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他們原是香港人,也是台灣新住民,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歷史等多元的角度,帶領聽友們遊走台港兩地,從而瞭解台灣、觀察香港,透視兩地社會特色。 節目秉持知性和感性並重的風格,深入淺出的介紹方式,剖析新舊香港移民心裡面的兩個家,形式採用雙主持對談,偶爾也會訪問特約來賓。 ░聽友來信 ☀FaceBook▸央廣粵語 ☀聽眾信箱▸hk@rti.org.tw / 17rti@rti.org.tw ☀郵寄地址▸台灣104237 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55號中央廣播電臺粵語節目 ☀微信WeChat▸ rti0228856168(北安小姐姐) 🔊中短波收聽報告▸ https://reurl.cc/NXkVe
  continue reading
 
启迪、启发、充满悬疑,各种有趣的视频来自于那些曾前往TED大会、TEDx活动以及其他合作项目的世界顶尖思考者与行动者。在TED.com网站上,你可以免费下载这些视频。视频包含了可以互动的英文讲稿以及多达80语种的字幕。TED是一个致力于传播创意的非盈利组织。
  continue reading
 
Artwork

1
English You 自己說英文

用英文點滴你的日常‧Kay

Unsubscribe
Unsubscribe
每月
 
就站在英文的肩膀上說英文吧! 獨創「高效自言自語法」 英文不只是生活+旅遊+考試 多一點想法+多一點表達 一段英文激創你的思維 來點‘’說英文+多思考‘’的片刻 點滴英文灌溉你 合作邀約: kayiskayok@gmail.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香港人前往深圳消費的現象並非新事,但疫後這一波北上消費熱潮惹來大量關注和討論。根據香港入境事務處的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12月30日,香港居民全年有5334萬人次北上,其中超過4000萬經由深港口岸出境,南下訪港的內地旅客全年則是2654萬人次。 本集節目將探討香港人北上消費的現象,以及其多大程度上衝擊本土消費。港人又會否因而減少在台灣及其他地區的消費? 特區政府則推出「香港夜繽紛」活動,又能否推廣旅遊及挽救本土經濟?歡迎關注經濟發展的聽友們準時收聽囉!
  continue reading
 
受訪者:GUAKALI港 負責人Sandra 近年社會變化,居台港人數字稍增,一度成為媒體熱話。港人在台的狀況,已有不少人談及。但一個曾在港的台灣人會有什麼不一樣的視角? 曾在香港唸書及工作的Sandra對香港懷有深厚感情,在香港度過一段青春歲月。疫情爆發前,她回到台灣生活,經歷一段適應期,選擇投身協助在台港人,同時梳理自己對台灣及香港的複雜情感,更開展了「香港真人圖書」的計劃。 本集有幸邀請Sandra跟我們分享她的心路歷程,協助居台港人的同時,如何為自己重新定位。
  continue reading
 
為引起全球對醫療健康議題的關注,提高社會大眾對公共衛生事務的認知,世界衞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自1950年起訂定每年4月7日為世界衞生日。 WHO計分六個區域,擁有194個會員國,其工作人員在150多個辦事處開展工作,共同致力於增進世界各地每一個人的健康。每年世界衞生日的主題,不外乎圍繞著WHO的成立宗旨,是為世界各地的人們創造一個更美好、又健康的未來。他們竭力於防治各種疾病,包括新冠肺炎和愛滋病等傳染病,以及癌症和心臟病等非傳染疾病,他們也協助母親和兒童得以生存和成長,使人們能期待一個健康的老年。WHO致力於促進世人呼吸清淨的空氣,攝取健康營養的食物,飲用乾淨無汙染的水,並確保民眾服用有效的藥物,接種安全的疫苗。 我們可得躬身力行,藉由具體的…
  continue reading
 
受訪者:詹家和博士/台灣ESG書友會創辦人、中華永續商道聯合會理事長 社會公平與正義「不遺漏任何人」的標語,近來在淨零轉型十二項戰略溝通中被反覆提及,但對大多數民眾而言,這個名詞跟「淨零排放」一樣,仍是相對模糊、一知半解的概念。到底「誰」可能在轉型過程中被拋棄落下?該如何做到「公正」? 社會公平與正義的核心精神是在淨零轉型過程盡量不要造成「新的不平等」,當然體制中「既有的不平等」也要重視與處理。所以第一步很重要的是鑑別出「受衝擊的對象」是誰?轉型過程中有誰得利、有誰受害?例如運具電動化的過程,對電動車產業業者是一大福音,但是對燃油汽機車司機、維修技術人員與車行卻是首當其衝。對象識別出來後,第二步需要知道「衝擊會有多大」?衝擊隨時在發生,我們必須透過社會科學研究更具體說清楚衝擊的影響是什麼。例…
  continue reading
 
