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d Talks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創作者說》每週四上線。每一集節目,我會邀請一位創作者來跟我們聊聊他的創作故事。我們邀請過暢銷作家,導演和編劇,也邀請了創作歌手,部落客,Youtuber, Podcaster,來一起討論對於創作的想法。 每一集我也會像第二季一樣,在臉書和 IG 跟大家分享訪談後的心得。在臉書搜尋「研究生」就可以找到我。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收聽,《創作者說》在第80集結束後,暫時停更。 也歡迎大家訂閱我的新節目:日本大特搜 收聽連結:https://linktr.ee/japanscouter 研究生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ointsjourney 研究生 IG:https://www.instagram.com/pointsjourney由研究生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童話阿姨| Podcaster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 Podcast 節目,《從前從前》的主持人童話阿姨,和我們聊聊她製作節目,以及和小朋友們分享故事的心得感想。 童話阿姨本身是一名記者,為了滿足自己女兒聽故事的需求,她便製作起 Podcast 節目《從前從前》,沒想到卻意外爆紅,並在台灣因疫情而遠距上課的期間,屢屢攻佔上各大 Podcast 平台排行榜,成為每個小朋友每晚必聽的節目之一。 而細數節目開播以來的各個時刻,童話阿姨則分享了她的創作 SOP,並認爲創作不只是為了滿足小朋友聽故事的需求,同時也是為了提供家長們能短暫休息的時間,讓家長們能夠喘口氣,暫時放下育兒所需要扛下的重擔。 近期,童話阿姨除了仍持續在 Podcast 上製作故事內容,也開始拓展新的創作版圖。格林…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Liz Kao 高琹雯| Taster 美食加 創辦人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美食家Liz 高琹雯,和我們分享她開始在網路上分享美食,以及發展出不同內容平台的創作過程。 在開始寫部落格、當美食家前,Liz原本是一位身出名校的執業律師。然而,在事務所中的生活,卻讓Liz反思自己究竟喜不喜歡這份工作,這也替Liz在日後成為全職創作者之路上,埋下了伏筆。 Liz說,自己因為受到法律系的影響很大。律師主張的是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論述內容,也因此讓她在創作初期,經常會因為缺少自己對於美食的感受,被讀者們誤認部落格是一位中年大叔所經營!而也因為美食不像法律那樣能系統化的學習,Liz便將她的部落格索性命名為《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經營媒體這麼多年,Liz從一開始的文字內容,更加延伸出Podc…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胡朝聖| 策展人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曾為許多藝術展演策展,知名策展人胡朝聖,來和我們聊聊身為一位策展人需要具備哪些特質,以及他對於策展這份工作的使命感。 大學唸的是大眾傳播學系,朝聖說在他成長的那個年代,恰好是台灣正值解嚴的前後,各種藝術文化與社會活動開始熱絡了起來。離開輔大後,朝聖則繼續赴美學習藝術管理的學位,也為之後的策展活動打下完整的基礎。 身為國內當代策展的先驅,朝聖說,過去常常被台灣人誤以為只是行政職的工作,實際上卻不是那麼的簡單。一來策展人必須具備美學、美感等基礎,更得要有眼光發掘有潛力的藝術家與作品,甚至得要扛下找經費、贊助等重擔,才能成就一場完美的活動。 近年來,朝聖也經手了如「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殘山剩水-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等展覽…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華爸| YouTuber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 YouTuber《Mom & Dad》的主理人華爸,和我們分享他從拍影片、做Podcast,再到現在有了自己的團隊,經營聲音平台的創作故事。 在成為 YouTuber 前,華爸在音樂產業擔任執行製作的時間長達六年。離開音樂產業後,華爸則進到新媒體公司,為公司的影片配樂。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鳥媽開始在臉書上傳和育兒有關的短影片,便開始了他們的網紅之路。 聊到開設 Podcast 的經歷,華爸說原本只是把和女兒說的床邊故事錄下來,想不到卻意外引發好評如潮,認為華爸實在太會說故事了!儘管已經有了 YouTuber 這個角色,但為因應聽眾們的需求,於是也經營起了《媽爹講故事》這個 Podcast 頻道。聽《媽爹講故事》,也就成為許多…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胃酸人|YouTuber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專門在網路上講解韓國文化,訂閱人數突破20萬人的 YouTuber:胃酸人,和我們分享他是如何走上創作這條路,以及作為知識型 YouTuber 的心路歷程。 有著台灣、韓國雙重血統的胃酸人,在成為 YouTuber 前本業是一位韓文老師。一開始只是為了要介紹課程,於是便在臉書撰寫文章。而隨著臉書演算法的改變,為了觸及更多用戶,胃酸人開始在 YouTuber 上創作,至今已累積超過二十萬人訂閱。 因為家鄉在韓國蔚山,創立頻道時原本是想要取名為「蔚山人」。