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Series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華人權益促進會全新每月錄音節目將會聚焦三藩市灣區,關注華人移民社區議題。通過與各方社會人士及專家對談,以社區視角出發,談論話題包括華促會核心項目及相關議題的最新資訊,例如移民權益,經濟正義,語言正義及社區正義及其他議題。 節目主要以廣東話及國語為主。 Each month, Chinese for Affirmative Action’s audio workshop series covers issues that impact Chinese-speaking immigrant communities in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Through community conversations and interviews with area experts, we explore different community perspectives and connect people with key resources on CAA’s core issue areas such as immigrant rights, economi ...
  continue reading
 
Today With God Mandarin Chinese language version is a new TV series bringing the Visual Bible to the world. The 37 half hour episodes and one hour premier episode provide spiritual clarity to the question, Who Is Jesus? The series is broadcast in Africa, Europe, the Middle East, Asia, and Australia. Numerous foreign language versions are in production. Matthew,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and the Gospel of John are presented in the series with insightful explanation from Dr. Randy Weiss in the ...
  continue reading
 
Artwork
 
为了活抓这些转瞬即逝的思考和体验,我们决定开始录制播客“生滚粥”:它是一系列生动、新鲜的发问和讨论,是困惑而饥饿的我们,背靠艺术,面对复杂繁盛的现实时的蠢蠢欲动。This podcast is part of Times’ “Rolling Congee” series. It is mainly conducted in Chinese.
  continue reading
 
Artwork

1
中场休息 | Intermission

Singapore Chinese Cultural Centre

Unsubscribe
Unsubscribe
每月
 
全新的中文播客系列将探索新加坡华族文化与新加坡华人身份的独特之处。通过在本地长大的两位年轻人——世明和嘉洋的视角,以幽默风趣但时而发人深思的对谈,分享他们对新加坡华族文化的观点和经历,包括食物、语言、价值观和节日。 Featuring two young guys who grew up in Singapore, the brand-new Mandarin podcast series will explore the unique aspects that make up our Chinese Singaporean identity in a casual and personable setting.
  continue reading
 
Artwork

1
三言两语

zaobao.sg 早报

Unsubscribe
Unsubscribe
每月
 
《三言两语》播客系列由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呈献,早报播客制作。随《联合早报》副刊编辑陈素君和副刊记者陈宇昕一起了解新加坡华人的文化和故事。 What makes a "Chinese Singaporean"? Guests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with Lianhe Zaobao Fukan sub-editor Tan Sor Koon and correspondent Tan Yu Xin in Same Same But Different. The podcast series is presented by Singapore Chinese Cultural Centre and produced by Zaobao Podcasts.
  continue reading
 
以全球視野去探討現代在科技和社會快速轉變中,來跟大家聊聊貼近生活時事或是近期大家討論度高的議題,及生活有趣的大小事,比較各類議題在美國跟歐洲和台灣的異同以及科技教育思維的寬拓及有趣的實驗。 We are Becca&William 曾經在美國跟歐洲生活及就學過的我們,分享各自經驗給大家:) 來跟著深呼吸~~~ 啊~這個世界多麼美麗! 啊~空氣多麼清新! 來試試~~~~~ Hello, everyone we are Becca&William. In the following episodic series, we would like to share our own experiences with you from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And.....Let's get started At the end of every episode, don't forget to take a deep breath with Becca&William, try it !!! You are gonna have a new brillian ...
  continue reading
 
A Mandarin-based Podcast (Considering to be bilingual). A short series between a couple discussing their views on life, society, technology, possibly makeup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experiences. 一对情侣(反消费主义科技宅和现实主义社会观察家)的日常琐碎。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在當今時代,擁有一個可靠而廉價的互聯網已不是奢侈品,對於學生、年輕父母、甚至是長者來說,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據華促會的-項調查,近一半的三藩市華埠家庭沒有訂閱寬頻互聯網,而且許多已連接網絡的家庭經常面臨網速緩慢和不穩定的問題。在本集節目中,散房居民Zoey將談到缺乏可靠網絡如何影響她和孩子的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此外,我們邀請到市參事佩斯金的助理Calvin Yan探討市政府如何介入及提供支援。「光纖到住房」項目是其中一個成功例子。這個項目為華埠五棟可負擔房屋進行安裝項目,為租戶帶來更快速、更穩定的互聯網服務。總括來說,我們需要社區的支持,敦促市政府、網絡供應商及業主共同合作,確保所有社區都能獲得可靠、高速的寬頻網路。 我們需要你的支持!請填寫以下表格並簽署華促會致市長及市參事的請願…
  continue reading
 
自去年以來,超過24,000名中國移民經墨西哥邊境進入美國。由於中文服務資源有限,華促會受到聖地牙哥的人道組織邀請,分別於去年十二月及今年三月前往當地為這一批中國移民提供支援。今年三月的最新情況:聖地牙哥移民中心因資源匱乏問題而關閉,導致移民滯留於偏遠的交通站點,與家人團聚成為一項艱鉅的挑戰。華促會團隊從三月十二日至十四日每天向約四百名移民提供直接服務。我們也訪問了幾位走線者,探討她們冒著生命危險前往美國的原因。身為移民,我們秉持同理心,聆聽並述說她們的故事。希望從華人的角度講述這些故事,與主流媒體的報導有所不同。這些走線者其實和我們一樣,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勇敢奮鬥,追尋著美國夢! Since last year, over 24,000 Chinese migrants have mad…
  continue reading
 
