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tech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生技來一刻(Moments in Biotech) 是由 Boston Taiwanese Biotechnology Association (BTBA)發行。旨在分享在美台灣生技人於職涯上的經歷和創見,盼透過和在美國各地生技產業就業的學長姐的連線訪談,帶給即將入門生技行業的學子一個方向,提攜後進,並加強台美生技人之間彼此的連結,教學相長。
  continue reading
 
這個頻道嘗試用淺顯通俗的方式,記錄你我的影響力。 內容有生醫技術解析、時事觀點、生醫相關訪談,也記錄朋友間對談的生活趣事。我們聊科學、聊工程,也分享人生經驗。 每一集的節目內容,都收錄在podcast.biomeder.com這個網站。 邀請您留言給我們,開始記錄你我的影響力。 認識節目聲音群 ➤https://podcast.biomeder.com/voice-you-listen/ — #biomedical #biotech #medicaldevice #pharma #lifescience #nutritionalsupplements #生醫 #生技 #醫療器材 #藥品 #生命科學 #保健營養 — ✎ 留言: podcast.biomeder.com/contact-us/ 聯絡生醫人 ➤media@biomeder.com ➤LINE ID: biomeder 生醫人的網站 ➤生醫人生旅歷 podcast.biomeder.com ➤BioMeder生醫人網摘 biomeder.com ➤生醫人文化科技 company.biomeder.com Powered ...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生醫人生旅歷 200集啦!! 200集是個里程碑,我們持續努力,歡迎大家跟我們一起前進.. 很多人有疑問: 做podcast節目,初衷是什麼? 這個節目有人聽嗎? 能賺多少錢? 題目怎麼訂? 怎麼邀訪來賓? 製作上最困難是什麼? 會想要放棄,不要做嗎? ...... 這集是問答真心話 可能你好奇的,答案都在這集喔! 多一個資源 就是提供一個機會 是每位聽眾的機會 也是台灣生醫未來的一個機會 我們知道的知識有限,期待連結更多知識(人、事、物) 未來,還請大家多指教!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siau1vq5ic082295g8on9d/comments ✎ 留言: podcast.biomeder.com/contact-…
  continue reading
 
腹腔壓力異常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IAH) 是重症病房 (ICU) 患者常見但監測率極低的問題。估計超過 60% 的 ICU 病人可能有腹腔壓力過高的問題,卻只有 2-6% 受到監測,原因在於,傳統測量方式過程繁瑣且精準度不高,影響使用和監測效率。智慧膠囊技術的誕生,即將顛覆此一現狀。 這款屬於 Class II 醫療器材的智慧膠囊,能夠無線傳輸體內腹腔壓力數據,提供即時、非侵入式的監測,預計能在上市後,大幅提升臨床診斷效率與病人舒適度。 本集我們很高興邀請到廖建宏醫師,他是開發腹腔壓力偵測膠囊的「明健聯合 Dot Space 」的共同創辦人,他與我們科普智慧膠囊及醫學材料的基礎概念,並跟我們分享創業的緣起和挑戰,讓我們如何結合醫學、工程與商業專才,…
  continue reading
 
閒聊生活中的事情 美國總統川普的行政命令 這集晚了一些時間上線 大家久等了 200集即將到來 下週繼續收聽喔!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siau1vq5ic082295g8on9d/comments ✎ 留言: podcast.biomeder.com/contact-us 📧 Email: media@biomeder.com 《生醫人生旅歷》podcast.biomeder.com 《BioMeder生醫人網摘》biomeder.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這個星期已經開工囉! 祝大家事事如意,開工大吉。 大家聽到這集的時間,已經是2025過完年上班的第一週 來聽聽我們聊聊過年、開工,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過年,不只是放假,更是一種心靈的沉澱。 重整平常想做卻沒有完成的事情 小時候的過年,總是充滿著濃濃的年味。 年紀漸長,隨著周遭人、事、物和社交圈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活動。 這集是Amelia和Yuchin,我們帶大家回到過去,重溫大家的過年時光。 無論你是家族團圓、飛出國過年,計畫遠離人群... 這集都很適合聽喔!! 這集內容中提到的音樂劇: "Into The Woods"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siau1vq5ic082295g8on9d/comments ✎ 留言: …
  continue reading
 
學習跨領域學科或基礎科學的人,在求職時,往往會比專項應用學科的人有更多的掙扎。基礎學科沒有直接對應的業界職缺,跨領域學科則會讓人有「樣樣通、樣樣鬆」的疑慮,所以兩者都需要更多努力,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生醫工程和系統/計算神經生物就是這樣跨領域、有時又過於基礎的專業。 這集很榮幸的邀請到曾在 Meta CTRL Labs(現任 Meta Core AI team)擔任 research scientist 的張嘉容博士,來跟大家聊聊她遊走在生醫與數理工程之間的職涯歷程,從一開始在醫學系和電機系抉擇、到選擇生醫工程碩士、神經生物博士後,又再回到科技業的職涯之路。也分享她科技業中,如何利用自己的跨領域生醫背景,在神經介面/肌電訊號研究、聲音訊號分析研究與產品開發中做出貢獻。最後聊到系統神經生物…
  continue reading
 
