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mphony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Artwork

1
清華音樂人

清華大學君山音樂廳

icon
Unsubscribe
icon
Unsubscribe
每月+
 
你可能不知道,清華人玩音樂,也是有聲有色! 君山音樂廳邀集師長、校友,以「清華/音樂/人」為核心,在「清華音樂人podcast」一起交織音樂與你我的故事,透過「聲音」,讓聆聽成為享受。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ntinue reading
 
Artwork

1
Oportuno Chinese

Eugene Vickery

icon
Unsubscribe
icon
Unsubscribe
每月
 
Oportuno中文网只收录了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的Oportuno播客剧集。 请访问Oportuno.org获取所有Oportuno播客节目的完整列表。Oportuno的宗旨是提供奉献、学习、探索和思考的机会。 Oportuno Chinese has only the Oportuno Podcast Episodes that have been translated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Please visit Oportuno.org for a complete list of all Oportuno Podcast Episodes. The purpose of Oportuno is 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to give, learn, explore and think.
  continue reading
 
Artwork

1
世界著名交响乐全集

Marilyn_Hathaway

icon
Unsubscribe
icon
Unsubscribe
每月
 
交响乐(不等同交响曲,交响乐与交响曲有区别也可以通用)是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管弦乐曲,一般是为管弦乐团创作。交响乐就是大型管弦乐套曲,从意大利歌剧序曲演变而成。“交响乐”的名称源出于希腊语,意即“一起响”。至十八世纪后半期发展成为独立管弦乐作品,通常包含四个乐章(有时冠以慢板引子),个别也有多于或少于四个乐章的。各乐章的体裁与奏鸣曲极似,只是规模较大,音乐主题有较大发展,管弦乐法也丰富些,适于表现戏剧性较强的内容。交响乐队是近代大型管弦乐队,按规模大小,分为双管、三管、四管,即小、中、大等编制。人数自数十至百余人等。通常由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各组乐器组成。有时也根据作曲、指挥的创作意图和具体要求,对乐器有所增减。 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说:“艺术中没有进步的概念,因为不管我们回头看多远,都会发现前人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假如有人认为几个世纪的努力已经使我们进一步接近完美,那将是荒谬可笑的……。” 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 ...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19世紀後期,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的歌劇為歐洲帶來新氣象,與此同時,一群推崇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的「存粹音樂」支持者極力反對新潮流,兩方人馬經常互相批判、並各自擁護。 在這樣的狀況下,個性溫和的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1824-1896)因為崇拜華格納而遭殃,加上他的音樂較複雜、難以被理解,造成他的事業路途一路坎坷,而必須不斷修改他的交響曲以求他人認可。 布魯克納身為「修改狂」的習慣,一直維持到他創作人生最後一首完成的交響曲時,也沒有改變。 布魯克納的第八號交響曲雖在1887年即完成,但他仍在收到回饋後大幅修改,直至1890年才創作出第二版本,最後於1892年才獲得首演。慶幸的是,首演過後,過去…
  continue reading
 
你聽過「第九號交響曲魔咒」嗎? 據說,在古典音樂界中創作交響樂的大師,都會不約而同在創作第九號交響曲後不久離世,驗證此魔咒的作曲家包含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以及德佛札克(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1841-1904)。 另一位交響樂大師——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甚至為了避免落入這個魔咒,選擇將他的第九號交響曲命名為《大地之歌》。然而,馬勒仍在創作第十號交響曲之時驟然離世。 而今天節目的主角——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1824-1896),也沒有逃過這個魔咒。他一生的交響曲創作在第九號止步,因此留下的最後一首完整交響曲…
  continue reading
 
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1824-1896)對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非常崇拜和景仰,從他對主導動機、和聲運用,以及樂曲結構的安排,皆可看出受到華格納很深的影響。前幾集提到首演慘敗的第三號交響曲,是布魯克納特別題獻給華格納的作品,因此也被稱為「華格納交響曲」。 布魯克納在創作第七號交響曲之際,有感於華格納即將過世,遂將第二樂章獻給這位影響他最深遠的作曲家。聆聽此樂章時,可以聽見布魯克納加入「崔斯坦和弦」、以及「華格納號」樂器,更在音樂進行到譜上記號“W”時,達到整個樂章的最高潮,以此致敬華格納(Wagner)。 此樂章的情感深邃,旋律線條悲愴而優美,傳遞了一種深沉的哀悼,使其成為布魯克納作品中最感人的樂章之一,也被後世稱為「紀念華格納的輓歌…
  continue reading
 
