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k

内容由中信出版·大方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中信出版·大方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Player FM -播客应用
使用Player FM应用程序离线!

211 我在上海做非虚构:让真实穿过猎奇|私人阅读史

1:21:14
 
分享
 

Fetch error

Hmmm there seems to be a problem fetching this series right now. Last successful fetch was on December 27, 2024 10:03 (1M ago)

What now? This series will be checked again in the next day. If you believe it should be working, please verify the publisher's feed link below is valid and includes actual episode links. You can contact support to request the feed be immediately fetched.

Manage episode 447940400 series 2739037
内容由中信出版·大方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中信出版·大方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本期岛上主播:方岩
为什么我们读非虚构?是试图探头向他人生活投去好奇一瞥,还是想要跳出熟悉的日常,借旁观者的角度观照自身?或许正是因为非虚构独有的那份“在场感”,能让我们贴近历史的侧影,从大事件的回响中照见当下的处境。
本期「私人阅读史」,主播方岩邀请了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文纪实”项目的总策划张吉人,共同探讨非虚构为何动人。从《寻路中国》到《无缘社会》,非虚构写作跨越地理与文化的边界,捕捉中国乡土和日本孤独社会的细腻图景;从《寡头》到《末日巨塔》,我们得以打破历史的幕布,洞见“大事件”中浮沉的微幽人心。非虚构写作不仅在记录中追问真相,更在记忆的重建中挖掘我们未曾察觉的细节。
大约,非虚构写作的力量就在于提出问题,而非提供现成答案。好的非虚构写作会让我们在那些冷静、细腻的观察中找到共情。让每个写作者和读者在大历史与小故事交错的边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视角和回答。

【时间轴】
01:21 “我在体”和“我的体” :非虚构是一种猎奇吗?
07:55《寻路中国》:陌生的视角如何帮助我们重述社会经验
12:33 《无缘社会》:NHK纪录片团队呈现日本孤独社会众生相
22:02 《寡头》:优秀的非虚构写作如何讲述标签之后的复杂?
31:10 《末日巨塔》:全球化如何孕育了自己的敌人?
41:42 《血疫》:如何向没有专业背景的读者描写“看不见的”病毒?
52:45 为公共健康而战的华裔女医生:《生命线》既是私人叙事,也是社会观察
61:06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读书人在官场建一个理想的图书馆,需要几步
【节目中提到的】
作者
彼得·海斯勒(何伟)(1969-),美国记者,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国家地理》杂志、《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等媒体的长期撰稿人,1997年曾在中国重庆市涪陵区担任教师。海斯勒着有中国纪实三部曲,其它散文数度获得美国最佳旅游写作奖。海斯勒本人亦被《华尔街日报》赞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

杨素秋(1984-):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公共阅读推广者,多次于边远山区开展文学阅读公益讲座。2020—2021年在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担任副局长。挂职期间主导建设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得到《央视新闻周刊》专题报道,被称为“公共选书人”。
杜鲁门·卡波特(1924-):本名杜鲁门·史崔克福斯·珀森斯,美国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蒂凡尼的早餐》与长篇纪实文学《冷血》。 袁凌(1973-):中国非虚构文学领军人物,代表作品《我的皮村兄妹》《寂静的孩子》《汉水的身世》。
约翰·麦克菲(1931-):美国作家,普林斯顿大学新闻学教授,美国著名非虚构作家。曾四度入围普利策奖最佳非虚构作品提名,并于1999年获奖。他被认可为“创造性非虚构写作”的开拓性人物。
大卫·瑞姆尼克(1958-):普利策奖得主、《纽约客》主编、记者。
作品
《我在北京送快递》胡安焉
《我在上海开出租》黑桃
《我的母亲做保洁》张小满
《我的二本学生》黄灯
《我的皮村兄妹》袁凌
《寻路中国》《江城》《奇石》[美]彼得·海斯勒(何伟)
《寡头:新俄罗斯的财富与权力》 [美] 戴维·霍夫曼
《无缘社会》 [日]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末日巨塔:基地组织与“9·11”之路》[美]劳伦斯·赖特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美] 理查德·普雷斯顿
《生命线:一个医生的公共卫生之战》 [美] 温麟衍 (Leana Wen)
《冷血》[美]杜鲁门·卡波特
《世上为何要有图书馆》杨素秋
影片
《地球改变之年》
《异形》
《无缘社会》

【出品方】中信出版集团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李小马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荔枝
【后期剪辑】崔崔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continue reading

251集单集

Artwork
icon分享
 

Fetch error

Hmmm there seems to be a problem fetching this series right now. Last successful fetch was on December 27, 2024 10:03 (1M ago)

What now? This series will be checked again in the next day. If you believe it should be working, please verify the publisher's feed link below is valid and includes actual episode links. You can contact support to request the feed be immediately fetched.

