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聽小明拆台,我們是几位住在英國搞表演和藝術的小明,喝咖啡,聊是非,性本善,拆人台。聚焦世界各地表演和藝術界的事件和現象,討論亞洲藝術家的創作和觀察。 Ming Strike is a monthly podcast about current events and challenges in performing arts through the eye of Asian art practitioners living in the UK.
转眼到了2022岁末,小明们难得抽出时间在线下聚首,交流了这并不容易的一年,并盘点了大家在2022看过的艺术现场。是怎样的戏让大家觉得「说不出哪里好,就是忘不了」?是怎样的作品让称斤论两的挑剔观众灵魂推荐?回顾一年的所见所闻让我们思考艺术的意义,也让我们惊喜地发现大家的审美依然很有默契。 本期录制以小明们赶着要去吃火锅而仓促结束。 录音成员: 小明 X 5 (Howl,Mengting,曾不容,Flo,小胡) 本期节目由Flo负责后期制作。 Timeline | 这期我们聊了…… 0:15 线下围炉茶话 & 新朋友老朋友 3:09 博士终于熬出头?岁末年终近况分享 5:10 看戏称斤论两:英国 Covid 解除后文艺活动井喷但涨价 8:56 生存成本危机、罢工潮、文艺机构扶持名单大洗牌 15…
耳听或许不虚,眼见未必为实。声音作为一种艺术媒介,能为观众开启一个平行时空,与其它感官形成奇妙的化学反应。身在上海的挠挠痒工坊,与在北京的没座儿工作室,即将带着各自的新作来到上海前滩的茑屋书店,参与到「超沉浸制造局」艺术节。不约而同地,他们都选择了声音作为浸没式体验的主导媒介。对声音创作过程也很感兴趣的两个小明,与两个艺术小组展开了畅谈,也让本期成为了录制嘉宾人数之最。 来宾简介: 没座儿是由赵安琪、许天宇联合发起的,聚焦特定场域表演的艺术计划。通过表演项目设计、艺术活动策划、工作坊等方式,探索表演艺术多元创作模式和观演方式。近期作品:《看不见的旅人》《平行时空的眺望·行走的中轴线》《我和22个她》《非必要行为指南》。合作设计声音设计师有黄若谷、张一丁。 新作:沉浸式声音体验《看不见的旅人》…
短短一百天内,第十五届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 fifteen)风波不断。艺术家撤回作品,发起人退出了合作,甚至在最后几周,策展团体还在应对来自科学专家小组移除作品的要求。这届文献展是否真如一些媒体所说是「失败的最后一届」?西方的反殖论述是否存在双重标准?艺术家在面对社会指控时,应该如何共担责任与共同治理?本期我们继续讨论一种工作与「运动」的新范式。 如需前情提要,可收听上一集#20. 睡在美术馆的艺术家:卡塞尔文献展上的集体创作风景。 来宾简介: 赖晓莹,1994年生,高雄人。大学时期深受人文地理学的批判理论影响,初期展览策划及研究经验以空间政治经济学为主,横跨灾后建筑、闲置空间活化以及都市发展等议题。近年因参与艺术空间经营以及艺术合作社运动,聚焦国内外独立艺术空间及社群的研究与连…
五年一届的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是与威尼斯双年展齐名的艺术盛事。今年的第十五届文献展,却被评为史上最受争议的一届:由印尼艺术集体ruangrupa担任艺术总监、实验去中心化的策展实践、邀请草根团体而非画廊艺术家、甚至有作品因为「反犹争议」开幕即被撤下。有人说,这届文献展「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体验的」;于是,我们找到了与lumbung(米仓)艺术家Gudskul进行了深度合作的赖晓莹(Scutoid Coop 斯卡托德合作社),与从事当代艺术研究的刘伟田,在严肃而不失八卦的氛围里畅谈了两小时关于「集体创作」的内幕与矛盾。 本期主持: Mengting,当代剧场研究与创作者,现居伦敦 Howl,旅居英国的台湾表演艺术工作者 本期节目由Flo负责后期制作。卡塞尔实地录音由曾不容提供。…
