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ies Podcast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Artwork

1
中场休息 | Intermission

Singapore Chinese Cultural Centre

Unsubscribe
Unsubscribe
每月
 
全新的中文播客系列将探索新加坡华族文化与新加坡华人身份的独特之处。通过在本地长大的两位年轻人——世明和嘉洋的视角,以幽默风趣但时而发人深思的对谈,分享他们对新加坡华族文化的观点和经历,包括食物、语言、价值观和节日。 Featuring two young guys who grew up in Singapore, the brand-new Mandarin podcast series will explore the unique aspects that make up our Chinese Singaporean identity in a casual and personable setting.
  continue reading
 
Artwork

1
三言两语

zaobao.sg 早报

Unsubscribe
Unsubscribe
每月
 
《三言两语》播客系列由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呈献,早报播客制作。随《联合早报》副刊编辑陈素君和副刊记者陈宇昕一起了解新加坡华人的文化和故事。 What makes a "Chinese Singaporean"? Guests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with Lianhe Zaobao Fukan sub-editor Tan Sor Koon and correspondent Tan Yu Xin in Same Same But Different. The podcast series is presented by Singapore Chinese Cultural Centre and produced by Zaobao Podcasts.
  continue reading
 
A Mandarin-based Podcast (Considering to be bilingual). A short series between a couple discussing their views on life, society, technology, possibly makeup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experiences. 一对情侣(反消费主义科技宅和现实主义社会观察家)的日常琐碎。
  continue reading
 
为了活抓这些转瞬即逝的思考和体验,我们决定开始录制播客“生滚粥”:它是一系列生动、新鲜的发问和讨论,是困惑而饥饿的我们,背靠艺术,面对复杂繁盛的现实时的蠢蠢欲动。This podcast is part of Times’ “Rolling Congee” series. It is mainly conducted in Chinese.
  continue reading
 
我是你的「南朋友」(南部的好朋友),醫務管理背景起家,已突破百場大專院校、醫療機構及公協會專題演講。近年來,因爲Podcast盛行,本身又樂於與人分享,在自我摸索、無師自通的情況之下建立這個頻道,在這裏我們不談高深的學問,希望帶給所有聽衆輕鬆的話題以及滿滿的正能量,我們會從天南地北的話題聊起,也會談談大家關心的醫藥、健康、長照等問題。 本節目由【土豆工作室】團隊製作播出(目前成員只有小編彥哥一人獨撐),所以播出頻率不固定,喜歡我們節目的好朋友請支持我們的創作,通告合作、演講邀約、廣告合作:54064ya@gmail.com 歡迎聽衆與彥哥互動及回饋,或是你們有想聽的主題都可以告訴我們: LINE:@382tarfv或 https://lin.ee/m4FbsGB Instagram:54064ohya或 https://www.instagram.com/invites/contact/?i=14frdlwtjice9&utm_content=orj9xg5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odcast54064 訂閱【彥哥言抒機~醫觀點 ...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本期是生滚粥录制20期的特别纪念,我们在小宇宙上的关注人数也破千了,在此感谢大家对我们的生涩制作和小众主题的支持。在北有弹窗,南有黄码的日子里,我们继续通过生滚粥,与世界时空伴随! 第15届卡塞尔文献展(d15)于9月9日闭幕了,时代美术馆的展览空间也于10月8日暂时关闭,我们不仅错过了所有派对,也终将错过2022年所有和朋友们见面的机会。为了在静默中保持乐观,我们特别邀请到两位在卡塞尔文献展现场既交了朋友,也思考了艺术的嘉宾:一位是以艺术家身份参与菠萝核项目,在德国待了三个月的李筱天;另一位是身居香港,身兼学者/创作者双重身份的潘律——潘律也是播客“横竖横”的主播,这是我们的第一次串台,希望日后能有更多类似的合作。 筱天和潘律对展场、作品和事件背景的回溯,充满现场感且妙语连珠。从高处落下的…
  continue reading
 
生长在多元文化的城市国家,新加坡人能够轻松自如地应对多重身份,而许多国人也选择到海外求学和工作。新加坡华人如何适应海外生活,融入全球化的世界?这一期的早报播客《三言两语》,请新加坡优秀的指挥家黄佳俊分享他在国外生活的故事。佳俊是首位获得“古斯塔夫·马勒指挥大赛”冠军的亚洲人。他目前是日本爱乐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卿指挥,并会在明年9月出任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任期五年。 Growing up in a multicultural city-state, Singaporeans are comfortable with navigating multiple identities, and many of them choose to study and work abroad. How does …
  continue reading
 
“爱”在新加坡华人家庭是难以说出口的吗?新加坡华人表达爱的方式比较含蓄?他们如何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环境如何影响他们对于“爱“的观念? 高程锦是新加坡优秀的青年作曲家,曾获得2014年全国华乐比赛扬琴公开组冠军,毕业于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作曲系,目前在纽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的丈夫是来自马来西亚的著名音乐家东姑阿末依方(Tengku Ahmad Irfan)。这一期的早报播客《三言两语》,听程锦分享她的跨国异族婚姻故事。 Is it hard for Chinese Singaporean families to talk about love? Do they express their love in a more subtle manner? How do they ex…
  continue reading
 