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1824-1896)一生中完成11首交響曲,但絕大多數都不為當時的觀眾所欣賞。他的第三號交響曲於1873年完成,但直到1877年,歷經了大規模的修改、好友的居中協調,才有樂團願意首演這首曲子。 但更悲慘的故事還在後頭,當時在與樂團的排練過程中,樂手時不時就透露對布魯克納的質疑與否定。想當然爾,如此不配合的樂團,加上布魯克納貧乏的指揮經驗,首演狀況可說是淒慘無比。現場待到最後的觀眾只有25位,其中還有幾個人是特別留下來表達抗議的,這一切讓當時的布魯克納傷心欲絕。 然而,布魯克納對音樂的堅持,讓他雖然歷經巨大打擊,卻不放棄提筆創作——他所創作的第四號交響曲及第七號交響曲,皆成為他少數在首演就獲得巨大成功的作品,也成為現今最受歡迎、最有名的交響樂作品之一。 …
  continue reading
 
如果要點名古典音樂中最難理解的音樂,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1824-1896)的交響曲可說是榜上有名。他不同於傳統的創作手法、以及音樂中充滿宗教隱喻的內容,都讓布魯克納的作品成為非常獨特的存在。 除此之外,音樂界中著名的「布魯克納難題」(The Bruckner Problem)也來自於布魯克納非常奇妙的習慣——布魯克納一生中曾對多部交響曲進行了數次修改,有時甚至是由他的學生介入,導致了同一部作品存在多個不同的版本。 這種情況讓指揮、演出者及學者非常頭痛:應該選擇哪個版本來演奏或研究呢?然而,每個版本都擁有不同特點,也反映了布魯克納在不同時期的創作思想和技術,以及外界對其作品的影響。 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接續上集的內容,為大家介紹布魯克納的第四號交響曲,其中也包含了不同版本…
  continue reading
 
音樂歷史上最命運多舛的作曲家——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1824-1896),他31歲開始執筆創作、40歲完成人生中第一部交響曲,在晚成的創作路上,他飽受批評與誤解,每首交響曲都被頭號黑粉——樂評家漢斯力克(Eduard Hanslick,1825-1904)批評的體無完膚,但他卻仍堅持完成11首交響曲,也獲得一票支持者的推崇,其中包含另一位交響樂偉大作曲家——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 布魯克納的交響曲具有幾個常見的特點,包括主導動機的運用、塊狀的和聲進行、樂段間的停頓,以及大量的重複。這些創作手法很大程度受到華格納、舒伯特等人的影響,也透露出布魯克納過去身為管風琴師的背景,以及他作為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對宗教的崇敬與信仰。 2024年是布魯克…
  continue reading
 
若要提到影響近代音樂最重要的人物,那可絕對不能錯過鼎鼎大名的法國作曲家——德布西 (Claude Debussy,1862-1918)。 德布西的作品對20世紀的音樂發展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他的創作風格有幾個重要的特點——1.和聲和調性的創新:德布西經常使用全音階和非傳統的和聲進行,這些和聲進行打破了傳統主調和副調的框架,創造出獨特的聲響效果和空靈的氛圍。 2.我們可以在他的音樂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跨文化風格——聽德布西的音樂,好似會看見葛飾北齋的版畫、又或是突然閃現印尼爪哇的五重塔。這些元素都來自於德布西對不同文化的濃厚興趣與研究。 3.德布西的音樂經常透過模糊和流動的和聲以及靈活的節奏,捕捉自然景象和情感瞬間的印象。這種風格強調感官經驗和直觀感受,被許多人認為是「印象派」風格,但其實以脈…
  continue reading
 
你知道「交響詩」和交響曲有什麼不同嗎? 交響詩的音樂內容通常會指涉音樂以外的意義,可能是敘述一段故事、致敬一部文學作品、或者描繪一幅畫、一片風景等等。因此觀眾可以藉由這些被指涉的主題,回頭去欣賞音樂本身。 交響詩一般被認為始於19世紀,由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創立並推廣。然而,仔細觀察音樂歷史的發展,它最早竟然可以回朔到很久以前,我們就從海頓(Franz Haydn,1732—1809)開始往後細數吧! 從海頓的音樂中,我們可以發現他使用短小音樂素材的創作習慣,這樣的手法影響後世非常深遠,並由貝多芬(Beethoven)發揚光大。而後世受到啟發、並一脈相承的作曲家包含——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白遼士( Hector Berlioz)、…
  continue reading
 
