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moo 讀墨電子書 Readmoo 讀墨為一結合電子書服務、閱讀社群及創作市集的多元閱讀平台。讀墨電子書與近 1,500 家華文出版社/作者合作,以最先進的 HTML 5 網頁技術搭配「Readmoo看書」App,並推出繁體中文 mooInk 系列閱讀器,提供讀者全平台之無縫閱讀體驗,現為臺灣最大繁體中文 EPUB 電子書服務。2014 年開始,Readmoo 逐步延伸觸角,開展出「Readmoo分享書」閱讀社群服務、「Writemoo犢創」創作服務及「Readmoo閱讀最前線」垂直媒體、mooPub 自助上架服務。Readmoo 母公司為群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部設於臺灣臺北市。 節目總覽: 經典也青春 經典也青春期待透過介紹外國翻譯與華文經典文學,將字裡行間對於價值觀與人生觀的思考、探索,以輕鬆、親切的方式推介給聽眾。每週半小時,細細揀選出歷經時光之流淘洗後的文學金砂,與您共享跨越時空的智慧饗宴。 本節目由 IC之音與 Readmoo 讀墨電子書聯合製播。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蟲師》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資深編輯丁名慶先生,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曾被改編成動畫和真人版電影的日本經典漫畫——《蟲師》。《蟲師》為漫畫家漆原友紀的經典代表作,於1999年開始連載、2008年完結,總共10卷+1卷特別篇。2005年被改編為動畫、2007年由大友克洋監督,改編為真人版電影,並由小田切讓主演。《蟲師》中的「蟲」,指的不是我們認知的生物、而是一種類似於能量、情緒的具象化。通常會發生在人類身上或生活周遭,並因為人類自己的選擇或行為,而與蟲產生關聯。所謂的蟲師,便是解決這種疑難雜症的人物,更像是一種「平衡師」。儘管《蟲師》是建立在架空的世界,當中許多富含「時代感」的日本元素,也令讀者們能夠更輕鬆進入這個世界裡,並為之著迷。為什麼《蟲師》在20年後的今日仍然被許多讀者們喜愛?…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為你,千千萬萬遍》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東美出版總編輯、資深譯者 李靜宜 女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一部特別的作品。本書是從紀錄靜宜女士的翻譯生涯中許多重要時刻的粉絲專頁 靜靜讀一本書 裡,精選他曾翻譯過的23本書的譯後筆記,所組成的重要著作——《為你,千千萬萬遍》。卡勒德‧胡賽尼的《追風箏的孩子》與《燦爛千陽》、約翰‧勒卡雷的《完美的間諜》與《此生如鴿》、亞莫爾‧托歐斯的《莫斯科紳士》與《林肯公路》、莎莉‧魯尼的《正常人》與《聊天紀錄》、約翰‧哈威的《芮尼克探案系列》等,這些聽眾和讀者們耳熟能詳的作品,翻譯都是出自於靜宜女士之手。本集節目將邀請靜宜女士娓娓道來,他是如何走上翻譯這條道路的。而在這趟旅途中,他又遇見了什麼人什麼事,以及為什麼會有靜靜讀一本書這個粉絲專頁、翻譯過哪…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此生如鴿》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東美出版總編輯,同時也是本書的譯者 李靜宜 女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此生唯一也是最後的自傳——《此生如鴿》。《冷戰諜魂》、《永遠的園丁》、《鍋匠 裁縫 士兵 間諜》,過去的節目中,就有許多來賓來談過勒卡雷的作品。相信對於很多聽眾而言,心目中一定有一部勒卡雷的小說、也是各位心中不可取代的文學大師。我們往往很熟悉他筆下的角色和故事,而關於他的真實人生,更有著各式各樣的傳聞:有人說勒卡雷的人生比他筆下的間諜小說更加刺激精彩、有人説他有一個既複雜又傷痛的童年......本集節目中,靜宜總編所領讀的《此生如鴿》,是勒卡雷於84歲高齡時所寫下此生唯一的自傳。全篇38個章節,由勒卡雷親口娓娓道來他精彩又戲劇化的一生,不僅僅談起對他影響深遠的童…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穿越黑暗的道路》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開朗文化總編輯 林家任,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法國文學家席爾凡.戴松筆下,受到眾多讀者喜愛的作品——《穿越黑暗的道路》。《穿越黑暗的道路》是戴松繼暢銷作《貝加爾湖隱居札記》、《在雪豹峽谷中等待》後,在讀者們翹首期盼之下出版的新作。延續了先前幾部作品的熱潮、以及被視為法國最受矚目作家的期待,《穿越黑暗的道路》出版後便在全球熱賣43萬冊,同名改編電影更在法國好評上映。本書是在《貝加爾湖隱居札記》之後,戴松再次踏上的獨特旅程。書中描述戴松在一次嚴重事故後,決定從法國南部緩緩徒步到北部,並重新找回對生活的熱愛。正如同書名「穿越黑暗的道路」,不僅象徵著出發時,戴松身體和精神上的低潮以及所承受痛苦,同時也代表著那一條條,戴松靠著紙本地圖所挑選的、實質上被…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園圃之歌》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開朗文化總編輯 林家任,為聽眾朋友們領讀諾貝爾文學獎大師 赫曼.赫塞 的作品——《園圃之歌》。《園圃之歌》出版於1992年,然而在當時,赫曼.赫塞已經過世。因此這本書事實上不能完全稱之為赫塞的作品,而是編輯以特定的主題「園圃」,從赫塞過去的文章、詩歌、畫作中挑選,彙編而成的一部著作。儘管如此,《園圃之歌》中還是富含了赫塞對於人生、世界與大自然獨到的觀念和看法,更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園圃之歌》中涵蓋了赫塞的哪些生命經歷?德文原書名《園圃之樂》的「樂」是指什麼部分?在這部作品中,又能看見哪些和其他赫塞的經典作一樣的重要意涵呢?本週就請開朗文化總編輯林家任,為聽眾們領讀赫曼.赫塞最特殊的作品——《園圃之歌》。更多精彩內容,請收聽本集的經典也青春。延伸…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小鳥》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次邀請到木馬文化副社長 陳瀅如 Amber,為聽眾朋友們領讀獲獎無數的日本作家小川洋子的作品——《小鳥》。小川洋子於1988年〈毀滅鳳蝶的時候〉獲海燕新人文學獎後,便獲獎無數。2004年獲讀賣文學獎的《博士熱愛的算式》,更曾被翻拍成影視作品,深深烙印在許多讀者和影迷的心中。