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 公开
[search 0]
更多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在快速進步的"電驅"時代,這個節目將帶著大家聊一聊身邊逐漸被"電動化"的事物 / 產品,從路上跑的電動車,到屋頂上的太陽。有關電驅的大小事,我們無所不談。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Artwork

1
美味人妻真心話

矽谷美味人妻 KT

Unsubscribe
Unsubscribe
每月
 
矽谷美味人妻謝凱婷KT,在這裡與跟大家一起分享婚姻愛情、個人成長、生活美學、親子教育,節目除了在Podcast 上可以聽得盡興,如果你想跟KT 即時互動,也可以追蹤Clubhouse 帳號@katie.hsieh。生活中的大小事,KT 都可以跟你一起找到解答! ========================================= 矽谷美味人妻 FB: www.facebook.com/kthu1031/ 美味人妻真心話 FB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995253643955293 ========================================= 美味生活HowLiving創辦人,也是知名料理生活家和食譜作家。目前定居在美國矽谷快20年,並擔任矽谷趨勢節目「矽谷為什麼」主持人,定期在FB上分享很多關於美國矽谷趨勢。在2015年創辦美味生活HowLiving,致力發展全球華人料理生活圈,將料理從平面走向數位化,開創許多嶄新原生內容創意, 如短影音食譜, 料理直播節目,深受全球華人喜愛。 接受超過100+台 ...
  continue reading
 
Artwork
 
「矽谷為什麼」是一個連結台灣和矽谷生態的Podcast節目,每週會邀請不同的矽谷台灣人,來分享矽谷的產業趨勢和心得。 「矽谷為什麼-台矽交流平台」: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whysv 由旅居矽谷的詹益鑑 IC 和美味生活 HowLiving 創辦人 矽谷美味人妻 KT 聯手主持,由國發會贊助,與數位時代、Meet創業小聚跨界合作,我們將剖析矽谷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帶您一探究竟矽谷的科技、創投、新創、生物醫學和創新教育。 每週播出: 美西時間 星期三下午5:00 台灣時間 星期四早上8:00 ----------------------------------------- 主持人介紹: 詹益鑑 IC Taiwan Global Angels 創辦人,工程加商管背景。2004-2019 在台灣經歷三次創業、四種產業、五家創投,曾任 AppWorks 合夥人、BioHub Taiwan 助執行長、Startup Genome 台灣新創生態系大使,2020年初旅居矽谷,並於 2021年加入互貴興業擔任策略長,從事數位醫療與生醫產業的投資併購和 ...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Paul 畢業於布朗大學的資訊科學學士學位,也具有 MIT Sloan MBA 與哥倫比亞大學的電機工程碩士。 Paul 也是一位連續創業者,也是 Botrista Technology 的共同創辦人,目前擔任該公司的首席產品官,負責產品戰略、軟體產品管理和飲料配方開發。他在管理分散式遠端團隊的產品管理、定義開放硬體系統的產品藍圖,以及與戰略夥伴共同開發產品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 Paul 曾經是全球第二大無人機系統製造商 Yuneec 的全球軟體總監,負責推動無人機技術的商業應用。也具有風險投資和早期投資經驗和嵌入式軟體和晶片設計工程師的實務經驗。 如果你對人工智慧產品未來將如何透過軟硬體的多方整合技術有興趣,歡迎收聽《矽谷為什麼》! 討論大綱: ✅ 在美國東西岸的生活經驗與創業風氣有何不…
  continue reading
 
後疫情時代,旅遊業在度過世紀寒冬之後,可以想見地即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旅遊旺季。 雄獅集團投資長Ryan 過去曾創辦接棒啟蒙計畫,啟發無數台灣年輕學子。轉換跑道後,則轉向了創投行業,並從創投機構走向企業投資與併購的工作。 也因此旅遊業龍頭「雄獅集團」在2022年與與台灣旅創社群「RTM泛旅遊」合作,合資成立創業育成公司,並推出台灣第一個旅遊創業加速器「NextT旅創加速器」,以國際規格的育成機構,希望用實質的資金挹注,結合科技運用,深度培養旅遊、生活文化、地方創生創業團隊,重新讓台灣品牌軟實力接軌世界,廣泛建立海外商務連結。 你也對後疫情時代的旅遊市場充滿期待嗎?歡迎收聽《矽谷為什麼》! 討論大綱: ✅ 後疫情時代,全球旅遊業的機會在哪裡? ✅ 旅遊業有哪些令人驚奇的科技變革與營運模式變化? ✅…
  continue reading
 
圖靈鏈創辦於2018年,創辦人胡耀傑 Jeff Hu 當年於申請研究所時,注意到「履歷認證」的市場。幾乎所有人都有驗證學歷證書或是身分證明的需求,但驗證過程衍生的高額手續費用與冗長的等待時間,則讓過程相當痛苦,每年讓全球百萬留學生承擔極大的金錢與時間成本。因此 Jeff 便在UC Berkeley擔任訪問研究學者期間,著手改革此一問題,利用了區塊鏈的技術建立了圖靈證書。 圖靈鏈從創辦初期便秉持著改革數位認證市場的使命,產品「圖靈證書」至今客戶亦遍及臺灣、香港、美國,更獲得諸多如微軟創夢盃(Imagine Cup)美洲第三名、匯豐JumpStarter環球創業大賽最佳創新獎等國際大獎肯定。 想知道圖靈鏈還能有甚麼應用呢?歡迎收聽《矽谷為什麼》! 討論大綱: ✅ 為何注意到資料驗證市場的痛點? …
  continue reading
 
過去十年,科技業帶領著美國的經濟發展,並在疫情期間維持了股市,但在通膨與升息雙重利空的情況下,即使是矽谷最強科技巨頭的表現都暗示著:艱難的日子可能要來了。 在加密貨幣和零工經濟等新興市場中,衰退也很嚴重,比特幣光在今年就已經暴跌了三分之二,直接拖累了許多新創企業。各大企業也已經開始對於沒有營利的昂貴業務失去信心,Uber, Meta, Google, Apple 都相繼延宕許多增加開支的計畫。 半導體也面臨衰退潮,三星和蘋果看淡行動裝置的前景,使得美國矽谷相關產業的裁員人數已經打破 10 萬。各家風聲鶴唳之時,又該如何在最壞的市場做最好的準備? 關注美國經濟與矽谷動態,歡迎收聽《矽谷為什麼》! 討論大綱: ✅ 美國市場景氣與未來前景的變化? ✅ 美國市場投資力道的變化? ✅ 矽谷正面臨裁員潮…
  continue reading
 
