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收到過假訊息嗎? 資訊爆炸的年代,各種真真假假的訊息, 我們怎麼樣才能夠聰明不受騙?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 這是由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與國立教育電台, 合作的Podcast節目, 在這裡我們將邀請各行各業的朋友暢談媒體議題, 陪伴聽眾提升媒體素養、增強對假訊息的抵抗力, 達成「群體免疫」,和假訊息說掰掰! ❤️ 邀請您訂閱、分享、給五星好評,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您的想法和建議。 如果要聯絡我們,歡迎寫信到這裡:tfc@tfc-taiwan.org 💌 臉書專頁 www.facebook.com/taiwantfc 💌 IG 帳號 www.instagram.com/taiwan_factcheckcenter/ 💌 Line line.me/R/ti/p/@tfctaiwan?from=page 💌 Twitter twitter.com/taiwantfc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基金會)官網 http://tfc-taiwan.org.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Tennis Fans Club 這是一個專屬網球迷的幹話俱樂部 我們從四大賽、巡迴賽、球員場上場下生活、追星日常等等 到球迷經驗、球技探討,你也看網球嗎?來尬聊吧XD 害羞不敢上節目? 那來IG看有趣的企劃或找小編抬槓吧! https://www.instagram.com/tennisfans77/ Music: Drop Logo Opener –––––––––––––––––––––––––––––––––––– Sound Effects provided by SFX - Sound Effects For Content Creators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xm...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3.0 Unported — CC BY 3.0 ––––––––––––––––––––––––––––––––––––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生成式AI的出現為生活多方面帶來便利性, 但也對事實查核的工作增添不少困難度, 許多查核組織為此做出破解的因應之道, 防止民眾被無中生有的資訊給誤導。 在對於AI的認知程度上, 很多人對此還處在一知半解的狀況, 以為它擁有人類的意識且無所不能, 不過我們應該要把它當成「工具」看待, 並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去使用它。 此外,數位素養的重要性也不可被忽視, 無論是使用或是接收來自AI產生的資訊, 時刻保持著「批判性思考」以警惕自身, 才是一個維持良好的資訊環境作為。 接著,我們跟隨教育員育騰的步伐, 收聽更多查核組織因應AI時代所努力的經驗。 看更多請點此: 📌【Global Fact 10】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在全球查核高峰會的四場關鍵報告 📌【AI狂潮】以查證技巧與批判性思考 擁抱AI資訊生態系 更…
…
continue reading
00:00📌日本媒體如何看中文世界? 06:12📌有錯也沒關係?剖析同溫層現象 18:14📌假訊息大本營:未查證的社群意見 23:35📌從布查慘案看「立場先行」嚴重性 30:24📌日媒5W1H原則 34:34📌日本人不看新聞? 36:52📌日韓網路社群亂象 40:50📌日媒有趣的編輯台協定 46:10📌矢板談記者的使命! 55:55📌來自中俄的假消息,社會如何警覺? 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擁有在中、日、台三地的採訪經驗。中日台雖同屬東亞,媒體環境卻有極為不同的生態,矢板明夫從自身的觀察出發,與聽眾分享三者的差異。 相比於日本媒體的集中式分布,台灣媒體多元而競爭激烈,媒體為了尋求最大的流量,新聞搶快、標題殺人之外,甚至擷取意見領袖的片面發言,造成錯誤瘋傳,反而忽略新聞需基於事實的首要原…
…
continue reading
不實訊息隨著人們的傳播在各地發酵, 科技平台正是最佳的輿論集散地, 因此查核組織也與平台方進行合作, 為共同維護良好且正確的資訊環境而努力 然而,各平台間似乎也存在著不同的聲音與問題, 無論是對事實查核方面的態度與作為, 抑或內部存在的資安問題與資訊不完全, 都讓各查核組織對雙方合作的前景感到憂心 或許,平台的「自律」才是該優先解決的問題, 在此基石上,查核組織也能更有所作為。 如若想知悉更多有關科技平台的討論內容, 請不要錯過研究員育騰帶來的會後心得分享 看更多請點此: 📌【Global Fact 10】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在全球查核高峰會的四場關鍵報告 更多與討論: 📌第10屆全球事實高峰會專區 節目團隊︱ 黃兆徽、陳柏樺、張育騰、張博瑞、李建甫 Podcast「新聞真假掰」單元【時事停看聽…
…
continue reading
02:30📌生成式AI會模擬思考的過程? 07:35📌人不會被取代,只會被「擴能」 11:00📌 AI圖像的恐怖:從離譜到逼真 17:10📌Prompt的秘訣是要回到「本質」 22:16📌精準下指令,人人都是名畫家 26:25📌 「虛擬偶像」會是未來的趨勢? 27:16📌手把手教你生成出AI人像圖! 35:35📌AI偏見從何而來? 45:25📌人工智慧應用最廣泛的領域是? 57:56📌如何打造科技與倫理兼備的AI環境 記者出身、現為政大新聞系助理教授的李怡志老師近年在生成式AI的領域下足功夫、費心研究,今年甚至在政大傳播學院開設「AI與傳播科技應用」課程。 面對AI科技的浪潮來襲,許多人最害怕的莫過於「被取代」,李怡志老師則以樂觀的態度舉出一個嶄新的觀點,從歷史經驗爬梳,每一次的科技革命後,…