小川洋子早期的作品大多描述人性的陰暗和殘酷;但在三十歲之後,風格驟變,成為「為無法發聲的人而寫」的作家,作品更被讀者分為黑白小川來欣賞。本集節目中要領讀的《小鳥》,是睽違多年再次引發台灣文壇關注的作品。書中不僅同時含有黑小川的幽微感、同時也具有白小川的夢幻感,同時展現出作家不同的兩種屬性,是一部非常特別且優秀的小說。黑白小川分別顯露出如何不同的層次?《小鳥》這部作品在原文書名上有什麼玄…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琥珀眼睛的兔子》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木馬文化副社長 陳瀅如 Amber,為聽眾朋友們領讀世界知名陶藝家艾德蒙.德瓦爾的作品——《琥珀眼睛的兔子》。《琥珀眼睛的兔子》是德瓦爾第一本陶藝專業以外的作品。出版後獲得2010年柯斯達傳記文學獎、英國國家圖書獎、翁達傑文學獎,更被《衛報》選為「二十一世紀百大好書」。本書以日本江戶時代的微雕藝術「根付」為起點,透過264件根付、跨越一百五十年、橫跨全球三大洲,追尋十九世紀豪門興衰的歷史。內容不僅限於追溯藝術品的價值,更透過伊弗魯西家族的際遇,重現了十九、二十世紀歐洲舊時代的軼聞趣事與藝術成就,以及納粹大屠殺與反猶主義的政治戰爭,是一場珍貴亦惆悵的歷史見證。為什麼根付會在歐洲國家大受歡迎?經過了五個世代,這些根付是怎麼流回日本?伊弗魯西家族…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時代之書:《文訊》40本年選書評(1983-2022)》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主編、詩人、同時也是人權文化節策展人、黑眼睛跨劇團創辦人 鴻鴻,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受《文訊》雜誌社40週年邀約,由他本人主編集結而成的評論集——《時代之書:《文訊》40本年選書評(1983-2022)》。《時代之書:《文訊》40本年選書評(1983-2022)》中收錄鴻鴻精心挑選的40篇書評,皆來自《文訊》於1983前創刊至今,所設置的書評專欄中,累積起的2000多篇珍貴資料。裡頭不乏葉石濤、王德威等重量級文人,還有新生代作家朱家漢、蔣亞妮等人的評論。不僅可以看到不同時代文學圈與社會的氛圍,更能提供多元化的觀點,來看待台灣文學。可以說是一部近代台灣文學史的展現,也是非常難得且珍貴的紀錄。書評為什麼那麼重…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從文學走向世界:81位作家的青春之旅》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同時也是文訊雜誌社社長暨總編輯、紀州庵文學森林執行長 封德屏女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由她本人主編,慶祝《文訊》雜誌社40週年的專題結集——《從文學走向世界:81位作家的青春之旅》。《文訊》雜誌社自1983年創立,初期的目的在為文藝作家服務,蒐集、整理文學史料,為文學歷史奠基。多年來持續發展,不僅記錄下近代台灣文學史的軌跡,更試圖呈現完整的藝文與出版資訊、報導作家創作與活動,誠為研究當代台灣文學必讀之文學刊物。2023年是《文訊》雜誌社創立40週年,本集的經典也青春,有幸邀請到封德屏社長,親自來談談這40年走過的風雨和成長。封德屏社長在節目當中,不僅要為聽眾朋友們介紹因應40週年而推出的4本作品,更…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敞墳之地》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左岸文化總編輯黃秀如,為聽眾朋友們領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人類學系教授及無證遷移計畫主任傑森.德里昂,紀錄走私者跨越美墨邊界的作品——《敞墳之地》。《敞墳之地》作者德里昂受的是考古學訓練,並於2009年開始帶領學生在美墨邊境進行「無證遷移計畫」。本書結合了人類學四大領域:民族誌、考古學、語言學及鑑識科學,清楚呈現無證遷移的社會過程,同時剖析美國的「威懾預防」政策並對其提出嚴厲批判。美墨邊境的索諾拉沙漠不時可見散落棄置的屍骨,或是亡者的遺留物。因為有成千上萬無證移民企圖從墨西哥跨越邊界進入美國。只是,這趟理應邁向美好未來的希望之旅(雖然非法),很多人無法走完,很多家庭從此支離破碎。為什麼有那麼多中南美洲的人民,想盡千方百計、傾家蕩產也要跨越邊…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創傷與復原》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左岸文化總編輯黃秀如,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心理創傷研究先驅茱蒂絲.赫曼所寫的創傷研究經典——《創傷與復原》。《創傷與復原》的副標便說明了這本書的全貌——「性侵、家暴和政治暴力倖存者的絕望及重生」。本書是赫曼五十年來的研究成果,出版三十年來,已經翻譯成十國語言。書中分為兩大部分,前半段談創傷的各種案例,包含對性侵與家庭暴力受害者的臨床工作心得。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其他受創患者不斷累積的了解,特別是那些參與過戰役的退伍軍人和政治恐怖活動的受害者;後半段則是描繪治癒與復原的歷程,以及陪伴創傷患者應注意的事項。對相關領域研究者和臨床工作者而言可說是名副其實的創傷療癒聖經。本集節目中,秀如總編將與聽眾朋友們分享,她是如何看待這本書、以及這本書可以怎麼樣被閱讀、…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橡皮擦計畫》本集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經濟學家、現任現任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甫出版《隱藏的說客》的洪財隆博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麥可.路易士的作品《橡皮擦計畫》。《橡皮擦計畫》是麥可‧路易士繼《魔球》、《大賣空》後,備受好評的作品。書中講述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兩位重要心理學家之間,如何長期緊密合作、探究人類心智秘密的故事。他們的研究成果,不僅在2002年贏得一座諾貝爾經濟學獎,更為經濟、醫學、政治、社會帶來深遠的影響與改革,包括對行為心理學派的影響、大數據研究的崛起、實證醫學研究的暴增、政府施政品質的提升,以及一一觸動麥可‧路易士寫這本書的念頭。