在團隊的建議下,考量台灣人講中文經常不會捲舌的口音,因此變成了「胃酸」,同時也代表著,要像胃酸一樣,成為替觀眾讀者消化知識的媒介。 介紹社會議題不免容易踩到各個族群的敏感神經,胃酸人以韓…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程紀皓、劉佳昀|導演、企劃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入圍金鐘生活風格節目獎、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我們回家吧!2》的導演程紀皓、企劃劉佳昀,和我們分享《我們回家吧!2》的製作故事以及對於實境節目的想像。 擁有剪輯、廣告等經歷,導演程紀皓近年來特別著重在於紀實題材的創作,除了《我們回家吧!》外,近年創作的《群山之島》則帶領觀眾領略台灣山區的壯闊 ; 而企劃劉佳昀則是非科班出身,歷史系背景讓她擅長於田野調查的前置作業,替每集節目安插不同的橋段。 「疫情讓我們沒有辦法出國玩,那麼我們就回家玩吧!」秉持著這個理念,第一季的《我們回家吧!》在2020年底首播時就在網路上掀起一陣熱潮,也為第二季的製作埋下了伏筆。 走出大家對於電視節目的想像,新一季《我們回家吧!2》開始與三立電視合作,試…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呂安弦、陳佩妏|編劇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入圍金鐘戲劇節目七項大獎,同時也憑藉《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影集版》,入圍最佳編劇獎的呂安弦、陳佩妏,和我們聊聊編劇的工作,以及《比悲傷》這部戲的創作過程。 在成為編劇之前,呂安弦本身是一位剪輯師,而陳佩則是由作家跨入影視產業,進入業界前曾發表過多本長篇小說。兩人在訪問的過程打趣的說,編劇一項具有「時差感」的職業,經常需要在夜深人靜時才能坐在書桌前寫下劇本。寫劇本寫到天亮這種事情,對兩人而言更是家常便飯的事情。 電影版《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台創出佳績,製作公司決定再開拍長達十集的影集版本。而對二度擔任《比悲傷》編劇的安弦而言,他用「《比悲傷》補完計畫」來定義這次的影集製作過程。期待能透過更長的篇幅,用以補足當時電影版內更多的情感刻畫…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旺福|樂團 🔖精彩節錄: 延續金鐘57創作者特輯,本集節目邀請到曾獲多次金曲、金音獎提名,目前入圍金鐘獎《主題歌曲獎》與《戲劇配樂獎》的旺福,和我們聊聊成團至今的創作過程,與為《俗女養成記2》作曲的背後故事。 成軍於 1998年,最早的旺福是由小民與推機在 BBS 上認識,進而開始玩的樂團。經過多次人員的更迭,目前的旺福由主唱 Mami、吉他手小民、Bass 手推機與鼓手肚皮組成,四人絕佳的好個性與輕鬆的音樂類別,讓旺福在樂壇上受許多歌迷的喜愛。 從第一季開始,旺福就替《俗女養成記》製作了主體曲《一人一半》。而在第二季當中,旺福更直接擔任起電視配樂的角色,甚至還直接參一腳客串了劇集的演出。四人也打趣的說多虧了《俗女養成記》,讓更多人認識了旺福。 離開俗女宇宙後,旺福對於這段歷程感到…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黃建雄|節目製作人 🔖精彩節錄: 延續金鐘57創作者特輯,本集節目邀請到《出發吧!鐵三角》的節目製作人:黃導 黃建雄,和我們分享他的創作故故事,以及對於行腳節目的情有獨鍾。 畢業於世新電影科的黃導,原本一開始都是參與電影劇組技術組的角色,也跟隨著如萬仁導演、楊德昌導演的腳步,一起製作了許多電影。而在加入電視圈後,則後續製作出如「冒險王」、「發現大絲路」等知名行腳節目。 聊到《出發吧!鐵三角》的創作過程,黃導坦言一開始決定這個計畫時確實有點忐忑,擔心三位主持人的共同形象會讓節目失去焦點。然而,在正式開拍後,意外發現主持人們產生了絕佳的默契與化學效應,就像三個老朋友一樣,帶領觀眾來一趟深度的旅遊行程。 疫情下,讓許多人沒辦法出國,反而成為大家好好認識台灣的絕佳時機。如果你正有旅遊的規劃…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李景白|《決戰水下伸展台》節目製作人 🔖精彩節錄: 第57屆電視金鐘獎即將在10/21、22兩天舉行頒獎典禮。創作者說也延續去年的金鐘特別系列,將持續帶給聽眾朋友深入理解每個節目背後的製作秘辛。 本集節目邀請到曾製作「美鳳有約」、「瘋台灣」、「水下三十米」等節目,人稱「白叔」的節目製作人李景白,和我們分享他是如何從生物研究領域,跨行影視製作的過程,以及在疫情期間,拍攝《決戰水下伸展台》背後的創作故事。 延續過去《水下三十米》以海洋作為主軸的精神,《決戰水下伸展台》主打一組攝影師&模特兒共同在水裡創作,藉以挑戰高額獎金的實境節目。而這樣令人耳目一新的節目內容,也讓《決戰水下伸展台》入圍了金鐘57的益智及實境節目獎與益智及實境節目主持人獎的肯定。 訪談過程中,白叔多次和我們分享「不設限…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林昆穎|《白晝之夜》藝術總監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本次白晝之夜藝術總監:林昆穎,和我們分享他對於藝術的定義之處,以及三度舉辦白晝之夜的心路歷程。 目前是豪華朗機工共同創辦人之一的林昆穎,過去曾發表過許多作品的經驗。最眾所周知的莫過於與豪華朗機工一起為世大運打造的「金屬羽翼」聖火台。而今年,更是林昆穎三度為白晝之夜操刀策畫。 源自法國巴黎,白晝之夜的歷史可追溯至2002年,至今也在全球多個城市響應舉辦。而從2016年開始,台北也成為舉辦白晝之夜的場域之一。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晚上,但白晝之夜的策展過程,從徵件、與地方聚落協調舉辦,再到宣傳行銷,也都是宛如舉辦大型活動般的複雜與辛苦。 受到疫情影響,睽違兩年的白晝之夜活動再次重返街頭。