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Radio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Hong Kong is one of South East Asia's top party destinations and we'd like to highlight some of our talented DJ's in the country. In this podcast, we will feature Club Mixes from local Hong Kong DJ's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DJ's who have performed in Hong Kong.
  continue reading
 
他們原是香港人,也是台灣新住民,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歷史等多元的角度,帶領聽友們遊走台港兩地,從而瞭解台灣、觀察香港,透視兩地社會特色。 節目秉持知性和感性並重的風格,深入淺出的介紹方式,剖析新舊香港移民心裡面的兩個家,形式採用雙主持對談,偶爾也會訪問特約來賓。 ░聽友來信 ☀FaceBook▸央廣粵語 ☀聽眾信箱▸hk@rti.org.tw / 17rti@rti.org.tw ☀郵寄地址▸台灣104237 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55號中央廣播電臺粵語節目 ☀微信WeChat▸ rti0228856168(北安小姐姐) 🔊中短波收聽報告▸ https://reurl.cc/NXkVe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台灣民間常稱農曆七月為「鬼月」,而關於鬼月的由來有多種傳說:一、傳統道教信仰中,三界公的中元地官大帝誕生於農曆七月十五,為了讓在地府受苦的孤魂野鬼能享受一個月的香火、賜食與接受超渡,七月初一開啟地獄門,至月底三十方休,靈體才返回地府。為呼應地官的慈悲之心,道教信眾廣設香火、祭典,並舉辦法會,以誦經、作法,來超渡各方好兄弟。二、佛教釋迦牟尼的神通第一弟子目犍連以神通能力到達餓鬼道,見母親身受餓鬼之苦,最終借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使母親解脫。漢傳《目連救母》故事最早起源於《盂蘭盆經》,七月半遂成為盂蘭盆節,鬼月普渡餓鬼,以消災避禍。三、遠古時代,每到農曆四、五、六月時天氣濕熱,病毒滋生、蚊蚋蟲蠅肆虐,當時衛生條件不佳,百病叢生,傳染病橫行,夏天染病的人多撐不過七月,致使死亡者眾,七月遂成為最受敬畏月份…
  continue reading
 
七夕,又名乞巧節、七巧節、七姐誕、七娘生,發源於西周,最早可能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在古代七夕並非情人節,而是古代女子為了祈求智慧的日子!古代女子會在七夕這天祈求獲得出色的手藝,希望能夠找到理想中的伴侶。而眾所周知的「牛郎織女」傳說,更是賦予七夕浪漫色彩的故事。牛郎與織女彼此深愛卻無法相見,只能在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而這個故事將七夕昇華為現在的東方情人節。 節目主持人Pat和朱 Sir帶聽友們弄清楚七夕在華人社會和亞洲各國的習俗,以及七夕當天的8大禁忌,最後並闡明七夕在現代社會的意義,歡迎大家準時收聽喔!
  continue reading
 
台灣乳業起源於 1896 年,日本人引進了洋種乳牛,所生產的鮮乳主要供應給日籍傷兵作為補充營養之用。二次大戰後,政府為了振興農村經濟,選定土地貧瘠的區域,輔導成立酪農專業區,但當時因乳牛飼育的專業技術不足,年產乳量較少。為了加速台灣乳業的發展,1972 年從紐西蘭優質荷蘭種乳牛分配到各酪農專業區,導入人工授精與平衡日糧等技術,輔導民間乳廠提升乳品加工技術,並由政府輔導牧場與乳品加工廠訂定供應契約,以穩定乳業產銷。在政策推動與酪農傳承下,酪農戶逐漸因聚集經濟而座落於特定的區域,形成了「四大酪農區」,分別為:雲林崙背區、彰化福寶區、台南柳營區、屏東萬丹區,每個酪農區皆有其發展歷史與特色。 然而近年來新冠疫情造成全球航運一度停擺,更令運費一飛沖天;俄烏戰爭的爆發使得油電價格飆漲,飼料和穀物的價格狂…
  continue reading
 
每年6-8月畢業季,又是應屆社會新鮮人求職季的到來,準備離開大專院校的九年級生,該如何在人浮於事的求職潮中脫穎而出呢? 本集節目主持人Pat和朱 Sir將分享個人職涯的求職經驗心得,並進而分享一些應付面試的技巧,諸如:面試前相關資料的準備、服裝的選擇、把握自身的履歷亮點、得體的臨場反應、誠實與自信的態度、禮貌和機智的回答等。歡迎有志求職的九年級生們準時收聽喔!
  continue reading
 
第33屆夏季奧運會將於7月26日至8月11日在法國巴黎舉行,預計超過兩百個國家或地區,派出一萬多名選手,競逐32個大項、48個分項、329個小項等賽事項目。 我們中華台北代表隊將派出60名國手,分別參與網球、舉重、射箭、拳擊、羽球、田徑、桌球、游泳、射擊、柔道、輕艇、體操、擊劍、高爾夫、跆拳道、霹靂舞等16個大項的競賽,而中國香港代表隊將派出33名選手,分別參與划船、帆船、游泳、自由車、羽球、擊劍、柔道、體操、鐵人三項等9個大項的競賽。 此外,節目主持人朱 Sir也會分享在1936年柏林奧運和1960年羅馬奧運會場上,香港足球員效力中華民國國家隊參賽的往事,敬請聽友們準時收聽喔!
  continue reading
 