Tim Lu 盧冠達出身創業家家庭,父親盧超群是鈺創科技董事長,小他四歲的弟弟盧冠杰,在新加坡成立Engine Biosciences生技公司,募得1000萬美元,創下東南亞新創公司募資最高記錄。 盧冠達則從7歲就開始寫程式,盧冠達以醫學和電機的專長,專注研究合成生物學,成為MIT合成生物學中心最年輕的成員。現在已經是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工程與電機工程系副教授,也同時擔任七家生技公司的共同創辦人,他擔任執行長的Senti Biosciences 於2022年上市。除了學者與創業者的身分外,他同時也是生技創投基金NestBio的共同創辦人,並擔任生技加速器 IndieBio 的 Venture Partner。 Tim於MIT獲得EECS的學士與博士學位,並於三年內完成Harvard的MD學程,曾…
  continue reading
 
a16z 是由 Marc Andreessen 和 Ben Horowitz 於 2009 年創立的世界級創投。 Marc Andreessen 和 Ben Horowitz 都曾待過傳奇的網景公司,在創立a16z之前也有多次的創業經歷。 人們都認為 Marc Andreessen 和 Ben Horowitz 是最完美的創業搭檔:兩人經歷了充滿煎熬和無助的創業經歷後反覆苦思:為什麼企業家藝術如此深奧?是不是每個 CEO 都會遇到相同的問題?如果是,為什麼沒有人把這些問題記錄下來?為什麼新興公司的顧問和創投資本家很少有親自辦公司的經驗? 之後的故事你我就都知道了,和成立於 1972 年的紅杉、KPCB,1983 年的 Accel Partner,甚至成立於 1995 年的 Benchmark…
  continue reading
 
太空產業是未來相當重要的產業,卻也是台灣人相對陌生的科技領域。Lewis 洪力德畢業於史丹佛大學機械工程學系,並取得牛津大學企管碩士,曾在EPSON參與自動化生產線的設計,也曾在香港顧問公司負責中國的國際運動品牌。 Lewis 於2012年加入背景相當不同的 SpaceX,陸續管理過七個部門、三千多個火箭零件的開發與生產。2019年離開Space X後加入電池新創公司,攻入電動卡車市場、公司於2020年底上市。 如今在 2022 年加入 FP Solutions,團隊成員包括特斯拉與SpaceX的許多高階主管與資深工程師,目前是 FP Solutions 的共同創辦人與管理合夥人,專注於早期的航太科技、環境科學與自動化領域的早期新創。 歡迎收聽《矽谷為什麼》,了解Lewis 對 Elon M…
  continue reading
 
「矽谷傳說臥底報告」作者尼可跨越多個新創領域,不但是暢銷作家也是「你可學苑」和「你Ker這樣說」節目的創辦人。 尼可畢業於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廣告研究所,喜歡旅行、咖啡,和挖掘有趣的生命故事,除了《矽谷傳說 臥底報告》以外,也著有《舊金山人的口袋地圖》。尼可的職業生涯相當精采,年紀輕輕就具有歷練百大企業、矽谷跨國科技公司和新創公司多年的經驗,如今選擇了在家創業,為自己工作。 尼可現在除了品牌經營顧問的工作外,也繼續經營寫作事業,長期擔任《天下雜誌換日線》專欄作家,以自己的觀點,切入矽谷職場和時事相關的文章,為讀者介紹國際職涯與生活的各種有趣面向。 想知道尼可如何在海外創業的過程中有甚麼有趣故事嗎?想知道尼可為什麼在歷經了近乎完美的海外工作經驗後,選擇為自己創業呢?歡迎收聽《矽谷為什麼》! 討論…
  continue reading
 
沈敬涵 (Hannah Shen) 來自台灣的知名學府,從北一女、台大,一路走到了哈佛,拿到了分子與細胞生物所博士學位,在博士期間,就已經在 Nature 發表了一篇第一作者的文章。 之後眼光獨具的 Hannah,待過了幾間如今估值都一飛沖天的新創企業。第一份工作是在生技軟體公司 Benchling 做業務開發,加入時是公司正處募完A輪,是該公司第十七名員工,如今公司估值美金六十億。 後來 Hannah 待過 BridgeBio Pharma,三年內就從基層的 Associate 升到 VP of Asset Acquisition。帶領五人團隊,尋找、研究以及新創立超過十五個子公司,研發不同的罕見疾病與癌症標靶治療,而公司在這段時間也從 Series B 到 IPO。 如今 Hannah …
  continue reading
 
Wework 創辦人 Adam Neumann 有兩個傳說等級的創業故事。 第一,在 2017 年,Adam Neumann 與軟銀集團執行長孫正義在車上閒聊不到15分鐘後,就成功獲得來自「創投之神」挹注44億美金,估值一度高達470億美金。Adam Neumann 瞬間從一個跟人借公寓來睡的落魄創業家,成為時代雜誌最有影響力人物之一。 第二,Adam Neumann動用公司資金,購買了6000萬美金的噴射機與豪宅。還因為只是喜歡衝浪,用公司的資金,投資了跟公司業務完全無關的「造浪器廠商」。最終公司被迫重組、董事會洗牌、上市計劃延期、Adam Neumann被拔除執行長職務。 很誇張?更誇張的在後頭。 導致公司破產重組的Adam Neumann,最後卻拿了17億美金的分手費,開創了一家幾乎完…
  continue reading
 
Sibyl Chen 目前是 Berkeley SkyDeck 加速器的總經理,同時也是一名天使投資人。在加入 SkyDeck 之前,曾經擔任新創公司 Matterport 的夥伴開發與行銷總監,也曾創辦社群電商平台 Found Eats 並擔任營運長。 創業之前有八年以上媒體與影視經驗的 Sibyl,參與多部跨國電影 (如白銀帝國) 的製作,並於2012年出版 《Our Treasury – The Shaping of First-Generation Taiwanese Americans》。出生於科羅拉多,並擁有 UC Berkeley 與牛津大學的政治學與經濟學學位,也取得Johns Hopkins 的國際關係碩士。 《矽谷為什麼》很榮幸能邀請到 Sibyl 來談談自己在擔任天使投…
  continue reading
 
