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áp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少年報導者》是獨立媒體《報導者》製作的兒少新聞平台,我們認為看新聞沒有年齡限制,孩子與大人一樣,也想了解各種時事議題,並且參與討論。在這裡《少年報導者》的小管家「報導仔」會邀請大朋友、小朋友,把世界上重要的事情說給各位聽。除了中文,還能聽到多國語言版本唷! 歡迎追蹤《少年報導者》的「讀報新聞」Podcast,跟我們一起理解世界、參與未來。 🏠 官網:https://kids.twreporter.org/ 📮 寫信給《少年報導者》:kidsnews@twreporter.org ✅ 訂閱《少年報導者》:http://eepurl.com/idk8VH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天氣熱到受不了時,就會想要躲進室內吹冷氣,但冷氣對外排出廢熱,室外又變得更加酷熱難耐,形成「熱」的惡性循環。 本集讀報介紹印度、新加坡、德國的城市降溫方法,這些國家的建築師想出了各式各樣能夠讓都市通風、遮陽、散熱的好點子。台灣氣候濕熱,人口又高度集中,因此建築與都市的「退燒」規畫更顯重要,透過觀察其他國家的案例,我們一起來想想有哪些是值得台灣借鏡的妙招! 🗣 讀報人|中央廣播電台越語節目主持人阮秋河 《少年報導者》與《央廣》合作,提供中文、英語、日語、印尼語、泰語、越語、菲律賓語以及台灣台語、台灣客語、粵語等10種語言,讓世界聽見台灣,更服務台灣廣大的新住民以及外籍家庭,讓不同背景的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同步接收台灣值得關注的新聞議題。 📍 讀報文章:除了吹冷氣,印度、新加坡、德國幫建築和城市…
  continue reading
 
新北市中園國小有個「Mini Zoo」(迷你動物園),裡頭飼養了魚、鳥、烏龜、守宮等動物,還有浣熊,長相酷似電影《星際異攻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中主角隊員的浣熊「火箭」,深受同學喜愛。 本集校園寶可夢,由中園國小的同樣也叫「火箭」的浣熊,告訴大家浣熊的天性。號稱「自然界中最愛洗手的生物」的浣熊是因為有潔癖嗎?師生平時又如何與浣熊互動呢? 「校園寶可夢」單元裡,少年報導者的尋寶突擊隊將為大家偵測出隱身校園裡的「神奇寶貝」!不只讓大家認識各種校園動物,動物還會現身述說自己的生命故事,學校同學、老師也會分享與動物互動的日常,讓大家了解動物們的校園生活。 🌟 校園動物寶貝徵集中! 《少年報導者》的「尋寶突擊隊」正在台灣各地踏查,希望可以帶大家認識各大校園的動物,以及動…
  continue reading
 
天氣熱到受不了時,就會想要躲進室內吹冷氣,但冷氣對外排出廢熱,室外又變得更加酷熱難耐,形成「熱」的惡性循環。 本集讀報介紹印度、新加坡、德國的城市降溫方法,這些國家的建築師想出了各式各樣能夠讓都市通風、遮陽、散熱的好點子。台灣氣候濕熱,人口又高度集中,因此建築與都市的「退燒」規畫更顯重要,透過觀察其他國家的案例,我們一起來想想有哪些是值得台灣借鏡的妙招! 🗣 讀報人|中央廣播電台泰語節目主持人李錫強 《少年報導者》與《央廣》合作,提供中文、英語、日語、印尼語、泰語、越語、菲律賓語以及台灣台語、台灣客語、粵語等10種語言,讓世界聽見台灣,更服務台灣廣大的新住民以及外籍家庭,讓不同背景的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同步接收台灣值得關注的新聞議題。 📍 讀報文章:除了吹冷氣,印度、新加坡、德國幫建築和城市…
  continue reading
 
天氣熱到受不了時,就會想要躲進室內吹冷氣,但冷氣對外排出廢熱,室外又變得更加酷熱難耐,形成「熱」的惡性循環。 本集讀報介紹印度、新加坡、德國的城市降溫方法,這些國家的建築師想出了各式各樣能夠讓都市通風、遮陽、散熱的好點子。台灣氣候濕熱,人口又高度集中,因此建築與都市的「退燒」規畫更顯重要,透過觀察其他國家的案例,我們一起來想想有哪些是值得台灣借鏡的妙招。 🗣 讀報人|中央廣播電台客語節目主持人李沅臻 《少年報導者》與《央廣》合作,提供中文、英語、日語、印尼語、泰語、越語、菲律賓語以及台灣台語、台灣客語、粵語等10種語言,讓世界聽見台灣,更服務台灣廣大的新住民以及外籍家庭,讓不同背景的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同步接收台灣值得關注的新聞議題。 📍 讀報文章:除了吹冷氣,印度、新加坡、德國幫建築和城市…
  continue reading
 
天氣熱到受不了時,就會想要躲進室內吹冷氣,但冷氣對外排出廢熱,室外又變得更加酷熱難耐,形成「熱」的惡性循環。 本集讀報介紹印度、新加坡、德國的城市降溫方法,這些國家的建築師想出了各式各樣能夠讓都市通風、遮陽、散熱的好點子。台灣氣候濕熱,人口又高度集中,因此建築與都市的「退燒」規畫更顯重要,透過觀察其他國家的案例,我們一起想想有哪些是值得台灣借鏡的妙招。 🗣 讀報人|中央廣播電台台語節目主持人李菁 《少年報導者》與《央廣》合作,提供中文、英語、日語、印尼語、泰語、越語、菲律賓語以及台灣台語、台灣客語、粵語等10種語言,讓世界聽見台灣,更服務台灣廣大的新住民以及外籍家庭,讓不同背景的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同步接收台灣值得關注的新聞議題。 📍 讀報文章:除了吹冷氣,印度、新加坡、德國幫建築和城市降溫…
  continue reading
 
天氣熱到受不了時,就會想要躲進室內吹冷氣,但冷氣對外排出廢熱,室外又變得更加酷熱難耐,形成「熱」的惡性循環。 本集讀報介紹印度、新加坡、德國的城市降溫方法,這些國家的建築師想出了各式各樣能夠讓都市通風、遮陽、散熱的好點子。台灣氣候濕熱,人口又高度集中,因此建築與都市的「退燒」規畫更顯重要,透過觀察其他國家的案例,我們一起來想想有哪些是值得台灣借鏡的妙招! 🗣 讀報人|中央廣播電台粵語節目主持人Dora 《少年報導者》與《央廣》合作,提供中文、英語、日語、印尼語、泰語、越語、菲律賓語以及台灣台語、台灣客語、粵語等10種語言,讓世界聽見台灣,更服務台灣廣大的新住民以及外籍家庭,讓不同背景的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同步接收台灣值得關注的新聞議題。 📍 讀報文章:除了吹冷氣,印度、新加坡、德國幫建築和城…
  continue reading
 