為了方便讓民眾們參觀藝術品,本次的白晝之夜也採…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黃大米|作家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知名作家:黃大米,和我們聊聊是如何離開職場,成為一位專職作家,以及在她人生路上的每個體悟。 原本在媒體界擔任高階主管,一開始也對於在網路開粉專、創作文章不以為然,然而在離開職場生活,黃大米開始將更多心力放在創作上,至今已出版了三本著作,同時也主持兩個podcast節目:《黃大米哈拉王》、《米粉湯》。 聊到成為暢銷作家得要花多少心力,黃大米坦言自己其是個工作狂,現階段創作對她而言,有時並不只是追求儀式感或是為自己創作,而是覺得自己的身上還有一份責任感。也曾遇過因工作疲於奔命的狀況,一直到近期才慢慢學會調適自己的生活平衡。 新書《可以強悍,也可以示弱:有身段也有手段,人生的規矩我說了算》,黃大米坦承過去的自己是個不太會示弱的人,但她也在近年的人…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葉忠宜、張軒豪|設計師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是創作者說節目以來,第一次邀請到「設計師」來和我們聊創作。他們是葉忠宜與張軒豪,是設計師,同時也是《重本書店》的兩位老闆。 同是出身自設計本科,葉忠宜目前是卵形 oval-graphic 平面設計工作室負責人,而張軒豪則是台灣第一位取得荷蘭海牙皇家藝術學院文字設計「Type & Media」學位的設計師。兩人於十年前的一場活動中相識,便結下了這段不解之緣。 原本只是鄰居關係的兩年,在疫情期間意外看到一棟位於伊通街的建築,且剛好一到三樓都正在招租當中。兩人只用了五分鐘的時間,便決定將整棟房子租下來。而歷經近一年的籌備,在今年四月,大家終於盼到《重本書店》的開幕。 與其說這是一間書店,兩人打趣的說這更像是他們分享自己生活方式的地方,選自己喜…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黃建豪、蕭東意|《嚎哮排演》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嚎哮排演》兩位演員:黃建豪、蕭東意,一起和我們聊聊在劇場表演的心得以及背後的故事。 和許多創作者一樣,創作的起源總是從玩票性質開始。在北藝大就讀的期間,兩人為了達成舉辦一場售票演出的畢業門檻,於是開始籌備兩人劇團,期間也在各種意想不到的場合進行演出。一轉眼,兩人就這樣一起合作超過了十年的時間。 聊到當演員究竟算不算創作的一種形式時,東意則和我們分享了,或許表演、演戲本身就是一種「二次創作」的過程。即便許多人認為演戲只是將導演編劇的想法融入角色而已,但是角色性格仍得透過演員詮釋而顯現出來,特別是像如舞台劇這般講究即興的場合裡,更挑戰著演員們的臨場反應力。 儘管兩人打趣的説他們是北藝同學中發展最不好的兩人,但是一路走來他們不僅…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雪兒 謝雪文 | 作家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旅遊作家雪兒:謝雪文,來和我們聊聊新書《立志把生活過成喜歡的樣子》的創作過程,以及疫情期間旅居歐洲的精彩旅程。 當歐洲疫情稍微有點喘息時,雪兒決定自己買了一張前往歐洲的機票,觀察疫情對世界帶來了哪些改變。但想不到剛啟程不久,電腦就被偷了!這趟充滿意外的旅程,讓雪兒深刻的體會到世界變化是如此得快,做任何事一定得把握當下的時光。 聊到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可能許多人都會嚮往雪兒能夠邊玩邊工作,但是對於雪兒而言,或許用「邊工作邊玩」來形容會更加貼切。因為早已跨出對於工作與玩樂的框架,也因此讓雪兒的每趟旅程都格外充實。 而《立志把生活過成喜歡的樣子》是雪兒的第七本著作。對雪兒而言,即便自己並不喜歡被人貼標籤,她卻鼓勵讀者們勇於在自己的身上貼標…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阿爆(阿仍仍)|創作歌手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曾以《母親的舌頭》榮獲第31屆金曲獎最佳年度專輯的創作歌手:阿爆(阿仍仍),和我們分享在音樂創作路上的歷程。 聊起出道之初的過程,阿爆說一開始只是受到同學的鼓舞,看到選秀節目的徵選消息,便被推上節目,意外出道。而在製作人的要求下,《阿爆與Brandy創作專輯》除了是張全創作專輯外,更讓阿爆&Brandy榮獲當年金曲獎最佳重唱組合獎。 有別於大家對於原住民音樂的印象,阿爆說小時候父親的計程車上總是放著兩塊卡帶,一塊是ABBA合唱團,另一塊則是當時的山地流行歌。在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下,將不同元素融入在音樂中似乎就成了阿爆創作音樂的靈感來源。 近期阿爆也發行了她第一本著作:《Ari 帶著問號往前走》不僅寫下了阿爆一路走來的人生故事,也…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Zoey|Podcaster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 Podcast 節目《佐編茶水間》的主持人 Zoey,和大家分享製作這檔節目以來的創作歷程。 科班出身,Zoey 擁有豐富的設計經歷,設計內容橫跨了產品與服裝領域。偶然在閱讀了「做你生活的設計師」這本書後,Zoey 意外的發現其實人生就是一項產品設計的過程,因而開始透過《理想生活設計》這個部落格,和大家分享自己在職場與人生規劃上的大小事。 而從 2018 年起,Zoey 開始製作起左邊茶水間這檔節目。Zoey 笑稱這似乎也是她職場經歷中做過最久的一份工作了!而《佐編茶水間》聊的不只是八卦,主題也橫跨了理財職場心理等日常上班族都會遇到的大小事。 無論你是否也正在創作這條路前進,或是在現實與夢想中拉扯,Zoey 也鼓勵大家真正…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海苔熊|Podcaster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擁有四個Podcast節目、寫過三本書,同時又身兼作家和心理學家身份的海苔熊,和我們分享開始創作的歷程,以及他心境上的變化。 