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ano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Artwork

1
清華音樂人

清華大學君山音樂廳

icon
Unsubscribe
icon
Unsubscribe
每月+
 
你可能不知道,清華人玩音樂,也是有聲有色! 君山音樂廳邀集師長、校友,以「清華/音樂/人」為核心,在「清華音樂人podcast」一起交織音樂與你我的故事,透過「聲音」,讓聆聽成為享受。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ntinue reading
 
海聲,就是「住海邊的人」的聲音!台灣的小島文化與其他文化如何蹦出新滋味?在這裡,兩個管很寬的son of bitch,喔不,是sound of beach天南地北、食衣住行什麼都聊,希望你也從來自海邊的聲音找到樂趣!※開場音樂改編自:https://freesound.org/people/pulswelle/sounds/339517/與https://pixabay.com/music/solo-piano-heart-and-soul-variation-2825/
  continue reading
 
Artwork
 
Mahoya靈氣精油創辦人 歡迎你來到這裡 和瑪林一起分享生活 在長久的修行中 希望能用我的所學分享給你 許多有趣的宗教、生肖、風水、心理 這些隱藏在生活中的鑰匙 希望你們聽的愉快 Peace of Mind RELEAXING PIANO Perspectives by Kevin MacLeod Link: https://incompetech.filmmusic.io/song/4273-relaxing-piano-music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Artwork

1
律Podcast

就是喜歡在樂章間拍手啊

icon
Unsubscribe
icon
Unsubscribe
每月
 
Leave Space | Make Good Art | Tell Stories 這是一個分享新音樂藝術、國內外文藝相關新聞、極簡主義、以及各種心情人物、藝文相關故事的頻道。藉由不定期更新的Podcast、部落格和Youtube,以訪談和說故事的方式來推廣生活即是藝術的理念,最終讓聽眾能隨時從生活的小細節當中找到靈感,進而鼓勵大家自發性地親近現代藝術與音樂。 如果你有去過一些音樂會和藝術展覽,發現自己霧裡看花? 或是你曾經在聽音樂會的時候在樂章間拍手而尷尬不已? 不要害怕,這是一個包容各種「聲音(響)」的空間,訂閱起來就對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延續上一集的節目內容,透過眾人的努力,以及國際蕭邦鋼琴大賽的創立,蕭邦(Frédéric Chopin)的音樂終於再度為人所知,甚至達到了狂熱的程度。 每年的國際蕭邦鋼琴大賽都是全球關注的音樂盛事,可以說是音樂界的奧運。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無不希望在這個地方爭取到一席之地,從此以後成為能夠巡迴世界的明星音樂家。而在蕭邦大賽中最為人所知的曲目之一,就是蕭邦的鋼琴協奏曲。 這集的老錄音回顧將帶大家坐上時光機,從最早的蕭邦鋼琴協奏曲錄音開始聽起,透過不同音樂家的詮釋,我們將可以一步步認識蕭邦的音樂如何在時代的演進下改變,現在就打開收音連結,讓我們透過音樂來一段時光之旅吧! 本集錄音版本: Chopin Piano Concerto No.1 performed by Alexander Brail…
  continue reading
 
蕭邦(Frédéric Chopin)是眾人公認的大師作曲家。 但你知道嗎?蕭邦在歷史上曾經沈寂過一段時間,甚至在默默無聞的狀況下被誤解為「煽情」、「柔弱」又「多愁善感」。 而這樣的誤解,從20世紀初最早的錄音中便可略知一二,當時的音樂家對蕭邦的詮釋——誇張的彈性速度、額外的裝飾音、改變譜上的音符,與現代的主流演奏相比,可說是有相當大的落差呀。 這集的老錄音回顧將帶大家坐上時光機,回到一百年前,聽聽那個時代的音樂家如何詮釋我們熟悉的蕭邦,節目最後也向觀眾提問:你認為音樂家詮釋曲子究竟可以有多少自由度呢? 本集錄音版本: Chopin Waltz Op.64 No.2 played by Joaquim Malats in 1903 Chopin Waltz Op.64 No.2 played…
  continue reading
 
19世紀後期,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的歌劇為歐洲帶來新氣象,與此同時,一群推崇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的「存粹音樂」支持者極力反對新潮流,兩方人馬經常互相批判、並各自擁護。 在這樣的狀況下,個性溫和的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1824-1896)因為崇拜華格納而遭殃,加上他的音樂較複雜、難以被理解,造成他的事業路途一路坎坷,而必須不斷修改他的交響曲以求他人認可。 布魯克納身為「修改狂」的習慣,一直維持到他創作人生最後一首完成的交響曲時,也沒有改變。 布魯克納的第八號交響曲雖在1887年即完成,但他仍在收到回饋後大幅修改,直至1890年才創作出第二版本,最後於1892年才獲得首演。慶幸的是,首演過後,過去…
  continue reading
 
你聽過「第九號交響曲魔咒」嗎? 據說,在古典音樂界中創作交響樂的大師,都會不約而同在創作第九號交響曲後不久離世,驗證此魔咒的作曲家包含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以及德佛札克(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1841-1904)。 另一位交響樂大師——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甚至為了避免落入這個魔咒,選擇將他的第九號交響曲命名為《大地之歌》。然而,馬勒仍在創作第十號交響曲之時驟然離世。 而今天節目的主角——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1824-1896),也沒有逃過這個魔咒。他一生的交響曲創作在第九號止步,因此留下的最後一首完整交響曲…
  continue reading
 
