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ud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Laughing Together is a podcast where a quirky couple takes you on a hilarious journey through the ups, downs, and unexpected twists of married life. From laugh-out-loud stories to lighthearted (most of the time intense maybe!) debates, we share the joy, chaos, and love that make our relationship unique. Whether you're single, dating, or married, tune in for a dose of humor, heart, and the occasional quirky life lesson. Join us each week as we prove that laughter truly is the best medicine—es ...
  continue reading
 
Artwork
 
Ongline Podcast documents the life of a gay Malaysian-born Chinese American. Immerse yourself in the life of a not-so-typical individual. Expand your horizon by experiencing the topics, issues, stories, and simply, the life of a gay Asian man. Until now, the voice of a minority individual has not been this loud!
  continue reading
 
Artwork

1
南方家園小客廳

南方家園出版社

icon
Unsubscribe
icon
Unsubscribe
每周
 
在這裡,你可以用最放鬆的姿勢與心情,聽我們: ■ 聊書、聊創作、聊人生 ■ 新書介紹與專題閱讀 ■ 跨領域對談 每週四與你一起跳脫書本,享受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 南方家園出版社是一家獨立出版社,由愛好藝文、人文社會議題的編輯群所組成,致力於文化傳承與時代紀錄。 📣最新消息請關注(不定期會有彩蛋!): Facebook|facebook.com/HomewardPublishing Instagram|instagram.com/homeward_publishing 👉購書去: 博客來購書|bit.ly/2Ek50xF 蝦皮購書|bit.ly/3aPRfCJ 誠品購書|bit.ly/2E6IWXo 讀冊購書|reurl.cc/MdZ11L 👉電子書: Readmoo|bit.ly/2EgzgcP Kobo|bit.ly/34jbAiq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2月4日到9日,是2025年台北國際書展。 本集,邀請NGO組織代表、台灣勞工陣線協會副秘書長楊書瑋,以及讀力公民行動發言人馬明毅,跟大家聊聊2025台北國際書展,NGO組織要玩什麼?! _ 📍 NGO組織今年的主題:閱讀聚光燈。和NGO組織間的連結。 📍 設計上,呈現NGO組織為各類議題發聲背後的努力堆疊,後台區有鏡台區、化妝區,讀者在這些區域閱讀書籍,如何用這些論述、題目共構議題的真實樣貌,最後可以走上伸展台。 📍 值得打卡的地方?社運行動影像與宣言的後台牆面;麥克風架和31個公民團體LOGO品牌牆的「公民佈告台」;SPEAK OUT LOUD打卡盒說出你的宣言! 📍 NGO團體如何在書展與讀者互動? 📍 透過書展,讓31個NGO組織的價值被社會大眾看見。 📍 將潮流與社會運動整合,參與…
  continue reading
 
本期节目,我们探讨了“婚姻中的爱与被爱”这一主题。从我们出国前在父母和身边人身上感受到的婚姻观念,到来到加拿大后的亲身经历,我们分享了从恋爱时的炽热激情,到婚姻中的柴米油盐和平淡真实。我们结合自身和身边朋友的故事,讨论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爱”与“被爱”的理解是如何变化的。欢迎收听我们的分享,也敬请期待下一期,我们将聊聊加拿大的人际关系,并与国内进行对比。 In this episode, we explore the theme of "Love and Being Loved in Marriage." We discuss how our understanding of marriage was shaped by our parents and people around us …
  continue reading
 
南方家園在今年1月出版法國政治哲學家巴禮巴教授的《言論自由》,首集,邀請到該書的譯者申昀晏作客小客廳,他在譯後記提到,民主需要例外,為什麼?今日請他與讀者們聊聊他如何閱讀《言論自由》?以及對應台灣現象的觀察。 _ 📍 從台灣戒嚴時期的箝制言論、一元化限制,談及當下。 📍 多元是民主基本的特徵,彼此批判、商榷。 📍 民主要求說真話。但現今社會,民主真的可以容忍所有的“說真話"嗎?特別是這個“說真話"影響到權力結構時。民主與說真話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連結、角力?它可以承受多少的異議?巴禮巴如何評論與思考? 📍 我為什麼要說真話?我跟真理的關係是什麼?因為我們還未釐清真相,所以才需要說真話,但說真話會挑戰既有的權力結構。說真話不要求容忍,而是改變權力關係的行動。 📍 巴禮巴談及的言論自由,是民主至…
  continue reading
 
本期 podcast《笑着聊吃》,Nadia和逗逗一起回忆了来到加拿大后的美食经历,分享了我们见过、吃过的各种美食,以及那些与食物相关的温馨小故事。 我们聊到了曾经一起去过的餐馆、尝过的特色菜肴,以及不同类型的美食文化带来的惊喜与感受。每道菜、每家餐厅都承载着一段回忆,让我们在异国尝试到了更多种类的饮食文化。我们还探讨了各自记忆中最深刻的味道,那些令人怀念的美食如何勾起过往的情感。 此外,我们也聊到有了孩子之后,饮食上的一些变化,比如对食物选择的考量、口味的调整,以及对健康饮食的关注。 最后,我们预告了下期精彩内容——来到加拿大后,身边发生的八卦与小故事,敬请期待! In this episode of the podcast Laughing and Talking About Food,…
  continue reading
 
在本期《笑着看秀》中,我们一起回顾了没有 Netflix 时代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从中国的经典到英语世界的热门,我们讨论了那些影响我们观剧习惯的喜剧、爱情、真人秀和美食节目,并分享了我们个人的看法和感受。下期节目精彩预告:我们将聊聊中加两国的饮食文化差异,分享亲身经历与趣味故事,敬请期待! In this episode of Laughing Together, we take a nostalgic look at TV reality shows before the era of Netflix. From Chinese classics to English favorites, we discuss the comedy, romance, reality, and cookin…
  continue reading
 