…
continue reading
事實查核面臨更多未知的挑戰 多樣態的假訊息也與日俱增 使得各國的查核組織疲於應對 如何有效落實「媒體素養」教育 才是「治本」的手段 在全球查核高峰會十周年中 「媒體素養」的推廣也為各個查核組織所重視 主題涵蓋的領域尤為廣泛 善用年輕人喜愛的「迷因」系列、深入社區接觸老年族群 能創造親和力的方式都是他們著手努力的方向 然而,這背後還有許多艱辛的過程 如果想知曉更多「媒體素養」的故事 請繼續依循著研究員育騰的脈絡 聽取全球查核高峰會的奇聞軼事 看更多請點此: 📌【Global Fact 10】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在全球查核高峰會的四場關鍵報告 更多與討論: 📌第10屆全球事實高峰會專區 節目團隊︱ 黃兆徽、陳柏樺、張育騰、張博瑞、李建甫 Podcast「新聞真假掰」單元【時事停看聽】, 查核報告、時…
…
continue reading
00:00📌論說文不是「我全對你全錯」 04:32📌漢娜鄂蘭:不思考是邪惡 06:58📌設計思考是什麼?從同理開始 12:20📌從白飯事件看思考的重要 19:10📌從理直氣壯到「理直氣和」 19:25📌思辨的四大障礙? 28:08📌青少年如何思考#MeToo運動 45:02📌媒體識讀的5W1H 51:22📌對歷史課本提出質疑! 54:20📌美國開國元勛漢彌爾頓談思辨 資深作家蔡淇華曾撰寫許多書籍,其中他最新推出的《思辨時代我啟動》,從思辨練習的角度,帶領不同年齡層的讀者一起建立思考的習慣。 書中從個人面、交友面、社會面與世界面等不同角度幫助讀者培養思辨能力。思辨能力的運用,並不僅僅在「想事情」上,更是一種做人處事的態度。如前陣子引發軒然大波的白飯事件,若能換一個角度,以對方的角度來思考,或許…
…
continue reading
全球查核高峰會屆滿十周年, 今年首度移師到亞洲舉辦, 多達千人的查核工作者與會, 分享因應不實資訊的心路歷程。 獲得IFCN認證的組織也增長許多, 事實查核的重要性也趨於顯著。 隨著AI科技大躍進式地發展, 事實查核面臨著更多未知的挑戰; 談到烏俄戰爭背後的省思, 資訊戰的危害不亞於實體戰爭帶來的傷害; 面對被「標籤化」的難題, 查核工作者該以什麼樣的心態來應對? 這次,我們跟著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的研究員張育騰, 一起來聽聽他在南韓首爾的所見所聞, 以及全球查核生態交流的感想與啟發。 看更多請點此: 📌【Global Fact 10】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在全球查核高峰會的四場關鍵報告 更多與討論: 📌第10屆全球事實高峰會專區 節目團隊︱ 黃兆徽、陳柏樺、張育騰、張博瑞、李建甫 Podcas…
…
continue reading
00:00📌未來是80分才及格的年代 05:58📌真正的電腦時代? 09:56📌先了解ChatGPT不能在哪裡? 17:57📌3億白領受影響 22:10📌即時性、偏見、文化霸權⋯都是AI問題 27:34📌日本科技的典範轉移 36:31📌教育跟法律不能「大腦外包」 46:50📌從電商規模看台灣AI發展規模 53:40📌回到亞里斯多德的「通才教育」 59:26📌勇敢的人類透過機器把更難的夢想實現 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是台灣研究「語言模型」的先驅,早在30多年前,他就以LLM語言模型作為博士論文的研究主題。對於大型語言模型有學界的經歷、也有業界的經驗,簡立峰老師要一一帶我們剖析ChatGPT的能與不能。 在競逐快速的人工智慧世代,簡老師比喻:「全世界都在挖礦,而台灣卻能夠賣鏟子。」…
…
continue reading
00:00📌AI讓人類的能力重分配,讓素人也能寫程式 01:54📌BuzzFeed用ChatGPT來修網站? 07:58📌彭博社打造金融版ChatGPT 14:05📌ChatGPT改變辦公室生活 15:32📌隨機的力量超乎想像 16:50📌透過生成式AI,貓砂和量子糾纏也能扯上關係? 23:04📌我們如何運用AI思維鏈修正生成內容? 26:58📌用ChatGPT寫一篇學測作文 35:03📌微軟Bing輕鬆把文字變影像 文學家、藝術家,透過創作抒發自己的情緒,這是AI學不來的。真正厲害的不是AI,而是懂得如何使用「prompt」來轉化AI的人。 許多媒體對於使用AI都有「包袱」,不敢貿然引進AI到企業中。相反的,不少新媒體已經開始嘗試讓AI進行改寫、擴寫,例如新媒體BuzzFeed高調宣佈與O…
…
continue reading
01:30📌事實查核兩大重點:採訪+研究 07:41📌對付認知戰最好的手段是事實查核? 08:15📌從「選舉」意識假訊息的威力 16:30📌新疆大火、布林肯訪越南、熊貓…謠言怎麼查 25:02📌從黯淡的「東方之珠」看文明的脆弱 30:25📌事實查核可以幫歷史「補漏洞」? 36:30📌認知作戰其實是要你「冷感」? 37:45📌假訊息演化的四條路徑 48:00📌事實查核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52:55📌「公共媒體」是台灣媒體環境急需加強的一環? 擁有27年新聞工作經歷的李志德,擁有全方面的媒體經驗,曾服務於報社、雜誌社、電視臺、廣播電臺、網路媒體,現為自由亞洲電台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主任。 在訊息快速傳遞的世代,李志德特別提醒,我們對於「認知作戰」的焦慮其實是在進化中,因為網際網路抹滅了「內宣」和「…
…
continue reading
