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 Podcast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Artwork

1
原事播客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Unsubscribe
Unsubscribe
每月
 
【原事播客 Podcast】是一個以原住民族為主體,邀請不同領域的朋友,聚焦各類時事公共議題,展開跨越族群的對話。 從「原住民族觀點」的視野出發,共同思考台灣社會的下一步。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Indigenous Peoples Cultural Foundation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近幾年在台灣,單口喜劇(Stand-up comedy)蓬勃發展也受到大眾關注。來自排灣族的喬瑟夫 Chillseph,是業界少數的原住民單口喜劇演員。 ‧ 2019 年 9 月,喬瑟夫發表「這社會需要一點種族歧視」的喜劇作品,大膽探討種族議題,單支影片帶來上百萬網路觀看人次,不僅打開自身的單口喜劇知名度,也開啟另一種探討族群歧視議題的思考方式。 ‧ 為何當全世界都在倡議反歧視的時候,而且又身為長期以來遭受社會刻板印象而被歧視的原住民族,喬瑟夫卻說「這社會需要一點種族歧視」?這支作品的目的是什麼?在獲得高知名度之後引起哪些效應?單口喜劇有可能成為促進理解不同族群文化的媒介嗎? ‧ 就在3月21日聯合國「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的隔天,一起來聽這集喬瑟夫的分享! ‧ #族群歧視 #反歧視 #國際消…
  continue reading
 
當全世界只有 6 萬多人會講的語言,除了當作溝通工具,還有什麼意義值得繼續傳承? ‧ 來自賽夏族青年 'away a ta:in titiyon 朱偲妤,還在大學時期,就登上原視賽夏族語新聞主播,被喻為「史上最年輕的原視族語新聞主播」! ‧ 對於 'away 而言,學習和傳承族語,是跟長輩的約定,也是追尋長輩離開之後,來不及學習和更多相處時光的遺憾。 ‧ 'away 認為,如果這世上多一個人學會族語,那這個語言就有機會再延長 50 年的生命。 ‧ 因此,他除了繼續發展學業與族語主播工作,這幾年也積極回到部落,留下更多語言文化,也擔任老師讓更多人學習族語。 ‧ 「追求自己的根源,是埋藏在人類DNA的一件事情。我們到底是怎麼來的?語言是可以打破時空,了解過去的方式。語言是可以讓自己,更認識自己的…
  continue reading
 
正在急遽流失當中的族語,在當代有什麼方式可以保留紀錄?並且推廣給更多年輕世代認識學習? . 來自排灣族青年 Kuliw Taljialan,以排灣族語為主題,在 2020 年 1 月,透過網路社群媒體創立「排灣經典 Payuan Classic」。 . 目前就讀台大研究所的 Kuliw,利用日常空檔時間經營 Facebook 和 Instagram,又陸續開設 Youtube 和 Podcast 等頻道,橫跨圖文與影音平台經營與內容產製兼具的全方位自媒體,使「排灣經典」成為近年來在網路社群領域相當受矚目的品牌。 . 是什麼樣的動力支持他做這件事?如何運用社群創意,在社群媒體推廣族語?未來還有什麼計畫跟行動? . 就在每年度的「2/21 世界母語日」前夕,當全世界都在探討如何傳承族語的議題時,…
  continue reading
 
為什麼登記族名,還要打兩年訴訟? . 2021 年,七位原住民青年到戶政所,申請身分證單列原住民族文字登記族名,卻收到拒絕,於是提起行政訴訟。 .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就其中「Bawtu Payen」一案,在 11 月宣布判決,指出戶政所必須准予族人單列原住民族文字登記姓名。 . 泰雅族的 Bawtu Payen 獲得勝訴後深刻的說,爭取單列族名,目的是為了搶救族語! . 什麼是單列族名?為何之前族人申請登記卻受到限制?此次又是怎麼突破的?法官的判決理由是什麼? . 更重要的是,所有族人現在就可以用單列族名方式去申請登記了嗎?如果還不行,又是為什麼呢? . 跟著這集《原事播客》Podcast,一起認識單列族名的議題! — 【 原事播客 Podcast 】 原事大特輯 EP 29|全國首例族語拼音…
  continue reading
 
明天就是第 60 屆金馬獎頒獎典禮!這次入圍名單中,原住民共有三位,分別是排灣族的保卜・巴督路和動力火車,以及巴布拉族的蔡依林。 什麼!蔡依林也有原住民血統?巴布拉族在哪裡?有什麼文化跟語言?平埔族群正名運動現在情況又是如何? 這集《原事播客》Podcast,邀請 Aidu,一起認識巴布拉族的文化吧! . . 【 原事播客 Podcast 】 原事大特輯 EP 28|蔡依林也有原住民血統?一起認識巴布拉族! ft. Aidu / 巴布拉族青年 . . 主持/企劃|kuljelje patiya 製作統籌|Monkey 徐嘉祥 社群協力|CiaCia 謝雨涵、Langus 蔡怡蓁、Atjang 朱家駿 後製剪輯|Zoe、Leo .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continue reading
 
#原住民選舉冷知識系列 #族人被迫亮票議題 你知道,如果在投票的當下「公開亮票」,會怎麼樣嗎? 答案是,你可能將面臨「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20萬元以下罰金的刑責」! 這是因為憲法規定,選舉投票必須用「無記名投票」,目的是要保障選民行使投票權的時候,不會受到其他人的指示或強迫,被干擾了投票的自由,以此來維護選舉的公正性。 但是這樣的制度設計,卻沒有考量到戶籍在都會區,或者原住民選舉人數太少的投票所的特殊狀況,造成每次選舉都讓族人「被迫變相亮票」! 歡迎收聽這集的原事講一下! 帶你快速認識: ‧什麼是公開亮票?亮票了會怎樣? ‧為何憲法要保障秘密投票原則? ‧族人為何會遇到變相被迫亮票? ‧被迫亮票造成什麼問題? ‧有什麼解決方案?目前現況是怎樣? . . 【 原事播客 Podcast 】…
  continue reading
 
