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k

内容由France Médias Monde and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France Médias Monde and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Player FM -播客应用
使用Player FM应用程序离线!

Kung Hei Fat Choi: 入乡随俗地讲香港故事

10:35
 
分享
 

Manage episode 407977006 series 3037153
内容由France Médias Monde and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France Médias Monde and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各位好,我是安东尼,欢迎收听文化艺术。香港的意大利艺廊 Massimo de Carlo 艺廊将在这个月25日为艺术家严培明举办油画个展,题为 Kung Hei Fat Choi (恭喜发财)。 3月11日,运输公司到法国第戎严培明工作室准备打包装箱画作时,严培明还在调着颜料,拿着大大小小的画刷画笔,在一幅4 平方米的弥勒佛画像前作最后的调整。他觉得他可以让背景更有层次感。调整了背景,他又觉得弥勒佛头的高光可以再调整一下,于是他修了菩萨脸上的高光。之后他又觉得手臂还可以再好一点,于是又在手臂上修了几笔。等修完手臂,他走远几步,终于满意了。我以为,截稿了,这是最终版。结果他把这幅深色的弥勒佛搬到另外一幅浅色的,油彩更厚一点的同尺寸弥勒佛像边上,左看右看,突然又觉得深色的弥勒佛还可以和浅色的弥勒佛在协调的基础上更有对比度,两祯画面看起来还可以更像一个整体,于是再把深色的弥勒佛搬到作画的墙面上,再修几刷子。

为定稿拍档案照的摄影师早就架好了设备,准备在搬运公司装箱前拍照存档。但严培明在最后一刻还是觉得哪里哪里他能画出更好的效果来,于是摄影师就出门转一圈,给严培明时间,满足他的心愿。

这批画一共有6幅,一幅陶瓷神明群像,一幅陶瓷寿星像,一幅关公像,三幅弥勒佛像。画家为这组作品取名“恭喜发财”,为了突出地方特色,展览名字用了粤语的罗马拼音 “Kung Hei Fat Choi“ 来表达。

题材出自香港华富村一个废弃神明雕像堆积地点的景象。 香港人不想再收留自己家里的神明雕像的时候,基于信仰,不会扔进垃圾桶,而是把这些神明送到华富村海边的神明聚集地。久而久之,这些神明就和香港的菲律宾保姆一样,找到了抱团取暖的公共场合,渐渐成为标志性的景观。

严培明到香港展览,拿华富村的神明像作题材,符合他近20多年来的取材习惯。他到一个地方展览,一定会选当地有特点的景象,无论是政治,还是宗教,还是民俗景象,放进有严培明笔触特点的构图里,献给展览地。他去卢浮宫展览,在蒙娜丽莎身边画了蒙娜丽莎的葬礼。他去阿维尼翁教皇宫展览,把自己放进耶稣,神父和凡人的角色里。他去意大利佛罗伦萨展览,将纳粹政治家墨索里尼和情妇的尸体被倒吊着示众历史画面,将 艺术家诗人Paosolinni 遇刺的历史画面用绘画的方式再现给当地的观众看。所以这次在香港的展览,也在他入乡随俗的系统里,用他擅长的绘画,将他感兴趣的,他认为对香港人有意义的,他作为局外人捕捉到不同寻常的景象,换一种形式,有取舍地表现出来,献给香港观众。

在绘画上,严培明的工作是有变形的写实。早年,在法国“大地魔术师” 风靡世界艺术界的年代,严培明用大幅度的,大力度的笔刷笔触作画。他从市场上买回一幅自己在1992年做的肖像画,这幅画用有力的,自由的笔触画出阳刚的棱角。其实这幅肖像并非特定人物, 图像只是那个时期严培明能力,精力和气力在画面上的综合体现,是一种气场,是一种动作,是他的事业的开始。这种肖像的抽象程度高,对象模糊,但笔触里有满满的情绪情感。渐渐地,在这种笔触的机理里,严培明画作的具象程度越来越高,在入乡随俗的特定题材中有强烈辨识度的画面成为他的绘画工作的主体: 有他的父母,有毛泽东,有法国总理和夫人,有世界军工业的巨头,有电影明星。但严培明绝不把自己的工作局限在人物特写里。 但凡一个展览里有人物特写,就一定有事件场景;有事件场景,就有历史,有政治,有信仰,有地域特点。