本節目主持人朱Sir兩週前返港省親數天,並利用6月30日(星期日)前往新界西貢遊玩,午飯後更搭船到附近離島逛逛,在鹽田梓島上,不僅是參觀幾百年來設田曬鹽的民生活動遺址,也竟然發現一段天主教在港的傳教史,甚至影響日後天主教在華的傳教發展。 鹽田梓全島居民早於1875年全部領受聖洗,因而有「教友村」之稱,也被喻為天主教在香港的發源地之一。四年後,出生於奧地利帝國的聖言會神父聖福若瑟來到中國傳教,他先行在香港學習中文,其後來到鹽田梓服務,與米蘭外方傳教會的神父一起從事傳教工作。1881年,聖福若瑟也正式前往山東南部陽穀縣坡里莊,該地是教廷新劃給聖言會所傳教的責任,其後27年間,從一個158人的小教會,擴展到20萬教友的大教區,他被稱為「魯南傳教區之父」。1975年,福若瑟神父被列入真福品,而200…
  continue reading
 
每年七月七日,難免會讓人想到過往百多年來,中華民國跟日本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當中夾雜著許多硝煙彈雨、國仇家恨的歲月,但是也有無數友好互助、共享共榮的時刻。 本集節目將從清廷甲午戰敗、台澎割日說起,儘管政治上兩國關係曾因領土爭議而緊張衝突,不過在社會、經濟和文化上民間交流始終是密切熱絡的。過去兩個世紀以來,日本終究是華人社會現代化的效法對象!
  continue reading
 
國際技能競賽係1950年由西班牙發起舉辦,目前國際技能組織(World Skills International)會員國早已超過80個國家(地區)。該國際組織之宗旨藉由國際技能競賽大會及研討會等活動,增進各國青年技術人員之相互觀摩、瞭解與切磋,加強國際間職業訓練與職業教育資訊與經驗之交流,進而促進各國職業訓練與職業教育之發展。國際技能競賽(World Skills Competition)每2年舉辦一次,由各會員國分別申請主辦,迄今已舉辦46屆,目前正式之競賽職類超過50種。 我國自1970年起參加該組織,自第20屆國際技能競賽大會起,每屆均派選手參加,成績表現優異,深獲國際間之重視。本集節目將訪問健康照顧類國手賴欣儀同學,目前在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學系二技就讀的她,將會分享當年唸五專護…
  continue reading
 
無論妳是生活在台灣,抑或是在世界各地,請問你對寶島的自然生態、特色地標、歷史文化、風土民情、社會情況、經濟科技、隱形冠軍等領域的認識有多少呢?節目主持人Pat和朱Sir將要告訴大家有關台灣的12個冷知識,不說也許大家還不知道的。 碰上外國朋友時,保證你能馬上分享與台灣相關的小知識和故事,透過本集節目中冷知識的認證,正港「臺客」即刻養成!
  continue reading
 
受訪者:彩虹平權大平台國際倡議經理 Manyee 台灣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國家,但同志平權仍是漫漫長路。本集節目有幸邀請彩虹平權大平台國際倡議經理Manyee跟聽眾分享她的日常工作,如何走進這個行業,談談港台兩地性別平權。同時,她亦會剖析如何引用過去多年香港NGO的工作經驗,在台灣職場又有何種體驗?
  continue reading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佳節,今年恰巧落在星期一,所以一連放假三天。端午節可追溯至古代百越送別五方瘟神、驅除瘟疫的風俗文化,其由來大抵是以戰國時代楚國愛國詩人屈原投泪羅江自盡,有些地方則為了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的忌日,乃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 在本集節目裡,主持人Pat和朱 Sir 會介紹各地的端陽習俗,諸如:懸香草、佩香囊、立蛋、喝雄黃酒、划龍舟、吃粽子⋯等等。歡迎聽眾朋友們準時收聽,以瞭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第一個被列入的華人節日吧!
  continue reading
 
每年六月三日是中華民國禁煙節。1839年6月3日,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省將英國商人手中沒入鴉片、並在虎門集中銷毀,史稱虎門銷煙。 時序邁入廿一世紀,現代人吸食的不再是鴉片,而是香菸、電子菸、加熱菸等菸品,具有強烈成癮性,且傷害多重器官。菸害不但傷害成人,對青少年,乃至孕婦都可能直接或間接造成傷害。 我國《菸害防制法》係於1997年9月正式施行,而於2022年再次修訂,以因應近年來新興菸品在市面上流通。撫今追昔,且聽主持人訴說兩個世紀以來禁煙的傳承與創新吧!
  continue reading
 