到底什么是新加坡华人的母语?是华语、方言,还是其他语言?什么是标准华语?新加坡华人吵架、做梦时说什么语言?这一期的早报播客《三言两语》,资深媒体人杨君伟分享他如何看待自己的母语,以及他在多语言环境下成长的经历。君伟在1991年加入媒体行业,从事广播,电视,舞台剧,写作以及教育等领域的工作。 What is the mother tongue of Chinese Singaporeans? Mandarin, dialects or other languages? What is considered standard Mandarin? What is the language Chinese Singaporeans use in their dreams and arguments …
  continue reading
 
新加坡的注册生死程序数码化,移民与关卡局5月29日之后就不再发出纸质证书给新生儿,电子版出生证取代纸质出生纸后不再注明父母籍贯引起争议。电子版出生证推行四个月后,当局决定再次在出生证上注明籍贯。 这一期的早报播客《三言两语》,邀请 Our Grandfather Story 的联合创始人陈扬意和冈州会馆青年团主任黄钰清分享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籍贯和寻根的意义。 陈扬意在南大读书时期开始投身短片拍摄。2017年,她和同学共同成立视频媒体Our Grandfather Story,旗下节目包括《Can Ask Meh?》、《Can We Agree to Disagree?》。 黄钰清自小爱看武侠片,在2016年放弃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的博士学位课程,投身于弘扬宗乡文化。2018年,她…
  continue reading
 
在第四期“生滚展览史”中,我们采访的是“三个争议的场域:漫长的九十年代及其当世寓言”的研究员聂小依。在英国策展专业求学的过程中,小依对于西方机构批判理论泛用性的范围产生了疑惑,并试图从中国的当代艺术土壤中探索关于机构的真相。同时作为长征计划的参与者与研究者,小依通过自身的现实感迷思,得以体认到九十年代的中国艺术家所关心与疑虑的议题,获得了以“同旁言说”的叙事讲述机构历史的可能性。当深入探索长征计划时,这一项目所身处的参与性艺术的宏大图景,使得回溯“Curate”这一词汇植入中文语境时所产生的语义分叉成为一件必要之事。“策展”(Curate)还是“策动”(Curate)?这既是世纪之交的实践者所考量的问题,也是当下我们所必需做的——或者,更准确地说——不得不做的选择。 嘉宾介绍: 聂小依,即将…
  continue reading
 
最好的養生保健觀念是「預防勝於治療」,本次特別邀請同心生物科技公司李明宗董事長,教導大家了解遠紅外線的理論及對於人的健康貢獻,以及未來科技產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除了建立正確的健康概念外,更可藉由科技的產品帶給我們健康的生活。 為了早日達成訂閱人數目標,讓廣告商溢注本節目經費製作更優質節目,期待支持我們的好朋友「訂閱」本頻道並「下載」各集節目,謝謝您! 節目中介紹的相關資訊詳見: http://www.99energy.com/ 遠紅外線的健康科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1388?sloc=main 訂閱【彥哥言抒機~醫觀點!】FLink萬用連結: https://open.firstory.me/user/54064ohya/pla…
  continue reading
 
最好的養生保健觀念是「預防勝於治療」,本次特別邀請同心生物科技公司李明宗董事長,教導大家如何應用最新生物光波粒子技術,從日常生活中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希望能將此創新健康保健和預防老化的訊息,分享傳遞給社會大眾!為降低國家健保支出、減少醫療資源消耗共同盡一份力量。 節目中介紹的相關資訊詳見同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99energy.com/ 為了早日達成訂閱人數目標,讓廣告商溢注本節目經費製作更優質節目,期待支持我們的好朋友「訂閱」本頻道並「下載」各集節目,謝謝您! 訂閱【彥哥言抒機~醫觀點!】FLink萬用連結: https://open.firstory.me/user/54064ohya/platforms ☞贊助彥哥喝杯咖啡吧: https://pay.firs…
  continue reading
 
全球統計,每25人就有一人是囤積症患者,患者四十歲後症狀明顯,五十歲起進入高峰。高齡化社會患者人數攀升,溢出雜物造成家庭關係惡劣,成為公共安全的隱憂。 請來聽聽彥哥怎麼說! 為了早日達成訂閱人數目標,讓廣告商溢注本節目經費製作更優質節目,期待支持我們的好朋友「訂閱」本頻道並「下載」各集節目,謝謝您! 訂閱【彥哥言抒機~醫觀點!】FLink萬用連結: https://open.firstory.me/user/54064ohya/platforms ☞贊助彥哥喝杯咖啡吧: https://pay.firstory.me/user/cl50z20bm00y501x609450u8t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0z20bm00y…
  continue reading
 
做人處事,在求一個「度」字。古有明訓,易經中也說到為人處事中,一定要謹防以下八種情況的發生: 1、大喜 易失言 2、大怒 易失禮 3、大哀 易失顏 4、大樂 易失察 5、大思 易失愛 6、大醉 易失德 7、大話 易失信 8、大欲 易失命 請來聽聽彥哥怎麼說! 為了早日達成訂閱人數目標,讓廣告商溢注本節目經費製作更優質節目,期待支持我們的好朋友「訂閱」本頻道並「下載」各集節目,謝謝您! 訂閱【彥哥言抒機~醫觀點!】FLink萬用連結: https://open.firstory.me/user/54064ohya/platforms ☞贊助彥哥喝杯咖啡吧: https://pay.firstory.me/user/cl50z20bm00y501x609450u8t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continue reading
 
