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 Time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Artwork
 
Critical thinking practice on pop culture, but we don't talk by popular demand, hosted by Des. Hammer Time 是一个聊流行文化的播客节目,讨论内容以主播个人对流行文化的理解出发,也会请朋友们来聊聊天,展开我们认为有价值的话题。 If you don’t know now you know. Newsletter & 播客订阅:https://hidesssss.substack.com/ 给主播写信:[email protected] hidesssss.substack.com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行星酒馆2024年的最后一期播客,酝酿了一年的时间。 像很多人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朋友霹雳一直计划着离开家乡上海,搬去国外。 作为曾经在美国留学生活,但已经回国扎根的记者来说,把自己从舒适圈连根拔起再深深种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面对政治的抑郁、繁重的工作和感情上的包袱,离开的行动,一拖就是好几年。 2024年初的时候,霹雳突然跟我说,我出来了。 她最终落脚的地方,并不是计划中的美国。她误打误撞地,来到了墨西哥城。 那段时间,我跟霹雳见了一面。本以为这是个临时过渡的状态。没想到,霹雳一呆就是一年,而且越来越喜欢这里。 非常好奇:过去的一年里,她在墨西哥城建立了什么样的生活,让她决定放下美国,暂时留在这里?而这期播客,两个异乡人站在2024的尾巴上,进行了一场关于迁徙、定居、以及探索生活的…
  continue reading
 
大家好,本期节目是 Hammer Time Podcast 的年底惯例特辑,我们又要来跟大家回顾这一年了。 与往年的盘点不太一样,2024 年无法让我只谈论新发行的音乐,这一年真的不是那么美好,过往的盘点节目中,我总是习惯在录完之后说,感谢今年有这么多好音乐,感谢创作这些音乐的艺术家们,还好有音乐。And I’d still be thankful for this, but there are more nuanced and inexplicable emotions I’m trying to express. 今年的音乐场景荒唐与平稳(疲软)共存,我们当然无法不谈 Kendrick & Drake feud 这一场当代 Hip Hop 大战,直到年底我才做好准备去谈,因为我们都没想到…
  continue reading
 
前几个月在纽约的时候,见了几个老朋友。今天访谈的对象Judy,就是其中之一。 Judy从十四岁就离开了中国,之后辗转于欧洲和美国。我认识Judy的时候,热爱文学的她,刚被哥大新闻系录取。但我们之后的命运轨迹,却非常不同:她最终没有选择入学,而是坚持自己关于文字的理想,在纽约把自己的翻译公司经营得小有名气。 疫情之间,我们慢慢断了联系。但是某一天,我突然看到她发了一条更新,她说,我现在是一名纽约州的地产中介了。 我们一直没有细聊,这个转变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距离那条更新,现在已经过了两三年的时间。最近再和她见面的时候,她已经从地产的新人,成为了可以独当一面、自立门户的broker. 而我非常好奇:这过去几年间,她的生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一个所谓的「文艺青年」决定进入一个不那么风花雪月的环境的…
  continue reading
 
行星酒馆开播以来,聊了许多关于迁徙、定居的话题,但这些流动往往是物理意义上的。可是,在文化和身份上,我们什么时候变成为了一个生存在「中间」的人呢? 这个问题难就难在,它突然就变成了一个人类学的问题。 今天的对谈,非常机缘巧合地聊到了这个话题。而就像很多人类学命题一样,也许横看成岭侧成峰,但它的答案,是「浮现」在田野里面的。 这个田野,就在纽约中国城和下东区交界处的一家精品店里面。 -------------------- 如果过去的七八年,你曾经在曼哈顿下城晃荡的话,你可能会留意到一家有点不一样的精品店+画廊,叫做「杂碎俱乐部 Chop Suey Club」。 店如其名,而名则如那道歪打正着的美式中餐,主打一个又「杂」又「碎」:你可在这里找到高山流水,譬如王家卫重庆森林35mm当年放映的电影…
  continue reading
 
Bay Area, 一度被称为 “the land of pimps and Panthers”. Bay Area hip-hop is “the product of pimps and hustlers just as much as activists and intellectuals”. 当我们以地域划分 Hip Hop 风格时,Bay Area 大部分时候都会被自动、笼统地归类到 West Coast 中,而这所谓的“西海岸”往往默认了在洛杉矶周边。与加州南部不同,北部的 Bay Area 地区的音乐和文化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和风格特点。 本期我和老林将按着时间线发展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喜欢的 Bay Area 音乐,同时也根据主题划分为了 8 小章节,所以整期节目时长较长,分为上下…
  continue reading
 
Bay Area, 一度被称为 “the land of pimps and Panthers”. Bay Area hip-hop is “the product of pimps and hustlers just as much as activists and intellectuals”. 当我们以地域划分 Hip Hop 风格时,Bay Area 大部分时候都会被自动、笼统地归类到 West Coast 中,而这所谓的“西海岸”往往默认了在洛杉矶周边。与加州南部不同,北部的 Bay Area 地区的音乐和文化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和风格特点。 本期我和老林将按着时间线发展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喜欢的 Bay Area 音乐,同时也根据主题划分为了 8 小章节,所以整期节目时长较长,分为上下…
  continue reading
 