00:00📌AI機器人做長照服務的時代即將到來?人工智慧的3D影像技術如何改變人類生活? 02:18📌讓AI在3D空間中開車?3D視覺的應用 04:51📌VR和AR傻傻分不清楚? 08:01📌穿戴式裝置容易暈眩,如何改善? 09:38📌電影「阿凡達」的技術可以再現? 24:18📌機器人做長照的時代要來了嗎? 28:11📌AI孫燕姿與法律議題 32:52📌現在的Deepfake騙人,以後騙電腦? 37:43📌全能管家機器人讓你家沒髒亂 50:56📌高教招不到博士生,反映台灣產業困境 53:01📌AI可能被濫用?高效能運算背後的隱憂 AI科技不斷進步,除了近期爆紅的生成式AI,幫助我們翻譯、產出文章外,AI其實也可以跟3D科技結合,為我們帶來更大的便利。 電影「阿凡達」中,透過未來科技幫主角創造…
…
continue reading
01:30📌全台獨創!輔大開設「事實查核」一學期課程 09:25📌把「Ctrl+F」放心裡 確保查證流程不遺漏 11:55📌借鏡BBC!查證四大重點 17:00📌科學新聞查證的KnowHow 24:20📌「情感」可能是假訊息廣傳的主因? 31:00📌後真相時代,怎麼看待科學推論? 38:28📌好用的查證工具不藏私! 43:17📌人人都是新媒體,卻不等於內容多樣性? 48:27📌記者需要當科學知識的轉譯者 輔仁大學在近年開設「事實查核」課程,除了是全台首創、更是唯一,授課教師黃康妮曾在公視擔任記者,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後,先在上海交通大學擔任講師,現為輔仁大學新聞專播學系的專任教授。 「事實查核」本為新聞系學生必備的專業之一,但在近年假訊息氾濫,又因科技快速發展,查證的技巧相較過往更顯得複雜、錯…
…
continue reading
00:00📌「千秋萬世一統江湖」Google、ChatGPT誰翻譯比較好? 04:32📌工程師說溜嘴:「我們都用AI寫程式了」 07:07📌ChatGPT也是鄉民,看過Reddit所有評論? 08:26📌當人「背不贏」AI,競爭力是什麼? 22:14📌催眠AI完成問卷調查? 23:58📌ChatGPT它懂「好棒棒」的言外之意 30:07📌老高炒熱ChatGPT的網路聲量? 35:20📌從「影響力指標」判斷網路訊息的力度? 41:24📌衛生紙、缺蛋、矽谷銀行…不能忽視的網路輿情 53:36📌從前要「聆聽人民聲音」,現在要聆聽社群 你的一生讀得完60億字嗎?AI一天就能讀完了。 ChatGPT問世之後,帶來無限商機與隱憂,透過不斷地餵養知識,ChatGPT不斷進行語意分析,再像一名24小時待命的…
…
continue reading
新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


02:13📌前瞻計劃4年50億「台灣杉二號」躋身全球前20大超級電腦 05:50📌AI 2.0是什麼? 11:53📌媲美ChatGPT-3.5的繁中版「福爾摩沙大模型」 18:20📌算力即國力!台灣掌握「生成式AI」話語權? 24:18📌以後找資料「語意」取代「關鍵字」 28:02📌應用場景:幫醫生、護理師寫報告? 30:30📌強大「轉譯者」!以後不怕聽不懂專業術語 40:00📌如何訓練企業專屬的大腦? 44:33📌現在是AI的「IPhone」時代? 49:55📌電腦運算的革命!這波是超級電腦 54:51📌台灣有機會打造AI界的「台積電」? 生成式AI正在改寫未來,為了不讓科技巨頭獨佔資源,各國都想發展屬於自己的ChatGPT,台灣在人工智慧領域,有什麼機會呢? 台智雲總經理吳漢章在節目中,…
…
continue reading
00:00 📌糖尿病一年花掉兩個台積電資本 02:29 📌分享保健假訊息,民眾的本意是助人? 04:08📌糖尿病的年死亡人數等於一場新冠疫情 07:57📌台灣人活在致胖環境 14:53📌喝手搖的少女,腰圍多3公分 22:20📌133低醣飲食是什麼? 34:44📌走樓梯、少吃醣⋯老生常談的保健方反而有用 42:14📌糖尿病的四大誤會 46:04📌診間心酸:一管胰島素,為何讓家屬來道歉? 58:23📌「生命有盼望」很重要,正向心態是慢老關鍵! 黃惠如是資深醫療記者,除了貼身採訪醫師,也親自到診間傾聽病患的生命故事,近年來,她為了維持寫作的專注度,專心練瑜伽,從運動和飲食兩面向,建立良好的規律生活。 當全世界都在關心新冠疫情時,糖尿病的致死率也節節攀升,卻經常被主流媒體所忽視。黃惠如感慨:「這是一…
…
continue reading
01:50📌以「事實查核」為題的人工智慧比賽? 06:55📌越會溝通的人越能操作AI? 08:59📌「說故事」讓國小生學會AI 17:56📌Vtuber、打電動、修圖都和人工智慧有關! 28:17📌以AI為主題的偶像劇? 38:57📌生成式AI有望實現自動駕駛 44:20📌AI讓《清明上河圖》延伸無上限 49:35📌科技快速發展反讓人才斷層 53:53📌蔡宗翰要做「講台語的ChatGPT」 58:47📌給下一代的忠告:文科理科界線要打破 中央大學資工系教授蔡宗翰又拜訪我們的錄音室了!他化身「李白老師」,以更淺顯易懂、說故事的方式,讓小學生都學會人工智慧的發展! 蔡宗翰在演講發現,想學AI、ChatGPT的人遠比想象的多,年齡層非常廣,所以決定寫一本適合所有人入門AI的書籍《寫給小學生看的AI…
…
continue reading
00:00📌轉播最高境界:「無聲勝有聲」 02:30📌體育圈假訊息滿天飛,連C羅都困擾 15:19📌低心率跑步、168斷食…他親身實驗「運動建議」 18:23📌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最大的差別為何? 23:00📌踏入中廣的原因和「喜歡唱歌」有關? 31:22📌從廣播到體育台,挑戰在於「留白」? 44:07📌精緻分工,國外體育轉播如何做? 48:01📌專業主播的轉播惡夢 1:03:39📌田鴻魁談自媒體:你要開始才能變得厲害 如果你是資深棒球迷、籃球迷,您一定對體育主播田鴻魁的聲音不陌生,他從廣播到電視,又從華視到ESPN,動能滿滿的他,如今將跑道轉到自媒體,當起了Podcaster!田鴻魁的節目《跑步不要聽》,憑藉著自己豐富的路跑經驗,消化龐大資訊,提供觀眾體育新知與使用心得作為參考。 被問及「…