受訪者:吳春來博士/壯世代學院院長 兩年前夏天,吳院長曾經受邀親蒞中央廣播電台接受本節目專訪,率先介紹我們聽眾們瞭解「壯世代」這個名詞,並提醒大家2018年台灣已是高齡社會,2020年台灣人口進入負成長,並預估到2025年台灣將是超高齡社會。 兩年過去了,《壯世代之春》出版,壯世代教科文協會成立,致力於培訓種子講師,提倡高齡解放運動,推動壯文化、壯政策、壯產業、壯Style ,今年吳春城理事長更走入立法院,推動壯世代相關立法事宜,並期待用三支箭:個人、企業及政府三方面的社會責任,為超高齡化與超少子化已危及國安的台灣,尋找終極完整的解方。 有關壯世代計畫的具體進展,且聽吳院長娓娓道來吧!
  continue reading
 
第16任總統、副總統將於2024年5月20日舉行就職典禮,民進黨籍的賴蕭配要帶領台灣人民,共同面對來自國內外的嚴峻形勢和挑戰。在三腳督激烈的競爭下,賴蕭配僅取得558萬張選票,得票率為40.05%,相較蔡總統過去兩次的選舉結果,均呈現大幅地下滑的趨勢。 在這次大選中,大部分年輕選票跑到柯文哲陣營,其主因計有:年輕人長期"低薪、買不起猛漲的房屋,以及疫情衝擊旅遊、餐飲、服務業、農漁業等民生經濟,影響民眾生活,因而失掉很多年輕人的支持。 賴政府必須認真聆聽台灣年輕人的心聲,未來要協助年輕人與弱勢族群解決居住與照顧育兒、長者等問題;提振民生經濟,縮小貧富差距,加速五加二創新產業等的推動,改善投資環境、降低稅收及修改相關法規;加強年輕人及弱勢階層的專業技能教育,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高年輕人與中下階層…
  continue reading
 
受訪者:曾毓秀/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綜合科加護病房護理師 每年5月12日是國際護師節,是為紀念近代護理學和護理教育的創始人南丁格爾而訂定的。南丁格爾於1854年10月21日和38位護士志工到克里米亞野戰醫院工作,成為該院的護理長,被尊稱為「克里米亞的天使」。她經常在黑夜中提燈巡視病房,又被譽為「提燈女士」(The Lady with the Lamp)。由於南丁格爾無私的奉獻,讓昔日地位低微的護理人員,其社會地位與形象都大為提高,成為崇高理想與專業照顧的象徵。 為迎接今年的護師節,本集特別邀請曾毓秀護理師親臨錄音間,主持人就其投身護理的初衷、護理教育的學習生活、臨床工作的甘苦經驗、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護理師的挑戰與回應等問題去請益,且聽曾護理師娓娓道來吧!…
  continue reading
 
今年是五四運動105週年紀念,遙想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遊行示威,抗議巴黎和會上有關山東問題的決議,敦促當時執政的北洋政府不可簽約,要求懲處相關官員。當年中華民國作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原本期望「公理戰勝強權」,能收回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但與會各國決定把權益轉讓給日本,我國民衆長久以來積蓄的民族情緒瞬間爆發,北京學生高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華人社會反思傳統文化,追隨「德先生」(民主 democracy)和「賽先生」(科學 science),用以推展新文化運動,進而探索強國之道。究竟五四精神在當代台灣的意義為何?其未來展望又怎樣呢?敬請聽友們準時收聽喔!
  continue reading
 
受訪者:郭瑞陵/台灣立力科公司資深臨床試驗專員 2023年7月全球歷經了歷史紀錄的高溫,誠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ónio Guterres)的警告,地球不僅是全球暖化,現在已經邁向「全球沸騰」時代。 本集節目邀請生技產業資深人員郭瑞陵親臨央廣錄音間,跟聽友們說明全球暖化的危機日益嚴重,並指出極端氣候與人類瘟疫的關係。在後新冠疫情時代裡,世界各國該如何面對瘟疫的對策措施,同時政府公共衞生體系該如何積極因應和有效控制,進而對21世紀中葉的展望,且聽郭資深專員逐一介紹,進而加以說明。
  continue reading
 
香港人前往深圳消費的現象並非新事,但疫後這一波北上消費熱潮惹來大量關注和討論。根據香港入境事務處的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12月30日,香港居民全年有5334萬人次北上,其中超過4000萬經由深港口岸出境,南下訪港的內地旅客全年則是2654萬人次。 本集節目將探討香港人北上消費的現象,以及其多大程度上衝擊本土消費。港人又會否因而減少在台灣及其他地區的消費? 特區政府則推出「香港夜繽紛」活動,又能否推廣旅遊及挽救本土經濟?歡迎關注經濟發展的聽友們準時收聽囉!
  continue reading
 
受訪者:GUAKALI港 負責人Sandra 近年社會變化,居台港人數字稍增,一度成為媒體熱話。港人在台的狀況,已有不少人談及。但一個曾在港的台灣人會有什麼不一樣的視角? 曾在香港唸書及工作的Sandra對香港懷有深厚感情,在香港度過一段青春歲月。疫情爆發前,她回到台灣生活,經歷一段適應期,選擇投身協助在台港人,同時梳理自己對台灣及香港的複雜情感,更開展了「香港真人圖書」的計劃。 本集有幸邀請Sandra跟我們分享她的心路歷程,協助居台港人的同時,如何為自己重新定位。
  continue reading
 