明天即將揭曉的第 58 屆電視金鐘獎,由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所經營的「原住民族電視台」,總共入圍 9 項獎提名的殊榮! 其中,《Kakudan時光機》更是蟬連7年都有入圍『少年節目獎』及『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 而《尋miing紀遺》除了入圍『人文紀實節目獎』外,該節目也才剛榮獲「金狐猴國際影展」的『最佳紀錄長片』以及「就是影片影展」的『官方優選紀錄片』,實力更是不容小覷。 除此之外,今年首次與四家公共頻道聯合製作的幼兒戶外紀實節目《WAWA 哇!》,也入圍了『兒童節目獎』。 以及廣受非原住民族朋友們好評的《ila 跟土地學做飯》及《樹人大冒險》,也與分別入圍了『生活風格節目獎』及『動畫節目獎』。 而《我,存在原住民影像紀錄-Ndaan Mpmaduk入山》更是一口氣包辦3項技術…
  continue reading
 
就在明天,即將展開第 58 屆廣播金鐘獎!一起為 Alian96.3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加油!敲響金鐘! 由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所經營的「Alian96.3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在本屆廣播金鐘獎,總共獲得 6 項獎提名的殊榮! 今年入圍的,分別有《Alian 理財集會所》與《聽見 • 太陽》雙雙入圍「生活風格節目獎」、《Sawali Music Style》再度入圍「類型音樂節目獎」、晨光 阿烙(賴勇誠)以《山海族子民》入圍「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以及 Lituk、Sera、妞可、Joyce 小傅以《mitengil 勞動物語》入圍「企劃編撰獎」;另外還有《綠能轉播站》獲得「創新研發應用獎」提名。 這些節目的主題是什麼?特別亮點又在哪裡?更重要的是,這些節目是怎麼結合「原住民族觀點…
  continue reading
 
原住民的事,關我什麼事?不只很有事, 而且還不分族群的所有人都是當事人! . 台灣雖然已經把「多元文化」寫進憲法,成為基本國策超過 20 多年,但是各種原住民族議題的衝突,至今仍持續發生。 . 然而有別以往的是,在數位時代之下,有許多網路媒體相當關注原住民族議題,雖然這些媒體平常各有主要產製內容,包含歷史、教育、法律、人權、政治、語言等其他主題,經營對象也並不是以原住民為主,但也因為如此,能透過更多元的觀點,呈現原住民族議題的各種樣貌,同時也讓許多不同背景而且又分眾在不同領域的群眾,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原住民族議題的相關內容。 . 此外,這群網路媒體除了製作內容,也在線上推動許多議題倡議,帶動某部分群眾將議題關注的能量,從線上帶到線下,促進社會各界推動實質的改變行動。 . 這集《原事播客》Pod…
  continue reading
 
原住民的事,關我什麼事?除了很有事,還可以一起做很多事! . 許多原住民族議題的衝突,往往也是原住民與非原住民之間,因為彼此不理解而造成的問題。 . 肩負社會責任實踐公共價值的「公共媒體」,如何在這趟過程,扮演一個社會溝通角色?讓人口數比例只佔全國 2% 的原住民族,與 98% 的非原住民社會大眾有更多對話?甚至透過媒體力量,發揮社會影響力,推動改變現況的可能? . 這集《原事播客》Podcast,邀請許多公共媒體的工作者,探討在族群主流化的基礎上,公共媒體的社會責任與影響力的議題。 . . 【 原事播客 Podcast 】 原事大特輯 EP 26|族群主流化!公共媒體的社會責任與影響力 主持/企劃|kuljelje patiya 製作統籌|Monkey 徐嘉祥 社群協力|CiaCia 謝雨…
  continue reading
 
在我們生活的社會裡,讓每一個族群的文化都成為「主流文化」,就是「族群主流化」的目標! 族群主流化的倡議與推動,關乎於台灣如何突破長期以來,以多數群體且單一文化為基礎所建立的社會制度,轉而邁向更尊重差異、也更落實人權理念價值的國家。 為何社會各界近幾年紛紛提出族群主流化的概念?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接下來該怎麼行動?目前有哪些實務經驗或成果可以參考? 歡迎收聽這集的原事講一下! 帶你快速認識: #什麼是族群主流化? #為何社會各界發起這個概念? #如何展開實際行動? . . 【 原事播客 Podcast 】 主持/企劃|kuljelje patiya 製作統籌|Monkey 徐嘉祥 社群宣傳|CiaCia 謝雨涵、Langus 蔡怡蓁、Atjang 朱家駿 . (特別感謝:法律白話文運動提供參考…
  continue reading
 
從性別議題來看,女性問題不是女性自己的問題,而是女性跟男性的權利關係問題;族群問題也不是少數族群的問題,而是多數族群跟少數族群之間的權利關係問題,基於這樣的反省,產生「族群主流化」的概念。 . 這也代表著在族群議題裡,沒有人是局外人,所有人都是當事人,必須跨族群一起來面對。 . 怎麼推動族群主流化的理念?目前有哪些具體行動案例?並且促成實質的社會改變? . 在 8 月份接連紀念台灣原住民族日(8/01)與世界原住民族日(8/09)期間,《原事播客》Podcast 以「族群主流化」為主題規劃系列節目特輯,專訪客家委員會主委楊長鎮,一起思考台灣社會的下一步! . . 【 原事播客 Podcast 】 主持/企劃|kuljelje patiya 製作統籌|Monkey 徐嘉祥 社群協力|CiaCi…
  continue reading
 