…
continue reading
01:20📌20年前寫下《台灣三部曲》劇本的契機? 05:36📌知道自己的歷史,走路才會像「人」? 12:20📌募資破億,仍扛不起龐大製作費用 14:50📌一度想不開?如何從癌童故事重獲生命力量? 18:11📌魏德聖全新大作《BIG》要談親情! 21:15📌劇本原動力:「沒有遇過不想活的孩子」 25:45📌藏在魏導心中的設定:15年後的阿嘉和友子 38:00📌魏導拍戲都要高成本?自認很會花錢但從不亂花錢 49:10📌動畫電影一大創新!實地收音只為互動臨場感? 2008年因《海角七號》一舉成名,除了累計超過5.3億元的票房成績、更奪下第45屆金馬獎最佳傑出電影工作者獎,魏德聖成為享譽國際的名導演。 從業近30年,魏導談起當年選擇成為電影導演的初心,單純的就是想「講好一個故事」。也在很早就體悟到…
…
continue reading
00:00📌當家主播不用看讀稿機! 05:05📌颱風、空難、氣爆⋯菜鳥記者養成日記 08:00📌獨家新聞和家屬心情,底線如何拿捏? 12:40📌頭條新聞怎麼報?如何七秒抓住眼球? 20:12📌沒有天生口條好的人 27:28📌電視台怎麼做事實查核? 36:38📌自媒體時代:從KOL到KOC的影響力變遷 38:53📌公共議題與收視率如何拿捏? 47:23📌分眾市場當道,有線台插旗「每一個螢幕」 58:19📌電視台十年,人氣主播的初心與展望 社群平台Facebook超過24萬粉絲、Instagram累積逾十萬追蹤者,房業涵絕對是新世代人氣主播的代表,年紀輕輕成為當家主播,更在有線新聞台主責黃金播報時段,她是怎麼做到的? 當觀眾的注意力變得極度有限、多螢幕的世代又將觀眾帶向分眾的市場,新聞工作者要怎…
…
continue reading
00:00📌ChatGPT也能解數學?AI教育該怎麼做? 03:08📌身為AI推廣者,如何給爸媽建議? 06:57📌ChatGPT能用英文寫數學詩? 17:15📌用AI寫作業不能不留意的關鍵! 25:31📌古典樂曲和人工智慧有關? 33:45📌AI如何加速教育現場的行政流程? 47:36📌我怎麼和4歲小孩談AI? 50:29📌實戰!用火柴盒與珠珠搞懂機器學習 57:19📌如何分齡設計AI課程? 56:05📌賴以威呼籲:別死記Prompt,先試出自己的感覺 數感實驗室致力推廣數學教育,讓台灣人不再害怕數學,跳脫填鴨式教育的惡夢。而AI時代的全面到來,也對數學教育產生巨大衝擊。數感實驗室創辦人賴以威長年推廣AI,在ChatGPT問世後,更積極向家長、老師介紹「如何用AI來幫助教育」。 早期的AI…
…
continue reading
03:00 📌懷孕生產迷思大破解:坐月子不能洗頭?要喝米酒水?避免用眼? 10:53 📌醫學博士告訴你懷孕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16:30 📌牙齒壞損和懷孕有關係?牙周病恐造成早產風險? 24:10 📌妳沒有做錯什麼!每三名孕婦中,有一名注定流產? 29:10 📌飲食準則都是「量」的問題,否則都是假議題? 37:30 📌破除懷孕謠言,竟要「媳婦熬成婆」? 43:25 📌媽咪擔心身材走樣?骨盆帶、骨盆褲有用嗎? 51:55 📌專業醫師怎麼看待假訊息問題? 「坐月子不能洗頭」、「懷孕盡量不要運動要臥躺」、「產後不能喝水要喝米酒水」以上自古流傳、關於孕婦在孕期不能做、不能做的「指南」你聽過嗎? 面對新生命的誕生,當然多數媽咪都會以謹慎、多疑的態度在面對生活上遇到的所有事情,醫學博士,同時也是非常資…
…
continue reading
00:00📌ChatGPT如何「角色扮演」? 03:19📌數據科學家看生成式AI 06:22📌我們都是AI的免費家教? 16:25📌ChatGPT很失控?請先給「人設」! 44:10📌「溫度」是AI通關密語? 48:33📌新聞媒體業如何應用AI? 52:20📌擴寫和改寫有什麼差別? 在極短的時間內,生成式AI從死背考古題,進化到產出符合人類需求,甚至能取悅人心的大型語言模型(LLM)。它的成長速度令人吃驚,面對這個趨勢,數據科學家尹相志有什麼看法? 不過,AI運算速度雖快,若沒有正確指令,也難以讓它發揮功用。這時候,一個完美的人設,讓AI「角色扮演」居然有望解決此問題!?未來,人們可以設定AI的身分,它可以是海關的報關士,高效解決進出口文件,也可以是保全公司的行銷,寫出語帶雙關、吸引觀眾的文…
…
continue reading
01:58 📌從「AI孫燕姿」看法律問題 09:15 📌AI可能構成人權的哪些危害? 17:10 📌5000萬台幣的一堂課:AI的「亞洲歧視」? 19:28 📌義大利用個資法禁ChatGPT 27:54 📌矛盾大對決:律師到底會不會被AI取代? 36:45 📌「五秒鐘原則」的工作最容易被取代? 42:40 📌歐盟如何定義「可信賴AI框架」? 46:30 📌國科會AI科研發展的八大指引 54:52 📌AI生成的小說、圖像有沒有著作權? 01:00:40📌對人工智慧法案權利歸屬的建議? ChatGPT在2022年底上線後,短短半年時間帶給世界全面性衝擊,除了生活必須重新賦能,快速變動的時代,現代人應該具備哪些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呢? 達文西個資暨科技法律事務所所長葉奇鑫律師分享,AI的無所不能已讓…
…
continue reading
由IFCN主辦的全球事實查核高峰會,將在今年6月,於首爾舉行。緊接著是事實查核中心主辦的第五屆亞洲事實查核論壇,邀請各國事實查核組織分享打假心路談。 此次論壇主題為「全球視野」,講者來自國際查核組織聯盟(IFCN),以及七家國際查核組織,包括美國PolitiFact、西班牙 Maltida.es、阿根廷Chequeado、巴西 Aos Fatos 、南非Africa Check、香港Annie Lab、約旦Fatabyyano等。這些查核組織均為國際查核領域的亮點,他們扎根在事實查核領域已久,在查核方法學、媒體識讀教育、科技工具研發等領域,均有前瞻且突破性的技術與做法 在全球化發展的現今,不實資訊也隨著科技流傳各地,如何串聯各國事實查核組織,已成為打擊不實資訊的重要課題。 報名請點此:htt…