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1824-1896)對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非常崇拜和景仰,從他對主導動機、和聲運用,以及樂曲結構的安排,皆可看出受到華格納很深的影響。前幾集提到首演慘敗的第三號交響曲,是布魯克納特別題獻給華格納的作品,因此也被稱為「華格納交響曲」。 布魯克納在創作第七號交響曲之際,有感於華格納即將過世,遂將第二樂章獻給這位影響他最深遠的作曲家。聆聽此樂章時,可以聽見布魯克納加入「崔斯坦和弦」、以及「華格納號」樂器,更在音樂進行到譜上記號“W”時,達到整個樂章的最高潮,以此致敬華格納(Wagner)。 此樂章的情感深邃,旋律線條悲愴而優美,傳遞了一種深沉的哀悼,使其成為布魯克納作品中最感人的樂章之一,也被後世稱為「紀念華格納的輓歌…
  continue reading
 
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1824-1896)一生中完成11首交響曲,但絕大多數都不為當時的觀眾所欣賞。他的第三號交響曲於1873年完成,但直到1877年,歷經了大規模的修改、好友的居中協調,才有樂團願意首演這首曲子。 但更悲慘的故事還在後頭,當時在與樂團的排練過程中,樂手時不時就透露對布魯克納的質疑與否定。想當然爾,如此不配合的樂團,加上布魯克納貧乏的指揮經驗,首演狀況可說是淒慘無比。現場待到最後的觀眾只有25位,其中還有幾個人是特別留下來表達抗議的,這一切讓當時的布魯克納傷心欲絕。 然而,布魯克納對音樂的堅持,讓他雖然歷經巨大打擊,卻不放棄提筆創作——他所創作的第四號交響曲及第七號交響曲,皆成為他少數在首演就獲得巨大成功的作品,也成為現今最受歡迎、最有名的交響樂作品之一。 …
  continue reading
 
如果要點名古典音樂中最難理解的音樂,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1824-1896)的交響曲可說是榜上有名。他不同於傳統的創作手法、以及音樂中充滿宗教隱喻的內容,都讓布魯克納的作品成為非常獨特的存在。 除此之外,音樂界中著名的「布魯克納難題」(The Bruckner Problem)也來自於布魯克納非常奇妙的習慣——布魯克納一生中曾對多部交響曲進行了數次修改,有時甚至是由他的學生介入,導致了同一部作品存在多個不同的版本。 這種情況讓指揮、演出者及學者非常頭痛:應該選擇哪個版本來演奏或研究呢?然而,每個版本都擁有不同特點,也反映了布魯克納在不同時期的創作思想和技術,以及外界對其作品的影響。 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接續上集的內容,為大家介紹布魯克納的第四號交響曲,其中也包含了不同版本…
  continue reading
 
音樂歷史上最命運多舛的作曲家——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1824-1896),他31歲開始執筆創作、40歲完成人生中第一部交響曲,在晚成的創作路上,他飽受批評與誤解,每首交響曲都被頭號黑粉——樂評家漢斯力克(Eduard Hanslick,1825-1904)批評的體無完膚,但他卻仍堅持完成11首交響曲,也獲得一票支持者的推崇,其中包含另一位交響樂偉大作曲家——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 布魯克納的交響曲具有幾個常見的特點,包括主導動機的運用、塊狀的和聲進行、樂段間的停頓,以及大量的重複。這些創作手法很大程度受到華格納、舒伯特等人的影響,也透露出布魯克納過去身為管風琴師的背景,以及他作為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對宗教的崇敬與信仰。 2024年是布魯克…
  continue reading
 
若要提到影響近代音樂最重要的人物,那可絕對不能錯過鼎鼎大名的法國作曲家——德布西 (Claude Debussy,1862-1918)。 德布西的作品對20世紀的音樂發展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他的創作風格有幾個重要的特點——1.和聲和調性的創新:德布西經常使用全音階和非傳統的和聲進行,這些和聲進行打破了傳統主調和副調的框架,創造出獨特的聲響效果和空靈的氛圍。 2.我們可以在他的音樂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跨文化風格——聽德布西的音樂,好似會看見葛飾北齋的版畫、又或是突然閃現印尼爪哇的五重塔。這些元素都來自於德布西對不同文化的濃厚興趣與研究。 3.德布西的音樂經常透過模糊和流動的和聲以及靈活的節奏,捕捉自然景象和情感瞬間的印象。這種風格強調感官經驗和直觀感受,被許多人認為是「印象派」風格,但其實以脈…
  continue reading
 
你知道「交響詩」和交響曲有什麼不同嗎? 交響詩的音樂內容通常會指涉音樂以外的意義,可能是敘述一段故事、致敬一部文學作品、或者描繪一幅畫、一片風景等等。因此觀眾可以藉由這些被指涉的主題,回頭去欣賞音樂本身。 交響詩一般被認為始於19世紀,由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創立並推廣。然而,仔細觀察音樂歷史的發展,它最早竟然可以回朔到很久以前,我們就從海頓(Franz Haydn,1732—1809)開始往後細數吧! 從海頓的音樂中,我們可以發現他使用短小音樂素材的創作習慣,這樣的手法影響後世非常深遠,並由貝多芬(Beethoven)發揚光大。而後世受到啟發、並一脈相承的作曲家包含——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白遼士( Hector Berlioz)、…
  continue reading
 
▍新節目上架:EP.85|非科班出身、北美校友基金會合唱團指揮——合唱教會我的事 · 節目主持人:陳建榮 · 來賓:陳治淵 · 錄音時間:2023.12.05 · 上架時間:2024.10.25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謹以「樂未央」系列紀念數學系75級黃乃寬學長 ≣ 今天邀請到清華大學北美校友基金會合唱團的指揮——陳治淵學長! 不同於一般科班出身的指揮 學長的音樂之路充滿了非凡和創意 陳治淵學長雖然非科班出身 卻能巧妙地指揮近百人的合唱團 學長認為,帶領合唱團就像是在培養「problem solving」的能力 ——團員把耳朵借給你,幫你發現問題所在 學長還特別分享了他的學習態度: 「別人不想做的,我來做!」 即使在沒有自信的情況下 這種態度也幫助了他變得更加堅強和有能力 …
  continue reading
 