擁有高度網路社群聲量與影響力的「法律白話文運動」,在過去幾年,曾製做許多與原住民族議題相關的文章和節目。 . 觸及範圍包含傳統領域土地劃設辦法、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王光祿獵槍案、狩獵釋憲案、平埔族群釋憲案、傳統智慧創作侵權等主題,透過法律專業進行對話,進一步反思原住民族議題不只是原住民的議題,而是關於全體社會的「人權」議題。 . 法律白話文運動為何關切這一切?什麼原因驅動他們不斷前進?這又與多數的非原住民族群眾有何關聯? . 在 8 月份接連紀念台灣原住民族日(8/01)與世界原住民族日(8/09)期間,《原事播客》Podcast 以「族群主流化」為主題規劃系列節目特輯,專訪法客電台 BY 法律白話文運動站長楊貴智律師,從多元觀點探討族群主流化的議題,一起思考台灣社會的下一步! . . 【 原…
  continue reading
 
台灣在 2019 年通過同婚專法,成為亞洲第一個相同性別可以正式登記合法結婚的國家。 . 同一年,「臺灣原住民同志聯盟」也正式成立,走上當年度的臺灣同志大遊行,向大眾發出「原住民有同志,同志有原住民」的聲音。在當時,這是非常難得歷史一刻,因為在此之前,相當少見有族人站上檯前,捍衛原住民族同志權利的公開行動。 . 為何多數的原住民族同志長期以來較隱藏自我?在族群文化與性別認同之間,遇到的衝突有哪些情境?在都市與原鄉部落裡的情況有哪些差別?如何找群這些困境的可能解決方法? . 就在六月期間,全球許多地方都在紀念「同志驕傲月」的時事下,小編邀請大家,透過來自臺灣原住民同志聯盟成員,鄒族的 Akuanx Kulatana 毛弟的分享,一起來聊原住民族同志議題! . . 【 原事播客 Podcast …
  continue reading
 
近期社會各界多名曾遭受性騷擾的受害者,公開自己的受害經歷,而且許多加害者還是知名的公眾人物,領域包含政治界、藝文界、學術界、娛樂界等,這起時事被譽為台灣版的「Me Too運動」! . 「Me Too」在中文翻譯為「我也是」,出現在反性騷擾運動的歷史,源自於 2006 年,由 Tarana Burke 所發起,希望引起大眾同理心方式理解受害者經驗, 到了2017年,美國演員 Alyssa Milano 公開自己的性侵受害經驗,揭發好萊塢性醜聞,帶動許多女性陸續公開相關經歷,更拓展其它國家也紛紛發起Me Too,成為一項全球的反性騷擾/反性侵社會運動! . 回到台灣,在原鄉地區的性騷擾議題又是如何?族人怎麼看待這場 Me Too 運動?現行體制的預防和保護機制有哪些需要改進?該怎麼支持在部落裡的…
  continue reading
 
為何有「原住民加分」政策?真的會擠壓非原住民學生入學名額?只要具原住民身分就一定擁有相同加分保障? . 多數人或許聽聞過原住民加分政策,但可能對政策實際內容並非完全了解,於是在面對以上問題或其他相關討論時,不僅無法完整說明狀況,又時常先入為主的帶有偏見甚至歧視原住民學生。 . 不論是否支持加分、或認為要廢除、或有其它建議修改方式,在擁有言論自由的台灣社會,每個人都有權利發表對一項政策的看法,但任何對話都不該是為針對特定族群進行歧視而展開,這不僅違反人權價值,也無助社會整體發展。 . 這集的原事講一下單元,小編從近期發生的台大「火冒 4.05 丈」事件,帶著聽眾朋友很快重點認識原住民加分政策,提供大眾未來思考這項議題時,能有更具建設性進行對話。 . #原住民加分政策 #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 #族…
  continue reading
 
你對「死刑」這個制度有什麼看法呢? . 根據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的研究調查,到 2021 年為止,全球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國家,已經透過立法或在實務上廢除死刑,但目前還有 55 個國保留死刑,包括中國、伊朗、埃及和台灣。因此,關於是否廢除死刑,一直是台灣社會高度爭論議題。 . 直到近期,有一項「死刑速決」的公投提案,寫到當死刑的判決確定之後,要在 6 個之月內就執行完畢,希望透過修法方式來加快死刑的執行。中央選舉委員會表示,本案將於 5 月 11 日舉辦聽證會釐清相關爭點,也讓死刑議題再次成為討論話題。 . 透過這件時事,小編整理了法律學者吳豪人教授的研究,帶大家認識台灣的原住民族,在傳統文化對於死刑的思考,以及當某一個人他犯錯的時候,原住民族對於「犯罪」與「懲罰」的處理方式。 . #死刑 #公…
  continue reading
 
「都已經21世紀了,為何原住民還要上山打獵?」、「狩獵就是干預自然環境,可能會破壞生態?」、「獵人持有獵槍是否造成治安破口?」 . 當代社會面對原住民族狩獵文化,有許多誤解甚至汙名化,將其貼上許多負面標籤。 . 此外,大法官雖然在 2021 年的「原住民狩獵釋憲案」,提到狩獵文化權受憲法所保障,但至今仍持續發生原住民狩獵與國家制度的衝突事件。 . 本集節目,特別邀請被喻為台灣第一個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成員,分享鄒族的狩獵文化,以及如何與國家合作狩獵自主管理的經驗,進一步認識狩獵文化傳承千百年來的文化底蘊,以及未來與全體社會共同邁進永續發展的可能。 . #原住民族狩獵文化 #狩獵文化權 #打獵 #獵人 #鄒族獵人協會 #林務局 #狩獵自主管理 #永續發展 . . 【 原事播…
  continue reading
 