▍新節目上架:EP.85|非科班出身、北美校友基金會合唱團指揮——合唱教會我的事 · 節目主持人:陳建榮 · 來賓:陳治淵 · 錄音時間:2023.12.05 · 上架時間:2024.10.25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謹以「樂未央」系列紀念數學系75級黃乃寬學長 ≣ 今天邀請到清華大學北美校友基金會合唱團的指揮——陳治淵學長! 不同於一般科班出身的指揮 學長的音樂之路充滿了非凡和創意 陳治淵學長雖然非科班出身 卻能巧妙地指揮近百人的合唱團 學長認為,帶領合唱團就像是在培養「problem solving」的能力 ——團員把耳朵借給你,幫你發現問題所在 學長還特別分享了他的學習態度: 「別人不想做的,我來做!」 即使在沒有自信的情況下 這種態度也幫助了他變得更加堅強和有能力 …
  continue reading
 
≣ 今天非常榮幸邀請到成立於2009年、駐團於新竹的海鷗K人聲樂團! 海鷗K團員皆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 曾獲韓國第五屆春川亞洲青年阿卡貝拉大賽大專組冠軍、最佳主唱、最佳編曲 以及香港無伴奏合唱比賽人聲樂團公開組冠軍等榮譽🎵 在今天的節目中 海鷗K親自分享了在阿卡貝拉尚未在台灣風行時,他們是如何成軍的動人故事。 從學生時期就取得國際比賽冠軍的經驗, 到如今成為音樂教育的推手,他們的旅程充滿了感動與驚喜。 海鷗K面對觀眾、面對彼此,總是有著樂觀溫暖的態度: 「我們總會時時留意彼此狀況,在小細節上互相幫助,讓比較辛苦的人多休息。」 從學生樂團到成為「老師」 海鷗K開展了各種提拔後進的計畫 並確實締造了碩果! 他們近期也陸續推出自己的創作 涵蓋不同語言和風格,每一首作品都非常精彩好聽🥺 🔊 一起探索海…
  continue reading
 
▍#清華音樂人 新節目上架:為悲劇譜一首交響詩——柴科夫斯基:幻想序曲《羅密歐與茱麗葉》 Tchaikovsky: Romeo and Juliet, Fantasy Overture 《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是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654-1616)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內容講述一對相愛的年輕男女,因為彼此家族互為世仇敵對,最終導致悲劇的故事。 而這樣悲劇色彩及張力強烈的愛情故事,啟發後世許多作曲家為它譜曲,其中包含白遼士(Hector Louis Berlioz,1803-1869)、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以及普羅高菲夫(Sergei Prokofiev, 18…
  continue reading
 
▍新節目上架:EP.82|工程師aka創作歌手!清華人的音樂逐夢旅程(二) · 節目主持人:陳建榮 · 來賓:徐佳瑄 · 錄音時間:2023.09.26 · 上架時間:2024.09.13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謹以「樂未央」系列紀念數學系75級黃乃寬學長 ≣ 斜槓工程師、創作歌手與客家電台主持人——徐佳瑄 今天再次來到我們節目分享她的音樂歷程! 曾與與福建當地進行音樂交流 甚至帶著吉他走進對岸的Live House 徐佳瑄的音樂之旅豐富多彩 連主持人也不禁讚嘆她像一個百寶箱 不斷地將新事物收入其中 豐富了自己的音樂世界✨ 身為創作上百首歌曲的詞曲創作人 徐佳瑄強調「感受」是創作中最重要的元素 也進一步實際教學,分享了非常強大實用的——「九宮格」作詞方法 值得聽眾一起一探究…
  continue reading
 