“你今年要去爱丁堡吗?”这似乎是每个在英国的表演工作者都会被问到的问题。自1947年第一届爱丁堡艺穗节以来,已经75个年头,爱丁堡艺穗节不只一跃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表演艺术节,更成为一种全球现象,艺穗的精神与形式散布于许多城市。 然而,这个表演艺术里最大的跳蚤市场,这几年也面临不同力量的挑战,今天小明们与来宾一起,从爱丁堡聊到台北,分享第一手的现场观察。 节目来宾简介: 陈怡璇(Ariel) 曾在英国Brunel University取得当代表演创作硕士学位,毕业后参与过2017爱丁堡艺穗节台湾季的Lee/Valkuya团队行政工作,也在台中大开剧团、20%实验剧坊担任过合作演员与行政工作。现在在简单挚爱剧团的制作《欢迎长大》担任演员与宣传经理。 本期主持: Mengting,当代戏剧研究与创…
2022年初,英国先锋剧团PunchDrunk启动了一个新的大型沉浸式项目《燃烬城》(The Burnt City)。身在伦敦的小明之一,为了看戏踊跃报名成为了黑面具客服之一。本期节目邀请了研究场景美学(scenography)与空间的Jing,试图在不违背工作人员保密协议的前提下,共同探讨PunchDrunk新作里面的设计亮点。 节目将探讨The Burnt City里的视觉空间美学及反馈激励设计,以及与《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溺死的男人》(The Drowned Man)的对比。从16:40起包含少量剧透,介意的听众请手动跳到20:55。 嘉宾介绍: Jing, 戏剧实践者,现就读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研究方向表演艺术与数字科技。 本期主持: Mengting,当代…
一直到需要烦恼圣诞节该怎么过的时候,才发现已经岁末年终了。这期节目一如既往,跟大家分享小编们这些日子的点滴,过去两集ALog的心得,还有这一年的节目里,让人印象深刻的小事。 本期为2021年12月直播的精剪版,欢迎上小明拆台Youtube频道欣赏完整节目。 本期主持: Mengting,当代戏剧研究与创作者,现居伦敦 Howl,旅居英国的台湾表演艺术工作者 本期节目由Flo负责后期制作。 这期我们聊了…… (可在支持章节功能的APP中直接跳转) 02:10 Mengting今年在德国柏林的创作经历 10:19 Howl今年回台湾的作品改编 22:14 造访Spill Festival做ALog的现场观察补充 40:32 Journey To The East Festival的ALog补充 …
Spill Festival,作为几个观察英国当代表演的风向球之一,在疫情延宕一年之后,终于在今年10月底重新回归。然而,今年的艺术节确有其特别的意义。这次小明带着大家,前往英国东南部萨福克郡 (Suffolk)的伊普斯威奇(Ipswich),感受后疫情世的表演风景。 注释 Spill Festival艺术节官网:https://www.spillfestival.com 本期提及的艺术家及作品: Naked Life| Olja Grubić Chorus | Ray Lee I am from Reykjvik | Soina Hughes Pyre Parade | The Rough Band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由几位现居海外的当代表演实践者独立制作。 官方网站:ht…
Journey To The East Festival,一个关于东方的艺术节在盛夏的格拉斯哥妖娆而立,引起我们的注意。艺术节的名字取自于德国文学家赫尔曼·黑塞的《东方之旅》,那到底东方象征的是某种异域风情,或是一场精神之旅? 这个艺术节为何而来?又有什么内容?是否能为当代华人表演提供另一种叙事?小明拆台以ALog的形式,带大家一窥究竟。 感谢Journey To The East艺术节总监Jian Yi、旅德中国艺术家段英梅拨冗接受访谈。 作为影像部落格(Vlog)的类比,小明Alog(Audio log,简称Alog),针对演出、展览、或节庆做深度第一人称记事,以游记、评论、访谈甚至类广播剧的方式呈现。 注释 Journey To The East艺术节官网:https://jttefe…