至今在台灣社會中,不論是個人生活或國家體制,仍存有族群歧視的情況發生,因此各界更高度呼籲,應另立反族群歧視的相關法律,以建立更具制度性的整體措施來消除歧視。 . 雖然到目前為止,這部法律還沒有正式通過立法,但在立法院、政府部門與民間團體,許多討論與行動仍持續進行。近幾年,維護與延續文化多樣性成為全球關注的人權議題,國際也高度關切台灣在如何邁向更尊重不同族群主體性的國家,成為守護人權普世價值的亞洲指標,與各國一起努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 每年 3/21 是聯合國訂定的「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特別邀請立法委員林昶佐 Freddy,對談族群歧視的種種議題,並且思考如何與社會各界共同展開消除族群歧視的行動。 . #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 #人權 #平等權 #公平正義 #反族群歧視法 #族群平等法 #原…
  continue reading
 
原事講一下!段短幾分鐘,帶你認識一則關於原住民族的時事議題,這集就來聊: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 . . 每年 3/21 是聯合國訂定的「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源自於 1960 年的這天, 發生在南非的「沙佩維爾屠殺事件」。 . . 當年,南非的人民走上街頭反對《通行證法》和其它種族隔離政策,卻遭到警察以武力鎮壓手無寸鐵的民眾,造成 69 人死亡。 . 這起事件讓國際意識到,種族歧視對人類的衝擊與危害。聯合國在 1965 年通過《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並於隔年通過決議將每年 3 月 21 日定為「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促進南非後來解除種族隔離政策,也成為各國推動人權進步的重要指標。 . . 追蹤原文會社群,一起守護台灣多元文化價值! → https://ipcf.ju.mp ← . .…
  continue reading
 
根據研究指出,長期被歧視者,很可能影響身心健康發展,帶來憂鬱、焦慮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此現象也發生在多年以來普遍遭受族群歧視的原住民族人,造成身心健康的衝擊。 . 因此,探討族群歧視議題的其中目的,是為了避免更多人繼續遭受傷害,回復每個人都應擁有平等與尊嚴的權利,也更健康的活下去! . 每年 3/21 是聯合國訂定的「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特別邀請台大社工系副教授 Ciwang Teyra 老師,對談族群歧視的種種議題,並且思考如何與社會各界共同展開消除族群歧視的行動。 . #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 #反族群歧視 #族群平等 #原事播客 #原事大特輯 . . 追蹤原文會社群,一起守護台灣多元文化價值! → https://ipcf.ju.mp ← . . 【 原事播客 Podcast 】 主持/…
  continue reading
 
聯合國在 1999 年通過,將每年 2 月 21 日訂為「世界母語日」,向全世界倡議,共同努力維護語言多樣性,讓全球 40% 語言面臨消失的威脅,能夠得以解除。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每種語言都乘載各個文化千百年歷史的知識與技能,而人類目前面臨本世紀全球挑戰,例如氣候變遷或生物多樣性喪失,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很有可能就在這些語言與文化的知識裡面。 然而,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的現況,面臨嚴峻的流失挑戰,也被聯合國評估為「瀕危語言」,因此語言復振工作更是刻不容緩。 從過去到現在的語言復振相關措施,從部落族人、民間組間,再到政府與整體社會,有哪些具體成果?未來又該如何邁進? 在世界母語日這天,這集節目我們一起來聊聊族語復振的議題! #原事播客 #原事大特輯 #世界母語日 #文化多樣性 #族語復振 #台…
  continue reading
 
距離結束 2022 年,剩最後不到兩個禮拜了! 今年的你,過的怎麼樣呢?即將邁入新的一年,你準備好開始新的計畫了嗎? 各位朋友,你會不會也像小編一樣,會把每個月的計畫、每天要做什麼,都寫在行事曆上面,看著每過一天,就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 或者,你的新年計畫,想完成一件作品,用創作的方式呈現你心中的想法? 本集的原事這一編,邀請到小編們的同事,以及工作合作夥伴,要來跟各位朋友,一起來聊聊,過去一年的感想,以及未來 2023 新年的展望! . [社群小編/節目主持] 🌏 原文會 #有意思的這一編 🚀 原Way星球 #蝦編 . [本集客串] ✏ 特別來賓 陳柏斯(Boss CHen)/設計師 ☀ 小編的同事們 紫琳 小米 框框 . [按讚追蹤訂閱我們!] ➔ 原文會 FB|https://pse.…
  continue reading
 
音樂能夠改變世界嗎? ‧ 如今的台灣,身處在多元文化又民主自由的生活,但有許多原住民族人,仍然遭受社會結構的不平等。 這些壓迫,卻也帶給族人創作能量,透過音樂發聲,例如巴奈在 2001 年的《泥娃娃》或 2020 的《愛,不到》,或者出道滿二十年後在 2013 發表《我是海雅谷慕》的張震嶽,以及長期以行動關懷社會議題的舒米恩。 透過這些音樂,讓世界聽見原住民族當代處境,以及抵抗壓迫的努力。 ‧ 即將來臨的「12/10 世界人權日」這天,一起認識這些原住民族歌手的音樂故事,從多元文化的觀點思考更多關於人權的議題。 . . [社群小編/節目主持] 🌏 原文會 #有意思的這一編 📺 原視 #在你身編 & #講編 🚀 原Way星球 #娛樂在天編 & #蝦編 . [按讚追蹤訂閱我們!] ➔ 原文會 F…
  continue reading
 
現在,當你抬頭仰望星空,將會看到其中一顆用邵族語命名的行星「Zintun」! 國立中央大學成立的「鹿林巡天計畫」,在 2007 年 7 月,從宇宙中發現一顆還沒有被人類發現編號 300286 的行星,並且取用邵族稱呼日月潭的族語「Zintun」,作為這顆行星的名字,後來通過「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命名,正式登記在地球的天文學紀錄,中央大學在今年 11 月到日月潭舉辦贈名儀式。 邵族的名氣都已經擴散到外太空了!現在就來跟著小編,和本集特別來賓,來自南投邵族的 Magaitan Lhkatafatu 瑪蓋丹.石卡達法度,一起認識邵族的文化吧! . . [社群小編/節目主持] 🌏 原文會 #有意思的這一編 📺 原視 #在你身編 & #講編 🚀 原Way星球 #娛樂在天編 & #蝦編 . . […
  continue reading
 