為引起全球對醫療健康議題的關注,提高社會大眾對公共衛生事務的認知,世界衞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自1950年起訂定每年4月7日為世界衞生日。 WHO計分六個區域,擁有194個會員國,其工作人員在150多個辦事處開展工作,共同致力於增進世界各地每一個人的健康。每年世界衞生日的主題,不外乎圍繞著WHO的成立宗旨,是為世界各地的人們創造一個更美好、又健康的未來。他們竭力於防治各種疾病,包括新冠肺炎和愛滋病等傳染病,以及癌症和心臟病等非傳染疾病,他們也協助母親和兒童得以生存和成長,使人們能期待一個健康的老年。WHO致力於促進世人呼吸清淨的空氣,攝取健康營養的食物,飲用乾淨無汙染的水,並確保民眾服用有效的藥物,接種安全的疫苗。 我們可得躬身力行,藉由具體的…
  continue reading
 
受訪者:詹家和博士/台灣ESG書友會創辦人、中華永續商道聯合會理事長 社會公平與正義「不遺漏任何人」的標語,近來在淨零轉型十二項戰略溝通中被反覆提及,但對大多數民眾而言,這個名詞跟「淨零排放」一樣,仍是相對模糊、一知半解的概念。到底「誰」可能在轉型過程中被拋棄落下?該如何做到「公正」? 社會公平與正義的核心精神是在淨零轉型過程盡量不要造成「新的不平等」,當然體制中「既有的不平等」也要重視與處理。所以第一步很重要的是鑑別出「受衝擊的對象」是誰?轉型過程中有誰得利、有誰受害?例如運具電動化的過程,對電動車產業業者是一大福音,但是對燃油汽機車司機、維修技術人員與車行卻是首當其衝。對象識別出來後,第二步需要知道「衝擊會有多大」?衝擊隨時在發生,我們必須透過社會科學研究更具體說清楚衝擊的影響是什麼。例…
  continue reading
 
受訪者:詹家和博士/台灣ESG書友會創辦人、中華永續商道聯合會理事長 我國金管會自2020 年發布《公司治理發展 3.0 藍圖》,翌年更宣告《國家淨零途徑》,2023 年 1 月《氣候變遷因應法》公告,企業紛紛因應法規,而開始關注 ESG 報告書、減碳議題。日後如果不減碳,企業將要開始支付國內碳費,以及國際碳交易税。 企業若符合 ESG 通常可以獲得比較好的企業形象,也帶來更多商機,有些企業甚至會發展符合 ESG 的特殊商品(活動),來增加產品銷售,例如 uniqlo 推動舊衣回收、ASUS 推動舊機回收整新捐至偏鄉..等,都是將商品或服務置入『ESG 概念』元素的展現,「No ESG, No money」早已是現今企業經營的聖經。 為因應ESG的發展趨勢,我們可以歸納出至少六類新穎職缺的永…
  continue reading
 
受訪者:詹家和博士/台灣ESG書友會創辦人、中華永續商道聯合會理事長 「漂綠」(greenwashing)就是當一間公司或單位將資源與預算投入在環保相關的形象廣告、公關活動上,而非投入在實際上的永續行動中。漂綠不一定是在欺騙社會大眾,更常見的形式是一種「聲東擊西」式的公關行銷手法。 漂綠並非新鮮事,漂綠現象數量之多,讓漂綠已經是一個產業與社會問題,而非只是企業道德問題。2021 年歐盟一項研究指出,將近五成的歐洲企業氣候承諾皆有過度放大、做假等種種嫌疑。而由能源氣候智庫組織與牛津淨零團隊的報告也指出,在全球 4000 個重要實體(包括富比世前 2000 強企業、國家、大城市與行政地區等),已做出淨零承諾的單位中,有公佈減排計劃的比例不到一半。 來賓詹家和博士提出避免漂綠的實際策略,包括:1)…
  continue reading
 
繼上星期介紹「台灣碳權知多少」後,本週節目持續進行「永續台灣系列」專題,邀請台灣ESG書友會創辦人、中華永續商道聯合會理事長詹家和博士親臨央廣錄音間接受專訪,探討台灣社會對企業永續發展的期望。 環保專家預測全球暖化將在20年內升溫1.5℃,為了減緩全球暖化的速度,全球已有136個國家宣示淨零排放目標,2022年3月30日國發會也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期望臺灣能夠化危機為轉機,與世界共同邁向淨零,並提出四大轉型策略,分別為: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 淨零排放既然是全球趨勢,對貿易協定、減碳機制與企業全球供應鏈管理均已帶來衝擊和影響。台灣的中小企業若能冷靜以對,透過打造具競爭力、循環永續、韌性且安全之各項轉型策略及治理基礎,相信終將化危機為轉機,甚至進一步掌握無限商機的!…
  continue reading
 
