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金鐘美聲閻大衛,每天伴您線上聽靈修~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共享觀點》期待用分享而非說教的方式和年輕人談論聖經的觀點和真理。透過主持人周巽正牧師和廖文華牧師輕鬆幽默的對談,並結合網路社群媒體,分享他們的信仰與生活的經驗,傳達聖經真理價值觀。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我們看了什麼是「執事」,今天再來看另一種屬靈的恩賜,「勸化」。這一點保羅也給我們一個簡單的定義,他說「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羅馬書十二章8節)。「勸化」的希臘原文的意思是「呼籲、要求、鼓勵」,甚至是「乞求或懇求」。 要了解何謂「勸化」,最好的方法就是看看勸化的實際行動是什麼。譬如,今天經文的第2節,保羅告訴提摩太:「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 責備人和受責備一樣不好玩,但有時候卻是必要的。責備人的時候,該說什麼、該怎麼說都非常重要。這時候「勸化」就可以發揮作用。就像保羅勉勵提摩太的:「說該說的,但要能夠鼓勵到弟兄姊妹。態度和口氣都要力求溫和,要呼籲他們遠離罪惡,邀請他們回到神的恩典裡。」 簡單的說,就是用愛心勸化人,為對方的…
…
continue reading
很多人喜歡做屬靈恩賜的評量,希望能夠更了解自己的恩賜,知道自己在教會裡可以扮演什麼角色。不過今天的經文,保羅告訴我們不只要知道自己的恩賜,還要「照著信心的程度」使用恩賜(第 6 節)。來看保羅所提到的一些內容,讓我們就從執事開始談。 使徒保羅他告訴我們,正確的執事要的是「專一執事」(7節)。「專一」似乎沒什麼好說的,但保羅的陳述非常到位。他說,幫助人沒什麼花俏的規則,服事就當專一服事。 從保羅用來表示「執事」的希臘文,就可以更清楚了解他的意思。「執事」的原文,最基本的意思就是「服務生」,意思是「主動服務、心甘情願」。新約作者經常將這個字,與意思是「相信、信任或信心」的希臘文一起使用(見第 6 節)。 也就是說,心甘情願、憑信心去幫助人,知道聖靈會加添我們力量。祂會告訴我們做什麼、如何做,我們…
…
continue reading
主賜給我們才幹和能力,使我們能夠事奉祂,並在我們的生活圈裡發揮影響力。 為了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我們就要養成禱告的習慣,常常與主連結,服事才會有果效。與主交談能預備我們的心與人對話,有神的帶領,就算是簡單的三言兩語,也能產生驚人的效果。主也應許,會照著祂完美的旨意回應我們的祈求。 天父要我們使用屬靈恩賜來祝福人,因此要時常提醒自己,服務的行動,能向人展現神的慈愛與憐憫。當我們願意成為光成為鹽,神就會讓我們的影響力發揮到極致,甚至超乎我們想像。 我們要向主禱告說:「主啊,求祢掌管我的生命,好教祢能透過我的言語和行為影響人。無論祢要我做什麼,讓我一生的年日都有永恆的價值,不浪費祢所賜的人生。使用我來顯明祢自己,讓更多人認清他們需要祢。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Powered by Firstor…
…
continue reading
耶穌是世上的光,祂要跟隨祂的人也成為光。我們成為光,別人才會因住在我們裡面的那一位而被吸引。 光不被隱藏,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身為基督徒,我們應當要讓人看見我們對主的信心和倚靠,而我們在人面前如何,私底下也當如何。改掉罪惡的習性和行為,我們才能為耶穌作美好的見證。光照亮黑暗,將隱藏在黑暗裡的顯露出來。同樣,聖靈也會藉著我們,將真理的光照在別人身上,讓他們看見自己需要救主。 光也具有引導和警告的作用,當我們順服主的帶領,就能幫助人認識神和祂對我們的愛。我們也可以成為一盞明燈,警告人路上的危險。最後,不吝於給人鼓勵,並且要當自己是僕人來服事人,讓人感受到溫暖。 我們身上要反映神兒子的榮光,才能產生最大的影響力,前提是我們必須越來越像基督。無論在什麼地方,在家裡、職場或社區,都要讓人看見我們身上的…
…
continue reading
受苦的約伯,問了一個頗具挑戰性的問題:「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約伯記二章10節)。難道苦難也是神的計劃嗎? 我們可以從保羅對神慈愛的描述得著安慰,他說:「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4節)。試想,你難過時會去找誰?應該會去找能夠感同身受的人。曾經同樣受苦的人,才能理解我們的痛苦,提供明智的建議。使徒保羅的意思是,「低谷的經歷」能讓我們預備好自己,去安慰、祝福、鼓勵同樣受苦的人。我們該做的就是接受主安排的逆境,選擇從困境當中學習。 神是我們生命的主,祂有權使用我們去安慰人、鼓勵人。我們是祂的僕人,為了完成祂的旨意,必須願意接受任何必要的訓練,包括痛苦。即使在苦難中,我們也可以相信祂愛我們,對我們的一生有特別的旨意和計劃。 P…
…
continue reading
