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o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Loading …
show series
 
過去一百年,如果少了他, 臺灣的音樂版圖,將會是不完整的拼圖! 江文也,出身自臺灣的客家子弟, 他是第一位讓臺灣站上國際舞台的作曲家, 生前為何顛沛流離,甚至黯然離世? 他畢生創作無數, 臺灣原住民的素材,為何是他的最愛? 他未完成的《阿里山的歌聲》, 在新世代作曲家李元貞的筆下, 如何以「完整」面貌,重新問世? 江文也戲劇性的一生, 比起音樂,似乎更打動人心。 本集節目中,旅美作曲家 李元貞 為舊雨新知娓娓道來……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國家交響樂團Podcast開播至今 收聽率最高的節目, 竟然是很多音樂系學生最頭痛的科目? 為何透過她的帶領, 一般人竟然可以輕鬆入門? 音樂好好聽,但是為什麼好聽? 好聽的背後,居然還有耐人尋味的絃外之音? 了解一首樂曲的創作背景, 為何比只聽音樂更有趣? 本集節目中,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院長 盧文雅教授, 不聊音樂史,只談自己, 換個角度帶您走進西洋音樂史的萬花筒!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二十世紀的古典音樂,真的難以入口嗎? 為何康果爾德的《小提琴協奏曲》被讚譽為 二十世紀以來最對現代人胃口的古典樂曲? 我們傳統印象裡的匈牙利音樂, 真的是道地的匈牙利音樂嗎? 一位匈牙利鄉村姑娘口中哼唱的鄉野旋律, 為何能讓巴爾托克驚為天人? 二十世紀的古典音樂創作史上, 哪一首作品是樂團和音樂學院考試的必考題? 對樂團團員來說, 演出這首作品為何讓人大呼過癮? 本集節目中,指揮家吳曜宇細膩剖析, 從康果爾德到巴爾托克, 帶您細細領略東歐音樂的獨到魅力! 本集節目所選播的樂曲是由小提琴家 Aylen Pritchin 於 2019 年 12 月所演奏的 J. S. Bach - Largo from Violin Sonata No.3…
  continue reading
 
日本式的庭院景緻,讓人流連忘返, 但是在五線譜上, 音符該如何塑造日本庭院景緻的聯想? 如果「慢」意味著「安靜」, 在作曲家武滿徹安靜的音符背後, 蘊藏了什麼絃外之音? 音樂美學,表達的究竟是意象?還是具象 捉摸不定的東西, 如何透過音符說得讓您有共鳴? 本集節目中,鋼琴家盧易之細說從頭, 帶您走進日本作曲家武滿徹 「幻夢如海」的音樂境界!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冒著狂風驟雨的經歷,你我都有過, 但是在狂風驟雨的音樂道路上趕路, 又是什麼滋味? 許多人喜歡聽故事、看故事, 但這位作曲家用音樂說故事, 而且說得扣人心絃,這又是何等的功力? 他活躍於十九、二十世紀德國樂壇, 但為何他自稱是「德國裔的希臘人」?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他是如何從納粹政權「全身而退」? 本集節目中,音樂文字工作者吳家恆 為您細說從頭理查.史特勞斯!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學,而後知不足」, 但他為何是在贏得國際指揮大賽之後, 才正式展開指揮學習生涯? 對於想要踏上指揮台的年輕音樂家來說, 為何要參加國際大賽? 要養成指揮底蘊,為何要接觸歌劇? 「身為一位指揮家,指揮其實是最不重要的!」 這句話是自相矛盾?還是另有絃外之音? 本集節目中,NSO協同指揮吳曜宇 不只台上精彩, 他的台下人生,更饒富趣味!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被暱稱為「樂器之后」的小提琴, 究竟有何迷人魅力, 讓歷代作曲家投注畢生心血,留下無數經典之作? 坊間有所謂「四大」、「五大」、甚至「六大」, 你心目中的前幾大小提琴協奏曲,又是哪幾部? 國家交響樂團2023/2024新樂季, 網羅古典音樂史上最經典的小提琴協奏曲, 國際當紅小提琴家輪番上陣。 名家名曲薈萃, 這不叫大飽耳福,什麼才是大飽耳福? 