因應近日校園安全事件引起大眾擔憂,華促會聯同其他社區組織於三月份主辨了一場講座。今集節目進一步探討疫情後移民家庭的小朋友在心理健康及學業上面對的挑戰。今集開首,MLK初中的家庭聯絡員李先生會先講述疫情對小朋友的學業表現和心理健康帶來的不良影響。學生長期使用社交媒體及其他線上活動讓這個問題變得更嚴重。接著,阿儀分享她作為一位移民家長的親身經歷,深入探討移民學生及其英語有限的父母在學校經常遇到的障礙。阿儀希望透過分享她的故事,鼓勵所有移民家長積極參與子女的教育,共同營造一個更安全和鼓勵的環境,讓移民青少年得以茁壯成長。Together with our community partners, Chinese for Affirmative Action hosted a town hall in…
  continue reading
 
本集節目探討三藩市庇護城市政策。這個政策自1989年起對維持公平及包容等價值相當重要,以及防止移民和海關執法局 (ICE) 濫用權力,針對移民社區作出種族歧視的執法。近年,有聲音試圖藉著打擊毒品問題攻擊庇護城市政策,將毒品問題怪罪於移民身上。今集開首,Angela Chan - 現任三藩市公共辯護律師辦公室助理首席律師 - 會分享她於亞洲法律聯會(Asian Law Caucus)當律師的經歷,並在2008年親眼目睹過百名移民兒童被送到移民和海關執法局。這個經歷促使她成立三藩市自由聯盟 (Free SF Coalition),並成功推動通過三項加強庇護政策的法案。接著,我們邀請到華促會的外展員Anny講述削弱庇護政策如可引起華裔移民社區恐慌,以及她參與本地運動以捍衛庇護條例的經歷。With …
  continue reading
 
無證移民是我們亞裔社區的其中一分子。目前約1.9萬名 DACA (兒童入境暫緩遣返計劃) 受益人來自亞洲。雖然有12萬名亞裔青年符合DACA申請資格,但是亞裔社區對無證社群存有不少偏見及誤解,以至大部份人仍然抗拒申請DACA。今集的嘉賓正正是一位來自香港的無證人士Yudy。自17歲起便獨自來到美國讀高中,Yudy分享她過去20多年無證的日子,包括如何跨越困境、險被驅逐出境,並追求她的夢想成為一位護士。她希望藉由自己的故事為移民社區發聲。Undocumented immigrants are part of our AAPI communities with around 19,000 DACA recipients coming from Asia. Despite having more …
  continue reading
 
今集我們邀請了三藩市聯合學區入學顧問 Cecilia 及一位華裔移民家長去探討三藩市校區K至12年級的學生派位機制。 移民家長在幫小朋友申請學校時面對主要什麼困難呢? 華裔移民家長們在為小孩挑選學校的時候,最關心的又是什麼呢? 三藩市學區目前的派位機制以什麼作為標準呢? 校區又採取了什麼措施去令到學習環境更種族多元化?重要資源:學校搜索 (School Finder): https://www.sfusd.edu/schools/enroll/discover/school-finder學校參觀 (School Tour): https://www.sfusd.edu/schools/enroll/discover/school-toursFor Chinese immigrant pare…
  continue reading
 
本期是生滚粥录制20期的特别纪念,我们在小宇宙上的关注人数也破千了,在此感谢大家对我们的生涩制作和小众主题的支持。在北有弹窗,南有黄码的日子里,我们继续通过生滚粥,与世界时空伴随! 第15届卡塞尔文献展(d15)于9月9日闭幕了,时代美术馆的展览空间也于10月8日暂时关闭,我们不仅错过了所有派对,也终将错过2022年所有和朋友们见面的机会。为了在静默中保持乐观,我们特别邀请到两位在卡塞尔文献展现场既交了朋友,也思考了艺术的嘉宾:一位是以艺术家身份参与菠萝核项目,在德国待了三个月的李筱天;另一位是身居香港,身兼学者/创作者双重身份的潘律——潘律也是播客“横竖横”的主播,这是我们的第一次串台,希望日后能有更多类似的合作。 筱天和潘律对展场、作品和事件背景的回溯,充满现场感且妙语连珠。从高处落下的…
  continue reading
 
生长在多元文化的城市国家,新加坡人能够轻松自如地应对多重身份,而许多国人也选择到海外求学和工作。新加坡华人如何适应海外生活,融入全球化的世界?这一期的早报播客《三言两语》,请新加坡优秀的指挥家黄佳俊分享他在国外生活的故事。佳俊是首位获得“古斯塔夫·马勒指挥大赛”冠军的亚洲人。他目前是日本爱乐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卿指挥,并会在明年9月出任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任期五年。 Growing up in a multicultural city-state, Singaporeans are comfortable with navigating multiple identities, and many of them choose to study and work abroad. How does …
  continue reading
 
美國中期選舉開跑了!作為美國公民或非公民家長的聽眾們,你們已經登記成為選民嗎?今集節目會先簡單討論美國政治制度的架構及背後所代表的民主概念,並有幸邀請到三藩市選務處外展項目經理Tiff為大家講述投票需知。另外,今次選舉有眾多加州及三藩市的提案,兩位節目主持會重點討論八項三藩士提案及華促會對這些提案的立場,助選民作出明智選擇。今集節目亦談及11月選舉最受矚目的民選議席包括三藩市地方檢察官及三藩市聯合校區教育委員會,並會為聽眾總括華促會舉辨的兩場候選人論壇。華促會作為無黨派、獨立的非牟利機構,不能發表任何支持個別候選人的意見及背書。最後,我們華促會希望合資格的市民於10月24日前儘快登記成為選民及更新資料,勇躍投票,用自己的一票為社區發聲!如需更多選舉資訊,請致電三藩市選務處中文熱線: (415…
  continue reading
 