自2010年以來臺灣經歷了新創的關鍵10年,從荒蕪的沙漠逐漸灌溉成一片雨林,而臺北市政府團隊絕對是關鍵的灌溉者之一,過去8年來致力於建造與推展友善的創新創業環境,在2019年《全球新創環境報告》臺灣更首次被列入新興創業生態系名單之中,並且是以臺北為代表。 這絕對不是單獨由政府從政策制定與制度調整可以達到的成果,必須是政府、企業、創投單位與新創團隊等一同協力建構且使整體新創生態系轉變才能得到的果實。 我們今天很開心能邀請到臺北市創新創業生態系的幕後推手之一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林崇傑局長一同暢談臺灣這些年的新創發展以及臺北市政府是如何協助新創團隊帶入國際思維。歡迎收聽《矽谷為什麼?》瞭解更多臺北創新創業發展動態! 討論大綱: ✅臺北如何成為青年創業家的創業搖籃? ✅如何吸引各個企業與人才來到臺北…
  continue reading
 
開放、明亮、地上放了許多懶骨頭沙發的開放式辦公空間,曾經是矽谷科技公司的形象之一。但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顯示,開放式空間對於維持員工的專注與合作性,可能不一定是件好事。新創企業Room則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解法,建造了模組化且平價的個人專注空間,用於電話亭與會議室,試圖改造現代工作場合的環境。 Brian Chen 是新創企業Room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在創立Room之前,他曾創立SmartBlue智慧行李箱。Brian 在美國出生長大,一直到中學階段才回到台灣,之後再回美國接受高等教育,他從 MIT Sloan 輟學後就投入創業生涯,也是Y Combinator 校友,職涯多數時間都在新創科技公司合作或是擔任顧問的角色。 你好奇 Brian 將如何帶領Room,創造新的矽谷辦公室空間文化嗎? …
  continue reading
 
隨著全球正在重建疫情後的生活、國際情勢持續波動、原物料與國際物流的持續不穩定之下,需求與供給的流動縮減,美國科技業巨頭也即將結束過去長達十多年的景氣熱潮,迎來另一波下行階段。 對許多千禧世代來說,這一波景氣下行,可能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有感的衝擊。景氣不只影響了大國的貨幣政策、升息問題,也可能會影響了許多職位在公司的福利、股票的價值,甚至必須面對大規模資遣。 《矽谷為什麼》將從國際經濟與公司治理的面向,深入剖析這次景氣下行的相關原因,探討美國科技公司將如何調整業務、如何改變科技業的人才流動,以及個人財務會遇到甚麼樣的衝擊,又將如何應對? 精彩可期,歡迎收聽! 討論大綱: ✅ 為什麼景氣開始走入下行循環? ✅ 國際經濟與貨幣政策將如何因應? ✅ 公司面對不景氣,將會如何縮減開支? ✅ …
  continue reading
 
Etsy 創立於 2005 年 6 月 18 日,由 Robert Kalin,、Chris Maguire 和 Haim Schoppik 成立。三位創辦人都是藝術家出身,以「讓手作商品得到更大的銷售市場,改變全球經濟體系」為理念,希望幫助創作者將商品賣到全球市場。 曾在 UCLA 取得 Computer Science MS / PhD 的謝居呈,在 eBay 和 Amazon 工作過之後,受到 Etsy 團隊的吸引成為公司的資訊長,負責 AI / ML / Data Science 相關的業務,帶領工程團隊、研發團隊與產品團隊。此外,謝居呈也擔任Google在AI / ML / Data 顧問委員會的諮詢委員。 《矽谷為什麼》有幸能邀請到謝居呈,以 S&P500 上市公司高階主管的身分…
  continue reading
 
《矽谷為什麼》將開播以來所匯聚的跨產業人脈網路,從線上的 Podcast 轉化成實體的產業聚會,串聯北美各大社群共襄盛舉。邀集五大科技領域,超過25位各領域知名大神降臨,分享產業第一手的科技趨勢。把這段時間所累積的人脈與洞見轉為北美台灣科技年會中最重要的原動力。 北美台灣科技年會是由矽谷影響力基金會、 創業小聚 Meet Startup、台灣全球天使投資俱樂部TGA主辦的跨領域科技年會,也是《矽谷為什麼》兩位主持人 KT 與 IC 的最新力作! 本集《矽谷為什麼》IC 跟 KT 將與你分享整個「北美台灣科技年會」誕生的過程,從開播到疫情爆發,北美臺灣人的動向以及產業脈動,以及最近KT與IC如何籌備年會的過程。相當少見地將千人活動的籌備過程,一點一滴地呈現在大家的面前。會中囊括AI與資料科學、…
  continue reading
 
畢業於清大材料所的龔南葳博士,在職涯前期勇敢地放棄了在聯電的工作機會,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自此展開一段「不一樣的人生」。年紀輕輕的她,已經具有創立3dim、Circular2 與 Figur8三家公司的經驗。 Figur8 是一家以穿戴式裝置捕捉肢體動作的公司。利用身上的感測器,可以了解人在運動時,肌肉、骨骼與韌帶間的相互作用。這些數據對於運動醫學、職業運動的發展都非常重要。職業選手可以利用這套系統,修正動作上的缺陷,讓表現更好;骨科醫師則能夠觀察患者的身體在動態下更細微的變化,填補了長久以來運動醫學界的一大需求。 除了創業,龔南葳也從一位女性創業者的角度出發,談談她對台灣與美國創業環境的觀察;相較矽谷,人在波士頓的她,又有著甚麼樣不同的機會值得關注…
  continue reading
 