天氣熱到受不了時,就會想要躲進室內吹冷氣,但冷氣對外排出廢熱,室外又變得更加酷熱難耐,形成「熱」的惡性循環。 本集讀報介紹印度、新加坡、德國的城市降溫方法,這些國家的建築師想出了各式各樣能夠讓都市通風、遮陽、散熱的好點子。台灣氣候濕熱,人口又高度集中,因此建築與都市的「退燒」規畫更顯重要,透過觀察其他國家的案例,我們一起來想想有哪些是值得台灣借鏡的妙招。 🗣 讀報人|中央廣播電台菲律賓語節目主持人沙愛麗(Nene Ho) 《少年報導者》與《央廣》合作,提供中文、英語、日語、印尼語、泰語、越語、菲律賓語以及台灣台語、台灣客語、粵語等10種語言,讓世界聽見台灣,更服務台灣廣大的新住民以及外籍家庭,讓不同背景的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同步接收台灣值得關注的新聞議題。 📍 讀報文章:除了吹冷氣,印度、新…
  continue reading
 
天氣熱到受不了時,就會想要躲進室內吹冷氣,但冷氣對外排出廢熱,室外又變得更加酷熱難耐,形成「熱」的惡性循環。 本集讀報介紹印度、新加坡、德國的城市降溫方法,這些國家的建築師想出了各式各樣能夠讓都市通風、遮陽、散熱的好點子。台灣氣候濕熱,人口又高度集中,因此建築與都市的「退燒」規畫更顯重要,透過觀察其他國家的案例,我們一起來想想有哪些是值得台灣借鏡的妙招! 🗣 讀報人|中央廣播電台英語節目主持人莫棄(Chris Gorin) 《少年報導者》與《央廣》合作,提供中文、英語、日語、印尼語、泰語、越語、菲律賓語以及台灣台語、台灣客語、粵語等10種語言,讓世界聽見台灣,更服務台灣廣大的新住民以及外籍家庭,讓不同背景的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同步接收台灣值得關注的新聞議題。 📍 讀報文章:除了吹冷氣,印度、…
  continue reading
 
天氣熱到受不了時,就會想要躲進室內吹冷氣,但冷氣對外排出廢熱,室外又變得更加酷熱難耐,形成「熱」的惡性循環。 本集讀報介紹印度、新加坡、德國的城市降溫方法,這些國家的建築師想出了各式各樣能夠讓都市通風、遮陽、散熱的好點子。台灣氣候濕熱,人口又高度集中,因此建築與都市的「退燒」規畫更顯重要,透過觀察其他國家的案例,我們一起來想想有哪些是值得台灣借鏡的妙招。 🗣 讀報人|中央廣播電台印尼語節目主持人鄭蕙玲 《少年報導者》與《央廣》合作,提供中文、英語、日語、印尼語、泰語、越語、菲律賓語以及台灣台語、台灣客語、粵語等10種語言,讓世界聽見台灣,更服務台灣廣大的新住民以及外籍家庭,讓不同背景的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同步接收台灣值得關注的新聞議題。 📍 讀報文章:除了吹冷氣,印度、新加坡、德國幫建築和城…
  continue reading
 
天氣熱到受不了時,就會想要躲進室內吹冷氣,但冷氣對外排出廢熱,室外又變得更加酷熱難耐,形成「熱」的惡性循環。 本集讀報介紹印度、新加坡、德國的城市降溫方法,這些國家的建築師想出了各式各樣能夠讓都市通風、遮陽、散熱的好點子。台灣氣候濕熱,人口又高度集中,因此建築與都市的「退燒」規畫更顯重要,透過觀察其他國家的案例,我們一起來想想有哪些是值得台灣借鏡的妙招。 🗣 讀報人|中央廣播電台日語節目召集人王淑卿 《少年報導者》與《央廣》合作,提供中文、英語、日語、印尼語、泰語、越語、菲律賓語以及台灣台語、台灣客語、粵語等10種語言,讓世界聽見台灣,更服務台灣廣大的新住民以及外籍家庭,讓不同背景的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同步接收台灣值得關注的新聞議題。 📍 讀報文章:除了吹冷氣,印度、新加坡、德國幫建築和城市…
  continue reading
 
天氣熱到受不了時,就會想要躲進室內吹冷氣,但冷氣對外排出廢熱,室外又變得更加酷熱難耐,形成「熱」的惡性循環。 本集讀報介紹印度、新加坡、德國的城市降溫方法,這些國家的建築師想出了各式各樣能夠讓都市通風、遮陽、散熱的好點子。台灣氣候濕熱,人口又高度集中,因此建築與都市的「退燒」規畫更顯重要,透過觀察其他國家的案例,我們一起來想想有哪些是值得台灣借鏡的妙招。 🗣 讀報人|邱紹雯 📍 讀報文章:除了吹冷氣,印度、新加坡、德國幫建築和城市降溫的妙點子 https://bit.ly/3PT9vRW 📮 許願池留言就有機會獲得好禮:https://forms.gle/t7cp5vBxwFZhs4B97 ✅ 訂閱《少年報導者》電子報:http://eepurl.com/idk8VH 💰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
  continue reading
 
開學至今,不少縣市的國中生都收到公費施打HPV疫苗的意願調查,不只女學生,部分縣市也納入國中男學生公費施打。但在決定是否施打前,不管你是家長還是學生,對於這支疫苗的可能的副作用,或是相關資訊都已經充分了解及被告知了嗎? 台灣自2018年起針對國中女生全面公費接種HPV疫苗,但也陸續出現因接種疫苗後疑似發生不良反應的「痛痛女孩」們,向衛福部尋求受害救濟。2019年,第一位痛痛女孩貝拉(Bella)一審勝訴,衛福部上訴,2020年行政法院廢棄原判決,發回更審,今年6月再獲勝訴。2023年8月,3名痛痛女孩案例再獲勝訴,但家屬仍得憂心衛福部繼續上訴、歷經漫長的訴訟煎熬。 這一集節目邀請到法律白話文運動的站長楊貴智擔任客座總編輯,從法律的觀點來談這支疫苗背後的救濟精神及法律知識,並認識以下5個新聞關…
  continue reading
 