有人批評聖經前後不一,你可曾想過為什麼?那些批評的話可能會讓你分不清楚究竟哪些才是神的話,哪些不是。答案其實很簡單:神是最終的權威。祂是宇宙的主宰,不費吹灰之力就能保守祂話語的純淨。就像提摩太後書三章16節所說:「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都是有益的。」 研讀全本聖經,會發現一點也不矛盾。神允許作者在觀點和背景上存在差異,這些差異有時會造成表面上的不一致。但深入研究會發現,每個部分彼此之間其實相當契合。例如,四卷福音書從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個故事。馬太福音是為猶太人寫的,強調歷史和彌賽亞預言的實現。約翰福音則是一個愛的故事,訴說一位救世主甘願為拯救世人而捨命。兩位作者都在耶穌身邊,但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但基本信念相同,與另外兩位作者也都是一致的。 我們一定要相信聖經是毫無謬誤的,人手所寫的書才會有…
…
continue reading
什麼是屬靈爭戰Spiritual warfare?你是否常常碰到壞事就覺得愈到屬靈爭戰?其實真正的戰場不是外在的環境,而是你心中那些負面的聲音。 今天這集我們將為你揭開: ✔️ 真實的屬靈爭戰到底在哪裡? ✔️ 為什麼人容易陷入負面思想的循環?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屬靈爭戰? ✔️ 聖經教導我們如何更新心思意念?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聖經是由四十位作者,使用三種語言,跨越三大洲,歷時一千五百年而寫成的,光是這一點就令人嘆為觀止。姑且不說橫跨這麼多世代,光是要在同一個世代聚集一群人一起寫作,都不可能像聖經一樣,無論原理和使命都前後一致,不會互相矛盾。 聖經的每一卷書都反映作者的性格和背景。例如,摩西就是以色列人飄流曠野時的政治領袖;但以理則是在巴比倫被擄期間擢升為宰相;保羅,這位受過良好教育的法利賽人,許多書信都是在監獄完成的。但他們所寫的每句話,都沒有偏離神的中心主題,就是神的愛要救贖凡呼求祂名的人。 在彼得後書一章21節,我們理解到為何聖經的信息不會相互矛盾,因為那是神親自透過這些作者說話。有時候,聖靈讓人想起一些重要的細節(約翰福音十四章26節),就像舊約聖經或福音書的內容,有些則是口耳相傳留下來的。有時候,神的靈預…
…
continue reading
有時候確實很難了解,聖經記載的事件,相隔的時間究竟有多久。好比舊約時代結束後,經過了四百年,神才又再度向人啟示。 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了解這種時間的跨度。 1620年,清教徒從現在的麻州上岸,之後,美國發生獨立戰爭,再之後,人類登陸月球,到現在人工智慧興起,這前後的時間是四百年,神的百姓等待的時間就是這麼久。他們等了又等,卻沒有等到主的隻字片語!很多人感到失望,但也有人仍然抱持著希望。 就如亞拿,她是位女先知,丈夫已經過世,在耶路撒冷聖殿事奉神,等待以色列的救贖。她相信「從耶西的本必發一條;…耶和華的靈必住在祂身上。」(1-2節)。這位應許的彌賽亞會帶來秩序、力量、謀略和智慧,因為祂以耶和華為樂,並且要來撥亂反正。 當時,到了所定的日期,哈拿看著耶穌的小臉龐,目睹預言應驗的神蹟,不禁開口讚美神…
…
continue reading
彼得請教耶穌何謂饒恕,他可能認為原諒人七次已經很多了。在那個缺少恩典和憐憫的時代,彼得或許覺得自己已經很仁慈了,所以當他聽到耶穌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22節),應該會深感不可思議。 接著耶穌說了一個比喻,祂說有個僕人欠國王一大筆錢,國王同情他,就免了他的債,還把他放了。那僕人後來遇到一個欠他錢的人,他非但沒有因為自己蒙受了恩典而饒恕對方,反倒把他下在監裡,要他還錢。王聽說他做了這麼惡劣的事,就把他叫回來,撤消原先恩免他的決定,把他交給掌刑的,要他還清每一分錢。 願我們永遠都不會像那僕人毫無憐憫心腸。我們若真知道耶穌在十架上為我們所成就的(歌羅西書二章14節),一定願意與人分享饒恕的恩典。當神住在我們裡面,倚靠祂的大能,我們就能饒恕,而且是不斷地饒恕,就像祂饒恕我們一樣。 Po…
…
continue reading
以賽亞書四十章揭示了神與祂百姓的溝通出現轉變。前面的三十九章,祂透過先知告訴百姓,他們犯了罪,呼喚他們要悔改。從第四十章開始,神的重點從審判轉為對復興的盼望。 神對先知說:「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要對耶路撒冷說安慰的話,」(1-2節)。百姓聽到神這樣說,非常驚訝。他們不再因為悖逆神而受責備。慈愛的神宣告他們的罪得到赦免了。 但神要說的話不只這些,第3節和第5節顯明一個更深的真理,值得歡呼慶賀:「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耶和華的榮耀必然顯現;凡有血氣的必一同看見。」 將要顯現的榮耀是什麼?這段話所說的就是耶穌,神的道成了肉身(約翰福音一章14節),祂付上最終的代價,讓我們完全恢復與神的關係。在天上,眾天使敬拜耶穌,指著祂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 !」(路加福音…
…
continue reading
你仔細研究過梵谷的名畫《星夜》嗎?那是一幅非常美麗的作品,用圓圈和漩渦融合成夢幻般的天空。那迷人的景色和徐徐的涼風,令人心馳神往。但如果仔細看,會發現這幅畫並非隨興之作。每一筆藍色、黃色、綠色、白色和紫色的筆觸,都是獨特而有意義的,刻意營造天空和星星的對比。不同色彩的組合,創造出不同層次的深度與變化,而每一種色調看起來如此豐富,是因為與周圍的色彩和諧共存。 梵谷的作品美不勝收,卻遠不及造物主在我們身上的創作。每一個信靠主的人,都是上帝精心的傑作,擁有獨特的個性、天賦和經歷,神將這些特質揉合一起,讓我們可以貢獻自己的特長,不但提升自我的生命,也幫助身邊的人成長。 能成為神手中的傑作是何等榮幸!雖然我們只是整個受造界的一小部分,但永遠不會失去自己的獨特性,也不會在這個宏偉的畫作裡消失。相反地,神…