募資簡報是新創企業在投資者與創投面前,建立第一印象時最重要的文件。對於新創企業來說,不斷琢磨募資簡報,是新創企業在每一個階段都應該用心的基本功。 但簡報該如何呈現才能緊緊抓住投資人的目光?線上簡報和實體簡報又有甚麼差異嗎?你知道隨著公司發展,不同時間點應該要在募資簡報中置入甚麼重點呢?如何進行簡報才是最有效的溝通呢? 《矽谷為什麼》兩位主持人都有多次成功的募資簡報經驗,這次要來公開募資簡報的最重要的成功心法,務必收聽! 討論大綱: ✅ 為何需要募資簡報來進行溝通? ✅ 公司不同發展階段的募資,簡報中各別需要哪些重點? ✅ 線上簡報?實體簡報?不同版本的重要性? ✅ 募資簡報和企業簡介的差別? ✅ 十頁募資簡報,應該如何分配最精華的內容? ============ 主持人介紹: 詹益鑑 IC …
  continue reading
 
Spokeo 成立於 2006 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是畢業於史丹佛大學經濟、電機雙學士與電機碩士的臺灣留學生湯京曄 Harrison Tang 和三位大學朋友一同創立的公司,目前是全美前三大尋人搜尋引擎公司中排名第二的網站。 湯京曄因經營Spokeo的成功經驗,榮獲安永(Ernst & Young)大洛杉磯地區顧客服務類傑出企業家獎, Spokeo 則在2015年及2016年連續兩年,被知名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 ,評選為成長最快的前500名科技公司,是繼雅虎(Yahoo)創辦人楊致遠、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後,來自台灣最成功的網路創業者之一。 Spokeo 在創業兩年後就達到損益兩平,並逐年成長,2015 年的年營收更達到7千8百萬美元;公司也從最初的4人發展到200餘人,成長…
  continue reading
 
天使投資是投資的一種形式,最早源於紐約百老匯,用在那些最早投入特定劇本與劇團的富商,在八零年代後開始於美國普及。天使投資人通常是產業界中具有一定經歷和影響力的投資者,對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新創企業,直接給予關鍵的投資。 由於天使投資所面對的是非常早期的企業,因此投資也往往伴隨必然的高度風險,因此也出現了全新的模式:「天使投資俱樂部」和「群眾天使投資」。天使投資俱樂部集合了眾多會員的資源,相互幫助,尋求案源也相互分享經驗,讓會員之間能夠有所交流。 天使俱樂部很多是知名大學或是組織所發起的,相當仰賴由校友或會員所形成的人脈網絡,這樣的人脈網絡某種程度上確保了天使投資人與新創企業間有較為相同的價值觀,減少磨合的時間。 你也想要了解天使俱樂部、群眾天使投資與SPV架構嗎?那務必收聽這集的《矽谷為什麼》…
  continue reading
 
華威國際(CID Group)合夥人羅文倩 Lisa 畢業於台大電機系及政大企管所,對於台灣、北美與中國的直接投資具有豐富的經驗。 Lisa 在中華開發工業銀行工作6年期間,先後就職於直接投資部和海外事業部,參與了台灣和北美地區涉及PC、半導體、通訊和材料等產業的大量投資項目。1998年,Lisa被派往美國矽谷設立中華開發工業銀行美國投資管理公司,擔任執行董事並管理1.5億美元的資金,負責投資和融資的同時還出任多家被投資公司的董事。2004 年,加入 CID Group 並開始負責中國直接投資團隊的布建、擬定並執行相關策略,具有台灣、美國及中國的跨國職涯。 想了解更多關於 Lisa 的跨國工作經歷嗎?想了解她如何解析台灣、美國及中國市場的投資經驗嗎?歡迎收聽《矽谷為什麼》,開啟你對創投與投資…
  continue reading
 
對於新創者來說,在創業初期選擇加入孵化器、育成中心、垂直加速器或是 Venture Studio ,來讓團隊快速進到下一個階段,是極為關鍵的決定。 以天使投資人為例,天使投資人願意負擔的風險相對較高,對創業者來說除了能夠得到初步資金之外,也是累積人脈資本的大好機會,能夠以此為出發,打入投資者的關注範圍。 這集讓讓具豐富經驗的 IC 與 KT,就孵化器、育成中心、垂直加速器、Venture Studio 等各種創業加速器,做出全面分析。 資訊密度極高,和我們一起來盤點各種新創資源吧,務必收聽! 討論大綱: ✅ 各種創業加速器差別何在?之間的關係又是為何?新創該如何選擇? ✅ 加速器生態系與其產業的崛起過程? ✅ 加速器有哪些分類,它的演進又是為何? ✅ 加速器與創投是競合關係?還是互利共生? …
  continue reading
 
Block, Inc. 成立於 2009 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前身為推特(Twitter)共同創始人 Jack Dorsey 領軍的數位支付公司 Square, Inc.。 2021 年 12 月更為現名,為一家專注於區塊鏈金融服務的科技公司,旗下業務跨足支付服務商Square、行動支付程式Cash App、閃電網路開發套件(LDK)和比特幣開發套件(BDK)Spiral、串流音樂服務TIDAL等服務,有著非常完整的生態系。 而 Block 臺灣分公司負責人鄭汶潔 Wen,也如 Block 一樣對科技與未來有著多變的想像。畢業於政治大學外交系和澳洲新南威爾斯商學院碩士的 Wen,曾任職鴻海與 Dell 電腦,專精於供應鏈管理和硬體營運 (Hardware operation),在科技…
  continue reading
 
全球疫情即將告一段落,資本市場修正也放緩了新創上市熱潮。但全球新創獨角獸數量由2020年底的563家暴增70%到去年底的959家,並在今年二月初突破一千家。這一千隻獨角獸,美國佔比52%,中國20%,印度10%,剩下來自英、德、法、巴西、印尼、南韓這些G20大國。小國中最出色的是以色列20家,新加坡12家,荷蘭6家,甚至瑞士都有5家,而台灣居然一家都沒有。 究竟建立出獨角獸,與創業家的性別、學歷高低、創業時的年紀,或產業經驗有關嗎?與畢業自哪個大學有關嗎?與科技公司經歷有關嗎? 想知道答案嗎?歡迎收聽《矽谷為什麼》,答案可能超乎你的想像! 討論大綱: ✅ 獨角獸在全球的分佈 ? ✅ 孵化出獨角獸的主要因素 ? ✅ 臺灣為何難以生出獨角獸 ? ✅ 甚麼樣的創業者有高度機會能夠孕育出獨角獸? ✅…
  continue reading
 