全球疫情间接推动了各种线上媒介与直播技术的发展,剧院关门停工之际,香港的艺术策划人Felix对于科技与艺术的互动共生有了更深刻的洞察。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是个伪命题吗?在剧场里使用新科技除了看钞能力还有什么?对创作者来说,怎样确保科技是在为作品的主旨服务? 嘉宾介绍: Felix Chan,现为艺术策划人及监制,并以笔名肥力从事艺评及插画工作。成立跨界艺术事业FELIXISM CREATION。2019年英国伦敦金匠学院修读创意及文化企业(剧场及表演专业)硕士课程。近年创作及策划多个新媒体艺术项目。另陈氐获得艺术发展局“艺术发展奖新秀奖(艺术评论)”(2015),现为“香港小剧场奖”评审,2020年获荷兰艺术节邀请为全球六位艺评人之一,共同撰写有关艺术节、艺评及当代疫情的文章。 https://…
在巴黎学习小丑表演的方芽,在学校里见证了老师对女性学生的骚扰事件。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一夕之间被打破,挣扎过后,方芽选择了退学。几个月后,心情依然无法平静的她将自己的见闻分享到社交媒体上,又掀起了网络上的涟漪。今天我们请到方芽来回顾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在台湾小剧场学校任教的张吉米(也是我们的老朋友),来共同讨论一些困难的议题:如何看待「大师」与学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一些困难的情绪如何去表达?剧场是个真善美的地方,亦或是与其它的社会形态没有两样? 嘉宾介绍: 方芽,一个在电影和剧场中探索的年轻女孩。 张吉米,剧场自由工作者、导演、演员、舞台监督、艺评人。 本期主持: Howl + Mengting 这期我们聊了…… (可在支持章节功能的APP中直接跳转) 1:45 事件缘起:方芽的文章一石激起千…
英国的表演硕士申请是什么体验?从生物转戏剧是猛回头吗?小明们申请时踩过的坑都有哪些?选校是奇妙的邂逅还是命运的左右?期待和现实是否有难以弥合的落差?在环球剧院实习的真实体验是怎样的? 谢邀。本期小明们化身留学中介,以纯粹轻松八卦的态度和大家分享自己在英国就读表演硕士的经验,有学生时期的热血,也有莫名其妙的掉坑。(谨供各位有意向的朋友们参考。) 本期主持: 小明 x 3 (本期三位小明分别毕业于伦敦金史密斯大学Goldsmiths University,奇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Chichester,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 这期我们聊了…… (可在支持章节功能的APP中直接跳转) 1:26 我们的教育背景:Howl为何抛下铁饭碗去读戏剧? 8:08…
不知不觉,英国剧场行业已经停摆一周年了。小明们按捺不住想要八卦的心情,从疫情到脱欧,权力结构,再聊回疫情,坐在一起回顾了近日值得聚众吃瓜的艺文行业事件。延续圣诞节的直播风格,这依然是一期充满诚意的闲话。 本期主持: Mengting,当代剧场研究与创作者,现居伦敦 Howl,旅居英国的台湾表演艺术工作者 小胡,飞行的小明,英国戏剧系在读的文化观察者,日常掉坑 这期我们聊了…… (可在支持章节功能的APP中直接跳转) 01:22 英国疫情进展 05:20 英国国家剧院因脱欧导致欧陆巡演延宕 09:25 「脱欧艺术节」与威尔士艺术「国家队」 21:03 创作者的道德判准 25:44 英国种族平权浮于表面? 28:11 亚裔平权的倡议总是比较孤单 30:48 从行为艺术发展中心(LADA)换领导谈…
剧场是娱乐的想像还是可以反映现实的镜子?我们如何用剧场谈论和介入公众事件?声音剧场如何重塑城市风景?本集的两位嘉宾,张吉米和林翠西,分享了他们各自的艺术实践。从在台北摩托车上发生的一对一表演,到在上海街头巷尾的声音漫步(audio walk),剧场与现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吉米的作品少年待在立法院的那几天展演至4月10日早上六點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103040915291814746564 *老妖精的沉浸式城市漫游《此地吴人》介绍与报名: https://mp.weixin.qq.com/s/F8ZUZFdJCBJ7kDMDOnTrZA 嘉宾介绍: 張吉米,剧场自由工作者、导演、演员、舞台监督、艺评人。现为梗剧场行政总监、艺创工会副理事长、20…