本期行星酒馆是一场坦白局。对谈的嘉宾是纪录片导演Chen Siyi。 两年前,Siyi的作品《我们在黑夜的海上》(Dear Mother, I Meant to Write about Death)在釜山电影节首映。她在电影中细腻地记录了母亲在患癌之后所经历的种种,以及母女在代际与生死之间的幽微时刻,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纪录片单元的特别提及奖。 但是——今天我们不是来聊纪录片的。我们从彼此的猫开始聊,其实真正想讨论的,是成长在某个特定语境和时代的两个人,在亲密关系中遇到的一些创伤。 聊着聊着,我们发现,虽然这些经历可能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每一次跟这些创伤纠缠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凝视真实自己的时刻。 如果你最近也经历了一些人生和情感上的低潮,也希望这一期节目,能给你带来一些创伤之上的联结吧。…
  continue reading
 
“UK R&B 在英国本地并不卖座”(‘The hardest music to sell in the UK’),这个观点经常伴随着 UK R&B 这一风格的讨论,不少文化/音乐媒体都一本正经地表达过这个观察,非得细究一下他们受欢迎的市场——好像还真的不在本地,都是在美国! 这个观点确实如此吗?本期节目我们试着聊一聊这个话题,但我们并不认为这个观点以及现象是一个“问题”,它仅仅是再次强调了,英国音乐的土壤和来源与美国传统流行乐/黑人音乐的不同。 R&B 在英国并不卖座,因为英国的文化环境就是与美国不同——如果我们只用美国传统黑人音乐的审美来欣赏的话。但深挖下去,就会发现 UK 音乐的特色,以及与美国流行音乐互相影响的趣味。 本期主要目的还是分享一下我们喜欢的 UK 音乐,尤其是那些在主流音…
  continue reading
 
猝不及防地进入了三十五岁。 在三十五岁的第一天,一个非常私人的人生节点上,我打算录制一集播客番外来记录自己的状态与心绪。由于人类嘉宾的突发状况,TA的责任则由人工智能所取代。这样特殊的日子里,我很好奇,一个由人类的文字和知识所训练出来的大语言模型,会如何「看待」生存,衰老,以及人生的意义感? 由于采访嘉宾是大语言模型的关系,请大家谨慎斟酌对话其中的人工智能的「观点」与「建议」。 与其观察AI具体说了什么,更有意思反而是与AI嘉宾之间的互动模式与对话磨合。在聊天的过程中,GPT需要不断地被校正、回拉、才能避免TA机械地重复我的观点和想法。但与此同时,TA却又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能够准确地复述和提炼我漫无边际的闲谈。 而在播客的结尾,我让GPT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TA说,TA叫做「Echo」(回…
  continue reading
 
朋友Xinyi是云南人,她这个夏天回到了西双版纳,参加了一位亲戚的葬礼。 这场葬礼非常特殊:它发生在一个多民族杂居地,也牵引出一个云南家庭近一个世纪的浮沉。这集播客,一方面想保存一点私人而很珍贵的口述史,另一方面,作为两个活在不同世界之间,又在所谓“文明边陲”相逢的中年人,我们自然而然地聊起了移民、身份,甚至是人类学家James Scott那本《逃避统治的艺术》。 聊到最后才发现,思考在“边陲”、在“迁徙”中如何生活,可能聊的是当年的舅奶奶太爷爷,也说不定,聊得就是现在的我们自己。 02:35 一场帕西傣的葬礼 05:35 在聚会上,重新审视家族史的重量 07:26 迁徙、杂居,与族群的建构 11:38 作为旁观者,观察回傣的葬礼 15:00 家族史另一面的动荡与韧性 20:49 Xinyi…
  continue reading
 
本期又来聊 2000s 音乐了,可以作为第 37 期的延续, Ep37: Growing up in the 2000s Ft.老几林(Spotify 已下架,推荐使用 Substack 或其他平台收听),千禧年的流行音乐和文化场景一直都是我的最爱,这期老林跟我们分享了之前没有提到现如今也少有人再去谈论的 Hip Hop,而我的分享不同于上一期是伴随成长的记忆,更多的在于成年之后回顾这个美好年代时带给我的感动,并且我们还谈了谈 2000s 初期非常有时代特色的 Hip Hop 制作手法 “Chipmunk Soul”. 本期节目 Playlist: Freeway & Mariah Carey & Jay-Z - “You Got Me” Twista ft.Kanye West - “Ov…
  continue reading
 
「为什么几乎中国所有的健身房,最后都变成了卖卡的生意?」 这既是我对中国健身、教培、餐饮各行业近年演变的好奇,也是从业二十年的教练Leon不断思索的问题。 两年前,经历种种创伤之后,这位曾经的Nike签约教练关掉了自己上海的工作室,搬到了清迈。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他在全新的环境里从头建立自己的旅居生活,因为内卷和倦怠而能量耗尽的他,也终于找回了精力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体、过往的人生,以及自己在时代中的挣扎和纠结。 而我们的这段即兴对谈,既宏大又私人——它既关于中国过去二十年健身行业(乃至整个服务业)的起落流变,也关于一个普通人在时代创伤中的自省与疗愈。 00:55 关掉健身房后,一个能量耗尽的健身教练 02:45 国内健身课的竞争气氛 05:00 为什么所有的健身房,最后都开始卖卡了? 06:5…
  continue reading
 