“爱”在新加坡华人家庭是难以说出口的吗?新加坡华人表达爱的方式比较含蓄?他们如何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环境如何影响他们对于“爱“的观念? 高程锦是新加坡优秀的青年作曲家,曾获得2014年全国华乐比赛扬琴公开组冠军,毕业于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作曲系,目前在纽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的丈夫是来自马来西亚的著名音乐家东姑阿末依方(Tengku Ahmad Irfan)。这一期的早报播客《三言两语》,听程锦分享她的跨国异族婚姻故事。 Is it hard for Chinese Singaporean families to talk about love? Do they express their love in a more subtle manner? How do they ex…
  continue reading
 
到底什么是新加坡华人的母语?是华语、方言,还是其他语言?什么是标准华语?新加坡华人吵架、做梦时说什么语言?这一期的早报播客《三言两语》,资深媒体人杨君伟分享他如何看待自己的母语,以及他在多语言环境下成长的经历。君伟在1991年加入媒体行业,从事广播,电视,舞台剧,写作以及教育等领域的工作。 What is the mother tongue of Chinese Singaporeans? Mandarin, dialects or other languages? What is considered standard Mandarin? What is the language Chinese Singaporeans use in their dreams and arguments …
  continue reading
 
新加坡的注册生死程序数码化,移民与关卡局5月29日之后就不再发出纸质证书给新生儿,电子版出生证取代纸质出生纸后不再注明父母籍贯引起争议。电子版出生证推行四个月后,当局决定再次在出生证上注明籍贯。 这一期的早报播客《三言两语》,邀请 Our Grandfather Story 的联合创始人陈扬意和冈州会馆青年团主任黄钰清分享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籍贯和寻根的意义。 陈扬意在南大读书时期开始投身短片拍摄。2017年,她和同学共同成立视频媒体Our Grandfather Story,旗下节目包括《Can Ask Meh?》、《Can We Agree to Disagree?》。 黄钰清自小爱看武侠片,在2016年放弃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的博士学位课程,投身于弘扬宗乡文化。2018年,她…
  continue reading
 
在第四期“生滚展览史”中,我们采访的是“三个争议的场域:漫长的九十年代及其当世寓言”的研究员聂小依。在英国策展专业求学的过程中,小依对于西方机构批判理论泛用性的范围产生了疑惑,并试图从中国的当代艺术土壤中探索关于机构的真相。同时作为长征计划的参与者与研究者,小依通过自身的现实感迷思,得以体认到九十年代的中国艺术家所关心与疑虑的议题,获得了以“同旁言说”的叙事讲述机构历史的可能性。当深入探索长征计划时,这一项目所身处的参与性艺术的宏大图景,使得回溯“Curate”这一词汇植入中文语境时所产生的语义分叉成为一件必要之事。“策展”(Curate)还是“策动”(Curate)?这既是世纪之交的实践者所考量的问题,也是当下我们所必需做的——或者,更准确地说——不得不做的选择。 嘉宾介绍: 聂小依,即将…
  continue reading
 
三藩市市立大學 (City College of San Francisco) 不但提供免費及高質素的教育課程,並對數以萬計居住在三藩市社區人士的生活有深遠影響。 在新冠疫情的陰影籠罩下,市立大學對求職人士和正在經歷人生轉變的朋友顯得格外重要。正當我們期望三藩市能達到公平的經濟復甦,我們必須優先考慮勞動階層的需要,並繼續投放資源支持勞動力發展。今集開首,華促會的外展員阿娥會先分享市立大學如何改變她的人生。接著,我們邀請到市立大學ESL英文班教師Fanny Law講述聽眾可以如何參與及支持市立大學的課程。今集討論提及華促會全力支持提案O (Proposition O), 並促請聽眾在11月選舉中投下贊成一票。該提案將會資助市立大學擴展現有課程,解決供不應求的情況,以滿足社區需求。有關今集內容連…
  continue reading
 
最近我们在广州迎来了一波从上海和其它城市南下的朋友,可能是相对稳定宽松的防疫政策,也可能反应了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艺术生态的日趋分化。"生滚粥"本次邀请到的两位嘉宾沈军和李继忠,他们是一年多前搬到广州来的,最近由于个人生活和工作计划的改变,马上就要离开了。时代美术馆作为一个“土著机构”,希望尽一点地主之谊,用轻松的方式记录一下他们这段时间的创作和实践轨迹,并聊一下他们在广州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沈军是一位研究者、制档人、策划者与设计师,2021至2022年担任广东时代美术馆公共项目部副策展人,此前曾任 “长征计划〞研究员/项目经理。她与艺术家李继忠共同发起了聚焦后疫情时代香港新兴艺术生态的“彳子以行〞线上档案(2020-至今),以及公共档案库 “虚无乡档案〞。 李继忠,香港艺术家。他的研究式创…
  continue reading
 