臺灣的創投其實發展的比中國還早,1982年就從美國導入創投的概念,並在80年代中期帶動許多新興產業;30多年來投資超過16,000家公司,帶動的總資本約3兆新台幣。 臺灣的上市上櫃公司中,每三家就有一家曾經接受過創投資金的協助;這個比例在科技業更高,幾乎每兩家公司,就有一家接受過創投資金的協助。但想要成為創業者、投資者的你,真的了解臺灣的創投生態嗎? 此次有幸能夠專訪撰寫《臺灣創投攻略》的方頌仁博士,來談一談他這些年來對矽谷與臺灣的新創產業有甚麼樣的體悟,以及對臺灣有心想要進入國際市場的創投與創業者,又有甚麼樣的建言? 歡迎一同收聽,補完你對台灣創投產業的認知! 討論大綱: ✅ 創立達盈創投的心路歷程? ✅ 達盈天使基金的特色? ✅ 發表《臺灣創投攻略》的動機與目標? ✅ 臺灣過去這些年來新…
  continue reading
 
矽谷不僅是地名,更是一種文化,矽谷或許無法複製,但台灣必須與之連結,它的DNA與成功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鏡。 今年 5 月《矽谷為什麼》邁入第 100 集,邀請了眾多矽谷各領域專家一同深入探究台灣人的矽谷經驗與實地觀察。同時,我們也將Podcast的精華淬鍊成文字集結成冊,從科技產業趨勢、公衛醫療與生技、天使、加速器、創投與募資,以及創業故事、企業與職場文化,多面向地呈現出矽谷的現況與特質。彙整了讓讀者切身感受矽谷的脈動。 這集,我們不但會與大家一同分享新書的精彩內容,也會跟你一起聊聊近期矽谷動態與國際情勢。如果你的腦中、心中、企業文化中,有那麼一點矽谷,本書及節目不僅能讓你瞭解矽谷的過去,更能掌握矽谷的現在,以及對未來的影響,幫助你實現屬於自己的未來! 歡迎一同收聽IC與KT聊聊《矽谷為什…
  continue reading
 
延續前一集 YC 對新創團隊所提出的警訊公開信,世界經濟正走到關鍵的十字路口。本周 ICKT 將請到前加州財政部資深經濟學家、現任加州發展服務部研究首席 Charles Liao 與我們談談在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的各種可能。 Charles Liao 畢業於臺灣大學,並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取得經濟學博士,目前在加州發展服務部研究首席 (Research Chief),並在加州大學戴維斯經濟系客座教授,學界資歷相當深厚。研究領域包括經濟預測、公共財政、公共政策研究、國際貿易與金融、預算編列,對於美國經濟了解相當深入。目前也同時是熱門 Podcast 「Bitesize Economics 一口經濟學 」的主持人。 想了解現在複雜的國際情勢,對個人或是企業的影響嗎? 想了解升息與通膨如何影響新創…
  continue reading
 
Winter is coming,新創寒冬即將到來,你準備好了嗎? 全球斷鏈、量化寬鬆時代所致的通膨,與市場數據證實後疫情時代消費行為改變的預期,引爆如 Shopify、Netflix 等上市科技公司的業績、股價、市值的雪崩式下滑。 YC 罕見地寫了一封公開信討論了,未來許多新創可能會面臨資金斷鏈的現象。過去 13 年來的資金嘉年華,很有可能即將關上大門。建議所有的新創創辦人積極確保資金挹注,保護自己的產品、員工與公司度過這段時機。 YC 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警訊?又有甚麼實質的建議值得臺灣新創參考? 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如何在風暴中站穩? 歡迎收聽《矽谷為什麼》,一起來了解如何未雨綢繆。 討論大綱: ✅ 為什麼挹注新創的資金即將大幅萎縮? ✅ 未來幾個月經濟會壞到什麼程度? ✅ 應該準備多少準…
  continue reading
 
很少有人能像Dreamhub Ventures 創辦人黃世嘉,有著這麼豐富且跨域的創業經驗! 台大工管系畢業、創立北歐櫥窗和 Dreamhub,目前擔任雷雨資本合夥人的黃世嘉。早年在挪威工作,是 Opera Software 第一位亞洲員工,將 Opera 帶進中國、日本、韓國市場,與Google、CNet、Amazon 等國際公司達成合作。 也曾多次參與創業,做過社群服裝品牌、投資過多個社交電商,並協助公司進行互聯網+的策略,擔任過Appworks、工研院、YEF等多家新創公司的創業導師,是台灣少見有各種國際經驗,且經歷多個領域的創業者。 這次 ICKT 邀請到創業經驗豐富的黃世嘉,來談談這些年來身為多重創業者的過程,以及對臺灣未來的各種看法。 討論大綱: ✅ 矽谷及北歐的工作、求學經驗對…
  continue reading
 
離開了 0 到 1 的突破性創新期,公司從1到100的成長之路,也是創業者所面臨的極大挑戰。 談到新創企業的創立或投資,團隊,絕對是關鍵。創業可以比喻為「從0到1(找到商業模式)」與「從1到100(進行規模化)」兩個階段,但新創公司的組織成長,則不只兩階段。依據事業發展與團隊規模,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六個階段,並且分別有不同的資金來源分佈與核心議題。 這次 IC&KT 將會從要來和各位創業者分享,如何在新創發展的不同階段,打造建設最適合的狀態! 討論大綱: ✅ 創業團隊不同時期的不同核心議題? ✅ 公司文化的建立與重要性? ✅ 何謂公司成長的六個階段、兩個時期、兩種能耐? ✅ 在不同時期的團隊,開拓型與守備型人才的聘用時機? ✅ 創業者成功的關鍵時期與投資單位的選擇? ============…
  continue reading
 