≣ 今天非常榮幸邀請到成立於2009年、駐團於新竹的海鷗K人聲樂團! 海鷗K團員皆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 曾獲韓國第五屆春川亞洲青年阿卡貝拉大賽大專組冠軍、最佳主唱、最佳編曲 以及香港無伴奏合唱比賽人聲樂團公開組冠軍等榮譽🎵 在今天的節目中 海鷗K親自分享了在阿卡貝拉尚未在台灣風行時,他們是如何成軍的動人故事。 從學生時期就取得國際比賽冠軍的經驗, 到如今成為音樂教育的推手,他們的旅程充滿了感動與驚喜。 海鷗K面對觀眾、面對彼此,總是有著樂觀溫暖的態度: 「我們總會時時留意彼此狀況,在小細節上互相幫助,讓比較辛苦的人多休息。」 從學生樂團到成為「老師」 海鷗K開展了各種提拔後進的計畫 並確實締造了碩果! 他們近期也陸續推出自己的創作 涵蓋不同語言和風格,每一首作品都非常精彩好聽🥺 🔊 一起探索海…
  continue reading
 
▍#清華音樂人 新節目上架:為悲劇譜一首交響詩——柴科夫斯基:幻想序曲《羅密歐與茱麗葉》 Tchaikovsky: Romeo and Juliet, Fantasy Overture 《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是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654-1616)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內容講述一對相愛的年輕男女,因為彼此家族互為世仇敵對,最終導致悲劇的故事。 而這樣悲劇色彩及張力強烈的愛情故事,啟發後世許多作曲家為它譜曲,其中包含白遼士(Hector Louis Berlioz,1803-1869)、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以及普羅高菲夫(Sergei Prokofiev, 18…
  continue reading
 
▍新節目上架:EP.82|工程師aka創作歌手!清華人的音樂逐夢旅程(二) · 節目主持人:陳建榮 · 來賓:徐佳瑄 · 錄音時間:2023.09.26 · 上架時間:2024.09.13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謹以「樂未央」系列紀念數學系75級黃乃寬學長 ≣ 斜槓工程師、創作歌手與客家電台主持人——徐佳瑄 今天再次來到我們節目分享她的音樂歷程! 曾與與福建當地進行音樂交流 甚至帶著吉他走進對岸的Live House 徐佳瑄的音樂之旅豐富多彩 連主持人也不禁讚嘆她像一個百寶箱 不斷地將新事物收入其中 豐富了自己的音樂世界✨ 身為創作上百首歌曲的詞曲創作人 徐佳瑄強調「感受」是創作中最重要的元素 也進一步實際教學,分享了非常強大實用的——「九宮格」作詞方法 值得聽眾一起一探究…
  continue reading
 
當《春之祭》於1913年在巴黎首演時,它不僅僅是一場音樂演出,而是一場文化革命。這部作品以其前衛的和聲、節奏和結構顛覆了古典音樂的標準,開啟了現代音樂的新紀元。 以俄羅斯的民間故事為背景,《春之祭》講述了一個古老儀式:一位年輕女子為了祭祀春神而跳舞至死。史特拉汶斯基的音樂將這一故事轉化為了一種原始、野蠻且充滿生命力的音樂體驗。它的節奏強烈而不規則,和聲大膽而創新,激發了聽眾深層的情感反應。 儘管首演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爭議,但時至今日,我們可以看到《春之祭》不僅改變了音樂,還影響了整個藝術界的面貌,它不僅是對傳統的挑戰,也是藝術創新的象徵,並永遠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接續上集內容,我們繼續認識《春之祭》 🎧收聽連結:https://sndn.link/musicaltsinghua/82…
  continue reading
 
