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moo 讀墨電子書 Readmoo 讀墨為一結合電子書服務、閱讀社群及創作市集的多元閱讀平台。讀墨電子書與近 1,500 家華文出版社/作者合作,以最先進的 HTML 5 網頁技術搭配「Readmoo看書」App,並推出繁體中文 mooInk 系列閱讀器,提供讀者全平台之無縫閱讀體驗,現為臺灣最大繁體中文 EPUB 電子書服務。2014 年開始,Readmoo 逐步延伸觸角,開展出「Readmoo分享書」閱讀社群服務、「Writemoo犢創」創作服務及「Readmoo閱讀最前線」垂直媒體、mooPub 自助上架服務。Readmoo 母公司為群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部設於臺灣臺北市。 節目總覽: 經典也青春 經典也青春期待透過介紹外國翻譯與華文經典文學,將字裡行間對於價值觀與人生觀的思考、探索,以輕鬆、親切的方式推介給聽眾。每週半小時,細細揀選出歷經時光之流淘洗後的文學金砂,與您共享跨越時空的智慧饗宴。 本節目由 IC之音與 Readmoo 讀墨電子書聯合製播。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史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與工作室合著《臺灣都市傳說百科》、且個人著有《特搜!臺灣都市傳說》及《蛇郎君》的作家謝宜安,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恐怖故事大師史蒂芬.金的短篇小說集——《史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史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全書收錄了二十二則短篇小說,創作時間橫跨17個年頭,從他十八歲發表的〈收割者的影像〉,一直到一九八三年的〈變形子彈之歌〉,還有由「刺激1995」名導演法蘭克.戴瑞邦改編拍成電影的〈迷霧驚魂〉,不論是奇幻、驚悚,或推理、恐怖,一應俱全。本作展現出史蒂芬.金獨有的寫作風格,也是他的作品中少有的短篇集。本集節目中,領讀人宜安將為聽眾朋友們介紹書中幾篇她喜愛的作品,並來談談小說和影視作品的差別、以及史蒂芬・金筆下,那即使令人恐…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荒涼路》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光磊國際版權經紀公司負責人、同時也是知名譯者譚光磊先生,為聽眾朋友們介紹另一部精彩的澳洲推理,奈德・凱利獎終身成就獎得主蓋瑞.迪希的作品——《荒涼路》。《荒涼路》作者蓋瑞.迪希年過70,從事寫作事業多年,除了推理作品外,也擅長創作文學、童書,出版過40本以上的作品。近年來因為澳洲推理開始吹起風潮,他的推理作品再次受到文壇的注目,其推理作品可分為三個系列,各系列都得過一次奈德・凱利獎、更獲得德國犯罪小說獎的肯定,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讀者。本集介紹的《荒涼路》,有別於前一集所談的克里斯・漢默的《烈火荒原》,故事背景拉到更偏僻、更乾燥的小鎮,書名「荒涼路」是南澳一條公路的名稱,為小說增添了幾分真實色彩。故事主角是一位被流放的警察,來到這座小鎮調查命案,卻…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烈火荒原》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光磊國際版權經紀公司負責人譚光磊先生,為聽眾朋友們介紹近年來掀起的澳洲推理風潮、以及一出版便攻佔各大排行榜,克里斯・漢默的《烈火荒原》。《烈火荒原》是克里斯・漢默在退出第一線記者身份後,在將近60歲時,發表的第一部推理小說。據說創作當時,是漢默準備要開始另一份新工作前的空檔。抱持著姑且一試的精神投稿,沒想到就遇上經紀人,接著作品一炮而紅,從此成為專職作家。2019年,《烈火荒原》更榮獲了英國犯罪作家協會New Blood匕首獎,目前已確定改編為電視影集。在本集節目當中,邀請領讀人光磊向聽眾朋友們分享,當初是怎麼注意到澳洲推理的?為什麼澳洲推理在這幾年掀起熱潮?以及澳洲推理和其他地區的推理又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本週就讓光磊國際版權經紀公司負責人譚…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不知道的都叫樹》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上下游副刊》總編輯、作者古碧玲,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她於2022年推出的作品——《不知道的都叫樹》。《不知道的都叫樹》全書共50篇、分為6個章節,描寫的是古碧玲女士從小到大在生活周遭看到的植物,以及她的記憶、想法。古碧玲女士在節目中說道,她所有的記憶幾乎都和植物有關。即使非專業科系出身,但她對植物的熱愛及觀察,促使了這部作品的誕生。裡面亦收錄了許多古碧玲女士的插花、插畫作品,不僅僅是她與植物的故事,更包含了她的人生觀與對生命的探問,對讀者而言也是一部帶來安慰、值得細細品嚐的作品。古碧玲女士為什麼那麼喜歡植物?她經常在路邊徘徊、只為了尋找不起眼的角落植物?植物能帶給我們自身和這個環境什麼樣的啟發、使我們能用什麼樣的視角重新看待世界呢?本週就…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海幻》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上下游副刊》總編輯、《不知道的都叫樹》作者古碧玲,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日本百萬暢銷文學名家梨木香步的作品——《海幻》。《海幻》是梨木香步在經歷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後,對於無常、消亡有了新的體悟,於是以此主題寫的長篇小說。故事從一九三六年,年輕的人文地理學者秋野前往南九州的遲島展開田野調查說起。看似是為了接手已逝教授的研究而來到遲島的秋野,實際上也正經歷人生中的巨變。獨身一人的他來到這座被遺忘的南國小島,在與島民們的相處中,認識這座島上古老的傳說和遠古的歷史,並從這個過程當中,漸漸認識孤獨、認識自己,開啟一段追尋的旅程。在《海幻》中,梨木香步不僅帶出她對歷史、對土地永恆的深沉關懷,更以溫柔的筆觸,生動描寫萬物的靈性。故事中所要強調的精神,更是值得讀者們深思。…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燒紙》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臺灣文學金典獎蓓蕾獎得主、詩集《夜的大赦》作者曹馭博,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韓國知名導演李滄東的短篇小說集——《燒紙》。