洪財隆博士,將以經濟學家的身份,來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這本書,並且…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蘇東坡新傳》本集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經濟學家、現任現任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甫出版《隱藏的說客》的洪財隆博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李一冰先生的《蘇東坡新傳》。李一冰,本名李振華,浙江杭州人。民國三十六年隨叔叔來台,於經濟部物資調節委員會擔任科員。民國四十年,不幸捲入弊案成為代罪羔羊。在獄中四年的時間,李一冰熟讀蘇軾詩作兩千多首,同時整理《東坡事類》、蘇軾年譜等重要書籍,於民國六十八年寫成《蘇東坡新傳》,共計七十餘萬字。與其他撰寫蘇東坡身平和作品的典籍不同,《蘇東坡新傳》從蘇軾貶謫黃州之時切入。本集節目中,邀請與作者李一冰擁有相同經濟學背景的洪財隆博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這部《蘇東坡新傳》。從當時的歷史、地理和局勢作為考據,帶領我們重新認識蘇東坡的人生際遇與選擇。李一冰的作品和林語堂的《蘇…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黃金神威》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資深編輯丁名慶先生,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這幾年掀起現象級熱潮的漫畫作品——《黃金神威》。《黃金神威》由日本漫畫家野田サトル創作,於2014年在《週刊YOUNG JUMP》開始連載,並於2022年完結。全系列共31卷,台灣目前發行到第30卷,即將跟隨日本的腳步迎來完結。故事背景發生在日俄戰爭後,退役軍人杉元佐一,在聽聞北海道的淘金傳說後隻身前往當地,並在某次機遇下,得知了北海道某處隱藏著愛奴人龐大財寶的線索。此後杉元在當地認識了北海道原住民愛奴族少女阿席莉帕,兩人為了尋找黃金而攜手合作,展開一連串殘酷又精采的冒險。本集的領讀人丁名慶先生,在介紹這部作品時說道,一開始或許沒有人能預料到,這部作品可以造成如此劇烈的轟動。然而歷史上卻也從來沒有一部作品,…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故事說不停》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資深編輯丁名慶先生,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日本知名漫畫家五十嵐大介的傳奇出道作——《故事說不停》。五十嵐大介是日本指標性大獎「文化廳媒體藝術祭漫畫部門優秀賞」二度得主,他創作的《小森食光》、《海獸之子》等,都是十分膾炙人口的作品,更曾被改編為影視作,深受讀者和觀眾的喜愛。本集節目中要介紹的《故事說不停》由45篇短篇漫畫所組成,收錄的作品最早於1993年開始連載,其中包括五十嵐大介的正式出道作〈聽得見廟會音樂的日子〉,可以稱之為五十嵐大介創作的原點。領讀人丁名慶先生,將細細為聽眾朋友們說明五十嵐大介作品吸引人與獨特之處。並透過對談,分享《故事說不停》中令主持人與領讀人深深著迷的故事們。本週就讓資深編輯丁名慶先生,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曾經一度絕版、被稱為五十…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K.I.N.G.:天災對策室》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與工作室合著《臺灣都市傳說百科》、且個人著有《特搜!臺灣都市傳說》及《蛇郎君》的作家謝宜安,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台灣作家薛西斯的都市奇幻作品——《K.I.N.G.:天災對策室》。《K.I.N.G.:天災對策室》是由台灣新銳作家薛西斯於2020年所推出的作品,奇幻結合懸疑推理,寫下全新世代的都市傳說!故事描述一個架空的台北,在經歷過幾次天災之後,信義區成為淪陷區,人們利用空橋架設起了一座新的城市。有別於以往的地震、海嘯,此時全人類面對的是一個未知且虛幻的災難,一樁樁連續失蹤案在台北上演,源頭都指向這個神秘的「天災」。男女主角因特殊天賦被攬進對應災害的特殊部門,命運的齒輪也就此開始轉動。作家薛西斯在作品中寫…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史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與工作室合著《臺灣都市傳說百科》、且個人著有《特搜!臺灣都市傳說》及《蛇郎君》的作家謝宜安,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恐怖故事大師史蒂芬.金的短篇小說集——《史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史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全書收錄了二十二則短篇小說,創作時間橫跨17個年頭,從他十八歲發表的〈收割者的影像〉,一直到一九八三年的〈變形子彈之歌〉,還有由「刺激1995」名導演法蘭克.戴瑞邦改編拍成電影的〈迷霧驚魂〉,不論是奇幻、驚悚,或推理、恐怖,一應俱全。本作展現出史蒂芬.金獨有的寫作風格,也是他的作品中少有的短篇集。本集節目中,領讀人宜安將為聽眾朋友們介紹書中幾篇她喜愛的作品,並來談談小說和影視作品的差別、以及史蒂芬・金筆下,那即使令人恐…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荒涼路》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光磊國際版權經紀公司負責人、同時也是知名譯者譚光磊先生,為聽眾朋友們介紹另一部精彩的澳洲推理,奈德・凱利獎終身成就獎得主蓋瑞.迪希的作品——《荒涼路》。《荒涼路》作者蓋瑞.迪希年過70,從事寫作事業多年,除了推理作品外,也擅長創作文學、童書,出版過40本以上的作品。近年來因為澳洲推理開始吹起風潮,他的推理作品再次受到文壇的注目,其推理作品可分為三個系列,各系列都得過一次奈德・凱利獎、更獲得德國犯罪小說獎的肯定,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讀者。本集介紹的《荒涼路》,有別於前一集所談的克里斯・漢默的《烈火荒原》,故事背景拉到更偏僻、更乾燥的小鎮,書名「荒涼路」是南澳一條公路的名稱,為小說增添了幾分真實色彩。故事主角是一位被流放的警察,來到這座小鎮調查命案,卻…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烈火荒原》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光磊國際版權經紀公司負責人譚光磊先生,為聽眾朋友們介紹近年來掀起的澳洲推理風潮、以及一出版便攻佔各大排行榜,克里斯・漢默的《烈火荒原》。