今年 11 月底的九合一選舉,也將同時舉行 18 歲公民權修憲案複決! 放眼全球,約有 95% 國家已將公民權設為 18 歲,台灣近鄰的日本、南韓,也在近幾年改為 18 歲,顯示這份國際趨勢在各國持續發展中。 原住民各族之間,雖然有不同文化歷史,但「青年」往往在部落裡的祭典儀式或傳統習俗,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許多部落的傳統文化中,就有教育青年參與公共事務的相關文化制度。 此外,近 20 多年來,原住民族與國家之間,許多重大的社會運動與法制突破、政策推動,也與原民青年的參與息息相關。 從「原住民族觀點」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怎麼觀看或思考,關於 18 歲公民權修憲案的議題?這些討論,能夠帶給台灣社會未來發展什麼樣的可能? 這集我們就從原住民族觀點,看 18 歲公民權修憲的議題! . . 主持/企劃…
  continue reading
 
每逢選舉時,總是看見族人說:「我又被迫亮票了」。多年來,族人在這份困擾中承受許多人情壓力,也導致投票率低迷情況。 . 今年十月底,由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和一些原民立委及其它公民團體,召開「保障原民秘密投票 拒絕被迫變相亮票」公聽會,提出當前選舉制度未考量原住民特殊狀況,造成被迫變相亮票問題,使族人權益受損,也影響選舉的公正與公平性。 . 什麼是「秘密投票」原則?又為何原住民族人會有被迫亮票情況?選舉制度的哪個部分出了問題?這些制度缺失又如何來改善? . 就在九合一選舉即將來臨期間,我們一起認識並思考這些關於選舉的議題吧! . . 主持/企劃|kuljelje patiya 製作統籌|Monkey 徐嘉祥 社群宣傳|Hannah 謝雨涵、Langus 蔡怡蓁、Atjang 朱家駿 ©財團法人原…
  continue reading
 
受到《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以及《地方制度法》規定影響,在現行選舉制度之下,原住民若要參選民意代表,只能參選「原住民選區」,而不能去「一般選區」。 除非,族人願意拋棄「原住民身分」,就不受這些規定限制。 這樣的選舉制度,也產生了原住民的公民權與參政權被剝奪的爭議。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這還侵害族人哪些權利?以及當前的選舉制度還有哪些與原住民相關的其它爭議? 就在九合一選舉即將來臨期間,我們一起認識並思考這些關於選舉的議題吧! . . 主持/企劃|kuljelje patiya 製作統籌|Monkey 徐嘉祥 社群宣傳|Hannah 謝雨涵、Langus 蔡怡蓁、atjan 朱家駿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 . ===================== 搜尋 #原文會之友 借個手…
  continue reading
 
「傳承原住民族文化教育,經營原住民族文化傳播媒體事業」是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原文會),成立與營運的最大核心宗旨。 原文會自 2009 年成立後至今,整合電視媒體、廣播媒體及文化藝術,推出品牌化概念,積極壯大原住民族電視台「TITV 16」、原住民族廣播電台「Alian 96.3」 ,和以原住民族為主體之藝術獎/節的「Pulima」。 如何在這些過往累積的成果基礎,繼續往組織目標邁進並創新突破,也是社會各界許多關注原住民族媒體與文化發展領域之人所探討的課題。 原文會現任董事長瑪拉歐斯,就任董事長職務已約三年,期間帶來哪些改變?將原住民族媒體與文化推進哪些新領域?如何看待原文會的過去與未來?組織面臨哪些困境又該怎麼突破? 這集我們就來聽聽,來自蘭嶼達悟族的瑪拉歐斯,以當前身為原文會董…
  continue reading
 
每年的十月份,是「國際反霸凌月」(National Bullying Prevention Month),2006 年從美國發起後,如今也有許多國家在十月份呼籲反霸凌的社會倡議。 「歧視」也被認為是其中一種霸凌。除了過往直接展現出來的歧視,最近這幾年,社會各界也開始關注「隱微歧視」(Microaggression)這個概念,也就是「可能是出於無心、或沒有意識到、甚至可能是某種善意的一份言行或舉止,但隱藏在背後的刻板印象,帶有歧視而造成對方傷害」的狀態。 今天我們來聊聊,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的「隱微歧視」,以及我們又該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 . . [社群小編/節目主持] 🌏 原文會 #有意思的這一編 📺 原視 #在你身編 & #講編 🚀 原Way星球 #娛樂在天編 & #蝦編 . . [本集「小編…
  continue reading
 
如果你喜歡文學,又對多元文化有興趣,還想瞭解歷史變遷下的族群身分認同議題,又正好是個喜歡看劇的朋友,那你絕對不能錯過,就在今年 10 月到 11 月間,由曉劇場改編自黃春明老師文學作品的最新劇作《戰士,乾杯!》 . 透過來自魯凱族好茶部落,巨變時代下如何守護家鄉的故事,和這片土地所有人探究「我是誰?為何而戰?」的思考。 . 本集節目邀請導演鍾伯淵和表演者陳家誼,分享這部劇作故事和創作理念,以及過程中對這塊土地的全新認識和其它有趣事情。 . . [本集重點] ∎ 一段來自魯凱族好茶部落的故事,好茶部落在哪裡? ∎ 巨變時代下的部落族人,家中四代男人被不同外來政權徵召打戰客死異鄉。 ∎ 這部劇怎麼從文學改編成劇作? ∎ 原住民族的故事搬上舞台劇,如何在文化挪用與詮釋中尊重族人意願? ∎ 限量贈票…
  continue reading
 