108課綱首屆高中畢業生已完成申請入學,學習歷程考招新制的議題也再次浮上檯面。身為高中的你,是否了解學習歷程是什麼?你的學習歷程是否做白工?如果您是高中老師,是否知道大學教授要的學習歷程是什麼?而如果您是家長,如何找尋資源協助子弟完成學習歷程?而大學教授又是如何審查學習歷程呢?請來聽聽彥哥怎麼說! 為了早日達成訂閱人數目標,讓廣告商溢注本節目經費製作更優質節目,期待支持我們的好朋友「訂閱」本頻道並「下載」各集節目,謝謝您! 訂閱【彥哥言抒機~醫觀點!】FLink萬用連結: https://open.firstory.me/user/54064ohya/platforms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l50z20bm00y501x60945…
  continue reading
 
首發單元節目與主持人介紹,想與您輕鬆聊聊本節目創作的動機,以及未來節目的內容,期待在未來節目推出之後能獲得您的肯定與支持。 為了早日達成訂閱人數目標,讓廣告商溢注本節目經費製作更優質節目,期待支持我們的好朋友「訂閱」本頻道並「下載」各集節目,謝謝您! 訂閱【彥哥言抒機~醫觀點!】FLink萬用連結: https://open.firstory.me/user/54064ohya/platforms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l50z20bm00y501x609450u8t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0z20bm00y501x609450u8t/comments Pow…
  continue reading
 
最近我们在广州迎来了一波从上海和其它城市南下的朋友,可能是相对稳定宽松的防疫政策,也可能反应了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艺术生态的日趋分化。"生滚粥"本次邀请到的两位嘉宾沈军和李继忠,他们是一年多前搬到广州来的,最近由于个人生活和工作计划的改变,马上就要离开了。时代美术馆作为一个“土著机构”,希望尽一点地主之谊,用轻松的方式记录一下他们这段时间的创作和实践轨迹,并聊一下他们在广州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沈军是一位研究者、制档人、策划者与设计师,2021至2022年担任广东时代美术馆公共项目部副策展人,此前曾任 “长征计划〞研究员/项目经理。她与艺术家李继忠共同发起了聚焦后疫情时代香港新兴艺术生态的“彳子以行〞线上档案(2020-至今),以及公共档案库 “虚无乡档案〞。 李继忠,香港艺术家。他的研究式创…
  continue reading
 
救護車的主要任務就是救護緊急傷病患、運送病患與相關醫療器官等,而救護技術員的工作,通常是分秒必爭,因此,救護車執行任務必須要掌握黃金救援時間,配合法律給予「優先路權」的保障。 在《道路交通安全規則》有明確規定,救護車執行任務時得不受行車速度之限制,且於開啟警示燈及警鳴器執行緊急任務時,得不受標誌、標線及號誌指示之限制。當我們在路上開車、騎車遇到救護車從後方開來,該如何避讓?來聽聽彥哥怎麼說。 本節目由【土豆工作室】團隊製作播出(目前成員只有小編彥哥一人獨撐),所以播出頻率不固定,喜歡我們節目的好朋友請支持我們的創作,通告合作、演講邀約、廣告合作:54064ya@gmail.com 歡迎聽衆與彥哥互動及回饋,或是你們有想聽的主題都可以告訴我們: LINE:@382tarfv或 https://…
  continue reading
 
因課業壓力、人際關係、家庭環境等內外在因素而引起心理與情緒上的不安,漸漸地在高中與大學生族群擴散。 常見的高中心理衛生健康問題有那些呢?請來聽聽來賓Kevin的分享! 本節目由【土豆工作室】團隊製作播出(目前成員只有小編彥哥一人獨撐),所以播出頻率不固定,喜歡我們節目的好朋友請支持我們的創作,通告合作、演講邀約、廣告合作:54064ya@gmail.com 歡迎聽衆與彥哥互動及回饋,或是你們有想聽的主題都可以告訴我們: LINE:@382tarfv或https://lin.ee/m4FbsGB Instagram:54064ohya或https://www.instagram.com/invites/contact/?i=14frdlwtjice9&utm_content=orj9xg5 F…
  continue reading
 
2022年生滚粥开春的特别节目由策展人何伊宁与青年作家索耳带来。 今年年初,作为第二次“运动中的泛策展”之行,广东时代美术馆邀请了一些朋友共赴海南岛,参与一个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无论是政治、文化、物质,还是环境——息息相关的岛屿集合体时刻。 伊宁与索耳就是这次行程中的同伴。 一周的行程中,我们从当代艺术的飞地出发,在岛屿这一“接触区”迅速地触碰到纠结的民族叙事、被现代性驱逐的生活形态、扩张的发展欲望、被攫取的人与自然、弃置的矿厂、困在历史中的劳动者等等。 旅程是集体的流动,大量的线索则需要落回个人的记忆和体验,需要随着我们再次投身于于各自的和共享的现实中,去体认、去生发。旅程结束后的春节,伊宁与索耳隔着琼州海峡,邮件往来。伊宁在海南岛与家人共度,而索耳则在甚少回去的故乡,两人都体会到一种自身…
  continue reading
 