本集節目中, NSO代理樂團首席 鄧皓敦從歷史角度切入, 帶您溫故知新經典小提琴協奏曲!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在德國音樂史上, 把管絃樂法發揮到極限的是哪位作曲家? 他的交響詩作品, 為何是指揮家和樂團必備的「練家子」功夫? 國家交響樂團2023/2024嶄新樂季, 網羅音樂史上最經典的小提琴協奏曲、 東歐民族最扣人心弦的經典樂章、 以及德語歌劇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浪漫歌劇, 更有二十世紀臺灣最引以為傲的作曲家。 本集節目中, 協同指揮 吳曜宇空中導聆,帶您先聽為快!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這位自稱書蟲的鋼琴家, 在白紙黑字與音符之間,找到了什麼領悟? 面對音樂,除了技巧與內涵之外, 「真誠的勇氣」為何不可或缺? 她每天起床的鬧鈴聲,竟然是歌劇? 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任職期間, 究竟她做了什麼工作、彈了什麼音樂, 就連指揮大師James Levine也要把她視為左右手? 青少年時期的靜坐體驗, 不只開啟她跨足建築的另類經驗, 為何還成了她成年之後職業生涯的重大指標? 本集節目中,旅美鋼琴家王佩瑤登場, 從她的侃侃而談當中, 帶您領略她的「放空」哲學!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臺灣的音樂實力,國際樂壇有目共睹, 臺灣音樂實力的養成, 在青少年身上,看見曙光! 國家交響青年樂團(NSYO)首度登台, 半個月之內,緊鑼密鼓的訓練, 一連五場全台巡迴演出。 這番極具挑戰的任務,靠的是哪「三力」? 在琴房裡練習,獨樂樂, 參與團隊演奏,真能眾樂樂? 對於青少年演奏者來說, 音樂團隊的參與經驗,為何會影響終身? NSO為國內年輕音樂好手打造全新舞台, NSYO讓實力派年輕好手發光發熱。 本集節目中, 國家交響樂團低音管首席 簡凱玉 帶您聽見臺灣樂壇未來新勢力!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您是一個生活節奏緊湊的都會人嗎? 您常常覺得生理和心理有莫名的壓迫感嗎? 對您來說,「舒緩」已經成了一種奢侈嗎? 愈是忙碌,愈要懂得放鬆。 聽覺上的愉悅體驗, 不只讓您適度舒緩身心靈,還有益健康。 何樂而不為? 本集節目中, 國家交響樂團Podcast主持人 邢子青, 精選樂團實況錄音,帶您的聽覺和心靈 在五線譜上深 呼 吸……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如果「失落」也是一種美,您想體驗看看嗎? 這種美,究竟美在哪裡? 音樂又如何表現失落的美? 在法國歌劇史上, 足以和比才《卡門》相提並論的是哪一部? 這齣歌劇首演時的花邊新聞, 何以比起歌劇本身更有看頭? 如果一齣歌劇有其特殊象徵的意義, 在德布西的《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裡, 「光」與「水」為何缺一不可? 本集節目中,戲劇學者王寶祥抽絲剝繭, 帶您走訪德布西筆下的歌劇世界, 探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豔之美!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您還記得自己求學時期的社團歲月嗎? 他的社團經驗,竟然決定了不一樣的人生! 您聽過廣播劇嗎? 您是否還記得家中長輩們聽廣播劇的神情? 對現代的劇場表演者來說, 古早廣播劇為何是絕佳教材? 您經歷過「舞台恐懼症」嗎? 上台前的緊張,對他來說為何甘之如飴? 本集節目中,表演藝術工作者 洪健藏, 從舞台劇演員、操偶師、導演、到說書人等多重身分, 帶您聽見台上台下的多彩人生!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一提到印象樂派, 為何絕大多數人會想到法國? 現代人推崇的「印象主義(Impressionnisme)」, 原本竟然帶有貶低意味? 即便同屬於印象樂派的兩大巨匠, 但德布西與拉威爾為何有極大反差? 「長江後浪推前浪」, 想要突破前人,除了膽識之外,還要有些本事? 