你平常是怎麼閱讀新聞和接收新的資訊的呢?看報紙,看電視還是看微信上的新聞?微信和推特上的資訊到底是真是假?「假新聞」到底是怎麼傳播的呢? 為什麼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假新聞」的數量也隨著爆升?相信大家都曾經思考過這些問題。 這一集的節目,我們邀請了華促會中文數位媒體互動團隊給我們分析如何分辨新聞的真假,怎麼去「打假」,以及華促會在中文數位媒體方面的工作。 這一集以普通話進行。想了解更多華促會中文內容,請瀏覽以下網站:華促會中文事實核查網站-闢謠吧 ​​https://www.piyaoba.org/華促會中文新聞網站-正義補丁 :https://justicepatch.org/ 華促會營運的三個微信公眾號:美國華促會 “CAASF2019”,正義補丁 “Justice42020”及 美國華人…
  continue reading
 
在美國,每年五月是慶祝亞裔文化及社區對美國歷史、文化、社會、及多元種族民主的貢獻。在慶祝的同時也提醒我們美國亞裔的歷史, 反思前人面對各種種族主義的堅持及抗爭,對社會公義和民權的堅持。在過去兩年疫情,對華裔亞裔社區來說,除了要擔心新冠疫情之外,還要面對疫情而加劇的反亞裔仇視情緒。這一集我們會訪問華促會的政策主任—李申申女士( Annie Lee),了解華促會及“停止仇視亞裔居民“的倡議工作,如何從社區收集得來的仇視事件數據,去提高社會對亞裔社區的重視及需要,利用這個契機去聯合其他弱勢社群去推動公共政策,帶來改變。李女士(Annie)會簡單講解華促會目前在加州立法機構提出的「不容仇恨」的三項法案,AB2549,SB1161和AB2448,如何能夠長遠解決公眾場所的仇恨和騷擾問題,為我們帶來一個…
  continue reading
 
從1840年代開始,加州三藩市城市發展與美國移民歷史息息相關,迎來不少來自亞洲的移民,尤其來自中國南方廣東地區的華人移民。目前三藩市的華裔人口比率多達總人口的20%,會講中文的華裔亦接近整體人口的18%。 即使有著相對豐富的華裔的歷史及集中的華裔居民,在保育華人文化及語言上,尤以當地華人的母語--廣東話,面對不少挑戰。今集我們邀請了三藩市市立大學教授廣東話的余天璇教授(Grace)及兩位在市立大學發起保育廣東話課程運動的學生Chester及Julia。 其中余教授會講述市立大學廣東話課程的歷史背景,保育廣東話及廣東文化對於華裔社區的重要性。Chester及Julia會分享他們作為美國土生華裔後代去學習廣東話的經驗及「拯救廣東話課程」行動的最新情況。 想了解更多「拯救廣東話課程」行動的資訊,請…
  continue reading
 
2022年生滚粥开春的特别节目由策展人何伊宁与青年作家索耳带来。 今年年初,作为第二次“运动中的泛策展”之行,广东时代美术馆邀请了一些朋友共赴海南岛,参与一个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无论是政治、文化、物质,还是环境——息息相关的岛屿集合体时刻。 伊宁与索耳就是这次行程中的同伴。 一周的行程中,我们从当代艺术的飞地出发,在岛屿这一“接触区”迅速地触碰到纠结的民族叙事、被现代性驱逐的生活形态、扩张的发展欲望、被攫取的人与自然、弃置的矿厂、困在历史中的劳动者等等。 旅程是集体的流动,大量的线索则需要落回个人的记忆和体验,需要随着我们再次投身于于各自的和共享的现实中,去体认、去生发。旅程结束后的春节,伊宁与索耳隔着琼州海峡,邮件往来。伊宁在海南岛与家人共度,而索耳则在甚少回去的故乡,两人都体会到一种自身…
  continue reading
 
今集我們會繼續探討美國的教育制度,延續第6集“ 美國大學入學及教育公平”, 更加深入討論入學申請步驟及同學們當中的經驗。華人權益促進會教育公平項目經理陳珊妮 (Sally) 邀請到在美國東岸賓夕凡尼亞州一所私立高中負責指導學生申請大學的升學輔導副總監邊亦珩女士。邊女士在指導學生申請大學有豐富的經驗,曾在多所大學擔任招生相關工作。節目當中討論了申請大學的時間表及步驟,包括大學高校招生官會怎麼評估申請的學生與及學生該如何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 最後,我們還談論了學生在申請大學時候會面臨什麼的壓力,家長們該如何去支持孩子們。 這一集以普通話錄製。In this episode, we continue our conversation from Episode 6 on US college ad…
  continue reading
 
在過去的兩年,Covid-19 的疫情反反覆覆,經歷了幾次的感染高峰以及不斷變種的病毒,公共衛生的建議指引亦相應調整。面對來自不同公共衛生部門的建議及網路上假訊息的傳播,社區人士往往很難去辨別並適應,尤其是英語能力有限的華裔移民。今集我們邀請到來自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家庭及社區醫學副教授 梁醫生(Lydia)講解三藩市灣區的最新疫情情況,解釋何謂 Omicron 變種病毒?假如你感染病毒,你需要如何隔離?在保持基本社交活動的同時怎樣去衡量保障個人及家庭的健康。梁醫生亦會分享怎樣去理解及分析各樣疫情相關的資訊及新聞。今集的訪談以廣東話進行。Over the last two years, the state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shifted as we e…
  continue reading
 