《烈火荒原》是克里斯・漢默在退出第一線記者身份後,在將近60歲時,發表的第一部推理小說。據說創作當時,是漢默準備要開始另一份新工作前的空檔。抱持著姑且一試的精神投稿,沒想到就遇上經紀人,接著作品一炮而紅,從此成為專職作家。2019年,《烈火荒原》更榮獲了英國犯罪作家協會New Blood匕首獎,目前已確定改編為電視影集。在本集節目當中,邀請領讀人光磊向聽眾朋友們分享,當初是怎麼注意到澳洲推理的?為什麼澳洲推理在這幾年掀起熱潮?以及澳洲推理和其他地區的推理又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本週就讓光磊國際版權經紀公司負責人譚…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不知道的都叫樹》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上下游副刊》總編輯、作者古碧玲,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她於2022年推出的作品——《不知道的都叫樹》。《不知道的都叫樹》全書共50篇、分為6個章節,描寫的是古碧玲女士從小到大在生活周遭看到的植物,以及她的記憶、想法。古碧玲女士在節目中說道,她所有的記憶幾乎都和植物有關。即使非專業科系出身,但她對植物的熱愛及觀察,促使了這部作品的誕生。裡面亦收錄了許多古碧玲女士的插花、插畫作品,不僅僅是她與植物的故事,更包含了她的人生觀與對生命的探問,對讀者而言也是一部帶來安慰、值得細細品嚐的作品。古碧玲女士為什麼那麼喜歡植物?她經常在路邊徘徊、只為了尋找不起眼的角落植物?植物能帶給我們自身和這個環境什麼樣的啟發、使我們能用什麼樣的視角重新看待世界呢?本週就…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海幻》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上下游副刊》總編輯、《不知道的都叫樹》作者古碧玲,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日本百萬暢銷文學名家梨木香步的作品——《海幻》。《海幻》是梨木香步在經歷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後,對於無常、消亡有了新的體悟,於是以此主題寫的長篇小說。故事從一九三六年,年輕的人文地理學者秋野前往南九州的遲島展開田野調查說起。看似是為了接手已逝教授的研究而來到遲島的秋野,實際上也正經歷人生中的巨變。獨身一人的他來到這座被遺忘的南國小島,在與島民們的相處中,認識這座島上古老的傳說和遠古的歷史,並從這個過程當中,漸漸認識孤獨、認識自己,開啟一段追尋的旅程。在《海幻》中,梨木香步不僅帶出她對歷史、對土地永恆的深沉關懷,更以溫柔的筆觸,生動描寫萬物的靈性。故事中所要強調的精神,更是值得讀者們深思。…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燒紙》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臺灣文學金典獎蓓蕾獎得主、詩集《夜的大赦》作者曹馭博,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韓國知名導演李滄東的短篇小說集——《燒紙》。李滄東導演以執導《燃燒烈愛》、《生命之詩》、《綠洲》等優秀作品為大眾所知,但在導演身份之前,他最初是以小說家的身份出道的。《燒紙》由11個短篇小說組成,寫於1983至1987年間。期間韓國發生如光州事件等一場又一場的學運和民主抗爭,在新舊時代的交替、局勢與小人物的對抗之間,李滄東以文字寫下這段歷史,描繪出社會的真實樣貌。本集節目當中,領讀人曹馭博將挑選《燒紙》中的四篇做分享。作為李滄東影迷的曹馭博,為什麼會挑選《燒紙》這部作品做領讀?李滄東的文字和他的電影作品又有什麼樣的關聯?本週就讓作家、詩人曹馭博,為聽眾領讀韓國導演李滄東的短篇小…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都柏林人》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臺灣文學金典獎蓓蕾獎得主、詩集《夜的大赦》作者曹馭博,為聽眾朋友們領讀二十世紀愛爾蘭文學大師喬伊斯的經典作品——《都柏林人》。《都柏林人》由15篇短篇小說組成,是喬伊斯的第一部著作,同時也是較常被忽略的一部。作品於1904年出版,出版前大約經歷10年的歲月、屢遭出版社拒絕。但在經歷時間的洗練與考驗後,於2007年被125位英美知名作家評選為「二十世紀十大文學經典」,排名更超越馬奎斯的《百年孤寂》,成為許多文學讀者心中必攀的一座高山。在本集節目中,透過主持人與來賓的對談,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一部在談北愛爾蘭歷史、也是在談男孩們在成長過程中,啟蒙與失敗的故事。領讀人曹馭博更說,在回首自身的童年回憶時,都會忍不住想起《都柏林人》,找出許多相似的經歷。為什麼…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政大台文所教授兼所長吳佩珍老師,為聽眾朋友們日本思想家、文學評論家 柄谷行人,解構日本近代文學的重要著作——《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源自於柄谷行人在一九七五年到七六年間,在耶魯大學教授日本文學的課程內容。起因為要向外國人講解日本近代文學,加上當時解構主義盛行,令柄谷行人進而去思考日本近代文學的制度和起源,並去解構它的一本評論集。在本書的開宗明義就寫道,這並不是一本講述日本近代文學史的作品;而是需要熟悉日本近代文學史、或近代文學譜系,才能有更多收穫的文學研究作。比起介紹文學的脈絡,更加著重於挖掘文學建立的架構及過程。在過去的節目中,我們介紹了許多日本近代作家及其作品。藉由本次機會,邀請曾在2017年翻譯本書的吳佩…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淺草紅團》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政大台文所教授兼所長吳佩珍老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川端康成筆下,較鮮為台灣讀者所知、卻是十分重要的新感覺派代表作——《淺草紅團》。2022年為川端康成逝世50週年,其作品正式成為公版書,在讀者之間再度引發了一股熱潮;而在今年,2023年,也正是《淺草紅團》中所記錄的「關東大地震」100週年。本週請到吳佩珍老師領讀《淺草紅團》,更別具紀念意義。《淺草紅團》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作品,被譽為新感覺派代表作。過去讀者們對於川端康成的印象,大多都是和日本傳統美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他在《伊豆的舞孃》、《雪國》中,非常擅長描寫日本女性之美的一位代表性作家。