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ses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透過搜尋關於正念 正向 積極 富有啟發性的內容,分享給大家,讓大家一邊聽住爵士樂,一邊輕鬆吸收資訊,一齊成長,一齊進步。 By searching for content about mindfulness, positivity, and inspiration, share it with everyone so that we can all relax and absorb information while listening to jazz music, growing and improving together.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ntinue reading
 
「新气集ThinkAge」是由写作平台“三明治”创始人李梓新主播的个人播客。探索写作、教育游牧和家庭话题。节目入选苹果播客2020年度编辑推荐。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本集我們將探討 1. 蓋茨的愛情故事:蓋茨如何認識他的老婆 Melinda,以及他們的相處過程,當中經歷了什麼波折。 2. 揭開微軟發展的難難時期:由受人景仰到被人唾罵! 3. 解決能源危機的決心:即使經歷眾多挫折,仍堅持發展創新核能. 從這次蓋茨成長之旅,希望大家能有所得着:學習與人相處,學習珍惜身邊的人,學習不放棄,全力以赴。 —————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QRrIPC (Spotify) https://shorturl.at/Q9ddt (Netflix) Netflixhttps://www.netflix.com › titleInside Bill's Brain: Decoding Bill Gates Night in V…
  continue reading
 
蓋茨和艾倫早期的無敵合作,揭開微軟發展的序幕。你將了解蓋茨為了微軟,展現出他的熱情,專注和努力;同時蓋茨的極端專注和高要求對團隊造成壓力,與保羅的生活重心不同,最終導致了兩者之間的緊張關係,由親變疏。 而為了盡好社會企業責任,蓋茨致力解決小兒麻痹症問題,儘管在小兒麻痹症根除計劃中面臨許多挑戰(如文化差異、宗教信仰、地緣政治的影響等),蓋茨始終保持不懈的努力。透過本集可以學習他如何將問題如洋蔥一樣,持續進行反思,逐層逐層解決。儘管在某些地區取得成功,但面對新挑戰時,成功的脆弱性顯示出持久努力的必要性。 最後我們能了解蓋茨與巴菲特兩位大人物相識的經歷。 同時我也會透過本集內容,為大家分享個人如何加強自己的專注,提高效率的方法。 ————— (Apple Podcasts) https://app…
  continue reading
 
隨著第二集的發展,你將了解這位世界首富的其中一個成功秘訣/習慣:靜思。他給予自己一個沉思週,容許自己獨處一段時間,讓靜心思考,除了可以增加記憶,亦能理清自己思緒。 另外也能了解他的友誼。童年時期兩個對他影響很深的人,Kent & Paul Allen。他們之間經歷過什麼有趣的事?他們如何成為好朋友,一起搭上成功之路?讓我們一起透過這旅程,學習他的成功秘訣! ——————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QRrIPC (Spotify) https://shorturl.at/Q9ddt (Netflix) Netflixhttps://www.netflix.com › titleInside Bill's Brain: Decoding Bill Ga…
  continue reading
 
“微軟創辦人” “世界首富” 這可能只是大多數人對Bill Gates 最多的了解。透過本集,你將對這位成功人士有更深入的了解,包括他的童年,家人對他的影響,他的成功因素(讀書,思考),以及最重要,他如何對每件大事,每個議題解難! 由向他最基本的成功之道開始,慢慢學習累積,你也能夠成為他一樣有能力的人! ——————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QRrIPC (Spotify) https://shorturl.at/Q9ddt (Netflix) Netflixhttps://www.netflix.com › titleInside Bill's Brain: Decoding Bill Gates Night in Venice by Kevi…
  continue reading
 
你可能對素食了解不多,對此存在許多疑問和誤解。其實,素食的力量超出你的想像。奧運重劍金牌得主、香港劍擊運動員江旻憓推崇素食文化,其好處包括改善炎症、促進心血管健康和增強力量。 越來越多的名人和運動員,如阿諾舒華辛力加和NBA球星Kyrie Irving,都紛紛轉向素食,並在各自領域表現出色。他們的成功故事讓人們重新思考飲食與表現的關係。 本集將深入介紹素食,澄清常見的誤解,比如素食是否能提供足夠的蛋白質和能量。我們還會探討素食對身體的多方面影響,包括如何減少慢性疾病風險和提高整體健康水平。此外也會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實踐素食,提供一些簡單易行的食譜和營養建議,幫助你輕鬆轉換到健康的素食生活方式。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QRrIPC (Spoti…
  continue reading
 
史泰龍之所以成為傳奇,即使面對眾多質疑,質疑他太老不適合拍動作片,他依然能夠保持巔峰,不斷帶給觀眾新的體驗,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大重點: 一、他依然堅持自己的夢想,繼續尋找新機會。是因為他對自己的目標始終如一,並且熱愛自己的工作。而成長型思維也從中扮演十分重要角色。史泰龍在工作中展現出無比的專業和敬業精神,許多危險的打鬥場面他都親自上陣,甚至因此受傷需要做手術。他的成長型思維讓他不斷進步,不斷學習,這種精神不僅對得起自己的目標,也讓他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二、史泰龍能夠在電影中邀請到眾多大牌明星,這與他多年來經營的人脈密不可分。他懂得建立和維護人脈,不是為了利益,而是專注於提升自己,為他人提供價值。這樣的吸引力法則讓他自然地吸引到同樣優秀的人,並且在他需要幫助時,也能得到他人的支持。 …
  continue reading
 