!!《 矽谷為什麼 》100 集了!! 從 2020 年 3 月以來,《 矽谷為什麼 》關注過無數矽谷的大小事,從矽谷疫情快報到科學防疫,再到各國紓困政策以及疫苗發展;從臺美新創企業在全球的發展到創業家如何組成團隊和創業的經驗分享,主題橫跨了生醫科學、金融、區塊鏈、創業生態等等。 《 矽谷為什麼 》開播至今已訪問超過 40 位矽谷臺灣人,收聽數累積也達到近 80 萬人次,為臺灣與矽谷間的科技人、新創圈建立起了相當重要的資訊流通管道。 本集 ICKT 將與我們一起回顧過去 100 集精彩內容,並分享他們心中的感觸。另外,也將在節目中揭露,他們最近正在進行哪些新計畫?於節目中,也有神秘活動等著各位觀眾一起參與! 趕快邀請朋友聽這集《矽谷為什麼》,一起留言、拿好禮! 討論大綱: ✅ 將近兩年來異地…
  continue reading
 
江夢熊博士 Michelle 是矽谷連續創業家和投資家,畢業於台大電機系、並於 UC Berkeley 取得博士學會,目前是 Impact Science Ventures 創辦人暨管理合夥人。 江夢熊博士曾創辦三家高科技硬體公司Chirp Microsystems、PINC Solutions、Onix Microsystems,皆成功出場。Michelle 也曾經擔任過日本 TDK 集團和矽谷美光集團的高階主管,對於高科技硬體產業的技術面,有著深入的了解外,也有豐富的併購經驗,專為科技公司訂定進入新市場和業務增長時的戰略和執行計劃。 這次 IC&KT 邀請了熟悉硬體產業的江夢熊博士,來到節目中分享硬體新創的經驗談,以及對 Impact Science Ventures 未來的想法,歡迎收…
  continue reading
 
從 0 到 1 的創新,其實是由無數個 1 所組成的突破性創新,而一家新創公司的建構也是如此,其中的致勝關鍵及陷阱層出不窮。 團隊創始初期一直到進入資本市場,絕大多數的團隊會經過大量的產品測試及最小規模化測試,進而找到市場切入點;在團隊規模人數上,也隨著產品的雛形到成熟不停的攀升。商品策略、資源規劃、人才配置等問題接踵而來。 另一方面,2013年美國《管理期刊》中的一篇研究提到:60%的新創公司失敗,都是栽在團隊問題。許多投資人或創投幾乎都會提到,他們最看重的是新創的「經營團隊」。但隨著新創公司從草創階段進入成長擴張期,原本將公司從 0 分帶到 60 分的團隊,和日後能夠將公司從 60 分再往上提升到 80 分、90 分的團隊,從人才組成到人格特質也都大不相同。 這次 IC&KT 要來和各位…
  continue reading
 
說到矽谷,你想起的是甚麼? 是 Apple, Facebook, Google, AMD 等科技企業? 還是從車庫出發,不斷寫程式,最後募了一大筆錢的年輕新貴們? 你有想過矽谷不但有嚴重空汙;一天到晚停電就算了,還會森林大火;通勤極為痛苦;鼎鼎有名的大學教授,卻窮到要睡車上;即便年薪千萬台幣,還是買不起房;最誇張的是,甚至還有野生獅子會闖進民宅嗎? 這種種的奇遇都太超乎我們對矽谷的刻板印象,這也只有勇敢跳出翻譯圈,成為工程師的跨領域作者「鱸魚」,才能有此等敏銳的細膩觀察。 正因為添加了更多的人味,鱸魚在矽谷的深度田野調查報告《異類矽谷》,才會如此有趣。 我們知道,此時你一定還想知道書上很多沒寫的細節吧?關注矽谷的你絕對不能錯過,來聽鱸魚和我們分享在矽谷多年,絕對精采且生猛有力,活跳跳的《異類…
  continue reading
 
何英圻先生是 91APP 創辦人暨董事長,於2013 年看到了未來零售數位轉型領域的機會,創辦 91APP,目前已幫助上萬家品牌廠商進行數位轉型,實現OMO虛實融合,91APP 2021年代收金流高達新台幣 170 億元,也是目前台灣第一家成功上櫃的原生 SaaS 軟體公司。知名客戶包含 全聯、全家、康是美、寶雅、LVMH集團、VF集團等等,激勵許多數位軟體新創公司。 隨著電子商務發展已經超過二十餘年,數位科技推陳出新,加上疫情衝擊,這幾年的零售業備受挑戰。91APP 在疫情期間,也協助非常多實體零售度過難關。 《矽谷為什麼》很榮幸邀請到何董事長,除了談談電商和網際網路的發展之外,也將分享這些品牌主是如何帶領企業應戰科技洪流及面對疫情的新常態,同時將邀請董事長談談接任台灣最大網路軟體協會「T…
  continue reading
 
「你可以拿走我全部的資產,但只要把我的人留下,我就能把所有失去的錢賺回來!」 通用汽車總裁曾發下如此豪言,證明了團隊和人才的重要性。 創業團隊必須用最高效率追求共同的目標,才能充分地運用手上有限的資源,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經得起考驗、而且能對抗困境的創業者應該都會同意,擁有一個同心協力、又具有核心能力的經營團隊,是公司成功必備的基礎。 當公司處在快速成長階段,在升遷、招募核心成員的同時,也會需要更多新成員加入團隊。如何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思考收錄成員的條件、分配成員的股權結構,甚至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如何汰除不適任的成員,都必須是在一開始就列入思考的重要問題。 這次《矽谷為什麼》 要來和各位創業者分享,如何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建立起自己的團隊,讓你邁向創業成功的一大半囉! 討論大綱: ✅ Founde…
  continue reading
 
延續上一集,《矽谷為什麼》相當榮幸地邀請了矽谷創業之神陳五福董事長,談了許多過去輝煌的經歷。這一集我們將了解董事長對台灣新創的未來有哪些觀察與期待。 陳五福董事長在下集中將暢談從創業者轉為投資人時所經歷的認知改變,隨著投資經驗的增加,看的團隊也越來越多,技術也不斷更迭,董事長也會分享該如何思考早期投資的策略,如何鎖定自己適合的領域做縱向投資。 另外,董事長也接觸不少臺灣與美國的新創團隊,他也將在節目中分享這兩種背景的團隊有甚麼文化上的差異。今年董事長也即將接任 SVT Angels 理事長的角色,我們也將了解董事長對台矽之間的創業、投資與連結,有怎樣的期待跟執行目標。 精彩可期,歡迎收聽。 討論大綱: ✅ 走上創投之路,心態上與創業者有什麼認知差異? ✅ 多年的投資經驗的體驗與收穫? ✅ 如…
  continue reading
 