这次香港个展也一样,严培明先画了一幅巨大的众神群像,在一个透视视角中,当你站在画面前,就好像画面里的弥勒佛们,张飞们,寿星们,上百号人浩浩荡荡地出来为你接风洗尘。有了这个大场景,其他5幅关羽,寿星,弥勒佛特写的细致,单幅画面的层次对比,光影曲折和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呼应就变得具有整体感地和谐起来。

严培明从奋笔疾画到精工细作,经历了四分之一世纪以上的岁月。香港从英国租界到回归北京也经历了四分之一世纪以上的岁月。 岁月见证了香港的变迁,恭喜发财是一句吉利话,当生活在法国第戎的严培明入乡随俗地讲香港故事的时候,这既是献礼,也是参与。

瓷雕弥勒佛像,寿星,关公和张飞造像,本身就是人们对心中的是非曲直,正义感和幸福感的一种寄托。瓷雕的作者用三维造型作语言,让这种造型成为信物,与香港的家家户户分享。严培明把瓷雕信物在香港的命运用二维平面油画的方式再现出来,仍然用造型语言讲述前一种信物的归宿, 就像他讲意大利神父,政治家和蒙娜丽莎葬礼的归宿一样。

第戎,早晨8点半,严培明从市中心的家刚起床,就去家门口的咖啡店买报纸,买彩票。在这座小城,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知道这位在国际上知名的第戎画家。而严培明也不一定天天需要当地的报纸和彩票,但他每天都买。其实他在给家门口的店家捧场, 一个月结一次帐。 第戎的家,虽然是法国建筑,但就像上海72家房客那种有弄堂,有走廊,有阁楼的结构。10分钟后,他去工作室早餐,半个皮蛋,半个咸鸭蛋,一块豆腐乳,一碗他小时候习惯吃的泡饭。这是他的生活习惯,他在这种与生俱来的早年上海式的生活习惯里,作为法国人,为第戎的邻里捧场。

严培明从更抽象的笔触发展过来的具象笔迹,风格就像他的生活习惯,他在自己的生活习惯里,用他的腔调,来讲各地的故事,为各地的文明捧场。这次是在香港。

  continue reading

24集单集

Artwork
icon分享
 
Manage episode 407977006 series 3037153
内容由France Médias Monde and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France Médias Monde and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各位好,我是安东尼,欢迎收听文化艺术。香港的意大利艺廊 Massimo de Carlo 艺廊将在这个月25日为艺术家严培明举办油画个展,题为 Kung Hei Fat Choi (恭喜发财)。 3月11日,运输公司到法国第戎严培明工作室准备打包装箱画作时,严培明还在调着颜料,拿着大大小小的画刷画笔,在一幅4 平方米的弥勒佛画像前作最后的调整。他觉得他可以让背景更有层次感。调整了背景,他又觉得弥勒佛头的高光可以再调整一下,于是他修了菩萨脸上的高光。之后他又觉得手臂还可以再好一点,于是又在手臂上修了几笔。等修完手臂,他走远几步,终于满意了。我以为,截稿了,这是最终版。结果他把这幅深色的弥勒佛搬到另外一幅浅色的,油彩更厚一点的同尺寸弥勒佛像边上,左看右看,突然又觉得深色的弥勒佛还可以和浅色的弥勒佛在协调的基础上更有对比度,两祯画面看起来还可以更像一个整体,于是再把深色的弥勒佛搬到作画的墙面上,再修几刷子。

为定稿拍档案照的摄影师早就架好了设备,准备在搬运公司装箱前拍照存档。但严培明在最后一刻还是觉得哪里哪里他能画出更好的效果来,于是摄影师就出门转一圈,给严培明时间,满足他的心愿。

这批画一共有6幅,一幅陶瓷神明群像,一幅陶瓷寿星像,一幅关公像,三幅弥勒佛像。画家为这组作品取名“恭喜发财”,为了突出地方特色,展览名字用了粤语的罗马拼音 “Kung Hei Fat Choi“ 来表达。

题材出自香港华富村一个废弃神明雕像堆积地点的景象。 香港人不想再收留自己家里的神明雕像的时候,基于信仰,不会扔进垃圾桶,而是把这些神明送到华富村海边的神明聚集地。久而久之,这些神明就和香港的菲律宾保姆一样,找到了抱团取暖的公共场合,渐渐成为标志性的景观。