#小客廳祝賀廳友讀者們新春大吉平安喜樂!! 開春之後,2月4日到9日,就是文化界盛會,2025年台北國際書展。 還記得去年獨立出版聯盟及NGO的公民書區中的「讀字樂園」嗎?最後的最後,我們讓那座旋轉木馬動起來!!! 那今年呢?是否充滿期待! 本集邀請獨立出版聯盟的秘書長劉霽,跟大家聊聊2025台北國際書展,獨立出版聯盟要玩什麼?!邊聽邊記,直接線上交戰! _ 📍 讀字FASHION?還是讀字瞎趴? 📍 閱讀不老派,它可以非常時尚! 📍 年年把展場當劇場,今年以時尚伸展台亮相,展場即秀場。 📍 拍貼機可以拿書拍照,作家簽名盒簽書,歡迎打卡互動。 📍 NGO團體則在秀場後台,默默為社會前進的動力。活動區是小型記者會型態。 📍 2月4日中午12點開幕式:讀字FASHION秀! 📍 讀字文創商品區登…
  continue reading
 
在本期《笑着追剧》中,我们聊了聊各自喜欢的不同国家的电视剧类型,分享了作为夫妻的追剧心得。从个人推荐到我们对不同剧集风格的总结,带你一起回顾这些电视剧的独特魅力。快来听听我们的对比和讨论,看看到底哪些剧集能打动你!另外,别忘了锁定下一期,我们将聊一聊精彩的真人秀节目! In this episode of Laughing Through Shows, we explore our favorite TV show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dive into the types of shows we each enjoy as a couple. From personal recommendations to the unique traits we’…
  continue reading
 
一首詩該「長成怎樣」?或是具備哪些元素才能被稱得上是一首詩?似乎每個人都能各抒己見。 詩專題最終章,邀請到兩位來賓,詩人任明信和孫得欽,和聽眾們分享「像愚人般自由的詩」,在「分析詩」、「閱讀詩」以及「享受詩」之間,是否存在絕對連結性?兩位做為一個寫詩也讀詩的創作者,接觸詩與理解詩的路徑,又是如何? _ 📍 公車捷運詩的Ptt討論,看詩的公共想像。 📍 在大眾的場合放小眾的詩,二者交鋒的場域。 📍 貼上論壇或社群的酸民心態! 📍 摒棄原價值觀去審視讀到的公車捷運詩。 📍 閱讀詩的奇幻經驗,打開異世界,每個詩人都是一個世界。 📍 明信:此刻,面對詩,我是不是好的讀者,是否以相對的熱誠去擁抱它。 📍 得欽:讀詩時,更關心詩的宇宙觀、價值觀、人生觀、生命觀,進入它的靈魂,是否被感動。 📍 關於愚人:…
  continue reading
 
In this festive episode of Laughing Together, we dive into the joys and chaos of celebrating both Canadian Christmas and Chinese New Year as a multicultural family. From heartwarming moments with the kids during the holidays to hilarious mishaps that only parents can truly understand, we share our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unique traditions. We'll e…
  continue reading
 
詩專題第3集,邀請詩人沈眠和陸穎魚,二人前陣子在嘖嘖做預購,即將在今年2月台北國際書展上各有1本新詩集出版,陸穎魚除了詩集《晚安晚安:十年一夢》外,也身兼沈眠《完全主觀:AV純情詩》的編輯與攝影。聽他們聊聊彼此的新作,以及異鄉人的視角書寫。 _ 📍 《AV純情詩》主題創作概念。 📍 這本詩集必然出現在這個世紀,因為這個世紀的AV女優有著千奇百怪的名字,命名背後的意圖似乎是要讓色情純情化。從此開啟沈眠想用女優的名字來寫詩。 📍 詩人沈眠用自己的完全主觀,去看女優們的名字和某些資訊或影片片段的描摹,詩意的發想。 📍 用詩歌相對於純淨的語言去描寫這些女優,有種反差感或激盪詩意,在視覺上光看名字就會有衝擊。 📍 這本詩集裡面寫了很多女優的名字,九成是不知道的,但她們的名字很有文學性、有詩意、很美,彷…
  continue reading
 
欢迎来到《逗比夫妻》的世界!这是我们的第一集,带你认识我们这对爱玩爱闹的小夫妻。在这一集中,我们会聊聊我们的背景、为什么想做这个博客,以及接下来你可以期待听到什么有趣的内容。无论是生活趣事还是夫妻间的搞笑对话,我们都希望带给你欢笑和共鸣。 从这一集开始,和我们一起笑着前行吧! Welcome to the world of Laughing Together! In our very first episode, we’ll introduce ourselves, share a bit about our story, and talk about why we decided to start this podcast. You’ll also get a sneak peek at …
  continue reading
 
詩專題的第2集,邀請詩人楊智傑和林禹瑄,二位非文學領域的創作者,聊聊他們的文學啟蒙,以及如何維持對文字的熱愛和創作能量! _ 📍 二位詩人文藝和創作的啟迪?以及如何開始創作之路? 📍 林禹瑄與《二十世紀台灣詩選》的相遇。 📍 閱讀遠景出版的《諾貝爾文學獎全集》,楊智傑與文字間的奇妙感應。 📍 林禹瑄堅持用紙筆寫詩,完稿後才輸入電腦。楊智傑用不同的方式寫詩。 📍 關於第一本詩集?楊智傑自費出版;林禹瑄榮獲X19文學獎第三屆首獎而出版詩集。 📍 面對讀者的回饋與期待。 📍 關於創作的不重覆? 楊智傑:寫作上的小規模移動,走出既有固定的框架。 林禹瑄:發表的作品在觀看事物角度或是寫作嘗試上作變化與區隔。 📍 如何保持創作之路? 📍 禹瑄問智傑:《第一事物》中,刻意摒棄一些意象的使用,追求經驗與詞語…
  continue reading
 
接下來四集,邀請八位不同領域的詩人聊聊他們的詩創作。首集,邀請詩人鄭聿與曹馭博,二位東華大學畢業的創作者,談他們在東華大學的創作之路,獲獎這件事,以及對創作的堅持與帶來的普通快樂! ※鄭聿全新詩集《普通快樂》今(1/2)快樂上市! _ 📍 詩的創作者在每個時代都是孤單的。 📍 曾珍珍老師建議曹馭博,若沒有寫詩的欲望,就每天翻譯英文詩。 📍 鄭聿在詩的編輯上很有自己的想法,談畢業作品《表格與備註》。 📍 創作時是否有瓶頸?喜歡和朋友分享創作嗎? 📍 鄭聿早年(?)非常有自信,反倒是進入職場有無法創作空間的焦慮。 📍 鄭聿早年(?)喜歡在社群只貼一首詩,光憑一首詩表現自己的創作能量。 📍 曹馭博在東華創作時會“挑戰"某個經典詩人,當時的不自信是恨自己不成材及恨別人不成材。 📍 投文學獎之於鄭聿是…
  continue reading
 