然而在《淺草紅團》中,川端康成使用了截然不同的技法和視角,書寫了這個曾在江戶被稱為「惡之場所」、更是關東大地…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德川家康》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遠足文化副總編輯、同時也是本集要介紹的出版計劃責編賴譽夫先生,為聽眾朋友們繼續領讀山岡莊八的代表作——《德川家康》。在上集節目當中,賴譽夫先生為聽眾朋友們介紹德川家康在全球各地引發的熱潮、以及為什麼出版社會選在這個時機點,重新編譯出版這部初估有560萬字、共26卷的歷史巨作。而在本集的節目裡,賴譽夫先生將更進一步引領聽眾們,認識山岡莊八是用什麼樣的筆法、角度切入這段錯綜複雜的歷史,以及他又是如何生動的勾勒出這位在日本戰國三傑當中,形象較為模糊的人物的傳記。除此之外,讀者在《德川家康》中,又能如何讀到除了歷史以外的文化和思想呢?本週就讓遠足文化副總編賴譽夫,繼續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這部全套預計26卷、共十三冊的歷史巨作——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更…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德川家康》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遠足文化副總編輯、同時也是本集要介紹的出版計劃責編賴譽夫先生,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預計出版十三冊、初估560萬字的傳記——《德川家康》。日本歷史小說在台灣有非常廣泛的讀者,搭配上近期日本大河劇開播,德川家康這號歷史人物,又重新引起大眾們的注目與討論。本集要介紹的《德川家康》,為作家山岡莊八的代表作,從1950年開始在報刊上連載,創作歷時17年,完整述說德川家康的一生,記錄下這位傳奇人物是如何開創長達200年的江戶和平時代。當年隨著這套書的出版,不僅在日本引起一股家康熱,更席捲全亞洲、被許多企業指定為員工必讀書籍,至今已在日本累積超過5000萬套的驚人銷售。對於這部重量級的歷史巨作,賴譽夫將在節目中介紹山岡莊八的個人背景及寫作動機、更進一步分享為什麼在…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白色畫像》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甫出版台灣首部探討台海關係的小說《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作者朱宥勳,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於2022年獲得金典獎年度大獎,以前所未見的視角,寫下台灣歷史的小說——《白色畫像》。《白色畫像》是賴香吟女士接續《天亮之前的戀愛》後又一時代素描——描寫台灣戰後半世紀的白色時代繪景,探討白色恐怖對於大眾以及後世的影響。領讀人朱宥勳形容,《白色畫像》就像是一部台灣文學史,不僅寫下歷史,同時也將近100年的台灣文壇描繪進去。有別於以往許多作品在描寫白色恐怖時期,大多選用受害者或是家屬作為主要敘事者及要角,《白色畫像》中的三位主角,都不是在當時首當其衝的人物,而是在我們眼中平平順順度過一生的普通人。然而,這些看似「沒事」的人們,卻被賴香吟女士以冷靜、旁觀的文字,寫…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尹縣長》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甫出版台灣首部探討台海關係的小說《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作者朱宥勳,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這部台灣歷史上重量級的作品,陳若曦的 《尹縣長》。《尹縣長》的初版發行年代為1976年,故事內容根據陳若曦與先生在中國的親身經歷所創作。當時正值國共內戰,在美國留學的陳若曦,為了更大的抱負和理想,決定到中國參與建設,卻剛好遇上文化大革命,因此親眼見證了人類史上最瘋狂的一場政治運動。儘管當時有許多反共文學盛行,然而陳若曦的作品有別於其他著作,不受主導文化的意識型態左右、不為當時的執政黨搖旗吶喊、以寫實的形式批判大陸文革政治,形成強烈的個人風格;細膩的寫作技巧,也將故事中的人物們刻畫得具體生動,更充滿深刻的關懷。《尹縣長》富含了多少陳若曦本人的經驗和感慨?為什麼這部作品…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歌唱臺灣》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與點堂創辦人、《地表最強國文課本》系列作者 陳茻,為聽眾朋友們領讀用音樂記錄臺灣史的作品 —— 《歌唱臺灣》。《歌唱臺灣》作者陳培豐先生,是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專攻臺灣語言思想史、文化思想史、文學史以及日治時期國語同化政策。在本作當中,收錄了從「四月望雨」到〈港都夜雨〉和〈安平追想曲〉;從〈媽媽請你也保重〉到〈為錢賭性命〉與〈苦海女神龍〉,自一九二○年代後期到七○年代,臺語流行歌曲在臺灣生根、發展茁壯,歷經連續的殖民統治、工業化、社會轉型的過程。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旋律,銘刻著時代變遷的痕跡,也記錄了庶民大眾的共同情感。領讀人陳茻在節目中分享了為什麼他會選擇這本書做為推薦書目、以及臺語歌和年幼的他有什麼樣的共鳴、又對他產生了什麼樣的…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明日學校》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與點堂創辦人、《地表最強國文課本》系列作者 陳茻,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影響二十世紀教育思維的哲學著作 —— 約翰.杜威的《明日學校》。約翰.杜威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教育家之一。他提出的理念深刻影響了二十世紀的美國教育,也持續拓展到全世界,被認為是美國思想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學者。在《明日學校》中,闡述了杜威最重要的兩個教育思想:讓孩子「自然發展」以及「做中學」。杜威記錄多所實驗教育學校的概況,描繪其課程內容與學習方法, 不僅明確傳達他的教育理念,也提出讓孩子自然發展和做中學的實際應用方法。目前正在教育現場教學、同時也是一位父親的陳茻,從《明日學校》獲得什麼樣的反思和啟發?