李滄東導演以執導《燃燒烈愛》、《生命之詩》、《綠洲》等優秀作品為大眾所知,但在導演身份之前,他最初是以小說家的身份出道的。《燒紙》由11個短篇小說組成,寫於1983至1987年間。期間韓國發生如光州事件等一場又一場的學運和民主抗爭,在新舊時代的交替、局勢與小人物的對抗之間,李滄東以文字寫下這段歷史,描繪出社會的真實樣貌。本集節目當中,領讀人曹馭博將挑選《燒紙》中的四篇做分享。作為李滄東影迷的曹馭博,為什麼會挑選《燒紙》這部作品做領讀?李滄東的文字和他的電影作品又有什麼樣的關聯?本週就讓作家、詩人曹馭博,為聽眾領讀韓國導演李滄東的短篇小…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都柏林人》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臺灣文學金典獎蓓蕾獎得主、詩集《夜的大赦》作者曹馭博,為聽眾朋友們領讀二十世紀愛爾蘭文學大師喬伊斯的經典作品——《都柏林人》。《都柏林人》由15篇短篇小說組成,是喬伊斯的第一部著作,同時也是較常被忽略的一部。作品於1904年出版,出版前大約經歷10年的歲月、屢遭出版社拒絕。但在經歷時間的洗練與考驗後,於2007年被125位英美知名作家評選為「二十世紀十大文學經典」,排名更超越馬奎斯的《百年孤寂》,成為許多文學讀者心中必攀的一座高山。在本集節目中,透過主持人與來賓的對談,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一部在談北愛爾蘭歷史、也是在談男孩們在成長過程中,啟蒙與失敗的故事。領讀人曹馭博更說,在回首自身的童年回憶時,都會忍不住想起《都柏林人》,找出許多相似的經歷。為什麼…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政大台文所教授兼所長吳佩珍老師,為聽眾朋友們日本思想家、文學評論家 柄谷行人,解構日本近代文學的重要著作——《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源自於柄谷行人在一九七五年到七六年間,在耶魯大學教授日本文學的課程內容。起因為要向外國人講解日本近代文學,加上當時解構主義盛行,令柄谷行人進而去思考日本近代文學的制度和起源,並去解構它的一本評論集。在本書的開宗明義就寫道,這並不是一本講述日本近代文學史的作品;而是需要熟悉日本近代文學史、或近代文學譜系,才能有更多收穫的文學研究作。比起介紹文學的脈絡,更加著重於挖掘文學建立的架構及過程。在過去的節目中,我們介紹了許多日本近代作家及其作品。藉由本次機會,邀請曾在2017年翻譯本書的吳佩…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淺草紅團》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政大台文所教授兼所長吳佩珍老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川端康成筆下,較鮮為台灣讀者所知、卻是十分重要的新感覺派代表作——《淺草紅團》。2022年為川端康成逝世50週年,其作品正式成為公版書,在讀者之間再度引發了一股熱潮;而在今年,2023年,也正是《淺草紅團》中所記錄的「關東大地震」100週年。本週請到吳佩珍老師領讀《淺草紅團》,更別具紀念意義。《淺草紅團》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作品,被譽為新感覺派代表作。過去讀者們對於川端康成的印象,大多都是和日本傳統美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他在《伊豆的舞孃》、《雪國》中,非常擅長描寫日本女性之美的一位代表性作家。然而在《淺草紅團》中,川端康成使用了截然不同的技法和視角,書寫了這個曾在江戶被稱為「惡之場所」、更是關東大地…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德川家康》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遠足文化副總編輯、同時也是本集要介紹的出版計劃責編賴譽夫先生,為聽眾朋友們繼續領讀山岡莊八的代表作——《德川家康》。在上集節目當中,賴譽夫先生為聽眾朋友們介紹德川家康在全球各地引發的熱潮、以及為什麼出版社會選在這個時機點,重新編譯出版這部初估有560萬字、共26卷的歷史巨作。而在本集的節目裡,賴譽夫先生將更進一步引領聽眾們,認識山岡莊八是用什麼樣的筆法、角度切入這段錯綜複雜的歷史,以及他又是如何生動的勾勒出這位在日本戰國三傑當中,形象較為模糊的人物的傳記。除此之外,讀者在《德川家康》中,又能如何讀到除了歷史以外的文化和思想呢?本週就讓遠足文化副總編賴譽夫,繼續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這部全套預計26卷、共十三冊的歷史巨作——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更…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德川家康》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遠足文化副總編輯、同時也是本集要介紹的出版計劃責編賴譽夫先生,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預計出版十三冊、初估560萬字的傳記——《德川家康》。日本歷史小說在台灣有非常廣泛的讀者,搭配上近期日本大河劇開播,德川家康這號歷史人物,又重新引起大眾們的注目與討論。本集要介紹的《德川家康》,為作家山岡莊八的代表作,從1950年開始在報刊上連載,創作歷時17年,完整述說德川家康的一生,記錄下這位傳奇人物是如何開創長達200年的江戶和平時代。當年隨著這套書的出版,不僅在日本引起一股家康熱,更席捲全亞洲、被許多企業指定為員工必讀書籍,至今已在日本累積超過5000萬套的驚人銷售。對於這部重量級的歷史巨作,賴譽夫將在節目中介紹山岡莊八的個人背景及寫作動機、更進一步分享為什麼在…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白色畫像》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甫出版台灣首部探討台海關係的小說《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作者朱宥勳,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於2022年獲得金典獎年度大獎,以前所未見的視角,寫下台灣歷史的小說——《白色畫像》。《白色畫像》是賴香吟女士接續《天亮之前的戀愛》後又一時代素描——描寫台灣戰後半世紀的白色時代繪景,探討白色恐怖對於大眾以及後世的影響。