二十世紀初,一部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芭蕾舞作品誕生! 那就是在首演引起群眾暴動的——史特拉汶斯基 《#春之祭》 時間倒回一百多年前,來自俄羅斯的Sergei Diaghilev成立了俄羅斯芭蕾舞團(Ballets Russes, 1909-1929),試圖將俄羅斯文化帶向歐洲。 史特拉汶斯基在此期間與俄羅斯芭蕾舞團合作,發表了他的第一部芭蕾舞作品《火鳥》(1910),濃厚的異國風味在當時的歐洲一舉獲得成功,而後他更接續創作了《彼得洛西卡》(1911)以及《春之祭》(1913)。 《春之祭》被認為是最早的現代主義作品之一,影響許多二十世紀的作曲家。它的誕生不僅在音樂上有了開創性的成就,更在編舞家尼金斯基(Vatslav Nijinsky)的創作下,為芭蕾舞蹈的發展定義出全新的方向。 【本集節目…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謝韻雅 · 錄音時間:2023.11.17 · 上架時間:2024.08.02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 ​ 在本集新節目, 我們將進入一場詩歌與音樂交織的旅程 透過「詩的復活──詩人與聲動劇場」這張為2006台北詩歌節特別創作的專輯 匯聚音樂與詩,揭開每個字句的音樂性與戲劇性 彷彿經歷了一場精彩的現場演出 是絕對不能錯過的一集! ​ ≣ 詩的復活──詩人與聲動劇場 Poets and A Moving Sound music and poetry compilation created for 2006 Taipei Poetry Festival 本集播放的詩集錄音,出自專輯「詩的復活─詩人與聲動劇場」,由鴻鴻策畫,謝韻雅製作,聲動樂團編曲,2006年臺…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陳建榮 ​ · 來賓:徐佳瑄 ​ · 錄音時間:2023.09.26 ​ · 上架時間:2024.07.19 ​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 謹以「樂未央」系列紀念數學系75級黃乃寬學長 ​ ​ ≣ ​ 畢業於清大音樂工程與應用音樂研究所 ​ 斜槓工程師、創作歌手與客家電台主持人的徐佳瑄 ​ 今天來到節目分享了她的音樂歷程囉! ​ ​ 她的創作不僅包含了酸澀的戀愛經歷 ​ 也反映了求學、築夢的過程中各式各樣的心情 ​ 每一步都是她音樂旅程中重要的一頁 ​ 就算經歷了價值觀與現實生活的拉扯 ​ 也聽到有人說,「經過生活的洗練,你的音樂不一樣了!」 ​ ​ 徐佳瑄還談及了音樂與科技的結合 ​ 從「音樂與科技」的電台主持,聊到AI如何輔佐音樂創作 ​ 展現了音樂無法…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許崴 · 錄音時間:2023.07.12 · 上架時間:2024.07.05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接續前兩集的音樂解說,白遼士《幻想交響曲》將迎來音樂史上最瘋狂的精彩大結局! 隨著音樂來到第四、五樂章,不斷被女孩身影所困擾的男主角,最後下定決心結束生命、藉此脫離苦海⋯⋯然而他雖然吸食大量鴉片、但劑量卻遠遠不足以讓他失去生命,反而讓自己陷入了更加無法自拔的幻覺之中! 男主角濃烈的愛混雜著恨、刻骨的恨又帶來強烈的罪惡感⋯⋯這一切都反映在他的幻覺之中,他做了一個十分瘋狂的夢——他殺了女孩!接著被送往斷頭台,結束了他的一生。故事還沒結束!在最後的最後,還出現了一大堆妖魔鬼怪要替他送葬⋯⋯。 而白遼士究竟要如何透過音樂描繪這些超現實的場景呢? ——他利用下墜音行、弓…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許崴 · 錄音時間:2023.07.11 · 上架時間:2024.06.21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 在上一集節目中,我們介紹了《幻想交響曲》的創作背景,也帶大家細細品味了精彩的第一樂章,描繪男主角對愛情的渴望、熱烈追求、與最後被狠心拒絕的悲慘結局。 ​ 在這集節目中,我們將會接續聆聽第二、三樂章。在男主角被拒絕之後,他決定去散心,因此來到了熱鬧的舞會以及遼闊的田園,希望可以轉移注意力、就此忘記對那位女孩的濃烈情感。沒想到,在歡愉、平靜的場合中,都仍不斷出現那位女孩的「身影」⋯⋯ ​ 如此糾結的情緒要如何透過音樂呈現出來呢?白遼士特地設定了一段專屬於女孩的「固定樂思」,描繪男主角對她的執念,當這段旋律出現時,究竟是女孩真的出現了?還是男主角精神錯亂、而不…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許崴 · 錄音時間:2023.07.10 · 上架時間:2023.06.07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 說到愛的刻骨銘心、轟轟烈烈,你會想到什麼音樂? ​ 今天這集節目,主持人要向大家介紹一首古典音樂史上愛的最「瘋狂」的曲子——白遼士:幻想交響曲 / 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 不過呀,這首曲子描述的可不是你來我往的濃烈情感,而是你逃我追的瘋狂追求故事!故事中的男主角發狂似的愛上一位女孩,用盡全身的力氣追求,卻遭到無情的拒絕⋯⋯然而故事還有後續,屢屢遭拒的男主角,又會做出什麼樣更近一步的行動呢?這首曲子的故事創作背景,又是關於作曲家怎麼樣的真實人生經歷呢? ​ 除了獵奇的愛情故事令人耳目一新以外,白遼士所創作的這首《幻…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謝韻雅Mia · 來賓:Scott Prairie · 錄音時間:2023.11.07 · 上架時間:2024.05.24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 ​ 🎶 原創、跨界的靈魂之聲🌍✨ ​ 在這集Podcast中,將深入聲動樂團的音樂創作世界 由作曲家Scott帶領一場跨界又原創的奇妙之旅 從singer-songwriter歷程開啟 到紐約他與Mia相遇的音樂契機 Mia與Scott的邂逅 孕育了聲動的誕生 這不僅是異與同的對話 更是原創力與包容力的絢爛火花🌏 聲動的歌曲超越了音樂範疇的框限 直接與聽眾的心靈共鳴 節目中精選了四首風格不同的樂曲 聆聽Scott與Mia娓娓道來創作的奇妙故事! ​ 🎶 播放曲目 🎶 1. Calming the storm -…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陳建榮 · 來賓:塗能光、趙煦 · 錄音時間:2023.07.18 · 上架時間:2024.05.10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謹以「樂未央」系列紀念數學系75級黃乃寬學長 ​ ≣ 今天邀請到塗能光學長和趙煦學長 一起分享他們在音樂和科學領域的豐富經歷和深刻見解✨ ​ 趙煦學長為清華大學物理系退休教授,專長是重力波的研究 塗能光學長亦在電資學院任教, 兩位學長談及了弦樂社的創立過程 以及不同學習背景的同學如何在音樂中互相交流和學習 ​ 在那個「右手拿弓、左手拿琴」就能參加樂團的年代 學長們勇敢地走入樂團 再一次次弦樂四重奏中深刻感受音樂的張力 ​ 特別的是 趙煦學長還談到了重力波在音樂中扮演的角色 以及重力波轉換成聲波時的奇妙聲響 讓人對玄妙的物理現象更容易…
  continue reading
 
上一集我們提到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是當代熱門的鋼琴協奏曲之一。但你知道嗎?這首曲子曾經在歷史上被忽視了一段時間! ​ ​ 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於1808年公開首演,當時同步發表了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命運》、第六號交響曲《田園》,以及其他彌撒片段、合唱幻想曲等等作品,整個音樂會長達四個小時!根本是集眾多神作之大成的一場發表會!或許是因為在眾多優秀作品中一起被發表,貝多芬的《第四號鋼琴協奏曲》於首演過後就此消聲匿跡,直到1836年,才由孟德爾頌重新發揚光大、從此成為熱門曲目! ​ ​ 現在讓我們一起跟著主持人許崴的腳步,好好欣賞這首不容錯過的鋼琴協奏曲吧! ​ \特別感謝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授權錄音作為藝術示範/ 【本集節目資訊】 節目主持人|許崴 上架時間|2024.04.24 錄音…
  continue reading
 