台灣地震發生頻繁,我們的手機會收到氣象署的「國家級警報」,通知民眾快速避難。不過,每次地震時,總有網友爭相討論有無收到警報 ,甚至沒收到的人常自嘲是「國家級邊緣人」,這是為什麼呢? 本集讀報將帶你認識國家級警報原理與規則,並了解「地震速報」與「地震報告」的不同。 🗣 讀報人|邱紹雯 📍 讀報文章:【真的假的】收不到地震警報可能是「好消息」? https://bit.ly/3EMn6nE 🎮 【防災知識測驗】大地震來了!你能順利逃生嗎? https://bit.ly/3Ru9gOj 🏠 官網:https://kids.twreporter.org/ 📮 寫信給《少年報導者》:kidsnews@twreporter.org ✅ 訂閱《少年報導者》電子報:http://eepurl.com/idk…
  continue reading
 
俄羅斯自去年2月入侵烏克蘭,迄今戰事已超過一年半,今年6月烏軍再度吹起反攻號角,陸續收復數個城鎮。另一方面,戰事也將進入聯合國國際法院(ICJ)的另一波攻防,俄國聲稱入侵烏克蘭是為了「防止烏東的種族滅絕」,希望此案被駁回,雙方正在聽審中爭辯國際法院是否有管轄權。 這場8,000公里以外的戰爭,雖然戰火只發生在烏克蘭,但世界各國都間接參與了戰爭,包括經濟制裁、武器支援、收容難民,甚至提供貓狗寵物救援等;看似與我們很遙遠的戰爭,其實比想像中的接近,孩子們對戰爭的好奇更是超出大人的想像。 《少年報導者》「誰來讀新聞」Podcast最新一集的「新聞關鍵字」,邀請到全球串連早安新聞主持人之一的小路擔任客座總編輯,帶大家從「羅宋湯」這道俄羅斯經典傳統料理說起,用以下5個關鍵字: ➤ 羅宋湯:甜菜熬煮、鮮…
  continue reading
 
現在已經有AI主播、AI機器人讀報,你還會想聽真人為您播報新聞嗎?選舉將至,選民要如何得知,一段政治候選人發表冒犯性言論的影片是真的,還是AI生成?當AI可以創造出令人目眩神迷的作品,大家還會願意為藝術家的心血掏腰包嗎? 隨著新興的生成式AI工具讓任何人都能更輕易地生產文本、圖像、音訊和影片,未來將會需要重新審視和調整對「可信度」的判斷方式。這集讀報你將聽到在生成式AI的衝擊下,衍生「可信度危機」的前兆,以及可信度的多面向思考。 🗣 讀報人|邱紹雯 📍 讀報文章:在生成式AI的衝擊下,重新思考何謂「真實」? https://bit.ly/44RVLef 🏠 官網:https://kids.twreporter.org/ 📮 許願池留言就有機會獲得好禮:https://forms.gle/t7…
  continue reading
 