領讀人朱宥勳形容,《白色畫像》就像是一部台灣文學史,不僅寫下歷史,同時也將近100年的台灣文壇描繪進去。有別於以往許多作品在描寫白色恐怖時期,大多選用受害者或是家屬作為主要敘事者及要角,《白色畫像》中的三位主角,都不是在當時首當其衝的人物,而是在我們眼中平平順順度過一生的普通人。然而,這些看似「沒事」的人們,卻被賴香吟女士以冷靜、旁觀的文字,寫…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尹縣長》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甫出版台灣首部探討台海關係的小說《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作者朱宥勳,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這部台灣歷史上重量級的作品,陳若曦的 《尹縣長》。《尹縣長》的初版發行年代為1976年,故事內容根據陳若曦與先生在中國的親身經歷所創作。當時正值國共內戰,在美國留學的陳若曦,為了更大的抱負和理想,決定到中國參與建設,卻剛好遇上文化大革命,因此親眼見證了人類史上最瘋狂的一場政治運動。儘管當時有許多反共文學盛行,然而陳若曦的作品有別於其他著作,不受主導文化的意識型態左右、不為當時的執政黨搖旗吶喊、以寫實的形式批判大陸文革政治,形成強烈的個人風格;細膩的寫作技巧,也將故事中的人物們刻畫得具體生動,更充滿深刻的關懷。《尹縣長》富含了多少陳若曦本人的經驗和感慨?為什麼這部作品…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歌唱臺灣》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與點堂創辦人、《地表最強國文課本》系列作者 陳茻,為聽眾朋友們領讀用音樂記錄臺灣史的作品 —— 《歌唱臺灣》。《歌唱臺灣》作者陳培豐先生,是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專攻臺灣語言思想史、文化思想史、文學史以及日治時期國語同化政策。在本作當中,收錄了從「四月望雨」到〈港都夜雨〉和〈安平追想曲〉;從〈媽媽請你也保重〉到〈為錢賭性命〉與〈苦海女神龍〉,自一九二○年代後期到七○年代,臺語流行歌曲在臺灣生根、發展茁壯,歷經連續的殖民統治、工業化、社會轉型的過程。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旋律,銘刻著時代變遷的痕跡,也記錄了庶民大眾的共同情感。領讀人陳茻在節目中分享了為什麼他會選擇這本書做為推薦書目、以及臺語歌和年幼的他有什麼樣的共鳴、又對他產生了什麼樣的…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明日學校》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與點堂創辦人、《地表最強國文課本》系列作者 陳茻,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影響二十世紀教育思維的哲學著作 —— 約翰.杜威的《明日學校》。約翰.杜威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教育家之一。他提出的理念深刻影響了二十世紀的美國教育,也持續拓展到全世界,被認為是美國思想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學者。在《明日學校》中,闡述了杜威最重要的兩個教育思想:讓孩子「自然發展」以及「做中學」。杜威記錄多所實驗教育學校的概況,描繪其課程內容與學習方法, 不僅明確傳達他的教育理念,也提出讓孩子自然發展和做中學的實際應用方法。目前正在教育現場教學、同時也是一位父親的陳茻,從《明日學校》獲得什麼樣的反思和啟發?在他的眼中,教育可以是什麼樣子呢?1915年出版的《明日學校》,又為什麼能久遠…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追憶逝水年華》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資深法文翻譯陳太乙以及木馬文化總編林家任,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正在進行10年翻譯出版計劃的經典巨作——《追憶逝水年華》。在上集的節目內容中,太乙和家任為聽眾朋友們初步介紹了《追憶逝水年華》這部七冊大作。除了分享這部作品的精彩之處以外,也提供了許多閱讀上的建議,給對這部作品感興趣的讀者。而在本集的節目內容中,兩位來賓將針對【第一卷:斯萬家那邊】中的「第二部.斯萬之愛」做進一步的分享。在這部出場人物眾多的作品當中,普魯斯特如何擅長描寫人物?為什麼他筆下的長句子難以被拆解?當中塑造起的氛圍是什麼?除此之外,太乙和家任還分享了在編譯過程當中,讓他們難忘的角色、以及遇到的難題及樂趣!本集節目就讓資深法文翻譯陳太乙以及木馬文化總編林家任,繼續為聽眾朋友…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追憶逝水年華》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資深法文翻譯陳太乙以及木馬文化總編林家任,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正在進行10年翻譯出版計劃的經典巨作——《追憶逝水年華》。《追憶逝水年華》對許多讀者來說,是部既陌生又熟悉的作品,往往會被他的書名、以及來自各界的讚譽所吸引,卻又會因為他的厚重以及意識流的風格感到卻步。最經典的便是第一冊的開頭花了30頁在描寫角色的失眠,這也是讓許多人在一開始就放棄閱讀的關卡。《追憶逝水年華》總共由七卷所組成,第一卷於1913年出版。在當時以愛國主義、戰爭文學為主流的時代背景中,普魯斯特的作品顯得輕浮又不知所云,幾乎沒有出版社願意為他出書,甚至需要普魯斯特自掏腰包,才得以繼續出版。所幸在第二冊出版之後榮獲了龔古爾文學獎,普魯斯特開始聲名大噪,本作也在後來被譽為二十世紀…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只有你聽到》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次邀請到現任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的所長、專長是現、當代文學、推理小說與流行文化的陳國偉老師,為聽眾朋友領讀日本作家乙一於2001年出版的作品——《只有你聽到》。《只有你聽到》是乙一早年出版的短篇集,在2019年出版的全新修訂版當中,收錄了新作品〈假女友〉,與曾被改編成電影的〈Calling You〉、〈傷 —KIZ/KIDS—〉,以及〈花之歌〉,合為一部既悲傷又溫暖的白色短篇集。讀者對於乙一的印象或許大不相同,主要原因來自於他的創作範圍極廣、風格多變。