在他的眼中,教育可以是什麼樣子呢?1915年出版的《明日學校》,又為什麼能久遠…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追憶逝水年華》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資深法文翻譯陳太乙以及木馬文化總編林家任,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正在進行10年翻譯出版計劃的經典巨作——《追憶逝水年華》。在上集的節目內容中,太乙和家任為聽眾朋友們初步介紹了《追憶逝水年華》這部七冊大作。除了分享這部作品的精彩之處以外,也提供了許多閱讀上的建議,給對這部作品感興趣的讀者。而在本集的節目內容中,兩位來賓將針對【第一卷:斯萬家那邊】中的「第二部.斯萬之愛」做進一步的分享。在這部出場人物眾多的作品當中,普魯斯特如何擅長描寫人物?為什麼他筆下的長句子難以被拆解?當中塑造起的氛圍是什麼?除此之外,太乙和家任還分享了在編譯過程當中,讓他們難忘的角色、以及遇到的難題及樂趣!本集節目就讓資深法文翻譯陳太乙以及木馬文化總編林家任,繼續為聽眾朋友…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追憶逝水年華》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資深法文翻譯陳太乙以及木馬文化總編林家任,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正在進行10年翻譯出版計劃的經典巨作——《追憶逝水年華》。《追憶逝水年華》對許多讀者來說,是部既陌生又熟悉的作品,往往會被他的書名、以及來自各界的讚譽所吸引,卻又會因為他的厚重以及意識流的風格感到卻步。最經典的便是第一冊的開頭花了30頁在描寫角色的失眠,這也是讓許多人在一開始就放棄閱讀的關卡。《追憶逝水年華》總共由七卷所組成,第一卷於1913年出版。在當時以愛國主義、戰爭文學為主流的時代背景中,普魯斯特的作品顯得輕浮又不知所云,幾乎沒有出版社願意為他出書,甚至需要普魯斯特自掏腰包,才得以繼續出版。所幸在第二冊出版之後榮獲了龔古爾文學獎,普魯斯特開始聲名大噪,本作也在後來被譽為二十世紀…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只有你聽到》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次邀請到現任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的所長、專長是現、當代文學、推理小說與流行文化的陳國偉老師,為聽眾朋友領讀日本作家乙一於2001年出版的作品——《只有你聽到》。《只有你聽到》是乙一早年出版的短篇集,在2019年出版的全新修訂版當中,收錄了新作品〈假女友〉,與曾被改編成電影的〈Calling You〉、〈傷 —KIZ/KIDS—〉,以及〈花之歌〉,合為一部既悲傷又溫暖的白色短篇集。讀者對於乙一的印象或許大不相同,主要原因來自於他的創作範圍極廣、風格多變。喜愛他的讀者們,更將他的作品分為驚悚懸疑的「黑乙一」和悲傷療癒的「白乙一」,然而他所描述的世界、或是要探討的主題,卻往往難以用單一的風格去表述或定義。由於早年開始創作時,乙一的作品富含濃厚…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何日君再來》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現任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的所長、專長是現、當代文學、推理小說與流行文化的陳國偉老師,為聽眾朋友領讀獲得國家文藝獎的平路女士,於2002年出版的作品——《何日君再來》。《何日君再來》以大明星鄧麗君謎樣猝逝作為開端,藉由一位長期監視她的情報員之眼,企圖查清背後的真相。獨特的主題以及平路女士的寫作功力,在作品推出時就造成非常大的轟動。本作在當時的台灣是非常特殊的作品,平路挑戰了純文學的既定框架,結合推理小說、奇幻小說的說故事方式,為讀者提供了不一樣的視角和省思。從開頭的推理小說寫作手法、再到中後段的間諜小說寫作手法,平路帶給讀者的是不一樣的閱讀體驗,更開創了文學更多的可能性。而故事所要描述的,也不僅僅是懸疑性和刺激性,同時也提出了許多深度…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跳舞的熊》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次邀請到衛城出版與廣場文化的主編洪仕翰,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波蘭報導文學作家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的作品——《跳舞的熊》。今天要介紹的《跳舞的熊》,是部主持人和領讀人都認為非常有潛力的當代作品。書名寫道的「跳舞的熊」,是一種流傳於吉普賽人的百年傳統。馴熊師在小熊幾個月大時,就把熊從媽媽身邊帶走、釘上鼻環,並訓練小熊跳舞與各種把戲。接著,熊與馴熊師就成為生命共同體,吃、喝、生活、工作……無時無刻都一起度過。到後來,許多馴熊師甚至都將熊作為自己的親生孩子般共同生活。本書描寫的,是在保加利亞加入歐盟後,跳舞熊被解放的過程、以及熊與馴熊師在解放後過的生活。在這個過程當中,沙博爾夫斯基更認知到從1989年開始民主化的波蘭,也和這些熊一樣,正經歷一場持續不斷的自由實驗…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一九八四》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衛城出版與廣場文化的主編洪仕翰,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反烏托邦經典名著——《一九八四》。《一九八四》與《我們》、《美麗新世界》並列為三大反烏托邦小說,被譽為描寫極權社會的最佳範本。本書由作家喬治・歐威爾於1949年推出的作品,開頭的一句「老大哥正注視著你」令讀過的讀者都印象深刻並且感到不寒而慄。《一九八四》是一部反烏托邦的虛構小說,然而當中的情節,是以喬治・歐威爾本身在經歷過西班牙內戰和冷戰之後,寫給真實社會的預言,更驗證了現代社會正在發生的許多現象。領獨人仕翰分享了第一次讀《一九八四》時的震撼,也詳細說明挑選本書做為這次推薦書籍的原因。本集節目就讓衛城出版的主編洪仕翰,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這部各世代讀者都必讀的經典小說《一九八四》。更多精彩內容,請收聽本…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遺愛基列》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木馬文化總編輯陳瀅如Amber,為聽眾朋友們領讀美國當代知名作家 瑪莉蓮.羅賓遜 榮獲普立茲文學獎的作品——《遺愛基列》。《遺愛基列》是一封父親寫給孩子的告別信,從開頭的第一句便讓人明白,這是一封深情的長信。世居小鎮「基列」,76歲的老牧師約翰.