大學唸的政治大學心理系,最早的海苔熊是透過文字的方式創作,將心理學議題寫在部落格上,漸漸的在網路上發跡。而現在也同時在《女人迷》、《泛科學》等平台持續擔任專欄作家的角色。 很難想像,看似有著多重身份的他,卻描述自己其實擁有一個很被動的人格特質。一次在與製作人的聚會中,被邀請擔任 Podcast 節目的主持人,更間接讓節目越做越蓬勃,目前則有四檔節目正在同時更新中。 縱使看起來總是在專欄和節目上鼓勵著聽眾朋友們,但海苔熊也不諱言,有些內容確實也是因為自己還沒有做到,所以特別寫下來,與自己對話的過程。目前的…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張騰元|導演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張騰元導演,和我們聊聊拍攝新電影《徘徊年代》時,背後的故事,以及拍攝過程中經歷的心路歷程。 畢業自世新大學廣電系,元導在學生時期偶然因為課程的關係,而開始對於新住民議題感到興趣。2010年曾以短片《焉知水粉》獲得金穗獎肯定。《徘徊年代》則是一部聚焦在移民與新住民議題上的電影長片。 本部作品採用兩段式的拍攝手法,將故事的軸線拆分成90年代以及現在。為了實際還原90年代台灣社會的樣貌,不僅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拍完電影,更得同時面臨疫情的攪局,這也讓元導坦言拍攝的當下確實是一項艱難的任務。 相較起電影,新住民議題多半是出現在戲劇節目或是紀錄片裡。元導則說到,其實一直以來都希望能以電影規格的方式,記錄下台灣目前新住民議題的種種風貌。徘徊年代這部電影已…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阿睿|YouTuber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在 YouTuber 擁有超過二十萬訂閱,《英雄說書》頻道的主持人:阿睿,來和大家分享講述歷史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故事。 本身是法律系出身,阿睿在成為 YouTuber 之前有過幾年的報社經驗,這也讓他養成了在撰寫文字、校稿等方面的能力,甚至原本就是一位專欄作家,用文字與網站的形式在分享歷史,一直到發現影片觸及率與臉書使用政策的調整後,才轉戰 YouTube 圈。 而談到三國故事有趣的地方,阿睿則笑說,三國演義他小時候那個沒有手機平版、有線電視的時代,陪他度過童年的消遣。但也在創作的過程中注意到,還是有人會為了三國演義與三國志的差異而爭執,這也讓他開始思考,在描述三國演義這本小說時,該用什麼樣的角度去解讀它。 對阿睿而言,並不是創作…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陳建騏|音樂製作人、編曲家 🔖精彩節錄: 本週延續金曲33特別企劃,邀請到曾獲金曲獎最佳編曲人獎、最佳單曲製作人獎等獎項的音樂製作人:陳建騏老師,和我們聊聊從事音樂製作的歷程以及創作想法。 從小就開始學習鋼琴的建騏老師,高中開始音樂興趣陸續加入了話劇社與廣播社等社團。建騏老師曾有過幾年在Pub表演駐唱的經驗,即便彈奏的是眾人定義的口水歌,但也卻因為工作需求,讓他對各種曲風都能駕輕就熟,為他的創作之路打下完好的基礎。 建騏老師說到,自己在剛入行時就接觸了廣告配樂與劇場配樂兩個挑戰,即便兩者身處在兩個極端,也經常要與被退稿和猜測他人對於音樂的感受為伍,但這些體驗也讓他更深刻體會到,人對於聲音體會上那些共通的邏輯。 身為國內少見能在流行音樂、電影配樂、廣告、劇場等多個領域創作的音樂人,建…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以莉高露|創作歌手 🔖精彩節錄: 本週延續金曲33特別企劃,邀請到曾在第23屆金曲獎獲得最佳新人:以莉高露,和我們聊聊創作新專輯《尋找你》的心路歷程。 七歲以前生活在部落,七歲後搬到台北,隨著「原舞者」與「野火樂集」在各地演唱。2011年,以莉發行了個人專輯《輕快的生活》,讓她獲得第23屆金曲獎最佳新人、最佳原住民語歌手與最佳原住民語專輯三座獎項。 而聊到母語創作,以莉說自己雖然是在部落出生,但搬到台北後便開始越來越不會說族語,之所以選擇以族語創作,甚至帶著孩子一起重新學習族語,中間不僅是為了找回對於身份的認同,同時也是為了將部落的故事,繼續傳唱下去。 新專輯《尋找你》,不僅讓以莉首度入圍最佳華語女歌手這座獎項,甚至找來了吉他手小池龍平、Yellow黃宣等人跨刀合作,堪稱是張最不像…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雷擎|創作歌手 🔖精彩節錄: 本週延續金曲33特別企劃,邀請到曾「來吧!焙焙」、「落日飛車」等知名樂團鼓手,入圍金曲獎最佳新人的創作歌手:雷擎,和我們分享在音樂路上的歷程,以及想透過專輯表達那些事情。 談到學習打鼓的歷程,雷擎說從他小學五年級開始,就瘋狂迷戀上這項樂器,不管是有心事或是放假無聊的時候,總是能把自己關在房間,坐在父親替他添購的電子鼓前耗上一整天的時間。音樂也就因此成他年少時,能自由抒發情感的管道。 而身為一個創作歌手,雷擎則描述自己的創作,總是先得某些景象、某些故事,甚至是過往的回憶,才能讓他放膽去創作音樂,且為了讓聽眾能有更具臨場感的聽覺體驗,專輯《Dive & Give》也納入了許多自然的聲響與元素。 對雷擎而言,創作與音樂就如陽光、空氣、水一樣重要。專輯不僅邀來…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Haezee 黃瑋昕|創作歌手 🔖精彩節錄: 本週延續金曲33特別企劃,邀請到入圍金曲獎最佳新人的歌手:Haezee 黃瑋昕,和我們一起聊聊在音樂路上與發行首張專輯的歷程。 來自馬來西亞的Haezee,走上音樂之路的起源就和許多人一樣,都是從鋼琴才藝班作為音樂的啟蒙。進入柏克萊音樂學院在美國就讀期間,Haezee開始接觸了許多Live band與美式音樂的洗禮,才慢慢蛻變成今日大家所熟悉的強烈個人風格。 而聊到創作內容,Haezee則說自己是一個喜歡往外跑的人,創作的靈感往往就來自於生活當中。