作为影像部落格(Vlog)的类比,小明Alog(Audio log,简称Alog),针对演出、展览、或节庆做深度第一人称记事,以游记、评论、访谈甚至类广播剧的方式呈现。 第三集ALog,小明们将时序拉回一月的英国,寒风刺骨的天气,空荡的街道,英国政府才刚宣布封城,加上刚过完圣诞节的冷清。小明们窝在家里,欣赏今年的伦敦国际默剧节(London International Mime Festival,简称LIMF),希望只是春寒料峭、而非冬雨连绵。 小明们带着各自的兴趣喜好,看了以下的节目: 32 Rue Vandenbranden by Peeping Tom Quatre Mains by Andrew Dawson & Jos Houben Sans Objet by Compagnie …
一个是资深观众,一个是多年从业者;从自发组织的“每週看戏俱乐部”,到台北艺穗节的“看戏大队”;两位剧场老屁股,同时也是剧场播客主持人,到小明这边来串台。有请张吉米与吉米布兰卡,聊聊各自的剧评经验、看戏经验、台湾的表演评论文化、与其中的奇闻轶事。 两位吉米的Podcast:《吉米吉米開根號》由两个台湾剧场圈的吉米一起谈谈剧场正经事、剧场黑特事、剧场八卦事。每集节目会闲话家常剧场近况,搭配几个有趣的剧场节目,欢迎进场收听。https://pod.link/1524249665 张吉米 (摩羯B型男):剧场工作者,自1994年接触剧场至今,举凡剧场的工作都已经做过一轮,时而书写文字。自2008年将自己的婚礼公开售票演出后,开始尝试接触创作各类与观众接触体验的演出活动。 吉米布兰卡 (天秤O型女):…
在我们熟悉的排练场上,剧作家一般是辅助性的角色。以剧作家为主体的戏剧创作方式可行吗?让剧本与观众见面为何如此重要?本期我们邀来了“声嚣”剧读节的艺术总监陈思安,分享国际年轻编剧、译者们交流创作的经验,以及英国同代剧作家的多样的戏剧创作。 _ 🎭 “未来与未知” 声嚣翻译剧目展演 · 第一季,正在Bilibili “声嚣剧读节”主页线上展映,到2月21日止。https://space.bilibili.com/1904539256 _ 嘉宾介绍: 陈思安,作家、戏剧编剧、导演。“声嚣”剧读节创办人及艺术总监。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活食》《冒牌人生》《接下来,我问,你答》等。戏剧编剧作品《冒牌人生》《在荒野》《海水火锅》等。戏剧导演作品《随黄公望游富春山》《吃火》等。由她编剧、导演的戏剧作品曾在英国…
小明Alog#2:台湾双年展之平行展漫游 作为影像部落格(Vlog)的类比,小明Alog(Audio log,简称Alog),针对演出、展览、或节庆做深度第一人称记事,以游记、评论、访谈甚至类广播剧的方式呈现。 在第二集Alog,Howl在2020台湾双年展中,从南到北,游走于各个平行展之间,与艺术家和空间主持人对谈,理解每个空间与社群的氛围,和作品的创作脉络。感谢酸屋(Acid House)的陈考斋、李敏如,河南8號的赖晓莹、柯永谦、何郁琦的拨空访谈。也对节点艺术空间的朋友说声抱歉,访谈的内容因为节目长度而没有收入,还有每次去高雄都很想吃,在火车站旁边的排骨饭,下次一定要吃到它。 欢迎点击链接,阅读本期节目配套文章。 注释: 台湾美术双年展(又称台双展)Taiwan Biennial:是由…
这期节目,是小明圣诞特别直播的删减音频版。小明们各自回顾了这魔幻的一年,与(为数不多的)线上听众进行了互动,从今年英国备受争议的Cyberfirst campaign,聊到了依然没有结束的英国脱欧,还梳理了我们今年收到的若干拒信。 欢迎来油管回看我们的全长直播录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wGSw_1AHzo 也欢迎在小宇宙给我们留言互动!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由几位现居海外的当代表演实践者独立制作。 官方网站:http://mingstrike.fireside.fm 📻收听方式 推荐使用苹果播客 、Spotify、小宇宙App或其它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收听本节目(复制rss feed手动添加 https://feeds.fireside…