…
continue reading
你曾經長時間搬運重物,甚至你的手臂因東西太重而灼傷嗎?肩上扛著重物,心裡數著還得走幾步才能把它放下。等到終於可以把重物放下,你感到如釋重負,身體的不適感也隨之消失。當我們把重擔交給主,靈裡的感受就是如此。 大衛很能體會這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敵人窮追猛打,他被迫四處逃命。苦不堪言的他不禁吶喊:「耶和華啊,祢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 (詩篇十三篇1節)。然而,漫長的苦難,卻讓大衛經歷到神的信實,以及祂在患難中的安慰。 常常記念神的信實,能幫助我們脫離憂慮的重擔。時常提醒自己神正在動工,就不要再緊盯著問題,而是注目解決的辦法。如此我們就能像大衛一樣說:「我必不很動搖。」(2節)。 學習放下重擔的過程中,一定要常常來到神面前向祂禱告(詩篇六十二章8節),滿懷盼望地等候祂(詩篇六十二篇5節)。永…
…
continue reading
之前曾分享,每個人都會感到空虛,好像渴望某事或渴望某人。其實我們真正的渴望就是神。今天撒瑪利亞婦人的故事,教導我們幾個關於滿足的重點。 神看重我們的心靈是否得到滿足 猶太人會刻意避開撒瑪利亞,因為他們瞧不起當地居民。但身為猶太人的耶穌,卻刻意經過那裡,因為祂知道,心靈痛苦的撒瑪利亞婦人,已經預備好要認識天父的愛。 人想要追求快樂,結果卻總是失望 井邊的婦人結了五次婚,但沒有一次成功。每一次婚姻的失敗,都更加深她的孤單。 神了解我們的痛苦 當婦人坦誠她目前沒有丈夫,耶穌說祂早就知道了。也就是說,她受的創傷和內心的渴望,耶穌都知道。 耶穌能滿足我們的渴望 當婦人意識到自己缺少什麼,耶穌就告訴她如何才能得著滿足:「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13-14節) 你是否曾經像撒瑪利亞婦人一樣,對生活…
…
continue reading
宗教哲學家兼數學家帕斯卡,在他的遺作《思想》,提到人有一種飢餓,是無法滿足的。這篇文章非常值得一讀,我們就一起來思想。 帕斯卡寫道:「這種渴望和無助感是否意味著,人類曾經擁有一種真正的幸福,如今卻只剩下內心的空洞?人試圖用各種方法來填補這樣的渴望,卻功虧一簣,因為惟有那無限且永不改變的力量,才能填滿這無垠的深淵。換句話說,只有神能填滿這個空虛。」 心靈會感到空虛是有原因的,因神創造我們時,在我們裡面放下惟獨祂才能滿足的渴望。所以,除非被神轉化生命和無條件的愛觸摸,否則我們不可能滿足。耶穌說:「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十章10節)。換言之,神希望我們有豐盛的生命,但人惟有與祂建立關係,才能得著真正的滿足。 當我們尋求神高於一切時,我們…
…
continue reading
我們談到,有時候神會把門關上,今天就來看神關上門,原因可能會是什麼? 防止錯誤 前面的路看似通暢,不代表那就是神要我們走的路。有時候因為資訊不足,我們無法做出明智的決定,所以神就刻意在屬靈或物質上把門關上。聖靈看見我們人生的整個路線圖,因此跟隨祂的引導才是明智之舉。 重新調整方向 有時候,神心裡另有計畫,那個計畫能帶來更豐盛的果實、更大的滿足,對神的國度產生更大的影響。 考驗信心,培養毅力 要等候主說話或行動真的不容易,但若是能用虔誠的態度等候神顯明祂的旨意,最終必能得著智慧、耐心和信心。 為我們爭取時間 神可能會暫時關閉服事的門,直等到我們為神國度的事奉做好準備。 儘管前面反覆提到神把門關上,但我們真正要分享的信息是,神會將門打開。祂已經預備了一條完美的道路,只要我們堅持不放棄,必定能跨越…
…
continue reading
你曾經面對一扇關閉的門,怎麼也打不開的窘境嗎?當下應該很受挫。使徒保羅能體會那種感覺。第二次宣教時,他發現聖靈一直阻擋他前面的路。最後他來到特羅亞,眼前只有汪洋大海,什麼都沒有,而後面的門也關上了。 保羅一定覺得很奇怪,為什麼神要阻止他傳福音。但他沒有生氣,也沒有試圖強行進入新的領域,而是等候主的指示。聖經沒有告訴我們他和提摩太在特羅亞等待了多久,但他一直等到主打開新的宣教大門,才動身離開。 如果你也正在等待,不妨學習保羅,將眼前的處境,視為尋求神的旨意和帶領的機會。求問主為何不讓你往前,或許是時機不對,或許是有未認的罪需要處理。無論原因為何,重要的是要對聖靈的帶領保持敏銳的心,隨時預備好自己,等候神將門打開。 神不會無故把門關上,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慈愛的神正保護著我們,並照著祂所應許的,…
…
continue reading
我們明白什麼是向神求,也知道向神求會得到什麼結果。不過我們也看到,向神祈求的時候要做兩件事:「尋找」和「叩門」。 主耶穌這三個命令,都伴隨著堅若磐石的應許:「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7節)。主耶穌沒有說:「也許會給你們」、「也許你們會尋見」、「也許會給你們開門」。祂說,凡尋求祂的,絕對不會失望。尋求的過程,無論多麼漫長或艱辛,都是值得的。 但耶穌說的是什麼樣的門呢?祂自己就是那扇門。在約翰福音十章9節,耶穌說:「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耶穌就是門,通過這扇門,就能找到豐盛、永恆的生命。叩門這個動作,表明我們心裡相信,有更多的美善,預備要賞賜給那在基督裡的人。當我們走進這扇敞開的門,就是藉著相信基督,走上惟有祂能預備的救恩之路。 當…