《矽谷為什麼》相當榮幸能夠邀請到在臺灣與美國之間,協助育成無數新創企業的矽谷創業之神陳五福董事長,這集先來聊聊陳五福董事長過去輝煌的經歷。 陳五福董事長曾就讀於加州柏克萊大學電腦科學博士班,90年代因應美國科技業蓬勃發展,成立多家公司皆被大企業收購或成功上市,2000年於美國矽谷及上海創立 Acorn Campus 橡子園育成中心,並擔任董事長。 2014年迄今將重心轉回台灣,並成立橡子園顧問有限公司,現任董事長一職。美國《紅魚》雜誌(Red Herring)選為2000年十大創業者之一 .於美國獲頒Optix 2001光纖產業終身成就獎。曾獲《富比士》雜誌選為全美國前一百名創投者之一 如今陳五福董事長也成為 SVT Angels 的一員,並於今年接任理事長,持續為台灣新創在台美之間打開新局…
  continue reading
 
【緊急企劃】烏克蘭戰爭:科技巨頭共同抗俄的影響力 烏克蘭戰爭將近兩周,即便各國對俄羅斯祭出史無前例的經濟制裁,但戰火依舊,完全沒有看到要停戰的跡象。 在這麼艱難的時刻,矽谷的科技巨頭們也沒有缺席。我們看到烏克蘭副總理兼數位轉型部長 Mykhailo Fedorov 不斷地透過社群媒體對外發聲,向 Elon Musk, Tim Cook 等科技領導者喊話,希望能透過各種方式提升自己的戰力,並抑制俄羅斯的攻擊。 我們看到的是全新的混合式戰爭,除了實體戰場外,社群媒體的輿論戰、虛擬貨幣的貨幣戰、真假新聞的媒體戰爭與高科技的戰場管理。這不僅僅對全世界都相當重要,對長期處於備戰壓力下的臺灣,也尤其值得學習借鏡。 這次《矽谷為什麼》將深入探討虛擬貨幣和矽谷的科技,將如何在俄烏戰爭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討論…
  continue reading
 
現金流指的是進出公司的現金流量,是公司治理中最重要的一個指標之一,可以用來評估一個企業的財務能力。 如果有大量現金流入,則企業有更好的能力可以再投資、購買設備、擴大公司規模等等。相反地,如果有大量現金流出,則企業可能會入不敷出,應對危機時的能力也會較差。可以說掌握現金流,是新創企業最重要的基礎工作。 這次《矽谷為什麼》將更深入地探討如何掌握現金流,合理設定目標與控制成本,是創業路上的你最需要知道的經驗談。 討論大綱: ✅ 現金流是甚麼? ✅ 現金流、營收與稅務之間的關係? ✅ 如何設定獲利目標,而股東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 如何管控成本與風險? ✅ 週轉率到底要多久是合理的? ============ 歡迎與我們討論 「矽谷為什麼」 FB粉絲頁 bit.ly/39xLlDR 「矽谷創新趨勢…
  continue reading
 
「要怎麼樣才能打進國際市場?」 「矽谷的加速器,與台灣的有甚麼不同?」 「矽谷好貴,也許前進東南亞是個更好的選擇?」 身為新創企業主,你也想獲得國際創投青睞嗎? 那你考慮過在周邊區域的多個市場,拓展業務嗎? 創投就和其他的行業,別無兩樣,有特定的工作流程跟思維邏輯。理解創投的需求和營運模式,和創投一起達成目標,才是更容易獲得關注的不二法門。 這次《矽谷為什麼》邀請到基石創投的共同創辦人Brandon 江旻峻,來聊聊他對矽谷與台灣投資環境的觀察! 討論大綱: ✅ 區域投資觀點:矽谷與東南亞的應有的市場發展與募資策略 ✅ 身為創投,如何進入北美募資市場? ✅ 對台灣與矽谷的比較與觀察? ✅ 對於未來三年可能的投資趨勢,有甚麼看法? ✅ 台灣的加速器與矽谷的加速器產業有何差異? 來賓介紹: 江旻峻…
  continue reading
 
「我有個可以改變世界的好點子,拜託投資我!」 「我們公司要在美國上市!」 「我只缺了這筆資金,錢一進來,後面就好辦了!」 這是不是聽起來很熟悉,是不是很多新創企業主或是創投們每天都會聽到這些日常對話? 但創業圈有句老話:「沒有好與壞的創投,只有適合或不適合你的創投。」身為一個在創業圈打滾的 OG 級創業家,當你的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尋找適合的創投來幫助你飛高高,是務必修練的功課之一。 快跟著KT與IC,來聊聊創投101,如何找到你命中注定的完美創投吧! 討論大綱: ✅ 創投的定義與台灣創投生態 ✅ 應該要找天使投資人、創投還是加速器,其中的差異又是為何? ✅ 該如何評估創投的類型,做好功課? ✅ 創投的經營型態有哪些? ✅ 了解創投的投資領域 Powered by Firstory H…
  continue reading
 
蕭世嘉博士 Sonny 於 2004 年自台大化學系畢業後,直攻UC Berkeley化學系博士學位,在Matthew 實驗室特有的跨領域思維薰陶下,2011年取得博士學位後即選擇創業,以美國SBIR補助經費取得 UC Berkeley 授權,在矽谷成立癌症治療新創 Adheren。 2016年與旅美醫藥專家楊育民博士,共同創辦 Acepodia 育世博,將 ACC (Antibody Cell Conjugation,抗體細胞連結技術) 應用至抗癌藥物的開發與應用。 這次我們有幸邀請到蕭世嘉博士 Sonny,來與我們談談如何從一屆博士學生,在美國落地開花,在全球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討論大綱: ✅ 身為一個外國博士生,如何取得資源設立生技公司? ✅ 生技產業入行門檻極高,最重要的本質是? ✅…
  continue reading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全球的創投、私募基金或是國家主權基金都紛紛投入新創投資,隨著股市高漲,造就了相當好的成績單:根據 Crunchbase 報導,2021 年全球的創投投資金額累計約 6430 億美金,相較於 2020 年的 3350 億美金,成長了92%之多。2021 年第三季,全球新創的交易筆數更高達 3,518 筆,交易金額也達到 820 億美元。 但 2022 年 1 月才剛過不到 26 天,由於美國聯準會宣布升息且縮表,美國股市受到重創。區塊鏈市場也深受打擊。2022 年英美兩國有看似要與 Omicron 疫情達成共存的趨勢,對於新創圈的資金流向,又將會帶來甚麼衝擊? 讓我們回顧2021創投基金動向,也同時邁向2022新創投資的下一步。 討論大綱: ✅ 從紓困方案的推出到創投基金募資…
  continue reading
 