受訪者:詹家和博士/台灣ESG書友會創辦人、中華永續商道聯合會理事長 我國金管會自2020 年發布《公司治理發展 3.0 藍圖》,翌年更宣告《國家淨零途徑》,2023 年 1 月《氣候變遷因應法》公告,企業紛紛因應法規,而開始關注 ESG 報告書、減碳議題。日後如果不減碳,企業將要開始支付國內碳費,以及國際碳交易税。 企業若符合 ESG 通常可以獲得比較好的企業形象,也帶來更多商機,有些企業甚至會發展符合 ESG 的特殊商品(活動),來增加產品銷售,例如 uniqlo 推動舊衣回收、ASUS 推動舊機回收整新捐至偏鄉..等,都是將商品或服務置入『ESG 概念』元素的展現,「No ESG, No money」早已是現今企業經營的聖經。 為因應ESG的發展趨勢,我們可以歸納出至少六類新穎職缺的永…
  continue reading
 
受訪者:詹家和博士/台灣ESG書友會創辦人、中華永續商道聯合會理事長 「漂綠」(greenwashing)就是當一間公司或單位將資源與預算投入在環保相關的形象廣告、公關活動上,而非投入在實際上的永續行動中。漂綠不一定是在欺騙社會大眾,更常見的形式是一種「聲東擊西」式的公關行銷手法。 漂綠並非新鮮事,漂綠現象數量之多,讓漂綠已經是一個產業與社會問題,而非只是企業道德問題。2021 年歐盟一項研究指出,將近五成的歐洲企業氣候承諾皆有過度放大、做假等種種嫌疑。而由能源氣候智庫組織與牛津淨零團隊的報告也指出,在全球 4000 個重要實體(包括富比世前 2000 強企業、國家、大城市與行政地區等),已做出淨零承諾的單位中,有公佈減排計劃的比例不到一半。 來賓詹家和博士提出避免漂綠的實際策略,包括:1)…
  continue reading
 
繼上星期介紹「台灣碳權知多少」後,本週節目持續進行「永續台灣系列」專題,邀請台灣ESG書友會創辦人、中華永續商道聯合會理事長詹家和博士親臨央廣錄音間接受專訪,探討台灣社會對企業永續發展的期望。 環保專家預測全球暖化將在20年內升溫1.5℃,為了減緩全球暖化的速度,全球已有136個國家宣示淨零排放目標,2022年3月30日國發會也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期望臺灣能夠化危機為轉機,與世界共同邁向淨零,並提出四大轉型策略,分別為: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 淨零排放既然是全球趨勢,對貿易協定、減碳機制與企業全球供應鏈管理均已帶來衝擊和影響。台灣的中小企業若能冷靜以對,透過打造具競爭力、循環永續、韌性且安全之各項轉型策略及治理基礎,相信終將化危機為轉機,甚至進一步掌握無限商機的!…
  continue reading
 
受訪者:陳政如/漾拓國際公司行銷總監 2023年是台灣碳權元年,我們正式進入碳有價的時代,而國內碳費將以今年排碳量為計費基準,明年起相關企業機構將陸續申報繳納。 本集節目我們邀請漾拓國際公司行銷總監陳政如女士蒞臨錄音間接受訪問,漾拓國際是一家長期從事節能減碳技術服務的台灣公司,在緬甸Verra的人造森林碳匯專案,可直接在國內服務台灣的國際供應鏈大廠。 究竟碳權是什麼?為什麼要管制?對誰管制?而管制方式有那些類別?台灣人玩得起碳權的國際遊戲規則嗎?我們會從國際政經貿易的觀點,探討台灣的地緣政治,進而說明碳權對台灣的種種挑戰,歡迎大家準時收聽喔!
  continue reading
 