…
continue reading
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教導群眾要如何與祂同行。祂說若要與祂同行,就要清心,要憐憫人,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馬太福音五章1-48節,六章1-34節)。可以想像當時的祂環顧四周,看著祂所愛的每一個人。一張張熱切的臉龐,每一個笑容、皺紋和傷疤,祂都不陌生。甚至連他們的希望和夢想,恐懼和疑惑,祂也知之甚詳。所以在結束這場革命性講道之前,祂特地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7節)。只是,那些人知道耶穌在說什麼嗎?我們也知道嗎? 向天父求,無論求什麼都需要信心,不只相信祂有能力滿足我們的需要,也相信祂樂意給我們。這就是為什麼,耶穌要用魚、蛇、餅和石頭,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當作例子,來消除群眾的疑慮(9-10節)。祂說,我們會想要把最好的東西給所愛的人,完全愛我們的神,豈不也會把更好的賜給我們…
…
continue reading
面對試煉和不確定,稍有不慎,我們的心就會被憂慮所吞噬。今天的經文就像一座堅固的希望燈塔:「我曾尋求耶和華,祂就應允我,救我脫離了一切的恐懼。」(4節)。當心靈軟弱,疑惑來襲時,不要害怕,神隨時預備好要為我們指明道路,帶我們穿越黑暗。 就像燈塔的光芒穿透黑夜,神的同在能帶給我們極大的安慰。當我們迫切尋求祂,向祂傾吐內心的懼怕和憂慮,祂就會用超乎人所能理解的愛來回應我們。在祂慈愛憐憫的溫暖中,我們能得著力量面對恐懼,知道在漆黑的汪洋大海中我們並不孤單。蒙神拯救不等於環境會改變,而是我們得到生命改變的內在平安,心思意念得著平靜安穩,有能力克服人生的挑戰,明白信靠祂能使我們脫離懼怕的捆綁。 縱然環境令人害怕,但神始終與我們同在,用祂神聖的光引導我們。在最黑暗的時刻,祂的愛閃爍著光芒,照亮我們前方的道…
…
continue reading
生活不容易,但慈愛的神要我們將一切憂慮卸給祂(7節)。神了解我們的心思意念,關心我們生活中的大小事,當我們將懼怕和憂慮卸給祂,必能經歷出人意外的平安,並在祂永恆的愛裡找到安慰。 在這個充滿壓力和焦慮的世界,神為我們不安的靈魂預備了一個穩固的錨。許多人受困於人生的狂風暴雨,孤單無助,彷彿只能獨力面對各種挑戰。但事實上,我們有一位天父,祂永遠與我們同在,也渴望為我們分憂解勞。 信主不代表從此不會再憂慮,但神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處理恐懼。祂邀請我們把注意力從問題轉移到掌管宇宙萬有的那一位。神不只在大事上關心祂的兒女,連生活中小到不能再小的事,祂也在意。 將憂慮卸給主是一種降服的行動,需要承認我們自己的有限,並接受祂作我們的主。雖然挑戰不會就此消失,但我們會更有勇氣和信心去面對一切。 Powered…
…
continue reading
基督徒一定要服事嗎?每個人都有神賜予的恩賜,應當運用這些恩賜來服事,但其實服事不僅限於教會內部,還包括職場、家庭和社區,我們都可以效法耶穌的榜樣。透過服事,基督徒可以彰顯耶穌的生命,獲得滿足感,並使生命更加豐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以弗所書四章32節,是神對我們的溫馨邀請,祂說你們「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裏饒恕了你們一樣。」這段話彷彿一張愛的藍圖,鼓勵我們在人際關係上反映天父的愛。 神的命令很清楚:要有恩慈。無論做什麼都要心存憐憫,對人才會溫柔、有同理心。能夠同理他人的悲傷和喜樂,才能營造出愛的氛圍,讓傷口得以治癒。另外,基督也教導我們要原諒。心懷怨恨就像背著千斤重擔,無法享受寬恕所帶來的自由。但若是願意學習耶的榜樣,選擇饒恕,就能斷開苦毒的鎖鏈,得著愛所帶來的釋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有機會展現這種神聖的恩慈。一個淺淺的微笑能讓人心情美好一整天,心無旁騖的傾聽能幫助人釋放壓力,或者是一句溫柔的鼓勵,這些動作看似簡單,卻能讓人心情變好,還能加深彼此的連結。神呼召我們要去愛人,就像祂愛我們一樣…
…
continue reading
今天的經文給了我們一個美麗的應許:「耶和華你的神是施行拯救、大有能力的主。祂在你中間必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呼。」(17節)。這節經文描述神,不僅是一位驍勇善戰的勇士,也是一位和藹可親的父親,喜悅祂的孩子。 試煉當前,我們不至於慌亂,因為知道神會像大能的勇士保護著我們。祂會為我們而戰,戰勝仇敵,打敗那些企圖要傷害我們的勢力。知道祂是幫助我們的,就會有毅力、勇氣和盼望迎向勝利。 但神也展現祂溫柔的一面,祂喜悅我們,樂意看見我們成長與成功。即使我們不完美,祂也無條件接納、擁抱我們,並提醒我們,祂用無法測度的愛珍愛著我們。 即使感覺孤單、無人傾聽,慈愛的神也一直都守候在身旁。祂不是遠遠地愛著我們,而是像一位慈愛憐憫的父親,了解我們最深的渴望,低聲安慰我們的靈魂。 Powered b…
…
continue reading