如何將一本台灣原創書推向國際?該如何介紹?如何讓國際買家心動?本集,同樣邀請白沙版權代理公司的白佳卉,博達版權代理公司的謝孟穎,分享他們在國際版權談判時會遇見的各種狀況以及如何化解? _ 📍 文字書外推側重:故事的脈絡與主角設定、整個故事的劇情。 📍 封面是圖像書的名片,很多編輯一開始便是被封面圖像吸引,進而了解內容。 📍 繪本或漫畫若是關乎文化或是習俗,外方買家會在意是否為真實。 📍 出乎意料的國際買家與成交。 📍 在版權桌上,詩集、短篇小說或是合集比較不吃香。議題性內容也需避免,如同性戀或自殺議題,頁數太長(超過250 -350頁)也是。 📍 合集,多個作者,對外國出版社而言是比較難行銷的作品,較不易外推,除非主打很議題性的主題。 📍 喜歡獨立的長篇故事。 📍 不論是小說或是漫畫,漫畫也…
  continue reading
 
如何將一本台灣原創書推向國際?該如何介紹?如何讓國際買家心動?接下來的二集,邀請有非常多國際版權談判及交流經驗的版權人,白沙版權代理公司的白佳卉,博達版權代理公司的謝孟穎,分享他們推動台灣原創書外譯的經驗。 _ 📍 第一次上版權桌的經歷? 📍 上版權桌前,如何準備? 📍 行前最重要是安排會議,每個約都排滿,再研究對方喜歡什麼。第二步是根據排的約見對象去客制化書單目錄。若是出版社或創作者,針對手上的書約見海外合適的出版社。 📍 坐上版權桌時,要先釐清這本書權利的歸屬。 📍 如何寫信排MEETING?沒有輸出經驗或買家時,盲發是新手必經之路。 📍 如何寫書介?先分析一本書授權哪裡的可能性更高,若是亞洲,寫簡介時就會以亞洲導向去寫。 📍 出版社提供的簡介通常針對台灣讀者,針對外國買家,會將故事完整…
  continue reading
 
近幾年,愈來愈多的台文書出版,也有不少台文書的讀者。但是,編輯台文書卻是一門大學問,即使擁有十數年華文書編輯經驗的老鳥,也不知如何著手? 所以,本集邀請出版界台文書的扛霸子前衛出版的二位厲害台文編輯老師,主編鄭清鴻和叢書主編楊佩穎,一起來聊聊如何編一本台文書?以及他們在實務上遇到哪些問題?如何解決? _ 📍 清鴻與佩穎不同的台文學習經歷。 📍 台文編輯拿到文稿的第一件事,確定系統。 📍 台文書是否需要台文審定老師?他要做什麼? 📍 台文書兼具教育的功能,因此,編輯台文書時,也會考量台語詞彙的使用以及除錯討論。 📍 編輯台文書也是台語再學習的過程。如:激五仁、認捌、相佮鬥陣 📍 台語相較於華語,在表現上更細緻。 📍 台文書編輯在初校時,會遇到哪些問題?如何修改?修改到什麼程度?如何與作者溝通?…
  continue reading
 
為了讓讀者能讀懂這本書,也了解自己的發音是否標準,島座放送的《台語的鄉土口味——俗諺、俚語》錄制了有聲書,本集特別邀請有聲書的二位配音導師郭霖和穆宣名老師,聊聊這部有聲書的錄制以及目前正夯的台語配音實況。 _ 📍 最早的台語接觸始於幼年。台語的語感是後來才學習的! 📍 台語中南部腔與北腔與南北使用名詞的不同 📍 台語配音時,詞與腔調、咬字要非常精準。也需要有專業國家級認證的台文老師,做台文翻譯與台文音檔審聽。 📍 溫阿嬤按呢講的/從小聽到的台語,與配音時需使用的精準用語間的同異。 📍 台語的俗語的地域性。 📍 台華語、日語詞的共用。 📍 台羅拼音,幫助理解每個詞彙真正的唸法,它有個視覺性的幫助記憶。 📍 流行文化學台語:陸小芬《本日公休》;陳盈潔野草也是花、人生海海等;江惠的歌;阿跨面;蕭煌…
  continue reading
 
本集是11月9日講座:「反抗者心靈史」最終章。高翊峰以小說家的視角、阿潑以媒體觀察者的視角,和《孤島》作者野夫,一起討論《孤島》及之前作品中的反抗書寫。 _ 📍 野夫《孤島》裡,通過一對男女的愛情,像剝洋葱般,內裡是政治的長遠的反抗史。 📍 高翊峰以川震為例,思索民間作為傳遞訊息力量的價值與意義。 📍 在中國,我們要相信小說家所寫的非虛構或虛構的小說,比中央新聞更靠近真實、更靠近歷史、更靠近現實。 📍 《孤島》中的情愛與慾望,人性中的情慾愛戀與政治是無法脫離關係的。 📍 《孤島》中知道真相、秘密的幾乎是女性,作為女性或母性,在大歷史上或是書寫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 真相如何被翻轉? 📍 野夫的各種作品都是在書寫反抗,反抗命運,反抗壓在吾族身上沉重的巨石。 ║《孤島》 The Island…
  continue reading
 
本集是11月9日講座「反抗者心靈史」系列2,為作家野夫、高翊峰與阿潑的對話。 長久以來,野夫不斷堅持民間修史,對抗政權被封鎖、被壓制、被掩埋的真正歷史。 本集,野夫老師談談《孤島》中那些不被紀錄的,從1980年代以降中國當代民間的反抗史。 _ 📍 野夫堅持民間修史,第一、揭露中國政權以萬千生命為代價的每場運動的來歷、來路;第二,記錄長久被抹殺掉,但卻一直存在著的民間反抗。 📍 野夫《父親的戰爭中》講述了五○年代反抗之初,在巨大集權專政面前,在民國政府敗退台灣,江山易鼎的年代,個人、家族、地方,甚至少數民族的力量都不足以抵抗這個新的龐大政權。 📍 鄉鎮的知識份子,他們的氣節從未改變,中國民間一直還存在著這一脈骨血。 📍 《國鎮》裡的偏遠小鎮是野夫出生成長到13歲的地方,他親歷見證了小鎮的武鬥、…
  continue reading
 