喜愛他的讀者們,更將他的作品分為驚悚懸疑的「黑乙一」和悲傷療癒的「白乙一」,然而他所描述的世界、或是要探討的主題,卻往往難以用單一的風格去表述或定義。由於早年開始創作時,乙一的作品富含濃厚…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何日君再來》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現任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的所長、專長是現、當代文學、推理小說與流行文化的陳國偉老師,為聽眾朋友領讀獲得國家文藝獎的平路女士,於2002年出版的作品——《何日君再來》。《何日君再來》以大明星鄧麗君謎樣猝逝作為開端,藉由一位長期監視她的情報員之眼,企圖查清背後的真相。獨特的主題以及平路女士的寫作功力,在作品推出時就造成非常大的轟動。本作在當時的台灣是非常特殊的作品,平路挑戰了純文學的既定框架,結合推理小說、奇幻小說的說故事方式,為讀者提供了不一樣的視角和省思。從開頭的推理小說寫作手法、再到中後段的間諜小說寫作手法,平路帶給讀者的是不一樣的閱讀體驗,更開創了文學更多的可能性。而故事所要描述的,也不僅僅是懸疑性和刺激性,同時也提出了許多深度…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跳舞的熊》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次邀請到衛城出版與廣場文化的主編洪仕翰,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波蘭報導文學作家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的作品——《跳舞的熊》。今天要介紹的《跳舞的熊》,是部主持人和領讀人都認為非常有潛力的當代作品。書名寫道的「跳舞的熊」,是一種流傳於吉普賽人的百年傳統。馴熊師在小熊幾個月大時,就把熊從媽媽身邊帶走、釘上鼻環,並訓練小熊跳舞與各種把戲。接著,熊與馴熊師就成為生命共同體,吃、喝、生活、工作……無時無刻都一起度過。到後來,許多馴熊師甚至都將熊作為自己的親生孩子般共同生活。本書描寫的,是在保加利亞加入歐盟後,跳舞熊被解放的過程、以及熊與馴熊師在解放後過的生活。在這個過程當中,沙博爾夫斯基更認知到從1989年開始民主化的波蘭,也和這些熊一樣,正經歷一場持續不斷的自由實驗…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一九八四》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衛城出版與廣場文化的主編洪仕翰,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反烏托邦經典名著——《一九八四》。《一九八四》與《我們》、《美麗新世界》並列為三大反烏托邦小說,被譽為描寫極權社會的最佳範本。本書由作家喬治・歐威爾於1949年推出的作品,開頭的一句「老大哥正注視著你」令讀過的讀者都印象深刻並且感到不寒而慄。《一九八四》是一部反烏托邦的虛構小說,然而當中的情節,是以喬治・歐威爾本身在經歷過西班牙內戰和冷戰之後,寫給真實社會的預言,更驗證了現代社會正在發生的許多現象。領獨人仕翰分享了第一次讀《一九八四》時的震撼,也詳細說明挑選本書做為這次推薦書籍的原因。本集節目就讓衛城出版的主編洪仕翰,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這部各世代讀者都必讀的經典小說《一九八四》。更多精彩內容,請收聽本…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遺愛基列》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木馬文化總編輯陳瀅如Amber,為聽眾朋友們領讀美國當代知名作家 瑪莉蓮.羅賓遜 榮獲普立茲文學獎的作品——《遺愛基列》。《遺愛基列》是一封父親寫給孩子的告別信,從開頭的第一句便讓人明白,這是一封深情的長信。世居小鎮「基列」,76歲的老牧師約翰.艾姆斯自知不久於人世、陪伴6歲稚子的時間無多,他反思過往,寫出家族三代糾結、矛盾、挫敗的父子關係,細數小鎮歷經南北戰爭、廢奴運動、乾旱、瘟疫、經濟大蕭條、三次戰爭等近一百年的變遷與辛酸。透過這封長信,讀者們漸漸能夠明白,《遺愛基列》寫下的不僅是一個歷史故事,更是令人難以忘懷的父親角色與家族史詩。值得一提的是,閱讀的過程中,會發現本作出現的角色大多都以男性為主,這是在其他作品中比較少見的。作者為什麼會以…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地鐵站》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木馬文化總編輯陳瀅如Amber,為聽眾朋友們領讀作家何致和睽違九年創作、榮獲2022金典獎的作品——《地鐵站》。《地鐵站》被作家甘耀明讚為台灣首部地鐵小說。本書以地鐵站為舞台,以跳軌事件揭開序幕。盜用公款的中年男子,被霸凌的國中女生,久病纏身的老兵,西裝筆挺的上班族……不同年齡身分的人,同樣選擇在生命中的某一天,走進某個地鐵站,並以同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人生。何致和說:「這本書裡有許多死亡,但我思考的事情剛好相反,想的是該如何活下去的問題。」本書不只細膩的刻畫現代人是如何活著,更描寫出許多現代社會會遇到的問題,排擠、窮困、寂寞和黑暗面。如同本書作者所說,這是本在向所有閱讀本書的人們,提出「我們該如何繼續活下去?」這樣的提問的一部作品。主持人與領讀人紛…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先知》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聯經出版總經理陳芝宇小姐,為聽眾朋友們領讀被作家紀伯倫譽為「重生之書」的經典作品——《先知》。《先知》由28個章節、26個主題所構成。不僅是黎巴嫩作家紀伯倫的代表作,更有「小聖經」之稱,被歐美評論家喻之為「東方世界最美妙的聲音」。領讀人芝宇分享,她是在18歲時第一次接觸這本書籍。當時帶給她的震撼,大大地改變了她對世界的看法,也使她第一次深刻感受到閱讀的力量。在《先知》當中,收錄了 歡喜與悲傷、自由、給予、愛、婚姻、友情、享樂、死亡 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詩篇。前陣子台灣十分熱議的主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概念也是取自《先知》的其中〈孩子〉,可見這部作品的雋永與不朽。為什麼發行距今100年,紀伯倫的《先知》仍然令許多讀者感動?這本書籍寫了什麼,讓許…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愛麗絲幻遊奇境與鏡中奇緣》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聯經出版總經理陳芝宇小姐,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這部家喻戶曉的作品——《愛麗絲幻遊奇境與鏡中奇緣》。