作为影像部落格(Vlog)的类比,小明Alog (Audio log,简称Alog) 呼应我们九月在Artism线上杂志共笔的文章,《作为艺术评论的podcast》,针对单一演出、展览、或节庆做深度第一人称记事。以游记、评论、访谈甚至类广播剧的方式呈现,且听我们娓娓道来。 在这一集中,Howl前往台东艺穗节,在一个废弃泳池欣赏场地限定表演《许生的夜-男人的白蛇与法海》。特别感谢创作团队,肉捌国际与天团的协助和素材提供;还有在英国的其他小明,不断忍受我炫耀看过的演出;以及不会在我骑车的时候冲出来对我吠叫的狗。 欢迎点击连结,查看本期节目文字版。 注释 「许生的夜-男人的白蛇与法海」 : 肉捌国际、天团在2016年以独特方式在台北淡水河上演出《他妈的茱丽叶》荣获台北艺穗节首奖。此次再度挑战干涸的…
2003年,《网球王子》舞台剧公演,一批新生的男偶像斩获了众多粉丝,开启了2.5次元的时代。日本“媒介融合”(media mix)的景象,包括漫画改舞台剧、游戏改电影、动画改有声书……不管你从哪里进来,都会掉进这个深不见底的兔子洞。偶像文化如何在剧场体现?剧场又如何为偶像文化添砖加瓦?本期我们请到了博士期间研究日本流行戏剧的陆子惠,带我们一瞥在二次元与三次元的间隙那纷繁陆离的景象。 嘉宾:陆子惠,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学会青年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研究系。博士研究关于日本流行戏剧、当代日本流行文化、戏剧中的媒介间性,以及中国流行戏剧。 📮号外:为了征集2021年的选题,听取大家的反馈和建议,我们设计了一个有奖小问卷,有效期至2020年12月10日。问卷用时3-5分钟,感谢你的参…
📮号外:为了征集2021年的选题,听取大家的反馈和建议,我们设计了一个有奖小问卷,有效期至2020年12月10日。问卷用时3-5分钟,感谢你的参与:https://wj.qq.com/s2/7364906/3a55/ —— 这一期节目,我们请到剧场创作者Haylin,谈2020年她从英国回到武汉后的编作经历。半路转行去英国学表演的Haylin,是如何找到自己的identity和创作信心的呢?编作剧场(devising theatre)作为一种集体创作的方法,常常用于肢体剧和原创戏剧,在疫情期间这种工作方法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特别嘉宾: Haylin Cai,戏剧创作者,来自武汉,经常在伦敦和武汉两地工作。她在剧场中做过导演、编创、配乐和演员,创作多由直接的生活经验启发产生。曾创作和表演独角…
在近年的电视节目、抖音快手带动的网络视频里,我们常能看到“素人”这个词。素人的特质和表演风格,挑战了职业/非职业,科班/非科班,专业/票友的区分。这一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剧场人韦哲宇,谈素人在国内戏剧节“非职业”单元上的呈现,追溯“素人”元素在中国小剧场和实验剧场发展中的逸闻。 特别嘉宾: 韦哲宇,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戏剧系博士,现任教于广西艺术学院。教学之余进行实验戏剧创作,参与创立鸸鹋剧团。翻译有剧本《天堂之路》。 本期主持: 曾不容,中文系出身,现居英国,就读行为和表演艺术 Mengting,当代剧场研究与创作者,现居伦敦 Howl,旅居英国的台湾表演艺术工作者 这期我们聊了…… (可在支持章节功能的APP中直接跳转) 1:59 结识在剧场,参与都柏林戏剧节邀请演出《游击队》 5:07 …