SCCC podcast《中场休息》聊天没问题!你是否对农历新年期间遵循的一些习俗感到好奇?收听最新一期的《中场休息》,与两位可爱风趣的主播曹世明和陈嘉洋以及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节目处长李仪文一同深入讨论遵循农历新年传统与习俗背后的意义和原因!喜欢这期的播客?点击链接留下你宝贵的意见:https://bit.ly/IntermissionEP11_Survey Ever wondered why your family partake in the various traditions and customs during Chinese New Year? Find out more in the latest episode of our Intermission podcast as o…
  continue reading
 
SCCC podcast《中场休息》聊天没问题!再过三天就是大家最爱的农历新年了,商场不仅“打扮”得红彤彤,新年歌曲一直萦绕在耳边!当你在为新年做最后的购物冲刺时,不妨听听最新一集的《中场休息》!两位诙谐的主播曹世明和陈嘉洋邀请了神秘嘉宾,与你分享新加坡庆祝农历新年的独特习俗! 除此之外,想知道如何赢取礼券,那就记得听到最后哦!喜欢这期的播客?点击链接留下你宝贵的意见:https://bit.ly/IntermissionEp10_Survey It’s that time of the year again! With Chinese New Year just around the corner, shopping malls are already blasting CNY songs…
  continue reading
 
你看了最新一集的《自己人》视频吗?如果看了,那就代表你终于目睹了《中场休息》两位主播曹世明和陈嘉洋的真面目啦~ SCCC podcast《中场休息》聊天没问题!在这集里,两位风趣幽默的年轻人将聊聊不同方言群体的相似处与它们各自的特点!除此之外,他们也会与你分享更多关于《自己人·一家人》特展的最新消息!现在就点击简介中的链接收听播客!喜欢这期的播客?点击链接留下你宝贵的意见:https://bit.ly/IntermissionEp9_Survey Did you watch the latest episode of "One of Us"? If you did, you'd have finally seen how the two witty hosts, Shaun and Just…
  continue reading
 
2021年就这样翻篇了,然而我们还是没有迎来新冠的完结和冷战幽灵的彻底退散。在时代美术馆的展览“离岸之歌”开幕之后,我们有了更多机会跟远方的朋友,交流和分享这两年就地离散的一些焦虑和遗憾。本期“生滚粥”,我们邀请到了“离岸之歌”的研究对话者之一周陶沫,为我们梳理“离散”这一概念在学术界的发展与演变,并结合展览中的两个项目:《挽歌》 (2019)与《革命离岸,资本主义上岸》(2021),在回想1965年印尼排华事件、明华轮的离岸与靠岸这两段具体的历史之余,谈谈当代艺术与历史研究的差异与碰撞。最后,陶沫这位迁移与求学过多地的学者,通过叙述自身的流动与我们分享了她对于边境、岛屿、冷战与飞地的研究兴趣。 嘉宾介绍 周陶沫,80后“深二代”,曾在北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康奈尔大学求学,…
  continue reading
 
移民議題在公共政策論述及新聞報道當中,很容易簡單地被理解成兩黨政治化的議題,簡化為冷冰冰的立法草案。受到移民政策影響的家庭以及他們的故事往往被主流忽視,只是被還原為一個個數字號碼。 推動移民體系改革的法案的路非常漫長,然而無數的移民家庭及社區依然繼續堅持,面對日常生活所帶來的挑戰,持續推動爭取移民改革。今天的節目延續上一集,繼續關注華裔無證移民社區,一群相對沈默的無證群體。 我們邀請了代表東岸紐約市的亞裔無證青年團體的代表Ru,希望通過她的移民故事及在美國的生活經驗,讓我們對無證移民社區有多一份的理解。這一集以普通話錄製。Immigration is often seen as simply an increasingly partisan topic of debate in politi…
  continue reading
 
在冬至与家人一起吃汤圆,在圣诞佳节期间安排无数场的聚餐。这些都是你庆祝节日的方式吗?SCCC Podcast《中场休息》聊天没问题!想知道我们如何庆祝冬至与圣诞节?让两位风趣的主持人和神秘嘉宾为你解答!喜欢这期的播客?点击链接留下你宝贵的意见:https://bit.ly/IntermissionEp8_Survey Eating tangyuan with your family during Winter Solstice and all the dinner plans to celebrate Christmas, are these typically how you go about for these festivals? Tune in to this week’s epis…
  continue reading
 
SCCC podcast《中场休息》聊天没问题!你对“勾小指”熟悉吗?作为小孩之间常见的约定动作,“勾小指”充分体现了“忠”这个华人所珍视的价值观!一路成长,哪些事会带出“忠”的不同面向?在这集的播客中,两位风趣的主持人又再次以他们一贯的快乐和轻松的方式探讨“忠”!第一时间收听新鲜出炉的新一集播客,尽情开怀大笑吧!点击链接留下你宝贵的意见:https://bit.ly/Intermissionep7_survey Are you familiar with the “Pinky promise”? It’s a childlike sign of loyalty, one of the values cherished by the Chinese, which many of us do …
  continue reading
 
近年來,移民議題經常成為美國國內政治的頭條新聞,熱門的公共討論話題之一。目前在美的華裔人口當中,有超過60% 是海外出生後移民來美的,所以移民政策對華裔社區至關重要。一連兩集,我們會邀請兩位華裔無證移民朋友去講述他們的故事--尤其是帶著華裔移民及無證的雙重身份。 今集,我們邀請到來自東岸紐約一個無證亞裔青年組織 RAISE 的其中一位成員 Jeff 來分享他的移民故事與及無證的身份如何影響他的人士軌跡。 我們亦會探討為何美國華裔社區相對較少討論無證移民議題及經驗的固中原因,另外華裔社區為何需要多關注移民改革。 今集以廣東話錄製。In recent years, immigration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central topic of discussion …
  continue reading
 