这是行星酒馆的番外更新,和OutChina电台主播Ashley一期快速聊了一下巴黎奥运开幕——聊的不是开幕本身,而是简中舆论场里再熟悉不过的、针对性小众的破防、惊诧与反感。 在这样的气氛下,我俩一拍即合:与其和人争辩、教育他人,倒不如撸起袖子紧急搭建一个彩虹同温层。我俩分享了不同光谱的视角下,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偶尔入侵的无知与恶意?如何组织和梳理自己的情绪?怎么去创建联结而不是增添撕裂? 正如上文所言,这是一个同温层间的即兴对谈,情绪多有激动凌乱之处 —— 求真不求稳。如有冒犯,请一笑置之。 This is an emergency crossover podcast between Planet Speakeasy and OutChina. In this episode, two ho…
  continue reading
 
这期行星酒馆,请来了导演范坡坡。在中文世界的同志影像领域,他的“彩虹家庭三部曲”曾引起巨大社会反响。他也是北京酷儿影展的发起者之一。2015年,他因作品《彩虹伴我心》被下架而起诉广电总局。至今看来,这场诉讼依然是中文同志权益史上非常重要的时刻。 过去这几年,坡坡搬到了柏林,在另一个语境里继续自己的创作。从创作电影长篇到导演情欲短片,柏林这座城市给了一个电影人不同的土壤、困惑和养分。而播客的这一局,聊的就是我们在异乡对生活、身份、以及性方面的实践与反思。 聊起柏林、夜生活与相关工业,本期不可避免会有性相关的用词与讨论,请大家收听时注意。 This week's guest is director Fan Popo, a prominent figure in China's LGBTQ+ ci…
  continue reading
 
Planet Speakeasy is a Chinese/English podcast discussing home and afar, and everything in between as we learn to navigate life across different worlds and contexts. This week's guest is Professor David Crai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We crossed paths in Southeast Asia when he was in the field researching global influencers — an ar…
  continue reading
 
当我们谈起亚特兰大说唱…… 其实这并不好谈! 虽然它已被公认为 21 世纪的 Rap Capitol, 在黑人文化历史上有着 Black Mecca 的地位,但亚特兰大的说唱场景并不像其他城市有一个明确的风格特点,也没有明显的一脉相承的文化连续性。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亚特兰大 Hip Hop 风格 (Trap)形成于 2010s,在这类风格有了明确的城市身份标识之前,ATL 的音乐场景丰富多样,能人异士遍地开花。不过要指出最具开创性,为亚特兰大说唱美学开辟新道路的远见家,非 Dungeon Family 莫属。 开始于90 年代初的 Dungeon Family 是说唱文化历史中最重要的团体之一,这个组织包含了核心制作团队 Organized Noize (Rico Wade, Sleepy B…
  continue reading
 
主播的话 A few words 行星酒馆第二季,开张喽。 本季的第一集,一个来到纽约的人,一个住在纽约的人,一个暂别纽约的人,三个人凑在一起,聊聊这座让我们爱恨交加的城市。 当然,这座城才不在乎有没有人讨论它。可对每个驻留这里长长短短的人们来说,这座城市却又那么、那么的庞大。它是憧憬,希望,窗口,港湾,又是混乱、危险、疼痛、灾厄。它有多富饶和多元,就有多拥挤和卷。它是生活里种种美好与困难的来源。它常常甚至就是生活本身。 所以这局真正聊的,还是彼此流动中的生活,是十年之间与一些城市、地方和社群所构建的联结。 如今回望,那些深深浅浅与某时某地的缘分,定睛一看 —— 嘿,仿佛还真就是我们的人生。 On the premiere episode of Planet Speakeasy Season…
  continue reading
 
本期我和老林讨论的是 Hip Hop 团体The Coup. 在以奥克兰为重要地标的湾区嘻哈场景中,The Coup 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或许不如其他同行,但主脑 Boots Riley 高明的叙事技巧和始终如一的共产主义理想让团体成为了独树一帜的存在。在诸多通过音乐表达强烈政治主张的艺术家中,The Coup 的特别就在于他们从 90s 初建立就聚焦于对资本主义和大企业的讽刺,用朴素的街头故事戳穿美丽世界的虚伪,号召人民团结起来抵抗资本剥削和权力压迫。 (相对而言)过于激进的政治主张显然无法让 The Coup 融入主流,不过这正是他们的可贵,Riley 的政治说教并不令人感到沉重,相反,他是充满幽默和同理心的演讲大师,老林评价他是现存少有的黑豹子孙,他令人折服的感染力和在音乐上的精进是嘻哈社…
  continue reading
 
本期我和老周聊了聊近期我们看过的这两部电影。 我对 The Book of Clarence 的简单记录: 《 38: The Book of Clarence,不了解圣经不会影响你感受这部电影,但不懂黑人文化梗一定会》 老周在《北方公园》上对 American Fiction 的评论: 《美国小说》 究竟什么是黑人文学? 本期我们聊到的一些信息说明&补充: * 导演 Jeymes Samuel (节目中我有口误!) 2021 年的黑人西部片 The Harder They Fall 和 2013 年的短片 They Die By Dawn * Flannery O’Connor 的短篇小说 The Artificial N**** (1955) * Bamboozled (2000) by…
  continue reading
 