…
continue reading
00:00📌防詐就像防疫,民眾如何建立正確識詐觀念? 02:50📌詐騙是最古老的犯罪行為? 11:22📌詐騙集團也會進化?現代的詐騙注重隱匿性?! 17:31📌165詐騙專線如何使用?內建資料庫如何快速防堵? 25:21📌你聽過二類電信嗎?竄改電話號碼也能騙錢? 28:54📌政府如何要求科技巨頭合作打擊詐騙? 48:33📌識詐是防止詐騙的關鍵?民眾如何辨識詐騙訊息? 在過去,我們可能都聽過金光黨用假金飾騙錢,或小偷趁人不注意闖空門的案例。隨著時代的演進,這些竊取財物的模式,好像慢慢消失,但詐騙卻從來不曾遠離我們身邊! 內政部有「天下第一部」的美稱,其管轄事務五花八門,詐騙防治也是其中一環。新時代的詐騙已經不再是傳統而死板的方法,而是讓你想都想不到,各種設計精良的陷阱,等著人們掉入。 面對詐騙…
…
continue reading
01:45 📌台灣第一部政治幕僚職人劇《人選之人》紅什麼? 11:48 📌從「權勢性騷」到「數位性暴力」 14:36 📌不讓「議題先行」金鐘導演的執導心法 22:50 📌《人選之人》給的勇氣:台灣#MeToo 運動 32:25 📌有雷慎聽!「我們不要這樣就算了」探討權勢、性、壓迫議題 46:10 📌 《我們與惡的距離》從加害者家屬角度打開新視野 53:00 📌 職人劇最感謝的是「田野調查」的扎實 57:20 📌 因為「了解」所以留下:拍台灣人的電影給台灣人看 01:00:20 📌 OTT平台對影視業造成的巨大影響 01:05:26 📌《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二季籌備中? 台灣第一齣政治幕僚職人劇《人選之人-造浪者》叫好又叫座,劇中一句:「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給了許多性騷擾受害者勇氣,掀起一波 …
…
continue reading
00:00📌獲利20%?注意!世界上沒有穩賺不賠的投資 02:04📌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是什麼?我們為什麼需要他們? 06:20📌詐騙集團緊跟時事,黃仁勳也變金融詐騙素材 08:20📌買牛奶都會計較,為何百萬靈骨塔位不去看一眼? 13:59📌理專介紹8旬翁購買20年保單,合理嗎? 15:15📌當心愛情詐騙!細數那些讓人心碎的詐騙故事 31:55📌詐騙案例的高風險族群有哪些? 37:00📌AI對詐騙有什麼影響?如何因應? 41:16📌守護銀髮族退休金的好工具:信託 49:50📌金融小教室!投資前不可不知的小知識 金融詐騙始終是日常生活中最不容易察覺,卻又時時刻刻威脅著生活的危機。而社群時代的到來與AI的進步,又使得金融詐騙產生了更多的「花招」,讓人防不勝防。 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就是在五花八門的詐騙…
…
continue reading
00:00 📌情書散文小說翻譯都難不倒它? 01:45 📌ChatGPT時代,作家自救手冊 03:02📌強大AI浪潮對「文學」帶來的影響? 05:55 📌比ChatGPT還早!「小冰」寫出來的詩竟有血有肉? 08:18 📌精準指令無痛產出「作家認可」的文章 15:15 📌注意!ChatGPT翻譯功力已有「信達雅」 24:25 📌人腦與電腦的情書對寫計畫! 28:35 📌ChatGPT是「渣男」「渣女」?投你所好讓你忍不住愛上它? 36:00 📌文學獎該如何規範AI? 38:40 📌文學雜誌總編真心話:作家會「滅亡」嗎? 46:10 📌AI現在「人很好」?會從「協作」變「作者」嗎? ChatGP時代來臨,和文學有什麼關係?聯合文學雜誌五月號以《ChatGPT時代作家自救手冊》為題,透過「寫給A…
…
continue reading
00:00📌數位轉型的大航海時代到來?AI是什麼角色? 02:25📌搜尋引擎「蕃薯藤」的創立背景? 09:49📌AI也是數位轉型的一環? 13:04📌從產製到行銷,AI如何改變媒體業生態? 25:36📌轉型關鍵:向上扛責向下授權 32:40📌貝佐斯併購華盛頓郵報,如何轉虧為盈? 42:15📌紐時的奧運啟示:後製編輯很重要! 46:42📌未來的內容策展者:新聞從業人員 49:46📌Google的3年3億基金,可以讓媒體共榮嗎? 陳正然是台灣第一家網路搜尋引擎「蕃薯藤」的創辦人,在1990年代推出時,引發了廣大迴響,也成為初代網路世代的重要回憶。回顧創辦心路,陳正然在當時,就看到網路的不可取代性,以及媒體轉型的迫切性。 過去由編輯台餵養閱聽人,如今已是「使用者為王」,媒體被推著數位轉型,試圖搞懂…
…
continue reading
00:00📌達克效應:分享錯誤訊息的人,通常一知半解 04:26📌什麼是重複曝光效應?重要事情「講三遍」? 06:39📌社群網站的「分享」,是認同還是真實? 12:39📌同溫層效應如何加深極化? 21:50📌生成式AI如何讓人輕易相信? 36:10📌直球對決?迂迴陳述?有效溝通這樣做 44:32📌喜歡分享+從眾,加速訊息流傳 51:26📌什麼是偏見?蔡宇哲用一場性平演講當案例 57:08📌AI時代,心理學專家提供正確的因應撇步!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蔡宇哲除了擁有心理學的背景外,本身也是知名Podcast節目《哇賽心理學》的主持人。談到假訊息,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實際上就是一個「說服的過程」? 分享、傳播是人類的天性,透過轉發訊息,人類可以獲得極高的滿足與成就感。而這其實就是假訊息的起…
…
continue reading