作家野夫、高翊峰與阿潑在11月9日於聯經書房.上海書店思想沙龍舉辦一場名為「反抗者的心靈史」講座,高翊峰以文學家的視角、阿潑以媒體人和非虛構寫作者的視角,談及野夫的作品,並與野夫展開對話,講座2.5小時,小客廳將分三集播出。分享給小客廳的聽眾們。 _ 📍 高翊峰也寫政治小說,也看到小說裡的政治,作為小說家如何看待野夫《國鎮》中細膩的人性? 📍《國鎮》,平民群象式的小說書寫,複雜的時代中劇烈的變化,給不同領域不同階級的人帶來的衝擊,他們與大時代有什麼關係? 📍 對比《國鎮》與《孤島》。 📍 實踐卡繆《反抗者》,觸及的三個面向:第一,人為什麼會叛亂?為什麼會革命?動機在哪?第二,人類藉由反動革命,追求完美的結果必然會失敗的事情。也涉及信仰問題。第三,抗議、革命、政治的反動是不是犯罪行為的某一種實…
  continue reading
 
野夫《孤島》在11月2日舉辦新書發表會,席間佳賓林載爵發行人、管中閔院士以及本書作者野夫對《孤島》及其前篇作品《國鎮》作了場精彩的表述,本集,就將當天的精華剪輯,分享給小客廳的聽眾們。 _ ※有野夫的地方就是江湖。 ※《江上的母親》、《國鎮》、《孤島》,中國現代命運的三部曲。 ※《江上的母親》談的是家族、親人、家鄉給合而成的故事;《國鎮》,利用虛構的小城鎮,20多人的命運,呈現文革的各種樣貌;《孤島》則是三部曲的收尾。 ※《孤島》體現野夫作為作家的使命,完成對這個黑暗年代的控訴和批判,以及對那些矢志不移挑戰邪惡的猛士之祭拜,這是野夫畢生的大願和盟誓。他在半生的書寫中,敲爛的每一個鍵盤,都像是在考驗和鞭笞自己的靈魂。吾族從何而來,向何而去? ※《孤島》結合紀實與虛構,透過愛情故事的開展,將命運…
  continue reading
 
南方家園10月新書《國鎮》,描述兩個陌生的男女,在武漢新冠病毒封城的前三天,相約來到泰國的某個孤島避居七日。他們在這七天裡一起探討愛慾、生死以及信仰這些人類永遠的困惑,在最後的時光所揭示的卻是中國半個世紀來,民間志士所奉獻和犧牲的巨大祕辛 《孤島》是野夫老師上一本書《國鎮》的續篇,從山中出走的二位年輕人,在七○年代相逢後,又歷經各種時代的風雨與動盪,本集邀請作者野夫,與楊渡老師,一同深入聊聊這本書。 _ ▲在文革之後,怎麼從這樣的荊棘裡面,重新凸現出一批反抗的脊樑?這個反抗的脈絡是怎麼被傳承下來的? ▲表面上一場運動將一群反抗者屠殺了,但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1949-1966年,這個中國執政黨欠下了大量的血債,光十七年的運動,就接近一百種,不要認為中國人都被完全打平了、打服了。 …
  continue reading
 
南方家園10月新書《孤島》是作家野夫前一部作品《國鎮》的延續,從「國鎮」中出走的年輕人:吳群恩與水岸茵,在文革那場浩劫中活下來的二位人物,在未來,七○年代相逢之後的半個世紀,中國又如何呢?這些故事,在《孤島》中一一呈現。從《國鎮》到《孤島》,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本集邀請作者野夫,與這二本書的推薦者楊渡老師,一起同讀者深入聊聊。 _ ● 在德國開筆寫《國鎮》,在清邁開筆寫《孤島》,而《孤島》最終在台北完成,離開故國家園,彷彿隔著時空看它,會有更清晰的感覺? ●既是小說,同時也是即時性紀錄武漢封城前後七天。通過人物回憶,紀錄整個國家五十多年,半個世紀的一場“病毒",以及整個中國民間反抗的歷史。 ●任何民族的真實記憶,都不是由官修正史所構成的,一個國家的編年大事紀,竟然充斥著虛構與抹煞。必須借由…
  continue reading
 
本單元由裏路出版社策畫。 裏路出版社近期出版二本關於日治時期建築及小旅行的新書,分別為《被消失的建築考》和《從銀座通到中正路》。用旅行來還原城市的歷史風貌,也探討民主與威權的時代意義。本單元將邀請二本書的作者們,跟大家一起行旅。 本集邀請《從銀座通到中正路:重返1945之前,老屋與檔案組成的非日常行旅路線》的作者群之一的林育正,帶大家踏尋時代的軌跡,重新認識過去的前世今生。 _ 座落在基隆港口附近的金山吳服店又被稱為基隆銀座? 吳服是什麼?吳服其實就是和服? 舶來品與在台日人,以及吳服店的關聯。 戰後的金山吳服店被國民黨的三民主義青年團徵用,變成基隆分團的辦公室。 另一間很有名的岸田吳服店是來自於基隆經商的岸田先生,而他的曾孫竟是日本第一百任的首相岸田文雄。 基隆郵便局的故事——離日本最近的…
  continue reading
 
本單元由裏路出版策畫。 裏路出版社近期出版二本關於日治時期建築及小旅行的新書,分別為《被消失的建築考》和《從銀座通到中正路》。用旅行來還原城市的歷史風貌,也探討民主與威權的時代意義。本單元將邀請二本書的作者們,跟大家一起行旅。 本集邀請《從銀座通到中正路:重返1945之前,老屋與檔案組成的非日常行旅路線》的作者群之一的張瑋珊,帶大家從歷史遺跡中挖掘「非日常文史小旅行」,認識台灣的過往與現在。 _ 12條散布路線×橫跨11個縣市×附有旅行地圖——本書內幕小故事有什麼? 一棟又一棟的建築就像一本又一本的故事,做本書的初衷是從辦走讀開始。 印象最深刻的黨產建築故事是台北的「梅屋敷」。 日治時期大名鼎鼎的高級料理店,竟是由獨身一人攜女來台的藝妓創立。 孫文短暫造訪的那一天,為料亭命運埋下伏筆。 戰後…
  continue reading
 
