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k

内容由物理老师卢耀兴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物理老师卢耀兴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Player FM -播客应用
使用Player FM应用程序离线!

【第5.05讲】改变世界的2阶透镜

10:15
 
分享
 

Manage episode 436767657 series 3074256
内容由物理老师卢耀兴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物理老师卢耀兴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第5.05讲】改变世界的2阶透镜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物理老师讲物理。
上一讲,我们谈过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这些被我称为“1阶应用”的设备。今天我们来聊聊更牛的2阶应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这两项发明都是曾经引起轰动的伟大发明。


望远镜的故事起于意大利著名的水城威尼斯。

16世纪的威尼斯,各种晶莹剔透的玻璃饰品大为流行。在当时,高档玻璃饰品是时尚的象征,也是财富的象征。这推动了玻璃制造工艺的革命。当地的民间杂耍中出现了一种“间谍玻璃”,能让凡人看得更远。这种装备很快被当地一些商人利用,他们得以提前看到货船进港,从而能比别的商人先调整价格。但是这种由两块玻璃片组成的简易装置,效果并不理想。


同在意大利的伽利略,看出了“间谍玻璃”背后更重大的意义。1609年夏天,他改进了“间谍玻璃”,不仅加上了镜筒,看得也更远、更清晰,第一代望远镜就此问世。据说,他将这一技术的独家生产权卖给了威尼斯政府。但他没有止步于此,他将望远镜对准了星空。很快就有了许多重大发现,比如他观测到木星的卫星。这一发现引起了轰动,因为木星的卫星没有像“地心说”描述的那样,围绕地球旋转,而是围绕木星旋转的。


德国的开普勒,也是一个天文学家。听说了伽利略的天文新发现之后,开普勒也开始研究望远镜,并且设计出一款新的,可以看得更远的望远镜。在他1611年发表的《折光学》一书中就有记载。这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后来人们把这一类的望远镜都称为开普勒式望远镜,常用于天文观测。


开普勒式望远镜有一个物镜和一个目镜,两者都是凸透镜。

物镜有拉近距离的作用,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离观察者的距离比物体的实际距离近得多。而目镜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将物镜所成的那个缩小的实像放大,成一个肉眼可观测到的虚像。这里要提醒一点,经过两次成像,望远镜最终所成的像,仍然比物体要小。


那为什么我们通过望远镜观察,感觉看到的景物变大了呢?

这主要是“近大远小”的缘故。还记得欧几里得的故事吗?2千多年前,欧几里得就提出过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伸出的手指与远处山上的神殿柱子,看起来一样长。我们可以用“视角”来衡量一个物体在人眼中看起来的大小。视角也就是从物体进入人眼的光线之间最大的张角。视角越大,物体看起来的感觉就越大。它不仅跟物体本身的实际大小有关,还跟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同样的物体,越近,它的视角也会越大。我们用望远镜,虽然看到的像比实物小,但它离眼睛的距离比实物近得多,所以我们感觉它好像被放大了一样。


无论什么类型的望远镜,它的物镜都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物镜的口径一般都比较大,因为口径越大,进入望远镜的光线就越多,所成的像也越明亮。这有利于在天文观测时看到更暗的星。比如著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它的口径有2.4m;被誉为“中国天眼”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口径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00m,是目前世界上单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射电望远镜。

图1: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望远镜极大地扩展了人类认知的边界,从有限的太阳系,推向了无比辽阔的深空。同样的,显微镜对人类的影响也不小,它开启了人们从未见过的微观世界。你可以想象得到,当人类第一次知道,就在我们身边,还有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小怪物”,在与我们共存,该有多么的震惊!


说到显微镜,不能不提到两位“胡克”,一位是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另一位是荷兰的商人、民间科学家列文虎克。

他们俩年龄只差3岁。

列文虎克经营布料生意,需要观察布料的线头,但他不满足于普通放大镜的效果。同时,他还非常热衷于玻璃加工,也认识很多意大利的镜片制造商。这些条件使他成为制作显微镜的高手。列文虎克一生制作了500多个光学镜头,25台不同类型的显微镜,现在存世的有9台,其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有275倍。列文虎克用他的显微镜观测了滴虫、肌肉纤维等等。但他一生没有著作,他的所有成果都是通过与皇家学会通信的形式传世的。