即便作品中經常會有中英文夾雜的情形,Haezee也將之形容為這是個人特色,因為在語意與語感上,中英文都有各自適合的地方。 最佳新人獎一直以來都被譽為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LOVE MAZE》不…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舒米恩|歌手 🔖精彩節錄: 隨著第33屆金曲獎頒獎典禮的接近,創作者說將邀請入圍這屆金曲獎的創作者們,來和我們聊一聊背後的創作故事。 不曉得你對舒米恩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樂團主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抑或是將阿美族語寫入作品內的創作歌手。無論是個人專輯,或是向替電影創作的主題曲,往往我們都能在Suming的音樂中,感到他對於原民文化的認同與關心。 而新作品《O Milaladiway 詠歌者》,Suming自認是一張對於新聽眾而言入手門檻較高的一張作品。創作的當下適逢台灣遇到第一次的疫情爆發,但也因為工作停擺的關係,Suming回到部落待了四個月,細細的雕刻這張專輯。 不同於以往新專輯都會有演唱會的慣例,即便專輯已發行了近半年,Suming自認這張專輯還缺一場Live 表演,且已正在…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賴孟傑|導演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導演:賴孟傑,和我們聊聊為何當初選擇改編這部小說作為新作品,以及製作這部劇集時所經歷的心路歷程。 出身自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的賴導,不僅作品曾入圍過國內外大大小小的影展,其創作的類型更橫跨了戲劇、紀錄片、廣告等各種媒材。而一次偶然在書店中翻到由小劉醫師撰寫的原著小說,讓當時甫從中國回台的賴導,對此萌生了改編劇本的想法。 然而,對於醫療劇的拍攝過程,賴導和我們分享了拍攝這些場景難度有多高,除了許多特殊化張的細節必須做得更加逼真外,場景復原、醫療知識的考據都是一大挑戰。畫面上十來分鐘的一場戲,有時就必須花掉數個小時的時間。 賴導說喜劇是他拍過覺得最難的類型,恰巧,醫療職人劇也一直是公認難度最高的創作題材,歷經三…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大人學》主持人 Bryan|Podcaster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大人學》的共同創辦人:姚詩豪 Bryan,和我們聊聊創立大人學這個品牌的故事,以及成為自媒體的心路歷程 出身自土木工程背景,Bryan 在職涯前期也花了一些時間,才真正意識到他當下的職業並不是他想要的。轉入管顧業後,Bryan 開始累積許多經營管理與顧問的經驗,並與張國洋(Joe Chang)共同創立了大人學,一個專門為庸碌的青年們指引人生方向的平台。 說起大人學的發展過程,至今也有十餘年的歷史。早在無名小站時代,Bryan 和 Joe 就開始有創作網誌的習慣,一開始只是保持想替客戶補充知識的初衷,幾年後回過頭看,才發現當初的他們在多年前其實就是在經營自媒體了。現在的大人學,不僅開設許多課程、撰寫文章,…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廖文強|創作歌手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音樂創作人:廖文強,和我們聊聊在他是如何走上歌手這條路,以及在創作上的心境變化。 沒錢有沒錢的做法,即便夾帶著選秀節目上的人氣,廖文強卻沒有製作公司簽約,反而以獨立製作的形式活躍於樂壇。縱使現在回頭看第一張專輯《至少很好笑》有著許多青澀的痕跡,但也卻都成了廖文強日後在創作路上的養分。 而另外一個鮮少人知的身份,廖文強同時也是台灣第一位發行自己字體的歌手。「文強體」手寫字收錄了近9000個中文字。令人津津樂道的是,就連發行廠商也誇讚的說這套字體已經能適用99.7%的使用情境! 即便已經發行了四張專輯,廖文強卻仍說自己是一個相對樂觀的悲觀主義者。現在的他,不僅具有歌手身份,同時也替許多藝人打造專屬歌曲。祝福廖文強在未來的日子,能持續帶給聽眾…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歐馬克 |廣播主持人、Podcaster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身兼配音員、YouTube 與 Podcast 的歐馬克,和我們聊從擔任廣播節目主持人以來的心路歷程,以及轉戰新媒體後所獲得的心得分享。 相信許多人對於歐馬克的印象,不外乎就是電台裡那個充滿磁性嗓音的主持人。自十八歲徵選進電台後,與瑪麗、喬治,共同主持飛碟電台節目《青春點點點》長達13年。 而《馬克信箱》,原本只是廣播節目中的其中一個單元。許多聽眾朋友當初得知節目即將收播時,便開始大量寫信投稿,甚至多到回不完!但卻也促使馬克決定轉戰 Podcast,一一回覆每張聽眾朋友寄來的明信片。 主持了這麼久的廣播節目,也看過這麼多聽眾的故事。即便傳播的渠道不停的更迭,但馬克依然認真的回著每一封信、幫忙解決聽眾們的疑難雜症。…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陳零九 |創作歌手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創作歌手:陳零九,和我們聊聊他從網路發跡,一路走來的歷程,以及近期經營NFT的心得。 或許,許多人是從綜藝節目上認識陳零九,然而早在2009年,他就不停的將自己的創作放在網路上。一首與邱鋒澤合作的《天黑請閉眼》,不僅讓更多人認識他,MV在Youtube的點閱率也突破了四千萬大關的紀錄。 年初,NFT項目《YOLO CAT》上市,引起市面上一陣搶購潮。儘管過程中產生了些爭議,但陳零九依然看好NFT未來的發展前景,也期盼能藉由NFT的優勢,替下一個世代的創作者們,創造一個更友善的創作環境。 不管是音樂、演戲、NFT甚至開店當老闆,對他來說,只要是「好玩」的東西,他都會竭盡所能地去嘗試。