受訪者:陳政如/漾拓國際公司行銷總監 2023年是台灣碳權元年,我們正式進入碳有價的時代,而國內碳費將以今年排碳量為計費基準,明年起相關企業機構將陸續申報繳納。 本集節目我們邀請漾拓國際公司行銷總監陳政如女士蒞臨錄音間接受訪問,漾拓國際是一家長期從事節能減碳技術服務的台灣公司,在緬甸Verra的人造森林碳匯專案,可直接在國內服務台灣的國際供應鏈大廠。 究竟碳權是什麼?為什麼要管制?對誰管制?而管制方式有那些類別?台灣人玩得起碳權的國際遊戲規則嗎?我們會從國際政經貿易的觀點,探討台灣的地緣政治,進而說明碳權對台灣的種種挑戰,歡迎大家準時收聽喔!
  continue reading
 
受訪者:茜利妹/旅台香港藝術家 作為旅台香港藝術家,茜利妹現正於高雄市正旅館舉辦情感主義藝術個人展,名為《揸兜光譜・茜利妹台灣個展》。 本節目邀請茜利妹親臨央廣錄音間進行專訪,藝術家娓娓道來策展的原由,以及「揸兜光譜」一詞的緣起,並宣稱她的個人藝術展是當代世界首個情感主義畫展! 藝術家茜利妹進一步分享所展出的50幅畫作,計分為4個項目:自畫像牆、家庭牆、音樂牆以及香港牆。究竟藝術家的個人天地,如何能夠擴展至社會關懷?獨善其身真的可以兼濟天下,又毫無違和感嗎?歡迎聽友們一起欣賞茜利妹的藝術創作吧!
  continue reading
 
在農曆新年假期期間,台灣民眾往往從事國民旅遊,到外縣市出遊踏春去。請問您們會選擇飯店還是民宿呢? 節目主持人可是會投民宿一票的!相較於中規中矩的飯店,有時候用差不多的價格入住民宿,可以欣賞到特別的裝潢設計,教人驚嘆的休閒空間,有時候還能感受到濃濃的台灣人情味呢! 本集節目將介紹10家台灣民宿給大家,位於台灣島內東西南北中都有,這幾間可是台灣本土旅遊的驕傲呢!對台灣特色民宿有興趣的聽友們,不妨準時收聽吧!
  continue reading
 
甲辰新春伊始,首先祝福世界各地的聽眾朋友們新年快樂!玉兔遠行辭舊歲,金龍納福喜迎春。 台港兩地雖說都是華人社會,但是過年習俗不盡相同,彼此禁忌眉角也多,到底過年習俗有哪些?且聽節目主持人娓娓道來。我們進一步會介紹散居世界各地華人的年節習俗與新春活動。 Pat 和朱 Sir更追憶兒時的應節食品,比較台港兩地紅包文化的差異,歡迎大家一起在空中同賀新春吧!
  continue reading
 
2024年2月4日是傳統中華文化24節氣之首「立春」,標誌著嶄新一年的開始,春天的來臨。 去年是閏年,多了一個閏二月,使得癸卯年計有384天,所以今天立春日仍然是癸卯年臘月廿五,也意味著甲辰年沒有立春,而被稱盲年、或謂是無春寡婦年,不宜婚嫁,又或者結婚都有不好的結局。節目主持人認為這樣的訛傳是違反傳統民俗文化,更毫無玄學命理的基礎。 本集節目的下半段則是針對十二生肖在甲辰年的運程,提出簡明扼要的介紹,歡迎聽友們踴躍收聽,為迎接新的一年預作準備吧!
  continue reading
 
行政院在2019年宣布該年是台灣地方創生元年,核定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透過提升在地文化、與新創結合、依地方特色發展產業、創造就業機會等方式,促進島內移民來緩和城鄉人口不均,改善整體發展不平衡,形成正向循環,以期達成「均衡台灣」目標。 地方創生的英文為Regional Revitalization,其概念源自於日本,乃是已故日本總理大臣安倍晉三任內所提出的,以期地方發揮特色、並發展出最適合的在地經濟,讓人們不一定非得要在都市工作,能夠選擇其他鄉鎮或回到自己的故鄉,以因應高齡少子化、城鄉發展不均等問題。 主持人於本集節目中,介紹過去五年來台灣地方創新的五大趨勢,包括:打破同溫層、與企業合作、聯手社區營造、前進亞洲市場,以及教育傳承、生生不息等五項,值得關注台灣地方發展的朋友們一起參與,準時收聽…
  continue reading
 
上週六剛剛結束了總統副總統暨立法委員選舉,在三強鼎立的總統大選中,賴清德奪得558萬票,當選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打破了台灣民主化以來,執政黨從未連任兩屆以上的「8年魔咒」,賴清德也成為首位接棒成功的民選副總統,為他自己的時代揭開序幕! 在第11屆立法委員選舉中,三黨皆不過半,形成「懸峙國會(Hung Parliament),國民黨以52席成為最大黨,民進黨51席位居第二,民眾黨則拿下8席,無黨籍(偏向藍營)2席。民眾黨顯然在立法院內成為關鍵的少數。 作為歷史上第二低得票的少數總統,賴清德是否會受到國會的掣肘,導致未來四年的施政窒礙難行?還是伸出橄欖枝與在野陣營和解溝通,形成台灣民意的新共識?值得國內外關注台灣政治發展的聽友們拭目以待吧!…
  continue reading
 