當《春之祭》於1913年在巴黎首演時,它不僅僅是一場音樂演出,而是一場文化革命。這部作品以其前衛的和聲、節奏和結構顛覆了古典音樂的標準,開啟了現代音樂的新紀元。 以俄羅斯的民間故事為背景,《春之祭》講述了一個古老儀式:一位年輕女子為了祭祀春神而跳舞至死。史特拉汶斯基的音樂將這一故事轉化為了一種原始、野蠻且充滿生命力的音樂體驗。它的節奏強烈而不規則,和聲大膽而創新,激發了聽眾深層的情感反應。 儘管首演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爭議,但時至今日,我們可以看到《春之祭》不僅改變了音樂,還影響了整個藝術界的面貌,它不僅是對傳統的挑戰,也是藝術創新的象徵,並永遠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接續上集內容,我們繼續認識《春之祭》 🎧收聽連結:https://sndn.link/musicaltsinghua/82…
  continue reading
 
二十世紀初,一部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芭蕾舞作品誕生! 那就是在首演引起群眾暴動的——史特拉汶斯基 《#春之祭》 時間倒回一百多年前,來自俄羅斯的Sergei Diaghilev成立了俄羅斯芭蕾舞團(Ballets Russes, 1909-1929),試圖將俄羅斯文化帶向歐洲。 史特拉汶斯基在此期間與俄羅斯芭蕾舞團合作,發表了他的第一部芭蕾舞作品《火鳥》(1910),濃厚的異國風味在當時的歐洲一舉獲得成功,而後他更接續創作了《彼得洛西卡》(1911)以及《春之祭》(1913)。 《春之祭》被認為是最早的現代主義作品之一,影響許多二十世紀的作曲家。它的誕生不僅在音樂上有了開創性的成就,更在編舞家尼金斯基(Vatslav Nijinsky)的創作下,為芭蕾舞蹈的發展定義出全新的方向。 【本集節目…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謝韻雅 · 錄音時間:2023.11.17 · 上架時間:2024.08.02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 ​ 在本集新節目, 我們將進入一場詩歌與音樂交織的旅程 透過「詩的復活──詩人與聲動劇場」這張為2006台北詩歌節特別創作的專輯 匯聚音樂與詩,揭開每個字句的音樂性與戲劇性 彷彿經歷了一場精彩的現場演出 是絕對不能錯過的一集! ​ ≣ 詩的復活──詩人與聲動劇場 Poets and A Moving Sound music and poetry compilation created for 2006 Taipei Poetry Festival 本集播放的詩集錄音,出自專輯「詩的復活─詩人與聲動劇場」,由鴻鴻策畫,謝韻雅製作,聲動樂團編曲,2006年臺…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陳建榮 ​ · 來賓:徐佳瑄 ​ · 錄音時間:2023.09.26 ​ · 上架時間:2024.07.19 ​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 謹以「樂未央」系列紀念數學系75級黃乃寬學長 ​ ​ ≣ ​ 畢業於清大音樂工程與應用音樂研究所 ​ 斜槓工程師、創作歌手與客家電台主持人的徐佳瑄 ​ 今天來到節目分享了她的音樂歷程囉! ​ ​ 她的創作不僅包含了酸澀的戀愛經歷 ​ 也反映了求學、築夢的過程中各式各樣的心情 ​ 每一步都是她音樂旅程中重要的一頁 ​ 就算經歷了價值觀與現實生活的拉扯 ​ 也聽到有人說,「經過生活的洗練,你的音樂不一樣了!」 ​ ​ 徐佳瑄還談及了音樂與科技的結合 ​ 從「音樂與科技」的電台主持,聊到AI如何輔佐音樂創作 ​ 展現了音樂無法…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許崴 · 錄音時間:2023.07.12 · 上架時間:2024.07.05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接續前兩集的音樂解說,白遼士《幻想交響曲》將迎來音樂史上最瘋狂的精彩大結局! 隨著音樂來到第四、五樂章,不斷被女孩身影所困擾的男主角,最後下定決心結束生命、藉此脫離苦海⋯⋯然而他雖然吸食大量鴉片、但劑量卻遠遠不足以讓他失去生命,反而讓自己陷入了更加無法自拔的幻覺之中! 男主角濃烈的愛混雜著恨、刻骨的恨又帶來強烈的罪惡感⋯⋯這一切都反映在他的幻覺之中,他做了一個十分瘋狂的夢——他殺了女孩!接著被送往斷頭台,結束了他的一生。故事還沒結束!在最後的最後,還出現了一大堆妖魔鬼怪要替他送葬⋯⋯。 而白遼士究竟要如何透過音樂描繪這些超現實的場景呢? ——他利用下墜音行、弓…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許崴 · 錄音時間:2023.07.11 · 上架時間:2024.06.21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 在上一集節目中,我們介紹了《幻想交響曲》的創作背景,也帶大家細細品味了精彩的第一樂章,描繪男主角對愛情的渴望、熱烈追求、與最後被狠心拒絕的悲慘結局。 ​ 在這集節目中,我們將會接續聆聽第二、三樂章。在男主角被拒絕之後,他決定去散心,因此來到了熱鬧的舞會以及遼闊的田園,希望可以轉移注意力、就此忘記對那位女孩的濃烈情感。沒想到,在歡愉、平靜的場合中,都仍不斷出現那位女孩的「身影」⋯⋯ ​ 如此糾結的情緒要如何透過音樂呈現出來呢?白遼士特地設定了一段專屬於女孩的「固定樂思」,描繪男主角對她的執念,當這段旋律出現時,究竟是女孩真的出現了?還是男主角精神錯亂、而不…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許崴 · 錄音時間:2023.07.10 · 上架時間:2023.06.07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 說到愛的刻骨銘心、轟轟烈烈,你會想到什麼音樂? ​ 今天這集節目,主持人要向大家介紹一首古典音樂史上愛的最「瘋狂」的曲子——白遼士:幻想交響曲 / 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 不過呀,這首曲子描述的可不是你來我往的濃烈情感,而是你逃我追的瘋狂追求故事!故事中的男主角發狂似的愛上一位女孩,用盡全身的力氣追求,卻遭到無情的拒絕⋯⋯然而故事還有後續,屢屢遭拒的男主角,又會做出什麼樣更近一步的行動呢?這首曲子的故事創作背景,又是關於作曲家怎麼樣的真實人生經歷呢? ​ 除了獵奇的愛情故事令人耳目一新以外,白遼士所創作的這首《幻…
  continue reading
 