本單元由裏路出版策畫。 裏路出版社近期出版二本關於日治時期建築及小旅行的新書,分別為《被消失的建築考》和《從銀座通到中正路》。 用旅行來還原城市的歷史風貌,也探討民主與威權的時代意義。本單元將邀請二本書的作者們,跟大家一起行旅。 首集邀請到《被消失的建築考》的作者王惟聖,以建築古蹟作為切入點,帶領大家探究結構背後的歷史層次以及理解它們在現實中延續的意義。 _ _ 📌作者王惟聖到底如何練就「很會使用檔案」的技能? 📌戰後的房子,撤退時都怎麼處理的?那些消失的建築,究竟存在什麼樣的記憶? 📌印象最深刻的建築是嘉義的「津本寫真館」。 📌開設津本寫真館與跨界經營喫茶店。 📌津本寫真館作為指定寫真館的軼事,以及作者王惟聖走訪黨產建築的經驗 。 📌澎湖「上瀧組營業處」的故事。 📌澎湖當地營造業巨頭,上瀧…
  continue reading
 
It’s been our tradition to do a show together on our new iPhones, and this year, we are missing Archerr from Archerr Radio 😔. Ricky and I talked about our iPhone 16 Pros and remembering our podcasting friend, Paul aka Archerr. Duration: 1:39:30 | 143.3 MB | Stereo | http://dts.podtrac.com/redirect.mp3/onglinepodcast.com/media/Ongline-2024-09-25.mp3…
  continue reading
 
9月是國際失智月。 南方家園新書《此刻・我在:藝術與失智照護的相遇》,書中有非常多的實例,呈現藝術對於失智長者及其照顧者的治癒力量。作者楊純鑾老師藉由藝術引導長者重新連結內心深處的情感,讓他們找回自信、提升生活品質、增進表達能力。 本集,邀請師大美術系副教授,國際藝術村前執行長蘇瑤華老師,2005年純鑾老師是由台北國際藝術村資助,首位前進非洲的出訪藝術家,他倆因而結識。 瑤華老師認為該書完整了藝術操作治療理論的實作循環。 二位在本集一起聊聊藝術家如何透過藝術實踐並回應社會當下問題。 _ 📌 國際駐村,在埃及的錄像計畫,人與人如何交流?除了語言之外,還有什麼可能? 📌 藝術力量的超越力,不同社會脈絡下,撞擊埃及社會禁忌。 📌 埃及街頭「為我唱一首歌」的反應與回饋。 📌 從臨床到藝術治療,關注的…
  continue reading
 
9月是國際失智月。 南方家園在9月26日將出版楊純鑾老師的《此刻・我在:藝術與失智照護的相遇》,作者是位擁有護理與藝術治療雙重背景的藝術創作者,在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及板橋榮家啟動中、重度高齡失智長者的藝術團體治療。 這本書是純鑾老師在「以藝術介入醫療照護領域」上的成果。 本集,邀請與純鑾老師長期共同攜手合作藝術照護實踐的臺北市私立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王寶英主任,她同時也是失智老人基金會機構照護處處長,二位一起聊聊,這樣的藝術實踐共融計畫,對被照護者及照顧者起了什麼樣的作用? _ 📌 二人相遇的故事。 📌 一○七年開始新的嘗試。一是團體的方式,二是對象為中度以上的失智症者,三是將觸角延伸到照顧者,讓照顧者先有一些藝術的體驗,嘗試藝術的創作及歷程,未來可以做更多的伸展。因此聖若瑟機構有了種…
  continue reading
 
9月是國際失智月。 南方家園在9月底將出版楊純鑾老師的《此刻・我在:藝術與失智照護的相遇》,作者擁有護理與藝術治療雙重背景的藝術創作者,在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及板橋榮家啟動中、重度高齡失智長者的藝術團體治療。 這本書是一本作品集,透過長輩們的作品,與觀者的生命產生連結,瞭解失智的長輩心理在想什麼? 本集,請該書作者楊純鑾老師,分享:藝術介入失智照護時,做了哪些事?以及對被照顧者的身心啟到什麼作用? _ 📌 探索關於生命的答案。 📌 藝術,除了一般藝術教育外,是不是還可以再做更多不一樣的東西。 📌 為了藝術治療第二度到法國。主要做兒童方面,第一年做特殊教育;第二年到高齡養護機構做失智。二者最大的不同,小孩是快速的步調;高齡,所有一切都是慢動作,甚至懷疑時間是靜止的。 📌 做藝術治療需有心理學…
  continue reading
 
本單元以南方家園八月新書:《停工待料:台廠人》為主題,前幾集來賓均有外派或異國工作的經驗分享及職場故事。 本集邀請到104人力銀行集團行銷處公共事務部的品牌公關洪德諭Terry,以專業視角,談談外派趨勢以及外派市場觀察。最重要的是,外派職人要如何為自己謀福利! _ 📌 企業對外派人員有哪些要求? → 語言(英文與當地語言)、專業技能與經驗、強大的抗壓力、強大的適應力、家人的支持。 📌 高階管理職,需要有經驗。企業現在是大缺工狀態,會有儲備的外派幹部需求,年輕入職者,可以先當儲備幹部,累積經驗,再外派。 📌 如果我要外派,薪水怎麼談?福利津貼怎麼談?→#重點重點重點 📌 企業主最基本提供:外派津貼、住房津貼、返國機票。 📌 外派國家的趨勢分析,各有哪些優勢或趨勢吸引外派人? 📌 繳稅問題在外派…
  continue reading
 
本單元以南方家園八月新書:《停工待料:台廠人》為主題,邀請在中國、越南有外派經驗,或是在菲律賓異國工作經歷的朋友,分享他們在他國異文化的職場故事與生活眉角。 本集同上一集的來賓Carl卡爾,繼續聊他在菲律賓博彩業是如何遇到他的貴人馬尼拉教父,以及在各種重要時刻驅凶避吉? 聽聽卡爾與本書作者飛梗的有趣對話。 _ 📌 公司必需在2小時內清空!如何在貼封條前緊急撤出大樓? 📌 謎之馬尼拉教父的故事。 📌 泡咖啡阿伯:在中國設廠的台廠內多有一位跟當地地方官交好的角色。 📌 貧窮限制我們的想像:老闆自己蓋醫院。 📌 賈幫主的故事。 📌 暗黑馬尼拉行程? 📌 菲律賓女生哈韓劇,對台灣的想像,像偶像劇「流星花園」。 📌 在異國企業生存的覺悟:抗壓。 📌 性感荷官在線發牌部門 📌 傳統產業與博彩業向外拓展或…
  continue reading
 
