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k

内容由广东时代美术馆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广东时代美术馆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Player FM -播客应用
使用Player FM应用程序离线!

传送门 5:要给地球拍个照,一个像素代表几公里?(刘昕、翁佳访谈)

41:04
 
分享
 

Manage episode 437290701 series 3377921
内容由广东时代美术馆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广东时代美术馆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在家也可以观测天气吗?在太空中如何种土豆?在卫星以前是如何拍摄地球的?第一张地球全景照片又是如何拍到的?在太空中拍摄是否会出现“手抖”的情况?播客“传送门”的第五期,我们邀请艺术家刘昕和建筑系在读博士翁佳用她们的研究和艺术实践来一一解答。


[03:20] 刘昕最近的创作实践——在家的后院搭起了天线接收台,接收天气卫星信号;

[05:25] 在观察当中是否有限制,在国内和美国卫星观测的区别;

[08:30] 翁佳介绍在她的研究中,建筑和媒介、天气观测以及控制的关系;

[11:05] 在无线电广播和成像技术之前,美国曾经征用德国的V2火箭,并通过TIROS气象卫星,拍摄了云层照片;

[13:03] 刘昕通过MIT最近“非地球的未来”合作项目中把地球的土豆种子发送到低空地球轨道;

[18:20] 上了太空的土豆和地球土豆的区别和亲缘关系;

[22:30] 翁佳在研究TIROS卫星中发现,早在1964年NASA就通过拼贴的方式发布地球照片集,在1968年才出现第一张非拼贴的地球全貌照片(地出);

[24:45] 在卫星拍摄地球的时候,1像素真的是对应1km吗?(继续听后面有惊喜)天气地图的发展历史反映了人们对地球的认知情况的改变,Harry Wexler画的地球全貌图;

[27:30] NASA当时有目的性地刻意对风暴进行拍摄,以及尝试通过人工降雨改变风暴系统的路径;

[28:22] 刘昕答疑:卫星在拍摄时为何会在太空中有轻微的wobble(晃动)?

[30:50] 从最早在月球拍到“Earth Rise(地出)”和“The Blue Marble(蓝色弹珠)”直到现在,地球全貌照片的拍摄其实并非如想象中容易;

[33:15] 翁佳更正卫星拍摄地球照片时的一个像素对应的大概是700km(窄角)至100km(广角),更像是在“扫描”地球;

[36:00] 种云实验(人工降雨)预测风暴是不可行的,但是在历史上有很多实验,比如设计了真空显像管的Irving Langmuir;

[37:30] 如何想象一个太空旅行团?翁佳希望进入近地轨道来观察卫星,捕捉太空垃圾作为礼物带回地球;刘昕认为太空旅行团引申的意义受它与地球的距离影响,人类可能无法预测新的星球生物带来的可能性。


刘昕,艺术家和工程师,目前生活工作于纽约。她的作品讲述了与空间、科学、时间和个人身份有关的故事。她是洛杉矶郡立美术馆艺术+技术实验室(LACMA Art+Tech Lab)的顾问,也是Strelka学院2020年的新研究项目The Terraformation的教员。刘昕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太空探索计划(MIT Media Lab’s Space Exploration Initiative)的艺术策展人。


翁佳,建筑设计师,建筑历史研究者及写作者,目前正在攻读耶鲁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的博士学位。她的工作领域涉及媒介研究,建筑技术史,和全球化研究。她的建筑绘图和设计作品曾在2018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OCAT上海馆,以及耶鲁建筑学院北画廊展出。

  continue reading

13集单集

Artwork
icon分享
 
Manage episode 437290701 series 3377921
内容由广东时代美术馆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广东时代美术馆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在家也可以观测天气吗?在太空中如何种土豆?在卫星以前是如何拍摄地球的?第一张地球全景照片又是如何拍到的?在太空中拍摄是否会出现“手抖”的情况?播客“传送门”的第五期,我们邀请艺术家刘昕和建筑系在读博士翁佳用她们的研究和艺术实践来一一解答。


[03:20] 刘昕最近的创作实践——在家的后院搭起了天线接收台,接收天气卫星信号;

[05:25] 在观察当中是否有限制,在国内和美国卫星观测的区别;

[08:30] 翁佳介绍在她的研究中,建筑和媒介、天气观测以及控制的关系;

[11:05] 在无线电广播和成像技术之前,美国曾经征用德国的V2火箭,并通过TIROS气象卫星,拍摄了云层照片;

[13:03] 刘昕通过MIT最近“非地球的未来”合作项目中把地球的土豆种子发送到低空地球轨道;

[18:20] 上了太空的土豆和地球土豆的区别和亲缘关系;

[22:30] 翁佳在研究TIROS卫星中发现,早在1964年NASA就通过拼贴的方式发布地球照片集,在1968年才出现第一张非拼贴的地球全貌照片(地出);

[24:45] 在卫星拍摄地球的时候,1像素真的是对应1km吗?(继续听后面有惊喜)天气地图的发展历史反映了人们对地球的认知情况的改变,Harry Wexler画的地球全貌图;

[27:30] NASA当时有目的性地刻意对风暴进行拍摄,以及尝试通过人工降雨改变风暴系统的路径;

[28:22] 刘昕答疑:卫星在拍摄时为何会在太空中有轻微的wobble(晃动)?

[30:50] 从最早在月球拍到“Earth Rise(地出)”和“The Blue Marble(蓝色弹珠)”直到现在,地球全貌照片的拍摄其实并非如想象中容易;

[33:15] 翁佳更正卫星拍摄地球照片时的一个像素对应的大概是700km(窄角)至100km(广角),更像是在“扫描”地球;

[36:00] 种云实验(人工降雨)预测风暴是不可行的,但是在历史上有很多实验,比如设计了真空显像管的Irving Langmuir;

[37:30] 如何想象一个太空旅行团?翁佳希望进入近地轨道来观察卫星,捕捉太空垃圾作为礼物带回地球;刘昕认为太空旅行团引申的意义受它与地球的距离影响,人类可能无法预测新的星球生物带来的可能性。


刘昕,艺术家和工程师,目前生活工作于纽约。她的作品讲述了与空间、科学、时间和个人身份有关的故事。她是洛杉矶郡立美术馆艺术+技术实验室(LACMA Art+Tech Lab)的顾问,也是Strelka学院2020年的新研究项目The Terraformation的教员。刘昕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太空探索计划(MIT Media Lab’s Space Exploration Initiative)的艺术策展人。


翁佳,建筑设计师,建筑历史研究者及写作者,目前正在攻读耶鲁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的博士学位。她的工作领域涉及媒介研究,建筑技术史,和全球化研究。她的建筑绘图和设计作品曾在2018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OCAT上海馆,以及耶鲁建筑学院北画廊展出。

  continue reading

13集单集

所有剧集

×
 
Loading …

欢迎使用Player FM

Player FM正在网上搜索高质量的播客,以便您现在享受。它是最好的播客应用程序,适用于安卓、iPhone和网络。注册以跨设备同步订阅。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