這集播出時間是2025年農曆新年的大年初二,祝大家新年快樂!! 過年期間你家裡都有什麼習俗呢? 習俗很多是人類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而發展出來的 可能來自玄學,也可能來自人類生活習慣的演進 你對玄學的看法是什麼呢? 這集來賓杜振木專利師 正職在寫生醫領域的專利,然而他最近創立了命理工作室 一路過來讀了很多玄學的書 學科學的他遇到玄學 是什麼想法? 本集重點: 1.屠呦呦的青蒿素從古籍獲得啟發 2.清冠一號也是古方 3.講玄學(探討宇宙本源、人生哲學,有五術,道家、儒家、佛教等諸多思想體系),玄學看什麼古籍? 4.科學能驗證玄學嗎?玄學中也是有一些科學元素(經驗觀察、推理、數學計算) 5.看來玄學本來就在生活中 過年期間聽我們聊聊天 有興趣知道更多嗎?或者喜歡我們的訪談嗎?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
  continue reading
 
這集接續上集來聊天。建議先聽上一集喔! 過年前我們隨便聊,整理一下2024年的心得。 AI的技術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 你是否開始用AI來寫論文?來寫程式?來幫你讀書? 然後買什麼、用什麼,都想要有AI的功能? 是否也想說,以後什麼都有AI,我們可以什麼都不用做呢? 其實不然,有興趣聽我們討論嗎? 現況是: AI很普遍,各行各業都想要和AI有關係。事實上: 我們日常工作,人腦還是優於AI做的結果。 我們必須要對有興趣的主題更懂,更精準,才能辨識AI給我們的結果的正確性。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siau1vq5ic082295g8on9d/comments ✎ 留言: podcast.biomeder.com/c…
  continue reading
 
本集節目我們邀請到在 Johnson & Johnson 藥廠擔任 Senior Principal Data Scientist 的張瀞文博士。瀞文最初是遺傳學背景,在相當多元的職涯嘗試之後,她走向資料科學的職涯路徑,後來又再度和生物相遇,到了藥廠負責醫療器材、精準醫療的資料科學工作。在豐富經驗的背後,是一次又一次和自己的對話:「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什麼?自己的熱情在哪裡?」瀞文傾聽、跟隨內心的聲音,也全力投入每一次的新嘗試,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職涯道路。 🧑‍💻 講者 | 張瀞文 Chin-Wen Chang:https://www.linkedin.com/in/chin-wen-chang/ 🎤 主持人 | 陳乃群 Nae-Chyun Chen:https://www.linkedin.…
  continue reading
 
這集的錄音時間是2025年1月1日。 新的一年你有什麼期望?回顧2024年,還有好多事情還沒做.. 這集有Yuchin&Amelia,閒聊2024年的變化。話題有: 保險檢視與規劃、健康的反思, 德國科隆旅行中有趣的文化發現, AI科技快速發展如何衝擊醫療研發和法規, AI應用於資料分析及知識獲取的利弊與網路行銷戰場, 如何平衡科技進步與傳統經驗的議題。 也聊到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以及相關法規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的走向。 還有好多深度回顧探討..。要聽我們聊天嗎? 一下聊太久了,還有下集喔!!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siau1vq5ic082295g8on9d/comments 開頭&結尾音樂:Laid Back Uku…
  continue reading
 
ft.杜振木專利師 好久沒來我們節目的杜專,最近有新的身分,開始斜槓幫人論命。 本身背景是生技相關科系,正職是生技醫藥專利師的杜專 怎麼會來做"論命"的事情呢? 學科學的他,對於命理的想法又是什麼? 大多數的狀況,大家普遍擔心年紀影響工作選擇 然而,命理師則不然。越是有年紀,越資深越受信任 這集我們輕鬆聊,是不是每個人都該有個斜槓的事情來做? 還有你對命理的看法是什麼 原來人生的最高境界 就是不用再算命啦!! 更多杜專參與的集數: EP45-生技實驗到文字工作,專利師在做什麼?清冠一號專利申請遇到什麼挑戰? EP58-我在非洲叢林發現一種葉子,吃了能看到外太空,可以申請生醫專利嗎? EP72-一滴血測百病的Theranos,怎麼專利沒能讓產品實現呢? EP95-生醫新創有好點子還不夠?兩位專…
  continue reading
 
人工智慧(AI)如何改變藥物開發? 藥物開發從臨床前研究到臨床試驗,通常需要超過十年時間和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卻仍有高達九成的藥物在臨床試驗中失敗。這些挑戰,現在 AI 正在各種方面掀起革命。 本集作為《AI 藥物開發系列》的第一集,我們將帶你探索 AI 在藥物開發中的角色。這集導論會由三位來自學界與業界的主持人——康乃爾醫學院博士生威佑、BioNTech 計算生物學家書弘,以及新創公司 Exai Bio 的計算基因體學家乃群,從不同角度剖析這個議題。 人工智慧如何讓藥物開發更快、更準、更有效? 1️⃣ 加速靶點發現 在製造藥物之前,我們必須找到疾病作用機制的「靶點」。AI 利用基因體資料庫和生物數據,快速篩選出可能的目標蛋白質或基因,比傳統研究效率高出數倍。 2️⃣ 設計更高效的藥物 以往設…
  continue reading
 