聯經出版的《愛麗絲幻遊奇境與鏡中奇緣》,為這部英國奇幻文學出版150週年紀念經典版,由知名學者王安琪教授,耗時5年翻譯、研究並加註,所推出的精心之作。有別於市面上上百種的版本,在王安琪教授翻譯的版本中,不僅囊括了教授授課時的內容、和學生討論的主題,更有多年來研究上百種譯本和資料的比對。王安琪教授將150年來各界研究資料做為參考依據,本書可以說是形成了一個「愛麗絲宇宙」,更將我們所熟悉的《愛麗絲夢遊仙境》改名為《愛麗絲幻遊奇境與鏡中奇緣》,進一步深入的去剖析這部百年名作。你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看這部作品的感想嗎?《愛麗絲幻遊奇境與鏡中奇緣》這個…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莫羅博士島》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Readmoo閱讀最前線總編輯、同時也是作家的臥斧,為聽眾朋友們領讀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另一部科幻經典——《莫羅博士島》。《莫羅博士島》是威爾斯科幻經典的其中一部作品,故事描寫一位英國青年,遭遇船難後抵達一座小島,遇見神祕的莫羅博士以及他的實驗們,體驗詭譎驚奇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歷的所見所聞。本書的創作時間為距今一百年前,但威爾斯筆下,扎實的科學基礎、驚人的想像力、貼近讀者的筆法和關於人性犀利的探討,使這部科幻作品極具深度,並流傳至今。即使現代的讀者來閱讀,仍然能引起許多的思考和警示。過去的科幻小說和當代流行的科幻類型有什麼不同?我們可以怎麼樣開始閱讀類型小說?在《莫羅博士島》中,威爾斯對整個人類社會提出的疑問和挑戰是什麼呢?本週就讓Rea…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隱形人》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Readmoo閱讀最前線總編輯、同時也是作家的臥斧,為聽眾朋友們領讀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科幻經典之一——《隱形人》。《隱形人》是威爾斯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曾改編成多部電影,更是最早提出「隱形人」這個概念的作品,可以說是後來所有隱形主題作品的原型。《隱形人》故事描寫一位天才科學家,發明了讓人隱形的藥水,並將自己變成隱形人。他仗著優勢,開始幹盡壞事,更企圖建立起一個恐怖王朝。整部作品就是一部關於人性之「惡」的哲學式寓言,也是科學與人性道德的對立展現。主持人描述,《隱形人》這本書的一開始就令人讀來毛骨悚然。在書中,對於日常的描寫十分真實,人物心理的刻畫得很深刻;其中對於科學的天馬行空,也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想像推理,因此使得許多讀者對這部作品深信不疑、…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每一天的覺醒》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資深編輯人、獨角獸計畫發起人,同時也是《成為自由人》的作者李惠貞女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馬克‧尼波的作品——《每一天的覺醒》。《每一天的覺醒》是一本靈修之書。全書365篇,按照日期排列。讀者可以每日讀一篇作為日日的靈性啟發,當然也可以把它當作一本書,逐篇閱讀。領讀人李惠貞女士分享,一個人喜好的閱讀類型,似乎就反映出自己的個性。她從小就很喜歡閱讀探討人生哲學、人生哲理的書籍。然而,並不是所有心靈、靈性類的作品,都能讓她如此想分享給讀者。每每翻開《每一天的覺醒》,都能使她獲得啟發和能量,因此,她也希望能夠推薦給讀者,期待讀者能在這本書裡找到支撐自己的力量。馬克‧尼波有過什麼樣的經歷,才使他寫出這本書籍?《每一天的覺醒》中,哪一些篇章是李惠貞女士…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不再試著修補生命》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獨角獸計畫發起人,同時也是《成為自由人》的作者李惠貞女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傑夫・福斯特的作品——《不再試著修補生命》。《不再試著修補生命》是英國演說家傑夫・福斯特非常受歡迎的經典著作。傑夫‧福斯特曾在劍橋大學主修天體物理學,長期受憂鬱症所苦的他,從二十多歲時便開始鑽研靈性啟蒙的概念,隨後開始巡迴世界舉辦會議、靜修,溫柔引導人們面對傷痛、回到當下,更曾登上世界百大最具精神影響力人物排行。在本作中,他提出許多真實但確切的觀念,引導人們面對悲傷,掌握自己的生命。其中海洋與海浪的譬喻,更深深打動領讀人李惠貞女士,更將其中的段落引用在自己的作品當中,傳遞給更多需要安慰的人們。《不再試著修補生命》和其他靈性、心靈類作品有什麼不同之處?對於汲汲營營的現…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台灣鐵路火車百科》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致力於鐵路研究、推動鐵路知識普及化,並著有超過50本鐵道相關著作的作者蘇昭旭老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他於2000年獲得金鼎獎的著作——《台灣鐵路火車百科》。蘇昭旭老師長期在鐵路知識領域耕耘,在2000年與2001年相繼以《台灣鐵路火車百科》和《台灣鐵路蒸汽火車》獲得金鼎獎的肯定。本集節目中,要邀請蘇昭旭老師來談談關於他的第一部著作《台灣鐵路火車百科》,以及他的鐵道研究之路是如何展開的。《台灣鐵路火車百科》於1999年出版,至今23年,曾經歷過3次的修訂,可看出蘇昭旭老師對於鐵路的熱忱,以及想要將知識傳授給更多人的心意。本書是一本專為台灣鐵路所寫的百科工具書,內容分門別類、收錄了台灣鐵路的古往今來,定義的不只是鐵路在交通上的貢獻,更是紀錄…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銀河鐵道之夜》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致力於鐵路研究、推動鐵路知識普及化,並著有超過50本鐵道相關著作的作者蘇昭旭先生,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日本國民作家宮澤賢治的經典代表作——《銀河鐵道之夜》。