根據統計,截至2021年為止,貝多芬的《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在指標性的紐約卡內基音樂廳中共被演奏過192次,排名第二!而第一名同為貝多芬的作品——《第五號鋼琴協奏曲》,共被演奏過215次。(貝多芬果然就是狂!) ​ ​ 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於1808年公開首演,鋼琴獨奏部分由貝多芬自己演奏,這次首演也成為了他人生中最後一次以獨奏家身份與樂團公開演出。身為鋼琴家、同時是交響樂大師的貝多芬,究竟會寫出什麼樣精彩的鋼琴協奏曲呢?現在就跟著主持人許崴的腳步,一起來大開眼界吧! ​ \特別感謝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授權錄音作為藝術示範/ ​ ​ #這首曲子的特別之處 ① 風格:貝多芬一生共創作5首鋼琴協奏曲,自第四號開始明顯邁向浪漫風格的寫作手法。 ② 開頭:此首開頭即為鋼琴演奏出溫柔甜美的旋律,而非傳…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謝韻雅Mia · 來賓:Scott Prairie · 錄音時間:2023.11.08 · 上架時間:2023.03.29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 ​ 🌐 一步步的耕耘與信念 🎭🌍 ​ 這一集由聲動樂團創團的兩位靈魂人物對談 細數每個國際發展階段、寶貴經驗,以及未來的藍圖。 聲動樂團是如何從國際無數個音樂團體中崛起? 儘管台灣早期在國際上的發展有重重挑戰 聲動從二十年前就開始獨自開拓世界舞台 堅持著達成每一年的國際交流任務 (除了疫情期間) 從零開始,努力一點一滴累積,把握及珍惜每次的機會 終於陸續被看見光彩,到二十多國藝術節演出 世界有更多人聽見聲動,聽見來自台灣的聲音! 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Mia問Scott,在聲動尚未得到矚目之前 為什麼Scot…
  continue reading
 
本集曲目: 拉赫曼尼諾夫:大提琴奏鳴曲 S.Rachmaninoff: Sonata for Piano and Cello, Op.19 - 補充曲目: 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S.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2, Op.18 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交響曲 S.Rachmaninoff: Symphony No.2, Op.27 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S.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3, Op.30 - 點一下連結所有平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由Kimi Liao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陳建榮 · 來賓:劉志宏 · 錄音時間:2023.07.13 · 上架時間:2024.03.15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謹以「樂未央」系列紀念數學系75級黃乃寬學長 ​ ≣ 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音樂才子劉志宏 ——創造了無數膾炙人口經典歌曲的音樂巨匠 ​ 劉志宏曾推出眾多熱門單曲 如梁靜茹的《暖暖》、周華健的《雨人》等 他還深入兒童音樂圈 推出多張兒童流行音樂專輯 ​ 在今天的節目, 劉志宏談到了在清華環境成長對他音樂創作的影響 開始寫歌的契機,和遇到周華健的故事。 ​ 對於歌曲被唱紅的經驗 劉志宏認為:生活是創作的重要元素,創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 在談到兒童流行音樂時 劉志宏提到音樂載體的轉變 並分享了他與清華大禮堂的特別緣分 ​ 🔊一起…
  continue reading
 
在古典音樂風格仍為優雅端莊的年代,貝多芬就如同搖滾巨星一般橫空出世,為古典音樂創下歷史新篇章!而這首你一定聽過的第七號交響曲,是絕對不能錯過的代表作之一。 ​ ​ 在上一集的節目中,我們在主持人許崴的解說下,認識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第一、二樂章的內容,理解貝多芬如何透過高超的寫作手法,為一個白開水般的節奏主題注入美感、帶向高潮。在這一集節目中,我們將透過這首曲子第三、第四樂章中的「重複」樂段與音型,一步步感受貝多芬所鋪排的張力,並累積在最後一刻瞬間爆發! ​ ​ 現在就打開收聽連結,別錯過這堪稱音樂史上的奇蹟! \特別感謝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授權錄音作為藝術示範/ 【本集節目資訊】 節目主持人|許崴 上架時間|2024.03.01 錄音時間|2023.12.12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continue reading
 
▍#清華音樂人 新節目上架:EP.67 交響情人夢、王者之聲、X戰警都愛用!最常出現在流行文化的交響樂 ——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Beethoven: Symphony No.7)<上集> ​ 相信看過日劇《交響情人夢》、電影《王者之聲》、《X戰警》的朋友,都對貝多芬的第七號交響曲不陌生。在新一集節目中,主持人許崴將帶著大家聆聽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的第一、二樂章, 這首曲子作為貝多芬的代表作,背後的創作脈絡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千萬別錯過囉! \特別感謝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授權錄音作為藝術示範/ ​ ​ #背景故事 貝多芬的第七號交響曲於1812年完成,於1813年首演即廣受好評、現場不斷被要求再次安可演出。當時已受耳疾所苦的貝多芬也曾表示:「這是我目前為止最喜歡的作品。」 李斯特讚譽此曲為「節奏的神…
  continue reading
 