在《洛奇》大獲成功後,史泰龍又塑造了另一個經典角色—越戰老兵Rambo。Rocky加上Rambo令史泰龍取得巨大成功。儘管在動作片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史泰龍並不滿足於此。他嘗試了喜劇、戲劇等多種類型的電影,追求另一種挑戰,然而效果卻不盡人意。 在經歷人生不斷出現的高低起伏,以及內心的不安中,史泰龍始終保持著對演藝事業的熱情和追求。他重啟了《洛奇》系列,推出了《洛奇6》,這部電影不僅講述了Rocky在年老時如何面對生活的挑戰,還展現了他在事業上的不懈追求。他,想繼續透過Rocky延續挑戰和旅程,也為為大家帶來更多反思。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由Jazz
  continue reading
 
史泰龍盡管有著坎坷的童年,憑著堅毅意志,創作了經典電影: 洛奇, Rocky。這成功的背後,究竟經歷了多少鮮為人知的挫折?而洛奇的成功,帶給史泰龍的,除了名氣,竟然更為他帶來了壓力。面對高潮和低潮,我們一同向這位巨星學習 如何面對無數質疑及內心掙扎,如何將這些負面情緒一一克服. 【Apple Podcasts】https://apple.co/3QRrIPC 【Spotify】https://shorturl.at/Q9ddt Night in Venice by Kevin MacLeod | https://incompetech.com/Music promoted by https://www.chosic.com/free-music/all/Creative Commons Cr…
  continue reading
 
这期节目我邀请了在UEA和我经常日常交流写作的赵星,他是UEA创意习作系T.K.Wong写作奖学金20多年来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得主,2023-2024在这里驻留写作小说一年。 赵星(右一) 我和他交流了他在写作中的以上海为主题的小说。英文小说写作中的细微感受,在UEA生活一年的细节。 欢迎大家收听! 这期节目我们聊了这些话题 6:45 在上海时如何保持英文写作的语感和状态? 15:06 对赵星影响比较大的作家是? 19:07 如何写作上海在21世纪初的"小黄金期"? 26:22 在UEA体会到新的写作风格是什么? 29:37 一年下来写作上改变最大的地方是什么? 31:48 文学小说和类型小说的交融探索 35:22 中英文写作的异同感 40:39 在英文里可能连cliché都听不懂? 45…
  continue reading
 
史泰龍的傳奇人生, 原來有著坎坷的童年, 而靠著自己的堅韌意志和不懈努力, 他開始在電影事業(演戲&寫劇本)路上一步一步向前. 面對眾多逆境和挑戰, 史泰龍會怎樣選擇自己的路, 活出自己的人生? 【Apple Podcasts】https://apple.co/3QRrIPC 【Spotify】https://shorturl.at/XeYEd Night in Venice by Kevin MacLeod | https://incompetech.com/ Music promoted by https://www.chosic.com/free-music/all/ Creative Commons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3.0 Licen…
  continue reading
 
上集提到阿諾舒華辛力加的健身歷程,充滿冒險同挑戰,憑著自己對目標的追求,高度自律,最終一步一步走上了健身之巔。這個健身歷程充滿啟發性,十分值得學習。 而呀諾如何由健身搭上演藝之路呢? 他的演藝歷程又充滿着什麼新挑戰呢? 而他又會如何面對呢? 聽完這集 你會更加了解阿諾的演藝之路 你會更加了解保持渴望的必要性 你會更加知道如果係由谷底走上山峰 【Apple Podcasts】https://apple.co/3QRrIPC 【Spotify】https://shorturl.at/XeYEd Night in Venice by Kevin MacLeod | https://incompetech.com/ Music promoted by https://www.chosic.com/f…
  continue reading
 
从本期开始,我将开始做一些UEA(东安格利亚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师生的采访。这也是我第一次制作英文播客。第一期的嘉宾是来自津巴布韦的作家Godess Bvukutwa。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最大的孩子才9岁,却只身一人来到UEA,在奖学金资助下学习小说创作。她也是当地一家帮助妇女的NGO组织的创始人。 Godess Bvukutwa 我在学校的Sainsbury Centre和她聊了聊她的写作题材,她观察到的津巴布韦教育和中国的异同,非洲女性的身份对她写作上的影响,以及她在英国感受到肤色对自己的影响。 欢迎大家收听! 延伸阅读 Goddes的文章 Of Chronicles of living life with a wrongly spelt name (I)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
  continue reading
 
提起阿諾舒華辛力加,我們會知道他大隻,強壯。 但你知道他大隻背後經歷過什麼事嗎? 你知道他為了健身所作的付出嗎? 你知道是什麼引領他成功嗎? 聽完這集 你會有所得著 你會更加了解阿諾舒華辛力加 你會更加了解設定目標的重要性 你會更加了解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你會更加了解吸引力法則 【Apple Podcasts】https://apple.co/3QRrIPC 【Spotify】https://shorturl.at/XeYEd Night in Venice by Kevin MacLeod | https://incompetech.com/ Music promoted by https://www.chosic.com/free-music/all/ Creative Commons C…
  continue reading
 
这期节目是3月31日晚上我和《收获》杂志编辑吴越在上海三明治文化中心举行的线下分享会现场大部分录音。虽然我之前刚刚和吴越在线上录过一期,但是线下互动明显更加直接,聊出来的话题也很有意思。吴越也发挥了记者的基本功,问了我很多关于写作的问题。就先不剧透了,请大家收听! 欢迎大家收听! 对话中我们聊到了这些话题 3:50 用新的语言写作,会塑造新的人格吗? 10:42 如何从内心出发去写作 18:05 生活背景迥异的人们可以从文字中找到共情吗? 22:35 虚构与非虚构的边界 34:16 看见不同年龄的写作者 44:51 文学杂志编辑对写作者的建议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嘉宾:吴越,作家,《收获》杂志编辑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也可以在公众号“ThinkAge新气集”找到关于「新气集Thin…
  continue reading
 