上一期节目里,我和老林提到了一个很有特色的说唱音乐类型——Backpack Rap,技术方面看,这其实不能称之为一种音乐风格/流派,但 Backpack Rap 传达出一种很具体的形象,无论是 rapper 个人还是他们的创作结果,并且它也有特定的 2000s 前后这个时代背景。 20多年前 Backpack Rap 并不是凭空突然出现,它强烈的反商业独立态度,与主流街头内容的不同,是 Underground Hip Hop 珍贵的传承,它有非常忠实的追随者,但大部分时候它都在遭受嘲讽,逐渐成为嘻哈场景中书呆子,矫情 corny 的同义词,站在“酷”的对面坚守着那一点“真嘻哈”的传统。 随着收听量的积累,我个人在不同阶段对 Backpack Rap 的看法也一直在转变,尤其在当今 Hip H…
  continue reading
 
今年春节,是行星酒馆陪伴大家的第一个农历新年。而今期播客,也是其第一季的最后一集(不用担心,第二季已在制作中啦~)。这期节目的对话,贯穿了四位嘉宾和我自己过去整整一年的人生。回顾这个动荡不安的兔年,也正是在记录行星酒馆播客本身——以及它的创作者、嘉宾、听众——过去一年的生活碎片。 播客在去年的诞生,缘于许多时代的偶然与必然。过去一年中文世界的朋友们,很难不生活在剧烈激荡的转折中。倘若站在今天回望宏大叙事的流向,这些萌动的变化似乎看起来理所应当。可身在洪流之中时,如何在日常里去处理时代的泥沙俱下? 所以,在播客上线的一开始,它的tagline就是这样一句话:“在离散的时代里,学着讲述离散的故事”。如今“离散”这一概念已并不再新奇:它囊括着一代代身份认同破碎,背井离乡的新旧移民,也联结着无数使用…
  continue reading
 
去年秋天在纽约见到旅居欧洲的游戏编辑、策展人杨静时,我俩意外地找到了一个共同话题:25年前的电脑游戏,明星志愿2。 这款1998年大宇资讯制作发行的养成游戏里,玩家扮演初出茅庐的新人方若绮,在虚拟的台湾演艺圈从零开始:可以当群众演员,餐厅驻唱,接不同的通告,主演电视和电影,甚至能成为影视歌三栖天后。这款游戏在当年颇具影响力,但如今的品牌和玩法都日渐式微。 杨静说,你是我见过第一个玩这款游戏的男生。 我说,你是二十年来第一个和我聊这款游戏的活人。 两个生活背景大不相同的异乡人,讶异地发现大家在游戏的维度上,我们共享了另一条清晰的成长脉络:少年时都曾在混乱无序的早期中文游戏世界摸索,也都因官媒的「电子海洛因」污名受到家庭的阻挠与压力;成年后,我们也同步见证了「电子游戏」在产业化后的变形与异化,以…
  continue reading
 
2024 年第一期节目,我和老林想聊聊 Little Brother. 这个在 North Carolina Central University 大学宿舍里成立的说唱组合在 2003 年发布首张专辑 The Listening 之后,让乐迷们看到了这个不属于当时文化圈, out of nowhere 的新鲜说唱内容和制作人 9th Wonder 的独特美学。这二十年期间他们始终与商业嘻哈世界保持着距离,影响了一代忠实的“地下”乐迷,每一个人生阶段陪伴着我们低调地成长,踏实地创作。Little Brother 的文化遗产显然在时间中得到了认可,但影响力仍然不够广泛,希望通过这期节目,听众们可以与我们一起感受他们的魅力,认识到 Little Brother 的稀有,还有他们带给我们的珍贵记忆。…
  continue reading
 
2023年九月,朋友洁平离开了亚洲,来到美国东岸,开始了在哈佛大学尼曼学者计划的交流生活。 曾是媒体主编,亦是中港台地区深耕多年的创作者与创业者。洁平从手头繁重的项目中陡然抽身,进入了一个陌生的英文语境。表面上,一切似乎都慢了下来:重新认识来自各地的朋友,从头修读大学的课程,在陌生环境里建立生活。可与此同时,她手头的工作却依然在快速地运转着,甚至在2023年末,她竟然隔着大洋,把自己台北的书店「飞地Nowhere」开到了泰国清迈。 行星酒馆2024年第一期,我们在清迈的小小民宿交换了彼此过去一年的收获与未来的愿景。在「躺平」已俨然成為時代精神的现在,谈论「勤奋」与「希冀」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但这段对话,却给了我许多久违的希望。不论世界如何崩溃,人群被怎样冲散,也许因为我们的坚持,依然能够创造一…
  continue reading
 
The steep decline in the number of U.S. students there is just the tip of the iceberg during this dynamic shift between the world's two superpowers. The departure of foreign companies, a drop of international tourists, and the increasingly polarized discourse about foreigners all contribute to this trend, resulting in an ongoing exodus of expats fr…
  continue reading
 