祝福零九未來能在音樂與事業方面,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劉奕伶 |舞蹈家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延續【2022 台灣國際藝術節・創作者特輯】,邀請到舞蹈家劉奕伶,和我們聊聊編舞者與演出者間心態上的轉換,以及是如何透過遠端,異地連線共同排舞的經驗。 科班出身,過去有長達十一年的時間,劉奕伶旅居紐約,並在當地的舞蹈劇團擔任舞者的角色。從最基礎的實習生開始,慢慢爬升到可以隨舞團公演的舞者,一路走來並不容易,卻也是人生中一段最重要的旅程。 拜科技之賜,縱使澳籍編舞家史蒂芬妮.雷克人不在台灣,但劉奕伶這次亦在《群像》這部作品中,擔任的遠端排練指導。整場舞蹈動員五十多位舞者,核心內容探討著個人與群體間的交互關係,也因此讓劉奕伶打包票的說,觀眾們不用害怕自己看不懂,且在在這一場舞中,你一定也會找到你自己的影子。 一場舞的完美演出,不僅帶有編舞家想表達…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敏迪 |Podcaster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以國際新聞為主軸的創作者:敏迪,和我們分享製作《敏迪選讀》平台的過程,以及為何我們需要跟上國際時事的原因。 很難想像,最早的敏迪選讀只是單純因為敏迪的一個日常習慣,漸而慢慢推播、成長的新聞平台。從撰寫文章,到開發app、錄製Podcast,無不就是為了讓更多讀者能更即時、方便的吸收國際間的大小事。 談到敏迪選讀一路走來的過程,敏迪笑說或許正是因為會在文章中導入自己的個性,就如同觀眾收看氣象預報裡所得到的關心一樣,藉以反轉了國際新聞不再只是傳統媒體中票房毒藥的地位,讓閱聽眾更能深刻體會到國際新聞的重要性。 在訪問的過程中,敏迪也談到,她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是記者或主播的角色,而是向創作者一樣,她的創作就是透過自己對於國際時事的了解,…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李世揚|音樂家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音樂家-李世揚老師,和我們一起聊聊即興演奏,以及創作將於四月底公演的驫舞劇場《兩男常罩》這部舞蹈的創作過程。 從小就是科班出身的李世揚,不僅多次獲金音獎、金曲獎肯定,是國內少數縱橫古典音樂、即興演出,甚至是劇場音樂等作品的音樂家。目前同時身兼「卡到音」即興樂團召集人。 說起《兩男常罩》這部作品,其實是自2012與驫舞劇場合作的《兩男關係》後,睽違十年的續作。不同於其他劇場演出,李世揚老師的琴聲除了得配合舞者的肢體、情緒之外,更因是現場演出的關係,每場表演所呈現出來的樣子都會些許不同,進而演變出獨樹一格的創作形式。 對劇場而言,邀請鋼琴家現場伴奏實屬不易,更何況大多數的樂句都是李世揚老師透過即興的方式所創作出來的。音樂不再只是為了襯托舞蹈,…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雀雀|影評人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知名影評人:雀雀,和我們聊聊跨多個平台創作,以及撰寫影評的心路歷程。 很難想像,即便跨平台領域已成大家的共識,但是身兼母職的她除了影評人的身份之外,同時也有 YouTuber 與 Podcaster 的角色,甚至在眾多報章雜誌中也能看到她的蹤影。 而對她而言,「創作」是一種精神上的抒發,在創作的路上也曾被人質疑過不夠專業等酸言酸語。但是「不夠專業」到底又是什麼意思呢?儘管是非科班出身,從事影評工作的這十多年來她也積極的旁聽、上課,讓自己的文字帶領讀者領略電影箇中的意涵。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雀雀笑稱現在的她即使看到了爛片依然會試想從中能學習到什麼,而不是僅止於挑它的毛病。對於電影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也能訂閱雀雀的網站,相信你也會從她的文字中,…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楊輝 |布袋戲操偶師 汪兆謙|阮劇團藝術總監 🔖精彩節錄: 本集一樣延續【2022 台灣國際藝術節・創作者特輯】,邀請到國際級的布袋戲偶大師:楊輝,以及阮劇團的藝術總監:汪兆謙,和我們聊聊他們即將於TIFA中聯手推出的新戲:《釣蝦場的十日談》。 出身於中國,父親:楊勝是北派布袋戲的創始者,因家族淵源的關係,楊輝從小就在布袋戲領域中展露頭角。移居法國後,楊輝不僅將中國傳統偶戲融入歐洲的古典文化中,同時也在歐洲開辦許多大師班、工作坊,並獲得許多國際獎項的殊榮。 談到《釣蝦場的十日談》這部新戲,原本的創意發想是取材自薄伽丘於黑死病中寫下的《十日談》,汪兆謙與楊輝和我們分享這是一部戲偶與演員真實互動的戲碼,同時也因考量劇中的生猛故事,將釣蝦場搬進劇場內,形成一齣混合多種表現形式、元素的劇場…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劉致昕|《真相製造》作者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報導者副總編輯,同時兼具Podcaster與作家身份的劉致昕,和我們分享《真相製造》的創作歷程。 談到許多人對於他的印象,或許會自然而然與報導者連結在一起。出身自外交系的劉致昕,不僅擁有多年的記者經歷,同時也是台灣鮮少聽到的「自由記者」。儘管是自由工作者,但他也坦言「自由」的代價其實就來自於「不自由」,壓力自然也不會比媒體記者還小。 《真相製造》是劉致昕的第一本著作,從2016年起,他走訪世界多個國家,採訪過如北馬其頓的網軍教練、ISIS是如何透過網路招募聖戰士、紀錄難民們進入歐洲大陸時所發生的事情,更寫下德國市長是如何在競選期間遇刺的故事。最後則再將視野聚焦回近年的台灣選舉,試圖給予讀者在資訊繁亂的時代一些正面支持。 