《銀河鐵道之夜》這一部家喻戶曉的經典小說、或者又可稱之為童話故事,儘管內容參雜著遺憾與悲淒,卻仍被許多讀者喜愛。在日本,宮澤賢治的故鄉岩手縣為了紀念這位國民作家,更將其中一段鐵路命名為「銀河鐵道」。自2014東北大地震之後,每年都會有特殊的蒸氣火車「SL銀河號」行駛,行駛過程更能見到宮澤賢治筆下的場景與特殊擺設,引起眾多讀者和鐵道迷朝聖,是當地十分著名的觀光特色。然而這部充滿童話與奇幻色彩的作品,為什麼參雜著悲憫的情懷、更與宮澤賢治短暫卻閃耀的一生息息相關?《銀河鐵道之夜》從來沒有定稿過?!宮…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英格蘭的史詩》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曾於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研讀歷史學位的作家,同時也是衛城出版總編輯張惠菁小姐為聽眾朋友們介紹書裡英格蘭千年歷史演進的經典書籍——《英格蘭的史詩》。2022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逝世之後,英國脫歐以及蘇格蘭獨立的議題就再次掀起熱議。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英格蘭人數度碰上自我定位的挑戰與掙扎。經歷了帝國瓦解、經濟衰頹、新國王繼位,英格蘭人的自我認同,又將碰上什麼樣的困境呢?《英格蘭的史詩》由劍橋大學教授羅伯特.圖姆斯所著,他的研究領域集中於十九世紀法國與民族主義,近年積極參與「英國脫歐」運動與公投辯論。在《英格蘭的史詩》一書中,以歷史的脈絡去探討英格蘭最珍貴的島國認同議題,檢視英格蘭文化的斷裂與延續,及放眼未來的走向。英格蘭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君主…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衛城出版總編輯、同時也是知名作家張惠菁,為聽眾朋友們領讀艾瑪.拉金的作品——《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許多人或許不知道,寫下《動物農莊》與《1984》這些巨作的作家喬治・歐威爾,和緬甸有極深的淵源,更曾紮著緬甸五年,擔任大英帝國的帝國警察。這段歲月對於他的創作生涯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也是本集節目中要介紹的《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的寫作緣由。艾瑪.拉金是通曉緬甸文的美國記者,從九〇年代起多次祕密到緬甸查訪。《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是艾瑪.拉金在緬甸探訪喬治・歐威爾的腳步時,對緬甸社會進行第一手觀察,寫下的遊記散文。其中娓娓道出緬甸從英國殖民地、獨立到被軍政府極權統治的悲劇;不但巧妙銜接歐威爾的生平著作與緬甸的政治社會境況,更生動呈現…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掉到地球上的人》本週的經典也青春,由木馬文化總編輯陳瀅如Amber擔任代班主持人,再度邀請到作家陳栢青,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沃爾特.特維斯的經典作品——《掉到地球上的人》。《掉到地球上的人》於1963年出版,是沃爾特.特維斯寫的第二部小說,故事情節透過科幻外衣,探討異文化的衝突。本作曾在1976年改編為拍成電影《天外來客》,由搖滾巨星大衛.鮑伊主演,是科幻電影的經典之一。《掉到地球上的人》被許多人形容是「被忽略的科幻經典」,由於早年講起科幻作品,常常提到的都是人類對於宇宙的好奇、或者是異星強烈的敵意。然而在沃爾特.特維斯的作品裡,存在的卻是跨越種族的共感、溫度和同樣的孤獨,更加接近近年來,許多科幻作品紛紛去探討的情感面與互相理解的議題,可以說是一部跨時代的經典之作。小說以一位外星訪客…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后翼棄兵》本週的經典也青春,由木馬文化總編輯陳瀅如Amber擔任代班主持人,邀請作家陳栢青,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在NETFLIX掀起狂潮的熱門影集原著小說——《后翼棄兵》。影集《后翼棄兵》改編自沃爾特.特維斯於1983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書名的意思是一種西洋棋的開局法,執白子者為了取得優勢,會先犧牲一個兵。而主角貝絲的故事,也是從當「棄子」開始。儘管這部影集開播之後,引起全球性的討論度和觀看數,然而觀眾和讀者們對於沃爾特.特維斯這位作家,或許是相對陌生的。沃爾特.特維斯是美國知名作家,出生於舊金山,10歲時曾被父母安置在史丹佛兒童療養院一年,後自行搭火車橫越美國到肯塔基州與家人團聚。高中之後開始閱讀科幻小說,曾於二戰期間從軍,並在完成學業後擔任教職期間開始創作。在沃爾特.特維斯筆下,角…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謊話連篇》本週的經典也青春,由木馬文化總編輯陳瀅如Amber擔任代班主持人,再度邀請到資深譯者、同時也是知名青少年文學評論家蔡宜容小姐,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有趣的青少年文學經典——《謊話連篇》。本集要介紹的作者潔若婷.麥考琳,為英國首席童書作家。出版的作品曾獲得無數文學大獎、被譯為二十七種以上的語言出版,其本身更被譽為「全世界極致的少年小說作家之一」。今天要介紹的作品《謊話連篇》,為1988年推出的作品,將她以往擅長的短篇故事,鎔鑄在長篇的架構裡,使得這本書成為一個「嵌入式」的短篇與長篇小說綜合體。出版後立即雙獲英國的卡內基文學獎及衛報文學獎,並深受大小讀者們的喜愛。《謊話連篇》故事描寫一個自稱來自「樂丁」、名叫MCC.伯克夏的神祕男子,某天憑空出現,並留在主角艾莎母親所經營的骨董家…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昆蟲記》本週的經典也青春,由木馬文化總編輯陳瀅如Amber擔任代班主持人,並邀請到資深譯者蔡宜容小姐,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法布爾的經典著作——《昆蟲記》。被譽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昆蟲界的荷馬」的法布爾,耗費四十多年的心血完成的名著,融合細膩的自然觀察與法國式幽默的文筆,娓娓道來十九世紀南法的自然與人文風情,是至今最巨細靡遺、富含哲學的昆蟲觀察文學作品。領讀人蔡宜容小姐,特別挑選十卷當中的第七卷《裝死》來做領讀,其中關於大天蠶蛾的章節,更是令她印象深刻,並為之著迷。宜容形容,《昆蟲記》就好比一部細膩豐富的字典,時常隨便翻開其中一頁,就能馬上跟著法布爾生動的文字,深陷其中。