年终惯例的盘点节目来了! 本期节目中我和老林聊得非常随机,所以讨论到的话题并不能保证覆盖面很广,仅仅是我们俩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受。 今年依然感谢各位听众的陪伴,在这里向所有人释放爱!❤️‍🔥 Artists of the year Teezo Touchdown Sexyy Red Asake ODUMODUBLVCK G Perico Paris Texas J Hus Albums of the year Killer Mike "MICHAEL" Asake "Work of Art" Doja Cat "Scarlet" Lil Yachty "Let's Start Here." Sampha "Lahai" Sexyy Red "Hood Hottest Princess" Tr…
  continue reading
 
这期番外录制于今年四月。 那是刚刚又开始流动起来的时候。不少朋友走出国门,认识一个疫情后的世界,和阔别多年的朋友把酒言欢,互相catch up落下的生活。一场场百感交集下来,内容大不一样,心绪却又差不多:世界和朋友似乎都没变,但却又有什么大不一样了。 有点像大梦初醒,一下床发现——脚麻了。那些被埋起来的念头、感觉和记忆触电般袭来,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原地不动,等着汹涌的心绪流过身体,再缓缓褪去。 这段对话,正是潮汐中的一朵小浪花:我和朋友H在疫情后重新相见,在一起生活的最后一天,我们聊起了中断的连接,苏醒的感觉,未来日子的流动性。甚至我们在认识了十多年后,竟然第一次,认认真真道了一个别。 (03:00) 一场接一场,聊不够的后疫情重逢 (05:08) 面对面坐在一起才知道有…
  continue reading
 
正值美国的感恩节假期,今夜的行星酒馆,我们聊起了另一个时空的久别重逢。 定居纽约的朋友小黄,和爸妈分别近四年后,终于第一次见到了他们。但这一次,不是在她自己的家,也不是在爸妈的家。他们选择了在泰国清迈异乡重逢,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一个星期。 在隔膜越来越多的世界,许多离散者都不得不认真考量是否回国、频率何如,甚至还有不少人依然决定放下故土,彻底搁置回乡的计划 —— 可与此同时,又有无数像小黄和父母这样的小团圆,在异国他乡静悄悄地发生着。 有人也许会问,既然是重逢,见到就对了,在哪里相会有那么重要吗? 可「他乡」作为一个场域,却又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抛掉了彼此熟悉的舒适圈,亲人们又重新聚在了一起,在完全陌生的世界创造新的回忆。当然,熟悉的欢乐、脆弱、牵挂、误会、委屈、创伤,也全都一股脑地从心底里抖…
  continue reading
 
过去几年间,我们究竟与亲人失去了多少联结?而这种断裂正在怎么改变著我们? 对很多散落世界人们而言,这问题实在既尖锐又沉重。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自己已经拒绝去思考这个无解的命题 —— 越是细想,越是感受到个体命运的漂泊不定。疫情刚爆发时尚只是嗟歎疾病的可怕与隔离的孤独,但随时间的推移,国内外环境如枝桠一般开始分裂出截然不同的宇宙。 航班禁令、国境封锁、层层加码,领馆关闭、反亚裔声浪、全球化脱钩……原本以为不过数月的分隔,骤然变成了一年,倏忽就到了两年,转眼坐三望四。即便如今慢慢恢复通航,还有太多的分离仍然未能聚首,甚至已然天人永隔。 就这样,思念变成了逃避,逃避变成了无奈,无奈变成了麻木 —— 而这些触感,在大部分的官方叙事和「正确的集体回忆」中,都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可我们的身上究竟在…
  continue reading
 
如果从1993 年 Grant Nelson 创立 Nice ‘n’ Ripe 开始算起,UK Garage 在今年刚好诞生三十年了。我们已经注意到最近几年 UKG 元素在流行乐场景中的回潮,但准确一点说,这种回潮其实是 2 Step,是 Garage 发展到 2000 年代非常有特点的一个阶段性风格,本期节目就是我和老林对于 UKG 音乐更广泛的补充讨论,也是去年我们录完牙买加音乐在英国的节目之后,我个人产生新感受的记录。 Episode notes: 这两年 UKG 的节奏成为了主流音乐的新趋势,从 PinkPantheress 到 New Jeans,再到最近 Drake 的新专辑,UK Garage 从特定范围成为了流行音乐话题。这让我开始回溯 UKG 的诞生,也意识到其实它的影响力…
  continue reading
 
行星酒馆,上菜了~ 对离散世界的人们而言,「他乡」与「故土」的关系说起来也许抽象空泛。可放到生活里,日常真正要面对的难题,往往都是那一个: 「吃啥?」 我们与食物的关系,凝结着彼此截然不同的人生经验,也无可避免地记录了我们的离散旅途:家从何来、曾在哪里,又去到何处——落实到一日三餐,也就是一道一道菜、一顿一顿饭。在他乡真要实现心安,首先就要安抚自己的胃。 行星酒馆这期吃货局,请到了两个在不同地方品尝美食、创造美食的朋友。H是四处考察食物的美食家小伙伴;来自云南的Iris,则在疫情后离开上海时尚行业,在墨西哥城开了一家卖饺子的特色Bistro。令人好奇的是,旅途迥异的我们,如今挑选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而在世界各地的旅居和探索,怎么改变了我们的饮食习惯和对美食的看法?「地道」对美食来说,真有那么重…
  continue reading
 