劉致昕提到…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吳汶芳|創作歌手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創作歌手:吳汶芳,來和我們聊聊出道至今成為創作歌手,以及新專輯《生存法則》的創作故事。 相信大多數人對於吳汶芳的第一個印象,就是當年那個在選秀節目舞台上唱歌的女孩。但是即便高中畢業就擁有高知名度的她,也曾在音樂路上感到徬徨。在一次旅行社的面試經驗中,被面試官認出來,直問她:「你不唱歌了嗎?」因而重新點燃對於音樂的熱情,促使她繼續在音樂路上前進。 隨著網路科技的演進,結束與前東家的合約後,吳汶芳決定成為一名獨立音樂人。雖然不再和過往一樣享有唱片公司所提供的資源,但在創作上更能自由的加入各種元素,同時拜也社群所賜,讓她拉近了與歌迷之間的距離。 去年年底,吳汶芳發行了個人第三張專輯《生存法則》,專輯不僅在嘖嘖平台上募資成功,近期也將在台中Le…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周東彥|雲門舞集 鄭宗龍《霞》影像設計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延續【2022 台灣國際藝術節・創作者特輯】,邀請到【雲門舞集 鄭宗龍《霞》】的影像設計,同時也是狠主流多媒體的藝術總監:周東彥,還和我們聊聊創作《霞》這部作品的過程。 出身自劇場系,並在大學畢業後即到英國攻讀計學院劇場與多媒體碩士學位,創立狠主流多媒體後,也將觸角發展到MV、紀錄片等創作上。近年來,周總監也將科技融入到劇場裡,透過VR虛擬實境,替傳統的劇場設計更增添一股新氣息。 【雲門舞集 鄭宗龍《霞》】則是周東彥與雲門舞集的第二次合作。一次,在與動畫設計魏閤廷的對話中,意識到繪畫與舞蹈間的相似之處,因此讓舞者們透過隨手的繪畫,一起參與了這齣戲的影像設計,並在每次排練中,試圖從舞蹈、音樂與影像間,碰撞出截然不同的火花。…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方夢貞|《阮三个》製作人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台灣少見的實境秀《阮三个》的製作人:方夢貞 Mia,來和我們分享這個節目的創意發想,以及製作實境秀的經驗談。 大學唸的是新聞系,畢業後卻沒有從事新聞業的Mia,有長達十年的時間都在廣告業當上班族。離開廣告業界後,Mia先是以接案的方式開始創作,也曾短暫的進入過電視台,最後在與陳毅軒導演數次合作後,決定共同成立《用力拍電影》,也才漸漸有了現今的規模。 聊到《阮三个》的誕生,因長時間的拍攝,也讓劇中的演員直接用「整人節目」來形容這個企劃。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阮三个》的緣起,是Mia偶然在台南的街道裡看見一間正在尋求頂讓的民宿,心中萌起「開民宿一定很酷」的想法,進而開始了拍攝實境秀的發想。 而為了增添實境秀的說服力,《阮三个》在拍攝…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Ariel、Shine|《欸你這週要幹嘛》YouTuber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在 YouTuber上擁有超過90萬訂閱人數,《欸你這週要幹嘛》的製作人 Ariel以及第一女主角 Shine,和我們聊聊頻道經營的甘苦談以及多方嘗試的經驗。 儘管已是接近百萬訂閱的頻道,回憶起剛開始創作的過程,Ariel 仍不好意思的說當時只敢將創作放在個人平台上,也沒有想到如今頻道會發展到現今的規模。而在 Shine 加入後,更是產生了互補的效果,Shine 在幕前、Ariel 則透過第一人稱視角帶領觀眾,也讓頻道慢慢達到今日的成績。 因疫情因素,原本主力放在國外、一年出國超國14次的影片內容,變得只能留在台灣。但正如 Shine 和我們分享的,「不能出國就會更著重在台灣與和家人的相處上」,…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陳健星|《冥遊記-帝王之宴》唐美雲歌仔戲團 編劇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唐美雲歌仔戲團的編劇:陳健星老師,和我們分享接觸歌仔戲的歷程,以及即將在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中,即將上映的《冥遊記-帝王之宴》背後的創作故事。 原本上大學前想當國文老師,加入了師大歌仔戲社便開始接觸歌仔戲劇本的創作。起初只是社團性質的嘗試,學習歌仔戲的唱調與身段,一直到進入北藝傳統戲劇研究所後,透過師長的提攜,因緣際會下便開始與唐美雲老師這段亦師亦友,長達近十年的合作關係。 即將上映的新作:《冥遊記-帝王之宴》,是一部以武則天為背景的故事。相對於傳統價值,武則天雖然是女力與叛逆的象徵,但是在冥冥之中,她還是受到丈夫的影響,舉棋不定。劇中,武則天將會決定出下一位接班人到底是該回歸李唐王朝,還是將皇位傳給姓…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Penny |《小宅實驗》主持人 🔖精彩節錄: 本集節目邀請到《小宅實驗》主持人:Penny,和我們分享頻道成立的開始,以及一路至今的心路歷程。 對於許多觀眾而言,大家對 Penny 一開始的印象應該就是「愛莉莎莎的前室友」。然而, Penny 也一度對於未來感到徬徨過。而在打工度假期間一次無意與愛莉莎莎的對話中,她發現當時的台灣並沒有探討室內設計的頻道存在,因而也成為團隊成立的契機。 訪談過程中,Penny 說愛莉莎莎除了是室友外,更像是貴人一樣。當《小宅實驗》成立時,第一個案子正是愛莉莎莎的新家佈置。而《小宅實驗》更是用專業的角度,替觀眾們解析室內設計的概念,也因此頻道的觀看數節節攀升。 儘管過程中,《小宅實驗》也遇到了些許爭議事件,然而在短暫的停更後,Penny 還是頂住了壓…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舞蹈創作者 |《小事製作》楊乃璇 🔖精彩節錄: 2022 台灣國際藝術節即將於2月開幕,而創作者說也將帶來有關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一系列的創作者特輯。 