01:52📌2024大選將成為假訊息與AI的戰爭? 04:03📌基因製藥、核融合…AI成為基礎科學、促進各領域突破性進展! 08:12📌環境感知、具身智能機械人…AI的下一場革命? 13:20📌AI技術就是國防技術!AI大神李飛飛訪台背後的意義? 15:40📌中國AI人才培育的重要搖籃:「科大少年班」12歲天才兒童讀大學 21:53📌AI閱卷,還可以幫作文打分數 24:08📌科技發展與民主躍進成正比? 30:05📌生成式AI大爆發,「領頭羊」中國,為何反居劣勢? 36:50📌微軟亞洲研究院是中國「AI少林寺」? 42:10📌《經濟學人》不看好AI在中國發展的原因? 44:52📌AI是天使還是魔鬼? AI無疑是當代最新且快速成長的科技,美中兩大強權也在人工智慧的戰場上捉對廝殺。當今世界AI專家…
…
continue reading
現代戰爭的定義不再僅止於熱兵器, 資訊戰也是近年來被重視的一環, 尤其當烏俄戰爭爆發初期, 各種不利於對方的假訊息滿天飛, 目的是為了打擊軍民士氣而採取的手段。 連續10年,臺灣是受境外假訊息影響最嚴重的國家, 多數假訊息的來源與傳播都與中國有關, 而且中國扮演著「放大器」的角色, 也擷取對臺灣不利的資訊來大肆宣傳, 片面地扭曲事實的原貌。 臺灣資訊研究中心分享了四個步驟, 教我們在接收到新的資訊時, 如何拆解其性質並加以評量, 讓我們能更準確地判斷消息的可信度。 看更多請點此: 📌匈牙利智庫報告:中國資訊戰善用議題分化台灣社會 更多討論: 📌資訊戰 中俄大不同:俄國快攻如暴風,中國布局如氣候變遷 節目團隊︱ 黃兆徽、陳柏樺、張育騰、范宏寬、李建甫 Podcast「新聞真假掰」單元【時事停看…
…
continue reading
00:00📌公共電視不是「國家的電視台」!《公視法》修訂如何影響台灣公視發展? 02:36📌《公視法》修法八大重點? 04:07📌台灣公視經費太少?各國經費有多少?錢怎麼來? 28:35📌《人選之人》看了嗎? 29:42📌公視戲劇挑戰商業媒體的禁忌? 41:04📌公廣集團入主52台?為什麼需要公廣新聞台? 48:35📌公廣新聞夠獨立、可受信賴嗎?建立屬於全民的新聞頻道? 57:31📌公廣集團如何推動數位轉型? 《公視法》修法正在立法院如火如荼進行,但此次修法意味著什麼?為什麼《公視法》修法這麼重要? 台灣的公共媒體走過二十幾個年頭,從公視到公廣集團、規模逐漸擴大,但許多人對於這個機構的定位仍然不太清楚,仍認為它只是「國家的電視台」,透過修法,才有可能改善此問題。 回顧近年來公視的成績,從《我…
…
continue reading
臺灣的媒體業百家爭鳴, 各有吸引目光的播報形式, 深受特定族群的喜愛, 其背後隱含著不同的政治傾向。 除了大幅地報導特定候選人, 更可能製造假議題來誤導大眾。 台灣資訊研究中心(IORG)針對縣市長選舉指出, 多數主流媒體發生過度偏好的現象, 無限地將單一事件放大檢視, 更多值得被關注的議題因此失去討論機會, 進而影響選舉人決策的過程。 本集邀請IORG共同主持人游知澔, 分享其研究成果, 讓我們在辨別真假訊息的同時, 還要多從不同角度審視,避免被立場掌控大腦, 才能成為獨立思考的閱聽人。 看更多請點此: 📌【謠言風向球】選戰不實訊息戰悄悄開打 攻擊教科書和教育不實訊息再起 更多與討論: 📌【查小喵出任務】台灣首次憲法公民複決案 18歲公民權你該知道的10個重點! 節目團隊︱ 黃兆徽、陳柏樺…
…
continue reading
00:00📌裴洛西訪台,她對機場空景獨播1小時 02:20📌「想一整天看電視!」電視台10年心路談 06:35📌一秒恆永久!主播的零錯誤挑戰 21:22📌為了打鼓暫離電視台?公開莊雨潔的斜槓身分 29:00📌主持KnowHow》如何隨機應變不怯場 46:50📌「我的嗓子」該如何訓練及保養? 50:55📌度假遇強震,她自願素顏現場連線! 55:00📌你也有主播夢嗎?該做什麼準備? 主播莊雨潔因為小時候太愛講話、太喜歡看電視,所以立志找到「一整天都可以看電視」的工作!講起自己小時候曾發下的宏願,她也不禁笑了出來。大學畢業後的她,的確進入電視產業了,這份工作不只需要講話,還得一直一直講話。 從備受尊敬的「無冕王」,到「小時候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十幾年的新聞產業環境的變化,莊雨潔也特別有感,尤其…
…
continue reading
時事停看聽|假訊息影響大選,更影響選民對「事實」的認知? 作為台灣民主指標之一:選舉, 這項活動平均每兩年出現在我們生活之中。 每逢選舉年,它更是媒體最熱切關注議題, 但閱聽人請小心了!不實訊息在此刻蠢蠢欲動, 尤其是半真半假、斷章取義的消息最引人注目, 甚至會對選舉結果與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根據台灣民主實驗室研究指出, 民眾的消息來源主要是網路與電視, 不分政治立場,多數民眾面對政治類型不實訊息, 其判讀的最大依據,還是在於他的政黨認同與意識形態, 導致真相被埋沒在意識形態之下。 政治極化與資訊同溫層, 可說是現今台灣社會最大的隱憂, 面對不確定的資訊,你曾經進行查核嗎? 又或是別人給的資訊「照單全收」? 從不同的角度了解事情的面向, 才能夠在言論自由的保護傘下, 守住民主的最後一道防線。…
…
continue reading
新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


00:00📌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揭露台灣人不自覺的歧視真相,《九槍》擊斃外籍移工,殺死他的真的只是子彈嗎? 02:11📌《九槍》命名由來?越南移工阮國非怎麼了? 04:43📌台灣外籍移工有70萬人,他們的傳播形象與現實處境是什麼? 12:57📌下猛藥!警察開九槍,蔡崇隆對社會開一槍 20:10📌移工=黑工、愛錢、潛在犯罪? 25:12📌一起聽阮國非的心聲〈為了妳〉 33:29📌台灣蓄奴?移工喊:我們要休假,我們是人! 36:19📌缺少新聞版面的移工職災,如何提升能見度? 42:54📌紀錄片背後的五大疑點? 57:04📌從教育面下手!用《九槍》募資計畫再認識移工 2022年,導演蔡崇隆以紀錄片《九槍》,成功奪下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在風光的勝利背後,《九槍》所記錄的,是一位越南移工阮國非在遭警方盤查…
…
continue reading