音樂學者盧文雅精闢剖析, 印象樂派不再只是霧裡看花, 更要帶您見真章!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一提到芬蘭, 在您腦海裡浮現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白雪覆蓋的千湖之國? 聖誕老人的故鄉? 還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芬蘭的地理景觀和神話傳說, 如何孕育作曲家西貝流士的創作靈感? 除了寫情、寫景、寫意之外, 西貝流士的筆下還寫出了什麼新氣象? 本集節目中, 國家交響樂團協同指揮 吳曜宇空中導聆, 從台下人生到五線譜上, 帶您看西貝流士如何透過音符「造景」!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噪音,沒有人愛聽, 但是「白噪音」,為何愈來愈被喜愛? 什麼是「白噪音」, 這種聲音居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昆蟲的鳴叫聲,也是一種語言? 這些聲響竟然也和絃樂器共鳴,有相同原理? 從說文解字的角度, 如何看出昆蟲的特別生態? 本集節目中, 昆蟲與植物生態學家 董景生博士 從臺灣的山林田野切入, 帶您聽見最美的自然音樂! 感謝共同主辦單位「文化公益信託傳愛藝術教育基金」贊助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對於現代人來說,手機隨手一拍, 自然景觀盡收記憶體。 但是在作曲家歐內格(Arthur Honegger)看來, 只有音符,才深知阿爾卑斯山田園風光的美! 以四季為題材的作品,琳瑯滿目, 但是以樹木在四季裡的繁衍與重生為故事, 杜悌耶(Henri Dutilleux)的小提琴協奏曲《夢之樹》, 則是絕無僅有! 本集節目中, 兩位二十世紀作曲家,兩部經典當代作品, NSO試用期樂團首席曾智弘深度導聆, 帶您聽見絕對冷豔的親切感!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鋼琴協奏曲,只能用雙手彈奏嗎? 如果只有一隻手,如何創造力拔山河的氣勢? 沒聽過的作曲家就一定冷門? 還不認識的樂曲就毫無生趣? 英國鋼琴大師史蒂芬.賀夫(Stephen Hough)、 德國鋼琴名家赫伯特.舒赫(Herbert Schuch), 2023年六月先後登場, 與NSO聯袂打開您的聽覺新格局。 本集節目中,鋼琴家王佩瑤帶領, 不只帶您認識讓人為之「冷豔」的精彩樂曲, 更讓您見識兩位鋼琴名家的幕後逸聞!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很多人對莎翁的初步認識, 悲劇是來自《羅密歐與茱麗葉》, 喜劇則是《仲夏夜之夢》。 這場夢,究竟有何迷人魅力? 莎翁筆下的仲夏夜之夢,除了人類世界之外, 為何還摻入了精靈仙界? 這是因為莎翁愛作「怪」? 還是有特別的社會背景? 整部《仲夏夜之夢》表面上是一部喜劇, 但是在這背後,是否又有絃外之音? 本集節目中,臺大外文系副教授 王寶祥, 抽絲剝繭,帶您「解夢」!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在還沒有電影的年代, 觀看戲劇時,耳裡聽到的配樂, 為何會有「推波助瀾」的功能? 孟德爾頌十七歲,從莎翁戲劇獲得靈感, 寫下《仲夏夜之夢》音樂會序曲, 三十四歲時,譜下完整戲劇配樂。 相隔十七年,孟德爾頌如何繼續做夢? 本集節目中,音樂學者 盧文雅帶領, 從最細微的地方著眼, 帶您解開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的「音樂密碼」!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臺灣特殊的地理形勢,各異其趣。 從高山到平原,由平原到海洋, 不同地域的植物,隱藏了什麼「密碼」? 植物保育為何是全民運動? 保育一株植物,為何會有意想不到的效益? 植物服務人類,滿足生活需求。 人類又該以什麼回饋給植物? 什麼是「森林療癒」? 這種療癒和我們的五感體驗有何關係? 本集節目中, 昆蟲與植物生態學家 董景生博士, 從平原與海岸的民族植物角度, 帶您看見不同的臺灣視角! 