DeFi 全名為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的簡稱,相較傳統需要仰賴銀行且受到政府高度監管的中心化金融 CeFi(Centralize Finance),DeFi 是顛覆傳統金融業的未來趨勢。 過去中心化的傳統金融由於需要許多中介機構如銀行、保險業者、證券交易所的參與才能提供服務,而且需要進行繁瑣的身份認證,才能進行貨幣買賣交易或是抵押、借貸、購買保險等金融服務;DeFi 則利用了區塊鏈的技術,簡化了身份認證的程序,更提高了安全性;也因為跳過許多中介機構,可大幅降低服務費與營運支出的問題,因此逐漸發展出有別於傳統金融體系的商品。 你也對DeFi的願景躍躍欲試嗎?也想踏進去中心化的世界嗎?快來聽這集。 討論大綱: ✅ 甚麼是DeFi ( 去中心化金融 )? ✅ 區…
  continue reading
 
2021 年延續了 2020 年的恐懼和不安,體現了新創界的堅韌和靈活,疫情仍然持續,為了即將來臨的 2022 年做好準備,我們一同回顧了今年的重大變化,邀請您一起來思考今年的意義以及這期間的變化對未來的影響。 1. 遠端商機:遠距工作+零工經濟 遠端工作和教育 2. 資本市場熱潮:新創企業紛紛以 SPAC 上市的方式取得資金,年輕散戶跟著搶進投資 3. 電動車:無人駕駛技術大幅增進,油車將面臨大幅更換 4. 航太科技進展:太空酬載企業投入商用,打開高速衛星網路與太空旅行市場 5. 全球供應鏈大塞車:海運空運大塞車,影響全球供應鏈佈局 和我們一起回顧《矽谷為什麼》這一年來所關注過的議題,一起迎向 2022 ! 討論大綱: ✅ 遠距生活、教育有多少未來商機? ✅ 年輕世代利用社群力量組成散戶戰…
  continue reading
 
2021 年延續了 2020 年的恐懼和不安,體現了新創界的堅韌和靈活,疫情仍然持續,為了即將來臨的 2022 年做好準備,我們一同回顧了今年的重大變化,邀請您一起來思考今年的意義以及這期間的變化對未來的影響。 1. 元宇宙:Facebook 改名 Meta,象徵元宇宙時代的來臨! 2. 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熱潮持續,比特幣與以太幣在11月創新高 3. 開放式晶片架構:全球晶片荒 ,半導體晶片走向的多元時代 4. 5G:高速行動網路時代來臨,各種應用走入消費市場,各種產業應用相應而生 5. 數位醫療:數位醫療爆發,影響藥物開發與遠距醫療市場 和我們一起回顧《矽谷為什麼》這一年來所關注過的議題,一起迎向 2022 ! 討論大綱: ✅ 元宇宙與 AR 產業的未來前景? ✅ 區塊鏈、加密貨幣甚至是 …
  continue reading
 
COVID-19疫情為全球經濟環境帶來前所未見的波瀾,並為資本市場帶來急遽震盪。這次疫情促使新藥、疫苗、以及防疫醫材等生醫類股受到市場空前關注。今年6月,台灣生技產業更是創下 1.3 兆元的總市值紀錄,不但比去年同期成長 22.87%,更是10年前生技總市值的5倍以上,也是台灣生技股繼2016年的投資狂潮,休養生息4年後,再次登上的榮景。 持續深化新創與國際交流是強化台灣生醫產業的重要方式。今年選送三家優秀生醫新創參與 Berkeley 生醫創新加速器參與培訓,並連結當地市場。 這三家公司包括致力AI精準醫療的先勁智能,以及專精癌症新藥的安邦生技和北醫衍生新創兆益生醫。除了提供生醫先進課程外,這項計畫也將利用 Berkeley 豐厚資源,協助連結美國生醫相關企業、投資人及醫院,以進行商業合作…
  continue reading
 
繼上次《矽谷為什麼》邀請到簡立峰博士,暢談他在 Google Taiwan 期間如何提拔人才之後,有許多精彩的討論。這次則邀請到 iKala 執行長程世嘉 Sega ,來談談在簡博士加入 iKala 後的改變,以及多次轉型的 iKala 如何應對下個世代的科技變革。 今年也恰好是 iKala 10 周年紀念,一路走來,iKala 的使命是「AI 賦能」,讓客戶能夠以 AI 為核心來達成事業轉型、加速、及創造新商業模式的目標。走過 10 周年,創業團隊能夠幾乎沒有走散,這也是新創圈非常少見的現象。領導團隊間如何溝通、如何組成高功能的董事會也是相當值得學習的模式。 想了解 iKala 如何走過這十年,又將如何應對未來變革,歡迎收聽《矽谷為什麼》。 討論大綱: ✅ iKala 一路走來經過多次重大…
  continue reading
 
Michel 瞿志豪先生為連續創業家轉任的創投,經歷豐富。 1998 年就與台大電機的同學共同創立 GigaMedia (NASDAQ:GIGM),擔任 CTO,並成功於2000 年在美國NASDAQ上市,當時為 NADSAQ 規模最大的海外網路公司上市案,也是臺灣唯一在 NASDAQ 掛牌上市的網路公司 。自 2004 年起同時擔任公司之副執行長,負責公司之策略規劃與購併,成功引導公司策略轉型為線上娛樂產業。 Michel 對扶植後進也相當熱心,時常台灣新創社群的活動,擔任業師、講師、評審,分享豐富經驗,協助新創團隊成長。2008 年由 GigaMedia 退休至 2015 年間,擔任全職父親的同時,也繼續擔任天使投資人。 2015 年加入由陳五福先生創辦的創投 Acorn Campus …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快速参考指南

边探索边听这个节目
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