印度「月船3號」在今年(2023年)8月成功登陸月球南極,讓印度成為繼蘇聯、美國及中國之後,第4個成功登陸月球表面國家,更是史上第一個登陸在月球南極的國家,再度掀起新一波的太空爭霸戰。在此之前,美國相隔50年也重啟「登月計畫」,命名為「阿提米絲」,預計2025年要把一名女性及一名有色族裔的太空人送上月球,同時作為前進火星的前置準備。 這一集「新聞關鍵字」邀請到關注國際新聞、有「行走翻譯機」之稱的浩爾擔任客座總編輯,用5個關鍵字帶大家理解認識21世紀國際「登月」競賽的背景緣由、背後隱藏的國際競爭關係,以及台灣的火箭研究與太空夢。 ➤ 阿提米絲:美國最新的太空計畫名稱為何從「男神」變「女神」?女性真的比男性更適合上太空嗎? ➤ 太空軍備競賽:在21世紀的新太空探索計畫中,美國不再單打獨鬥,與歐洲…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023)是雲門舞集成立50週年,2020年鄭宗龍接續林懷民,出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從小就念舞蹈班,舞蹈與他的人生密不可分。然而,國中時期的他結交了一群兄弟朋友,開始學會吸菸,後來甚至因吸毒,被抓進警局,變成觀護少年,更成了首篇安非他命滲入校園報導的主角。對他來說,那段日子,就像是進入了一個「神祕世界」裡。 這集節目,你將聽到鄭宗龍親口述說他年少輕狂、混跡街頭的故事,這些人生經驗最後對他的舞蹈生涯有所影響嗎?舞蹈對鄭宗龍又有哪些重要意義?他會如何在成就斐然的林懷民之後,繼續引領雲門向前呢? 🌟「我的14歲」專欄介紹🌟 14歲、國中二年級,俗稱「中二病」的好發期,希望自己獨一無二,卻還不夠自信和堅定,身體和心理都是小孩以上、成年未滿的狀態。這是串連純真和成熟的交界,走過這裡,也許前…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023)是雲門舞集成立50週年,2020年鄭宗龍接續林懷民,出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從小就念舞蹈班,舞蹈與他的人生密不可分。然而,國中時期的他結交了一群兄弟朋友,開始學會吸菸,後來甚至因吸毒,被抓進警局,變成觀護少年,更成了首篇安非他命滲入校園報導的主角。對他來說,那段日子,就像是進入了一個「神祕世界」裡。 這集節目,你將聽到鄭宗龍親口述說他年少輕狂、混跡街頭的故事,這些人生經驗最後對他的舞蹈生涯有所影響嗎?舞蹈對鄭宗龍又有哪些重要意義?他會如何在成就斐然的林懷民之後,繼續引領雲門向前呢? 🌟「我的14歲」專欄介紹🌟 14歲、國中二年級,俗稱「中二病」的好發期,希望自己獨一無二,卻還不夠自信和堅定,身體和心理都是小孩以上、成年未滿的狀態。這是串連純真和成熟的交界,走過這裡,也許前…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023)是雲門舞集成立50週年,2020年鄭宗龍接續林懷民,出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從小就念舞蹈班,舞蹈與他的人生密不可分。然而,國中時期的他結交了一群兄弟朋友,開始學會吸菸,後來甚至因吸毒,被抓進警局,變成觀護少年,更成了首篇安非他命滲入校園報導的主角。對他來說,那段日子,就像是進入了一個「神祕世界」裡。 這集節目,你將聽到鄭宗龍親口述說他年少輕狂、混跡街頭的故事,這些人生經驗最後對他的舞蹈生涯有所影響嗎?舞蹈對鄭宗龍又有哪些重要意義?他會如何在成就斐然的林懷民之後,繼續引領雲門向前呢? 🌟「我的14歲」專欄介紹🌟 14歲、國中二年級,俗稱「中二病」的好發期,希望自己獨一無二,卻還不夠自信和堅定,身體和心理都是小孩以上、成年未滿的狀態。這是串連純真和成熟的交界,走過這裡,也許前…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023)是雲門舞集成立50週年,2020年鄭宗龍接續林懷民,出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從小就念舞蹈班,舞蹈與他的人生密不可分。然而,國中時期的他結交了一群兄弟朋友,開始學會吸菸,後來甚至因吸毒,被抓進警局,變成觀護少年,更成了首篇安非他命滲入校園報導的主角。對他來說,那段日子,就像是進入了一個「神祕世界」裡。 這集節目,你將聽到鄭宗龍親口述說他年少輕狂、混跡街頭的故事,這些人生經驗最後對他的舞蹈生涯有所影響嗎?舞蹈對鄭宗龍又有哪些重要意義?他會如何在成就斐然的林懷民之後,繼續引領雲門向前呢? 🌟「我的14歲」專欄介紹🌟 14歲、國中二年級,俗稱「中二病」的好發期,希望自己獨一無二,卻還不夠自信和堅定,身體和心理都是小孩以上、成年未滿的狀態。這是串連純真和成熟的交界,走過這裡,也許前…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023)是雲門舞集成立50週年,2020年鄭宗龍接續林懷民,出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從小就念舞蹈班,舞蹈與他的人生密不可分。然而,國中時期的他結交了一群兄弟朋友,開始學會吸菸,後來甚至因吸毒,被抓進警局,變成觀護少年,更成了首篇安非他命滲入校園報導的主角。對他來說,那段日子,就像是進入了一個「神祕世界」裡。 這集節目,你將聽到鄭宗龍親口述說他年少輕狂、混跡街頭的故事,這些人生經驗最後對他的舞蹈生涯有所影響嗎?舞蹈對鄭宗龍又有哪些重要意義?他會如何在成就斐然的林懷民之後,繼續引領雲門向前呢? 🌟「我的14歲」專欄介紹🌟 14歲、國中二年級,俗稱「中二病」的好發期,希望自己獨一無二,卻還不夠自信和堅定,身體和心理都是小孩以上、成年未滿的狀態。這是串連純真和成熟的交界,走過這裡,也許前…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023)是雲門舞集成立50週年,2020年鄭宗龍接續林懷民,出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從小就念舞蹈班,舞蹈與他的人生密不可分。然而,國中時期的他結交了一群兄弟朋友,開始學會吸菸,後來甚至因吸毒,被抓進警局,變成觀護少年,更成了首篇安非他命滲入校園報導的主角。對他來說,那段日子,就像是進入了一個「神祕世界」裡。 這集節目,你將聽到鄭宗龍親口述說他年少輕狂、混跡街頭的故事,這些人生經驗最後對他的舞蹈生涯有所影響嗎?舞蹈對鄭宗龍又有哪些重要意義?他會如何在成就斐然的林懷民之後,繼續引領雲門向前呢? 🌟「我的14歲」專欄介紹🌟 14歲、國中二年級,俗稱「中二病」的好發期,希望自己獨一無二,卻還不夠自信和堅定,身體和心理都是小孩以上、成年未滿的狀態。這是串連純真和成熟的交界,走過這裡,也許前…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023)是雲門舞集成立50週年,2020年鄭宗龍接續林懷民,出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從小就念舞蹈班,舞蹈與他的人生密不可分。然而,國中時期的他結交了一群兄弟朋友,開始學會吸菸,後來甚至因吸毒,被抓進警局,變成觀護少年,更成了首篇安非他命滲入校園報導的主角。對他來說,那段日子,就像是進入了一個「神祕世界」裡。 這集節目,你將聽到鄭宗龍親口述說他年少輕狂、混跡街頭的故事,這些人生經驗最後對他的舞蹈生涯有所影響嗎?舞蹈對鄭宗龍又有哪些重要意義?他會如何在成就斐然的林懷民之後,繼續引領雲門向前呢? 🌟「我的14歲」專欄介紹🌟 14歲、國中二年級,俗稱「中二病」的好發期,希望自己獨一無二,卻還不夠自信和堅定,身體和心理都是小孩以上、成年未滿的狀態。這是串連純真和成熟的交界,走過這裡,也許前…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023)是雲門舞集成立50週年,2020年鄭宗龍接續林懷民,出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從小就念舞蹈班,舞蹈與他的人生密不可分。然而,國中時期的他結交了一群兄弟朋友,開始學會吸菸,後來甚至因吸毒,被抓進警局,變成觀護少年,更成了首篇安非他命滲入校園報導的主角。對他來說,那段日子,就像是進入了一個「神祕世界」裡。 這集節目,你將聽到鄭宗龍親口述說他年少輕狂、混跡街頭的故事,這些人生經驗最後對他的舞蹈生涯有所影響嗎?舞蹈對鄭宗龍又有哪些重要意義?他會如何在成就斐然的林懷民之後,繼續引領雲門向前呢? 🌟「我的14歲」專欄介紹🌟 14歲、國中二年級,俗稱「中二病」的好發期,希望自己獨一無二,卻還不夠自信和堅定,身體和心理都是小孩以上、成年未滿的狀態。這是串連純真和成熟的交界,走過這裡,也許前…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023)是雲門舞集成立50週年,2020年鄭宗龍接續林懷民,出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從小就念舞蹈班,舞蹈與他的人生密不可分。然而,國中時期的他結交了一群兄弟朋友,開始學會吸菸,後來甚至因吸毒,被抓進警局,變成觀護少年,更成了首篇安非他命滲入校園報導的主角。對他來說,那段日子,就像是進入了一個「神祕世界」裡。 這集節目,你將聽到鄭宗龍親口述說他年少輕狂、混跡街頭的故事,這些人生經驗最後對他的舞蹈生涯有所影響嗎?舞蹈對鄭宗龍又有哪些重要意義?他會如何在成就斐然的林懷民之後,繼續引領雲門向前呢? 🌟「我的14歲」專欄介紹🌟 14歲、國中二年級,俗稱「中二病」的好發期,希望自己獨一無二,卻還不夠自信和堅定,身體和心理都是小孩以上、成年未滿的狀態。這是串連純真和成熟的交界,走過這裡,也許前…
  continue reading
 