图2:胡克画的跳蚤


罗伯特·胡克使用别人造的显微镜来观察。1665年,他出版了一本专著《显微图片》,其中有很多他用显微镜或望远镜观察到的图像,手绘的图片非常精细。他还在这本书中首次提出了细胞的概念。罗伯特·胡克的成就,还远不止于此,比如高中会学到关于弹力的“胡克定律”,也是他提出的。


我们知道,用一个凸透镜就可以放大微小的物体。但是,一个凸透镜能够放大的倍数毕竟有限。列文虎克的办法是,用两组凸透镜,两次放大就更大了。靠近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假如物镜能放大10倍,目镜又将物镜所成的像再放大10倍,结果就放大了100倍。注意,这里是乘积关系。物镜就像幻灯机镜头,光线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就像放大镜,将物镜所成的像再次放大,成放大的虚像。

需要注意的是,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使物体放大,但成像原理不同。物镜的焦距短,物体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位于2倍焦距之外。目镜的焦距长,物体位于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物镜和目镜是不能随意互换的。


现代显微镜,在载物台下面,还有一个反光镜,它可以是平面镜、也可以是凹面镜,主要作用是将光线反射到标本上,让视野更明亮。也可以用聚光灯代替反光镜。为了让光线容易穿透标本,制作标本时需要将样品切成很薄的切片。


【小结一下】

无论望远镜还是显微镜,物镜都成实像,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无论望远镜还是显微镜,目镜都成虚像,它的作用是放大物镜所成的实像。


【思考题】

物镜所成的实像不需要一个光屏来承接吗?


今天就到这儿,咱们下一讲再见!



【补充资料】

显微镜究竟是谁第一个发明的?

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议。多数人认为,是一位名叫德雷贝尔的工程师,荷兰人。因为有人在游记中记载,1619年就见过他造的显微镜。又有记载说,伽利略在改造望远镜的过程中,也造出了一种有放大效果的装置,可能比德雷贝尔更早。后来伽利略于1624年见到了德雷贝尔的显微镜,又做了一些改进。


【备课手稿】

  continue reading

45集单集

Artwork
icon分享
 
Manage episode 436767657 series 3074256
内容由物理老师卢耀兴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物理老师卢耀兴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第5.05讲】改变世界的2阶透镜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物理老师讲物理。
上一讲,我们谈过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这些被我称为“1阶应用”的设备。今天我们来聊聊更牛的2阶应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这两项发明都是曾经引起轰动的伟大发明。


望远镜的故事起于意大利著名的水城威尼斯。

16世纪的威尼斯,各种晶莹剔透的玻璃饰品大为流行。在当时,高档玻璃饰品是时尚的象征,也是财富的象征。这推动了玻璃制造工艺的革命。当地的民间杂耍中出现了一种“间谍玻璃”,能让凡人看得更远。这种装备很快被当地一些商人利用,他们得以提前看到货船进港,从而能比别的商人先调整价格。但是这种由两块玻璃片组成的简易装置,效果并不理想。


同在意大利的伽利略,看出了“间谍玻璃”背后更重大的意义。1609年夏天,他改进了“间谍玻璃”,不仅加上了镜筒,看得也更远、更清晰,第一代望远镜就此问世。据说,他将这一技术的独家生产权卖给了威尼斯政府。但他没有止步于此,他将望远镜对准了星空。很快就有了许多重大发现,比如他观测到木星的卫星。这一发现引起了轰动,因为木星的卫星没有像“地心说”描述的那样,围绕地球旋转,而是围绕木星旋转的。


德国的开普勒,也是一个天文学家。听说了伽利略的天文新发现之后,开普勒也开始研究望远镜,并且设计出一款新的,可以看得更远的望远镜。在他1611年发表的《折光学》一书中就有记载。这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后来人们把这一类的望远镜都称为开普勒式望远镜,常用于天文观测。


开普勒式望远镜有一个物镜和一个目镜,两者都是凸透镜。

物镜有拉近距离的作用,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离观察者的距离比物体的实际距离近得多。而目镜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将物镜所成的那个缩小的实像放大,成一个肉眼可观测到的虚像。这里要提醒一点,经过两次成像,望远镜最终所成的像,仍然比物体要小。


那为什么我们通过望远镜观察,感觉看到的景物变大了呢?