大家好,这期播客番外录制于纽约布鲁克林的中国城Sunset Park,是一期心血来潮的即兴对谈。 它发生的时刻是这个样子的: 某个平凡的八月傍晚,我煲了一锅酸萝卜老鸭汤,叫上了住同一栋楼的朋友梦来喝汤。梦是之前的播客嘉宾,也是长居纽约的酷儿摄影师。跟我一样,梦在整个疫情期间都没离开美国。梦即将要被我忽悠去清迈,成为我在清迈「此处」空间的第一位驻地艺术家。 汤过三旬,两个人开始闲聊。夕阳在窗口徐徐沉下,地铁不时呼啸而过。在氛围感拉满的环境里,两个曾经自嘲「文艺青年」的朋友,谈起当年写过的文字、创作的影像,以及某些承载着许多「文艺」碎片的某个中文互联网时代断面。 那是实名制和大数据还是陌生概念的时代,人们才刚刚感受到社交媒体带来的联结。那也是许多青少年首次在互联网学者表达自己、寻找社群的发端。 …
  continue reading
 
本期一起来聊天的是我们的老朋友老周!我们分享了黑人文化批评家,女性理论学者,社会活动家 bell hooks 的批评文集“Outlaw Culture: Resisting Representation” 阅读感想和受到的启发。 讨论内容有: 关于 representation:将 xx(属于边缘群体和少数群体) 自动归类为一个代表,其实已经是在用文化霸权者的角度在看待问题了,反对被代表(resisting representation),是在反对这种文化主导位置对其他文化(群体)的定义和解释权; bell hooks 强调的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理论研究角度认为,性别、阶级、种族因素是互相交缠作用产生影响的,放在单一的范畴中无法认清具体的矛盾和本质原因。 重点章节讨论…
  continue reading
 
新一期的「行星酒馆」是个家庭KTV局。 搞了两个音响,接上声卡和麦克风,请来了泛文化播客「疲惫娇娃Cyberpink」的主播小蓝与摄影师Meng. 从周杰伦的《安静》与王菲的《矜持》开始,唱足三旬过了瘾,才聊起来:你在异乡,还唱K吗? 和众多宏大命题相比,这问题看起来何足道哉?有趣的是,「唱中文K」这个听起来平淡无奇、甚至在国内逐渐式微的活动,却承载着各种微妙的离散情绪和体验。 一方面,它的繁荣来自一个特殊而迅速流失的「过去」。90、00年代KTV产业,可以被看做某个时代多方面的缩影—— 躁动而充满生机的华语唱片工业、被「两岸三地」模糊叙事滋养的文化联结,以及许多八九零后生人充满印记的青年时代。 另一方面,「人在异乡」又给唱K带来了不同的滋味。没了语境和听众,吃着「白人饭」、进入多是开放Mi…
  continue reading
 
今年农历新年时,泰国街头突然冒出一些星星点点的中文海报。第一次见到时,我正在小城里散步,陡然瞥见电线杆上手写的几个大字,不由心头一震。 海报上写着,“爱自己,爱伙伴,爱CHOSEN FAMILY,爱大地,爱自由,NOT YOUR PATRIOT”。寥寥数语,也没有落款。但却像一根针,把什么东西刺破了:在异乡的公共空间里,竟原是有其他使用中文的陌生人,放出这样友善而充满希望的讯号。在一个有人能用“反殖民话语”把社会主义价值观刷满涂鸦墙的时代,这张小城电线杆上的海报,却出乎意料地直白与真诚:没有愤世嫉俗与花里胡哨,也没有装腔作势与后现代解构。 看惯了太多中文谜语和暗号,这几句话简单得不需要阐释,它的直白甚至有点陌生。而那句“爱CHOSEN FAMILY”,更一下带起了千头万绪 —— 我的chos…
  continue reading
 
去年夏天,我的人生陡然转向:不但辞掉了工作,我在新冠疫情割裂世界三年之后,第一次离开北美,回到亚洲。 全副家当精简成两大个行李箱,这一走快一年。 从香港,台湾,再到越南,泰国。这场出走的开始,恰好横跨了种种海内外动荡,不少中文世界的朋友们选择离开。而后紧接着,就是种种剧烈转向,许多海外朋友陆续回到亚洲。因为这些因缘际会,被时代洪流冲散的朋友,终有了聚首的时候。 而「行星酒馆」的第一期,正是这个播客源起的故事。 去年10月,我与好友Sig在疫情失散三年后在泰国重逢。我们各怀自己的包袱,但最终却又在泰国的北部,分别找到了新的生活坐标。 而这是重逢六个月后,我们即将再次离别时,我们发生的一段对话——关于旅居,关于清迈,以及这短短半年间,我们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00:57)-行星酒馆播客的诞生 …
  continue reading
 