SCCC podcast《中场休息》聊天没问题!你是否对农历新年期间遵循的一些习俗感到好奇?收听最新一期的《中场休息》,与两位可爱风趣的主播曹世明和陈嘉洋以及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节目处长李仪文一同深入讨论遵循农历新年传统与习俗背后的意义和原因!喜欢这期的播客?点击链接留下你宝贵的意见:https://bit.ly/IntermissionEP11_Survey Ever wondered why your family partake in the various traditions and customs during Chinese New Year? Find out more in the latest episode of our Intermission podcast as o…
  continue reading
 
SCCC podcast《中场休息》聊天没问题!再过三天就是大家最爱的农历新年了,商场不仅“打扮”得红彤彤,新年歌曲一直萦绕在耳边!当你在为新年做最后的购物冲刺时,不妨听听最新一集的《中场休息》!两位诙谐的主播曹世明和陈嘉洋邀请了神秘嘉宾,与你分享新加坡庆祝农历新年的独特习俗! 除此之外,想知道如何赢取礼券,那就记得听到最后哦!喜欢这期的播客?点击链接留下你宝贵的意见:https://bit.ly/IntermissionEp10_Survey It’s that time of the year again! With Chinese New Year just around the corner, shopping malls are already blasting CNY songs…
  continue reading
 
你看了最新一集的《自己人》视频吗?如果看了,那就代表你终于目睹了《中场休息》两位主播曹世明和陈嘉洋的真面目啦~ SCCC podcast《中场休息》聊天没问题!在这集里,两位风趣幽默的年轻人将聊聊不同方言群体的相似处与它们各自的特点!除此之外,他们也会与你分享更多关于《自己人·一家人》特展的最新消息!现在就点击简介中的链接收听播客!喜欢这期的播客?点击链接留下你宝贵的意见:https://bit.ly/IntermissionEp9_Survey Did you watch the latest episode of "One of Us"? If you did, you'd have finally seen how the two witty hosts, Shaun and Just…
  continue reading
 
2021年就这样翻篇了,然而我们还是没有迎来新冠的完结和冷战幽灵的彻底退散。在时代美术馆的展览“离岸之歌”开幕之后,我们有了更多机会跟远方的朋友,交流和分享这两年就地离散的一些焦虑和遗憾。本期“生滚粥”,我们邀请到了“离岸之歌”的研究对话者之一周陶沫,为我们梳理“离散”这一概念在学术界的发展与演变,并结合展览中的两个项目:《挽歌》 (2019)与《革命离岸,资本主义上岸》(2021),在回想1965年印尼排华事件、明华轮的离岸与靠岸这两段具体的历史之余,谈谈当代艺术与历史研究的差异与碰撞。最后,陶沫这位迁移与求学过多地的学者,通过叙述自身的流动与我们分享了她对于边境、岛屿、冷战与飞地的研究兴趣。 嘉宾介绍 周陶沫,80后“深二代”,曾在北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康奈尔大学求学,…
  continue reading
 
在冬至与家人一起吃汤圆,在圣诞佳节期间安排无数场的聚餐。这些都是你庆祝节日的方式吗?SCCC Podcast《中场休息》聊天没问题!想知道我们如何庆祝冬至与圣诞节?让两位风趣的主持人和神秘嘉宾为你解答!喜欢这期的播客?点击链接留下你宝贵的意见:https://bit.ly/IntermissionEp8_Survey Eating tangyuan with your family during Winter Solstice and all the dinner plans to celebrate Christmas, are these typically how you go about for these festivals? Tune in to this week’s epis…
  continue reading
 
SCCC podcast《中场休息》聊天没问题!你对“勾小指”熟悉吗?作为小孩之间常见的约定动作,“勾小指”充分体现了“忠”这个华人所珍视的价值观!一路成长,哪些事会带出“忠”的不同面向?在这集的播客中,两位风趣的主持人又再次以他们一贯的快乐和轻松的方式探讨“忠”!第一时间收听新鲜出炉的新一集播客,尽情开怀大笑吧!点击链接留下你宝贵的意见:https://bit.ly/Intermissionep7_survey Are you familiar with the “Pinky promise”? It’s a childlike sign of loyalty, one of the values cherished by the Chinese, which many of us do …
  continue reading
 
节俭或吝啬?这两者只有一线之差,那你是怎么定义他们俩的呢?SCCC Podcast《中场休息》,聊天没问题~ 本周《中场休息》两位机智灵敏的主持人将讨论华人所珍视的传统价值观之一节俭!今时今日,懂得节俭就是王道,那节俭之时有什么该或不该做的事呢?这一集超级搞笑哦,立即点击收听!点击链接留下你宝贵的意见:https://bit.ly/Intermissionep6_survey Thrifty or stingy? There's a fine line between these two, so how do you define both of them? Tune in to this week’s Intermission as our two quick-witted hosts d…
  continue reading
 