▍新節目上架:EP.66|配樂不是配角——訪談作曲家林明學(二) ​ ​ · 節目主持人:謝韻雅Mia · 來賓:林明學 · 錄音時間:2023.09.07 · 上架時間:2024.02.02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 ≣ ​ ​ 深入探看音樂的本質與創造:與林明學的續篇對話🎶🎶 ​ ​ 🌐 在這一集中 Mia繼續與才華橫溢的作曲家林明學展開深刻對話 探索音樂、生活、聲學的密切聯繫。 勾勒出金三角的核心詮釋 「物理的聲、樂理的音、美學的樂」 也進一步探討了視覺與聽覺感知的差異 並提出了允許別人和自己呈現出最自然狀態的重要性 大多在幕後伏案面對電腦工作 林明學出其不意地表示,想跟男朋友一起去街頭演出 就像國外有些古典音樂大師,也現身在大街小巷演出一般 「探求音樂本質,其實音樂…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謝韻雅Mia · 來賓:林明學 · 錄音時間:2023.09.07 · 上架時間:2024.01.19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 ≣ ​ ​ 在這期節目中 Mia邀請才華橫溢的新銳作曲家林明學對談 他從紐約學成歸國後就活躍創作和教學 在陽明交大藝術與音樂跨域學程授課,每堂課都爆滿、炙手可熱! 當今電影音樂不再是畫面的配角 而是一門自成一格的專業領域 好的配樂能為作品帶來非凡的魅力和深度。 紐約,一個「轉個彎就換了風格」的多元化城市 為藝術家提供了無限的靈感。 林明學分享了他與Mia在紐約相識的過程 以及美國藝術環境與台灣的不同 也探討了學院教育與流行音樂產業的侷限 並提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叩問自己,對這個音樂的真誠感受是什麼?」 這是超越商業價值,追求藝…
  continue reading
 
德佛札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可說是許多人入坑大提琴的原因!布拉姆斯曾讚譽:「我竟然不知道有人可以把大提琴協奏曲寫成這樣!若早知道,我就自己寫一首了!」 ​ 但你知道嗎?這首曲子的誕生過程十分有趣,在德佛札克寫給朋友的信中說道:「決定創作這首大提琴協奏曲,連我自己都感到驚訝!」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此外,你知道這首曲子裡還暗藏一段悲傷的愛情故事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跟著主持人許崴,好好認識這首超級名曲吧! ​ \特別感謝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授權錄音作為藝術示範/ ​ ​ #背景故事 德佛札克 《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完成於1895年,首度發表即廣受好評。然而,據說德佛札克原本對創作大提琴協奏曲有些疑慮,他認為大提琴的高音有很重的鼻音、低音則像Murmur般無法聽清楚。直到他於美國國家音樂學院任職期間,聽…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陳建榮 · 來賓:吳慕鄉 · 錄音時間:2023.5.29 · 上架時間:2023.12.22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謹以「樂未央」系列紀念數學系75級黃乃寬學長 ​ ​ ≣ 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大同大學光電所教授 同時也是詩人和作曲家的吳慕鄉學長! 雖為清華大學物理學碩士和日本京都大學工學博士 獲得多次國科會專題計畫及研究成果獎助的學者 卻也曾發行專輯、出書,透過藝術療癒無數人的心。 ​ ​ 吳學長談到了他的創作靈感來源 如何從生活中的苦難開始寫歌 並讓歌曲成為安慰和力量 甚至受到五百多萬人的聆聽 ​ ​ 吳學長還探討了如何讓音樂親近人 避免曲高和寡的問題 並分享了他如何從物理學的角度理解音樂 找到了吉他的張力、速度、頻率與物理的關聯 ​ ​ 一起走進今天的…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陳建榮 · 來賓:陳家安、吳宜珊 · 錄音時間:2023.04.20 · 上架時間:2023.12.08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謹以「樂未央」系列紀念數學系75級黃乃寬學長 ​ ​ ≣ ​ ​ 🎙️ 音樂和靈感的魔法 🌟 ​ ​ 清華合唱團六十歲啦! 今年除了有在清華盛大舉辦合唱團音樂會 清華音樂人Podcast也特別邀請到清華合唱團不同屆的團長 來跟我們分享合唱團的點點滴滴✨ ​ ​ 原來在合唱團,不只是唱歌 也有不同的精彩故事和挑戰 ——演出自己編製的音樂劇、認識國際朋友 也站上國家音樂廳、與夥伴產生革命情感… ​ ​ 與所愛的音樂揉雜出來的每個回憶 讓整場訪談笑聲不斷 連小編也想加入合唱團了🥺 ​ ​ 趕快一起來聽聽吧! ​ ​ #清華音樂人Podca…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許崴 · 上架時間:2023.11.25/錄音時間:2023.10.12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早在貝多芬以前,就有許多作曲家創作標題音樂,但為何直到貝多芬的《田園》,才確立了標題音樂的地位呢? 最新一集節目詳細告訴你關鍵原因:https://sndn.link/musicaltsinghua/1OnRuz 在這集節目中,我們接續上一集的內容,介紹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的三、四、五樂章。