教育部於去年年底公布112學年各大專校院新生註冊率,其中共有11所大專校院註冊率達百分之百、19所大專校院註冊率低於6成警戒線,這只不過是當前台灣教育危機的冰山一角罷了! 本集節目將探討目前台灣教育體制下的種種問題,其中包括:1. 教師面;2. 學生面;3. 教材面;4. 政策面等四類,當我們正視問題,也許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危機本身不可怕,就怕沒辦法把它當作契機,用以持續成長茁壯。 今年是「四一0教改」三十周年,當年李遠哲為首的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所提出的教改總諮議報告書,掀起了一波波教改熱潮,是時候該好好檢討改進吧!
  continue reading
 
2024新年伊始,本節目主持人Pat和朱 Sir首先祝福散居世界各地的聽友們新年快樂,進而介紹今年世界十大關鍵趨勢如下: 1. 選舉年:民主浪潮vs 民主退潮 2. 世界秩序備受考驗 3. 以巴衝突升溫 4. 烏俄戰爭持續 5. 川普民粹浪潮的逆襲 6. 多極失序 vs 全球團結 7. 全球性經濟發展的陰霾 8. AI的商機無限 9. 綠色轉型vs能源發展 10.隱形通膨蠢蠢欲動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準時收聽,一起來掌握今年的世界脈動!
  continue reading
 
受訪者:李伊東/第一屆香港自由藝術獎作品展策展人 12月8日早晨節目主持人朱Sir載太太上班後,順路到濟南教會地下室欣賞第一屆香港自由藝術獎作品展,深受感動,遂邀請該展覽策展人李伊東先生上本節目接受專訪。 其實本集節目播出日期是12月31日,該展覽早在16日就結束了。李先生大概介紹了參賽作品有五十多件,藉由此次作品展延續離散各地香港人的心火。 除了李先生之外,還有他的好友Terrence亦蒞臨錄音間,用以說明所推動的「台港同行撐民主」環台宣講活動。歡迎關注台港兩地民主發展的聽眾朋友們準時收聽喔!
  continue reading
 
歲末年終,又到了耶誕節的來臨!耶誕節是紀念耶穌基督降生為人的節日,今天剛好是平安夜,節目主持人Pat 和朱 Sir分享耶誕節的由來,以及台港兩地不同年代的節慶氛圍與活動。 聖誕節原是基督信仰中重要的節日,從將臨期起,基督徒便舉行宗教儀式和活動,以準備自己的心靈,好迎接耶穌基督的降臨。不過近幾十年來,商業氣息日漸濃厚,使得社會上充斥著商品拜物和崇尚消費的氛圍,因而造成許多民眾忘記「道成肉身、降世救贖」的宗教意義,以及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懷、扶持老弱孤病,用以傳播大愛的福音精神。
  continue reading
 
今年12 月 10 日是香港舉行第七屆區議會議員選舉,在433 萬名登記選民中,只有不到120萬參與投票,在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下,地方選舉投票率僅有27.54%,竟然是自2000年以來歷屆中最低的! 本屆區議會合計有議員470人,27名當然議員獲得保留,餘下40%由行政長官委任,40%由「地區委員會界別選舉」產生,20%由地方選舉產生。其中,「地區委員會界別選舉」將由統稱「三會」的各區撲滅罪行委員會、防火委員會和分區委員會委員互選產生。「三會」委員均由特區政府委任。地方選舉方面,現有18區不會馬上重新劃分,但各選區將重組,並實施「雙議席單票制」。參選人須首先取得「三會」委員提名。 無論是經由哪一途徑參與,區議員產生過程皆引入「資格審查」制度,以確認議員資格。特區政府也將實施「履職監察…
  continue reading
 
每年12月10日是國際人權日,是為了紀念1948年當天聯合國通過世界人權宣言。人權係指個人或群體作為人類,皆擁有與生俱來之權利,繼而強調法治精神來落實法治國,用以鞏固民主自由的政治社會制度。 節目主持人將介紹世界人權宣言起草的時代背景、宣言中三十條的結構和內容,以及日後所帶來的影響,最後則是介紹人權發展史的四個階段,誠摯邀請大家一起來收聽喔!
  continue reading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今年10月4日發布《讚美主》,用以進行評估並提供行動建議,以便持續深化於2015年所頒布的通諭《願祢受讚頌》,教宗勸籲世人愛惜我們共同的家園 ,致力為改善地球上生態問題而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本集節目主持人Pat和朱Sir將介紹近200頁的《願祢受讚頌》通諭,梵蒂岡不只是針對全球13億天主教徒,也是對地球上全人類作出的呼籲。本通諭指出地球生態的問題,諸如:汙染和氣候變遷、水的問題、生物多樣化消失、人類社會生活品質下降、全球不公平現象等等。教宗繼而述說生態危機的人性根源,包括:科技的創意與力量、科技操控全球政經發展、以人為中心的危機和後果等因素影響。 我們該如何強調環境教育,在平安、喜樂當中加強公民意識,藉由生態皈依,從而邁向嶄新的生活方式,敬請聽眾朋友…
  continue reading
 