攝影|鄭達敬 感謝共同主辦單位「文化公益信託傳愛藝術教育基金」贊助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同樣是歌劇, 和經常聽到的義大利語、德語歌劇比較起來, 法語歌劇有何不同韻味? 在歌劇裡, 男低音經常扮演父親、國王、祭司長之類的角色。 在德布西的筆下, 他又為男低音打造了什麼樣的形象? 一齣沒有詠嘆調的歌劇, 觀眾到底要聽什麼? 在音樂的背後,作曲家藏了什麼音樂密碼? 德布西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 臺灣首度完整搬演。 本集節目中,男低音聲樂家 羅俊穎, 渾厚嗓音,只說不唱, 帶您一窺德布西筆下瑰麗的歌劇世界!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浪漫」兩個字, 說起來簡單,聽起來甜蜜, 但是它的背後,竟然充滿了不可思議? 浪漫音符的背後,為何衝突不斷? 一首樂曲該不該有標題,也能引起軒然大波? 旋律背後的絃外之音, 居然比起音樂本身更有話題? 本集節目中,音樂學者 盧文雅細說從頭, 帶您見識浪漫樂派背後的「真相」。 究竟浪不浪漫,聽了…就知道! 感謝共同主辦單位「文化公益信託傳愛藝術教育基金」贊助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在亞洲地區,日本音樂文化水準之高, 全球有目共睹。 非得有幾把刷子, 才能登上當地音樂重鎮舞台, 今年五月間, 國家交響樂團以重量級曲目,加上黃金組合, 即將重登睽違兩年的日本舞台。 「沒有三兩三,怎會上梁山?」 本集節目中,小提琴家林品任 榮譽分享,帶您先聽為快!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對國內愛樂迷來說, 提到德布西,您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是如夢似幻的音響色彩? 還是若有似無的音樂畫面? 他的管絃樂曲,您不會陌生, 他的鋼琴作品,更是音樂會常客。 在他的筆下,開啟了西方音樂史全新的篇章。 至於他的歌劇,又會創造什麼「驚豔」? 法國作曲家德布西唯一完整歌劇, 《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台灣首演, 音樂總監準.馬寇爾與協同指揮吳曜宇, 深入淺出導聆,解開德布西的音樂密碼, 帶您一窺歌劇背後的絕美秘境!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國家交響樂團闊別三年的海外巡演, 今年四月間,即將重新啟動! 從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 華盛頓特區「約翰‧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 到芝加哥「溫茲音樂廳」, 足以代表臺灣的音樂之聲, 即將登上國際指標性舞台! 百人龐大樂團榮登國際舞台, 幕後策畫協調絕對不可或缺。 他們雖然不在舞台上發聲, 但是所有演出者卻需要仰賴他們。 本集節目中, 從巡演統籌、節目企劃、到舞台監督, 帶您一窺NSO國際巡演的幕後靈魂人物! 各位聽眾,掌聲請準備……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身為法國作曲家, 何以筆下音符卻充滿西班牙色彩? 在浪漫樂派時期的法國樂壇, 有哪一首大提琴協奏曲堪稱是頂尖之作? 4/9《生命之海》音樂會, 國際當紅的德國大提琴家Daniel Müller-Schott 攜手國家交響樂團, 連袂演出拉羅《D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本集節目中, NSO大提琴首席Simon Thompson空中導聆, 帶您由淺入深,增廣見聞, 一窺拉羅此曲的絕妙魅力!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客家八音」這個詞,也許你不陌生, 但你知道其中有哪八「音」嗎? 一旦這八音大團圓,又會是什麼音響效果? 以現代觀點,運用傳統元素創作, 這樣的音樂聽起來,是什麼滋味? 傳統與現代之間,該如何拿捏平衡點? 作曲家想告訴您什麼?觀眾又該聽什麼? 