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k

内容由Susie Wang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Susie Wang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Player FM -播客应用
使用Player FM应用程序离线!

#563 從生物學生到電影導演/專訪 入圍各項國際影展" 青春並不溫柔" 蘇奕瑄導演的人生轉變與創作堅持

53:16
 
分享
 

Manage episode 403971337 series 2642763
内容由Susie Wang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Susie Wang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青春並不溫柔》

Stream on demand 1/3/24-11/3/24

https://queerscreen.org.au/sessions/wholl-stop-the-rain/

  • 入圍金馬獎最佳攝影、新演員
  • 入圍第25屆台北電影獎最佳攝影、最佳新演員,並榮獲台北電影獎最佳新演員(葉曉霏)
  • 入圍東京國際影展 - 世界焦點(World Focus)單元
  • 入圍鹿特丹國際影展
  • 入圍英國BFI Flare 倫敦酷兒國際影展
蘇奕瑄 SU I-hsuan 蘇奕瑄,大學畢業後赴法國學習電影,主修導演。曾擔任多部電視、電影、MV及廣告編導。2018年《青苔》獲得金鐘獎電視電影獎等三項大獎,短片《家族無共識》獲2021年金穗獎評審團特別獎、觀眾票選獎。首部執導電影長片《青春並不溫柔》入選東京影展並獲台北電影獎最佳新演員。

太陽花學運隔年,蘇奕瑄為中研院策劃的「學動‧運生—臺灣戰後學生運動回顧」特展剪輯影片,在爬梳台灣學運史料時,她發現解嚴前後的學運多為政治訴求,只有1994年文化大學美術系學生發起罷課的草山學運,爭取的是「創作自由」。

這個訴求引發同為創作者的共鳴,也開啟蘇奕瑄構思《青春並不溫柔》劇本的起點。她以文大美術系罷課事件為主軸,呈現當時學生反抗學校高壓所做的抗爭行動,同時也細膩地復刻當時美術系學生的裝置藝術和標語布條。

蘇奕瑄參考許多國內外以學運為背景的小說和紀錄片,發現無論在哪個國家,學運到後來經常出現內部成員爭執,更不乏原本感情很好的夥伴,抗爭到最後反目成仇,「學運走到後面會有很多聲音出現,好像沒辦法收控,包括誰可以決定要退場、為什麼是你代表講話。除了政治上的因素,還有一些人與人的情感,最終還是回到人性。」

她認為,情感的啟蒙是很真實發生在抗爭現場的狀態:「像文大美術罷課事件,他們爭取的創作自由,也是回到個人的欲望,你想要做什麼樣的創作、你想說什麼話,這是沒辦法反抗自己的,這跟愛一個人很像,愛一個人要怎麼假裝?」

她將這樣的想法融入在《青春並不溫柔》主角「梁季微」與「魏青」身上,兩個女大生在這場學運相遇,爭取創作自由的同時,逐漸正視彼此的情感。蘇奕瑄透露:「我一開始就想寫女同志。其實學運是非常男性的場域,領導階層還是以男性為主,女性會變成比較後備的角色。我想知道女性在學運裡扮演什麼角色,以及她們的自我成長。」

故事背景設定在1994年的《青春並不溫柔》,沒有花太多篇幅呈現主角對性向的糾結和覺醒,但其實當時的社會氛圍,同志議題相對禁忌和保守,同年更發生北一女燒炭事件,所以對於電影結局,蘇奕瑄經歷了一番掙扎:「我一直在想,現在同性婚姻都合法化了,我還要以當時的樣貌去寫嗎?有沒有可能不要再悲情了?」

在這期節目中,我們采訪了導演蘇奕瑄。他分享了他的故事,講述了自己如何從學習生物學轉向電影行業,並講述了他的創作之路以及面臨的挑戰。蘇奕瑄導演一直對電影充滿熱情,他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對電影處處滲透的熱愛。

蘇奕瑄創作的劇本,挑選的演員,以及他如何管理電影的每一個角落都反映出他的獨特觀點和卓越眼光。他鼓勵年輕的電影人要堅持並勇於實踐,即使電影的世界充滿複雜而且充滿挑戰。

透過這次的訪談,導演分享了他的日常生活細節,他如何結合工作與生活,以及他在創作過程中如何保持其狀態。他希望這段對話能夠啟發聽眾,並説明他們更好的理解創作過程中的難點和挑戰。

  continue reading

625集单集

Artwork
icon分享
 
Manage episode 403971337 series 2642763
内容由Susie Wang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Susie Wang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青春並不溫柔》

