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滚粥19:“策动”与“同旁言说”:带着现实感思考中文语境中的策展
Manage episode 342243492 series 2947216
在第四期“生滚展览史”中,我们采访的是“三个争议的场域:漫长的九十年代及其当世寓言”的研究员聂小依。在英国策展专业求学的过程中,小依对于西方机构批判理论泛用性的范围产生了疑惑,并试图从中国的当代艺术土壤中探索关于机构的真相。同时作为长征计划的参与者与研究者,小依通过自身的现实感迷思,得以体认到九十年代的中国艺术家所关心与疑虑的议题,获得了以“同旁言说”的叙事讲述机构历史的可能性。当深入探索长征计划时,这一项目所身处的参与性艺术的宏大图景,使得回溯“Curate”这一词汇植入中文语境时所产生的语义分叉成为一件必要之事。“策展”(Curate)还是“策动”(Curate)?这既是世纪之交的实践者所考量的问题,也是当下我们所必需做的——或者,更准确地说——不得不做的选择。
嘉宾介绍:
聂小依,即将毕业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博士生,关心当代艺术、策展实践、历史和档案,日常实践是研究、写作、阅读、交谈和采访。“歧路批评”编辑部成员,广州时代美术馆研究项目“三个争议的场域”研究员。网站是nxy.one。
01:29-小依的漂流与她对长征计划的研究。作为一场时空跨度均相当可观的艺术策划,发端于2002年的长征计划是她了解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处境的切入点。
04:23-小依与Nikita在海外学习策展时所习得的共识:策展研究专业事关对话语的反思,同时也为具备不同身份背景的个体提供了直面彼此、互相理解的公共空间。
12:26-但是,对西方语境下的机构批判理论的了解,却引发了关乎现实感的迷思。欧洲机构具有较为明确的生长路径,基于此,机构批判的理路也是相对通畅的。而中国机构的发展,却大多处于面目不清的状态。
18:57-从阅读到Claire Bishop对于长征计划在世界各地艺术策划中“格格不入”的印象开始,为了探索中国艺术机构的实际情况,小依在2017年作为长征计划的一员,开启了从机构内部出发的机构研究。
25:16-在学术研究中,相较于其它的叙事,“同旁言说”(speaking nearby)更注重同言说对象的亲密性,而不刻意强调客观立场,也不以代言为目的。而在小依自机构内部的研究过程中,通过探索对长征计划策展人卢杰及其同辈在彼时的经历、想象与意图,她发现了用同旁言说的方式书写长征计划的可能性。
34:36-长征计划与九十年代西方策展学科的关系需要被重视。赴海外求学后,卢杰以长征计划的策划案,试图处理他在东与西、艺术市场与学术建制等不同场域内所遭遇的冲突。
39:53-“Curating”进入中文语境时所经历的转译过程,长征计划极具野心的本土推进意味着极多的动员,也鼓励小依提出“策动”的视角。随着代际变迁,由于土壤的缺失,脆弱的机构与社群时常难以支撑起突破边界的动机。此地的策展人逐渐倾向将策动的实践范围放到了更小的、更加日常的场景之中。
51:28-展览作为一种公众表达的媒介,其存在是需要被保护的。而只有在使展览更好承载作品的尝试中,策展实践者才能持续打磨自身的“工艺”(craftmanship)。
59:10-展览史例行提问:小依所见的,最具启发性的项目是木兰社区的女工摄影展、于贝尔曼策划的《起义》以及苏伟的《动情》。
67:14-“三个争议的场域”预告
29集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