你是否感覺到夏天愈來愈熱,而冬天卻愈來愈不冷?今年(2023)7月,人類氣象觀測史上甚至測量到10萬年來的最高溫,不只世界各地都出現歷史性高溫,更因氣候變遷和極端氣候出現乾旱、洪水、野火等災情。 這一集「新聞關鍵字」邀請到中央氣象局前局長鄭明典擔任客座總編輯,他以32年氣候觀察及預報經驗,深入淺出地用5個關鍵字帶大家理解複雜的氣候變遷知識。他也特別提醒,需要留意每一個高溫變化背後所隱藏的「不一樣」氣候,這代表著人類不熟悉或可能無法適應的未來,需要你我持續關心,甚至挑戰權威。 ➤ 熱浪:每個人對熱的感受都不同,熱浪和高溫的差別在哪?為什麼歐洲熱浪會熱死那麼多人? ➤ 熱島效應:從地圖的等高線和等溫線認識什麼是「熱島」?台北為什麼容易有熱島效應? ➤ 聖嬰現象:每年耶誕節前後,祕魯西岸的東太平洋…
  continue reading
 
提到金門,一般人印象中除了高粱酒、貢糖、菜刀等特色,還會有什麼呢?金門縣金鼎國小學生蔡亦閔、林庭安、洪沛歆今年(2023)參加由《少年報導者》發起的「校園蹲點計畫」,成為第一批的小小記者。同學們在專業記者及老師們的帶領下,以孩子的視角,用文字與影像拍攝記錄下金門每年農曆4月12日的迎城隍慶典,完成了《不滅的文化香火──金鼎國小迎城隍紀實報導》,不僅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家鄉,現在也要把他們眼中發現家鄉超酷的傳統文化,用4個關鍵字說給大家聽! ➤ 浯島城隍廟:以金門舊稱「浯島」為名的在地信仰中心,每年農曆4月12日迎城隍的習俗從何而來? ➤ 後浦打花草:金門後浦鎮上的傳統藝陣,其中男表演者裸上身、在腹部畫丑角妝容,跳拍胸舞,演繹唐朝傳說書生鄭元和愛上煙花女子李亞仙,最後淪為乞丐的故事。 ➤ 天震堂醒…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023)4月,印度以14.28億的人口數超車中國的14.25億,成為全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但面對熱浪來襲的高溫環境,印度14億人口中卻只有12%家庭裝冷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高溫加上人口激增,也讓各大家電廠商看好印度冷氣市場,預估印度將為世界增加10億台冷氣。然而,如果大家都吹冷氣,會對環境造成什麼傷害? 這集讀報你將聽到印度面臨的冷氣難題,一邊是熱到苦不堪言的民眾,一邊是能源與環境危機,究竟10億台冷氣是帶來涼爽舒適的生活,還是讓生活更加酷熱難耐? 🗣 讀報人|中央廣播電台粵語節目主持人Dora 《少年報導者》與《央廣》合作,提供中文、英語、日語、印尼語、泰語、越語、菲律賓語以及台灣台語、台灣客語、粵語等10種語言,讓世界聽見台灣,更服務台灣廣大的新住民以及外籍家庭,讓不同背景的大朋…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023)4月,印度以14.28億的人口數超車中國的14.25億,成為全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但面對熱浪來襲的高溫環境,印度14億人口中卻只有12%家庭裝冷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高溫加上人口激增,也讓各大家電廠商看好印度冷氣市場,預估印度將為世界增加10億台冷氣。然而,如果大家都吹冷氣,會對環境造成什麼傷害? 這集讀報你將聽到印度面臨的冷氣難題,一邊是熱到苦不堪言的民眾,一邊是能源與環境危機,究竟10億台冷氣是帶來涼爽舒適的生活,還是讓生活更加酷熱難耐? 🗣 讀報人|中央廣播電台客語節目主持人李沅臻 《少年報導者》與《央廣》合作,提供中文、英語、日語、印尼語、泰語、越語、菲律賓語以及台灣台語、台灣客語、粵語等10種語言,讓世界聽見台灣,更服務台灣廣大的新住民以及外籍家庭,讓不同背景的大朋友…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023)4月,印度以14.28億的人口數超車中國的14.25億,成為全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但面對熱浪來襲的高溫環境,印度14億人口中卻只有12%家庭裝冷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高溫加上人口激增,也讓各大家電廠商看好印度冷氣市場,預估印度將為世界增加10億台冷氣。然而,如果大家都吹冷氣,會對環境造成什麼傷害? 這集讀報你將聽到印度面臨的冷氣難題,一邊是熱到苦不堪言的民眾,一邊是能源與環境危機,究竟10億台冷氣是帶來涼爽舒適的生活,還是讓生活更加酷熱難耐? 🗣 讀報人|中央廣播電台印尼語節目主持人鄭蕙玲 《少年報導者》與《央廣》合作,提供中文、英語、日語、印尼語、泰語、越語、菲律賓語以及台灣台語、台灣客語、粵語等10種語言,讓世界聽見台灣,更服務台灣廣大的新住民以及外籍家庭,讓不同背景的大朋…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023)4月,印度以14.28億的人口數超車中國的14.25億,成為全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但面對熱浪來襲的高溫環境,印度14億人口中卻只有12%家庭裝冷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高溫加上人口激增,也讓各大家電廠商看好印度冷氣市場,預估印度將為世界增加10億台冷氣。然而,如果大家都吹冷氣,會對環境造成什麼傷害? 這集讀報你將聽到印度面臨的冷氣難題,一邊是熱到苦不堪言的民眾,一邊是能源與環境危機,究竟10億台冷氣是帶來涼爽舒適的生活,還是讓生活更加酷熱難耐? 🗣 讀報人|中央廣播電台菲律賓語節目主持人沙愛麗(Nene Ho) 《少年報導者》與《央廣》合作,提供中文、英語、日語、印尼語、泰語、越語、菲律賓語以及台灣台語、台灣客語、粵語等10種語言,讓世界聽見台灣,更服務台灣廣大的新住民以及外籍家…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023)4月,印度以14.28億的人口數超車中國的14.25億,成為全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但面對熱浪來襲的高溫環境,印度14億人口中卻只有12%家庭裝冷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高溫加上人口激增,也讓各大家電廠商看好印度冷氣市場,預估印度將為世界增加10億台冷氣。然而,如果大家都吹冷氣,會對環境造成什麼傷害? 這集讀報你將聽到印度面臨的冷氣難題,一邊是熱到苦不堪言的民眾,一邊是能源與環境危機,究竟10億台冷氣是帶來涼爽舒適的生活,還是讓生活更加酷熱難耐? 