你有没有曾经把座位让给有需要的人,或是按着电梯按钮,让其他人先踏出电梯?这些举动都是日常生活中可见的礼貌行为!SCCC Podcast《中场休息》,聊天没问题~ 礼多人不怪,还是礼多困扰多?在最新一集的播客中,来听听两位幽默搞笑的主持人分享故事!立即收听,为你的一天添加乐趣!点击链接留下你宝贵的意见:https://bit.ly/Intermissionep5_survey Have you gave up your seat for a person in need, or held the lift door open for others? These are just some of the many examples of considerate behaviour in our …
  continue reading
 
本期展览史的嘉宾是“别杀我,我还在爱!——向黄小鹏致敬”的策展人翁子健。他在当代艺术的多个场域中都有着扎实的工作,当代艺术文献的文献研究员、独立机构的运营者,当然也持续地策划着展览。我们探讨了个展/回顾展的开放范式、作品重制中触及到的媒介更迭的现实、2000年左右中国的美术学院当代艺术教育兴起的政治和经济背景。同时,翁子健对于将作品作为某种理论图示的策展方式、突出策展概念而非作品的呈现表示质疑。展览史的书写始于策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行当,但展览的成型不仅仅是策展人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当下政治经济的多方力量拉扯。展览,是从去展览的路上开始的;展览史,也许应该从展览之外开始讲述。 翁子健 Anthony Yung 翁子健是亚洲艺术文献库的资深研究员,其研究针对华语地区现当代艺术的历史。此外, 他也从…
  continue reading
 
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当我们在小贩中心点饮料时或与朋友聊天时常会用到它。你猜到是什么了吗?没错,我们说的正是新加坡式的语言!SCCC Podcast《中场休息》,聊天没问题~ 在最新一集的播客中与两位滑稽的主持人一起来认识新加坡式的语言!你可能对它很熟悉,但你真的清楚它的起源吗?喜欢这期的博客?点击链接留下你宝贵的意见:https://bit.ly/Intermissionep4_survey Playing a huge part in the Singaporean identity, we use it when we order kopi at hawker centres or chatting with our friends. Have you guessed…
  continue reading
 
聊到文化,大家的既定印象就是枯~燥~乏~味~ 如果你的想法和大家一样的话,那你就得立刻收听第三集的《中场休息》,听听两位主持人如何你来我往以轻松的方式谈文化。喜欢这期的博客?点击链接留下你宝贵的意见:https://bit.ly/Intermissionep3_survey When we speak about culture, it is often seen as a B-O-R-I-N-G topic. If you have the same mindset, then it’s time for you to listen to episode three of “Intermission” and hear out what the two hosts have to say …
  continue reading
 
再简单不过的组合,却将香脆口感和香甜滋味搭配得恰到好处,难怪新加坡人如此喜欢吃传统的“南洋”早餐。在这一集的《中场休息》,两位主持人将再次幽默开讲,与你讨论新加坡的国民早餐。喜欢这期的博客?点击链接留下你宝贵的意见:https://bit.ly/Intermissionep2_survey Our two young hosts continue to amuse in this episode of “Intermission”, where they’ll talk about breakfasts in Singapore. Simple, inexpensive, and delicious, it is no wonder the kaya-toast-and-kopi break…
  continue reading
 
首集播客由两位主持人讨论“毅”这个华人重视的价值观。“毅”虽然是普世的价值观,但生长于新加坡的华人,是如何认识这个价值观?现今的年轻人真的是“草莓族”,还是我们对于“毅”的认知和实践已有所转变?喜欢这期的博客?点击链接留下你宝贵的意见:https://bit.ly/Intermissionep1_survey This first episode explores the value of Perseverance interspersed with interesting stories and anecdotes from the hosts. Listeners can also expect more insightful episodes to come out in the su…
  continue reading
 
我们将与活跃的策展人对话,从个体出发,去描摹他们的影响网络、实践轨迹、交叉位置。面对很多时候并不被认可为独立学科的展览史,每个实践者,有怎样的共识?又有怎样的视差?在逐渐铺陈开的对话中,看到展览史,展览史中的个体,也看展览史编织出的文化和社会脉络。 本期“生滚展览史”的嘉宾是杨北辰。杨北辰的策展实践主要从其对于运动-影像的研究出发,尽管已经策划过多次展览,他并不将自身定位为“职业”的策展人。这种自我定位,也影响到他策划展览以及与艺术家共同工作的方式。最为显著的是他同时作为研究者和参与者,在当代艺术和高校教育两个领域的话语生产和主体生产的探索和尝试。这种新的主体与超越人类中心的新型政治相关,打破人与非人的界限,重新回到多元本体论和多样的宇宙学层面。 嘉宾介绍 杨北辰,博士,当代艺术与电影研究者…
  continue reading
 