这期节目我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我的人生导师,著名新闻人陈婉莹教授来做一期中文播客节目。 我是带着疑问和陈教授讨论的,在全球新闻业大衰退的今天,年轻人还应该期待新闻业,选择从新闻业开始职业生涯吗?机构媒体的公信力日益下降,个人媒体抬头,是不是一条好的出路?新闻媒体包括的范围、涵盖的能力有多少? 陈婉莹教授以她从事新闻50年的经历,以及从事新闻教育近30年的经历,说出她的理解和洞察,也介绍了新任港大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JMSC)总监、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导演杨紫烨(Ruby Yang)创办的亚洲首个国际化纪录片硕士专业。 我期待能和陈教授多聊聊一下她的新闻往事,希望能做成一个系列,让我们回到新闻的黄金年代。大家有给陈教授的话题,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转达给她。 欢迎大家收听! 我们在节目中聊到了这些话…
  continue reading
 
这期节目我邀请了目前居住在波士顿的作家泓舟,聊了聊我们作为"海外徒手育儿"参与者的体验。 泓舟在去年底出版了《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里面采访了好几种类型的父亲,包括"家具爸爸"、"周末爸爸"、"救火队员爸爸"、"帝企鹅爸爸"。 我们也谈了育儿中的男性参与。以及,在今天我们对教育的想象。 欢迎大家收听! Timeline 1:10 个人创作与家庭育儿的平衡,可能吗? 3:30 “徒手育儿”和老人参与育儿的不同感受 8:20 对“中国式育儿”的理解 18:40 今天的新手父母是否依然缺乏社会支持? 24:50 如何避免成为“完美父母”的焦虑 30:45 人们还向往组成家庭吗? 35:30 年轻人对生育的认知如何建立? 43:07 育儿过程中伴侣之间“爱的表现” 52:32 打破对父亲带小孩的刻…
  continue reading
 
能够和小邓聊她的工作是一个难得的机会,23年前她从广州来到德国,读书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听说难民营需要中国人做工作人员,她就应聘成功了。近几年来,随着乌克兰战争、中东以及巴尔干地区等地不稳定的局势,流到德国的难民越来越多,其中也不乏中国人的身影。小邓谈到了她的工作日常,她对难民的观察和理解。非常本原地和我们描述了一个难民营的轮廓。欢迎大家收听。 我们在节目中聊到了这些话题 1:29 小邓开始难民营工作的契机 4:05 2015年开始的难民潮,谁是难民?难民从哪里来? 11:32 德国的难民制度 21:48 在德国,难民能够获得工作机会吗? 25:45 一位中国难民的故事 42:41 在难民营的日常工作和基础设施是怎样的? 56:02 德国社会对难民的态度和讨论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
  continue reading
 
我和吴越、郭爽在2018年的一次线下分享,被收入吴越去年的新书《必须写下我们——被写作改变的人生》里。时隔五年,我邀请吴越来新气集播客聊聊,说说她在《收获》杂志是如何发掘新人,陪伴作者修改作品,以及见证他们的成长。 吴越说:“每一个小说都像要跳出来一样,它们在说话,很响亮。所以一个文学编辑部是静默当中的嘈杂。” 我们谈到《收获》杂志每期的青年作家专号以及其中的作品。吴越还分享了如何向《收获》杂志投稿的方式,以及他们选稿流程和标准。 欢迎喜欢写作的大家收听! 本期提到的作家 韩松落 邵栋 林棹 索南才让 David Shields Joan Didion 节目中我们聊到这些话题 01:44 中文文学世界中的非虚构与虚构 6:30 从记者到文学编辑,吴越在《收获》如何遴选小说? 15:15 从初…
  continue reading
 
1月初的一天,我和小创在伦敦家中坐下来,想聊聊家有一个18岁的孩子是怎么样的感受。 由于早婚早育,在我们的同龄人中,我们是孩子年龄最大的家庭。跨越2005-2023这18年,养育两个孩子的体验,好像已经过了好几个时代。中国社会和我们自己的家庭场景乃至个人发展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在这期节目中,我和小创把对其乐18年的养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0-8岁,8-15岁,以及15岁以后。而且慢慢养育会过渡到教育,再到引导和陪伴。这个过程,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探索,全无科学实验班的精密,也没有以果为因的倒推。 在育儿好像变成了方程式的当下,我们想让每个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特性,他们不是元素、符号或者变量,他们就是他们自己。 Timeline 2:20 育儿超过18年的感想 13:45 8岁的儿子与创业阶段…
  continue reading
 
去年10月底,儿子其乐在我的大学“宿舍”里面度过他的期中假,全力准备伯克利音乐学院的申请。有一天我和他说,我们录个播客吧,就聊聊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音乐制作”这条非传统的音乐道路的。因为很多人心目中的"音乐生",就是要精通某种乐器,在一个乐团里面上台表演。而其乐学音乐的过程中没考过一次级,从钢琴到电吉他都接触皮毛而不精,却成为他投身音乐制作的重要养分。他是如何通过音乐来理解这个世界,以及最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的? 两个月后,他在家里的阁楼上大呼,地动山摇,原来他收到了伯克利音乐学院的本科offer,在他去波士顿面试之后的第9天,这份offer还带有近1/3的学费奖学金。欣喜之余,我们又录了这个播客的最后10分钟。 作为一个对音乐完全业余的家庭,孩子能有自我的探索能力,并且在无…
  continue reading
 