本集節目中, 國家文藝獎得主、國內知名作曲家 潘皇龍教授 現身說法,空中導聆, 不再讓你「少見多怪」,更要讓你「見怪不怪」!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A + B = C」的時尚公式,你聽過嗎? 衣櫃裡的舊衣物,如何創造時尚穿搭美學? 70年前阿公阿嬤的節儉習慣, 為何會成為二十一世紀新的穿搭時尚? 音樂裡的「轉調」手法,和衣物環保有何關係? 音樂色彩和穿衣色彩之間, 有何異曲同工之妙? 本集節目中,「萬秀洗衣店」張瑞夫導聆, 聽了這集節目,或許你會在自家的舊衣物上, 重新找到久違的喜悅!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您知道「木管樂器界的女高音」是哪項樂器? 這項樂器為何又敏感、又嬌貴? 即便如此,為何還是有許多學習者 難以抗拒它的魅力? 透過樂器說故事, 這需要什麼樣的演奏功力,才能達到這番境界? 為了達到這樣的功力, 竟然需要無比的耐力? 本集節目中, 國家交響樂團雙簧管首席 王怡靜, 不只帶您聽熱鬧,更讓您見門道! 從樂器出發,深度了解 法國雙簧管大師馮斯華‧勒樂的演奏魅力!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有些作品因為少見而冷門, 一旦接觸了,卻會讓人為之驚艷! 音樂和運動有何關係? 五線譜上的音符,如何呈現運動場上的力與美? 法國音樂除了朦朧色彩, 還有什麼能讓您帶大開耳界? 本集節目中,國家交響樂團協同指揮 吳曜宇, 從音樂背後的絃外之音, 帶您見識趣味橫生的近代法國音樂, 聽了之後,絕對讓您為之驚艷!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如果您喜愛莫札特的音樂, 那您應該也會喜歡孟德爾頌!為什麼? 在十九世紀的德國樂壇裡, 宗教音樂創作的質與量,為何是他獨領風騷? 是因為環境使然?還是另有「隱情」? 同樣是在浪漫樂派, 作曲家和作曲手法百花齊放, 為何英國皇室對他的音樂情有獨鍾? 過去提到德國樂壇, 若論知名度,「3B」絕對名列前茅, 但是就樂曲的平易近人來說, 為何是他讓人印象特別深刻? 本集節目中,音樂學者盧文雅空中導聆, 輕鬆帶您溫故知新孟德爾頌!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學習古典鋼琴和學習爵士鋼琴,有何不同? 拉赫瑪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和二十世紀美國爵士鋼琴家Art Tatum有何關係? 這位鋼琴家彈奏鋼琴, 只是為了make other people happy? 不論彈奏古典、或是彈奏爵士, 他彈奏音樂的最終目的, 只是透過音樂做自己? 本集節目中,爵士鋼琴家許郁瑛抽絲剝繭, 從古典到爵士、由傳統到跨界, 帶您見識日本爵士鋼琴家 小曽根真(Makoto Ozone)的非凡魅力。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她的求學生涯,始終在音樂班, 但她最想讀的,竟然是普通班! 她最大的興趣是想從事科學研究, 大學聯考的第一志願是社工系, 出社會時想要從事特殊教育, 但老天爺卻把她拉回音樂這條路。 難道,這是命中註定? 她熱愛運動, 跳繩、籃球、鉛球、衝浪都玩過, 她自嘲自己是「音樂系裡的體育系學生」! 她的音樂之路走得峰迴路轉, 卻也因為如此,她的琴音格外迷人! 本集節目中, NSO第二小提琴首席 陳怡茹現身說法, 聽她如何帶著叛逆精神,走她的音樂之路!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臺灣擁有全世界最棒的飲料, 不是珍珠奶茶,而是「它」? 喝茶,也需要「緣分」? 這份緣為何足以回甘一輩子? 一口茶,又能悟出人生多少道理? 品茶和欣賞音樂,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何品一杯好茶, 和導聆樂曲竟然不謀而合? 本集節目,找茶不找碴。 京盛宇執行長 林昱丞, 帶您細細品味口中天然的香水。 新春新體驗,就從一杯茶開始!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莎翁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您一定不陌生, 但是,「這款」羅密歐與茱麗葉,您見識過嗎? 