也拒绝被传统的策展逻辑定义。健全机制的缺席,使得本土表演艺术领域内的独立创作步履维艰。也正因如此,张渊的日常工作才显得特殊与珍贵。 然而,眼前的困境绝不仅仅是原创作品的质量参差问题。宏观来看,身在亚洲的我们,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找到对等的主体性叙述方式?在民营资本的支持之下,中国的独立创作者是否能从另一种扶持模式中突围?新冠之后,国际交流是否更为必要?如果说眼前行业的长期停滞是结果,那么造成结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对话不能提供确切答案,但理出了一些难得的线索。 *特别说明:音频背景有车水马龙声,望听…
  continue reading
 
一期在不知不觉的滞后中“逾期”的播客,一期自己都会“忍不住转身”反复重播的节目。「道听途说」与北京中间美术馆主题展览「忍不住转身」策展团队的对话,敬请收听。 北京中间美术馆的主题展览「忍不住转身」关注了较为年轻一代的艺术家通过创作转身回看过去、回看一段历史的这一动作,观察这种有意或无意的转向的潜能。展览作品转向的历史充满了不确定和弹性,这种转向本身的意图和目标也大多是隐晦的,甚至是混沌而直觉的。这些方向、立场、目的多元又含混的转身促使策展团队进一步提问,是否可以将这种“转身”看作对私密的内在记忆的响应,或者对当下历史意识消散、事实遭异化的质疑和抵抗?当我们跟着这些作品一并转身,反思对解读历史的预设,或许会更有意识地选择落脚点,更自觉地转身,又或倒着走,再或跑回去。但总之,我们忍不住。 - 「…
  continue reading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都有存在的目的,他把这种目的称为 telos。事实上,telos 也意味着"端点"、"目标"、"意图"。如果把它应用到一个更具体、更微观的语境中,那么不管是人类还是自然界,每个事物都有其内在的终极目的。亚里士多德的 telos,不仅为认识论奠定了基础,也为个体获取知识以及过程中所持有的信念提供了参考。 本期节目嘉宾周安迪的出版工作室,就叫 Telos (梯)。梯出版工作室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是周安迪却早以书籍设计师和翻译的身份在图书出版业中默默前进了许久。在工作室新书《社会学之思》《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和《卡利普索》相继与读者见面之际,「道听途说」希望通过这期节目,与嘉宾探讨读书做书的乐趣和讲究,以及出版的“终极”目的。 - 「道听途说」播客第十六期. 主…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