受訪者:茜利妹/旅台香港藝術家 作為旅台香港藝術家,茜利妹現正於高雄市正旅館舉辦情感主義藝術個人展,名為《揸兜光譜・茜利妹台灣個展》。 本節目邀請茜利妹親臨央廣錄音間進行專訪,藝術家娓娓道來策展的原由,以及「揸兜光譜」一詞的緣起,並宣稱她的個人藝術展是當代世界首個情感主義畫展! 藝術家茜利妹進一步分享所展出的50幅畫作,計分為4個項目:自畫像牆、家庭牆、音樂牆以及香港牆。究竟藝術家的個人天地,如何能夠擴展至社會關懷?獨善其身真的可以兼濟天下,又毫無違和感嗎?歡迎聽友們一起欣賞茜利妹的藝術創作吧!
  continue reading
 
在農曆新年假期期間,台灣民眾往往從事國民旅遊,到外縣市出遊踏春去。請問您們會選擇飯店還是民宿呢? 節目主持人可是會投民宿一票的!相較於中規中矩的飯店,有時候用差不多的價格入住民宿,可以欣賞到特別的裝潢設計,教人驚嘆的休閒空間,有時候還能感受到濃濃的台灣人情味呢! 本集節目將介紹10家台灣民宿給大家,位於台灣島內東西南北中都有,這幾間可是台灣本土旅遊的驕傲呢!對台灣特色民宿有興趣的聽友們,不妨準時收聽吧!
  continue reading
 
甲辰新春伊始,首先祝福世界各地的聽眾朋友們新年快樂!玉兔遠行辭舊歲,金龍納福喜迎春。 台港兩地雖說都是華人社會,但是過年習俗不盡相同,彼此禁忌眉角也多,到底過年習俗有哪些?且聽節目主持人娓娓道來。我們進一步會介紹散居世界各地華人的年節習俗與新春活動。 Pat 和朱 Sir更追憶兒時的應節食品,比較台港兩地紅包文化的差異,歡迎大家一起在空中同賀新春吧!
  continue reading
 
2024年2月4日是傳統中華文化24節氣之首「立春」,標誌著嶄新一年的開始,春天的來臨。 去年是閏年,多了一個閏二月,使得癸卯年計有384天,所以今天立春日仍然是癸卯年臘月廿五,也意味著甲辰年沒有立春,而被稱盲年、或謂是無春寡婦年,不宜婚嫁,又或者結婚都有不好的結局。節目主持人認為這樣的訛傳是違反傳統民俗文化,更毫無玄學命理的基礎。 本集節目的下半段則是針對十二生肖在甲辰年的運程,提出簡明扼要的介紹,歡迎聽友們踴躍收聽,為迎接新的一年預作準備吧!
  continue reading
 
行政院在2019年宣布該年是台灣地方創生元年,核定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透過提升在地文化、與新創結合、依地方特色發展產業、創造就業機會等方式,促進島內移民來緩和城鄉人口不均,改善整體發展不平衡,形成正向循環,以期達成「均衡台灣」目標。 地方創生的英文為Regional Revitalization,其概念源自於日本,乃是已故日本總理大臣安倍晉三任內所提出的,以期地方發揮特色、並發展出最適合的在地經濟,讓人們不一定非得要在都市工作,能夠選擇其他鄉鎮或回到自己的故鄉,以因應高齡少子化、城鄉發展不均等問題。 主持人於本集節目中,介紹過去五年來台灣地方創新的五大趨勢,包括:打破同溫層、與企業合作、聯手社區營造、前進亞洲市場,以及教育傳承、生生不息等五項,值得關注台灣地方發展的朋友們一起參與,準時收聽…
  continue reading
 
上週六剛剛結束了總統副總統暨立法委員選舉,在三強鼎立的總統大選中,賴清德奪得558萬票,當選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打破了台灣民主化以來,執政黨從未連任兩屆以上的「8年魔咒」,賴清德也成為首位接棒成功的民選副總統,為他自己的時代揭開序幕! 在第11屆立法委員選舉中,三黨皆不過半,形成「懸峙國會(Hung Parliament),國民黨以52席成為最大黨,民進黨51席位居第二,民眾黨則拿下8席,無黨籍(偏向藍營)2席。民眾黨顯然在立法院內成為關鍵的少數。 作為歷史上第二低得票的少數總統,賴清德是否會受到國會的掣肘,導致未來四年的施政窒礙難行?還是伸出橄欖枝與在野陣營和解溝通,形成台灣民意的新共識?值得國內外關注台灣政治發展的聽友們拭目以待吧!…
  continue reading
 