這集要接上集,聽我們討論"客服"的經驗。 一間公司產品好還不夠,客服太差也是會被淘汰。 怎麼樣叫做好的客服? 懂得學著換為思考,有幫人解決問題的熱忱 當然你也要有一定程度的知識背景 千萬不要說,因為什麼都不會,所以才去做客服 祝大家2025新年快樂!! #200集 即將到來,如果你有什麼想法,想聽我們在podcast聊聊,歡迎留言給我們。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siau1vq5ic082295g8on9d/comments 開頭&結尾音樂:Laid Back Ukulele Reggae - 30 sec edit by Jerome Chauvel from Pixabay ✎ 留言: podcast.biomede…
  continue reading
 
氣死人的客服,都是人生考驗來的.. 這陣子遇到客服鬼打牆事件 感覺很浪費時間,還不能解決問題,折騰幾個星期 這件事情讓我反思,是自己溝通上的問題,還是對方說話真的惱人? 好的客服,不僅需要專業知識,講話也要有技巧 好好說話,能幫人解決問題 也是一門專業 下集我們有更多的討論,記得持續收聽喔!! #200集 即將到來,如果你有什麼想法,想聽我們在podcast聊聊,歡迎留言給我們。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siau1vq5ic082295g8on9d/comments 開頭&結尾音樂:Laid Back Ukulele Reggae - 30 sec edit by Jerome Chauvel from Pixabay …
  continue reading
 
2024年的12/6~12 是 Nobel Week 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市政廳和諾貝爾博物館有為這個獎項慶祝的系列活動 諾貝爾晚宴,是這系列活動的重頭戲,有興趣知道他們都在吃什麼嗎? 聽說吃不飽?! 而斯德哥爾摩的市政廳,在建築物上則是有光雕秀。 今年光雕秀的主題,是女性科學家。 你認識幾位女性諾貝爾獎得主呢? 生醫人 Amelia到現場感受氣氛,備受鼓舞啊!! 很多人默默努力生活中,不見得每個人都能被看見,受到表揚和肯定。 然而,一輩子能把一件事做好,是非常榮耀又有成就感的事吧!! 有沒有這樣能讓你振奮的人、事、物呢? 另外,上集我們回答聽眾問題,有聊到生醫人跨領域求職,特別是MSL職務,是否有優勢? 這集Amelia也有一些經驗,提供給跨領域背景,正要或剛進入生醫界的聽眾喔! #200集 …
  continue reading
 
在每一千名先天性聽損的新生兒中,約有二至四例由基因突變引起。遺傳性聽損尚無根治方法,現有的解決方案主要透過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來輔助聽力。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科學家致力於研究遺傳性聽損的基因編輯治療,希望藉由修正突變基因來實現根治。本集節目邀請了目前在哈佛大學攻讀 Speech and Hearing Bioscience and Technology 博士班,並擔任 BTBA 新任共同會長之一的胡金儒(Ginnie Hu)與我們分享他的研究方向與心得。 節目最後,另一位 BTBA 共同會長羅維中博士(Jimmy Luo)會加入討論,聊聊他們與 BTBA 的淵源,以及對組織未來一年的規劃與展望。 🧑‍💻 講者 | 胡金儒 Chin-Ju (Ginnie) Hu:https://…
  continue reading
 
節目開始,我們先回覆聽眾來信喔! 如果你對節目內容有什麼想法,或者想聽聽我們的意見,都歡迎寫信給我們。 這集的主題在聊霸凌這件事。 霸凌新聞出來的時候,就一直有個想法,希望能分享我們的經驗。 看是否有機會幫助遇到問題的聽眾,遠離霸凌情境。 很多人都多少在求學或者職場上,遇到過霸凌的事情。 只是輕重程度不同,每一個人的感受也不同。 來聽聽我們的故事吧! 我們又怎麼面對霸凌的情境呢? 如果你正在因為霸凌的事情,很困擾,希望這集能對你有幫助。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siau1vq5ic082295g8on9d/comments 開頭&結尾音樂: Laid Back Ukulele Reggae - 30 sec edit b…
  continue reading
 
上一集還沒聽的,建議先聽上集喔! 接續上集,Amelia來跟我們分享旅途中的意想不到,印象深刻的事情。 這集去了吳哥窟、希臘、約旦...,內容真的非常精彩。 人生中有很多想要知道的答案 旅遊是一個找尋答案的過程 而得到答案則要靠自己體悟 聽完這些故事,你我從中得到什麼體悟呢? 歡迎分享你聽完這集的想法喔!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siau1vq5ic082295g8on9d/comments 開頭&結尾音樂: Laid Back Ukulele Reggae - 30 sec edit by Jerome Chauvel from Pixabay ✎ 留言: podcast.biomeder.com/contact-us…
  continue reading
 