这主要是“近大远小”的缘故。还记得欧几里得的故事吗?2千多年前,欧几里得就提出过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伸出的手指与远处山上的神殿柱子,看起来一样长。我们可以用“视角”来衡量一个物体在人眼中看起来的大小。视角也就是从物体进入人眼的光线之间最大的张角。视角越大,物体看起来的感觉就越大。它不仅跟物体本身的实际大小有关,还跟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同样的物体,越近,它的视角也会越大。我们用望远镜,虽然看到的像比实物小,但它离眼睛的距离比实物近得多,所以我们感觉它好像被放大了一样。


无论什么类型的望远镜,它的物镜都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物镜的口径一般都比较大,因为口径越大,进入望远镜的光线就越多,所成的像也越明亮。这有利于在天文观测时看到更暗的星。比如著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它的口径有2.4m;被誉为“中国天眼”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口径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00m,是目前世界上单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射电望远镜。

图1: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望远镜极大地扩展了人类认知的边界,从有限的太阳系,推向了无比辽阔的深空。同样的,显微镜对人类的影响也不小,它开启了人们从未见过的微观世界。你可以想象得到,当人类第一次知道,就在我们身边,还有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小怪物”,在与我们共存,该有多么的震惊!


说到显微镜,不能不提到两位“胡克”,一位是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另一位是荷兰的商人、民间科学家列文虎克。

他们俩年龄只差3岁。

列文虎克经营布料生意,需要观察布料的线头,但他不满足于普通放大镜的效果。同时,他还非常热衷于玻璃加工,也认识很多意大利的镜片制造商。这些条件使他成为制作显微镜的高手。列文虎克一生制作了500多个光学镜头,25台不同类型的显微镜,现在存世的有9台,其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有275倍。列文虎克用他的显微镜观测了滴虫、肌肉纤维等等。但他一生没有著作,他的所有成果都是通过与皇家学会通信的形式传世的。

图2:胡克画的跳蚤


罗伯特·胡克使用别人造的显微镜来观察。1665年,他出版了一本专著《显微图片》,其中有很多他用显微镜或望远镜观察到的图像,手绘的图片非常精细。他还在这本书中首次提出了细胞的概念。罗伯特·胡克的成就,还远不止于此,比如高中会学到关于弹力的“胡克定律”,也是他提出的。


我们知道,用一个凸透镜就可以放大微小的物体。但是,一个凸透镜能够放大的倍数毕竟有限。列文虎克的办法是,用两组凸透镜,两次放大就更大了。靠近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假如物镜能放大10倍,目镜又将物镜所成的像再放大10倍,结果就放大了100倍。注意,这里是乘积关系。物镜就像幻灯机镜头,光线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就像放大镜,将物镜所成的像再次放大,成放大的虚像。

需要注意的是,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使物体放大,但成像原理不同。物镜的焦距短,物体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位于2倍焦距之外。目镜的焦距长,物体位于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物镜和目镜是不能随意互换的。


现代显微镜,在载物台下面,还有一个反光镜,它可以是平面镜、也可以是凹面镜,主要作用是将光线反射到标本上,让视野更明亮。也可以用聚光灯代替反光镜。为了让光线容易穿透标本,制作标本时需要将样品切成很薄的切片。


【小结一下】

无论望远镜还是显微镜,物镜都成实像,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无论望远镜还是显微镜,目镜都成虚像,它的作用是放大物镜所成的实像。


【思考题】

物镜所成的实像不需要一个光屏来承接吗?


今天就到这儿,咱们下一讲再见!



【补充资料】

显微镜究竟是谁第一个发明的?

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议。多数人认为,是一位名叫德雷贝尔的工程师,荷兰人。因为有人在游记中记载,1619年就见过他造的显微镜。又有记载说,伽利略在改造望远镜的过程中,也造出了一种有放大效果的装置,可能比德雷贝尔更早。后来伽利略于1624年见到了德雷贝尔的显微镜,又做了一些改进。


【备课手稿】

  continue reading

45集单集

所有剧集

×
 
Loading …

欢迎使用Player FM

Player FM正在网上搜索高质量的播客,以便您现在享受。它是最好的播客应用程序,适用于安卓、iPhone和网络。注册以跨设备同步订阅。

 

快速参考指南

边探索边听这个节目
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