過程中,主持人許崴帶你聆聽貝多芬筆下巧妙的創作重點: (1)如何用純粹音樂的內容(調性、節奏、音型),描繪每個樂章標題的故事? (2)如何以詩意的音樂語言,將剩的三個樂章串聯成一個完整的、生動的畫面? ​ ​ 精彩內容,別錯過最新一集節目! ​ ​ 【本集使用錄音之相關資訊】 曲目|…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許崴 · 上架時間:2023.11.11/錄音時間:2023.10.11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儘管是如此美麗且令人驚嘆的古老詩篇,在這首偉大作品的面前都顯得蒼白!」——白遼士( Berlioz: A Critical Study of Beethoven's Nine Symphonies) 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的誕生,為 #標題音樂 立下了代表性的典範,更標示了音樂作為承載意義的媒介,可以有效的表達音樂以外的美好世界。 在這首交響曲中,熱愛大自然的貝多芬寫下他所感受的田園——潺潺流水、蟲鳴鳥叫、風雨交加,更厲害的是,我們彷彿可以透過音樂感受到悠閒、愉悅的「氛圍」⋯⋯。然而,可別小看這些悠哉美妙的音符,貝多芬可是花了不少功夫、特別精心設計過的! 在…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謝韻雅 · 錄音時間:2023.08.27 · 上架時間:2023.10.28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 ​ 🎙️ 才剛釋出要在清華演出的消息 聲動樂團的Mia謝韻雅 也來到「清華音樂人Podcast」擔任主持人啦✨ ​ 在今天的節目中 我們將一同探索聲音與大自然的神奇共振 透過音樂來連結眾生對共鳴的渴望 ​ Mia會與我們分享多首創作 也一同回顧Mia在夏威夷上參加的即興歌唱大師班 由全球知名的音樂家Rhiannon所主持 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14位學員一同學習、交流的難忘故事 ​ 此外,Mia也曾參與國際藝術與生態保育計畫 在裡面可以聽到充滿故事的鯨魚之歌 是或躺或坐都能沈浸其中的奇妙體驗 🎧 ​ #清華音樂人Podcast #聲動樂團 #聲音系列 #…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陳建榮 · 來賓:謝韻雅 · 錄音時間:2023.05.09 · 上架時間:2023.10.14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謹以「樂未央」系列紀念數學系75級黃乃寬學長 ​ ​ ≣ ​ ​ 🎙️ 音樂和靈感的魔法 🌟 ​ ​ 延續了上一集節目 Mia學姐將深入地分享她在經營聲動樂團、以及成為一位藝術的創造者的過程和故事。 她在節目中說過一句令人深思的話 ——「有人說,在舞台上的生活,比現實還要真實。」 深刻地描繪了她在音樂和表演領域的熱情。 ​ ​ 這是讓你沈浸其中、充滿能量的一集, 無論你是音樂愛好者還是對藝術充滿好奇心,都不能錯過! ​ ​ 在節目最後還有小彩蛋🥚 Mia學姐會親自獻上一小段極為優美的歌聲 請大家要一起聽到最後 一起感受Mia學姐的音樂之美 …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陳建榮 · 來賓:謝韻雅 · 錄音時間:2023.05.09 · 上架時間:2023.09.30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謹以「樂未央」系列紀念數學系75級黃乃寬學長 ​ ​ ≣ ​ ​ 🎙️ 在這集的Podcast 我們有幸再次邀請到「聲音的魔法師」謝韻雅Mia學姐 Mia的藝術之路不僅是一段音樂之旅 更是靈性的療癒之旅。 ​ ​ 作為聲動樂團的主唱和靈魂人物 Mia不僅在國際舞台上獲得了廣泛的認可 也積極參與時尚、電影、視覺藝術等跨界合作 更帶領了聲音、靈性和肢體探索課程 ​ ​ 這集的Podcast將深入探討Mia的藝術經歷 讓我們一同走進她的音樂世界 感受她的靈性和創造力🎶 ​ ​ #清華音樂人Podcast #聲動樂團 #清華大學 #君山音樂廳 #謝…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許崴 · 錄音時間:2023.09.04 · 上架時間:2023.09.16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 ≣ 如果你從小就是電視兒童,那麼有一首古典樂曲,你絕對聽過! ​ ​ 從迪士尼的米老鼠、華納兄弟的兔寶寶、到家喻戶曉的湯姆貓與傑利鼠,這些美國動畫黃金年代的作品中,我們總是會聽到一首古典樂曲不斷的出現——李斯特: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Franz Liszt : Hungarian Rhapsody no.2)。 ​ ​ 歸功於這些知名動畫作品的推波助瀾,這首曲子成為了有史以來最有名的古典音樂之一! ​ ​ 但為什麼大家都這麼喜歡用這首曲子做動畫呢?或許是因為這首曲子裡出現了各種如「卡通」般既豐富又生動的音效,而這些創作手法更是彰顯了李斯特穿越時代的創作音樂功…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陳建榮 · 來賓:蔡宗國、陳筱宇 · 錄音時間:2023.05.25 · 上架時間:2023.09.02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謹以「樂未央」系列紀念數學系75級黃乃寬學長 ​ ​ ≣ ​ ​ 🎙️ 如果你有聽過上一集來賓 ——校友陳筱宇與蔡宗國夫妻的分享 你一定會被這集打動! ​ ​ 今天學長姐會跟我們分享他們走遍世界、閱歷無數後 對校園、對音樂藝術發展的期許—— ​ ​ 「生命總是會遇到困難,但要讓生命變得更好,我們得殷勤 同時具備德性、有了知識,同時加上節制與忍耐 更要加上虔敬,要愛弟兄、愛眾人。 如果充足地有了這些,就不會閒懶、不至於結果子。」 ​ ​ 學長姐不只是旁徵博引,更是帶著熱切、熱愛校園的心情 讓人聽了不禁猛點頭,小編甚至熱淚盈眶… 只能說…
  continue reading
 