在藥物製程的下游中,Drug Product(最終製劑或藥物成品)的開發是確保藥物安全性、穩定性與有效性的關鍵一步。本集《生技來一刻》聚焦於 mRNA-LNP 的藥物成品製程。我們邀請到現任 Moderna 製程開發科學家、BTBA 新上任共同會長之一的羅維中博士(Jimmy Luo),分享他在 mRNA-LNP 藥物成品製程中的技術挑戰與創新。從疫苗的製備,到產品的穩定性評估,Jimmy 將帶我們深入了解這一領域的前沿技術及他的職涯故事。對藥物製程與生技應用感興趣的朋友千萬別錯過! 🧑‍💻 講者 | 羅維中 Wei-Chung (Jimmy) Luo:https://www.linkedin.com/in/jimmy-luo/ 🎤 主持人 | 彭郁茹 Yu-Ju (Crystal) Pen…
  continue reading
 
接近年底,來幾個輕鬆愉快的話題吧!! 我們分享旅遊中意外的插曲,回想起來反而是最有趣的經驗。 人生也有很多意想不到,計畫外的故事,好的壞的,如同我們旅行的體驗。 無論如何,最後能平安歸來,回憶起來特別印象深刻。 這集我們不聊生醫,聽聽生醫人的旅遊故事。 你也有這樣的故事嗎?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siau1vq5ic082295g8on9d/comments 開頭&結尾音樂: Laid Back Ukulele Reggae - 30 sec edit Music by Jerome Chauvel from Pixabay ✎ 留言: podcast.biomeder.com/contact-us 📧 Email: …
  continue reading
 
ASME V&V 40 Assessing Credibility of Computational Modeling through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Application to Medical Devices 醫療器材開發,在減少動物實驗這個方向,電腦模擬計算也是一個重要角色。 然而,過去大家還是比較習慣做實驗,因此對於數值計算,常有懷疑的態度,畢竟太虛幻,能信嗎? 電腦模擬計算的結果,最常被人質疑,就是這些數據只是Garbage in, Garbage out? 真的就不是啊!!那就拿出證明出來... 簡單來說,在醫材產品開發的過程中,以電腦模擬產出了結果,我們該怎麼說明這個模擬的結果,是可以相信的呢? 這集是聽了會睡著的內容.. 睡不著一定要…
  continue reading
 
生物學家的工作樣態相當多元,除了在實驗室親手操作之外,也有一類生物學家以不一樣的方式進行科學研究,他們是利用計算方法解決生物問題的「計算生物學家」,或有些人稱為「生物資訊學家」。 本集節目邀請到在藥廠擔任計算生物學家的周文奇博士以及林書弘博士,他們與《生技來一刻》分享計算生物學家如何協助推動藥物的開發,從早期的藥物發現,到後期的臨床試驗,隨著藥物進入不同階段,計算生物學家的工作重點也隨之演進。我們也討論計算生物學家的職涯,兩位講者介紹了他們的訓練背景,討論計算生物學家能夠提供的貢獻,最後也分享他們對於自己在工作上的角色以及反思。 🧑‍💻 講者 | 周文奇博士 Dr. Wen-Chi Chou https://www.linkedin.com/in/wenchichou/ 🧑‍💻 講者 | 林…
  continue reading
 
這集很特別,我們來用AI 工具產出一集英文的podcast,介紹生醫人。 想知道怎麼做嗎? 無論如何,你餵給AI軟體的資料,還是最基礎的東西。 AI產出來的東西也會有問題,一起來聽聽,怎麼用做出一集podcast。 本集結論: AI可以做出東西來,但是不夠正確,不夠好,依舊需要人類來修正。 #NOTEBOOKL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siau1vq5ic082295g8on9d/comments 開頭&結尾音樂: Laid Back Ukulele Reggae - 30 sec edit Music by Jerome Chauvel from Pixabay ✎ 留言: podcast.biomeder.com/…
  continue reading
 
這集沒有生醫相關內容,純屬朋友間的聊天。 🌤️兩位生醫人的生活心得交流。 本集結論:請好好過日子,不要做害人的事。 喜歡聽我們聊天嗎?歡迎留言寫信給我們喔!!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siau1vq5ic082295g8on9d/comments 開頭&結尾音樂: Laid Back Ukulele Reggae - 30 sec edit Music by Jerome Chauvel from Pixabay ✎ 留言: podcast.biomeder.com/contact-us 📧 Email: media@biomeder.com 💰 小額支持: biomeder.com/product/pay-to-rec…
  continue reading
 