教育部於去年年底公布112學年各大專校院新生註冊率,其中共有11所大專校院註冊率達百分之百、19所大專校院註冊率低於6成警戒線,這只不過是當前台灣教育危機的冰山一角罷了! 本集節目將探討目前台灣教育體制下的種種問題,其中包括:1. 教師面;2. 學生面;3. 教材面;4. 政策面等四類,當我們正視問題,也許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危機本身不可怕,就怕沒辦法把它當作契機,用以持續成長茁壯。 今年是「四一0教改」三十周年,當年李遠哲為首的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所提出的教改總諮議報告書,掀起了一波波教改熱潮,是時候該好好檢討改進吧!
  continue reading
 
2024新年伊始,本節目主持人Pat和朱 Sir首先祝福散居世界各地的聽友們新年快樂,進而介紹今年世界十大關鍵趨勢如下: 1. 選舉年:民主浪潮vs 民主退潮 2. 世界秩序備受考驗 3. 以巴衝突升溫 4. 烏俄戰爭持續 5. 川普民粹浪潮的逆襲 6. 多極失序 vs 全球團結 7. 全球性經濟發展的陰霾 8. AI的商機無限 9. 綠色轉型vs能源發展 10.隱形通膨蠢蠢欲動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準時收聽,一起來掌握今年的世界脈動!
  continue reading
 
受訪者:李伊東/第一屆香港自由藝術獎作品展策展人 12月8日早晨節目主持人朱Sir載太太上班後,順路到濟南教會地下室欣賞第一屆香港自由藝術獎作品展,深受感動,遂邀請該展覽策展人李伊東先生上本節目接受專訪。 其實本集節目播出日期是12月31日,該展覽早在16日就結束了。李先生大概介紹了參賽作品有五十多件,藉由此次作品展延續離散各地香港人的心火。 除了李先生之外,還有他的好友Terrence亦蒞臨錄音間,用以說明所推動的「台港同行撐民主」環台宣講活動。歡迎關注台港兩地民主發展的聽眾朋友們準時收聽喔!
  continue reading
 
歲末年終,又到了耶誕節的來臨!耶誕節是紀念耶穌基督降生為人的節日,今天剛好是平安夜,節目主持人Pat 和朱 Sir分享耶誕節的由來,以及台港兩地不同年代的節慶氛圍與活動。 聖誕節原是基督信仰中重要的節日,從將臨期起,基督徒便舉行宗教儀式和活動,以準備自己的心靈,好迎接耶穌基督的降臨。不過近幾十年來,商業氣息日漸濃厚,使得社會上充斥著商品拜物和崇尚消費的氛圍,因而造成許多民眾忘記「道成肉身、降世救贖」的宗教意義,以及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懷、扶持老弱孤病,用以傳播大愛的福音精神。
  continue reading
 
今年12 月 10 日是香港舉行第七屆區議會議員選舉,在433 萬名登記選民中,只有不到120萬參與投票,在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下,地方選舉投票率僅有27.54%,竟然是自2000年以來歷屆中最低的! 本屆區議會合計有議員470人,27名當然議員獲得保留,餘下40%由行政長官委任,40%由「地區委員會界別選舉」產生,20%由地方選舉產生。其中,「地區委員會界別選舉」將由統稱「三會」的各區撲滅罪行委員會、防火委員會和分區委員會委員互選產生。「三會」委員均由特區政府委任。地方選舉方面,現有18區不會馬上重新劃分,但各選區將重組,並實施「雙議席單票制」。參選人須首先取得「三會」委員提名。 無論是經由哪一途徑參與,區議員產生過程皆引入「資格審查」制度,以確認議員資格。特區政府也將實施「履職監察…
  continue reading
 
Your life does not get better by chance, it gets better by change. Things do not get better by chance, they get better by change. Don't be the same, be better. 你的人生不會偶然變好,是要靠改變 事情不會偶然變好,是要靠改變 別一直一樣,可以嘗試變好 ----------------------------------------------------------------------------------- by chance 偶然 ex. I met the man by chance. 我偶然遇見那個人 支持本節目愛喝一分糖…
  continue reading
 