就在 9 月初公布的第 57 屆電視金鐘獎入圍名單,原住民族大放異彩! 族人及原民相關題材作品,超過 20 多項入圍!包含戲劇《斯卡羅》、人文《南島起源》、音樂《你的島嶼我的家》,以及原視製作的《kakudan時光機》、《酷wawa》、《Tahu生火吧》等其他眾多節目,橫跨多種節目類型與技術領域,都有原住民族的多元展現。 為何當前影視產業原民作品如此豐富?又在電視金鐘獎百花齊放?如何趁著這股趨勢繼續邁向未來? 點開這集節目,跟著小編一起聊聊吧! . . [社群小編/節目主持] 🌏 原文會 #有意思的這一編 📺 原視 #在你身編 & #講編 🚀 原Way星球 #娛樂在天編 & #蝦編 . . [本集「小編特別推薦」單元清單] 節目《Making the Cut》 紀錄片《溫莎王朝》 紀錄片《體…
  continue reading
 
「2022 MATA TIFF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影視節」於 8 月 26 日至 28 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舉辦。 這是台灣首次,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國際影展,選出國內外共14部紀錄片與劇情片的「主題觀摩片」,同時也設有鼓勵年輕世代以影像表達原住民現代議題的「「新視野影像競賽」,實體場結束後,另有為期一週的線上影展。 擁有經營電視與廣播等公共媒體事業的原文會,主辦本屆 MATA TIFF,也是國內首次從電視頻道跨足到電影領域的創舉。 為什麼原文會選在此刻舉辦 MATA TIFF?又為何選在高雄舉辦?而影展名稱取叫「MATA」有何之意?影展未來下一步有什麼規劃? 本集特別邀請到 MATA TIFF 協同策展人樂諾斯,來和小編們聊聊關於影展的籌備過程和特別推薦片單! MATA TIFF 影展官網 …
  continue reading
 
整個地球都很忙的八月,台灣站在世界的 C 位!其中有許多和原住民族相關的大小事,也在這期間發生,例如 8/1 台灣原住民族日、8/9 世界原住民族日、裴洛西旋風式訪台、家樂福廣告族群歧視事件、國際人蛇集團誘騙打工事件等。 另外,從本集節目開始,新增「小編特別推薦」單元!這集小編們介紹了人權議題書籍《公民不盲從》、紀錄片影集《全面失控:1999 胡士托音樂節》、實境競賽節目《麗珠之大女孩來襲》、墨西哥原住民學生說母語遭霸凌事件。 最後的重點是,小編登上今年走鐘獎的「年度男創作者獎」名單之一,現正觀眾票選中,至8/22截止,懇請大家借個手支持一下! 走鐘獎觀眾票選投票連結 >>> https://walkbell-awards.com/Vote . . [社群小編/節目主持] 🌏 原文會 #有意…
  continue reading
 
1980 年代,當時原住民被國家強迫稱為「山胞」,於是包含平埔族群在內的許多族人,走上街頭爭取正名,激起風起雲湧的「原住民族社會運動」。 最終在 1994 年 8 月 1 日成功正名,將「原住民」一詞寫入憲法。 然而,平埔族群至今仍不具法定原住民身分。 就在今年 6 月,憲法法庭就「西拉雅案」舉行言詞辯論,爭點是《原住民身分法》第 2 條第 2 款是否違憲?理由為何? 也因此,西拉雅族或甚至整個平埔族群是否具法定原住民身分,此刻成為大法官正在憲法法庭上探究的議題。 這起案件,除了攸關西拉雅族的身分與正名,事實上也與全體原住民族和國家之間,在平等權、自我認同權、自決權、多元文化保障,於憲法層次上有許多非常重要的討論。 . . [特別來賓] 🎙 蔡維哲/律師(西拉雅案憲法法庭言詞辯論「萬淑娟等8…
  continue reading
 
這一編的小編們又出動了!這次的任務,可是一年一度的金曲獎盛事,以原住民音樂為主題,規劃一系列的專題,不僅是原文會對金曲獎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網路社群製作,而且從入圍當天的即時追蹤、頒獎前預測、入圍專輯專欄介紹,直到典禮當天的現場直擊、即時快訊、快剪快播、慶功宴花絮,做出全台灣最完整的金曲獎原住民音樂作品最完整推廣。 這一切是怎麼辦到的?為何這麼大力的追金曲獎?成果又是如何? 所有幕後過程,都在這集說給你聽! . . [社群小編/節目主持] 🌏 原文會 #有意思的這一編 📺 原視 #在你身編 🚀 原Way星球 #娛樂在天編 & #蝦編 . . [按讚追蹤訂閱我們!] ➔ 原文會 FB|https://pse.is/3k2pja ➔ 原視 FB|https://pse.is/3d6y5a ➔ 原W…
  continue reading
 
疫情依然嚴峻,看著新聞報導又是破萬例的確診數,這一天,小編自己也成為這批數字中的其中一員,而且我們幾乎同時一起確診! 小編們都確診了!不管哪一編,我們都是確診的這一編!(除了天選之人之有意思的這一編) 這一集,我們就來聊彼此的確診經歷,還沒確診的朋友一定要聽!若哪天不幸確診後,可以提前知道如何應對。聽確診的人如何確診,才會更知道自己怎麼才不會確診唷😉 疫情期間,各位朋友都要繼續作好防疫工作,希望大家都能平安,期待我們可以快點回到脫下口罩的日子。 . . [社群小編/節目主持] 🌏 原文會 #有意思的這一編 📺 原視 #在你身編 🚀 原Way星球 #娛樂在天編 & #蝦編 [特別客串] 🖍 Pulima藝術節 #去你那編 & #吐司切編 🌈 文化行銷 #可愛編 . . [按讚追蹤訂閱我們!] …
  continue reading
 