天才四弦琴演奏家科科送给一只名叫刚果的小黑猩猩一把四弦琴,并教它如何演奏四弦琴。多年后,他们再次相遇,科科邀请刚果在竹平房与他同台演出,从此开始了一段非同寻常的音乐合作关系,并将振奋人心的丛林小夜曲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Koko, a talented ukulele player, gives a young chimpanzee named Congo, a ukulele, and teaches him how to play the ukulele. Years later, their paths cross again, and Koko invites Congo to perform alongside him at the Bamboo Bungalow marking t…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謝韻雅Mia · 來賓:Scott Prairie · 錄音時間:2023.11.07 · 上架時間:2024.05.24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 ​ 🎶 原創、跨界的靈魂之聲🌍✨ ​ 在這集Podcast中,將深入聲動樂團的音樂創作世界 由作曲家Scott帶領一場跨界又原創的奇妙之旅 從singer-songwriter歷程開啟 到紐約他與Mia相遇的音樂契機 Mia與Scott的邂逅 孕育了聲動的誕生 這不僅是異與同的對話 更是原創力與包容力的絢爛火花🌏 聲動的歌曲超越了音樂範疇的框限 直接與聽眾的心靈共鳴 節目中精選了四首風格不同的樂曲 聆聽Scott與Mia娓娓道來創作的奇妙故事! ​ 🎶 播放曲目 🎶 1. Calming the storm -…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陳建榮 · 來賓:塗能光、趙煦 · 錄音時間:2023.07.18 · 上架時間:2024.05.10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謹以「樂未央」系列紀念數學系75級黃乃寬學長 ​ ≣ 今天邀請到塗能光學長和趙煦學長 一起分享他們在音樂和科學領域的豐富經歷和深刻見解✨ ​ 趙煦學長為清華大學物理系退休教授,專長是重力波的研究 塗能光學長亦在電資學院任教, 兩位學長談及了弦樂社的創立過程 以及不同學習背景的同學如何在音樂中互相交流和學習 ​ 在那個「右手拿弓、左手拿琴」就能參加樂團的年代 學長們勇敢地走入樂團 再一次次弦樂四重奏中深刻感受音樂的張力 ​ 特別的是 趙煦學長還談到了重力波在音樂中扮演的角色 以及重力波轉換成聲波時的奇妙聲響 讓人對玄妙的物理現象更容易…
  continue reading
 
这个故事说明了善良的行为,无论多么微小,都可以与他人建立真实的连接,从而带来发现、友谊和理解。叙事围绕着位于南美洲阿根廷南部的比格尔海峡乌斯怀亚以东约5海里处的勒克莱尔灯塔展开。 This story illustrates how acts of kindness, no matter how small, can create authentic connections with others, leading to discovery, friendship, and understanding. The narrative unfolds around the Les Eclaireurs Lighthouse, situated approximately 5 nautical m…
  continue reading
 