研究領域物換星移,隨著新的研究領域誕生,也有研究領域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而有些曾經冷門的領域,則因為技術進步、新的科學發現,回歸眾人追逐的研究熱點。神經膠質細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s, NPCs)就是這樣的領域,隨著近年對神經退化疾病的重視,以及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的發現指引,原本被認為扮演輔助角色的神經膠質細胞,一躍成為熱門的藥物標的。 本集的訪談邀請到目前在 Biogen 擔任 Associate Medical Director 的蔡蕙歆博士,他將會介紹神經膠質細胞在神經系統的功能,以及這一群「和神經細胞一樣重要」的細胞,在神經退化疾病領域的進展。此外,蕙歆也會和我們分享他如何轉換領域、挑戰自我,從學界教職跳到業界,從基礎研究進到臨床試驗開發。他也和我…
  continue reading
 
聽這集之前,建議先聽: EP182-畢業是失業的開始?台灣生醫業界高技術職缺少,真的難.. 我們在國外找工作,又遇到什麼困難呢? 每個人的際遇都不一樣,無論失敗成功,都是個經驗 說實在,失敗的經驗永遠都比成功多.. 我們偶爾也來聊聊"失敗"故事 喜歡這系列的內容嗎?歡迎留言寫信給我們喔!! #求職 #國外 #生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siau1vq5ic082295g8on9d/comments 開頭&結尾背景音樂: Laid Back Ukulele Reggae - 30 sec edit by Abydos_Music@pixabay ✎ 留言: podcast.biomeder.com/contact-us …
  continue reading
 
你在醫藥領域上班,特別在製造廠,可能都聽過"查廠"? 因為"某單位"要來查廠,公司內忙得人仰馬翻,各單位忙著準備資料。 到底查廠是什麼?誰來查,查些什麼東西,目的又是什麼呢? 這集是Amelia和Yuchin來聊天。 查廠分成 "官方"和 "非官方"的查廠。 官方是指政府單位,例如:FDA。非官方像是這間醫材廠合作的客戶..藥廠查合作的醫材廠.. 查廠活動,要準備什麼人、事、物,醫材廠怎麼應對呢? "Notify body"查廠,稽核再核准,然後醫材廠還要付錢給他。 這樣的關係,難免讓人覺得是否中間有"不公正"的可能性。 也就是,醫材廠嘗試找"容易"核准的notify body合作,出現廠商"shopping",到處找理想的notify body的…
  continue reading
 
我們不是最優秀或者非常幸運的那群人,但也是真實反映實況.. 讀書學很多,回來台灣求職沒有舞台? 在台灣,生醫產業就這麼大,而裡面高技術職缺非常少....甚至沒有 博士畢業,就是失業的開始?! 這集是 Yuchin x 巧立 來聊天 一起來聽聽我們的人生歷程 現在的你,和曾經的我們一樣嗎? 理想做不到,學著轉念吧!!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siau1vq5ic082295g8on9d/comments ✎ 留言: podcast.biomeder.com/contact-us 📧 Email: media@biomeder.com 💰 小額支持: biomeder.com/product/pay-to-recogniti…
  continue reading
 
美國的高藥價和高醫療支出世界知名,光是處方藥的支出,就佔了全球處方藥物市場的四成,其中十款藥物在 2022 年佔了 Medicare 將近20%的支出(500 億美元),因此最近被《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鎖定,於協商後大砍藥價,有些藥甚至被砍到現在價格的兩折,並於 2026 年實施. 究竟在整條藥物價值鏈當中,有哪些關鍵環節來決定藥價和藥品給付呢?藥品福利管理機構(Pharmacy Benefit Manager, PBM)又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美國為什麼不像台灣一樣辦理全民健保呢?關於以上問題,我們很榮幸邀請到目前在 Takeda 藥廠擔任 Reimbursement & Contracting Strategy Lead 的 Mik…
  continue reading
 
NAMs(New Alternative Methods,又或者New Approach Methodologies 動物實驗的新替代方案。有哪些?電腦模擬,細胞培養,器官晶片.. 這議題一提再提..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真的減少實驗動物的使用。 真的很樂見好多人在努力,你有興趣一起推廣嗎? 先從認識這樣的議題開始.. #NAMs #animaltesting #experimentalanimal #3R 這集提到的US FDA文件: Potential Approaches to Drive Future Integration of New Alternative Methods for Regulatory Decision-Making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
  continue reading
 
颱風過後,大家都還平安嗎? #閒聊 #面試該怎麼提問 #什麼時間談薪水 前幾天,山陀兒颱風,不管你住在哪裡,全台灣都有放到假。 有的地方災情嚴重,防災已經搞得很緊張,忙得團團轉。 有些地方沒有太大的風雨,防災之餘,你都在做什麼? 我們是趕緊找時間來聊天,分享一些最近生活上的感想。 這集哈利特來聊天,不知不覺我們又聊到人力資源的專業啦!! 這集會聊到面試提問、什麼時間該談薪水,如果面試官問你有沒有什麼問題,又該怎麼問呢? 趕緊點進來聽。 這周好忙,忙到差點忘記要上傳音檔。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siau1vq5ic082295g8on9d/comments ✎ 留言: podcast.biomeder.com/conta…
  continue reading
 
