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k

内容由黃兆徽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教育基金會)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黃兆徽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教育基金會)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Player FM -播客应用
使用Player FM应用程序离线!

EP147|新聞報導使用AI生成擬真圖片,是幫助讀者建構「真實」?還是背離「真實」?AI科技與新聞倫理的紅線何在?專訪上下游新聞市集共同創辦人馮小非、總編輯楊語芸、政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李怡志、資深攝影主編蕭嘉慶、影像工作者黃子明

57:25
 
分享
 

Manage episode 428000521 series 3325102
内容由黃兆徽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教育基金會)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黃兆徽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教育基金會)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03:23📌 馬祖生蠔調查報導,為什麼用擬真AI圖片當主視覺?
09:51📌 走私牡蠣是馬祖全島運動?但照片拍不到嗎?
12:13📌 AI繪圖可以還原戰後荒蕪,使用AI重建新聞現場合乎倫理嗎?
19:36📌 擺拍🆚AI繪圖,誰比較「真實」?
21:28📌 調查報導運用AI擬真照片的目的是什麼?
34:29📌 修圖從底片時代就存在,現在談的是「老問題」?
36:54📌 新聞影像擬真的底線,是不能讓讀者「真假莫辨」
40:31📌 媒體迫切需要「生成式AI使用準則」
42:06📌 調查報導需要「影像證據」,不宜使用AI生成?
45:31📌 圖文閱讀第一訴求:幫助讀者理解議題
49:25📌 新聞業使用AI生成內容是「現在進行式」,如何兼顧倫理?
50:57📌 從《國家地理雜誌》談「還原現場」
上下游新聞市集於6月24日刊登一文《中國牡蠣如何變成馬祖生蠔?還原走私牡蠣產業鏈》,,請政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李怡志協助生成6張栩栩如生的AI圖,讓讀者「身歷其境」,卻引發攝影界的熱議。究竟AI是否可以運用在新聞議題?是否有違新聞倫理?AI會造成攝影記者失業嗎?
隨著近年生成式圖片技術成熟,許多新聞機構皆已採用相關技術,不僅成本低廉、避免肖像權相關爭議、更可以修復從前失落的珍貴圖像,也讓身處戰爭前緣的戰地記者免於深入險境,即可帶給讀者沉浸式新聞體驗。
看似百利無一害,但AI也可能因其高度擬真性而模糊了真實與虛構的界線,對新聞報導的誠信構成威脅。圖像傳播的發生僅在一眼瞬間,若落入有心人士操作更是快速製造假新聞的絕佳利器。
本集節目邀請到了上下游新聞市集的創辦人馮小非、總編輯楊語芸、政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李怡志、資深攝影主編蕭嘉慶、影像工作者黃子明,一同探討AI工具在新聞業中的應用及倫理,當大家都在制定AI運用規範,運用AI的底線又在哪裡?請收聽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 Bye。
🎵本周來賓點播:青蚵仔嫂〈江蕙〉
來 賓|
馮小非、楊語芸、李怡志、蕭嘉慶、黃子明
主持人|
黃兆徽(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台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
節目團隊︱
黃兆徽、陳柏樺、張育騰、蔡東棧
📻每周日17:05-18:00與您空中相會《國立教育廣播電台》https://gov.tw/mbF
💌歡迎給我們五顆星星、留下您的鼓勵和建議。
💌 更多資訊請看官網:https://tfc.pse.is/5d6udm
💌 歡迎捐款,支持我們一起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https://tfc-taiwan.oen.tw
💌想聯絡我們:tfc@tfc-taiwan.org
💌寫信給主持人:chaohwei@tfc-taiwan.org
💌 謠言剋星查小喵:line.me/R/ti/p/@tfctaiwan?from=pag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338集单集

Artwork
icon分享
 
Manage episode 428000521 series 3325102
内容由黃兆徽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教育基金會)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黃兆徽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教育基金會)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03:23📌 馬祖生蠔調查報導,為什麼用擬真AI圖片當主視覺?
09:51📌 走私牡蠣是馬祖全島運動?但照片拍不到嗎?
12:13📌 AI繪圖可以還原戰後荒蕪,使用AI重建新聞現場合乎倫理嗎?
19:36📌 擺拍🆚AI繪圖,誰比較「真實」?
21:28📌 調查報導運用AI擬真照片的目的是什麼?
34:29📌 修圖從底片時代就存在,現在談的是「老問題」?
36:54📌 新聞影像擬真的底線,是不能讓讀者「真假莫辨」
40:31📌 媒體迫切需要「生成式AI使用準則」
42:06📌 調查報導需要「影像證據」,不宜使用AI生成?
45:31📌 圖文閱讀第一訴求:幫助讀者理解議題
49:25📌 新聞業使用AI生成內容是「現在進行式」,如何兼顧倫理?
50:57📌 從《國家地理雜誌》談「還原現場」
上下游新聞市集於6月24日刊登一文《中國牡蠣如何變成馬祖生蠔?還原走私牡蠣產業鏈》,,請政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李怡志協助生成6張栩栩如生的AI圖,讓讀者「身歷其境」,卻引發攝影界的熱議。究竟AI是否可以運用在新聞議題?是否有違新聞倫理?AI會造成攝影記者失業嗎?
隨著近年生成式圖片技術成熟,許多新聞機構皆已採用相關技術,不僅成本低廉、避免肖像權相關爭議、更可以修復從前失落的珍貴圖像,也讓身處戰爭前緣的戰地記者免於深入險境,即可帶給讀者沉浸式新聞體驗。
看似百利無一害,但AI也可能因其高度擬真性而模糊了真實與虛構的界線,對新聞報導的誠信構成威脅。圖像傳播的發生僅在一眼瞬間,若落入有心人士操作更是快速製造假新聞的絕佳利器。
本集節目邀請到了上下游新聞市集的創辦人馮小非、總編輯楊語芸、政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李怡志、資深攝影主編蕭嘉慶、影像工作者黃子明,一同探討AI工具在新聞業中的應用及倫理,當大家都在制定AI運用規範,運用AI的底線又在哪裡?請收聽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 Bye。
🎵本周來賓點播:青蚵仔嫂〈江蕙〉
來 賓|
馮小非、楊語芸、李怡志、蕭嘉慶、黃子明
主持人|
黃兆徽(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台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
節目團隊︱
黃兆徽、陳柏樺、張育騰、蔡東棧
📻每周日17:05-18:00與您空中相會《國立教育廣播電台》https://gov.tw/mbF
💌歡迎給我們五顆星星、留下您的鼓勵和建議。
💌 更多資訊請看官網:https://tfc.pse.is/5d6udm
💌 歡迎捐款,支持我們一起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https://tfc-taiwan.oen.tw
💌想聯絡我們:tfc@tfc-taiwan.org
💌寫信給主持人:chaohwei@tfc-taiwan.org
💌 謠言剋星查小喵:line.me/R/ti/p/@tfctaiwan?from=pag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338集单集

所有剧集

×
 
Loading …

欢迎使用Player FM

Player FM正在网上搜索高质量的播客,以便您现在享受。它是最好的播客应用程序,适用于安卓、iPhone和网络。注册以跨设备同步订阅。

 

快速参考指南

边探索边听这个节目
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