交響曲,您絕對常聽到, 但是,什麼叫做「戲劇交響曲」? 向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白遼士, 為了強調戲劇效果,音樂語法極盡誇張之能事。 遇到了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他又會有什麼出人意料的手法? 本集節目中,合唱指揮古育仲細說從頭, 從交響曲發展源頭, 看法國作曲家白遼士如何天馬行空, 寫下前所未有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你平常會送衣物去洗衣店嗎? 如果你去到這家傳統洗衣店,你會發現: 它一點也不傳統,而且絕對非比尋常! 舊衣新穿,能穿出什麼新花樣? 只不過套幾件舊衣物, 背後的意義竟然大有來頭? 這間位在台中后里的傳統洗衣店, 近幾年為何爆紅到國際媒體? 凋零的傳統產業,卻蘊含了讓人意想不到的親情? 本集節目中,萬秀洗衣店 張瑞夫, 不談洗衣,只談親情, 帶您走訪樂齡生活,聽故事,找感動!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向來有「黃金蝸牛」之稱的法國號, 它的音色為何「可甜可鹹」,百嚐不膩? 當今法國號巨匠弗拉柯維克的音樂會, 為何是要抱著「朝聖」的態度去聆聽? 中國武俠小說裡所說的「人劍合一」, 弗拉柯維克和他手中的法國號, 為何也深得箇中滋味? 本集節目中,NSO法國號首席劉宜欣, 專業觀點,帶您深入了解法國號泰斗弗拉柯維克, 何以深情號角,深動您心!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林昭亮與胡乃元, 兩位小提琴大師享譽國際樂壇多年, 他們的名字早已是提琴界的金字招牌。 除了台上的巨星風采之外, 他們的台下生活,又是什麼面貌? 他們選擇演出曲目的口味, 和他們對美食的喜好,有何相似處? 在上台演出前,他們有何需求和禁忌? 演出結束後,會如何放鬆心情? 平常練琴時,又是抱著什麼心情? 除了音樂之外, 日常生活裡最大的興趣有哪些? 本集節目中, NSO執行長郭玟岑客串主持人, 兩位小提琴大師現身說法, 趣味對談,與您親密互動!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歲末迎新音樂會早已成為一項傳統, 除了約翰.史特勞斯家族的舞曲之外, 歐洲各大音樂重鎮的迎新音樂會亮點,又是什麼? 圓舞曲人人愛, 但圓舞曲背後的來龍去脈, 為何比起圓舞曲本身更耐人尋味? NSO歷來的歲末音樂會, 為何總是讓樂迷引頸期待? 今年的「重頭戲」又為何格外引人矚目? 本集節目中,NSO協同指揮吳曜宇, 帶您先聽為快!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您知道有哪一種音樂演出形式, 既要懂得表達友善,又要懂得抗爭? 為何音樂家們公認這種表演形式是 「最高的音樂境界」? 小編制的音樂組合, 即便沒有大編制管絃樂的震撼, 但為何依然牽動人心、甚至回味無窮? 本集節目中,旅美小提琴家黃俊文現身說法, 為您介紹2023年初眾星雲集的室內樂盛會, 更以他多年縱橫國際舞台的經驗, 帶您體驗室內樂的「小而美」!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為何有些作品雖然冷門, 卻讓您第一次聽到就為之驚艷? 西洋經典曲目,如何結合臺灣在地影像, 創造耳目一新的現場體驗? 什麼是NSO樂迷最期待的樂團「壓箱寶」? 哪些樂曲又是樂迷期待的NSO「招牌絕活」? 國家交響樂團2022/2023下半樂季, 最經典的曲目,最驚豔的作品, 名家雲集,大師登場。 本集節目中,NSO協同指揮 楊書涵, 一一為您開箱「現寶」!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人和植物之間, 除了蒔花弄草、修生養性之外, 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國家形象象徵, 會有什麼關係? 民族植物學,除了研究植物之外, 您可知道這門學問的背後, 竟然隱含了豐富的社會學、人類學背景? 從原住民到新住民, 對於民族性的影響,從植物開始? 日日盤中飧,吃的不只是味道,還有民族性? 