本期节目嘉宾是由宓与蔡影茜。 由宓是来自北京的策展人,研究员。她目前任教于科隆媒体艺术学院,授课方向是跨历史,跨文化视野下的艺术和媒介理论。由宓的策展实践及研究项目曾展出于深圳/香港城市及建筑双年展(2007)、伊斯坦布尔双年展(2012)、里斯本三年展、雅典双年展(2013)、SAVVY现代艺术中心(2016)。她也是2021年上海双年展的策展人之一。她的长期策展与研究课题以丝绸之路作为一种深度时间、深度空间,去中心化以及游牧精神的象征。 蔡影茜是广东时代美术馆的首席策展人。 [2:30] 由宓的“丝绸之路”项目;如何能够在旅行中,变成地球身体的一部分;旅行中碰到很多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 [8:00] 在中亚结识很多艺术家,对他们的兴趣不仅仅是作品,而是整个生命历程作为一种艺术实践 [11:…
  continue reading
 
这是一期mini生滚粥,由广东时代美术馆展览部三位实习生特别放送,作为在当代艺术边缘反复试探中的年轻人,有怎样的观察、困惑和焦虑?在时代美术馆展览部实习的日常是怎样的?在时代工作的经历将会如何影响她们的选择…… 最后,时代美术馆又在招实习生啦,请戳 https://t.1yb.co/weIX,截止日期:2021年7月25日 对谈:宗晓、许琳斐、邱奕枳 编导:宗晓 剪辑:邱奕枳 片头音乐:関口シンゴ - The Slum 片尾音乐:致谢妙音唱片 背景音乐:Louie Zong - nature (full ep - 2019)
  continue reading
 
1552年,天主教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来到广东沿海的上川岛,在等待船只将他带到中国大陆的过程中病死。在他的尸体运回罗马的路程中,所到之处围绕着他的传说遍起,他在死后被塑造成圣人。2021年4月,在时代美术馆的“走读会”活动后,生滚粥的两位主播谭悦和蔡俏凌踏上上川岛去寻找这位“圣人”的遗踪,却发现了这座岛屿超乎意料的棘手的复杂性。它既不是一个繁荣的旅游地,也不再是重要的军事基地,它在贸易上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特区的规划被转移,它在宗教界的神圣地位又使得它无法安然地处于国家主导的海丝叙事里,仿佛是在急速变动中获得一会儿喘息,或者是处于一个含混的临界区,也是在这里,岛屿展现出不同于大陆的可能性和使命。上川岛这样一个小小的岛屿,它实际存在的地理意义,它经历的这些事件,以至于它今天在等待着即将发生什么,又…
  continue reading
 
我们将与活跃的策展人对话,从个体出发,去描摹他们的影响网络、实践轨迹、交叉位置。面对很多时候并不被认可为独立学科的展览史,每个实践者,有怎样的共识?又有怎样的视差?在逐渐铺陈开的对话中,看到展览史,展览史中的个体,也看展览史编织出的文化和社会脉络。 第一期“生滚展览史”,采访了生滚粥的主播之一蔡影茜。从她作为爱好者到从业者的看展史中,去理解展览如何处理时空关系并为艺术家的作品提供语境,反思白盒子批判、后殖民理论、亚洲现代性和城市化、南南视野和全球团结等展览的谱系。当机制的内部批判无法解决机制的问题时,需要将展览置于关系之中,并将机构视为公共知识流通的窗口。多次援引到“interdependent curator ”而非“independent curator”, 也是对策展工作处于关系之中的…
  continue reading
 
提前计划了一年,又推迟了一年,涉及到病毒、种族、底层劳工移民等议题的展览“林从欣:猪仔叹和毒物赋”还是被2021年3月的现实迎头赶上了。在被疫情无限拉长的当下,艺术圈可能还在思考“做什么”或“怎么办”,而对全球的大多数人来说,问题就已经变成了“怎么活”。我们倾向于相信今天的算法系统,比19世纪的种植园经济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也可能认为21世纪资本自由流动和新经济驱动的全球化,已经远离了殖民主义和帝国贸易对人和自然资源的压迫和掠夺。然而,决定历史书写的档案,却并不能告诉我们一切,未来的人们来整理留存在网络上的数据和资料的时候,也可能得出跟我们今天不同的结论。 在去年4月录制的第二期“生滚粥”里面,向在荣谈到了其实是快递小哥和外卖骑手在维系着世界表面的繁盛,也谈到了后殖民经验与某些中国经验的水土…
  continue reading
 
进入2021的开端,我们对正常流动的渴望因为最近的“返乡核酸证明”又被再次抚平。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和每一个地方的关系,无论这个地方是当下的附近,真正意义上的家乡,还是你曾经的所到之处。 这期“生滚粥”我们邀请到去年10月在“口岸联盟”中和我们同行的张倍瑜和陈柏麒,以地域身份和流动性为起点打开了很多话题:比如说,将广府、潮汕、客家这三个颇具广东特色的地域身份放到更长的历史时段中,可以看到怎样的演变轨迹?国家在身份塑造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如果说身份就是一堆随身携带的名片,我们在不同的情境下会如何使用它们?今天的乡村或地方,需要怎样的“乡绅”?附近与远方,本土与世界是不是一组不可调和的二元关系?对于策展人和学者来说,必然的流动性是否也会带来自我怀疑?艺术圈、艺术圈、各种圈,…
  continue reading
 