节俭或吝啬?这两者只有一线之差,那你是怎么定义他们俩的呢?SCCC Podcast《中场休息》,聊天没问题~ 本周《中场休息》两位机智灵敏的主持人将讨论华人所珍视的传统价值观之一节俭!今时今日,懂得节俭就是王道,那节俭之时有什么该或不该做的事呢?这一集超级搞笑哦,立即点击收听!点击链接留下你宝贵的意见:https://bit.ly/Intermissionep6_survey Thrifty or stingy? There's a fine line between these two, so how do you define both of them? Tune in to this week’s Intermission as our two quick-witted hosts d…
  continue reading
 
你有没有曾经把座位让给有需要的人,或是按着电梯按钮,让其他人先踏出电梯?这些举动都是日常生活中可见的礼貌行为!SCCC Podcast《中场休息》,聊天没问题~ 礼多人不怪,还是礼多困扰多?在最新一集的播客中,来听听两位幽默搞笑的主持人分享故事!立即收听,为你的一天添加乐趣!点击链接留下你宝贵的意见:https://bit.ly/Intermissionep5_survey Have you gave up your seat for a person in need, or held the lift door open for others? These are just some of the many examples of considerate behaviour in our …
  continue reading
 
本期展览史的嘉宾是“别杀我,我还在爱!——向黄小鹏致敬”的策展人翁子健。他在当代艺术的多个场域中都有着扎实的工作,当代艺术文献的文献研究员、独立机构的运营者,当然也持续地策划着展览。我们探讨了个展/回顾展的开放范式、作品重制中触及到的媒介更迭的现实、2000年左右中国的美术学院当代艺术教育兴起的政治和经济背景。同时,翁子健对于将作品作为某种理论图示的策展方式、突出策展概念而非作品的呈现表示质疑。展览史的书写始于策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行当,但展览的成型不仅仅是策展人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当下政治经济的多方力量拉扯。展览,是从去展览的路上开始的;展览史,也许应该从展览之外开始讲述。 翁子健 Anthony Yung 翁子健是亚洲艺术文献库的资深研究员,其研究针对华语地区现当代艺术的历史。此外, 他也从…
  continue reading
 
一般來到每年秋季,12年級的學生就要開始準備申請大學,很多移民家庭的學生及家長們在申請大學時往往面對比較多的障礙,包括相關的中文資訊比較貧乏及中美教育體系的差異。華促會剛成立的教育公平項目,目標就是要消除障礙並增加機會予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都能進入免費優質及種族多樣化的公立學校學習。今集節目,華促會教育公平項目經理陳珊妮 (Sally)邀請到萬曉峰先生來跟我們聽眾們談談美國大學入學申請的問題。萬先生目前任職於美國東岸麻省其中一家優秀的文理學院,擔任該學院招生錄取辦公室副主任及國際招生錄取主任,負責學院全球招生錄取事務。節目中會談及申請中國與美國大學主要的差別在哪? 美國學校入學官最看重的又是哪些部分?大學一般會提供什麼獎學金及助學金呢?想了解美國大學申請及升學的家長們,請繼續收聽。這一集以…
  continue reading
 
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当我们在小贩中心点饮料时或与朋友聊天时常会用到它。你猜到是什么了吗?没错,我们说的正是新加坡式的语言!SCCC Podcast《中场休息》,聊天没问题~ 在最新一集的播客中与两位滑稽的主持人一起来认识新加坡式的语言!你可能对它很熟悉,但你真的清楚它的起源吗?喜欢这期的博客?点击链接留下你宝贵的意见:https://bit.ly/Intermissionep4_survey Playing a huge part in the Singaporean identity, we use it when we order kopi at hawker centres or chatting with our friends. Have you guessed…
  continue reading
 
聊到文化,大家的既定印象就是枯~燥~乏~味~ 如果你的想法和大家一样的话,那你就得立刻收听第三集的《中场休息》,听听两位主持人如何你来我往以轻松的方式谈文化。喜欢这期的博客?点击链接留下你宝贵的意见:https://bit.ly/Intermissionep3_survey When we speak about culture, it is often seen as a B-O-R-I-N-G topic. If you have the same mindset, then it’s time for you to listen to episode three of “Intermission” and hear out what the two hosts have to say …
  continue reading
 
再简单不过的组合,却将香脆口感和香甜滋味搭配得恰到好处,难怪新加坡人如此喜欢吃传统的“南洋”早餐。在这一集的《中场休息》,两位主持人将再次幽默开讲,与你讨论新加坡的国民早餐。喜欢这期的博客?点击链接留下你宝贵的意见:https://bit.ly/Intermissionep2_survey Our two young hosts continue to amuse in this episode of “Intermission”, where they’ll talk about breakfasts in Singapore. Simple, inexpensive, and delicious, it is no wonder the kaya-toast-and-kopi break…
  continue reading
 
首集播客由两位主持人讨论“毅”这个华人重视的价值观。“毅”虽然是普世的价值观,但生长于新加坡的华人,是如何认识这个价值观?现今的年轻人真的是“草莓族”,还是我们对于“毅”的认知和实践已有所转变?喜欢这期的博客?点击链接留下你宝贵的意见:https://bit.ly/Intermissionep1_survey This first episode explores the value of Perseverance interspersed with interesting stories and anecdotes from the hosts. Listeners can also expect more insightful episodes to come out in the su…
  continue reading
 