本期节目来自雅君FM 雅君的话: 今年,我跟朋友、公号「三明治」的创始人李梓新说,我要来UCL读「民族志与纪录片」时,梓新跟我说,「我也要去读书了!」 他选择在44岁这年,去石黑一雄的母校、东英吉利大学(UEA),读非虚构创意写作。 在梓新读完第一学期后,我在伦敦约了他聊了这期播客,和他聊了聊,用第二语言英语写作的感受,在UEA到底学到了什么,所感受到的英文和中文写作的不同等。 以下是Timeline: 00:01:04:在UEA感受到,非虚构和虚构写作的相同:注重个人动机 00:08:10:感觉小说是个更封闭的文本,非虚构更有对话感 00:08:55:当课上出现看不懂的文学和影视作品时,怎么办 00:13:06:「学拍片让我意识到还是写作的创意占比纯度更高」 00:13:53: 英文和中国…
  continue reading
 
这一期我和久未见面的老朋友,《单读》主编吴琦谈了谈我们各自对中文写作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生存状态观察。 今年1月,《单读》联合瑞士、爱尔兰、澳大利亚、肯尼亚四个国际文学组织发起了"新声计划"(New Voice) 。这个国际文学计划,征集短篇小说、非虚构和诗歌作品。吴琦谈了谈这个计划的来龙去脉,以及他对应征作品的感受。 我聊了一些我在UEA学习英文创意写作的感受。非虚构是否一定要有社会主题和背景,社会性和个人化如何结合。世界关注什么样的中国故事? 我们还交流了个人的创作计划。 欢迎大家收听! 节目中我们聊了这些话题 1:03 单读新声计划,世界图景中的写作进行时 5:49 文学奖、写作者与读者,如何保护创作生态多样性 14:28 非虚构的可能性与作者的成长路径 22:55 在欧洲,文学与现代生活…
  continue reading
 
10月14日下午,我和今年8月刚迁居到伦敦的播客制作人杨一,一起在伦敦大学学院(UCL)举办了一场对谈,聊聊人在海外的离散创作。 当天的活动来了100多名听众,我和杨一聊了英文创作、离散这种状态是否有利于创作、创作者的自律等话题。还邀请了很多现场创作者分享了他们的项目,颇有"谐星聊天会"的现场感。 欢迎对伦敦、英国乃至海外的华人生活和创作状态感兴趣的朋友收听,我们也在征集更多的人在英国的同行者。可以点击下面链接报名: http://china30s.mikecrm.com/9hNnnXt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写作者 嘉宾:杨一,播客制作人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也可以在公众号“ThinkAge新气集”找到关于「新气集ThinkAge」的推送。 剪辑:备备 片头原创配乐:李其乐…
  continue reading
 
这期播客,我在和正在美国旅行的作家春树聊了一下双语写作和诗歌。 作为春树的同时代人,我经历过春树因为《北京娃娃》横空出世的时间。在媒体、出版商的推动之下,春树在21世纪初的中国成为一个写作者Icon。后来,她在2015年移居德国,至今八年。 她在探索新的写作可能,同时也保持着诗歌创作。我们聊了聊身居海外的时候,写作尤其是诗歌对于创作灵魂的慰藉和激发。 10月21日开始,她将和三明治合作开办"朦胧诗之后的中国诗歌"工作坊 。 一连六周的周末,她将和大家分享她自己的诗歌写作和阅读心得:"对于中国的诗歌读者来讲,“朦胧诗”是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诗歌流派,即使平时不怎么读诗的人,提起北岛、海子、顾城、舒婷,总还有些印象,还可以脱口而出几句流行的诗歌金句。而之后的“第三代”“网络诗歌”,包括“80后…
  continue reading
 
上一次和"梵几"创始人高古奇的聊天,已经可以追溯到两年前。两年之后,我重新回到英国学习和生活。高古奇则因为父母双亲的陆续去世,在经办葬礼过程中深感中国的丧葬文化需要升级。等了两年,发现还是没有别人做,就决定自己重新开始,打造一个叫做"归丛"的丧葬文化品牌。一开始的产品包括灵龛、灵盒等实体物品,以后还将打造播客、出版等文化项目。 我们两个中年人谈了这个人生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以及我们如何开始思考生死,思考灵魂,并从国外的亲身体验,谈到我们可以从什么方面重新塑造中国的丧葬文化,以及,这意味着什么。 欢迎大家的收听! ——————————————————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嘉宾:高古奇,设计师,丧葬文化品牌"归丛"创始人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也可以在公众号“ThinkAge新气集”找到…
  continue reading
 
去年3月初,陈楸帆从上海出发,开始了一场全球流浪,从美国到瑞士,到葡萄牙到巴巴多斯,又再回到美国。这场迁徙过程中伴随的是“采风”以及对个体意识的重新思考。 我们俩的对话从全球化究竟处于哪个阶段讲起,一开始,我认为之前的全球化已经出现了不少问题,我们期待一个新的全球化的2.0版本.。 楸帆提醒说,这其实最早的全球化1.0是大航海时代,全球化2.0是我们过去三四十年所说的商业和文化意义上以西方为主导的全球化,而接下来的时代,是全球化3.0的时代。个体叙事抬头,迫切地希望摆脱工业化给人带来的模板化和标签化痕迹,真正探寻每一个个体是谁? 这个探寻过程并不容易,像陈楸帆所在的科幻写作领域,对科学主义一直都是全面推崇的。很多人对陈楸帆接触“玄学”,以各种流派的观念和能量模型来试图解释世界和个人感到讶异。…
  continue reading
 