本集節目邀請到姚若晴博士,若晴博士班畢業之後,隨即加入南加州大洛杉磯區域的新創公司,後續因為公司的組織調整,他面臨在生技寒冬換工作的艱難挑戰,若晴很大方地和我們分享這些心路歷程。 若晴同時也是友台 PodCast 節目《三腳貓實驗室》的主持人,我們討論到製作 PodCast 的酸甜苦辣,是什麼動機讓若晴還有《三腳貓》團隊,出錢出力堅持製作節目與大家分享經驗?請收聽本集節目,一探生技內容創作背後的製作祕辛。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 講者 | 姚若晴博士 Dr. Juo-Chin R…
  continue reading
 
這陣子The New York Times刊登兩則新聞。 內容報導前美國FDA CDRH Director,Dr. Jeff Shuren在職位上15年間,與他的妻子Allison在法律事務所的工作內容有重疊交叉。 顯示他擔任職務的角色,有潛在的利益衝突。 自從媒體報導出來後,美國眾議院議員已經提出要求要調查Dr. Jeff Shuren。 我們聊聊什麼是 Conflict of Interest( 利益衝突)? 學術上的利益衝突是什麼? 日常生活中,這種狀況很常見? 商業上的利益衝突... 如何規避........ 後半段我們聊: 1.醫療器材廣告 2.醫療器材網購 本集內容參考: Lawmakers Seek Inquiry of F.D.A. Device Chief’s Potent…
  continue reading
 
Over the Counter(OTC),意指不需要處方簽,在藥局就能買到的藥物。 美國FDA在2024年9月,核發Apple公司開發的兩款軟體,醫療器材軟體許可證。都是可以由OTC方式取得。這兩款分別是: 1.Hearing Aids Feature(HAF) 2. Sleep Apnea Notification Feature (SANF) 這兩款軟體的功能和用意是什麼? 市場價值又是什麼呢? 未來,消費電子產品的另一個戰場,會是在健康照護上嗎? 這集上線的時間是2024/9/21,上述兩款醫療器材軟體,在台灣的醫療器材的時間2024/9/21,這兩款醫療器材軟體,在台灣的衛福部醫療器材許可證登錄查詢,都還查不到喔!也就是在台灣還未取得許可證。 參考: FDA Authorizes …
  continue reading
 
這集在聊一個真實的醫療器材召回事件。 醫療器材是良心事業,遇到錯誤,請面對並且解決它。 一而再地掩蓋和漠視,只會讓傷害越來越嚴重,影響到的生命將無以計數。 這間醫療器材公司是: Philips Respronics 召回的產品是使用到一種會降解、剝落的工業用泡棉的呼吸器 這款產品從上市2009 到正式召回2021, 歷經11年之久。 多少人因為使用這款有問題的產品而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我們從這個事件中間學到什麼? 參考資料: Philips Kept Complaints About Dangerous Breathing Machines Secret While Company Profits Soared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
  continue reading
 
這集內容的是一個以假的醫療器材零件,詐欺醫療保險金的真實故事。 參考資料: Ex-medtech CEO arrested over alleged scheme to sell dummy devices, defraud Medicare SEC Charges Former CEO of Medical Device Startup Stimwave with $41 Million Fraud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siau1vq5ic082295g8on9d/comments ✎ 留言: podcast.biomeder.com/contact-us 📧 Email: media@biomeder.com 💰…
  continue reading
 
這集我們來看medtech活動的著陸網頁(landing page) jnj的一個active robotic assistance著陸網頁 這集你可以聽到: medtech公司的產品 受眾不同 活動網頁設計 報名表格填寫 吸引醫事人員,清楚寫出"痛點" 文字圖片.. 最後CTA(CALL TO ACTION) 等等...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active robotic assistance 出來的第一個JNJ的網頁就是啦!!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siau1vq5ic082295g8on9d/comments ✎ 留言: podcast.biomeder.com/contact-us 📧 Email: media…
  continue reading
 
房室、心房心室。房在上,室在下。 錄完之後,發現腦袋想著"atrium"(心房),但是嘴巴說出來"心室"(ventricle)。 所以重新編輯了心室心房錯置的部分。 講到心房、心室的地方,聽起來有點.."慢"。還請見諒。 J&J收購V-Wave,專注心衰竭創新產品開發的私人公司。 V-Wave 的 Ventura® Interatrial Shunt (IAS) 是一種新型植入式裝置,目標在降低左心房壓力的裝置。 該裝置通過微創導管手術置入心臟。 這篇文章你可以聽到: 1.閱讀J&J收購V-Wave新聞稿 2.V-Wave的產品 3.用Gemini來幫助寫新聞稿 名詞補充: hourglass atrium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 Venturi Effect…
  continue reading
 
抗體藥物複合體 Antibody Drug Conjugate (ADC),是蛋白質抗體和小分子藥物的結合,此技術利用抗體的專一性,將藥物帶至特定區域來殺癌細胞,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傷害。ADC 在近幾年發展的很快。2023 年,ADC 藥物的全球銷售額為 100 億美元,預計在 2028 年成長到將近 200 億美元,15% 的年複合成長率非常驚人。 “魔術子彈” (magic bullet) 的概念從二十世紀初期被提出,指藥物針對特定治病微生物或特定細胞攻擊,而幾乎對身體無害。最初是由德國科學家 Erlich 提出,他合成的小分子Salvarsan,是首款能專一針對梅毒螺旋菌毒殺的藥物,被認為是第一顆魔術子彈。遺憾的是,在其後 50 年由於技術等種種限制,這領域始終沒有太大的進展,直到 19…
  continue reading
 