🗣 讀報人|中央廣播電台越語節目主持人胡域芳草 《少年報導者》與《央廣》合作,提供中文、英語、日語、印尼語、泰語、越語、菲律賓語以及台灣台語、台灣客語、粵語等10種語言,讓世界聽見台灣,更服務台灣廣大的新住民以及外籍家庭,讓不同背景的大朋…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023)4月,印度以14.28億的人口數超車中國的14.25億,成為全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但面對熱浪來襲的高溫環境,印度14億人口中卻只有12%家庭裝冷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高溫加上人口激增,也讓各大家電廠商看好印度冷氣市場,預估印度將為世界增加10億台冷氣。然而,如果大家都吹冷氣,會對環境造成什麼傷害? 這集讀報你將聽到印度面臨的冷氣難題,一邊是熱到苦不堪言的民眾,一邊是能源與環境危機,究竟10億台冷氣是帶來涼爽舒適的生活,還是讓生活更加酷熱難耐? 🗣 讀報人|中央廣播電台泰語節目主持人陳孝珍 《少年報導者》與《央廣》合作,提供中文、英語、日語、印尼語、泰語、越語、菲律賓語以及台灣台語、台灣客語、粵語等10種語言,讓世界聽見台灣,更服務台灣廣大的新住民以及外籍家庭,讓不同背景的大朋友…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023)4月,印度以14.28億的人口數超車中國的14.25億,成為全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但面對熱浪來襲的高溫環境,印度14億人口中卻只有12%家庭裝冷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高溫加上人口激增,也讓各大家電廠商看好印度冷氣市場,預估印度將為世界增加10億台冷氣。然而,如果大家都吹冷氣,會對環境造成什麼傷害? 這集讀報你將聽到印度面臨的冷氣難題,一邊是熱到苦不堪言的民眾,一邊是能源與環境危機,究竟10億台冷氣是帶來涼爽舒適的生活,還是讓生活更加酷熱難耐? 🗣 讀報人|中央廣播電台台語節目主持人李菁 《少年報導者》與《央廣》合作,提供中文、英語、日語、印尼語、泰語、越語、菲律賓語以及台灣台語、台灣客語、粵語等10種語言,讓世界聽見台灣,更服務台灣廣大的新住民以及外籍家庭,讓不同背景的大朋友、…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023)4月,印度以14.28億的人口數超車中國的14.25億,成為全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但面對熱浪來襲的高溫環境,印度14億人口中卻只有12%家庭裝冷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高溫加上人口激增,也讓各大家電廠商看好印度冷氣市場,預估印度將為世界增加10億台冷氣。然而,如果大家都吹冷氣,會對環境造成什麼傷害? 這集讀報你將聽到印度面臨的冷氣難題,一邊是熱到苦不堪言的民眾,一邊是能源與環境危機,究竟10億台冷氣是帶來涼爽舒適的生活,還是讓生活更加酷熱難耐? 🗣 讀報人|中央廣播電台英語節目主持人姜宜忻 《少年報導者》與《央廣》合作,提供中文、英語、日語、印尼語、泰語、越語、菲律賓語以及台灣台語、台灣客語、粵語等10種語言,讓世界聽見台灣,更服務台灣廣大的新住民以及外籍家庭,讓不同背景的大朋友…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023)4月,印度以14.28億的人口數超車中國的14.25億,成為全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但面對熱浪來襲的高溫環境,印度14億人口中卻只有12%家庭裝冷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高溫加上人口激增,也讓各大家電廠商看好印度冷氣市場,預估印度將為世界增加10億台冷氣。然而,如果大家都吹冷氣,會對環境造成什麼傷害? 這集讀報你將聽到印度面臨的冷氣難題,一邊是熱到苦不堪言的民眾,一邊是能源與環境危機,究竟10億台冷氣是帶來涼爽舒適的生活,還是讓生活更加酷熱難耐? 🗣 讀報人|中央廣播電台日語節目召集人王淑卿 《少年報導者》與《央廣》合作,提供中文、英語、日語、印尼語、泰語、越語、菲律賓語以及台灣台語、台灣客語、粵語等10種語言,讓世界聽見台灣,更服務台灣廣大的新住民以及外籍家庭,讓不同背景的大朋友…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023)4月,印度以14.28億的人口數超車中國的14.25億,成為全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但面對熱浪來襲的高溫環境,印度14億人口中卻只有12%家庭裝冷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高溫加上人口激增,也讓各大家電廠商看好印度冷氣市場,預估印度將為世界增加10億台冷氣。然而,如果大家都吹冷氣,會對環境造成什麼傷害? 這集讀報你將聽到印度面臨的冷氣難題,一邊是熱到苦不堪言的民眾,一邊是能源與環境危機,究竟10億台冷氣是帶來涼爽舒適的生活,還是讓生活更加酷熱難耐? 🗣 讀報人|汪彥成 📍 讀報文章:印度的難題──多裝10億台冷氣的世界,更舒服或更酷熱? https://bit.ly/45xwyXq 🏠 官網:https://kids.twreporter.org/ 📮 寫信給《少年報導者》:kids…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023)是雲門舞集成立50週年,2020年鄭宗龍接續林懷民,出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從小就念舞蹈班,舞蹈與他的人生密不可分。然而,國中時期的他結交了一群兄弟朋友,開始學會吸菸,後來甚至因吸毒,被抓進警局,變成觀護少年,更成了首篇安非他命滲入校園報導的主角。對他來說,那段日子,就像是進入了一個「神祕世界」裡。 這集節目,你將聽到鄭宗龍親口述說他年少輕狂、混跡街頭的故事,這些人生經驗最後對他的舞蹈生涯有所影響嗎?舞蹈對鄭宗龍又有哪些重要意義?他會如何在成就斐然的林懷民之後,繼續引領雲門向前呢? 🌟「我的14歲」專欄介紹🌟 14歲、國中二年級,俗稱「中二病」的好發期,希望自己獨一無二,卻還不夠自信和堅定,身體和心理都是小孩以上、成年未滿的狀態。這是串連純真和成熟的交界,走過這裡,也許前…
  continue reading
 