南方家園八月新書:《停工待料:台廠人》,描寫在基層打拚的小台幹故事,內容涵跨兩岸、甚至遠至越南。 前二集,有畢業後便到中國台資工廠工作的阿弟,聊到外派人員的各種眉眉角角;也有部落客「女孩瑪莎到越南」,她聊了外派越南的生活與攻略。而本集邀請的來賓Carl卡爾,他不是外派,而是直接任職於經營博彩業的菲律賓外資公司。這是他第一次自己出國、工作、生活在異鄉,出發前對工作內容一點也不了解,以為只要管管辦公室的電腦,但人到當地,才知不是這回事,而且外語不好卻要管理3位菲賓律員工……他是怎麼活下來的? 聽聽卡爾與本書作者飛梗的有趣對話。 _ 📌 在他鄉,台人常以台語作為私密溝通的語言。飛梗的破台語是在外派中國時學好的。 📌 菲律賓人的工作方式:差不多先生。工作若太安逸、太無聊,就會換工作。 📌 老闆中國人…
  continue reading
 
南方家園八月新書:《停工待料:台廠人》,作者飛梗以駐村的心態駐廠,描寫從基層打拚的小台幹的故事,內容涵跨兩岸、甚至遠至越南,也談及越南的全國性罷工行動,到新冠肺炎襲捲全球。 今天邀請的來賓是一位長年外派越南的 90 後台南女孩。輾轉在海外台、美、日商服務,以自身經驗轉化為文字,協助台灣人順利適應海外生活與職場。她是知名部落客,也是專欄作家“女孩瑪莎",經營“外派人的小天地",文章見諸於「商業周刊」、「換日線」、「風傳媒」等等。 本集,特別邀請“女孩瑪莎"同本書作者飛梗,一起聊聊外派越南的生活與攻略。 _ 📌 外派前的準備,需要一顆「戇膽」,以及零食、泡麵、翻譯機。 📌 與其北漂不如外派? 📌 工廠內階級的相處、借錢、勞資衝突、罷工……都是每天要面對的。 📌 到一個新的環境先當YES MAN(…
  continue reading
 
南方家園八月新書:《停工待料:台廠人》,是作家飛梗以其親身經歷及田調,用第一人稱視角,描繪在基層打拚的小台幹的故事。 「俗話說的好:『富貴險中求』,但也要有命花啊!台幹外派時最高指導原則─可以傷心,可以傷錢,絕不傷身!」外派台幹在異鄉除了工作,他們的生活如何呢? 今天,我們邀請到《停工待料:台廠人》的作者飛梗,和他的台幹好友阿弟仔,一起來聊聊外派台幹們的日常和八卦! _ 📌 台幹從稱謂開始!叫姐、叫哥,完勝!疊字更有親切感! 📌 什麼原因選擇外派?作者飛梗用駐村的心態去駐廠! 📌 海外台幹的入門人檻?英文好,軟實力:會盤撋。 📌 我們一直是在道歉的那一個夾心層。 📌 很多台商都喜歡去有趣的地方盤撋。 📌 足浴的故事。 📌 Covid-19下的中國、越南外派生活與工作。 📌 越南的韓國工廠和台…
  continue reading
 
本集二位來賓,他們今年參加首爾書展可是一起去擺攤,賣臺灣的出版品啊啊啊! 今天就由客座主持人,comma books總編輯陳夏民反客為主,採訪南方家園的發行人劉子華和留守番的總編輯黃思蜜,一塊聊聊他們在首爾書展上擺攤經驗與觀察。 _ 📌 在今年首爾書展上,我們都發現,各個書展展位和讀者間都有很強的互動! 📌 BOOK Village (Indie publishing zone)獨立出版展區,每一個出版社就是展區,盡顯它們的特色。 📌 將作家作形象包裝。用企劃將書再度包裝,以互動、小禮物作為吸引讀者的手段。 📌 韓國讀者與台灣讀者踏進書展這個場域的期待性不同? 📌 年青男女把逛書展當約會。 📌 從參展報名到如何挑選書籍及選物。 📌 金流問題:重要的電子支付,從出發前到書展開展首日,一直未解。…
  continue reading
 
同樣是做書的人,為什麼韓國獨立出版社是快樂的?! 今天邀請的來賓,是《做書的人:探訪十家韓國獨立出版社快樂的生存之道》的企劃及推手,逗點文創結社社長陳夏民,雖然書剛出版,但採訪行動持續進行中,本集,同我們一塊聊聊在這些訪談過程中,有哪些震撼與思考? _ 📌 因為獨立出版人很孤單,所以強烈渴望知道他人如何做事情? 📌 韓國的圖書定價制,給經銷的折扣不像台灣如此高,利潤空間大。 📌 Broadcally出版社,它的空間做成Co-Working Spaces,主理人看報導的悲傷:難道我做的這些事是不重要的事嗎?→你給世界的禮物卻是別人的垃圾! 📌 會想要一輩子做出版?不做出版要做什麼?有沒有想過GAP YEAR? 📌 韓國獨立出版的行銷除了既有的之外,有:1. 募資,要推出一本書之前先募資,把前期…
  continue reading
 
本集是「以真實紀錄時代,報導文學的力量」行動計劃的最終章。 我們邀請到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須文蔚老師,他是報導文學作家,也教授報導文學,以「臺灣報導文學創作論的先聲」評論楊渡老師《我們如何記憶這時代—報導文學十三講》一書,並為之作序。本集,請須文蔚老師和楊渡老師,一同聊聊今日報導文學的變化與發展 _ 📌 近幾年,報導文學轉變的趨勢,一,愈來愈回到它的主體,拋棄呆板的新聞寫作,走向比較敘事類的書寫,像小說一樣的對話形式或是場景描述,這類的成熟作品愈來愈多。 📌 過去報導文學的存在是附庸在文學獎裡,比較多單篇。這十年來較大的變化,一整本環繞在重要主題上的非虛構/紀實文學寫作的書大量出現,成為一個新趨勢。 📌 是報導文學/紀實文學,開始將很多議題設定出來,包含過去很多人權的案子。 📌 在建構報導…
  continue reading
 