这是一期“新气集”与Storyland童书研究所的播客串台的节目。除了主播梓新之外,还有两位嘉宾,分别是Storyland的创始人--小游(Emily)和Storyland Podcast的主播Ella。我们一起聊了聊4.18-20日三天在伦敦书展上的参展感受。欢迎大家也来说说你们听完播客的感受! 更多教育资讯、童书推荐和作家采访,欢迎关注公共号:“Storyland童书研究所” ———————— 新气集ThinkAge建立了听友群,欢迎大家添加微信 明仔(Ming30s),申请入群! 主播:李梓新 三明治创始人,现居伦敦 嘉宾:小游 Storyland的创始人 Ella Storyland Podcast 剪辑:Ella…
  continue reading
 
教育游牧是平行于“数字游牧"的一个新概念,指的是有孩家庭兼顾孩子教育和自身工作进行的游牧选择。新气集ThinkAge已经从家庭、创新教育角度做过这个主题的节目。在2023,教育游牧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热潮。而动身较早的家庭,在2022年国内尚未解封的时候,便已经出发。 ”少年商学院“的创始人张华,在去年7月和太太带着三个孩子到了新加坡。孩子进入了当地的国际学校,而他则远程管理广州的公司,并坚持每天早上八点做视频直播。作为一个资深媒体人转型的创业者,他为何在年过四十选择出国教育游牧,又如何在新加坡开始新的生活?新加坡是适合教育游牧的地方吗?这期节目中,他都将做出解答。 这是从伦敦和新加坡的连线,两位和家庭一起教育游牧的爸爸,一起聊聊对世界,对教育的观察。 ———————— 新气集ThinkAge建…
  continue reading
 
2022年底倒计时几天,我在伦敦迎来了旅欧写作者邹思聪。 自从2021年10月,他到中东欧就读伊拉斯谟项目的硕士,他已经在德国、波兰和捷克呆了三个学期。我们上一次见面追溯到上海时期,那时他刚刚离开深圳的互联网企业,开始独立写作。后来在三明治十周年的时候,我们还录了一期播客。在过去一年,他一直给三明治开设专栏,用每篇万字以上的篇幅分享他的东欧见闻。 这一次,我邀请他来伦敦小住几天,也和伦敦的三明治朋友做分享沙龙。在分享之前,我们先录了这期播客。那天聊的状态很好,我们谈到了新的迁徙、东欧的年轻人、转型后的社会,以及一个母语写作者如何逃离母语环境后才重新找回这门写作语言。 对于东欧,我们有共同的父辈记忆,却在今天越来越相互冷漠。思聪用他在波兰克拉科夫跑步时被当地男女凝视的小故事开始,讲述他在东欧的…
  continue reading
 
这是梓新和太太小游(对的,改了新名字!)在年末的一次对谈,总结了最近对我们来说最大的一个收获,在伦敦租到了心仪的房子。 租房子和搬家这件事对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从2003年初开始,到现在已经搬家20多次,其中还包括好几次跨国搬家。选择居所的背后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比如是否一定要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在选择“家”的时候,最看重的是什么,身体和空间的关系是如何被感知和变化的?在英国之后,homeoffice的时间增加了,如何和生活较好地结合?这些都是这一期探讨的话题。 这也是我们从家庭角度对动荡的2022年的一次年终总结。 ———————— 本期节目Timeline 01:14 搬家20+次的故事 05:52 在上海的二胎家庭租房体验 08:10 在英国找房 16:00 从两个人到四个人的搬家记忆 …
  continue reading
 
这是从《再见爱人2》聊起的亲密关系话题,这期我和太太小创来谈谈关系中起冲突时的化解机制 。 男生和女生交往,到进入婚姻,是不是会建立一种模式和机制。这种模式和机制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在冲突中不断变化、优化?我们俩探索了这个复杂的话题。 非常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谈谈你们对这些话题的想法,也可以说说你们想听什么,我们下期接着聊。 ———————— 本期节目我们聊了这些话题: 03:18 我们冲突的频率 05:45 男性对女性情绪变化的感知 14:25 亲密关系中的同理与共情 20:11 发起冲突的原因和好的处理机制 27:30 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 34:55 亲密关系的”规则“建立 45:32 好的爱人是什么? 主播:李梓新、小创,三明治创始人 剪辑:备备 配乐:Paul O'Reilly - On…
  continue reading
 
这是新气集的一个新系列「新气集夜谈」,在这里我将会和我的太太小创闲聊一些生活话题,做一些内容上的小实验。 来了英国之后,可能是对母语文化的怀念,我们俩都开始追起了国内综艺,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到《脱口秀大会》到《披荆斩棘的哥哥》,再到最近的《再见爱人2》。这一期节目,我们就围绕着《再见爱人2》刚开播的两期,展开聊聊。 在两季的《再见爱人》节目中,几对恋人的关系大概可以分为“老夫少妻”、“冷漠的同龄文艺青年”和“女强男弱”几种类型。我们看了第二季前两期,谈了谈“女强男弱”这个话题,及其中所呈现的中年男人的失语现象。张婉婷所呈现的女性情绪如何被看见和抚慰,也是男女关系中一个扑朔迷离的话题。 非常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谈谈你们对这些话题的想法,也可以说说你们想听什么,我们下期接着聊。 ————————…
  continue reading
 