最近很喜歡聽討論形式的PODCAST 這集我也來和大家虛擬討論一下 找了一個主題,大家來看這樣的公司,你會投資嗎? 200美元/50分鐘/次的健康檢查生意 看不出來有什麼新穎特別的檢查技術 但是服務模式新穎 很像未來式的檢測服務 有全身皮膚掃描,心臟血管檢測,血檢,外加醫生一對一解說 你會投資嗎這個生意? 這間公司是Neko Health,創辦人之一Daniel Ek,也是Spotify的創辦人。 投資圈應該都對NEKO Health都非常好奇...很想知道這會又是個獨角獸嗎? 另外,medgadget.com網站不見了。 有人知道這個網站怎麼了嗎?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siau1vq5ic082295g8on9d/…
  continue reading
 
為什麼一個國家的立法很重要? 一個法案能影響未來50年,社會和市場的樣貌,當然也塑造國家未來的樣子。 這集是我們的法規主講Amelia和我們分享1984年在美國生效的Hatch-Waxman Act。 內容聊到這個法案如何鼓勵學名藥開發,同時讓研發藥廠能保有投入研發的價值,又顧及人民的利益。 學名藥是原廠藥在專利過期後,其他藥廠經過開發,仿製原廠藥的成份,製作的藥品,稱作學名藥。 當然,因為這個40年前的法案,開發學名藥的廠商增加,才有現在大家在用藥上能夠有多種選擇。 美國一直都是醫藥產業的戰場,擁有世界最先進的科學和醫藥科技。這大概沒有人會說不是吧!! 無論是藥品的研發或者學名藥廠,在全球都是領先的地位。 現在回頭看,當時的法案,確實影響現今美國的醫藥產業樣貌。 也間接塑造了這個國家在科技…
  continue reading
 
藥物開發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我們在研究所期間,接觸到的往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且大部分著重於研究機制、找到藥物標的和設計候選藥物這一塊。從候選藥物到上市藥物中間仍然有很大一步和許多阻礙需要克服,其中包括了臨床試驗和藥物製程開發。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 Novartis 藥廠擔任 Clinical Science & Innovation Academy Fellow 的廖怡恩博士和 Vertex 藥廠 Process Development 部門擔任 Senior Scientist 的畢家興博士,我們以輕鬆的聊天方式,討論了轉譯科學、臨床科學與藥物製程開發的流程、工作內容與趣事。 除了分享自己的職涯經驗,他們也會介紹今年 BTBA 年會 Translational Science Panel 和 …
  continue reading
 
很催眠的一集。失眠快點進來聽.. 錄完後自己回聽,竟然聽到打瞌睡😱😱😱 想想自己都聽到睡著,有人要聽嗎.. 凱米颱風停班停課三天,大家還平安嗎? 任何財損當下一定很不好受,但是往好的想,就是命還在,未來還可以努力。 這集我們聊利用ChatGPT,這類的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來生成文字稿件這件事... GenerativeAI是人工智慧系統可以用在文字、圖片、影片.. LLM是大型語言模型,是Generative AI的一種應用,專門在處理"語言"上的內容。 這集我們的討論,專注在LLM產出"文字"這樣的應用。 你可能有這些疑問: 老闆要我寫報告,我可以用ChatGPT來寫嗎? 這個工具會讓抄襲論文更容易? 公司發新聞稿,也不用自己寫了? 翻譯文章…
  continue reading
 
這集是哈利特和Yuchin,回答聽眾來信。 重點結論: 沒有完美的工作,離職總是因為工作上壞的、不能接受的事情離職。 所以: 1.轉職的時候,除了要評估自己的個性適合什麼類型職務,也要了解新職缺的工作內容。 2.對於新工作,不論好的壞的都要列出來。 3.特別要注意到壞的方面,最差的狀況,自己是不是能夠接受? 這集有聊到的重點: 1. 生技產業上班,兩年內換了幾個工作,然後在思考換到下一個工作... 2. 轉職的盲點 3. 檢驗、研發、、專案經理、生技業務..等職務類型 4. 產品專員、CRA適合什麼個性的人? 我們是分享自己的看法,不是批評喔!希望大家都能在工作上,做得開心愉快。 有什麼問題和想法,歡迎寫信或留言給我們。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
  continue reading
 
每天都是充滿AI的資訊,趨勢不可擋,你有計畫擁抱AI嗎? 這集分享最近看到關於AI in Medicine的資訊。 根據資料,目前AI in Medicine幾個方向: 1.Diagnosis (Medical Imaging) 2.Predictive Analytics 3.Personalized Medicine 4.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5.Workflow, healthcare management, telemedicine.. 6.Medical Research, Clinical Research 7.Medical/Surgical Robots 另外,AI這麼好,有什麼缺點呢? 為什麼依舊無法完完全全獲取人類的信賴? 有什麼需…
  continue reading
 