本單元是「以真實紀錄時代,報導文學的力量」行動計劃之一。 南方家園在5月初出版了楊渡老師的《我們如何記憶這時代—報導文學十三講》,在談報導文學創作的同時,也談及報導文學的力量與時代記憶。 本集,我們邀請到戰地女記者作家張翠容老師,她剛從埃及返港,在這次以巴戰爭中,她再次到最前線給予巴勒斯坦老百姓最溫暖的幫助。請張翠容老師和作家楊渡,一起聊聊她所聞所見的中東現場和觀察。 _ 📌 約200個加薩人,幫外國媒體當特派員,作新聞報導,變成以色列要殺害的目標。 📌 約旦只接受10歲以下的小難民。難民營內都是孤兒。 📌 埃及約有2千多個家庭逃出,每個人要支付5千美金的人頭費,若家庭成員中有人有埃及國籍則支付2500美金,代價非常昂貴。 📌 加薩人在埃及成立的非常草根的資助團體:Network for P…
  continue reading
 
本單元是「以真實紀錄時代,報導文學的力量」行動計劃之一。 南方家園在5月初出版了《我們如何記憶這時代—報導文學十三講》,楊渡老師以他作為一位報導文學作家、媒體人,以及在大學教授報導文學課程的多重角色,在談報導文學創作的同時,也談及報導文學的力量與時代記憶。 本集,我們邀請到楊渡老師跟聽眾聊聊他曾經歷過的社會運動現場和他的書寫。 _ 📌我們是拿鋤頭的人,講話沒有人要聽。你們是拿筆的人,你要幫我們講話。你若不幫我們講話,我們的聲音也出不去。 📌 1987年第一場反核:對一個調查採訪者而言,他是要把高深的知識,或不被社會所知道的課題,讓社會知道,並引起關注,成為一種社會的力量,進而改變那不公不義的現實。 📌 1980年代是台灣社會的再結構,成為多元的、分散的、分眾的結構。 📌 民間自發力量的崛起。…
  continue reading
 
本單元是「以真實紀錄時代,報導文學的力量」行動計劃之一。 擬邀約六位報導文學創作者,從他們關注書寫的議題出發,與作家楊渡展開對話。 本集,邀請到旅歐攝影家張雍老師,他長期追蹤報導東歐難民潮以及這些難民們的故事、捷克的精神療養院、在斯洛維尼亞持續拍攝紀錄當地變裝皇后 (Drag queens) 社群,以及在俄烏戰爭爆發時,他帶著鏡頭到波蘭烏克蘭邊境。近期在斯洛維尼亞首都盧比安娜市立藝廊舉辦攝影個展。 今天,他和作家楊渡老師,一同進入他鏡頭下的故事現場。 _ 📌 Put it yourself in the someone shoes:透過「真人圖書館」讓實際參與的觀眾,有機會去體驗,我覺得蒐集故事的過程中最神奇,最令人興奮的片刻與環節。 📌 即使完全不同的背景、國籍、宗教信仰、身分認同,尋找到…
  continue reading
 
本單元是「以真實紀錄時代,報導文學的力量」行動計劃之一。 擬邀約六位報導文學創作者,從他們關注書寫的議題出發,與作家楊渡展開對話。 本集,邀請到長期關注台灣的跨國勞動者的簡永達老師,他在去年出版了《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紀錄了他們在台灣工作中所面臨的困境與生活。今與作家楊渡一同聊聊這群默默填補台灣底層工作的跨國勞動者的故事。 _ 📌 採訪跨國勞動者面臨的難題,如何做跨文化、跨語言的採訪?如何被接納? 📌 誰支撐了台中第一廣場的經濟?第一廣場異文化的空間。 📌 搬入第一廣場的小套房,進入這群外籍移工的世界。不同氣味、聲音、語言、生活習慣的交會。 📌 如何開啟第一個採訪?跨越語言隔閡與文化隔閡,最重要的是取得對方的信任感。 📌 移工們的臉書社團有什麼?在台灣的生活經驗是什麼?擔心…
  continue reading
 
本單元是「以真實紀錄時代,報導文學的力量」行動計劃之一。 擬邀約六位報導文學創作者,從他們關注書寫的議題出發,與作家楊渡展開對話。 本集,邀請到報導文學作家李玟萱老師,與作家楊渡一同聊聊她在《無家者》與《茶室女人心》這二本書中關於底層生命的採訪與書寫。 _ 📌 如何開始無家者的採訪書寫計劃? 📌 無家者在公園中,常處於緊蹦的狀態,因為他們不知何時會被無差別的攻擊。 📌 無家者或茶室婦女,他們有個共通點,都會講一句話:大家都是甘苦人。 📌 在台北有好多年輕人可以去的星巴克,那老人要去哪裡?某種程度,茶室幫年輕人照顧著這些老者長輩。在茶室裡,有人是可以跟他們說說話的。 📌 無家者:我這些失敗的故事是非常重要,年輕人不要再步上我的後塵; 茶室女性:珠珠家園的阿嬤,隱形到幾乎看不見。我的故事很見笑,…
  continue reading
 
本單元是「以真實紀錄時代,報導文學的力量」行動計劃之一。 南方家園在5月初出版了楊渡老師的《我們如何記憶這時代—報導文學十三講》, 本單元擬邀約六位報導文學創作者,從他們關注書寫的議題出發,與作家楊渡展開對話,談他們如何完成最艱難的人性刻劃。 本集,邀請到報導文學作家顧玉玲老師,她從RCA工殤的報導與書寫,到台北捷運潛水夫症案,與早年社運的好友楊渡,一同聊聊她長期對勞工問題的關注與行動。 _ 📌 顧:身為知識份子投入勞工運動,協助工人開始說他自己的故事,紀錄他們自己的人生。20年之後,開始以我作為主體的敘事,開始了第一本書。 📌 楊:選擇工傷課題,進入人的傷痕,要有很強大的同理心,面對的是巨大的跨國企業、捷運公司,或是背後有國家機器。 📌 顧:傷殘伴隨的是能量、勇氣、鍥而不捨,我們想盡辦法抗…
  continue reading
 