艾姆斯自知不久於人世、陪伴6歲稚子的時間無多,他反思過往,寫出家族三代糾結、矛盾、挫敗的父子關係,細數小鎮歷經南北戰爭、廢奴運動、乾旱、瘟疫、經濟大蕭條、三次戰爭等近一百年的變遷與辛酸。透過這封長信,讀者們漸漸能夠明白,《遺愛基列》寫下的不僅是一個歷史故事,更是令人難以忘懷的父親角色與家族史詩。值得一提的是,閱讀的過程中,會發現本作出現的角色大多都以男性為主,這是在其他作品中比較少見的。作者為什麼會以…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地鐵站》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木馬文化總編輯陳瀅如Amber,為聽眾朋友們領讀作家何致和睽違九年創作、榮獲2022金典獎的作品——《地鐵站》。《地鐵站》被作家甘耀明讚為台灣首部地鐵小說。本書以地鐵站為舞台,以跳軌事件揭開序幕。盜用公款的中年男子,被霸凌的國中女生,久病纏身的老兵,西裝筆挺的上班族……不同年齡身分的人,同樣選擇在生命中的某一天,走進某個地鐵站,並以同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人生。何致和說:「這本書裡有許多死亡,但我思考的事情剛好相反,想的是該如何活下去的問題。」本書不只細膩的刻畫現代人是如何活著,更描寫出許多現代社會會遇到的問題,排擠、窮困、寂寞和黑暗面。如同本書作者所說,這是本在向所有閱讀本書的人們,提出「我們該如何繼續活下去?」這樣的提問的一部作品。主持人與領讀人紛…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先知》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聯經出版總經理陳芝宇小姐,為聽眾朋友們領讀被作家紀伯倫譽為「重生之書」的經典作品——《先知》。《先知》由28個章節、26個主題所構成。不僅是黎巴嫩作家紀伯倫的代表作,更有「小聖經」之稱,被歐美評論家喻之為「東方世界最美妙的聲音」。領讀人芝宇分享,她是在18歲時第一次接觸這本書籍。當時帶給她的震撼,大大地改變了她對世界的看法,也使她第一次深刻感受到閱讀的力量。在《先知》當中,收錄了 歡喜與悲傷、自由、給予、愛、婚姻、友情、享樂、死亡 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詩篇。前陣子台灣十分熱議的主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概念也是取自《先知》的其中〈孩子〉,可見這部作品的雋永與不朽。為什麼發行距今100年,紀伯倫的《先知》仍然令許多讀者感動?這本書籍寫了什麼,讓許…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愛麗絲幻遊奇境與鏡中奇緣》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聯經出版總經理陳芝宇小姐,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這部家喻戶曉的作品——《愛麗絲幻遊奇境與鏡中奇緣》。聯經出版的《愛麗絲幻遊奇境與鏡中奇緣》,為這部英國奇幻文學出版150週年紀念經典版,由知名學者王安琪教授,耗時5年翻譯、研究並加註,所推出的精心之作。有別於市面上上百種的版本,在王安琪教授翻譯的版本中,不僅囊括了教授授課時的內容、和學生討論的主題,更有多年來研究上百種譯本和資料的比對。王安琪教授將150年來各界研究資料做為參考依據,本書可以說是形成了一個「愛麗絲宇宙」,更將我們所熟悉的《愛麗絲夢遊仙境》改名為《愛麗絲幻遊奇境與鏡中奇緣》,進一步深入的去剖析這部百年名作。你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看這部作品的感想嗎?《愛麗絲幻遊奇境與鏡中奇緣》這個…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莫羅博士島》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Readmoo閱讀最前線總編輯、同時也是作家的臥斧,為聽眾朋友們領讀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另一部科幻經典——《莫羅博士島》。《莫羅博士島》是威爾斯科幻經典的其中一部作品,故事描寫一位英國青年,遭遇船難後抵達一座小島,遇見神祕的莫羅博士以及他的實驗們,體驗詭譎驚奇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歷的所見所聞。本書的創作時間為距今一百年前,但威爾斯筆下,扎實的科學基礎、驚人的想像力、貼近讀者的筆法和關於人性犀利的探討,使這部科幻作品極具深度,並流傳至今。即使現代的讀者來閱讀,仍然能引起許多的思考和警示。過去的科幻小說和當代流行的科幻類型有什麼不同?我們可以怎麼樣開始閱讀類型小說?在《莫羅博士島》中,威爾斯對整個人類社會提出的疑問和挑戰是什麼呢?本週就讓Rea…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隱形人》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Readmoo閱讀最前線總編輯、同時也是作家的臥斧,為聽眾朋友們領讀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科幻經典之一——《隱形人》。《隱形人》是威爾斯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曾改編成多部電影,更是最早提出「隱形人」這個概念的作品,可以說是後來所有隱形主題作品的原型。《隱形人》故事描寫一位天才科學家,發明了讓人隱形的藥水,並將自己變成隱形人。他仗著優勢,開始幹盡壞事,更企圖建立起一個恐怖王朝。整部作品就是一部關於人性之「惡」的哲學式寓言,也是科學與人性道德的對立展現。主持人描述,《隱形人》這本書的一開始就令人讀來毛骨悚然。在書中,對於日常的描寫十分真實,人物心理的刻畫得很深刻;其中對於科學的天馬行空,也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想像推理,因此使得許多讀者對這部作品深信不疑、…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每一天的覺醒》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資深編輯人、獨角獸計畫發起人,同時也是《成為自由人》的作者李惠貞女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馬克‧尼波的作品——《每一天的覺醒》。《每一天的覺醒》是一本靈修之書。全書365篇,按照日期排列。讀者可以每日讀一篇作為日日的靈性啟發,當然也可以把它當作一本書,逐篇閱讀。領讀人李惠貞女士分享,一個人喜好的閱讀類型,似乎就反映出自己的個性。她從小就很喜歡閱讀探討人生哲學、人生哲理的書籍。然而,並不是所有心靈、靈性類的作品,都能讓她如此想分享給讀者。