上一集我們提到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是當代熱門的鋼琴協奏曲之一。但你知道嗎?這首曲子曾經在歷史上被忽視了一段時間! ​ ​ 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於1808年公開首演,當時同步發表了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命運》、第六號交響曲《田園》,以及其他彌撒片段、合唱幻想曲等等作品,整個音樂會長達四個小時!根本是集眾多神作之大成的一場發表會!或許是因為在眾多優秀作品中一起被發表,貝多芬的《第四號鋼琴協奏曲》於首演過後就此消聲匿跡,直到1836年,才由孟德爾頌重新發揚光大、從此成為熱門曲目! ​ ​ 現在讓我們一起跟著主持人許崴的腳步,好好欣賞這首不容錯過的鋼琴協奏曲吧! ​ \特別感謝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授權錄音作為藝術示範/ 【本集節目資訊】 節目主持人|許崴 上架時間|2024.04.24 錄音…
  continue reading
 
这个故事讲述了从物质的杂乱无章到人际关系的丰富多彩的转变,说明了善举如何能够改善世界。"姜戈的奉献之旅》是一个能激励你在团结和冒险中寻找财富的故事。A story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material clutter to the riches of human connection illustrating how acts of kindness can improve the world. “Django’s Journey of Giving” is a tale that will inspire you to find treasure in togetherness and adventure. Link to video version of…
  continue reading
 
根據統計,截至2021年為止,貝多芬的《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在指標性的紐約卡內基音樂廳中共被演奏過192次,排名第二!而第一名同為貝多芬的作品——《第五號鋼琴協奏曲》,共被演奏過215次。(貝多芬果然就是狂!) ​ ​ 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於1808年公開首演,鋼琴獨奏部分由貝多芬自己演奏,這次首演也成為了他人生中最後一次以獨奏家身份與樂團公開演出。身為鋼琴家、同時是交響樂大師的貝多芬,究竟會寫出什麼樣精彩的鋼琴協奏曲呢?現在就跟著主持人許崴的腳步,一起來大開眼界吧! ​ \特別感謝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授權錄音作為藝術示範/ ​ ​ #這首曲子的特別之處 ① 風格:貝多芬一生共創作5首鋼琴協奏曲,自第四號開始明顯邁向浪漫風格的寫作手法。 ② 開頭:此首開頭即為鋼琴演奏出溫柔甜美的旋律,而非傳…
  continue reading
 
一个孤独的小提琴家在森林中过着简单的生活,他的音乐却在不知不觉中感动了无数人的故事。他的旋律激发了其他人的演奏热情,说明追逐梦想,即使与世隔绝,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俗话说:"衡量一个人一生工作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名利,而在于它所掀起的积极激励的无形涟漪"。 A story of a solitary violinist living simply in the forest, whose music unknowingly touched countless lives. His melodies inspired others to play, showing that following your dreams, even in isolation, can make a profound…
  continue reading
 
送花的礼物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如埃及、希腊和罗马。赠送鲜花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但作为表达情感、感激和庆祝的姿态的潜在意义,仍然深深植根于人类文化之中。这是一个现代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人送给另一个人一朵花。 The Gift of a Flower goes back thousands of years back to ancient civilizations such as Egypt, Greece, and Rome. The practice of giving flowers has evolved over time, but its underlying significance as a gesture of affection, apprecia…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謝韻雅Mia · 來賓:Scott Prairie · 錄音時間:2023.11.08 · 上架時間:2023.03.29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 ​ 🌐 一步步的耕耘與信念 🎭🌍 ​ 這一集由聲動樂團創團的兩位靈魂人物對談 細數每個國際發展階段、寶貴經驗,以及未來的藍圖。 聲動樂團是如何從國際無數個音樂團體中崛起? 儘管台灣早期在國際上的發展有重重挑戰 聲動從二十年前就開始獨自開拓世界舞台 堅持著達成每一年的國際交流任務 (除了疫情期間) 從零開始,努力一點一滴累積,把握及珍惜每次的機會 終於陸續被看見光彩,到二十多國藝術節演出 世界有更多人聽見聲動,聽見來自台灣的聲音! 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Mia問Scott,在聲動尚未得到矚目之前 為什麼Scot…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陳建榮 · 來賓:劉志宏 · 錄音時間:2023.07.13 · 上架時間:2024.03.15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謹以「樂未央」系列紀念數學系75級黃乃寬學長 ​ ≣ 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音樂才子劉志宏 ——創造了無數膾炙人口經典歌曲的音樂巨匠 ​ 劉志宏曾推出眾多熱門單曲 如梁靜茹的《暖暖》、周華健的《雨人》等 他還深入兒童音樂圈 推出多張兒童流行音樂專輯 ​ 在今天的節目, 劉志宏談到了在清華環境成長對他音樂創作的影響 開始寫歌的契機,和遇到周華健的故事。 ​ 對於歌曲被唱紅的經驗 劉志宏認為:生活是創作的重要元素,創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 在談到兒童流行音樂時 劉志宏提到音樂載體的轉變 並分享了他與清華大禮堂的特別緣分 ​ 🔊一起…
  continue reading
 
