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感官艺术的觉醒年代,80年代回忆录
Manage episode 437170751 series 2387146
嘉宾丨王超(微博@王超导演 电影《安阳婴儿》《江城夏日》《寻找罗麦》导演)
主播丨谦(微博@藤井谦Roman)
剪辑丨谦
封面丨咩咩
运营丨Ace(微博@逍遥醉梦仙THEATRE)
文案丨谦
第一次认识导演王超,是从他的电影处女作《安阳婴儿》,这部一鸣惊人的作品带给内地电影完全不一样的影像表达。对于艺术电影的探索,一直都是他在电影当中的重要表达。之后的《日日夜夜》《江城夏日》《重来》……无一不是用极具风格形式的电影语言,带给观众别样的观影感受。
第一次和王超导演见面是在五月的一场主题沙龙,他和我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电影情怀的感受,当时我就计划要邀请导演专门来录制一期,关于他八十年代艺术触觉成长的主题节目。于是在一个夏初的午后,王超导演做客后浪电影录播室,和我进行了一场一小时的对话。从诗歌开始,一路畅聊到当下的电影形式。
这次的聊天导演和我都很尽兴,对于我们都很难忘和喜欢的八十年代,从诗歌和电影两个层面进行回顾和感悟。相信喜欢八十年代的听众朋友,也会跟着我们一起回顾往昔吧。
【本期亮点】
01:47 一开始就从谈诗开始?!
02:38 我有个群,中国最好的诗人都在我的群里面
03:11 还没成为电影青年之前,我还是个诗歌青年
05:00 诗歌中的蒙太奇
06:03 我看见了什么是真正的长镜头
09:36 我的诗歌启蒙是从表叔开始的
12:35 第一次听到《蓝色多瑙河》的感受
16:03 八十年代南京电影的放映环节
20:51 难忘的电影连环画
21:20 八十年代难忘的电影
25:22 年少孤独的文学之旅
27:14 八十年代内地缺失西方当代文学的介绍
31:14 看剧本和看电影的区别
36:01 《当代电影》发表大卫林奇电影文章的感受
38:09 在南京延安电影院看电影的回忆
39:00 对于第四代导演的看法
43:18 对于八十年代文学改编电影的感受
45:15 难忘的《马路天使》
48:25 当代年轻电影创作者缺失的文学性
50:50 自己看好的年轻电影创作者
【本期片单】
1.《德州巴黎》1984
2.《莉莉玛莲》1981
3.《最后一班地铁》1980
4.《苔丝》1979
5.《靡菲斯特》1981
6.《日日夜夜》2005
7.《追捕》1976
8.《生死恋》1971
9.《叶塞尼亚》1971
10.《人证》1977
11.《逆光》1982
12.《四百击》1959
13.《加尔各答》1969
14.《东京物语》1953
15.《奇遇》1960
16.《夜》1961
17.《蚀》1962
18.《我心狂野》1990
19.《孩子王》1987
20.《黄土地》1984
21.《海滩》1984
22.《晚钟》1989
23.《鸽子树》1985
24.《南京1937》1995
25.《弧光》1988
26.《小街》1981
27.《野山》1986
28.《骆驼祥子》1982
29.《狂》1992
30.《金秋桂花迟》1995
31.《边城》1992
32.《马路天使》1937
33.《小城之春》1948
34.《乌鸦与麻雀》1949
35.《大路》1934
36.《八月》2016
37.《小伟》2019
【推荐课程】
对王超导演课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移步【后浪电影】公众号
独家好课 | 王超电影导演大师班
https://mp.weixin.qq.com/s/yYjZBNz-t3Lpc-MRUBbuTw
356集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