Manage episode 447940400 series 2739037
内容由中信出版·大方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中信出版·大方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本期岛上主播:方岩
为什么我们读非虚构?是试图探头向他人生活投去好奇一瞥,还是想要跳出熟悉的日常,借旁观者的角度观照自身?或许正是因为非虚构独有的那份“在场感”,能让我们贴近历史的侧影,从大事件的回响中照见当下的处境。
本期「私人阅读史」,主播方岩邀请了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文纪实”项目的总策划张吉人,共同探讨非虚构为何动人。从《寻路中国》到《无缘社会》,非虚构写作跨越地理与文化的边界,捕捉中国乡土和日本孤独社会的细腻图景;从《寡头》到《末日巨塔》,我们得以打破历史的幕布,洞见“大事件”中浮沉的微幽人心。非虚构写作不仅在记录中追问真相,更在记忆的重建中挖掘我们未曾察觉的细节。
大约,非虚构写作的力量就在于提出问题,而非提供现成答案。好的非虚构写作会让我们在那些冷静、细腻的观察中找到共情。让每个写作者和读者在大历史与小故事交错的边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视角和回答。

【时间轴】
01:21 “我在体”和“我的体” :非虚构是一种猎奇吗?
07:55《寻路中国》:陌生的视角如何帮助我们重述社会经验
12:33 《无缘社会》:NHK纪录片团队呈现日本孤独社会众生相
22:02 《寡头》:优秀的非虚构写作如何讲述标签之后的复杂?
31:10 《末日巨塔》:全球化如何孕育了自己的敌人?
41:42 《血疫》:如何向没有专业背景的读者描写“看不见的”病毒?
52:45 为公共健康而战的华裔女医生:《生命线》既是私人叙事,也是社会观察
61:06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读书人在官场建一个理想的图书馆,需要几步
【节目中提到的】
作者
彼得·海斯勒(何伟)(1969-),美国记者,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国家地理》杂志、《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等媒体的长期撰稿人,1997年曾在中国重庆市涪陵区担任教师。海斯勒着有中国纪实三部曲,其它散文数度获得美国最佳旅游写作奖。海斯勒本人亦被《华尔街日报》赞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

杨素秋(1984-):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公共阅读推广者,多次于边远山区开展文学阅读公益讲座。2020—2021年在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担任副局长。挂职期间主导建设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得到《央视新闻周刊》专题报道,被称为“公共选书人”。
杜鲁门·卡波特(1924-):本名杜鲁门·史崔克福斯·珀森斯,美国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蒂凡尼的早餐》与长篇纪实文学《冷血》。 袁凌(1973-):中国非虚构文学领军人物,代表作品《我的皮村兄妹》《寂静的孩子》《汉水的身世》。
约翰·麦克菲(1931-):美国作家,普林斯顿大学新闻学教授,美国著名非虚构作家。曾四度入围普利策奖最佳非虚构作品提名,并于1999年获奖。他被认可为“创造性非虚构写作”的开拓性人物。
大卫·瑞姆尼克(1958-):普利策奖得主、《纽约客》主编、记者。
作品
《我在北京送快递》胡安焉
《我在上海开出租》黑桃
《我的母亲做保洁》张小满
《我的二本学生》黄灯
《我的皮村兄妹》袁凌
《寻路中国》《江城》《奇石》[美]彼得·海斯勒(何伟)
《寡头:新俄罗斯的财富与权力》 [美] 戴维·霍夫曼
《无缘社会》 [日]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末日巨塔:基地组织与“9·11”之路》[美]劳伦斯·赖特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美] 理查德·普雷斯顿
《生命线:一个医生的公共卫生之战》 [美] 温麟衍 (Leana Wen)
《冷血》[美]杜鲁门·卡波特
《世上为何要有图书馆》杨素秋
影片
《地球改变之年》
《异形》
《无缘社会》

【出品方】中信出版集团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李小马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荔枝
【后期剪辑】崔崔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continue reading

251集单集

所有剧集

×
 
Loading …

欢迎使用Player FM

Player FM正在网上搜索高质量的播客,以便您现在享受。它是最好的播客应用程序,适用于安卓、iPhone和网络。注册以跨设备同步订阅。

 

快速参考指南

边探索边听这个节目
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