臺灣是一座島嶼,東臨太平洋,西臨臺灣海峽,南臨巴士海峽,南北長約377公里,東西寬約142公里,海岸線全長約1,200公里,平均每9公里即有一處漁港,全台漁港共有220座、105個海岸聚落。 本集節目將介紹台灣海岸聚落的五大類型:生產型、港口型、村落型、廊帶型及主題型,以及特色漁業文化。主持人將訴說漁村究竟有什麼好吃,例如:石花凍飲、一夜干、烏魚子、手作魚丸等;也推薦漁村究竟有什麼好玩,例如:修石滬、摸蛤蜊、抓蝦、搭海牛車、賞鯨、漁市場拍賣等。歡迎對台灣漁業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們準時收聽!
  continue reading
 
近幾年來,國際局勢動盪不安,政治人物的浮沉起伏不定,本集節目主持人將分別探討任期制的由來和意義,繼而討論當代民主政治中的選票意識與責任政治。我們將進一步介紹任期制的適用範圍和對象,例如:中央官員、中央民意代表、地方首長、地方民意代表等各種公共職務。 目前世界各國有著不同政治文化,在英國、美國、法國、日本、中國、新加坡及台灣的任期制度也不盡相同,我們將逐一分享和介紹。 最後,我們將評價任期制度的優缺點,從中討論如何避免政治人物的造神運動、落實責任政治、貫徹輿論民意、促進政治體系的新陳代謝、確保法治超越人治等相關議題,歡迎大家一起來關心聆聽。
  continue reading
 
自二次大戰以來,東西方冷戰的格局形成,諸如:紅色中國崛起、韓戰爆發、古巴飛彈危機⋯等,用以說明美國五、六十年代的圍堵中國政策。當時美國經濟援助台灣,促使台灣順利從進口替代時期,過渡到出口導向時期;而英國殖民政府也大力推動香港經濟發展,從轉口貿易港轉型為輕工業及商業中心。 近十年來,台灣與香港兩地的經濟發展,卻截然不同,大異其趣,就中有三個轉折點: 1.中美貿易戰凸顯兩地轉單結構的差異;2.2020年Covid-19疫情以來台灣的經濟結構更具韌性;3.反修例運動後香港更仰賴中國經濟。 目前香港由國際金融中心,逐漸淪為大灣區經濟的一員,而台灣則持續深耕電資生技等產業發展,走著自己獨特的經濟路線。歡迎對台港經濟發展議題有興趣的聽眾們準時收聽!…
  continue reading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於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見證了過去10年中國與五大洲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所謂「一帶一路」,即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從陸上向西開放,經中亞、俄羅斯、中東歐、西亞延伸至歐洲,打造國際大通道和國際經濟合作走廊; 「一路」從海上向西開放,經東南亞、南亞至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建設運輸大通道。 本集節目主持人將針對「一帶一路」的內容項目及過去十年的發展加以介紹,進而指出其目前所面臨內外部的困難與挑戰,最後展望「一帶一路」的未來變化與趨勢。歡迎大家準時收聽喔!…
  continue reading
 
第16任總統、副總統與第11屆立法委員選舉將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其結果將決定未來四年中華民國的元首、副元首,以及中央民意代表,進而影響到中央政府機關的施政方針,好帶領台灣人民在自由民主繁榮的道路上持續前進。 目前浮上檯面的有四組候選人,分別是代表民主進步黨的賴清德副總統、代表中國國民黨的侯友宜市長、代表台灣民眾黨的柯文哲市長,以及獨立參選人郭台銘董事長。 究竟在11月20日中央選舉委員會開始登記時,有幾組總統候選人參選?藍白之間能否整合成功?郭董是否會參選到底?關心台灣政治發展的聽眾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囉!
  continue reading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會議上表決並通過第2758號決議,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中共依此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擁有的中國代表團席位。 過去52年以來,中國藉由第2758號決議案不斷打壓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的生存空間,台灣歷經退出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民國60年代跟數以十計邦交國的斷交潮,台灣的國際地位備受孤立。對於北京來說, 該決議是「一個中國原則」的重要歷史紀錄。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航空組織等聯合國旗下的國際組織中,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中國往往援引第2758號決議以拒絶台灣參與。 近幾年來,該決議案的爭論再起,關鍵在於該決議是否等同於確定了台灣的領土歸屬問題。該決議的原文顯示「蔣介石的代表」,並沒提到「中華民國」或者「台灣」,加上蔣總統也早於1975年…
  continue reading
 
蔡英文總統於112年國慶日上午出席在總統府府前廣場舉行的「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12年國慶大會」,以「自信沉穩、國家前進,讓世界因臺灣而更好」為題發表演說。 第一部分「不前進就倒退,不奮進就被決定命運」,蔡總統談及中華民國台灣屹立不搖的精神,潛艦國造在歷經30年,橫跨不同政黨的總統,終於實現第一艘原型艦在上個月下水,也預計在2025年正式服役,台灣的國防自主至此再跨出一大步,並再次展現守護中華民國台灣的決心。 蔡總統在第二部分則感謝台灣人民,在艱難挑戰中落實改革,也感謝國人的團結及包容以對,使得各項改革逐步落實,包含婚姻平權、年金改革、最低工資法草案等;蔡總統也重申,8年20萬戶社會住宅目標將在2024年底達標、逐步落實「居住正義」,綠能總發電量去年也首度超越核電,持續往「2050淨零轉型…
  continue reading
 