中国的艺术行业在上海西岸的一周里实现了辉煌重启,然而疫情所造成的某些不可逆转的变化却在光鲜的开幕式和晚宴之外发酵,为了活抓这些转瞬即逝的置身事外和反思,我们回到安静的电脑前把一个月前录制的“生滚粥”剪辑出来:它是一系列生动、新鲜的发问和讨论,是困惑而饥饿的我们,背靠艺术,面对复杂繁盛的现实时的蠢蠢欲动。 在On Our Times第二期的编辑进入胶着状态的时候,我们邀请了对亚洲和南方议题同样感兴趣的Paan编辑团队一起聊了聊人类学和当代艺术的关系。聊天的出发点是编辑对编辑、艺术从业者vs学术从业者的相互解惑,比如为什么是东南亚?人类学是从什么样的角度理解我们周遭的复杂世界的?民族主义如何成为了一种过时的政治能量?跨语言的世界观有什么意义?作者和读者之间,艺术家和观众之间,能否形成真正的共同体…
  continue reading
 
在疫情期间,艺术家谭婧发起一个写作工作坊,邀请公众重写关于螺仙的故事。她受展览“格物致知”委任创作了《螺仙的消失》这件作品。我们为何需要传递并改写故事?控制与被控制,剥夺与被剥夺的权力结构在新的故事里会如何被呈现或打破?科幻和技术会怎样改变故事的原本面貌?文本和物是如何被转换成展览现场的空间和声音?本期生滚粥邀请了策展人、艺术家和工作坊的其中两位参与者——李好和刘诗梦,一起聊聊《螺仙的消失》背后的故事,委任作品形成的前因后果,以及在集体创作中,个体与合作者所面对的共同挑战和可激发的潜能。 欢迎搜索“广东时代美术馆”或者“生滚粥”收听并关注我们。 嘉宾介绍 谭婧,艺术家。她的艺术实践包括雕塑,多媒体装置和表演性工作坊。她的创作时常来自于个人历史与生物学、民俗学素材研究的交织。 李好,鲁苏浙三省…
  continue reading
 
2020走到了下半年, 全球双年展或取消或推迟,我们继续足不出户,在屏幕上看疫情与世界风云变幻。本期生滚粥的视野在无知的观众与资深的从业者之间切换,在2000年和2020年之间穿梭,兼顾研究、反思和展望。20年之后,你还会记得第一次看的双年展吗?当代艺术中的全球化话语何去何从? 二元对立与内循环是否会成为主流?策展人的文本在展览史研究中的地位重要吗?在疫情的一系列后续危机当中,双年展是否还存在合法性?2000年上海双年展的遗产和启示各是什么? 本期嘉宾 于渺是一位生活和工作于北京的艺术史学家、评论家和策展人。 [10:00] 2000年上海双年展处在充满能量的大背景下;在对2000年上双惯常的叙述中有很多二元对立存在 [13:00] 当年的“亚洲”、“中国”作为策展理念慢慢变得不兼容,地缘上…
  continue reading
 
6月20日- 6月21日,影片《在中国》,正在时代美术馆官方网站www.timesmuseum.org上在线放映。 本期”生滚粥”邀请了两位嘉宾,《南中国的世界城》作者之一林丹,和长期进行非洲研究的陈亮,在观影《在中国》之后进行交流,并展开对“低端全球化”的阐释和再思考,低端全球化所形成的氛围。也为我们理解当下中国不同种族之间的交往、歧视或被歧视提供了基础。影片呈现出了一种自下而上、小规模、介于正式与非正式之间的全球贸易方式,被概括为“低端全球化”。强调的并非人或商品的高低,而是以人为观察锚点,描述日常和草根的全球交往。形塑这种全球化的结构性力量是什么?是否能从其他方向诸如供应链,来对这种全球化进行理论化? [4:00] 低端全球化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同样存在于发达国家 [5:30] 重点不是区…
  continue reading
 
本期“生滚粥”录制于5月初,连线了身处纽约的策展人翁笑雨。顺着《天使岛》一文的线索,我们从她3月份在纽约地铁遭遇的歧视谈起,追溯到19世纪末天使岛上华人移民的遭遇以及中国城和华裔刻板印象形成的最初现场。 播客录制的时候还没有发生因非裔George Floyd遭逮捕致死而引发的全美抗议,对谈中提及的各大美术馆近年举办的非裔主题展览,似乎成为了美国艺术界对种族主义原罪的补偿性展示。事件再次提示我们,在种族或民族框架内去谈论当代艺术,很容易会落入“我们来表达,你们来理解”的陷阱。如何超越认同的政治和团结的口号,摧毁主导性的二元对立结构,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3:00] 在纽约地铁站遭遇歧视,意识到要以公共的形式来谈 [14:00] 天使岛移民站上,很多华人移民在此关押多年,墙上有很多中国人留下的诗…
  continue reading
 
播客“生滚粥”作为以美食命名的栏目,终于失足哦不,涉足美食节目了。这一期在多伦多的艺术家梁超洪(Alvin Luong)贡献出妈妈的越南牛肉河粉配方,策展人谭悦和杨天歌分别在广州和北京跟随Alvin的教学来烹饪。三个天南地北的城市,能够买到的食材不尽相同,就地取材、即兴发挥,做出来的牛肉河粉也揉杂了各地的风味和各人对pho的想象。正如Alvin所说“as long as you believe this is pho”,而这种揉杂也许才正是Pho的精髓所在。在等待牛骨汤出锅的过程中,我们发挥被戏称为“聊斋”艺术机构的优良传统,和朋友们牛骨煮汤话越南。 欢迎在喜马拉雅关注我们,或者在rss订阅器中输入以下地址关注我们:http://www.ximalaya.com/album/36583171…
  continue reading
 