我们将与活跃的策展人对话,从个体出发,去描摹他们的影响网络、实践轨迹、交叉位置。面对很多时候并不被认可为独立学科的展览史,每个实践者,有怎样的共识?又有怎样的视差?在逐渐铺陈开的对话中,看到展览史,展览史中的个体,也看展览史编织出的文化和社会脉络。 本期“生滚展览史”的嘉宾是杨北辰。杨北辰的策展实践主要从其对于运动-影像的研究出发,尽管已经策划过多次展览,他并不将自身定位为“职业”的策展人。这种自我定位,也影响到他策划展览以及与艺术家共同工作的方式。最为显著的是他同时作为研究者和参与者,在当代艺术和高校教育两个领域的话语生产和主体生产的探索和尝试。这种新的主体与超越人类中心的新型政治相关,打破人与非人的界限,重新回到多元本体论和多样的宇宙学层面。 嘉宾介绍 杨北辰,博士,当代艺术与电影研究者…
  continue reading
 
本期节目嘉宾是由宓与蔡影茜。 由宓是来自北京的策展人,研究员。她目前任教于科隆媒体艺术学院,授课方向是跨历史,跨文化视野下的艺术和媒介理论。由宓的策展实践及研究项目曾展出于深圳/香港城市及建筑双年展(2007)、伊斯坦布尔双年展(2012)、里斯本三年展、雅典双年展(2013)、SAVVY现代艺术中心(2016)。她也是2021年上海双年展的策展人之一。她的长期策展与研究课题以丝绸之路作为一种深度时间、深度空间,去中心化以及游牧精神的象征。 蔡影茜是广东时代美术馆的首席策展人。 [2:30] 由宓的“丝绸之路”项目;如何能够在旅行中,变成地球身体的一部分;旅行中碰到很多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 [8:00] 在中亚结识很多艺术家,对他们的兴趣不仅仅是作品,而是整个生命历程作为一种艺术实践 [11:…
  continue reading
 
这是一期mini生滚粥,由广东时代美术馆展览部三位实习生特别放送,作为在当代艺术边缘反复试探中的年轻人,有怎样的观察、困惑和焦虑?在时代美术馆展览部实习的日常是怎样的?在时代工作的经历将会如何影响她们的选择…… 最后,时代美术馆又在招实习生啦,请戳 https://t.1yb.co/weIX,截止日期:2021年7月25日 对谈:宗晓、许琳斐、邱奕枳 编导:宗晓 剪辑:邱奕枳 片头音乐:関口シンゴ - The Slum 片尾音乐:致谢妙音唱片 背景音乐:Louie Zong - nature (full ep - 2019)
  continue reading
 
想發問,請點一下連結: https://reurl.cc/eEMbLL 嘿~~~蝦款!蝦款!蝦什麼款…YOLO WMU的podcast在7月份~~~ !!!正式上線囉!!! THE ORIGINAL!!!YOLO 原創節目內容 以輕鬆活潑的全球化視角和親身經歷,結合當下時事主觀與客觀不同視角切換, 在節目中與大家分享,有共鳴的朋友們! JOIN US!!!也歡迎來報名上線一起分享喔~ 透過聲音讓大家更認識 BECCA&WILLIAM : ) YOU ONLY LIVE ONCE, ROCK IT! More about us: WMU GIMB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MUMBAinTAIWAN/ WMU GIMBA IG https://ww…
  continue reading
 
踏入6月,代表學期的終結,學生們亦都開始放暑假。 6月份的節目,我們邀請了三藩市聯合校區兩位家長及聯合校區的代表,分享疫情一年多期間移民家長及學生的經歷及面對的困難,特別是英語能力有限移民家庭的需要。校區的代表--傳播總監馮弘美女士亦會講解校區在疫情期間怎樣去應變及回應學生及家長的需要,與及大家都非常關心秋季的復課安排。今集以廣東話錄製。June marks the end of the 2020-2021 school year for the San Francisco Unified School District. In this episode, we reflect on the past year of distance learning at SFUSD. We first …
  continue reading
 
1552年,天主教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来到广东沿海的上川岛,在等待船只将他带到中国大陆的过程中病死。在他的尸体运回罗马的路程中,所到之处围绕着他的传说遍起,他在死后被塑造成圣人。2021年4月,在时代美术馆的“走读会”活动后,生滚粥的两位主播谭悦和蔡俏凌踏上上川岛去寻找这位“圣人”的遗踪,却发现了这座岛屿超乎意料的棘手的复杂性。它既不是一个繁荣的旅游地,也不再是重要的军事基地,它在贸易上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特区的规划被转移,它在宗教界的神圣地位又使得它无法安然地处于国家主导的海丝叙事里,仿佛是在急速变动中获得一会儿喘息,或者是处于一个含混的临界区,也是在这里,岛屿展现出不同于大陆的可能性和使命。上川岛这样一个小小的岛屿,它实际存在的地理意义,它经历的这些事件,以至于它今天在等待着即将发生什么,又…
  continue reading
 