在古典音樂風格仍為優雅端莊的年代,貝多芬就如同搖滾巨星一般橫空出世,為古典音樂創下歷史新篇章!而這首你一定聽過的第七號交響曲,是絕對不能錯過的代表作之一。 ​ ​ 在上一集的節目中,我們在主持人許崴的解說下,認識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第一、二樂章的內容,理解貝多芬如何透過高超的寫作手法,為一個白開水般的節奏主題注入美感、帶向高潮。在這一集節目中,我們將透過這首曲子第三、第四樂章中的「重複」樂段與音型,一步步感受貝多芬所鋪排的張力,並累積在最後一刻瞬間爆發! ​ ​ 現在就打開收聽連結,別錯過這堪稱音樂史上的奇蹟! \特別感謝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授權錄音作為藝術示範/ 【本集節目資訊】 節目主持人|許崴 上架時間|2024.03.01 錄音時間|2023.12.12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continue reading
 
▍#清華音樂人 新節目上架:EP.67 交響情人夢、王者之聲、X戰警都愛用!最常出現在流行文化的交響樂 ——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Beethoven: Symphony No.7)<上集> ​ 相信看過日劇《交響情人夢》、電影《王者之聲》、《X戰警》的朋友,都對貝多芬的第七號交響曲不陌生。在新一集節目中,主持人許崴將帶著大家聆聽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的第一、二樂章, 這首曲子作為貝多芬的代表作,背後的創作脈絡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千萬別錯過囉! \特別感謝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授權錄音作為藝術示範/ ​ ​ #背景故事 貝多芬的第七號交響曲於1812年完成,於1813年首演即廣受好評、現場不斷被要求再次安可演出。當時已受耳疾所苦的貝多芬也曾表示:「這是我目前為止最喜歡的作品。」 李斯特讚譽此曲為「節奏的神…
  continue reading
 
▍新節目上架:EP.66|配樂不是配角——訪談作曲家林明學(二) ​ ​ · 節目主持人:謝韻雅Mia · 來賓:林明學 · 錄音時間:2023.09.07 · 上架時間:2024.02.02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 ≣ ​ ​ 深入探看音樂的本質與創造:與林明學的續篇對話🎶🎶 ​ ​ 🌐 在這一集中 Mia繼續與才華橫溢的作曲家林明學展開深刻對話 探索音樂、生活、聲學的密切聯繫。 勾勒出金三角的核心詮釋 「物理的聲、樂理的音、美學的樂」 也進一步探討了視覺與聽覺感知的差異 並提出了允許別人和自己呈現出最自然狀態的重要性 大多在幕後伏案面對電腦工作 林明學出其不意地表示,想跟男朋友一起去街頭演出 就像國外有些古典音樂大師,也現身在大街小巷演出一般 「探求音樂本質,其實音樂…
  continue reading
 