這個六月,國際吹起「用自己的語言推動正名」風潮! 從北半球的土耳其,申請通過聯合國正名「Türkiye」,到南半球的毛利電視台更名「Whakaata Māori」,向全球宣示,用自己的語言說自己的名字,展現更具主體性的文化價值。 台灣的原住民族,在個人的名字,到土地的地名,以及整個族群,也有許多正名的故事。 這集節目,小編們從最近的國際正名時事,來聊聊台灣原住民族正名的議題。 . . [社群小編/節目主持] 🌏 原文會 #有意思這一編 🎙 Alian 96.3 #少在那編 #就在這編(特別客串) . . [本集重點] ✔ 土耳其「Turkey」正名「Türkiye」 ✔ 毛利電視台「Māori Television」更名「Whakaata Māori」 ✔ 為何國際最近吹起「用自己的語言推動…
  continue reading
 
在台灣,如何認定「誰是原住民」,其實是有法律規定的,而這部法律,就叫《原住民身分法》。 但是,這部法律的其中一些規定,不僅受到族人的質疑與挑戰,還向法院提告。 就在今年四月,憲法法庭判決違憲,要求政府部門在兩年之內完成修法。 為何一部原本應該是保障原住民權利的法律,會被大法官認為違憲? 這集的原事大特輯,我們一好好認識,原住民身分法的議題! . . [特別來賓] 🎙 林韋翰|原住民族法律服務中心西部辦公室/專職律師 . . [本集精彩亮點] ✔ 誰是原住民?法律有規定!? ✔ 法律為何會違法?違憲之後會怎樣? ✔ 釋憲聲請人認為違憲的訴求重點 ✔ 原民會認為現行法規合憲的理由 ✔ 放寬認定後原民人口增加影響資源分配怎麼辦? ✔ 其他國家法制如何認定原住民身份? ✔ 憲法法庭為何會宣判原住民身…
  continue reading
 
[特別來賓] 🎙 利格拉樂·阿鄔 Liglav A-wu(紀錄片導演、文學作家) . . [社群小編/節目主持] 🌏 原文會 #有意思的這一編 📺 原視 #在你身編 🚀 原Way星球 #娛樂在天編 & #蝦編 . . [本集精彩亮點] ✔ 四月份小編們跟促轉會巡迴部落放映 ✔ 紀錄原住民政治受難者30年的阿鄔老師 ✔ 如何從上萬件檔案找尋未被發現的原住民政治受難者身影 ✔ 枕邊人居然就是派來監控的線人 ✔ 一場天災摧毀所有紀錄資料 ✔ 某天發現自己早就被情治單位監控中 ✔ 認識白色恐怖歷史的入門方法 ✔ 回到部落與族人釐清歷史真相的意義 ✔ 六月份即將發佈最新原住民政治受難者系列紀錄片(重點!) . . [阿鄔老師推薦:認識白色恐怖歷史入門方法] ✔ 國家人權博物館數位影音資料庫|https…
  continue reading
 
在台灣東南邊的太平洋上,有一座叫蘭嶼的島嶼,那裡是達悟/雅美族人的傳統領域,族人稱這裡為 Pongso no Tao。 在距今將近 40 年之前,政府在蘭嶼蓋了一座核廢料場。 來自當地的 Mateneng,從出生開始,就跟核廢料場共同生活在這座島嶼。在他的生命經驗中,跟其他多數人認識核廢料場,大多是透過官方報告,或科學數據資料來瞭解,有著絕然不同的角度。 一起來聽聽 Mateneng 的分享。 ----------------------------- 【 #原事大特輯|EP.11 】 〈一輩子跟核廢料場相伴的蘭嶼達悟族青年〉 🎙 專訪 ─ Si Mateneng 王浩 (蘭嶼達悟族青年、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班研究生) ----------------------------- 📣 加入我…
  continue reading
 
很多人以為,白色恐怖時期沒有對原住民族造成衝擊,但從目前已知的檔案發現,就有 70 幾位族人在政治受難者的名單之中。 翻開這些名單背後的紀錄,可以看見在威權政府統治之下,族人抵抗殖民壓迫的歷史,以及對於民族自決或守護傳統領域的各種行動,進而理解這些前輩們在 1950 年代起,陸續展開各種原住民族權利運動的努力,和我們當前生活之間的關係。 如此深厚的意義,也成為利格拉樂·阿烏從文字到影像,三十年以來至今持續記錄與書寫「原住民族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故事的動力。 就在 12/10 聯合國訂定的「世界人權日」這天,我們來聽聽阿烏老師的分享。 ----------------------------- 【原事大特輯】EP.10 〈紀錄原住民族政治受難者的故事〉 專訪 — 利格拉樂·阿𡠄 Liglav …
  continue reading
 
在數位時代裡,普及化的行動載具和社群媒體,形成去中心化的資訊產製和傳播型態,在全球各地挑戰傳統媒體既有模式,而同時身為公共媒體與族群媒體的原文會,可以怎麼因應這波新媒體浪潮?以及展望未來的同時,是否該推動一套專屬原住民族媒體的法案,來建置更完善的原住民族媒體? ----------------------------- 【原事大特輯】EP9 〈新媒體浪潮下,原住民族媒體該怎麼走?〉 🎙 專訪 — 張鴻邦 Marang Saway (義守大學觀光餐旅原住民專班助理教授) ----------------------------- 📣 按讚追蹤訂閱「原文會」 -LINE ➔ @IPCF -FB 粉專 ➔ https://pse.is/3k2pja -Youtube ➔ https://pse.i…
  continue reading
 
根據法律規定,原住民保留地的所有權移轉以原住民為限。這個政策與立法初衷,就是要保障族人的生活與經濟,但長年下來,因為「借名登記」違法交易等問題,造成土地權利不斷流失。 就在 9 月 17 日,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作出「非原住民借名買賣原住民保留地,交易無效」的裁定,為這類型的原保地糾紛,立下統一性的法律見解。 ■ 最高法院為何此時做出這樣裁定呢? 透過這項裁定,族人該如何透過司法途徑回復土地權利? 流失的土地權,就能立刻拿回來了嗎? 為何有那麼多非原住民和財團,冒著違法風險買原保地? 族人願意賣掉土地的動機是什麼? 原保地產權虛有化的交易行為,就一定都違法? 未來下一步,除了修法或立法,還有哪些方向可以努力? ■ 這集討論非常多,因為原保地議題真的非常複雜! 我們邀請原住民族法律服務中心的林秉…
  continue reading
 