面對國際上詭譎多變的情勢, 大國之間的角力在全球發酵著, 中國是近代興起的強權之一, 牽動著多數國家的社會與經濟。 台灣民主實驗室發起的「世界中的中國」計畫, 串聯全世界網路上所關注的中國議題, 從中國影響力指數的研究結果當中, 指出最受中國影響的前十名裡, 東南亞國家竟佔了一半的比例。 與中國只有一個海峽之隔的台灣, 其受影響的程度也不容小覷, 除了重度的商貿往來之外, 媒體的滲透更是關注的議題之一, 身處在風口浪尖的台灣, 如何面對與因應是值得思考的課題。 看更多請點此: 📌【CITW在柏林】TFC呼籲國際社會:批判中國新聞直送全球的捷徑 更多與討論: 📌【拆解中國資訊戰】中國攻擊模式「去中心化」 在地協力者對台傷害大 節目團隊︱ 黃兆徽、陳柏樺、張育騰、范宏寬、李建甫 Podcast「…
…
continue reading
新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


03:25📌「把你的需求說清楚」如何精準使用ChatGPT? 15:45📌ChatGPT是「政治正確」的文字接龍模型 20:05📌它不是搜尋引擎!所有的回答都是機率 24:40📌勿當「慣老闆」!請給ChatGPT明確指示 28:59📌文字接龍如何解數學題「雞兔同籠」 34:15📌用ChatGPT查核ChatGPT? 40:28📌別問AI能做什麼,要問你想要AI做什麼! 49:35📌臺灣機會在這!協助企業訓練商用AI 54:50📌新時代咒語:prompt 58:25📌科技太快我先躺平?李宏毅:好咒語是需要練習! ChatGPT協助人類搜尋資料、撰寫報告,已經不是稀罕事情,就連臺大電機系教授李宏毅在批改學生作業時,看到文句不通順,他都會說:「你ChatGPT用得不好啊!」 它作為劃時代的突破,我…
…
continue reading
00:00📌AI發展帶給教育的挑戰與機會:新世代要具備哪些能力? 02:37📌AI學習就像教小孩?生成式AI如何建立語言庫? 0439📌ChatGPT是一種接龍遊戲? 11:11📌「腦補」是AI重要能力?老師如何應用在教學? 12:41📌親子共學AI,引導比規範更重要 27:14📌AI創作與抄襲,標準如何拿捏? 38:06📌整理資料、編修文章...開箱實用AI工具! 49:40📌AI教育時代,強化學生的個人化互動與引導 53:40📌未來的家長如何建立心態? AI除了影響職場工作層面,教育現場也正面臨一場大變局。對於AI快速發展,多數家長的焦慮來自於「不知道該如何教小孩」,而陳縕儂有著資工系教授/兩個孩子的媽媽雙重背景,面對「AI紀元」的到來,她如何給老師、家長與學生建議呢? 陳縕儂在訪談中提…
…
continue reading
01:27📌從「無冕王」到「小時不讀書 長大當記者」 台灣新聞業怎麼了? 04:30📌數位平台如何衝擊新聞業? 11:09📌台灣新聞被哪些社群主宰? 13:19📌讀者、廣告,他們出走去哪裡? 22:55📌演算法取代編輯台的工作 26:57📌免費的最貴!平台對媒體營收的破壞 30:47📌新聞有價!媒體如何與平台談分潤? 36:15📌新聞議價法、著作鄰接權, 台灣能複製外國模式? 42:17📌「數位公有地 耕者有其田」有望公平分配? 「全網驚呆了!X分X秒必流淚」「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此類釣魚式標題、內容農場標題充斥於社群平台,這類新聞往往被閱聽人譏笑「騙流量」。也讓曾是「無冕王」的新聞工作者不再被尊重,但這的確是台灣新聞媒體業的真實狀況。 當LINE、Facebook、YouTube三大社群平…
…
continue reading
新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


00:00📌馬斯克呼籲「暫停AI開發」:AI對人類構成深遠風險? 05:50📌人類發明AI工具取代自己? 06:51📌強AI、弱AI如何區別? 23:18📌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是什麼? 27:35📌ChatGPT適合與不適合的使用場景? 43:03📌強大的AI也有限制?關鍵在「創造力」! 43:58📌AI來襲,教學現場該如何因應? ChatGPT迅速成為人們方便利用的工具,舉凡工程、翻譯等諸多領域,都能透過它來解決問題。而在教學現場,當學生紛紛使用ChatGPT「寫作業」,老師該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新的數位工具? AI的崛起,引發部分人的恐慌。台大資訊管理系教授孔令傑認為,現在的AI還是「只有腦而沒有手腳」,也就是所謂只具特定功能的「弱AI」,距離發展為「強AI」仍有一段時間,但即使AI不斷發…
…
continue reading
新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


03:45📌AI如何學習?三大模式報你知 05:05📌聰明的人工智慧背後竟是血汗的「工人智慧」? 10:27📌AIphaGo「日以繼夜」練習,終於打敗世界棋王! 14:35📌「預測式」、「生成式」AI有什麼不同? 17:45📌使用生成式AI恐陷入「文化霸權」、甚至是「偏見」! 24:05📌自駕車、貝多芬作曲...帶你掌握AI應用的方方面面 38:31📌AI幫貝多芬完成未完成的樂章 46:18📌不只是聊天機器人,ChatGPT遠比你想得更厲害! 48:08📌AI時代更需要文理兼具的人才!「溝通」是最重要的技能 51:11📌教育如何因應、革新? 51:51📌你不是被AI取代,而是被比你會用AI的人取代 54:13📌千萬不能躺平!要比AI更專業,才能駕馭! 漫天的AI資訊充斥在生活中,你搞懂這項日…
…
continue reading
新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