即使是對昆蟲有相當恐懼的人,也能夠輕易的被內容所吸引。法布爾有什麼神奇的力量,能扭轉主持人與來賓對於昆蟲的恐懼…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池袋西口公園》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Readmoo讀墨電子書商品部總監楊憶慈,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日本作家石田衣良的代表作——《池袋西口公園》。《池袋西口公園》自1997年出版,至今全系列已累積11+2冊。作者石田衣良在年輕時曾經做過許多勞力工作,在工地工作時,躺在地上休息,由下往上的視角,便成為《池袋西口公園》的原點,也是重要的切角。《池袋西口公園》以東京池袋車站西側出口的公園作為舞台,當時正逢日本泡沫經濟後期,百業蕭條、年輕人沒有夢想、不受保護,更不知該何去何從。書中以生活在公園周遭的少年少女們為主角,他們是一群生長在社會角落的人,幫派、霸凌、家暴、濫交、藥物等問題,都緊緊纏繞他們的日常。然而看似如此黑暗的主題,石田衣良卻能用相對輕鬆的方式、以及關懷的視角,寫下這部青春推理…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編舟記》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Readmoo讀墨電子書商品部總監楊憶慈,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日本作家三浦紫苑於2012年獲得「本屋大賞」首獎的長銷代表作——《編舟記》。《編舟記》於2012年曾在台灣出版繁體中文版,當時的譯名為《啟航吧!編舟計畫》。經過了10年的光景,本書不僅在日本累積出146萬冊的驚人銷售紀錄,新經典文化更於2022年重新改版,經作者授權後,從書名到書封設計,回歸到故事本質的詮釋,以《編舟記》為書名,推出10週年繁體紀念版!本書的靈感來源,來自於三浦紫苑在寫作時對於辭典的大量需求。在查閱辭典的過程中,發現到同一個字詞會有各自獨到見解的釋義,這件事令作者感到非常的好奇。於是,三浦紫苑數次拜訪在日本仍致力於發行優質辭典的岩波書店與小學館辭典編輯部,深入瞭解辭典幕後工作…
…
continue reading
本集主題人物:李仙得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知名譯者、同時也是台灣大學翻譯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陳榮彬 老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在台灣毀譽參半、卻又深具影響力的人物李仙得的作品——《南台灣踏查手記》和《李仙得臺灣紀行》。2021年,公視推出《斯卡羅》電視劇,引起台灣觀眾熱烈討論。該劇改編自陳耀昌的《傀儡花》,以1867年墾丁海邊發生的「羅妹號事件」作為開端,講述一段精彩的台灣歷史。有觀看過這部電視劇的讀者,一定對於李先得這位人物不陌生。本集節目要介紹的《南台灣踏查手記》和《李仙得臺灣紀行》,就是當時擔任美國駐廈門領事的李仙得,為調查羅妹號事件,而屢次踏上台灣島嶼時的所見所聞。內容除了政治和歷史之外,也包含種族、自然生態、語言等包羅萬象的台灣知識,至今仍是十分值得一讀的史料!陳榮彬老師是如何接觸…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戰地春夢》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知名譯者、同時也是台灣大學翻譯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陳榮彬 老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海明威的經典作品——《戰地春夢》。本集要介紹的《戰地春夢》,是陳榮彬老師耗費2年翻譯,於2022年出版的新譯本。《戰地春夢》為海明威最為人知的作品之一,故事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作為背景,情節和他本身的經歷有關。不僅是現代主義經典,也是一部富含自傳性質的傳奇之作。在這次的譯本中,陳榮彬老師希望能透過更加貼近原文的翻譯,使讀者理解海明威在故事中所發揮的文字能力以及想傳達的思想;此外,他更加入了精心撰寫的導讀、註釋和附錄,讓讀者能從時代背景、文化等多面向,更深入這部海明威最喜歡的作品。本集節目中,陳榮彬老師除了介紹《戰地春夢》的歷史與成為經典的原因之外,同時也分享了多年來本書在翻…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我們在此相遇》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木馬文化總編輯陳瀅如Amber,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文學巨匠約翰・伯格的經典文集——《我們在此相遇》。今天要介紹的作品作者約翰・伯格,是一位多才多藝、多面向的作者。在台灣,較為大眾所熟知的,是他的藝術評論經典《觀看的方式》。然而,實際上約翰・伯格的作品更是涵括文學、音樂、影像與攝影,不僅是世界知名的意識評論家、同時也是作家、詩人和劇作家。本集要介紹的《我們在此相遇》,是一部以七座城市、八個景點所匯集的散文集。有人說這是一部遊記、或者是回憶錄。然而作品的內容不僅包含作者的真實回憶,更是虛實交雜,以嶄新的文體,成為一部虛實參半的小說。領讀人Amber形容,這更像是一部悼亡之書,或者說是記憶之書。跟隨主人翁的腳步,在不同地點與他生命中的已逝之人重逢…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流動的饗宴》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木馬文化總編輯陳瀅如Amber,為聽眾朋友們領讀記載海明威巴黎時光的重要作品——《流動的饗宴》。《流動的饗宴》是海明威於1957年秋天、在古巴動筆,紀錄1921年到1926年間,他與第一任妻子還有大兒子在巴黎生活的歲月。海明威形容,那是一段「很窮卻很快樂」的時光,他大量閱讀、旅行、逛美術館和畫廊……這豐富的饗宴,使他受益終生。當時的海明威還默默無聞,一邊做著記者的工作,一邊開始嘗試寫作。在這段期間內,他認識了許多影響他一生的人,包含葛楚史坦、龐德、費滋傑羅......等;也在丁香園、莎士比亞書店等至今仍大名鼎鼎的地點,留下他的足跡與故事。主持人與領讀人Amber形容,儘管海明威的作品享譽國際,隨著歲月的流逝,仍不斷重新被翻譯並呈現在讀者們的面前…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地海巫師》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Readmoo讀墨電子書執行長龐文真女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奇幻經典「地海六部曲」的首部曲——《地海巫師》。