五月份的語音節目會延續上個月關於針對亞裔暴力的討論,我們邀請了三藩市地區檢察官辦公室 助理檢察官李蕙儀女士講解地檢處等執法部門怎樣回應針對亞裔的暴力及仇恨犯罪事件,解釋仇恨事件與仇恨犯罪之間的差別以及地檢處在司法程序上如何提出相關檢控。美國的刑事司法系統究竟有什麼根本性的問題,而我們在倡議刑事司法改革及“修復正義”時候, 又意味著什麼呢?今集以廣東話錄製。May’s audio workshop expands on last month’s conversation on the recent surge of anti-AAPI violence and community safety. This month, we invited Kasie Lee, an Assistant Di…
  continue reading
 
我们将与活跃的策展人对话,从个体出发,去描摹他们的影响网络、实践轨迹、交叉位置。面对很多时候并不被认可为独立学科的展览史,每个实践者,有怎样的共识?又有怎样的视差?在逐渐铺陈开的对话中,看到展览史,展览史中的个体,也看展览史编织出的文化和社会脉络。 第一期“生滚展览史”,采访了生滚粥的主播之一蔡影茜。从她作为爱好者到从业者的看展史中,去理解展览如何处理时空关系并为艺术家的作品提供语境,反思白盒子批判、后殖民理论、亚洲现代性和城市化、南南视野和全球团结等展览的谱系。当机制的内部批判无法解决机制的问题时,需要将展览置于关系之中,并将机构视为公共知识流通的窗口。多次援引到“interdependent curator ”而非“independent curator”, 也是对策展工作处于关系之中的…
  continue reading
 
在過去幾個月,相信大家都留意到主流媒體大肆報道針對亞裔的歧視及暴力事件。自2020年3月份疫情開始在美國社區爆發期間,華促會與另外兩個機構成立“停止仇恨亞裔和太平洋島居民(STOP AAPI HATE)”報告中心去收集相關數據,在2020年3月到2021年2月間,中心接收到超過3800宗的歧視亞裔的仇恨事件。 在4月份的語音節目,我們邀請到兩位在社區安全及正義有多年經驗的嘉賓受訪: 鄭小飛目前是華促會董事會副主席及“新呼吸基金會”創始人,分享他的個人成長背景怎樣影響他對暴力事件及社區安全的看法及背後的社會問題。社區青年中心行政總監温靜婷會講解宣傳 社區青年中心(CYC)的工作及如何協助在三藩市發生的暴力事件的受害者及相關的支援服務。In the past few months, incide…
  continue reading
 
提前计划了一年,又推迟了一年,涉及到病毒、种族、底层劳工移民等议题的展览“林从欣:猪仔叹和毒物赋”还是被2021年3月的现实迎头赶上了。在被疫情无限拉长的当下,艺术圈可能还在思考“做什么”或“怎么办”,而对全球的大多数人来说,问题就已经变成了“怎么活”。我们倾向于相信今天的算法系统,比19世纪的种植园经济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也可能认为21世纪资本自由流动和新经济驱动的全球化,已经远离了殖民主义和帝国贸易对人和自然资源的压迫和掠夺。然而,决定历史书写的档案,却并不能告诉我们一切,未来的人们来整理留存在网络上的数据和资料的时候,也可能得出跟我们今天不同的结论。 在去年4月录制的第二期“生滚粥”里面,向在荣谈到了其实是快递小哥和外卖骑手在维系着世界表面的繁盛,也谈到了后殖民经验与某些中国经验的水土…
  continue reading
 
2021年3月,華人權益促進會邀請了三位嘉賓去講解三藩市肺炎疫苗分配的最新情況及疫苗相關的醫療資訊,三位嘉賓分別是: 三藩市疫情指揮中心綜合資訊部副主任 Kelvin Wu;三藩市疫情指揮中心綜合資訊部亞太裔事務經理陳嘉霖 Francis Chan及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 梁醫生梁恂韻。 向社區人士講解如何預約注射疫苗以及疫苗相關的常見問題,例如注射預防肺炎疫苗的安全性,副作用及有效性。今集以廣東話錄製。In March, we invited three experts to talk about the Covid-19 vaccine: Kelvin Wu and Francis Chan from the San Francisco Covid-19 Command Center, as…
  continue reading
 
第一集節目將會分享在疫情下,大家如何慶祝新年及最近社會熱話:很多社區人士未必能夠繳交房租。我們將探討疫情對租客帶來的影響,解釋何謂「暫停逼遷令」及與聽眾分享三藩市市內租客權益相關等資源。今集以廣東話錄製。In the first episode of CAA’s audio workshop series, we share about how we celebrated Lunar New Year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discuss a pressing issue for many community members: being unable to pay your rent. We talk about the widespread i…
  continue reading
 
进入2021的开端,我们对正常流动的渴望因为最近的“返乡核酸证明”又被再次抚平。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和每一个地方的关系,无论这个地方是当下的附近,真正意义上的家乡,还是你曾经的所到之处。 这期“生滚粥”我们邀请到去年10月在“口岸联盟”中和我们同行的张倍瑜和陈柏麒,以地域身份和流动性为起点打开了很多话题:比如说,将广府、潮汕、客家这三个颇具广东特色的地域身份放到更长的历史时段中,可以看到怎样的演变轨迹?国家在身份塑造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如果说身份就是一堆随身携带的名片,我们在不同的情境下会如何使用它们?今天的乡村或地方,需要怎样的“乡绅”?附近与远方,本土与世界是不是一组不可调和的二元关系?对于策展人和学者来说,必然的流动性是否也会带来自我怀疑?艺术圈、艺术圈、各种圈,…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