每年12月10日是國際人權日,是為了紀念1948年當天聯合國通過世界人權宣言。人權係指個人或群體作為人類,皆擁有與生俱來之權利,繼而強調法治精神來落實法治國,用以鞏固民主自由的政治社會制度。 節目主持人將介紹世界人權宣言起草的時代背景、宣言中三十條的結構和內容,以及日後所帶來的影響,最後則是介紹人權發展史的四個階段,誠摯邀請大家一起來收聽喔!
  continue reading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今年10月4日發布《讚美主》,用以進行評估並提供行動建議,以便持續深化於2015年所頒布的通諭《願祢受讚頌》,教宗勸籲世人愛惜我們共同的家園 ,致力為改善地球上生態問題而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本集節目主持人Pat和朱Sir將介紹近200頁的《願祢受讚頌》通諭,梵蒂岡不只是針對全球13億天主教徒,也是對地球上全人類作出的呼籲。本通諭指出地球生態的問題,諸如:汙染和氣候變遷、水的問題、生物多樣化消失、人類社會生活品質下降、全球不公平現象等等。教宗繼而述說生態危機的人性根源,包括:科技的創意與力量、科技操控全球政經發展、以人為中心的危機和後果等因素影響。 我們該如何強調環境教育,在平安、喜樂當中加強公民意識,藉由生態皈依,從而邁向嶄新的生活方式,敬請聽眾朋友…
  continue reading
 
臺灣是一座島嶼,東臨太平洋,西臨臺灣海峽,南臨巴士海峽,南北長約377公里,東西寬約142公里,海岸線全長約1,200公里,平均每9公里即有一處漁港,全台漁港共有220座、105個海岸聚落。 本集節目將介紹台灣海岸聚落的五大類型:生產型、港口型、村落型、廊帶型及主題型,以及特色漁業文化。主持人將訴說漁村究竟有什麼好吃,例如:石花凍飲、一夜干、烏魚子、手作魚丸等;也推薦漁村究竟有什麼好玩,例如:修石滬、摸蛤蜊、抓蝦、搭海牛車、賞鯨、漁市場拍賣等。歡迎對台灣漁業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們準時收聽!
  continue reading
 
近幾年來,國際局勢動盪不安,政治人物的浮沉起伏不定,本集節目主持人將分別探討任期制的由來和意義,繼而討論當代民主政治中的選票意識與責任政治。我們將進一步介紹任期制的適用範圍和對象,例如:中央官員、中央民意代表、地方首長、地方民意代表等各種公共職務。 目前世界各國有著不同政治文化,在英國、美國、法國、日本、中國、新加坡及台灣的任期制度也不盡相同,我們將逐一分享和介紹。 最後,我們將評價任期制度的優缺點,從中討論如何避免政治人物的造神運動、落實責任政治、貫徹輿論民意、促進政治體系的新陳代謝、確保法治超越人治等相關議題,歡迎大家一起來關心聆聽。
  continue reading
 
自二次大戰以來,東西方冷戰的格局形成,諸如:紅色中國崛起、韓戰爆發、古巴飛彈危機⋯等,用以說明美國五、六十年代的圍堵中國政策。當時美國經濟援助台灣,促使台灣順利從進口替代時期,過渡到出口導向時期;而英國殖民政府也大力推動香港經濟發展,從轉口貿易港轉型為輕工業及商業中心。 近十年來,台灣與香港兩地的經濟發展,卻截然不同,大異其趣,就中有三個轉折點: 1.中美貿易戰凸顯兩地轉單結構的差異;2.2020年Covid-19疫情以來台灣的經濟結構更具韌性;3.反修例運動後香港更仰賴中國經濟。 目前香港由國際金融中心,逐漸淪為大灣區經濟的一員,而台灣則持續深耕電資生技等產業發展,走著自己獨特的經濟路線。歡迎對台港經濟發展議題有興趣的聽眾們準時收聽!…
  continue reading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於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見證了過去10年中國與五大洲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所謂「一帶一路」,即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從陸上向西開放,經中亞、俄羅斯、中東歐、西亞延伸至歐洲,打造國際大通道和國際經濟合作走廊; 「一路」從海上向西開放,經東南亞、南亞至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建設運輸大通道。 本集節目主持人將針對「一帶一路」的內容項目及過去十年的發展加以介紹,進而指出其目前所面臨內外部的困難與挑戰,最後展望「一帶一路」的未來變化與趨勢。歡迎大家準時收聽喔!…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