本集節目邀請到《小事製作》的藝術總監:楊乃璇,和我們分享舞團的成立,以及其創作的心路歷程。 平常若是有關注舞蹈圈的朋友應該對《週一學校》這個計畫不陌生,原先出自科班舞蹈系楊乃璇,因接觸到街舞等元素後,開始讓舞蹈創作走出劇場,觸及到普羅大眾,甚至是如行動藝術的存在。時至今日,不管是任何人,只要想跳舞、想扭動身體的人,都能找到《週一學校》這個地方。 訪談過程中,乃璇說之所以會持續創作的原因,是因為她不喜歡事情只有一種答案,也希望能夠透過自己的作品,讓大家體會到藝術創作的不同可能性。《小事製作:戰鬥果醬 OUS》將在2/26於雲劇…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動眼神經 |《眼球中央電視台》製作人 🔖精彩節錄: 本集邀請到《眼球中央電視台》製作人:動眼神經,一起聊聊《眼球中央電視台》的成立過程,是如何從「有趣好玩」的突發起想,變成擁有「百萬粉絲」一線Youtube頻道。 回想起《眼球》的成立之初,一開始是動眼神經與視網膜在中國的一個交流營隊認識,因在飯店裡看膩了中國央視,加上視網膜的新聞主播夢所誕生的想法。起初,動眼神經只是認為這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但也非全職的投入,一直到後來有了電視台的資源挹注,才讓眼球中央逐漸壯大成今日的規模。 提到《眼球中央》,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不外乎是他們用嘲諷的方式,解讀時事、政治的創作手法。動眼神經和我們分享之所以會用反串的態度播報新聞,是為了刺激觀眾們思考,而非只是照單全收,有時光是在思考影片中的言論到底正不正…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許堯庭 |《鐵道事務所》所長 🔖精彩節錄: 本集邀請到《鐵道事務所》所長:許堯庭,一起聊聊《鐵道事務所》的創作過程,以及當上Yootuber後的轉變。 擁有建中、台大電機這樣的學霸背景,許堯庭卻沒有和其他人一樣成為科技業工程師。原本只是和朋友打賭,若影片觀看次數超過五百就請對方吃飯的玩笑話,卻意外的收到許多網友的好評,且《鐵道事務所》已成為訂閱數破十萬的Youtube頻道了。 《鐵道事務所》是一個專門探討鐵路、交通建設以及地理的頻道。而許堯庭更是創作者說節目錄製以來最年輕的受訪者。除了台灣有趣的冷知識之外,更是把國外的許多鐵道文化放到創作中。許堯庭也不諱言,在畢業準備當兵這段尷尬的時間,一週一更的《鐵道事務所》則成了他生活的重心之一。 被問到頻道接下來的方向,所長說他並不會讓《鐵道…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劉冠吟|《有春的日子》作者 🔖精彩節錄: 睽違了好一陣子,創作者說再次邀請到作家上節目。本集創作者說邀請到前小日子雜誌社長:劉冠吟,和我們聊聊《有春的日子》這本書。 在成為作家之前,劉冠吟先是離開了任職社長長達七年的小日子雜誌。回想起剛入主小日子時,除了得和其他公司合租辦公室外,雜誌本業更是面臨虧損中。然而,經過幾年的努力後,小日子已成功跳脫雜誌的框架,成為了質感生活的代名詞。正是這個契機,讓出版社開始洽詢與冠吟合作的可能。 很難想像,這原本會是一本創業商管的著作,但是隨著冠吟的生命經驗,選擇離開小日子雜誌、外婆過世、人工受孕未果以及遇到了流浪狗「有春」。對冠吟而言,寫作自身就是一件令人感到療癒的事情,寫下一篇篇溫暖的文字,最後集結成冊,發行了這本《有春的日子》。 冠吟說,每個台大…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陳芯宜|《四樓的天堂》導演 樓一安|《四樓的天堂》編劇 🔖精彩節錄: 延續上週主題,一樣邀請阿寶導演-陳芯宜以及樓導-樓一安,和我們聊聊今年於公共電視上的劇集:《四樓的天堂》其中的創作故事。 《四樓的天堂》是一部以推拿整復為背景,描述推拿師天意不僅藉由雙手紓解客人身上的病痛,同時也療癒每個在生活中感到困惑、甚至受心理創傷的人。為此,劇組做了充分的田野調查,找來了全台上下數位推拿師傅支援,且金獎影帝黃秋生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僅替這個角色帶來了些許神秘的氣息,更加深了這部作品的說服力。 然而,推拿師看似與算命師一樣,能見微知著的看穿人的生心理狀況,但導演卻刻意的避免讓推拿師這個角色被神化。就如同劇中的諮商師、街頭運動者、甚至是推拿師,或許每個人都無法徹底解決自己的問題,但卻能在熟識、交流…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樓一安|《該死的阿修羅》導演 陳芯宜|《該死的阿修羅》編劇 🔖精彩節錄: 本集延續金馬58特輯,邀請到《該死的阿修羅》導演:樓一安,以及編劇:陳芯宜,來和我們聊聊這部電影的創作過程,與兩人合作多年的心得。 擁有多年交情,且是大學同班同學的兩人,自大學畢業後即在當時那個國片不景氣的年代入行。儘管在旁人的眼裡,兩人對於創作的堅持、溝通的方式簡直適用「吵架」來形容,但是他們也笑稱這是因為兩人都很熟悉彼此,也唯有誠實的說出自己真正的感覺,才能做好每一部作品。 然而在作品開拍之前,導演卻以充滿張力及令人畏懼的「迅猛龍」來形容起初的劇本,是透過不斷地意見交換後,逐步將作品演化成像是「人」的階段。近年來隨機殺人案頻傳,樓導也希望能藉由《該死的阿修羅》讓大家釐清人是複雜的,而非只是一昧的對於某個人…
  continue reading
 
📍創作者 金百倫 |《緝魂》編劇 本集節目邀請入圍金馬獎十一項大獎的《緝魂》編劇:金百倫,和我們分享撰寫「燒腦」懸疑片中間所遇到的過程與挑戰。 《緝魂》是金百倫第一次以編劇身份,所完成的作品。原先只是因為自己是懸疑小說的死忠讀者,以讀者的角度給出了意見,卻意外受邀加入了編劇團隊。和其他劇情片比起來,懸疑類型片在創作劇本的過程竟更像辦案一樣,藉由層層推理和堆疊,才足以創作出這本劇本。 在開設金盞花大影業後,或許是出自對於商業片喜愛。金百倫經常鼓勵新創作者不要有包袱,「我們沒有特別要說什麼。」而只是想讓觀眾在一部電影的時間裡,好好的放鬆,如此一來即是一部成功的電影。 《緝魂》最終在金馬獎斬獲最佳男主角、最佳美術設計與最佳剪輯三項大獎,《緝魂》在日前也已在Netflix上架。喜歡「燒腦神片」的觀眾…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