有些作品,經過歲月的淘洗之後,仍能讓讀者產生不同的理解與體會;有些奇幻作品,他之所以經典,不僅僅是因為宏大的世界觀,更多的是字裡行間之中,帶給跨世代讀者的無限幻想與迷離。本集節目要介紹的《地海巫師》,是奇幻經典「地海六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為這個奇幻世界揭開序幕的重要起源!領讀人文真描述,「地海六部曲」簡單來說就是主角格得的成長故事。然而他在旅途中所經歷的、學習的、以及與人產生的連結和情感,都是這部作品中最重要也最發人省思的地方。《地海巫師》是什麼部分打動了文真,讓他頻頻推薦給同事們閱讀?為什麼故事看似是一部成長小說,卻能產生跨世代的共鳴…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自轉公轉》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Readmoo讀墨電子書執行長龐文真女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日本粉領族代言人、直木賞得主山本文緒的長篇小說——《自轉公轉》。山本文緒大學時期就讀經濟系,工作之後持續創作,於1999年獲得新人賞,從此投入專職寫作,並在2001年以《渦蟲》獲得直木賞,著有《戀愛中毒》、《有家可歸的戀人們》等暢銷代表作。本集節目中介紹的《自轉公轉》,是睽違7年之久,山本文緒在2020年推出的長篇小說。而在本書出版後一年,山本文緒因胰臟癌逝世,享年58歲,留下讀者們無限追憶。儘管《自轉公轉》並不符合本節目出版15-20年以上的經典準則,然而山本文緒出道35年的生涯當中,留下了眾多撼動讀者心靈的作品,重要性堪稱經典。在她的作品中,總是富含對於女性的關懷、勾勒出不同處境女性們…
…
continue reading
本集主題:翁鬧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擔任散文課老師、同時也是自然書寫、女性主義作家 方梓女士,為聽眾朋友們這位作品量少、卻如流星般燃燒生命的台灣作家——翁鬧的生平與其作品。作家翁鬧於1910年出生在彰化,並於1940年死於東京。他出生在日本殖民下的台灣,他本來會成為一個師範教育體系下的老師,為殖民者培養下一代習於殖民意識型態的臺灣人。但他卻從這個體系出走,成為東京街頭的一個浪人,成為一個站在邊緣的日語作家。翁鬧前往日本之後,立志要得到日本的小說獎,最後卻英年早逝,僅留下少數的作品。他的作品在當時被視為情慾的代表、也是異端。即使現在看來內容並不露骨,在那個年代卻被視為禁忌。在本集節目要介紹的〈天亮前的愛情故事〉中,翁鬧闡述了自己從小到大對於情慾的故事,其中手法特殊、文筆…
…
continue reading
本集主題:張山切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擔任散文課老師、同時也是自然書寫、女性主義作家 方梓女士,為聽眾朋友們介紹一位,相當具代表性的台灣作家——張深切。張深切作為一位台灣代表性作家,所留下來的作品並不多。最為人所知的是他的評論與思想論述,以及創立臺灣文藝聯盟的事蹟。張深切在年幼時過繼給南投仕紳,受日本教育長大。在日本求學期間成立台灣自治協會,後更加入汪精衛陣營,一生都在台日中三地奔波,傳遞思想、維護文學的傳承。然而他的命運卻十分跌宕,在經歷幾番失敗後,他回到台灣,銷聲匿跡一陣子,轉行去寫劇本拍電影。張深切寫下的劇本曾獲得金馬獎的殊榮,在他的筆下,藏了許多對社會、國家和階級的反思和投射,令人不勝唏噓外,也能看到時代底下知識份子載浮載沉的無奈與迷惘。劇本幾乎都是使用全台語來創…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理由》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資深讀書人朱福銘先生,為聽眾朋友們領讀日本國民作家宮部美幸,在1999年獲得直木賞的經典作——《理由》。宮部美幸被譽為繼吉川英治、松本清張、司馬遼太郎之後的日本國民作家。她筆下的人物總是生動鮮明,即使是只出場一幕的小角色,總能從字裡行間發現他的故事。作為社會派推理小說家,宮部美幸的作品總是蘊含對於人心的探究與社會的關懷,背後的詭計往往也都與人性息息相關,因此被稱作平成國民作家的代表。本集節目要介紹的《理由》,是宮部美幸在五度入圍直木賞後的得獎作,與《模仿犯》、《火車》並列日本現代推理小說金字塔的巔峰。故事描述在泡沫經濟化下的日本,一間大樓裡面所發生的命案。這起命案所要探討的不僅是背後的殺人動機,透過宮部美幸獨特的寫作手法,讀者更能抽絲剝繭的去發現人物…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西線無戰事》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資深讀書人朱福銘先生,為聽眾朋友們領讀世界經典反戰名著——《西線無戰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人類處於冷兵器時代,刀光劍影、短兵相接,與大部分人想像中、以及電視電影中呈現出的戰爭形象較為相同。然而在第一次戰爭時,機關槍與毒氣問世,戰爭的型態從此風雲變色,也在這場歷史大戰帶來無數的巨變以及傷亡。本集節目中要談的《西線無戰事》,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歐洲小說,問世近百年,全球超過三千萬本銷售,同時也是反戰與戰爭小說的經典。作者雷馬克,就是身處於一戰年代的人民,曾五度進出戰場,在戰後寫下這部作品。本書的內容,直白而殘忍地寫出一戰當時的戰場實況,被認為當中融合了雷馬克自身與同袍的經歷,讓人讀來震撼,同時也感到不忍。雷馬克在《西線無戰事》的引言中這樣說道:…
…
continue reading
主題書籍:《世紀中國》本週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知名譯者、歷史作家,同時也是本書的譯者廖彥博先生,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史學家史景遷與金安平的經典圖文歷史著作——《世紀中國》。在二十一世紀,中國仍是世界舞台上最大的疑問號。本集節目中要介紹的《世紀中國》,是史學家史景遷、以及他同為歷史教授的夫人金安平女士,共同合著的圖文作品。本書中精選了三百張以上珍貴而富故事性的照片,述說1894-1996中國百年歷史。這些照片選自中國、台灣與西方的檔案館、圖書館和私人收藏,許多是之前從未見過的。《世紀中國》以照片為主、為自為輔的方式,搭配上正文以及圖說,從清代中晚期一直到90年代,細細訴說發生在中國的大小事,探討歷史如何走到當今的局面。廖彥博先生在翻譯《世紀中國》的過程中,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世紀中國》透過…
…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