王建民在25歲時,成為台灣第一個在美國職棒球大聯盟(MLB)拿到勝投的投手,在MLB共待了9個球季、拿過68勝。不過,王建民坦言,國中的自己只是個非常普通的選手,球技遠遠排在學弟郭泓志後面,這讓王建民知道,自己並非天賦異稟,但憑著對棒球的喜愛,加上許多時間與精力苦練,才讓自己的棒球生涯能夠站上國際舞台、寫下輝煌戰績。 這集節目,你將聽到王建民與棒球相遇的故事,以及他在棒球訓練中學習到的事情。現任中信兄弟投手教練的他,又會想跟14歲的自己說些什麼呢? 🌟「我的14歲」專欄介紹🌟 14歲、國中二年級,俗稱「中二病」的好發期,希望自己獨一無二,卻還不夠自信和堅定,身體和心理都是小孩以上、成年未滿的狀態。這是串連純真和成熟的交界,走過這裡,也許前途豁然開朗,也許依然懵懂不清,無論如何千萬不要太擔心,…
  continue reading
 
王建民在25歲時,成為台灣第一個在美國職棒球大聯盟(MLB)拿到勝投的投手,在MLB共待了9個球季、拿過68勝。不過,王建民坦言,國中的自己只是個非常普通的選手,球技遠遠排在學弟郭泓志後面,這讓王建民知道,自己並非天賦異稟,但憑著對棒球的喜愛,加上許多時間與精力苦練,才讓自己的棒球生涯能夠站上國際舞台、寫下輝煌戰績。 這集節目,你將聽到王建民與棒球相遇的故事,以及他在棒球訓練中學習到的事情。現任中信兄弟投手教練的他,又會想跟14歲的自己說些什麼呢? 🌟「我的14歲」專欄介紹🌟 14歲、國中二年級,俗稱「中二病」的好發期,希望自己獨一無二,卻還不夠自信和堅定,身體和心理都是小孩以上、成年未滿的狀態。這是串連純真和成熟的交界,走過這裡,也許前途豁然開朗,也許依然懵懂不清,無論如何千萬不要太擔心,…
  continue reading
 
王建民在25歲時,成為台灣第一個在美國職棒球大聯盟(MLB)拿到勝投的投手,在MLB共待了9個球季、拿過68勝。不過,王建民坦言,國中的自己只是個非常普通的選手,球技遠遠排在學弟郭泓志後面,這讓王建民知道,自己並非天賦異稟,但憑著對棒球的喜愛,加上許多時間與精力苦練,才讓自己的棒球生涯能夠站上國際舞台、寫下輝煌戰績。 這集節目,你將聽到王建民與棒球相遇的故事,以及他在棒球訓練中學習到的事情。現任中信兄弟投手教練的他,又會想跟14歲的自己說些什麼呢? 🌟「我的14歲」專欄介紹🌟 14歲、國中二年級,俗稱「中二病」的好發期,希望自己獨一無二,卻還不夠自信和堅定,身體和心理都是小孩以上、成年未滿的狀態。這是串連純真和成熟的交界,走過這裡,也許前途豁然開朗,也許依然懵懂不清,無論如何千萬不要太擔心,…
  continue reading
 
王建民在25歲時,成為台灣第一個在美國職棒球大聯盟(MLB)拿到勝投的投手,在MLB共待了9個球季、拿過68勝。不過,王建民坦言,國中的自己只是個非常普通的選手,球技遠遠排在學弟郭泓志後面,這讓王建民知道,自己並非天賦異稟,但憑著對棒球的喜愛,加上許多時間與精力苦練,才讓自己的棒球生涯能夠站上國際舞台、寫下輝煌戰績。 這集節目,你將聽到王建民與棒球相遇的故事,以及他在棒球訓練中學習到的事情。現任中信兄弟投手教練的他,又會想跟14歲的自己說些什麼呢? 🌟「我的14歲」專欄介紹🌟 14歲、國中二年級,俗稱「中二病」的好發期,希望自己獨一無二,卻還不夠自信和堅定,身體和心理都是小孩以上、成年未滿的狀態。這是串連純真和成熟的交界,走過這裡,也許前途豁然開朗,也許依然懵懂不清,無論如何千萬不要太擔心,…
  continue reading
 
王建民在25歲時,成為台灣第一個在美國職棒球大聯盟(MLB)拿到勝投的投手,在MLB共待了9個球季、拿過68勝。不過,王建民坦言,國中的自己只是個非常普通的選手,球技遠遠排在學弟郭泓志後面,這讓王建民知道,自己並非天賦異稟,但憑著對棒球的喜愛,加上許多時間與精力苦練,才讓自己的棒球生涯能夠站上國際舞台、寫下輝煌戰績。 這集節目,你將聽到王建民與棒球相遇的故事,以及他在棒球訓練中學習到的事情。現任中信兄弟投手教練的他,又會想跟14歲的自己說些什麼呢? 🌟「我的14歲」專欄介紹🌟 14歲、國中二年級,俗稱「中二病」的好發期,希望自己獨一無二,卻還不夠自信和堅定,身體和心理都是小孩以上、成年未滿的狀態。這是串連純真和成熟的交界,走過這裡,也許前途豁然開朗,也許依然懵懂不清,無論如何千萬不要太擔心,…
  continue reading
 
王建民在25歲時,成為台灣第一個在美國職棒球大聯盟(MLB)拿到勝投的投手,在MLB共待了9個球季、拿過68勝。不過,王建民坦言,國中的自己只是個非常普通的選手,球技遠遠排在學弟郭泓志後面,這讓王建民知道,自己並非天賦異稟,但憑著對棒球的喜愛,加上許多時間與精力苦練,才讓自己的棒球生涯能夠站上國際舞台、寫下輝煌戰績。 這集節目,你將聽到王建民與棒球相遇的故事,以及他在棒球訓練中學習到的事情。現任中信兄弟投手教練的他,又會想跟14歲的自己說些什麼呢? 🌟「我的14歲」專欄介紹🌟 14歲、國中二年級,俗稱「中二病」的好發期,希望自己獨一無二,卻還不夠自信和堅定,身體和心理都是小孩以上、成年未滿的狀態。這是串連純真和成熟的交界,走過這裡,也許前途豁然開朗,也許依然懵懂不清,無論如何千萬不要太擔心,…
  continue reading
 