艺术圈停摆,我们通过疫情小调打开的话题却仍在发酵,为了活抓这些转瞬即逝的思考和体验,我们决定开始录制播客“生滚粥”*:它是一系列生动、新鲜的发问和讨论,是困惑而饥饿的我们,背靠艺术,面对复杂繁盛的现实时的蠢蠢欲动。 播客“生滚粥”作为以美食命名的栏目,终于失足哦不,涉足美食节目了。这一期在多伦多的艺术家梁超洪(Alvin Luong)贡献出妈妈的越南牛肉河粉配方,策展人谭悦和杨天歌分别在广州和北京跟随Alvin的教学来烹饪。三个天南地北的城市,能够买到的食材不尽相同,就地取材、即兴发挥,做出来的牛肉河粉也揉杂了各地的风味和各人对pho的想象。正如Alvin所说“as long as you believe this is pho”,而这种揉杂也许才正是Pho的精髓所在。在等待牛骨汤出锅的过程…
  continue reading
 
我们是广东时代美术馆,播客“生滚粥”是一系列生动、新鲜的发问和讨论,是困惑而饥饿的我们,背靠艺术,面对复杂繁盛的现实时的蠢蠢欲动。 “生滚粥”的第二锅我们请来身处(被困)柏林的学者向在荣来滚一滚。他通晓多国语言,在中体西媒、不高不低、非左非右的夹缝中为我们写了一篇专文《高级口罩》。本期对话除了讨论我们都共同关心的,命运多次反转的口罩和理论的通适性,还就向在荣近期在Open Democracy网站上发表了针对阿兰·巴迪欧的回应文章探讨了理论洁癖的现实拐点。 生滚粥 02 从泰卦到白芦笋: 如何从理性洁癖中走出来? 对话嘉宾:蔡影茜、向在荣 编导、剪辑:蔡俏凌 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2:30] 以艺术方法作研究,不会严格地从学术分科出发,而是允许奇怪…
  continue reading
 
“Caturday星期猫” 由Saturday(星期六)加上Cat(美术馆馆猫——喵爷)“进化”而来,是广东时代美术馆公共项目部在疫情期间开启的一个线上交流通道,把线下的体感认识转化成线上的可分享内容,这个通道也将继续渗透在我们往后的工作中。 #Caturday将透过精彩纷呈的各种活动,讲座、工作坊、表演直播、现场记录和线上传播在星期六分享公共项目的内幕!#Caturday也将成为我们连接年轻社群的实验工具,通过与已经建立的社群以“直播”等直接交流的方式互动,也将以此展开线上延展社群的探索。 今天分享的日落音乐会是美术馆人民公园系列的其中一场活动。“施妙力吸尘器”是广州独立音乐人hover_chan的单人乐团。有感于我们所在城市的面貌光速般变化,时代正被催促着不停翻页,而当中固有的价值和情怀…
  continue reading
 
我们是广东时代美术馆,播客“生滚粥”是一系列生动、新鲜的发问和讨论,是困惑而饥饿的我们,背靠艺术,面对复杂繁盛的现实时的蠢蠢欲动。 “生滚粥”的第一期围绕艺术小组Mai Ling的一封公开信展开,这封信批评“晚安奥地利”节目(奥地利国家级电视台ORF制作)以疫情作文章,传播针对亚裔的刻板印象和种族歧视。 生滚粥 01 Not Funny!政治谐谑or种族歧视? 对话嘉宾:蔡影茜、叶慧 编导、剪辑:蔡俏凌 [2:00]疫情之下,全球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都有所增加;艺术家团体Mai Ling回应奥地利电视节目的歧视言论,发布公开信表达亚裔群体的抗议; [4:00]Mai Ling艺术小组由居住在奥地利的亚裔女性艺术家组成,名字来源于1970年代末德国的谐谑剧中的人物; [6:00]谐谑剧中的Mai…
  continue reading
 
In their first attempt of making bilingual podcast, Apollo and Niu completed a Q&A, in English, while discussed their experience of com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ir views on American cities, their lives in a U.S. High School, and their views on American culture: Apollo and Niu were both confused by the "high spirit" American Expressionism; Apollo…
  continue reading
 
In this episode, Apollo and Niu discussed a Sci-Fi classic series: "The Matrix" and a Taiwanese Horror Game "Devotion", which stirred up some controversies on Chinese Internet. Apollo and Niu focused on the effec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rings to human beings and whether emotions are real in the artificial world. They also discussed the censorship…
  continue reading
 
In this episode, Apollo and Niu discussed how to calm each other down when we go through hard time in a relationship. Niu, as a semi tech nerd, shared his experience of comforting Apollo when both of them were upset. Apollo and Niu both consider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their relationship. Our Podcast is now ava…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