本單元是「以真實紀錄時代,報導文學的力量」行動計劃之一。 擬邀約六位報導文學創作者,從他們關注書寫的議題出發,與作家楊渡展開對話,談他們如何寫作報導,如何完成最艱難的人性刻劃。 本集繼續前一集,作家楊渡老師和以拍攝八尺門與蘭嶼的原住民紀實攝影家關曉榮老師,一同聊聊他重返蘭嶼、八尺門「近鄉情怯」的心境,以及作為紀實攝影者的關懷與行動。 _ 📌 採訪時,最需要同理心,讓被採訪者真正感受到善意與溫暖,更自在跟採訪者交談和交心。 📌 拍與被拍的雙向對力。寫與被寫的雙向動力。 📌 蘭嶼的第一場反核故事。採訪者介入採訪現場。並非只是鏡頭下的對象,會更深一層自省:我還能幫他們什麼? 📌 放棄街頭抓拍的內在轉變原因?我們作為紀實攝影/報導者的工作是在為人的社會處境的改造而服務的。 📌 三十年後重返八尺門與重…
  continue reading
 
EP190 以真實紀錄時代,報導文學的力量1|以行動和攝影進行社會存在問題的總揭露ft.作家楊渡 & 報導攝影家關曉榮 本單元是「以真實紀錄時代,報導文學的力量」行動計劃之一。 南方家園在5月初出版了楊渡老師的《我們如何記憶這時代—報導文學十三講》, 本單元擬邀約六位報導文學創作者,從他們關注書寫的議題出發,與作家楊渡展開對話,談他們如何寫作報導,如何完成最艱難的人性刻劃。 首集,邀請到以拍攝八尺門與蘭嶼的原住民紀實攝影家關曉榮老師,從《人間》雜誌,到《八尺門》系列、《蘭嶼報告-反核》、《蘭嶼報告-造舟》等系列,與作家楊渡老師,一同聊聊他在蘭嶼、八尺門蹲點攝影採訪的故事,以及鏡頭下所見的原住民族邊緣處境的底層掙扎。 _ 📌 關曉榮以長期蹲點的方式進行採訪,如何開始八尺門的拍攝暨調查採訪構想?…
  continue reading
 
本單元由註異文庫出版社策畫。 接續上一集,本集由今年出版《銀幕魔幻:蕭雅全電影《老狐狸》的幕後寫實》的蕭雅全導演,與十年重版《有些影子怕黑:經典增修版》的詩人孫得欽,二位創作者面對創作與現實的掙扎,是否要更大眾?或更媚俗?如何看待作品好壞?創作者改變語言或創作風格,如何找到另一種的好或深度? _ 📌 導演:關於小眾與大眾。面對市場的掙扎,用什麼“尺"去丈量? 📌 詩人:創作者對文學獎的妥協,我是否要更大眾?更通俗?更媚俗? 📌 導演:影展是有其效益的,有些作品因為獲獎而有更多資源及機會被看見。但面對比賽,要聰明的運用比賽。若將比賽當真,等同於將自我肯定的權力交給別人。 📌 詩人:《白童夜歌》到《愚人之歌》到《有些影子怕黑:經典增修版》,詩的語言蛻變與創新,挑戰詩與藝術性的討論。 📌 導演:「…
  continue reading
 
本單元由註異文庫出版社策畫。特別邀請今年出版《銀幕魔幻:蕭雅全電影《老狐狸》的幕後寫實》的蕭雅全導演,與十年重版《有些影子怕黑:經典增修版》的詩人孫得欽,從他們的作品,看創造者透過影像、文字,呈現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的諸種詮釋。 作品中的自己與觀者/讀者眼中的自己有多貼近?有多少落差?又有多少真實? _ 📌 導演:我自認自己有狡猾的一面,跟我的工作情境有關…… 📌 詩人:詩人的狡猾是更微妙的…… 📌 導演:我的世界觀是相對主義,人的意涵和意義是有其社會性的,在一群人的關係裡,我是什麼?我如何作為?如何看待他們和互動? 📌 詩人:相信某件事或質疑所有東西,像是同一件事的不同面向。 📌 在創作中,有保留多少的自己? 📌 導演:小眾的生存策略,如何推動自己想做的事,當你需要更大的支持時,會隱…
  continue reading
 
本單元由島座放送出版社策畫。分別從電子書發展史、最新的電子書市場狀況、國立臺灣圖書館目前如何推行無障礙閱讀,以及出版社跟書店如何因應這股趨勢等面向,談電子書與無障礙閱讀的現況及未來的觀察。 第三集邀請國立臺灣圖書館負責推動無障礙閱讀的臧佩馨和闕詩穎,同大家聊聊目前台灣在無障礙閱讀的發展情況,以及作為內容生產者的出版社,或作家們,或是書店,如何參與。 _ 📌 無障礙閱讀在臺灣的現況。 📌 視障者可以摸點字,聽障者可以看手語或看字幕,學習障礙者可以聽有聲書。 📌 歐盟在2025年將無障礙法規變成強制執行,只要公開出版的出版品,可以直接為身心障礙者轉製。但在臺灣,有著作權53條,和柔性宣導與倡議。 📌 無障礙格式和一般電子書有何不同? 📌 關於國臺圖開發的無障礙閱讀app。 📌 視障者若有一本想閱…
  continue reading
 
本單元由島座放送出版社策畫。分別從電子書發展史、最新的電子書市場狀況、國立臺灣圖書館目前如何推行無障礙閱讀,以及出版社跟書店如何因應這股趨勢等面向,談電子書與無障礙閱讀的現況及未來的觀察。 第二集邀請Readmoo讀墨電子書執行長龐文真,同時也是台灣數位出版聯盟理事長,以她營運電子書平台的視角,聊聊現今電子書的發展現況。 _ 📌 台灣電子書最新的市場狀況? 📌 電子書和紙本書的占比:以讀墨合作的八千多個出版社和作家,有些出版社電子書的營收可以占比30%,甚至更高。 📌 以(1)出版社的數位能力(2)書種(小說類、社科類、自然科普、歷史類)適合電子書閱讀作為分軸線,你的出版社座落何處? 📌 電子書的應用與制作。 📌 無障礙電子書遇到的困難?使用者體驗,授權使用的書種非常少,目前只有5萬本。 📌…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

边探索边听这个节目
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