王建民在25歲時,成為台灣第一個在美國職棒球大聯盟(MLB)拿到勝投的投手,在MLB共待了9個球季、拿過68勝。不過,王建民坦言,國中的自己只是個非常普通的選手,球技遠遠排在學弟郭泓志後面,這讓王建民知道,自己並非天賦異稟,但憑著對棒球的喜愛,加上許多時間與精力苦練,才讓自己的棒球生涯能夠站上國際舞台、寫下輝煌戰績。 這集節目,你將聽到王建民與棒球相遇的故事,以及他在棒球訓練中學習到的事情。現任中信兄弟投手教練的他,又會想跟14歲的自己說些什麼呢? 🌟「我的14歲」專欄介紹🌟 14歲、國中二年級,俗稱「中二病」的好發期,希望自己獨一無二,卻還不夠自信和堅定,身體和心理都是小孩以上、成年未滿的狀態。這是串連純真和成熟的交界,走過這裡,也許前途豁然開朗,也許依然懵懂不清,無論如何千萬不要太擔心,…
  continue reading
 
王建民在25歲時,成為台灣第一個在美國職棒球大聯盟(MLB)拿到勝投的投手,在MLB共待了9個球季、拿過68勝。不過,王建民坦言,國中的自己只是個非常普通的選手,球技遠遠排在學弟郭泓志後面,這讓王建民知道,自己並非天賦異稟,但憑著對棒球的喜愛,加上許多時間與精力苦練,才讓自己的棒球生涯能夠站上國際舞台、寫下輝煌戰績。 這集節目,你將聽到王建民與棒球相遇的故事,以及他在棒球訓練中學習到的事情。現任中信兄弟投手教練的他,又會想跟14歲的自己說些什麼呢? 🌟「我的14歲」專欄介紹🌟 14歲、國中二年級,俗稱「中二病」的好發期,希望自己獨一無二,卻還不夠自信和堅定,身體和心理都是小孩以上、成年未滿的狀態。這是串連純真和成熟的交界,走過這裡,也許前途豁然開朗,也許依然懵懂不清,無論如何千萬不要太擔心,…
  continue reading
 
王建民在25歲時,成為台灣第一個在美國職棒球大聯盟(MLB)拿到勝投的投手,在MLB共待了9個球季、拿過68勝。不過,王建民坦言,國中的自己只是個非常普通的選手,球技遠遠排在學弟郭泓志後面,這讓王建民知道,自己並非天賦異稟,但憑著對棒球的喜愛,加上許多時間與精力苦練,才讓自己的棒球生涯能夠站上國際舞台、寫下輝煌戰績。 這集節目,你將聽到王建民與棒球相遇的故事,以及他在棒球訓練中學習到的事情。現任中信兄弟投手教練的他,又會想跟14歲的自己說些什麼呢? 🌟「我的14歲」專欄介紹🌟 14歲、國中二年級,俗稱「中二病」的好發期,希望自己獨一無二,卻還不夠自信和堅定,身體和心理都是小孩以上、成年未滿的狀態。這是串連純真和成熟的交界,走過這裡,也許前途豁然開朗,也許依然懵懂不清,無論如何千萬不要太擔心,…
  continue reading
 
新聞上喧騰一時的板橋幼兒園餵藥案,引發全國家長的緊張與關注,儘管檢警最終調查無確實證據,卻已造成親師生之間的信任破裂,但這個事件也帶動了社會對兒童用藥安全的關注。在醫院裡,醫師看到被惡意餵藥的個案並不常見,但因為不小心、沒留意、欠缺正缺觀念而造成的藥物誤食、中毒等,卻是醫院急診室的日常,其實更需要重視。 根據林口長庚醫院急診室的統計,2011~2015年,18歲以下的兒童在家裡誤食藥物的案件總共近250件,平均每年就有50件因為不同型態的誤食藥物案例送到急診室,幾乎是每7天就會有1件,數量驚人。 《少年報導者》這集「新聞關鍵字」,邀請25年急診資歷、有「兒童急診界百科全書」之稱的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擔任客座總編輯,分享大人小孩必備的兒童用藥安全須知: ➤ 認識何謂「管制藥品」?…
  continue reading
 
什麼樣的人可以當上台灣第一學府「台灣大學」的學生呢?台灣一項研究點出,有錢人家的小孩進到台大就讀的比例是窮人的6倍!而且政府投資在台大學生身上的平均費用,也高於私立學校,造成有錢人家的小孩得到的資源也比較多。 以前常常聽大人說,把書讀好就可以賺大錢,原本家庭並不富裕的孩子,長大也有機會成為有錢人。然而,現在歷年來的統計數據卻告訴我們,教育似乎難以翻轉人生。 這集讀報新聞,你將聽到社會貧富階級,將如何影響孩子的教育發展,教育專家也分享促進社會階級流動的辦法。想要改變台灣高等教育種種問題,究竟要從哪著手? 🗣 讀報人|中央廣播電台客語節目主持人李沅臻 《中央廣播電台》是台灣唯一提供國際廣播服務的公共媒體,把台灣多元面貌透過多國語言專業報導傳送給全球聽眾。《少年報導者》與《央廣》合作,精選合適親子…
  continue reading
 
什麼樣的人可以當上台灣第一學府「台灣大學」的學生呢?台灣一項研究點出,有錢人家的小孩進到台大就讀的比例是窮人的6倍!而且政府投資在台大學生身上的平均費用,也高於私立學校,造成有錢人家的小孩得到的資源也比較多。 以前常常聽大人說,把書讀好就可以賺大錢,原本家庭並不富裕的孩子,長大也有機會成為有錢人。然而,現在歷年來的統計數據卻告訴我們,教育似乎難以翻轉人生。 這集讀報新聞,你將聽到社會貧富階級,將如何影響孩子的教育發展,教育專家也分享促進社會階級流動的辦法。想要改變台灣高等教育種種問題,究竟要從哪著手? 🗣 讀報人|中央廣播電台台語節目主持人李菁 《中央廣播電台》是台灣唯一提供國際廣播服務的公共媒體,把台灣多元面貌透過多國語言專業報導傳送給全球聽眾。《少年報導者》與《央廣》合作,精選合適親子共…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