隨著中國與西方國家關係愈趨緊張,加上歐美各國陸續關閉當地的中國孔子學院,當前世界華語學習重心有轉向台灣的趨勢。 在中國改革開放與台美斷交之前,台灣曾經是歐美學生有志於學習華語文的不二選擇。然而,1978年鄧小平三度掌握政權,中共放棄了鎖國政策,全球掀起新一波的中文熱潮,中國因而逐漸主導全球的華語文教學迄今。 自2019年以來,由美國國防部主導的「美國國家領航計畫」,每年派遣60位學生來台學習;哈佛大學與台灣大學攜手合作,今年開辦哈佛台北書院,促成54位哈佛學生來台體驗繁體中文與寶島生活;政治大學也推動「優華語計畫」,接待英美名校學生來台參與華語文課程。在擴大華語文教學影響力的同時,台灣可望以自身的文化軟實力,逐步落實重返國際社會的長期目標。…
  continue reading
 
為了吸引世界各地具備豐富工作經驗及高學歷的高端人才赴港探索機遇,去年底香港特區政府推出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證計畫,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申請,而且首次獲批就可以獲得2年在港無條件逗留資格。 高才通分為3類,分別是: A類—申請人前一年收入達到250萬港幣以上,須檢附稅單證明,無需學歷要求,更沒有申請名額的限制。 B類—申請人持有全球百強大學學士學位,在過去5年累計3年或以上工作經驗,不設名額限制。 C類—申請人持有全球百強大學學士學位,但是工作經驗未達3年,每年限額1萬名,採取先到先得的原則。 自2019年反修例運動及翌年港版國安法實施之後,香港隨即爆發新一波移民潮,導致大量技術人才流失,當中不少是醫護、律師、工程師及教師等。去年起港府陸續推出「搶人才」措施,遭到社會大眾批評為政策隨意、細節粗疏混…
  continue reading
 
「月是故鄉明」是流傳千古的名句,出自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月夜憶舍弟》,用以表達念家思鄉的情懷。《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至唐宋時期,賞月之風更盛。也有祭月的儀式。而現今社會,通常都以拜神明、土地公、祖先、地基主為祭祀活動。 散居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有吃月餅的習俗,台灣人多在中秋期間烤肉;日本人則會吃月見糰子或是月光餅,部份地區會煎太陽蛋;韓國人吃的是半月形的松片,象徵月亮由虧轉盈。此外,時令的水果和其他農作物如楊桃、柚子、芋頭、栗子、菱角、梨子、柿子等。在農耕社會中是農民秋季的收穫,也是中秋節的食品和祭品。華南沿岸地區、港澳和越南還有提燈籠的習俗,有些地區還會舉辦大型的綵燈會,這個習俗也流傳到星馬華人地區。 今年八月十五日中秋佳節,無論身在何處…
  continue reading
 
民主政治是民意政治,每每透過普通、自由、平等、定期的選舉來反映民意。候選人藉由選舉活動,例如:張貼海報、遍插旗幟、媒體廣告、宣傳車廣播、掃街拜票、參與政見發表會、與其他候選人政見辯論、街頭造勢活動或晚會⋯⋯等項目途徑,來傳遞自己的人設、政治立場和公共政策的主張,俾便選民掌握候選人的資料,作為投票行為的參考依據。 1987年台灣開放黨禁,具有競爭性的選舉逐漸落實,使得各政黨的選舉活動層出不窮、花招百出,早就不是政黨文宣小組或是各候選人的文宣人員所能處理的。本世紀以來,網際網路的發達,大型的社交電子平台林立,儼然成為嶄新的民意滙集的管道,加上各種民意調查大行其道,網軍竟然成為一種新興的職業。小編們以許多帳號進行貼文,製作梗圖、懶人包和短片,用以強化自己候選人的人設形象、宣導自己候選人的政見、攻擊…
  continue reading
 
目前台灣對外關係正面臨來自海峽對岸的打壓和威脅,但是國內的本土挑戰也不少,大約可分為三: 一、人口危機 過去十年,已有87個村里從台灣地圖上消失,2022年全台有179個「無子村里」,加上六個直轄市的磁吸效應,人流反而更多集中到都會。台灣偏遠村里面臨少子化、高齡化夾擊,而六都整併十二年了,城鄉差距愈拉愈大,滅村現象已經是十分嚴重了。 二、農業困境 目前科技業正是台灣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科學園區遍佈全台,而光電業者更是四處圈地,促使農地和魚塭的租金不斷飆漲,讓許多農漁民苦無空間發展農漁產業,被迫游移找尋立足之地。 三、發展兩難 國內外觀光客不斷湧入原鄉,諸如:蘭嶼、小琉球、霧台等,垃圾爆量,違法民宿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叢生,在在衝擊自然生態環境和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 綜合上述三點,台灣人民也許囿於生…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