▍新節目上架:EP.54|和音樂共舞:學長姐在清華的音樂旅程,以及日常的和聲奏鳴(一) ​ ​ · 節目主持人:陳建榮 · 來賓:蔡宗國、陳筱宇 · 錄音時間:2023.05.25 · 上架時間:2023.08.19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謹以「樂未央」系列紀念數學系75級黃乃寬學長 ​ ​ ≣ ​ ​ 🎙️ 樂未央系列新的一集上線囉! 這次邀請到了兩位令人敬佩的清華大學校友 陳筱宇與蔡宗國 ​ ​ 學長姐日前將母親的6000萬元遺產全部捐給了母校清華大學 用於旭日獎學金培育未來的優秀人才,也推動藝術文化的發展。 學長姐是基督徒,他們深信這將在他人身上綻放百分之百的效益,用以榮神益人。 ​ ​ 在這一集中,學長姐將分享他們如何在清華校園中與音樂、與彼此結緣。 故事中既有甜蜜…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許崴 · 錄音時間:2023.07.16 · 上架時間:2023.08.05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 ≣ 德佛札克 《新世界交響曲》(Dvořák: Symphony No.9)在初登場時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據說當時在紐約首演時,每個樂章結束後都有如雷的掌聲呢! ​ ​ 在上一集節目中,我們認識了德佛札克 《新世界交響曲》的創作背景,以及第一樂章,而在這集節目中,主持人將帶大家繼續聆聽二、三、四樂章,每個樂章都有非常精彩的主題旋律,各位觀眾可以記著這些旋律的形狀,它們會在最後的第四樂章發展部,再次以非常巧妙的方式出現,非常精彩! ​ ​ 德佛札克 《新世界交響曲》 不僅是一首旋律好聽、受世人歡迎的交響曲,它的重要意義也展現在作曲家如何將民族音樂完美地融入到…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許崴 · 錄音時間:2023.07.15 · 上架時間:2023.07.22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 ≣ 德佛札克 《新世界交響曲》 (Dvořák: Symphony No.9)可以說是全世界最知名的交響曲之一,它動聽的旋律經常被使用於廣告配樂,甚至成為校園的放學鐘聲。 ​ ​ 不過你知道嗎?《新世界交響曲》的創作背景十分特別,它是來自捷克的國民樂派作曲家——德佛札克,在任教於美國國家音樂學院(Nation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of America)時所創作的音樂。裡頭充滿了德佛札克認為屬於美國這個新世界的音樂——包含當地的民俗音樂、黑人靈歌,以及印地安人的音樂元素。 ​ ​ 在這集節目中,主持人將帶我們認識作曲家德佛札克,並…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許崴 · 錄音時間:2023.06.27 · 上架時間:2023.07.08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 ≣ ​ ​ 你可曾想過「清華情歌」可以被譜成一首交響樂?! ​ ​ 光想像就覺得很神奇吧!不過歷史上確實有這麼一位厲害的人物,可以將數首「校園民歌」譜進一首交響樂中,讓這些音樂不再只屬於校園,而成為世界知名的動人旋律,這位仁兄就是——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 ​ 布拉姆斯所創作的這首《大學慶典序曲》( Academy Festival Overture)中,包含了四首當時大學校園中深受學生歡迎的歌曲,然而,是什麼原因讓布拉姆斯起心動念創作這首曲子?這首曲子又有什麼精彩的細節呢?現在就點開收音連結,和我們一起感受青春的滿腔熱血吧! ​…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陳建榮 · 來賓:劉遠忠 · 錄音時間:2023.03.30 · 上架時間:2023.06.24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謹以「樂未央」系列紀念數學系75級黃乃寬學長 ​ ​ ≣ ​ ​ 本集來賓劉遠忠老師,是清華大學退休教授 也是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先生的哥哥 他不僅是清華管樂社的創團老師 更是與沈君山校長結下深厚友誼的知音。 ​ ​ 從新竹高中開始,音樂的種子萌芽,在那特別的時代賦予這趟音樂之旅獨特的意義 劉老師也與學生們共同創造了清華管樂社的輝煌歷史 ​ ​ 在本集節目中,劉遠忠教授將與我們分享他的音樂旅程、 在清華大學的重要角色 以及與沈君山校長的故事。 這將是一場探索昔日音樂歲月的奇妙之旅,讓人迫不及待一同沉浸其中🎧✨ ​ #清華音樂人Podcast …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陳建榮 · 來賓:宋武峰 · 錄音時間:2023.05.04 · 上架時間:2023.06.10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謹以「樂未央」系列紀念數學系75級黃乃寬學長 ​ ​ ≣ ​ ​ 在前一集中 我們有幸與北美校友基金會理事長宋武峰 分享了許多關於清華的音樂故事 而今天,迎來了一場全新的火花! ​ ​ 自從宋學長畢業於清華後 他前往國外深造 熱愛音樂的他是如何與音樂保持聯繫的呢? ​ ​ 在機緣巧合之下 宋學長甚至在一家安養院舉辦了多場獨奏會 讓觀眾爭相搶位子 而這其中有著一個溫馨而動人的故事… ​ ​ 如果你也渴望聆聽這位多才多藝的宋學長的分享 和我們一起收聽這集節目 一同享受鋼琴王子的音樂才華和故事魅力! ​ ​ ​ #鋼琴王子宋武峰 #樂未央系列 #…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陳建榮 · 來賓:宋武峰 · 錄音時間:2023.05.04 · 上架時間:2023.05.27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謹以「樂未央」系列紀念數學系75級黃乃寬學長 ​ ​ ≣ ​ ​ 宋武峰,北美校友基金會理事長 被稱為清華的「鋼琴王子」 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又獲得紐約市立大學柏魯克學院企業管理系碩士學位 以及美國休士頓大學法學系法學博士學位 目前為律師及會計事務所的創辦人 同時也是國立清華大學北美基金會的理事長。 ​ ​ 作為一位文理兼備的校友 宋武峰學長同時也是清華鋼琴社的創社社長 並親眼見證了昔日清華大禮堂的開幕。 ​ ​ 在這裡,我們推出了清華音樂人「樂未央系列」的首集 一同聆聽在清華大學中充滿歡笑、驚嘆和感動的音樂故事吧! ​ ▍收聽連結: ​…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許崴 · 來賓:杜沁澐 · 錄音時間:2023.03.02 · 上架時間:2023.05.13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 ≣ ​ ​ 每個人都曾因為某個契機,而在心中種下夢想的種子。 ​ ​ 小時候某次聽見電視裡Isaac stern的演奏後,杜沁澐就下定決心要成為小提琴家。從臺灣的音樂班開始唸起,後來獲得教育部獎學金前往法國留學。但這對她來說永遠不夠——「學習音樂是一條永無止境的路」,她一共在歐洲念了三所學校,才正式開啟演奏與教學生涯。 ​ ​ 自去年九月開始,杜沁澐老師帶著她旅法30年的豐富歐洲經驗,以及熱情又充滿活力的個性,回到臺灣清大音樂系任教。 ​ ​ 在這集節目中,杜老師將與我們分享她在法國精彩的留學、演奏以及教學生活。此外,也與我們聊聊近年在歐…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

边探索边听这个节目
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