假設你和教會的弟兄姐妹發生激烈衝突,關係出現裂痕,你的生活和心情都大受影響,無法平靜。不滿的情緒持續累積,流言蜚語四處流竄,你們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就在這一片混亂當中,你想起今天的經文,聖靈催促你要去尋求和解。 在處理人際關係的衝突時,耶穌的話是一個充滿憐憫的指標。祂呼召我們要謙卑,要帶著恩典去靠近那主內肢體。以愛為出發點,私下找對方聊一聊,期待關係恢復。這個舉動能在基督的身體裡,營造彼此相愛與合一的氛圍。當關係破裂時,耶穌向我們伸出恩典的手,邀請我們致力於追求和好。 當關係變得緊張,人的本能反應就是受傷或憤怒,會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然而,基督要我們走的是一條謙卑的路,這條路有溝通、有恩典、有體諒。 惟願我們願意接受耶穌的呼召,直接解決衝突,而不是讓衝突惡化。我們要的不是佔上風,而是要贏回弟…
…
continue reading
想像你坐在一家繁忙的咖啡店,空氣中彌漫著剛煮好的咖啡濃郁的香氣,談話聲在小小的空間裡迴盪。人們進進出出,說話聊天,但都僅止於表面的寒暄。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這種場景並不罕見,人與人的關係膚淺而短暫。但神不要我們只停留在這個層面。 今天的經文說:「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這節經文提醒我們,真正的快樂不在於朋友的多寡,而是人際關係的品質。 能夠風雨同舟,傾聽卻不批判,不吝惜給予支持和鼓勵,這樣的朋友,我們在他身上看到的就是基督的愛。耶穌說:「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翰福音十五章13節)真正的友誼就是要能展現這種犧牲的愛。 現代人常常忙到無暇建立深厚的關係,所以我們更應該要好好珍惜朋友,更用心培養合神心意的友誼。願我們都能成為比兄弟更親密的朋友,我們所說…
…
continue reading
安息日的意義是什麼? 安息日應包含三個層面:個人獨處重新得力、與神親近、與家人相處。進入安息需要我們認識到耶穌在十字架上成就的一切,接受自己在神眼中是「甚好」的。這樣我們才能擺脫焦慮、恐慌和比較心態,得到心靈的自由和釋放。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耶穌被賣的那天晚上,和門徒一起過逾越節。席間,祂從全新的角度,為跟隨祂的人解釋逾越節的意義。 耶穌說,餅就是代表祂的身體,葡萄汁代表祂的血,祂要藉餅和杯表明,祂是真正的逾越節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那天晚上,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24節)。從那天起,信徒就開始守聖餐,也就是主的晚餐。 我們一起領聖餐,就是記念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捨去身體和流出寶血。透過參與這場宴席,我們也預想未來,到那時候,罪和死亡都將被打敗。然後,在羔羊的婚宴上(啟示錄十九章9節),我們慶祝神每天的同在和供應,同時也預備自己永遠與祂同在。 無論你今天的感覺是離神遙遠,還是覺得祂就在身邊,你都要告訴自己:造你的主愛你,邀請你今生和永生都與祂坐席。祂的身體和寶血,就是我們每天賴以生存的餅和杯。祂的筵席就…
…
continue reading
詩篇廿三篇描述逆境中信靠神的經歷,就如同神為我擺設筵席。想像那個畫面:憤怒的仇敵四面環繞,你卻坐下享用宴席,這需要多大的勇氣!然而,每一次遇到掙扎和試煉,神就向我們發出邀請:來吧,與我坐席,好好休息。在你敵人面前,我已經為你預備筵席了。 有哪些原因會阻礙我們與神一起坐席,為神在我們生命中的信實歡喜快樂呢?我想到三點:努力奮鬥、不滿足和謊言。努力奮鬥是一種內在意識,敦促自己要不斷前進,追求成功、金錢和好名聲。我們認為越多越好,不要輕易感到滿足,休息是弱者的表現。無法放慢腳步,欣賞神的恩賜,這很容易會滋長深深的不滿足感,也使平安喜樂遙不可及。仇敵古老陰險的伎倆就是欺騙你,你的方法比神的方法更好,牠助長了這世界的爭競,慫恿你不要停下來,讓你的心靈得不著安寧。 這個世界用謊言欺騙我們,努力奮鬥、不輕…
…
continue reading
以色列民在曠野漂流多年後,終於進入應許之地,但這時候神卻給他們一個不尋常的命令:過節。 過節和享受土地的富饒,目的是要讓以色列人一整年依循不同的節奏前進,好比一年中收成第一批和最後一批作物。節慶也是記念神為百姓所行的偉大作為,就像逾越節的夜晚,凡用羔羊的血塗在門上的,神就使他們倖免於難。這些慶祝活動最終目的就是敬拜的行動,引導神的百姓重新與祂建立正確的關係。神是供應、扶持他們的神,他們要滿懷感恩慶賀。神也是他們的拯救者和救贖者,因此他們要敬虔守節記念神。 今天,我們從神以色列民的節慶,學習健康的屬靈習慣。當我們停下腳步,為著所領受的恩典感謝神,就是用時間和心思意念敬拜神。當我們聚在一起享受祂美好的恩賜,就是提醒自己,「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雅各書一章17節),不是我…
…
continue reading
在工作室裡,陶匠對泥土有完全的主權。上帝也是如此:祂是我們的創造者,祂可以對我們做任何祂所選擇的事,或許這聽起來令人害怕,但不要忘了,神的主權不能與祂的屬性分開,我們儘管放心。 雖然神擁有至高的主權,但祂是充滿慈愛、滿有恩典、毫無差錯的神,這些都影響祂如何塑造我們。陶匠對對泥土非常有耐心,同樣,神也是慢慢地塑造我們基督的品格,一次一種經歷,祂知道靈命的成熟不能操之過急。 泥土可能會從轉輪中間滑落,同樣,我們也不時發現自己偏離中心,原因可能是因為舊的傷、新的艱難、改不掉的習慣等等。然而,不要擔心,神的恩典總是會把信徒帶回原來的位置,重新塑造。祂絕不會丟棄祂的器皿,而是耐心塑造它們。 天父是塑造我們個人的陶匠。祂所造的器皿反映祂的本質,祂也將祂的靈注入每個信靠祂的人裡面,祂要與我們的生命親密連結…