每每翻開《每一天的覺醒》,都能使她獲得啟發和能量,因此,她也希望能夠推薦給讀者,期待讀者能在這本書裡找到支撐自己的力量。馬克‧尼波有過什麼樣的經歷,才使他寫出這本書籍?《每一天的覺醒》中,哪一些篇章是李惠貞女士…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不再試著修補生命》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獨角獸計畫發起人,同時也是《成為自由人》的作者李惠貞女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傑夫・福斯特的作品——《不再試著修補生命》。《不再試著修補生命》是英國演說家傑夫・福斯特非常受歡迎的經典著作。傑夫‧福斯特曾在劍橋大學主修天體物理學,長期受憂鬱症所苦的他,從二十多歲時便開始鑽研靈性啟蒙的概念,隨後開始巡迴世界舉辦會議、靜修,溫柔引導人們面對傷痛、回到當下,更曾登上世界百大最具精神影響力人物排行。在本作中,他提出許多真實但確切的觀念,引導人們面對悲傷,掌握自己的生命。其中海洋與海浪的譬喻,更深深打動領讀人李惠貞女士,更將其中的段落引用在自己的作品當中,傳遞給更多需要安慰的人們。《不再試著修補生命》和其他靈性、心靈類作品有什麼不同之處?對於汲汲營營的現…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台灣鐵路火車百科》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致力於鐵路研究、推動鐵路知識普及化,並著有超過50本鐵道相關著作的作者蘇昭旭老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他於2000年獲得金鼎獎的著作——《台灣鐵路火車百科》。蘇昭旭老師長期在鐵路知識領域耕耘,在2000年與2001年相繼以《台灣鐵路火車百科》和《台灣鐵路蒸汽火車》獲得金鼎獎的肯定。本集節目中,要邀請蘇昭旭老師來談談關於他的第一部著作《台灣鐵路火車百科》,以及他的鐵道研究之路是如何展開的。《台灣鐵路火車百科》於1999年出版,至今23年,曾經歷過3次的修訂,可看出蘇昭旭老師對於鐵路的熱忱,以及想要將知識傳授給更多人的心意。本書是一本專為台灣鐵路所寫的百科工具書,內容分門別類、收錄了台灣鐵路的古往今來,定義的不只是鐵路在交通上的貢獻,更是紀錄…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銀河鐵道之夜》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致力於鐵路研究、推動鐵路知識普及化,並著有超過50本鐵道相關著作的作者蘇昭旭先生,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日本國民作家宮澤賢治的經典代表作——《銀河鐵道之夜》。《銀河鐵道之夜》這一部家喻戶曉的經典小說、或者又可稱之為童話故事,儘管內容參雜著遺憾與悲淒,卻仍被許多讀者喜愛。在日本,宮澤賢治的故鄉岩手縣為了紀念這位國民作家,更將其中一段鐵路命名為「銀河鐵道」。自2014東北大地震之後,每年都會有特殊的蒸氣火車「SL銀河號」行駛,行駛過程更能見到宮澤賢治筆下的場景與特殊擺設,引起眾多讀者和鐵道迷朝聖,是當地十分著名的觀光特色。然而這部充滿童話與奇幻色彩的作品,為什麼參雜著悲憫的情懷、更與宮澤賢治短暫卻閃耀的一生息息相關?《銀河鐵道之夜》從來沒有定稿過?!宮…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英格蘭的史詩》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曾於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研讀歷史學位的作家,同時也是衛城出版總編輯張惠菁小姐為聽眾朋友們介紹書裡英格蘭千年歷史演進的經典書籍——《英格蘭的史詩》。2022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逝世之後,英國脫歐以及蘇格蘭獨立的議題就再次掀起熱議。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英格蘭人數度碰上自我定位的挑戰與掙扎。經歷了帝國瓦解、經濟衰頹、新國王繼位,英格蘭人的自我認同,又將碰上什麼樣的困境呢?《英格蘭的史詩》由劍橋大學教授羅伯特.圖姆斯所著,他的研究領域集中於十九世紀法國與民族主義,近年積極參與「英國脫歐」運動與公投辯論。在《英格蘭的史詩》一書中,以歷史的脈絡去探討英格蘭最珍貴的島國認同議題,檢視英格蘭文化的斷裂與延續,及放眼未來的走向。英格蘭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君主…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衛城出版總編輯、同時也是知名作家張惠菁,為聽眾朋友們領讀艾瑪.拉金的作品——《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許多人或許不知道,寫下《動物農莊》與《1984》這些巨作的作家喬治・歐威爾,和緬甸有極深的淵源,更曾紮著緬甸五年,擔任大英帝國的帝國警察。這段歲月對於他的創作生涯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也是本集節目中要介紹的《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的寫作緣由。艾瑪.拉金是通曉緬甸文的美國記者,從九〇年代起多次祕密到緬甸查訪。《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是艾瑪.拉金在緬甸探訪喬治・歐威爾的腳步時,對緬甸社會進行第一手觀察,寫下的遊記散文。其中娓娓道出緬甸從英國殖民地、獨立到被軍政府極權統治的悲劇;不但巧妙銜接歐威爾的生平著作與緬甸的政治社會境況,更生動呈現…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掉到地球上的人》本週的經典也青春,由木馬文化總編輯陳瀅如Amber擔任代班主持人,再度邀請到作家陳栢青,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沃爾特.特維斯的經典作品——《掉到地球上的人》。《掉到地球上的人》於1963年出版,是沃爾特.特維斯寫的第二部小說,故事情節透過科幻外衣,探討異文化的衝突。本作曾在1976年改編為拍成電影《天外來客》,由搖滾巨星大衛.鮑伊主演,是科幻電影的經典之一。《掉到地球上的人》被許多人形容是「被忽略的科幻經典」,由於早年講起科幻作品,常常提到的都是人類對於宇宙的好奇、或者是異星強烈的敵意。然而在沃爾特.特維斯的作品裡,存在的卻是跨越種族的共感、溫度和同樣的孤獨,更加接近近年來,許多科幻作品紛紛去探討的情感面與互相理解的議題,可以說是一部跨時代的經典之作。小說以一位外星訪客…
…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