大家好,欢迎来到行星酒馆,一个在动荡时代里,分享离散故事的华语播客。我是主播东尼。过去几年里,很多中文世界的朋友,都不约而同地陷入了一种断裂、失语和麻木。然而,越来越多的中文世界的人们,正开始在物理上或精神上选择离开故土,找到了新的身份和生活。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行星酒馆」,想要探索一个简单的问题:这样的时代里,我们作为个体,究竟在经历着什么?而你即将听到的,就是这许多对话中,一些闪亮的时刻。|泛用型播客平台搜索「Planet Speakeasy」,订阅收听行星酒馆 |在Instagram上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节目资讯与视频片段:https://instagram.com/planet.speakeasy|也可以关注行星酒馆YouTube频道收听播客:https://youtube.com/@…
  continue reading
 
pt.2 继续上一期讨论,我和老林会继续接下来的 3 个小章节: 03. Sexuality 性感和身体作为武器 Lil’ Kim “Hardcore”(1996)和 Foxy Brown “Ill Nana”(1996)的推出在当时的革命意义,她们不再像上一代女 rapper 用严肃正经的批评角度表达女性主张,而是将女性的性吸引力,身体和感情关系中试图掌握主动权作为女性意识的核心; (*更正: “Ill Nana”是 Foxy Brown 的首张专辑,是我在节目里说错了) 性解放这个信息可以是一种女力的表达,但是我们都不认为它可以作为一种指导性的理念真正为女性赋权,曾经的我认为 Hip-Hop 音乐中女性艺术家展示性感,肆无忌惮谈论性是掌握女性权利的体现,可现在我却觉得,在大多数情况下,这…
  continue reading
 
或许因为今年是公认的 Hip-Hop 诞生 50 周年,女性 rapper 是回顾这段伟大历史时重要的视角之一,或许因为近几年女性 rapper 势头凶猛,让我们得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在 Hip-Hop 这一以男性力量统治的场景中大放光彩,近期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关于女性 rapper 的讨论,Netflix 也顺势推出了最新的系列纪录片“Ladies First: A Story of Women in Hip-Hop”. Hip-Hop 场景中的女力其实一直都在,不过对于我和老林来说,有些对女性 rapper 的讨论仍然是有局限的,在 2023 年,女性力量已经不需要刻意强调的进步价值观中,女rapper 的成就依然被置于一个男性世界中的标准去衡量,而那些所谓可以代表”女性崛起“的人,也值得…
  continue reading
 
本期嘉宾是我的好朋友 Nin! 从电影“Barbie”展开聊了聊我们各自对女性议题的思考和刷新,讨论到的话题主要有: 我对电影“Barbie”的矛盾看法,它提出的女权主义观点并不新鲜,但仍然有感动之处;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我们或许不需要强求它多深刻,但是它最终还是成为了一个口号式的吵闹的消费商品;它表面上倡导女性力量和女性角色的多元,实际上也有隐藏的对女性的规训; 女性特质中好的那一方面很大原因也是束缚我们的枷锁导致的; 我们所说的不可能实现的女权主义,其实仍然将目标放在了父权制下去审视; 一个异教的古典主义的性别视角:由《爱之女巫》(2016)中的女性意识“真正的平等在于这种不同”延伸出的讨论; 女性无法通过“性” 轻易地成为掌权的一方,但是我们更想用“性”来展现属于女性的美,它不同于有毒阳…
  continue reading
 
"Cash Money Records takin' ova for da '99 and da 2000!" 在Hip-Hop历史中,影响力独特持续而又臭名昭著,商业价值极高的厂牌非 Cash Money Records 莫属,CM 街头美学及它开创性的运作模式,让这支新奥尔良街头的小团体发展成为一代人的时代之声。 本期的特邀嘉宾是我和老林的朋友——塞汤 aka 包经理 Lil Bag,节目会同时上线包经理的B站频道,欢迎大家一键三连! 以下为塞汤为本次节目列的提纲: 1. Cash money初印象 1.1 初听 Cash Money; 1.2 处在当时的音乐爱好者圈子里被鄙视的位置,如何克服羞耻感; 1.2.1 来自休斯顿的设计单位 Pen & Pixel 的独特美学; 1.2.2 那…
  continue reading
 
本期节目是和朋友老周的闲聊,下面是一些提到的内容: 阿加西的自传《网》(Open:An Autobiography) Ice Spice conspiracy “Atlanta” 第四季 “Young White Avatar” 《黑镜》第六季 “Joan is Awful” 《人选之人:造浪者》 “Slow Burn” 播客第八季 贵州村BA 《在德黑兰读〈洛丽塔〉》(伊朗)阿扎尔·纳菲西 《女性影像手册》张屏瑾 给主播写信:[email protected] Newsletter & 播客订阅 hidesssss.substack.com This is a public episode. If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this with other su…
  continue reading
 
写在最前面很有必要的声明: 本期关于孟菲斯说唱的讨论观点都是出于我和老林非常私人的角度,且本期节目并不作为严格意义上的说唱历史介绍。 some notes: * 2010s,发源于互联网小众圈层的 Phonk,以及 DJ Smokey, SpaceGhostPurrp 这样的代表制作人对孟菲斯风格的复兴引起主流对孟菲斯说唱的重视; * 孟菲斯说唱对 Hip-Hop 的发展非常重要,cowbell 808s 以及hi-hat 的运用是独特的,这种审美诠释地很极致,但并不至于被“神话”; * 孟菲斯标志性代表团体 Three 6 Mafia 开创的 flow 与制作精髓影响至今,我们最喜欢的作品是“Most Known Unknown”(2005),是团体核心风格的集成之作; * 电影”Hust…
  continue reading
 