Stream on demand 1/3/24-11/3/24

https://queerscreen.org.au/sessions/wholl-stop-the-rain/

  • 入圍金馬獎最佳攝影、新演員
  • 入圍第25屆台北電影獎最佳攝影、最佳新演員,並榮獲台北電影獎最佳新演員(葉曉霏)
  • 入圍東京國際影展 - 世界焦點(World Focus)單元
  • 入圍鹿特丹國際影展
  • 入圍英國BFI Flare 倫敦酷兒國際影展
蘇奕瑄 SU I-hsuan 蘇奕瑄,大學畢業後赴法國學習電影,主修導演。曾擔任多部電視、電影、MV及廣告編導。2018年《青苔》獲得金鐘獎電視電影獎等三項大獎,短片《家族無共識》獲2021年金穗獎評審團特別獎、觀眾票選獎。首部執導電影長片《青春並不溫柔》入選東京影展並獲台北電影獎最佳新演員。

太陽花學運隔年,蘇奕瑄為中研院策劃的「學動‧運生—臺灣戰後學生運動回顧」特展剪輯影片,在爬梳台灣學運史料時,她發現解嚴前後的學運多為政治訴求,只有1994年文化大學美術系學生發起罷課的草山學運,爭取的是「創作自由」。

這個訴求引發同為創作者的共鳴,也開啟蘇奕瑄構思《青春並不溫柔》劇本的起點。她以文大美術系罷課事件為主軸,呈現當時學生反抗學校高壓所做的抗爭行動,同時也細膩地復刻當時美術系學生的裝置藝術和標語布條。

蘇奕瑄參考許多國內外以學運為背景的小說和紀錄片,發現無論在哪個國家,學運到後來經常出現內部成員爭執,更不乏原本感情很好的夥伴,抗爭到最後反目成仇,「學運走到後面會有很多聲音出現,好像沒辦法收控,包括誰可以決定要退場、為什麼是你代表講話。除了政治上的因素,還有一些人與人的情感,最終還是回到人性。」

她認為,情感的啟蒙是很真實發生在抗爭現場的狀態:「像文大美術罷課事件,他們爭取的創作自由,也是回到個人的欲望,你想要做什麼樣的創作、你想說什麼話,這是沒辦法反抗自己的,這跟愛一個人很像,愛一個人要怎麼假裝?」

她將這樣的想法融入在《青春並不溫柔》主角「梁季微」與「魏青」身上,兩個女大生在這場學運相遇,爭取創作自由的同時,逐漸正視彼此的情感。蘇奕瑄透露:「我一開始就想寫女同志。其實學運是非常男性的場域,領導階層還是以男性為主,女性會變成比較後備的角色。我想知道女性在學運裡扮演什麼角色,以及她們的自我成長。」

故事背景設定在1994年的《青春並不溫柔》,沒有花太多篇幅呈現主角對性向的糾結和覺醒,但其實當時的社會氛圍,同志議題相對禁忌和保守,同年更發生北一女燒炭事件,所以對於電影結局,蘇奕瑄經歷了一番掙扎:「我一直在想,現在同性婚姻都合法化了,我還要以當時的樣貌去寫嗎?有沒有可能不要再悲情了?」

在這期節目中,我們采訪了導演蘇奕瑄。他分享了他的故事,講述了自己如何從學習生物學轉向電影行業,並講述了他的創作之路以及面臨的挑戰。蘇奕瑄導演一直對電影充滿熱情,他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對電影處處滲透的熱愛。

蘇奕瑄創作的劇本,挑選的演員,以及他如何管理電影的每一個角落都反映出他的獨特觀點和卓越眼光。他鼓勵年輕的電影人要堅持並勇於實踐,即使電影的世界充滿複雜而且充滿挑戰。

透過這次的訪談,導演分享了他的日常生活細節,他如何結合工作與生活,以及他在創作過程中如何保持其狀態。他希望這段對話能夠啟發聽眾,並説明他們更好的理解創作過程中的難點和挑戰。

  continue reading

625集单集

Tất cả các tập

×
 
Loading …

欢迎使用Player FM

Player FM正在网上搜索高质量的播客,以便您现在享受。它是最好的播客应用程序,适用于安卓、iPhone和网络。注册以跨设备同步订阅。

 

快速参考指南

边探索边听这个节目
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