00:00📌AI衍生的著作權問題與思考方向 04:58📌從AI著作權反思「生而為人的價值」 06:34📌用Midjourey作畫有沒有著作權? 13:08📌猴子自拍照有沒有著作權? 15:53📌AI是創作者本身?還是創作者的工具? 18:02📌智慧財產權保障的是「人」? 24:10📌「K歌之王」不算抄襲?「合理使用」界線何在? 36:33📌讓AI學習他人風格,是否觸犯著作權? 50:26📌歌手「人格權」的範圍?可用AI再造暢銷歌手嗎? 58:24📌法律如何因應科技衝擊? 傳統上,我們透過法律保障著作權、智慧財產權,進而鼓勵人類創作,但隨著AI能夠處理的領域、層次不斷提升,就連藝術、歌曲創作,都能透過AI學習來完成,人的創作還有價值嗎?而AI目前尚還不是「人」,若AI會創作,它也有著作權嗎?法…
…
continue reading
新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


01:50📌ChatGPT是全球成長最快速的AI應用。微軟加碼投資Open AI一百億美金! 09:06📌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生成式AI的技術突破與限制? 18:04📌人工智慧靠「獎勵機制」答題更精準 25:03📌AI會答題不可怕,可怕的是誰告訴他「對或錯」 38:47📌除了你問我答,ChatGPT還能當球評、試玩員 44:00📌台灣如何殺出重圍?該研發台版大型語言模型? 51:00📌球來就打!AI世代要學會新世代的「挖土機」 生成式AI大爆發,當我們還在熟悉ChatGPT帶來的科技浪潮,GPT-4便緊追而來。微軟也在近日發表Microsoft 365 Copilot功能,未來我們甚至不用自己製作PPT、Excel檔案,只需要學會「與AI溝通」!全球破億使用人次,讓政府、企業,個人,無不…
…
continue reading
00:00📌如何區分人與AI的著作權?生活由ChatGPT全面代勞? 07:31📌ChatGPT正當紅!生成式AI改變哪些產業? 15:40📌如何檢視Midjourney的作品 23:26📌語言模型是填鴨式教育?它能創作文學作品嗎? 35:07📌AI強勢崛起,人民要繳智商稅? 37:46📌國安問題浮現,政府有必要「自建AI」嗎? 49:18📌AI浪潮,台灣的優勢跟機會在哪裡? ChatGPT是近日的熱門話題,你也跟上了嗎?臺大資工系匯集了許多AI專家,一同開設相關課程,藉由最近的熱潮,推廣人工智慧及相關應用的議題。 臺大資工系主任洪士灝,長年研究相關議題,談到AI的崛起,他指出其實早在十年前的科學競賽中,就已經看到AI的潛力!而隨著ChatGPT爆紅,教育現場也受到極大衝擊。臺大校方在一開始…
…
continue reading
名人開箱、網紅互槓 網路時代,人們的注意力被各種新鮮事吸引, 為了跟上話題,時刻關注社群媒體,害怕「脫節」, 並為此焦慮不安, 小心!你可能一步步走入「注意力經濟」的陷阱中。 無論是「鐵粉」或「黑粉」, 都是社群經營者獲取利益的「流量密碼」, 如何避免成為資訊的奴隸? 本集帶您認識心理學研究中的「批判性忽視」, 透過三種策略,應對海量資訊, 如何降低對低品質資訊的注意力, 並提高對不實資訊的免疫力? 請收聽「新聞真假掰」! 看更多請點此: 📌數位識讀新點子: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8464 更多數位識讀與討論:【青少年數位識讀】挪威、美國查核組織鼓勵青少年動手玩查核 節目團隊︱ 黃兆徽、陳柏樺、張育騰、范宏寬、李建甫 Podcast「新聞真假掰」…
…
continue reading
00:00📌從1到100天,記錄戰爭下的烏克蘭! 02:12📌從記者到NGO!美國國際民主協會是什麼? 08:45📌全世界以為「不可能」的戰爭,它如何特別? 12:15📌衝突其實早就鋪哏?第一手戰地觀察 22:19📌一款APP凝聚民心? 28:34📌面對資訊戰,臺灣的因應之道? 36:28📌俄羅斯傳輸七件事? 45:50📌八千公里外的採訪,劉致昕如何看待戰爭的本質? 美國國際民主協會顧問劉致昕,本身也是擁有多年採訪經驗的資深記者。2022年,當俄烏戰爭全面爆發,他也親赴前線,為遠在臺灣的觀眾提供第一手的珍貴資訊。從記者到NGO,他認為兩者角色最大的差別,在於傳統記者只能提供「reporting」,而NGO透過組織的協助,串連起更大的凝聚力。 劉致昕走訪烏克蘭,記錄了戰爭的第1天到第100天,…
…
continue reading
本集時事停看聽承接上集AI繪畫話題, 在農曆春節期間,幾張新疆雪景「美圖」在社群平台上流傳, 看似潔白無瑕的冰雪與大樹交織的照片,竟是出自AI手筆,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對此系列照片做了查核報告, 教大家如何從細節找出「造假的魔鬼」。 若只是幾張虛假美圖,可能無傷大雅, 但當AI繪畫與謠言掛鉤,對於生活的威脅就不容忽視。 2022年的靜岡假水災就是最好的例子。 聳動畫面加上網路傳播力,使得照片在各大社群平台瘋傳, 儘管推文者已發出聲明致歉,但假訊息造成的傷害已難以彌平。 在有圖不等於有真相的年代,閱聽人該如何自處? 在查證之前,您的第一步可以是「不急著分享」, 才能真的讓「謠言止於智者」。 看更多請點此: 📌新疆雪樹查核報告: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
…
continue reading
07:00📌只有49個座位?帶你解密白宮記者會現場! 11:57📌白宮記者第一手觀察!近年台、美、中的關係? 23:58📌川普總統上任兩年多都未踏足新聞簡報室,第一次竟搞「突襲」? 37:40📌川普時代各說各話,查核超重要;拜登政府口徑一致,新聞魂挫敗? 45:35📌人人都活在自己的資訊宇宙?美國媒體環境的惡性循環? 50:30📌「有色皮膚」的原罪?疫情助長美國種族歧視現象! 作為全球政治權力核心,美國白宮的一舉一動總是媒體聚焦的重點,身為一位出身台灣的白宮記者,黃耀毅從廣播節目主持、電視節目製作作為開端,隨後因為對「網路安全」的興趣和關注,2015年正式成為主跑白宮新聞的記者。 歷經川普、拜登兩任總統,黃耀毅分享這6年簡直是經歷「截然不同」的政府,面對性格迥異的發言人,白宮記者也得想方設法…
…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