必须得聊聊《黑豹2》了,但是我会露怯,所以邀请了本期的嘉宾,一位骨灰级漫威迷,我的好朋友定师!!!还有老周!!!!!聊得真高兴。 我们讨论的内容和提出的问题: 我们就老周写的影评文章《为什么“5.5分”的《黑豹2》仍是最好的超级英雄电影之一》 展开谈了谈:缅怀 Chadwick Boseman,Shuri 身上的两个矛盾以及选择,美国黑人的双重意识,对 Namor 的复杂感受,电影情节的强推让人难以共情,其中的漫威公式为何奇怪,不如第一部纯粹; Ryan Coogler 原来的剧本大概有什么情节; 新角色 Riri Williams (Ironheart)的引入,是漫威(或迪士尼)迎合当下主流价值观的一个商业选择; Namor 这样一个复杂有趣的好角色在这部电影中被辜负了,虽然他在原本的漫画…
  continue reading
 
本期播客我邀请了两位好朋友,来自《嘻望HIPHOPE》的 Lisa 和阿石(aka Beijing Daddy),因为受到了播客“In Search of Sauce” 的启发,我们三个各自挑选了一篇关于音乐和嘻哈文化的报道文章进行讨论。 Dess’s pick: “Let’s Start Here.” album review by Alphonse Pierre 阿石’s pick: “Indiana Jones” album review by Rowan5215 Lisa’s pick: “When Flexing Goes Wrong” by Andre Gee 其他补充: Popcast 关于 “Let’s Start Here.”的一期播客”Lil Yachty Breaks …
  continue reading
 
2023年1月初,近年来在 Hip Hop 场景中保持低调的传奇老牌组合 De La Soul 宣布,他们曾在 Tommy Boy Records 发行的 catalog (6 张录音室专辑)终于确定将于3月3日上线所有音乐流媒体平台。这个日子也是团队首张专辑“3 Feet High and Rising” 这张重要作品发行的纪念日,自 1989 年以怪异 nerdy 的突出形象出现,De La Soul 在 Hip Hop 音乐上的突破独树一帜,不仅体现在他们的形象与同时代说唱界的 peer 对比鲜明,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保持每一张专辑都能释放出独特能量且进化下去,De La 对 Hip Hop 音乐的影响十分深远,但由于与 Tommy Boy Records 的合约纠纷问题,他们 198…
  continue reading
 
每年年底的圣诞节前后是我们的年终盘点惯例!今年的“盘自己”特辑还是我和大几林聊天,除了分享 2022 年我们喜欢的音乐之外,还有 DDM今年推出的新专辑 “Grand Voyage‘s Lunch Tunes” 制作感受! 今年我们还是要感谢有音乐的陪伴,感谢有音乐让我们在一起,感谢这些伟大的艺术家们,感谢听众们与我们一直在一起。 疯狂的12月就要结束了,我们不会忘记发生了什么,不会放弃自由和有尊严的生活。祝大家新年快乐,stay strong, peaceful and always lit. 本期节目 Tracklist: Kenny Mason - “MINUTE FOREVER” Asake - “Dull” Beyoncé - “PLASTIC OFF THE SOFA” Push…
  continue reading
 
本期主题是加纳的 Drill 音乐场景:Asakaa,播客节目与 newsletter 同步发送。 📝 点击查看文章 本期节目的 Playlist: Black Sherif - “Kwaku the Traveller” Yaw Tog - “SORE” ft O’kenneth,City Boy, Reggie, Jay bahd Jay Bahd-“Suzy” Feat Kwaku DMC x City Boy Kwaku DMC-“Breaking BaD(Sumase)” Feat.City Boy Kawabanga - “Akatafoc “(feat.O'Kenneth,Reggie & Jay Bahd) Jay Bahd - “Y3 Y3 DOM” ft Skyface …
  continue reading
 
本期接上 pt.1, 我们聊的内容主要从 New Jack Swing 到 Contemporary R&B,后者也是伴随我小时候,现在成年后最喜欢的 R&B 时代!!! Spotify主题歌单:https://open.spotify.com/playlist/0oLctseoCREqHAmoCuGLKc?si=c08b225e336647de Episode notes: 在Hip-Hop 发展的黄金时代,New Jack Swing 开始出现,它对接下来流行乐的影响十分深远,推动了当代 R&B 的形成; Janet Jackson 于 1986年发布的 “Control“ 宣告了一个新的时代,在当时是一部无法归类风格的作品(制作人为 Jimmy Jam 和 Terry Lewis),之…
  continue reading
 
前段时间,Diddy 在社交网络上抛出了”somebody killed R&B”这个观点,引起了挺多关于“Is R&B dead?” 的辩论,对于这个粗暴看似极端的结论,我和老林也想展开说说自己的理解。而且就 R&B 作为一种音乐风格的定义,我认为在大众普遍认知中,也需要再次提及它更广泛深层的文化意义。 本期我们讨论的话题 R&B (Rhythm & Blues) 是广义上的黑人音乐,引用 Nelson George 在”The Death of Rhythm & Blues” 中对它的解释 :”The term originated in the 1940s as a description of a synthesis of black musical genres—gospel, b…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

边探索边听这个节目
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