…
continue reading
如果你看過陶匠的工作,就像耶利米在今天經文所描述的,就會明白,把一塊泥土塑造成器皿,是多麼奇妙的事。這是一堂實物教學,神藉此告訴先知耶利米,祂要親手塑造以色列民。事實上,不只是以色列民,我們都是這位陶匠大師所設計與塑造的器皿。 在工作室裡,陶匠把泥土放在轉輪上,他心裡已經有具體的設計了。主對我們也是如此,祂心中早已清楚如何在我們生命裡動工,以及我們在建造祂的國度中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每個信徒都會被塑造成不同的樣式,敬拜和榮耀神。但無論祂如何塑造我們,我們身上都帶著陶匠大師明確無誤的印記。 我們很容易就會羨慕別人的才幹和能力。但事實上,神對我們的設計非常完美,毫無差錯。要知道,主對你非常滿意,因為你「受造奇妙可畏」(詩篇一三九14節)。今天不妨花點時間禱告,祈求神讓這樣的真理能深入你的內心和思…
…
continue reading
在今天的經文,保羅用美麗的語言,描述信徒在基督裡的地位:「我們……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2節)。神的恩典不是勉強沾濕我們腳趾的水坑,而是浩瀚的海洋,一望無際,祂的恩典宏偉,超乎我們所能理解。 基督徒對神的恩典一定要有清楚的概念。神白白賜下恩典,教相信的人都能因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犧牲,得著赦免與拯救。但很多人名義上享受神的恩典,實際上卻想辦法要用行為來跟交換神的恩典。然而,主說得很清楚,行為不能使我們得救(以弗所書二章8-9節)。 如果事奉神是為了換取恩典,或是確保神會繼續賜福,那就貶低了恩典的價值。再多的服事也無法換取神的恩典,但祂卻是將恩典白白地傾倒在信靠祂的人身上。因此,親愛的,只要張開手接受它,自由地享受,雖然神歡迎也珍惜你的擺上,但祂的恩典是已經當作一份禮物送給你了。 Po…
…
continue reading
討論今天的經文之前,先來看另一段經文,馬太福音廿六章69-75節,想想當時彼得的心情。人們越多問他與耶穌的關係,他就越堅決地否認。一開始他說:「我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馬太福音廿六章70節),接著他起誓不認識耶穌,最後被逼急了,還發咒起誓地說「我不認得那個人」(72-74節)。 然而,等到天亮雞啼,彼得想起前一晚信誓旦旦地說:「我卻永不跌倒」,甚至還對耶穌說,「我就是必須和祢同死,也總不能不認祢。」(馬太福音廿六章31-35節)儘管使徒彼得虛張聲勢,但他正如耶穌所說的失敗了,不禁悲從中來,痛哭流涕。 幾天後,彼得在岸上看到耶穌,立刻跳進海裡要去找他的救主。想像一下,站在那兒,全身濕透,凝視著你所愛的人,但你卻背叛祂,會是什麼感受?飯後,耶穌再次給彼得一個機會,讓他重新回答曾經因恐懼害怕而給的…
…
continue reading
今天這段著名的經文,耶穌說了一個比喻。一位父親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分到財產後遠走他鄉,將所有的錢都揮霍殆盡,直到走投無路時,決定回家乞求父親原諒。相離還遠,他的父親就跑來迎接他,完全沒有要求他的道歉。 耶穌說這個浪子的比喻,從頭到尾沒有直接提到「愛」這個字,但父親的一舉一動都流露著他的愛。今天,先把自己放在父親的位置上,然後換成小兒子的角色,再將這段經文讀一次,著眼於其中愛的表達,你發現什麼好的示範?請特別留意,敬虔的愛使我們能夠: 逆境中仍仁慈地回應。 甘願犧牲毫無怨言。 耐心等待,而不強迫對方改變。 鼓勵他人。 原諒錯待我們的人。 樂於給予、快樂服事。 幫助身陷困境的人。 對誤解我們的人表達善意。 牢記耶穌這個比喻,然後自問,你能如何更充分地愛人? Powered by Firstory …
…
continue reading
遇到困難時,你會怎麼做?會不會開始懷疑神,很想知道為什麼祂讓你遇到這些逆境?還是你會轉向祂,想要更認識祂的道路,讓信心更成長? 保羅和提摩太到了亞細亞,遇到艱難和逼迫。今天的經文說,他們「被壓太重,力不能勝」(8節)。儘管如此,他們還是選擇仰望神,相信祂會在苦難中安慰他們。 保羅寫道:「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5節)。使徒保羅告訴哥林多信徒,試煉讓他和提摩太學會倚靠神的力量,不再依靠自己。他們經歷神的信實,以及信徒的禱告支持,使他們能抱持盼望。 我們在世上不免面臨困難,這時候,儘管苦難似乎難以忍受,我們仍要信靠主,效法保羅和提摩太。祈求主安慰你,在祂有無與倫比的力量,凡信靠神的人都能支取祂的大能。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有時候獨處是美好的,忙碌了一整天之後,或是長時間的值班終於結束,這時候,獨處就會讓人感到無比放鬆。獨自一人的時間能讓你重新得力,但孤獨就不一樣了。 如果你感到孤獨,該如何?首先問自己是否已經接受耶穌的邀請,與祂建立個人的關係。祂會成為你最親密、最要好的朋友。其次,提醒自己,神一再應許,祂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參考申命記三十一章6節;約書亞記一章5節、9節;詩篇廿七章10節;約翰福音十四章18節)此外,你還可以: •禱告,求主幫助你正確了解成為祂的兒女意味著什麼。聖經告訴我們,神以永遠的愛愛我們(耶利米書卅一章3節),祂是比弟兄更親密的朋友(箴言十八章24節)。求祂幫助你感受到祂的愛與友誼。 •牢記主的應許,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一些神的應許,但你還有什麼要補充的?虔誠查考聖經,找到能鼓勵你的經…