严培明到香港展览,拿华富村的神明像作题材,符合他近20多年来的取材习惯。他到一个地方展览,一定会选当地有特点的景象,无论是政治,还是宗教,还是民俗景象,放进有严培明笔触特点的构图里,献给展览地。他去卢浮宫展览,在蒙娜丽莎身边画了蒙娜丽莎的葬礼。他去阿维尼翁教皇宫展览,把自己放进耶稣,神父和凡人的角色里。他去意大利佛罗伦萨展览,将纳粹政治家墨索里尼和情妇的尸体被倒吊着示众历史画面,将 艺术家诗人Paosolinni 遇刺的历史画面用绘画的方式再现给当地的观众看。所以这次在香港的展览,也在他入乡随俗的系统里,用他擅长的绘画,将他感兴趣的,他认为对香港人有意义的,他作为局外人捕捉到不同寻常的景象,换一种形式,有取舍地表现出来,献给香港观众。

在绘画上,严培明的工作是有变形的写实。早年,在法国“大地魔术师” 风靡世界艺术界的年代,严培明用大幅度的,大力度的笔刷笔触作画。他从市场上买回一幅自己在1992年做的肖像画,这幅画用有力的,自由的笔触画出阳刚的棱角。其实这幅肖像并非特定人物, 图像只是那个时期严培明能力,精力和气力在画面上的综合体现,是一种气场,是一种动作,是他的事业的开始。这种肖像的抽象程度高,对象模糊,但笔触里有满满的情绪情感。渐渐地,在这种笔触的机理里,严培明画作的具象程度越来越高,在入乡随俗的特定题材中有强烈辨识度的画面成为他的绘画工作的主体: 有他的父母,有毛泽东,有法国总理和夫人,有世界军工业的巨头,有电影明星。但严培明绝不把自己的工作局限在人物特写里。 但凡一个展览里有人物特写,就一定有事件场景;有事件场景,就有历史,有政治,有信仰,有地域特点。

这次香港个展也一样,严培明先画了一幅巨大的众神群像,在一个透视视角中,当你站在画面前,就好像画面里的弥勒佛们,张飞们,寿星们,上百号人浩浩荡荡地出来为你接风洗尘。有了这个大场景,其他5幅关羽,寿星,弥勒佛特写的细致,单幅画面的层次对比,光影曲折和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呼应就变得具有整体感地和谐起来。

严培明从奋笔疾画到精工细作,经历了四分之一世纪以上的岁月。香港从英国租界到回归北京也经历了四分之一世纪以上的岁月。 岁月见证了香港的变迁,恭喜发财是一句吉利话,当生活在法国第戎的严培明入乡随俗地讲香港故事的时候,这既是献礼,也是参与。

瓷雕弥勒佛像,寿星,关公和张飞造像,本身就是人们对心中的是非曲直,正义感和幸福感的一种寄托。瓷雕的作者用三维造型作语言,让这种造型成为信物,与香港的家家户户分享。严培明把瓷雕信物在香港的命运用二维平面油画的方式再现出来,仍然用造型语言讲述前一种信物的归宿, 就像他讲意大利神父,政治家和蒙娜丽莎葬礼的归宿一样。

第戎,早晨8点半,严培明从市中心的家刚起床,就去家门口的咖啡店买报纸,买彩票。在这座小城,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知道这位在国际上知名的第戎画家。而严培明也不一定天天需要当地的报纸和彩票,但他每天都买。其实他在给家门口的店家捧场, 一个月结一次帐。 第戎的家,虽然是法国建筑,但就像上海72家房客那种有弄堂,有走廊,有阁楼的结构。10分钟后,他去工作室早餐,半个皮蛋,半个咸鸭蛋,一块豆腐乳,一碗他小时候习惯吃的泡饭。这是他的生活习惯,他在这种与生俱来的早年上海式的生活习惯里,作为法国人,为第戎的邻里捧场。

严培明从更抽象的笔触发展过来的具象笔迹,风格就像他的生活习惯,他在自己的生活习惯里,用他的腔调,来讲各地的故事,为各地的文明捧场。这次是在香港。

  continue reading

24集单集

所有剧集

×
 
Loading …

欢迎使用Player FM

Player FM正在网上搜索高质量的播客,以便您现在享受。它是最好的播客应用程序,适用于安卓、iPhone和网络。注册以跨设备同步订阅。

 

快速参考指南

边探索边听这个节目
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