一票难求的话剧《暗恋桃花源》,戏剧大师赖声川和他发起的表演工作坊,除此之外,台湾小剧场运动还包括哪些被遗忘的方面?如何从八零年代的戏剧生态反观当下台湾戏剧的可能性?这一期节目我们请来了台湾剧评人吴思锋,听他娓娓道来台湾小剧场的轨迹和分歧。 特别嘉宾: 吴思锋。台北人,现居东部。剧评人,澳门《剧场.阅读》季刊副主编,穷剧场文学编辑、UDN鸣人堂作者群、国际剧评人协会台湾分会理事长。 本期主持: Howl,旅居英国的台湾表演艺术工作者。 曾不容,中文系出身,现居英国,就读行为和表演艺术。 Mengting,当代剧场研究与创作者,现居伦敦。 这期我们聊了…… _ (可在支持章节功能的APP中直接跳转)_ 2:04 关于台湾小剧场和舞团我们了解什么 6:18 拼贴创作:作为表达方式和不失语的方法 1…
欢迎收听小明拆台的第四期节目。作为我们对疫情期间的体验总结,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进剧场看戏的几种心态;在线上看戏的过程中,这几种心态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疫情新闻铺天盖地的当下,有些人在蹭热点,有些人犹豫不决,还有一些人金盆洗手,从此不做艺术了。是哪些因素让我们在后疫情时期做出不同的选择? 本期主持: Mengting,当代剧场研究与创作者,现居伦敦 Howl,旅居英国的台湾表演艺术工作者 曾不容,中文系出身,现居英国,就读行为和表演艺术。 这期我们聊了…… (可在支持章节功能的APP中直接跳转) 00:30 看什么线上演出最划算:以吃自助餐的心态在网上追戏 08:00 融入的心态:戏剧,生活启示,被圣灵充满 11:48 学习的心态:应收尽收,快捷键秒截图 14:22 另类心态:长期追星,”因人…
欢迎收听小明拆台的特别节目。美国白人警察暴力执法导致弗洛伊德之死,引发了全球性反对种族歧视的抗议。我们就六月份各地的反歧视运动说起,讨论了英国给有色人种和边缘人士添加的种种标签的来由。在社会压力面前,艺术和戏剧类院校如何回应系统性的歧视?海外留学生和驻扎英国的东亚表演艺术团体如何在黑白两色对立的社会结构中找定位? 本期我们聊了: (可在支持章节功能的APP中直接跳转) 0:28 弗洛伊德之死:反对种族歧视抗议和运动 7:17 黑白肤色之辩:术语,标签,特定语境 19:11 系统性种族歧视:戏剧高校站队表态,纷纷湿鞋 33:18 我是谁:英国艺术和表演圈近年热门标签搜索 36:46 吃瓜:东亚艺术团体的激进化趋势与网红心态 43:37 身份定位:我们过去和近期的表演实践 本期特邀嘉宾: 小胡,…
欢迎收听小明拆台的第二集。我们由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等各大剧院受疫情影响、面临倒闭的困境说起,回顾了各自不再造访大剧场的那个瞬间。我们平时去哪里看演出?大小剧场的区别在哪里?疫情期间,选看演出的品味又发生了怎么的变化? 本期主持: Mengting,当代剧场研究与创作者,现居伦敦 Howl,旅居英国的台湾表演艺术工作者 曾不容,中文系出身,现居英国就读行为和表演艺术。 本期我们聊了: (可在支持章节功能的APP中直接跳转) 01:18 大剧场要倒闭了?我们上次去大剧场是什么时候? 11:25 剧场的大小之别:空间,作品还是装潢? 20:19 寻找归属感:看戏,社交,找朋友 28:00 异样场所和行为准则:我们去哪里看演出? 36:49 “Live Art”是什么:行为艺术,剧场艺术,表演艺术,现…
歡迎收聽小明拆台的第一期。來自北京、廣州、台北,現居英國的三位表演藝術工作者通過網絡連線,錄制了首期節目。 新冠疫情在英國依然肆虐,現場演出全部叫停,藝術工作者要如何面對困境?今天我們聊了疫情期間的生活,焦慮,如何繼續工作,以及如何看待和利用源源不斷的線上「免費」演出資源。 ⫸本期主持: Mengting,當代劇場研究與創作者,現居倫敦 Howl,旅居英國的台灣表演藝術工作者 曾不容,中文系出身,現居英國,就讀行為和表演藝術。 ⫸logo設計:咸魚精 ⫸原創音樂:Howl Yuan & Garry Scott James ⫸這期我們聊了…… 01:03 紓困和振興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01:50 英國的Arts Council是怎樣幫助藝術家的? 05:17 誰算藝術家? 07:20 香港和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