今年初,从伦敦毕业回国的吃吃,在北京应聘到“住家老师”这份工作,她的工作是住在雇主家中,帮助两位十来岁的孩子进行学业规划和功课辅导,甚至还要负责日常菜谱的搭配和安排。 由于雇主夫妻长年不在北京,吃吃的工作一般都是在摄像头的监视中进行的,和她配合的还有一位住家阿姨。和孩子陪伴的过程中,以及孩子对她的倾诉中,她意识到这种精英化教育培养模式带来的问题,也亲身体会了阶层、服务等社会学议题。三个月之后,她意识到她暂时无法改变这个状态,选择了离职。 我和吃吃聊了聊,从“住家老师”这份工作,这个群体折射出来的中国教育的种种现象和问题。 延伸阅读: 吃吃在三明治写的文章 《我在北京做住家老师,却更像是孩子的经纪人》 ———————— 新气集ThinkAge建立了听友群,欢迎大家添加微信 明仔(Ming30s…
  continue reading
 
阅读商业杂志,看商业报道,在21世纪的前15年,基本都属于白领青年的标配,也是普通青年努力上进的生活方式。了解商业世界,便几乎能了解整个世界的脉搏。 在近些年,这样的现象悄悄消失了。年轻人满足于在手机阅读,甚至在直接使用大厂产品的同时,就建立了对大厂的认知。 一批商业报道者也转型,进入公关、市场、实体等行业,用传媒业的操作方式悄悄影响着市场。但是商业报道的单独存在感已经变弱了。 在商业报道领域深度耕耘8年的许冰清(约小亚),和从事媒体行业20年,参与过2000年代早期商业报道浪潮的李梓新,一起聊了这期播客:在今天,年轻人还需要商业报道吗? 许冰清认为,商业观察其实可以作为一种日常练习,让自己在商业化社会中进行观察。而这些观察的作用将不止发生在传媒领域,而在各个领域都有意义。 三明治和许冰清也…
  continue reading
 
潮汕人雅婷从大学期间开始间隔年旅行,在碰上她的美国丈夫之后两个人更加将全球旅行进行到底。他们想追求一种“数字游牧”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用自然分娩的方式生下两个孩子之后,他们开始考虑在育儿的过程中也保持这种生活方式。在考察了清迈等地之后,他们来到了巴厘岛,在疫情中开办了一所自然学校Empathy School,目前已经有70个孩子就读。 Empathy School离巴厘岛游客胜地有一段距离,在疫情中更保持了宁静,仿佛一片世外桃源,学校也在农田、树林之中就地取材,兴建教室。孩子们大多数来自印尼的外国家庭,其中有一个中国孩子。新的学校总是带来很多问题,雅婷和她的小伙伴在一一解决。 来听听我和她的这期播客节目! ———————— 新气集已建立了听友群,欢迎大家添加微信 明仔(Ming30s),申请…
  continue reading
 
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Sophie加入了Think Global这家位于纽约的创新高中。这家高中每年分为四个学期,学生们到世界各地旅行,代替以往的IB体系学习。在疫情冲击之下,Sophie在今年年初才恢复了和学生们的线下旅行。她和学生们从墨西哥到了雅典,又即将往非洲博茨瓦纳研究动物迁徙。 这种全然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 项目制学习)的方式,取代以往的学习体系,是否行之有效?30个学生配以11个老师的豪华“旅行团”配置,会使学生们有怎样的成长? 我和Sophie聊了聊她参加的这个创新教育实践。 ———————— 新气集已建立了听友群,欢迎大家添加微信 明仔(Ming30s),申请入群!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嘉宾:Sophie,Think Global全…
  continue reading
 
芒果TV的节目《声生不息》把"港乐"这个概念放在我们长期熟悉的“粤语歌”或者“广东歌”身上。我一直好奇在非粤语区,朋友们在成长过程中接收粤语歌文化的方式和过程是怎么样的。这一期节目,我就邀请来锐裘和丁猫,她们分别成长于上海和成都,现在是资深的粤语歌爱好者。 我们谈到在人生不同阶段喜欢上粤语歌,对自己的生活经历有什么影响。粤语歌代表了如何一种文化风格,为什么能在一个人身上持续发生作用。以及,粤语歌在近三十年来的演化轨迹又是怎样的。 ———————— 新气集已建立了听友群,欢迎大家添加微信 明仔(Ming30s),申请入群! 本期节目Timeline 1:18 在广东以外的地区,粤语歌的影响力 6:30 90年代,从VCD和电视中初识粤语歌 17:20 香港文化中那些吸引我们的气质 20:19 …
  continue reading
 
3月25日,当天大雨,浦东机场只有七八个出港航班。我和6岁的女儿果然坐上飞机飞往成都,太太和儿子留在上海家中。 我的朋友傅踢踢把这称之为一场“家庭生活实验”,在我们离开上海两个月之后重返的时候,上海解封的前夜,他邀我做了一期播客节目,谈谈我们在外的流浪经历。 封控的两三个月,对每一个上海家庭都是巨大的人际关系考验。我把家里最小的孩子带离上海,太太和17岁的儿子获得了相对宁静的个人空间。我和女儿有着相对的行动自由,却也进行着艰难的互动。我们一路到了四川、广东、江西、厦门,最后在5月23日回到上海。 整整60天的行程,也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欢迎您听听这期的节目。 ———————— 新气集已建立了听友群,欢迎大家添加微信 明仔(Ming30s),申请入群! 本期节目Timeline 03:20 上…
  continue reading
 