全世界都在探討「原住民族歷史觀點」課題! 在美國,為了紀念 1492 年,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發現」美洲大陸,國會訂定每年十月第二個星期一,為聯邦法定假日的「哥倫布日」,並以「為美洲帶來偉大貢獻的探險家」紀念他。 然而,對美國原住民族而言,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前」,早就與這塊土地相依共存,也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後」,帶來了侵略與殖民、疾病與死亡,造成族人生命、土地、文化的流失與滅絕。 1992 年,在柏克萊首次出現把哥倫布日改為「原住民族日」,到現在已經有超過 130 個城市這麼做;就在今年,拜登也成為一個發布原住民族日公告的美國總統! 近幾年,台灣也透過原住民族史觀的基礎,重新思考這塊土地過去的歷史,以及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的課題。 關於原住民族史觀的討論,該如何從國際看台灣?…
  continue reading
 
斯卡羅到底是哪一族? 「我在其他部落,別人不會問我是哪一族,而是問『你是哪裡人?』 我就會說旭海的, 恆春的人就會回我『喔~ qamiqami!』(南排灣語稱阿美族), 牡丹的人會回我『喔~ Seqaluqalu!』(斯卡羅), 台東的人會回我『喔~ Lonckjau!』(瑯嶠), 不管哪一族,大家都會有一個共同的、古老的稱呼, 而不是用族群來稱呼某個地區的人。」 來自旭海部落的斯卡羅人 Masaw 潘佳昌,透過自己成長經驗,和我們分享斯卡羅的故事。 備受各界矚目的電視劇《斯卡羅》播出之後,「斯卡羅到底是哪一族」也成為熱門話題。 Masaw 提到,經過幾百年來的部落遷移,以及不同族群之間通婚和相處,已經是多元的組成,斯卡羅人一直以來也都清楚知道自己的身分和文化。 但是後來有了「族別登記」之後…
  continue reading
 
今年第二次族語認證報名,在本週五(10/8)截止唷!想報名的朋友千萬別錯過了! 你知道嗎?族語認證在今年邁入第 20 年了! 搭著這波時事,#有意思的這一編 邀請大家,一起來聊聊族語認證的話題吧 ■ 在當代,原住民各族語言都面臨嚴重的流失問題,如何讓語言復振後繼續傳承,一直是族人高度關切的議題。 「族語認證」這個考試制度,也在語言復振的整體社會工程裡面,扮演其中一個角色。 從 2001 年首次舉辦之後到現在,這些年來的累積為語言復振帶來哪些具體影響?目前面臨哪些挑戰?未來還可以怎麼發展? 另一個更核心的問題是,通過族語認證後的專業人才,在社會中有沒有足夠使用族語的環境呢? 族語認證走到第 20 年里程碑,這些課題都非常值得一起關注和討論。 ■ 【原事大特輯】EP5 〈如何準備族語認證?考過後…
  continue reading
 
什麼是「原住民族歷史觀點」? 挾著各界高度關注的公視史詩大劇《斯卡羅》,播出後也颳起「台灣歷史」一波熱潮。 就在這個時候,有個關鍵字不斷出現,就是「原住民族歷史觀點」! 有些人認為,當我們在看歷史文獻,或討論歷史事件的時候,保持有著「原住民族歷史觀點」,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那什麼是「原住民族歷史觀點」呢?它可以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思考?或不同的視野? 我們邀請到,目前擔任 #日本關西學院大學大學院研究員 的吳松旆,從台灣和日本的原住民族,各自不同情況下的發展和經驗,討論關於原住民族歷史觀點的議題。 ----------------------------- 【原事大特輯】EP4 〈原住民族史觀建構與養成,可能就是一種解殖的過程!〉 專訪日本關西學院大學大學院研究員-吳松旆 -----------…
  continue reading
 
各族語已明訂為國家語言, 族人卻不能用族語文字, 在身分證上登記自己的名字? ▀ 依照「姓名條例」及相關規定, 原住民族要以族名登記名字時, 目前有三種選擇,分別是: 1. 漢名並列族語拼音書寫系統、 2. 選擇用漢字音譯族名、 3. 漢字音譯族名並列族語拼音。 以金曲歌手張惠妹為例, 「張惠妹」是漢名, 同時還有卑南族名字叫 「Amit」, 如果想在身分證上用族名登記名字, 可以用: 1.「張惠妹 Amit」並列、 2.「阿密特」漢字音譯、 3.「阿密特 Amit」音譯族名並列族語拼音, 選擇其中一種方式。 但不管如何就是無法選擇單列「Amit」! ▀ 「名字」擁有標誌個人的功能, 也有生命和情感等難以量化的價值, 對原住民族而言更是連結家族、部落、歷史的核心之一, 往往也帶著長輩對生命的…
  continue reading
 
原住民族正名已過了 27 年, 然而平埔族群至今, 還未被認定具有法定的原住民身分, 多年來持續走在看不見終點、 卻不曾停下的正名路上! 80 年代原運時期爭取正名, 平埔族群也身在其中為自己發聲, 如今多年過去後還未獲得正名, 年輕一輩族人接起棒子持續努力中。 這次的專訪, 邀請到了南投埔里紅瓦厝部落, 道卡斯族青年 Kaisanan Ahuan 王商益。 Kaisanan 表示, 平埔族群是台灣的原住民族, 也是南島語族之一, 經過歷代外來政權殖民後, 卻不被國家承認擁有原住民族的身份, 但在面對多元族群文化, 更應該注重對人權的保障, 讓不同文化都得到被尊重, 才能充分展現台灣多元文化的價值。 一起就來聽聽 Kaisanan 的分享吧! #原事大特輯|#原住民族日特別單元 #正名後的未…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