…
continue reading
假使你曾經從軍,或是加入救援隊,甚至是生過孩子,你就明白,人們願意承擔危險的任務,不是因為認為這些任務是安全無虞的,相反的,他們事先就知道可能面對的風險,但為了深愛的人或事,他們願意冒險。 這幫助我們理解,為何神會常常安慰跟隨祂的人不要害怕,甚至鼓勵他們在順服、勇敢和信靠中勇往直前。雖然恐懼可能促使人採取行動,但愛是更強大的動力。我們會因為愛而克服恐懼,勇敢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 神的愛激勵我們,神創造世界,並且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甚至捨命救贖我們,以完全的愛來愛我們。當我們彼此相愛,甚至願意放下內心的懼怕去愛人,神的愛就在我們身上顯明。 神賦予我們多麼偉大的使命,接受祂完全的愛,並向世人見證祂的愛。完成使命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哪裡有愛,哪裡就沒有懼怕。 Powered by Firstor…
…
continue reading
在聖經裡,神的使者和先知一直鼓勵祂的百姓不要懼怕。「不要害怕」和「不要憂慮」這類的話語在聖經中處處可見,多到足以讓我們認為這個世界,也許就是我們一直夢想的安全舒適的地方。看到這些命令,而且緊接著「神必與我們同在」的應許,我們可能真的以為自己所向無敵。 然而,如果仔細看就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讓我們看看神是對誰說這樣的話? •夏甲:一個受錯待的奴隸,帶著幼小的兒子逃到曠野,在那裡等死。她失去安全的保障,生活陷入困境,然而神卻眷顧她。 •世代受到苦待的希伯來人奴隸:面對可怕的現實,就是要在荒野中度過一生。 •流亡異鄉的以色列人:親眼看到家園被毀,還被敵人擄去。雖然神應許他們會歸回,但需要等七十年,就是一輩子的時間。 這些人都活在艱難中,而且多數人可能一輩子都要困境中度過。神卻對他們說:「不要害怕。…
…
continue reading
基督教認為所有人都有罪,但憑什麼?當我們說每個人都有「罪」,包括行為和內心不好的想法。基督徒並沒有高人一等,相反地,我們都是需要被幫助的人。因此認識自己的罪並不是一種批判,而是體驗上帝關愛的機會。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有人說,無論哪一種工作,最困難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同事之間的相處。聽到這句話,你是否感到驚訝?很多時候,問題就出在如何與他人相處。因此,耶穌清楚表明,神的旨意不會讓祂的「小子裏的一個」失喪,隨後,祂給門徒的立即的收穫就是衝突管理的建議。 耶穌說,要私下指出弟兄姊妹的過犯。無論是給與指正,或是接受指正,通常沒有人喜歡面質這種場面。但如果我們有勇氣,用正確的方式來解決這種情況,我們可能可以挽救一段關係。 不過,面質的時候,往往會走向一面倒的情況。當耶穌表明這種可能性時,彼得就問耶穌,必須饒恕他的弟兄多少次,七次夠嗎? 對門徒來說,這個數字雖然不大,卻隱含著相當的痛苦。但耶穌毫不遲疑回答:沒錯,就算是七十個七次也要饒恕。在當時的文化,「七十個七次」是一個象徵數字,並不真的就是四百九十次,而是無限次…
…
continue reading
在馬太福音第十八章,耶穌問門徒:「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思如何?他豈不撇下這九十九隻,往山裏去找那隻迷路的羊嗎? 」(12 節) 換成我們會怎麼做?假設我們有一百隻羊,其中一隻走丟了,我們會放下其它的羊,去尋找那隻羊嗎?可能不會。畢竟只走失一隻羊,很可能我們會認為失去那一隻羊是合理的損失,對整體影響不大,是早已納入風險預算的事了。 但是在這段經文,耶穌清楚表明,「這小子裏的一個」在祂眼裡多麼寶貴。祂要強調的是,那些在人看似毫無價值的人,我們常常忽視或不在意的人,正是神在尋找的人。 換句話說,神的試算表和我們的不同,祂的算法,是不容許任何損失發生在祂的「小子裏的一個」,沒有人會被視為附屬的損害。這是個大好的消息,因為那看顧失迷的羊和小麻雀的主,也注視著我們。但這些話也挑戰我…
…
continue reading
和小孩子相處過,就能證明人天生渴望成為最好、最快、最強的人。小孩子會說: 「你看!我是全世界跑得最快的人!」這句話從小男孩口裡說出來聽起來很可愛,但如果是成年人說同樣的話,就會令人感到不安。無論好壞,我們大多數人都學會了在人面前隱藏我們的狂妄自大。 當門徒問耶穌:「天國裏誰是最大的?」 (1節),幾個成年人竟然像小孩子一樣互相較勁:「我是最大的嗎?還是他?為什麼他比我強?我一定要超越他!」 聽到門徒竟然提出這麼幼稚的問題,耶穌無奈地說:你們當中沒有人是最大。這些門徒都是成年人,擁有婦女和兒童所沒有的法律和社會地位。但是在神的國,這種特權不但不能給他們帶來能力,還會成為真正的偉大的阻礙。神看重的是如同孩子般的特質,在祂眼中,在祂的國度裡,所謂的「偉大」是要放下權力和地位,謙卑自己,像耶穌一樣(…
…
continue reading