藥廠的營運部門 (operations) 和研發 (research & development)、財務 (financial) 同為藥廠中的巨大核心組織,營運部門通常包含製造、人力資源、資訊等子部門。營運部門的工作內容,常常圍繞著「人」在進行,如何與相關部門一起協調優先項目、有效統籌有限的資源,是在營運部門工作的日常課題。 本集節目邀請到目前在 AstraZeneca 藥廠,負責研發資訊科技管理 (R&D IT) 的陳昱名博士 (Dr. Morris Chen),他的部門支援細胞與基因治療的資訊相關需求;在加入藥廠之前,Morris 在管理顧問公司工作,負責藥廠營運的優化。我們談到當時 Morris 第一份工作的求職考量、顧問業和藥廠的合作關係,也簡介藥廠營運管理。此外,Morris 分享…
  continue reading
 
你在職場上,正考慮要不要辭職,去念博士? 或者,你正在博士班的過程中,掙扎要不要繼續唸下去? 職場很競爭,碩士學歷足夠嗎?有沒有需要唸博士呢? 有博士學歷,在職場發展比較多升遷的機會? .....以上,你有相同的疑問嗎?到底要不要去唸博士? 業界對一位博士的期待又是什麼呢? 這集是巧立和主持人Yuchin的聊天,分享我們的看法和經驗。 每個人的狀況不同,我們的看法不見得能套用到你的情境上,下決定之前,還是要依自己的狀況評估。 再多的誘因,如果不是自己真的有興趣,有一天遇到困難,可能覺得唸得很痛苦.. 但如果你是真的喜歡,我想遇到再多困難,你也會想辦法克服的。 唸書這件事也是,我們的建議是,如果真的有興趣再去唸,會唸得比較開心喔!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
  continue reading
 
很開心 能見到幾位在六月展覽上來跟我們打招呼的聽眾 分享你們對生醫人這個小節目的看法。 這節目的聽眾,真的都是認真的人啊........... 人與人相處,即使短暫交談,也會感受到對方待人的溫度 約略知道對方是怎麼樣的人 在展場上特別明顯,因為什麼樣的人都有.. 我們不是什麼社交高人 只是誠心與人交談 期許自己做個有溫度的人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siau1vq5ic082295g8on9d/comments ✎ 留言: podcast.biomeder.com/contact-us 📧 Email: media@biomeder.com 💰 小額支持: biomeder.com/product/pay-to-reco…
  continue reading
 
又是一年的夏季,很多 TBA 年會或是各種 conference 開始舉辦,除了各式講座和專題討論外,人脈拓展 (networking) 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講到 networking,有些人在社交場合不太好意思跟陌生人聊天,或著帶著一點功利的眼光,直率地想和人建立專業領域連結,甚至拜託人介紹工作;也有些人覺得只有管理階層需要和人交流,科學家好好做實驗即可,種種迷思讓 networking 的困難度急劇上升。 但若能抱著單純的心態進行 networking,專注在和不同領域的人認識接觸,除了進一步拓寬自己的認知邊界,又培養專業人脈,實在是好處多多。這一集我們請到兩位在今年波士頓生物科技年會 networking 的負責人 Ginnie and Phoebe 來和我們聊聊一些常見迷思,…
  continue reading
 
這集是2024/6/21在Medical 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 現場LIVEPODCAST的錄音。 你要選工作 要轉職談薪水 如何找到自己合適的職缺.. 請大家聽聽看這集,有沒有幫助啊!! 錄音當天在現場太開心,一陣混亂,一開始前段沒有錄到,大概有幾十秒吧!! 後來才回神過來,趕緊按下機器錄音。 還好重點都還在....................哈哈哈 這個上傳的檔案處理了一下背景噪音。 因為展場現場背景音挺大的... 處理完好像還可以喔!! 音質應該還可以更好,當天一直想著錄音,忘記要現場調校錄音介面了..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siau1vq5ic082295g8on9d/comments ✎…
  continue reading
 
#2024MedicalTaiwan展覽訪談系列 這集邀訪來賓【醫百科技 董事長 黃大可 牙醫博士】 要開發高階醫材,還要創立品牌、銷售,要多久,有多少困難? 產品本身品質&功能要好,還要讓醫師能夠接受,才能銷售出去。 然而,台灣醫材開發人才難找,大家都去了半導體業....;要建立品牌行銷的人才更難找..。 一起來聽,台灣品牌的 頭部導航+手術機器人 專家-醫百科技的故事。 (00:01:20)從執業牙醫到創立醫百科技 (00:06:30)核心技術,產品從牙科擴展到其他科別 (00:16:40)建立團隊 (00:18:33)為什麼創立品牌 (00:23:14)建立品牌的投資 (00:25:28)外銷遇到的失敗例子 (00:35:01)產品的服務在地化 (00:40:17)給這領域的聽眾的建議…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

边探索边听这个节目
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