本集節目中,昆蟲與植物生態學家 董景生, 細說從頭,帶您重新走進民族植物大觀園! 感謝共同主辦單位「文化公益信託傳愛藝術教育基金」贊助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他的琴音,為何散發著淡淡的感傷韻味? 這番哀愁,在動人之餘,為何總是迷人? 在美麗與哀愁之外,他的音符,還隱含了什麼情感? 他人高馬大,手掌碩大, 對他來說,從來沒有技巧艱難的問題。 如果體型不如他的後代鋼琴家, 又該如何挑戰他為自己量身打造的作品? 他的臉上,似乎總掛著一絲憂鬱, 他真實的內心,誰又能參透? 從他的音樂,能夠找到蛛絲馬跡嗎? 本集節目中,鋼琴家盧易之穿針引線, 帶您一窺音符背後的拉赫瑪尼諾夫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古典」兩個字,看起來端莊、典雅, 但您可知道,這兩個字套在西洋音樂發展史上, 竟然充滿了意想不到的「爆炸性」! 如果說音樂欣賞是一種「感性」體驗, 為何古典樂派的興起, 會和強調「理性」的啟蒙運動勾勾纏? 音符不會說話,該如何表達情緒? 五線譜上的豆芽菜,到底隱藏了多少音樂密碼? 本集節目中,音樂學者 盧文雅大開您的耳界, 帶您聽見趣味橫生的「古典樂派」! 感謝共同主辦單位「文化公益信託傳愛藝術教育基金」贊助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巴洛克,原意為「長得不規則的珍珠」。 為何這顆珍珠, 會和音樂史上最璀璨的年代畫上等號? 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情感表達, 為何成了巴洛克樂派最大的音樂改革動力? 我們今天在五線譜上看到的小節線、調性標記, 竟然是來自舞蹈音樂的刺激? 舞台上之所以有琳琅滿目的樂器, 居然是由雙腳跳出來的? 本集節目中,音樂學者盧文雅導聆, 帶您抽絲剝繭,一窺巴洛克樂派的奧妙! 感謝共同主辦單位「文化公益信託傳愛藝術教育基金」贊助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在西方管絃樂團中, 有項樂器不只外型迷人,就連音色也讓人陶醉。 它的歷史由來已久,雖然發展過程曲折, 卻無人能抗拒它的獨特魅力! 豎琴,流線型的造型, 晶瑩剔透的音符,總能帶來浪漫聯想。 在美麗的外表之下,竟然有著不簡單的故事? 豎琴音樂的大本營,為何在法國巴黎? 本集節目,NSO豎琴首席解瑄細說從頭, 帶您走訪古往今來,重溫豎琴的絕代風華!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這位背包客有點「另類」,他走訪世界各地, 不只看山看水,還看風土人情。 在他眼中,植物、昆蟲、甚至語言, 彷彿就是神聖的儀式! 人類來自於大自然,生存在大自然, 但是否真的認識周遭的自然環境呢? 音樂史上,與大自然相關的作品不勝枚舉, 音符和自然界的真實聲響,又有何互動呢? 本集節目中,從五線譜上跳脫, 昆蟲與植物生態學家 董景生博士, 帶著愛樂的耳朵, 「聽」見不一樣的聲音! 感謝共同主辦單位「文化公益信託傳愛藝術教育基金」贊助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在現實生活裡, 能夠名列「人生勝利組」,已經不容易, 在古今中外音樂史上, 能夠成為人生勝利組的「天子驕子」,更是絕無僅有! 德國作曲家孟德爾頌,則是絕佳範例。 他的音樂,永遠帶著溫暖甜蜜, 但是音樂背後的真實心情,您能聽出幾分? 在當今古典音樂界,無人不知孟德爾頌, 但在過去一百多年間, 他的名聲為何曾跌落谷底,卻又鹹魚翻身? 本集節目中,音樂學者盧文雅細說從頭, 帶您溫故知新孟德爾頌!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海洋,可以平靜神秘,可以浩瀚壯闊。 在英國音樂史上,最懂海的,是哪位作曲家? 一部《海洋交響曲》, 歌頌的是海洋?還是另有隱喻? 大型管絃樂編制與合唱團同台演出, 為何總能讓人聽得熱血沸騰? 合唱指揮古育仲, 從理性與感性角度分析,帶您一窺究竟! 國家交響樂團榮譽指揮呂紹嘉的浩瀚樂詠, NSO與台北愛樂合唱團同台共鳴, 現場聆聽,您才知何謂深刻悸動!由NSO 國家交響樂團|愛樂實驗室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