前些天,邹思聪给《差不多先生》改了个词,写了这首《非必要先生》。我的儿子其乐自告奋勇唱了这首rap, 并自己做了编曲和混音。 以之记录上海这段特别的时期。 《非必要先生》(改编自MC Hotdog《差不多先生》) 歌词改编:邹思聪/李其乐 作曲:张震岳 编曲/演唱/混音:李其乐 我抽着非必要的烟 又过了非必要的一天 时间非必要的闲 我花着非必要的钱 口味要非必要的咸 做人要非必要的贱 活在非必要的边缘 又是非必要的一年 一个非必要的上海市 有非必要的测试 非必要又捅了几次 用着非必要的姿势 看着非必要的电视 吃着非必要的狗屎 写着非必要的字 又发着非必要的誓 非必要的夜生活 又喝着非必要的酒 听着非必要的音乐 喝醉非必要的糗 有着非必要的绝望 做着非必要的梦 穿着非必要的衣服 脑袋非必要的空…
  continue reading
 
今天,在双减制度实施以后,很多人对学校教育其实不抱太多的期望。但如何突围,如何实验?实验的效果如何?这方面的探讨和真实案例还是不多。所以我邀请到一位不走传统教育道路,目前已经成年工作的朋友,来谈谈他的经历。 曹玉朋来自内蒙小城,母亲在当地经营一家酒店,从小就根据他上学的精神状态决定给他转学,小学时他就换了三个,初中他到了北京读了一年,旋即转到曲阜孔子国学院进行全日制的国学学习,大学也在都江堰国学院完成的。毕业后,他做过书法老师,做过古代礼仪业务,参与过公益。这条非典型的教育道路,在他来到26岁的今天,意味着什么? 本期节目Timeline 01:49 频繁转学的小学时期 06:28 父母想要把我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15:08 为什么放弃在北京上学的可能性,前往国学院求学? 18:18 在曲阜…
  continue reading
 
施瑞婷是一位来自云南的彝族女孩,阴差阳错在北京读本科学了俄语。毕业后她一度在京东工作,后来选择离开。在北京当了一段外交官的汉语教师之后,2021年初她应聘孔子学院到了白俄罗斯小城维捷布斯克,担任这里孔子学院的中方负责人。 战争爆发了,地理位置处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中间的白俄罗斯,也和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瑞婷也被同事拉去熟悉防空洞,抢购物资,意识到战争离自己很近。 今年9月,她希望能到爱尔兰读书,换一个全新的专业:信息管理。她的很多朋友,还在国内大厂等工作。而云南家乡,每次回去都能感受到一种“把自己往外推”的力量。 请听这个女孩的故事。 本期节目Timeline 03:08 “是俄语选择了我” 07:50 在喀山,清真寺旁边立着教堂 14:33 到孔子学院做汉语老师 20:00 在白俄罗的日常…
  continue reading
 
笛子和夹子和我至今唯一的一次见面是在2017年上海五原路的“故事公园”。那时他们刚刚结束了环欧亚的房车旅行,想在上海安顿下来。可是习惯迁徙的他们无法适应大都市,于是又继续上路了。在疫情之前开始了美洲之旅。 在疫情中,他们来到了墨西哥,觉得这是“高配版”的印度,觉得非常喜欢就住了下来。这个时候笛子发现自己怀孕了。她一直想尝试自然分娩,在家中生产。结果她做到了。两年之后,他们搬到墨西哥山里的另一个城市Tepoztlán ,在那里又生了一个孩子。 现在,他们住在一个宽带都安装不上,要使用卫星网络的地方,生活非常开心,大儿子就读当地的华德福学校。他们也开始深入墨西哥当地的文化,并在当地传播中国文化。 一起来听笛子一家人神奇的居游故事吧! 新气集已建立了听友群,欢迎大家添加微信 明仔(Ming30s)…
  continue reading
 
这一期节目来自我主持的另一档播客节目《听潮Heartide》,是一档传播潮汕文化的节目。 徐大半是一位在汕头大学校园里长大的上海江西人。汕大这个独特的飞地环境,让她拥有无拘无束的大院、可以随时爬山摘果子的童年。在潮汕生活十几年,她不会潮汕方言,到十几岁才知道有肠粉这种物事。但这并不妨碍潮汕美食精神渗透到她的身体里。 这种美食精神的溯源在她到了上海读书,并在美食媒体《企鹅吃喝指南》工作之后更加明显了。在那里,她操作了好几个潮汕美食专题,并让自己从一种半外部半内部的视角重新认识这个“故乡”的美食——现在,她的妈妈还工作在汕大,很多个春节,大半仍然回汕头过年。 我和大半的相识是几年前她到三明治实习。在那里,她还写下了一篇自己的故事:《在潮汕一所大学里野蛮生长了15年,我是无脚的鸟 》 这次,我和大…
  continue reading
 
我和Lucia首次见面还是2016年在五原路的“故事公园”,那时她刚回国,放弃了Papi酱的offer,开始创建“当下频道”。 一个原本在咨询行业,身上带着波士顿美东气息的上海女生,做带有媒体属性的内容,换做其他人,可能一开始切入点就不容易找准。 但是五年多下来,Lucia的当下频道已经成为不多的能够反映中国社会“当下性”的内容平台,称之为媒体也不为过。过去五年,传统媒体沧海桑田,很多媒体对选题操作的穿透性都没有当下频道好。更可贵的是,在做这些独立选题的时候,“当下”也没有受到商业和运营上太多的影响。 比如,他们可以为了追踪二手衣服的去向,给衣服装上定位器,最终去到了河南的旧衣处理厂,找到自己捐赠的羽绒服。 在做“媒体性”选题空间越来越小的今天,反倒是我这个所谓有20年传媒从业经验的老人,来…
  continue reading
 