等待往往會帶來莫大的壓力,尤其是不知道這種停滯狀態何時才結束。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離開神,以為這樣或許會比較輕鬆。然而,若我們轉向神並向前看,情況會如何呢? 當蝗蟲入侵,神的子民面臨艱鉅的挑戰時,先知約珥向他們說話。乾旱和瘟疫摧毀了他們的生計,百姓食不果腹,那些日子都在毀滅、黑暗和愁雲慘霧中度過。 然而,神並沒有要他們回到過去的美好時光。相反地,祂使他們的眼目轉向未來,指向祂自己。祂呼召他們歸向祂,並提醒他們,最終申冤和救贖的日子將會到來。雖然「最終」可能是幾個世代以後,但知道祂復興的應許是確定的,這讓人感到安慰。到那一天,會有極大的喜樂,如酒池滿溢,「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32節)。 當我們把目光轉向那遙遠卻必然到來的日子,就必能找到力量繼續仰望等候。 Powered by F…
…
continue reading
上帝創造我們時,賦予我們渴望知道自己的重要性。但祂的設計是透過祂的兒子,我們這樣渴望才能得到滿足。 倚靠上帝是豐盛生命的核心,全心信靠祂意味著將一切交託給祂,我們的家庭、財務、情感和思想。今天的經文強調了信靠對於豐盛生命的重要性:它警戒我們不要自以為有智慧,也不要倚靠自己的聰明(5、7節)。面對決擇時,我們很容易選擇我們認為正確的答案。但我們無法知道所有的事實,也無法確定地預測他人會如何反應。然而,主知道,祂洞察我們的心,了解我們的一切心思(歷代志上二十八章9節)。我們的任何處境都逃不過祂的注意(詩篇十一篇4節),祂關心每個人,唯有祂知道哪個決定是最好的。 豐盛的生命也包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認定神,述說神的作為只是認定祂的一部份。我們既然是天父的兒女,思想、態度和行為,就應當要與我們的天父…
…
continue reading
耶穌對門徒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約翰福音十五章5節)。當我們倚靠聖靈過基督徒生活,在我們身上會有兩方面的明證: 1.愛慕神的話 我們若重視某事,就會很認真去研究思考,竭盡所能了解它。研讀聖經,我們能認識神的本質、祂的計劃和應許。默想經文培養我們聖經的思維,加深我們與主的關係。我們若珍視神的話,明顯的改變就是,我們會開始按照祂的原則做決定,在言語行為上結出聖靈的果子(加拉太書五章22-23節)。 2.慈愛和誠實成為我們的裝飾 不論何時,慈愛和誠實這兩種美德應該常相左右。神的真理能顯明不敬虔的態度和行為,不僅在我們身上,也在他人身上。這時候,恩慈就能保守人際關係不受損害。更重要的是,能避免教會中的不和與分裂。神盼望我們能彼此說誠實話,但前…
…
continue reading
今天我們想聊神蹟醫治在現代的存在和意義。神的救恩不只是靈魂得救、也涵蓋了身體和全人的醫治,而且神蹟與接受現代醫學並不是互相矛盾的!另外相信耶穌今天仍行神蹟與特定宗派或神學背景無關。我們可以相信神的愛和能力,在生活中期待神蹟,並成為傳遞這種祝福的管道。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一年前,當耶和華應許亞伯拉罕,他的妻子撒拉將要生一個兒子,那時神聽到了撒拉懷疑的笑聲,對撒拉而言,當時要相信這件事,根本是天方夜譚。等到兒子奇蹟般地出生,撒拉的懷疑轉為喜笑。就給這個孩子取名為以撒,正如神在創世記十七章19節指示亞伯拉罕的。 「以撒」的意思是「喜笑的人」。撒拉起初不相信自己九十歲了還能生孩子,但現在,她的不信反而成了令人讚嘆的見證。她說:「 神使我喜笑,凡聽見的必與我一同喜笑。又說,誰能預先對亞伯拉罕說『撒拉要乳養嬰孩』呢?因為在他年老的時候,我給他生了一個兒子。」(6-7節)。 現在撒拉不再為自己先前的不信感到尷尬,現在只要一提到以撒的名字,就想起神如何在她身上施行神蹟,讓她在一年內,從難以置信的暗笑,轉為見證神信實的喜笑。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
…
continue reading
年近九十歲的撒拉,無意間聽到一位神秘訪客對丈夫說,她會在一年內生一個孩子。撒拉聽了心裡不相信而暗笑,她以為沒有人知道,但神知道,還把這事告訴亞伯拉罕(13-15節)。雖然撒拉試圖否認,卻沒有什麼事可以瞞得過神,即便是心灰意冷的暗笑也瞞不過神。 事實上,這並不是撒拉第一次聽到這個應許。之前神早已告訴她將近百歲的丈夫,她會生一個兒子,要給他取名叫以撒(創世記十七章15-22節)。亞伯拉罕已經和撒拉的埃及使女夏甲生了一個兒子,名叫以實瑪利。但現在神說,撒拉年老時生的兒子才是承受應許的繼承人,就是亞伯拉罕將要成為大國之父(創世記十二章2-3)。 撒拉並沒有因為懷疑神的應許,而喪失領受賞賜、經歷神蹟的資格。神的計劃遠遠大過她可以理解的懷疑。神讓一生不孕的撒拉懷孕生子,為我們上了重要的一課:我們認為的不…
…
continue reading
今天經文中第一節的「去」,並沒有捕捉希伯來原文動詞所強調的含意,這個字不是建議、陳述或請求,而是命令:「現在就去!起來行動!」 而這一節其餘的部分,則非常貼切地表達神說的這個「去」,對年邁的亞伯蘭意味著什麼。耶和華要他離開所熟悉的一切,他的土地、家人和家園,前往未知之地。神已經為亞伯蘭和他的後裔預備一個目的地,而且應許會一路帶領他抵達。 第四節告訴我們亞伯蘭「去了」。或許他也曾經有過二心,但聖經沒有說。聖經只告訴我們,亞伯蘭憑著信心順服神。 是否有些事情神命令我們去做,我們卻把它當作是神的建議、陳述或請求?對於神的命令,我們可能會找漏洞逃避,或者選擇半承諾的「也許」。但亞伯蘭知道,對於神「去!」的命令,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是的,主」,他也立刻用行動來表達對神完全的順服。 Powered b…
…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