故事《和谐之旅》,一个关于音乐探索和师徒关系的故事。一个年轻人,名叫热衷者,遇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旅行者,一位非凡的口琴演奏家,名叫行吟者,然后他们开始一起旅行。在旅途中,行吟者指导他的门徒热衷者如何演奏口琴。口琴成为了音乐、歌曲和故事的工具。 The story "Harmonious Journey," is a tale of musical discovery and mentorship. A young man, named Enthusiast, meets a seasoned old traveler, an extraordinary harmonica player, named Balladeer, and they begin to travel together.…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謝韻雅Mia · 來賓:林明學 · 錄音時間:2023.09.07 · 上架時間:2024.01.19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 ≣ ​ ​ 在這期節目中 Mia邀請才華橫溢的新銳作曲家林明學對談 他從紐約學成歸國後就活躍創作和教學 在陽明交大藝術與音樂跨域學程授課,每堂課都爆滿、炙手可熱! 當今電影音樂不再是畫面的配角 而是一門自成一格的專業領域 好的配樂能為作品帶來非凡的魅力和深度。 紐約,一個「轉個彎就換了風格」的多元化城市 為藝術家提供了無限的靈感。 林明學分享了他與Mia在紐約相識的過程 以及美國藝術環境與台灣的不同 也探討了學院教育與流行音樂產業的侷限 並提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叩問自己,對這個音樂的真誠感受是什麼?」 這是超越商業價值,追求藝…
  continue reading
 
德佛札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可說是許多人入坑大提琴的原因!布拉姆斯曾讚譽:「我竟然不知道有人可以把大提琴協奏曲寫成這樣!若早知道,我就自己寫一首了!」 ​ 但你知道嗎?這首曲子的誕生過程十分有趣,在德佛札克寫給朋友的信中說道:「決定創作這首大提琴協奏曲,連我自己都感到驚訝!」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此外,你知道這首曲子裡還暗藏一段悲傷的愛情故事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跟著主持人許崴,好好認識這首超級名曲吧! ​ \特別感謝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授權錄音作為藝術示範/ ​ ​ #背景故事 德佛札克 《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完成於1895年,首度發表即廣受好評。然而,據說德佛札克原本對創作大提琴協奏曲有些疑慮,他認為大提琴的高音有很重的鼻音、低音則像Murmur般無法聽清楚。直到他於美國國家音樂學院任職期間,聽…
  continue reading
 
智慧流浪者之旅》讲述的是三个旅行者的故事,他们通过冒险找到了自由和智慧,尽管他们拥有的东西很少。他们通过诗歌、故事和歌曲分享自己的经历,提醒我们即使在困难时期也要普遍渴望自由、温暖和生命之美。The Journey of the Wise Wanderers is a story about three travelers who find freedom and wisdom through their adventures, despite having few possessions. They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through poems, stories, and songs, reminding us of our universal longing…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陳建榮 · 來賓:吳慕鄉 · 錄音時間:2023.5.29 · 上架時間:2023.12.22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謹以「樂未央」系列紀念數學系75級黃乃寬學長 ​ ​ ≣ 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大同大學光電所教授 同時也是詩人和作曲家的吳慕鄉學長! 雖為清華大學物理學碩士和日本京都大學工學博士 獲得多次國科會專題計畫及研究成果獎助的學者 卻也曾發行專輯、出書,透過藝術療癒無數人的心。 ​ ​ 吳學長談到了他的創作靈感來源 如何從生活中的苦難開始寫歌 並讓歌曲成為安慰和力量 甚至受到五百多萬人的聆聽 ​ ​ 吳學長還探討了如何讓音樂親近人 避免曲高和寡的問題 並分享了他如何從物理學的角度理解音樂 找到了吉他的張力、速度、頻率與物理的關聯 ​ ​ 一起走進今天的…
  continue reading
 
· 節目主持人:陳建榮 · 來賓:陳家安、吳宜珊 · 錄音時間:2023.04.20 · 上架時間:2023.12.08 ·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 謹以「樂未央」系列紀念數學系75級黃乃寬學長 ​ ​ ≣ ​ ​ 🎙️ 音樂和靈感的魔法 🌟 ​ ​ 清華合唱團六十歲啦! 今年除了有在清華盛大舉辦合唱團音樂會 清華音樂人Podcast也特別邀請到清華合唱團不同屆的團長 來跟我們分享合唱團的點點滴滴✨ ​ ​ 原來在合唱團,不只是唱歌 也有不同的精彩故事和挑戰 ——演出自己編製的音樂劇、認識國際朋友 也站上國家音樂廳、與夥伴產生革命情感… ​ ​ 與所愛的音樂揉雜出來的每個回憶 讓整場訪談笑聲不斷 連小編也想加入合唱團了🥺 ​ ​ 趕快一起來聽聽吧! ​ ​ #清華音樂人Podca…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

边探索边听这个节目
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