“二十一世纪,技术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开始了,我们的希望与绝望都注定要在技术营造的仿像当中迷失掉。”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某种历史的拐点显然已经可以窥见。小说家怎能对这样重大变化背后的内在精神动机视而不见呢?” 这是我在读王威廉的科幻小说集《野未来》时比较欣赏的两段叙述。 本期节目中,我和读物理出身的小说作家王威廉讨论了技术对人类未来生活的“科幻影响”。王威廉的科幻小说主人公多是普通人,他们生活中产生的科幻情节可能就是未来世界的真实日常。这也让科幻小说的流派有了一种新的可能,即在传统的“硬核”的“进步论”科幻写作之外,出现一种布满“怀疑”的写作,对人类能不能在旧秩序和新的社会结构当中寻找到新的平衡充满了怀疑,但仍然试图向人们展现镜子的多面性。 ———————— 本期节目Ti…
  continue reading
 
这一期播客节目算是三明治“555 project”系列中的一期。 555 project的命名来自三明治定义的“555街区”,是指武康路、乌鲁木齐中路、五原路三条上海小马路的周边区域,以它们的名字发音首字母谐音命名。我们用文字、影像、声音、建筑、数据、策展等方式在这里做“在地叙事学”的实践。 2020年元旦前夕,“多抓鱼”创始人猫助从北京搬到上海,并在安福路开设了多抓鱼的上海新店。我和她聊了聊工作和居住在“555区域”近两年来的日常和感受。猫助详细说了她为什么选址在安福路,她对空间的灵感直觉,和对周边区域的暗中观察。 节目的最后,猫助还分享了她在上海最爱去的几家咖啡馆,她说在里面办公效率很高! 猫助在上海的家 猫助在永嘉路 安福路多抓鱼开业 ———————— 在迎来创办一周年的时候,新气集也…
  continue reading
 
本期是一期特别的串台节目,我和好友傅踢踢在他的播客频道《说点傻话》中一起聊了聊我们观看电影《梅艳芳》的感受。 我是一位香港流行文化的爱好者,这次傅踢踢邀请我借由《梅艳芳》的上映谈谈我们所理解和感受的香港文化以及年代变迁。节目中,我们回顾了同时代的艺人和歌者,聊聊我们永远怀念的、朝气蓬勃的、多元并蓄的香港乐坛黄金年代。 本期节目会在《说点傻话》首发,我也希望在《新气集》和大家分享。 本期主播 傅踢踢,做过媒体,做过编剧,还想继续做下去。活了30岁,听流行音乐50年。 李梓新,非虚构媒体和文化平台“三明治”创始人,播客“新气集ThinkAge”主播。有20年媒体从业经历,粤语歌资深爱好者。 本期节目内容索引 05:23 二刷《梅艳芳》,第一次流泪,第二次告别 12:04 一个80后,看《梅艳芳》…
  continue reading
 
在伦敦开设了自己工作室的独立时装设计师杨桂东(Samuel),疫情以来已经三次来回伦敦和上海,参加了上海时装周等活动。 他的团队和日常需要的设计氛围在伦敦,他的产品市场在中国。 在过去,国际之间来回是很正常的事。疫情之后,对创意行业的从业者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和杨桂东聊了聊他在数次极不容易的飞行和隔离之间,对伦敦和上海两边生活的观察。 ———————— 在迎来创办一周年的时候,新气集也建立了听友群,欢迎大家添加微信 明仔(Ming30s),申请入群! 本期节目Timeline 01:20 疫情期间的国际往返 08:28 “后疫情”时代的伦敦工作生活 11:11 作为独立设计师在疫情中看到的变化 24:42 在西方成长和求学,如何探索设计中的东方元素 30:48 华人设计师在伦敦开设工作室…
  continue reading
 
上海姑娘艾米在伦敦组建了自己家庭,定居伦敦十几年了。9月份,她开始了一项独特的新工作——到伦敦的埃平森林(Epping Forest)上班。 埃平森林是伦敦面积最大的自然森林,长度20公里,面积达到30多平方米公里。艾米服务的这个埃平森林保护基金会,是一个长年在这里耕耘的民间组织。她更是这个组织第一个全职成员! 以前国王在此狩猎的皇家森林,变成“人民的森林”之后,如何依靠非政府组织保持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艾米每天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在森林工作给她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请听本期播客。 ———————— 在迎来创办一周年的时候,新气集也建立了听友群,欢迎大家添加微信 明仔(Ming30s),申请入群! 本期节目Timeline 01:04 关于埃平森林 05:22 保护森林的公益组织与生物多样…
  continue reading
 
4月底,王磬从荷兰回国的时候,我就邀请她做了在国内的第一场分享会。后来还在她的家乡,贵州凯里一起聚餐。 在那之前,她已经有三年没有回国,她和若含、孟常两年前开办的播客《不合时宜》受到广泛关注。她也借此观察到中国年轻人的生活和思想。回国的四个月,《不合时宜》播客在小宇宙的订阅量从五万增长到十万以上,她也在一场场的朋友聚会和公开活动中亲身感受到当代中国生活的脉搏。 八月底,她回到荷兰,继续担任驻外记者。我和她聊了聊她对在国际间来去的in-betweener(中间人)这种状态的感受,以及驻外做媒体报道延伸下去的追求。我们也一起讨论了今天全球化的中国年轻人可以做些什么。 最重要的,这是一场朋友之间的漫谈。 ———————— 在迎来创办一周年的时候,新气集也建立了听友群,欢迎大家添加微信 明仔(Min…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