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er FM - Internet Radio Done Right
Checked 13d ago
four 年前已添加!
内容由746山海誌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746山海誌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Player FM -播客应用
使用Player FM应用程序离线!
使用Player FM应用程序离线!
【文化誌-魯凱族文化誌】EP.02|循祖先的軌跡 與部落共作一條回家的路ft.貝若桑.甦給那笛米 (Peresang Sukinarhimi)
Manage episode 447424734 series 2963197
内容由746山海誌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746山海誌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特別來賓:貝若桑.甦給那笛米 (Peresang Sukinarhimi),魯凱族
來賓簡介:
貝若桑是魯凱族的獨立策展人,現就讀於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班,專注於原住民文化策展和文史工作。
他創立了「魯凱樹企業社-1的n次方工作室」,致力於推動魯凱族的文化復興與創新。
他的策展作品常結合地方歷史與族群文化,並致力於通過展覽讓外界更好地理解魯凱族的文化精髓。
節目簡介
本集邀請魯凱族的獨立策展人 貝若桑.甦給那笛米,深入探討「共作」的概念,並從魯凱文化的角度出發,分享如何透過物件來重新認識自己的文化。
貝若桑老師不僅是文化傳承的實踐者,更是部落與外界的溝通橋樑。節目將會介紹「共作」與魯凱文化的連結,解讀谷川共作展的理念,並分享策展過程中的感人故事。
節目亮點
- 共作的意義
- 共作代表合作與文化延續,透過集體創作來加強族群內外的文化理解,展現部落合作的精神。
- 物件與文化的連結
- 貝若桑老師以物件為媒介,分享如何透過它們回到部落,找到自我認同,並深度理解文化的根源。
- 谷川共作展
- 探討谷川共作展的故事,這個展覽呈現了魯凱族貿易之路上的生活故事與文化脈絡,突顯族群間的合作與共融。
- 策展的挑戰
- 作為獨立策展人,貝若桑老師面臨著如何破除對原住民文化誤解的挑戰,並在策展中推動文化教育與認識。
- 音樂創作分享
- 節目尾聲,貝若桑老師分享了他以魯凱語創作的歌曲《小星星》,展現了音樂在族語學習與文化傳承中的力量與美麗。
監製|孫琳鳳、曾瓊慧
製作人|陳慧芝
主持人|Arase 阿拉斯
企劃|王志凱Cama'
顧問|台邦‧撒沙勒
社群操作|Langus 蔡怡蓁、Atjang 朱家駿、Kuljelje Patiya 陳政穎、徐嘉祥
後製統籌|王志凱Cama'
感謝錄音場地提供:錄播客
📣 加入我們!按讚追蹤訂閱「746山海誌」
🌏 原文會媒體事業群
- 原視 TITV ➔ https://pse.is/3d6y5a
- 原廣 Alian FM96.3 ➔ https://pse.is/3k8dn8
- PULIMA 藝術獎/節 ➔ https://reurl.cc/9r9Klv
- 原視界雜誌 ➔ https://reurl.cc/DgpVRm
- 746山海誌影像數位頻道 ➔ http://story.ipcf.org.tw/
- 原文會官網 ➔ http://www.ipcf.org.tw/
- LINE ➔ https://pse.is/IPCFLINE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0集单集
Manage episode 447424734 series 2963197
内容由746山海誌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746山海誌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特別來賓:貝若桑.甦給那笛米 (Peresang Sukinarhimi),魯凱族
來賓簡介:
貝若桑是魯凱族的獨立策展人,現就讀於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班,專注於原住民文化策展和文史工作。
他創立了「魯凱樹企業社-1的n次方工作室」,致力於推動魯凱族的文化復興與創新。
他的策展作品常結合地方歷史與族群文化,並致力於通過展覽讓外界更好地理解魯凱族的文化精髓。
節目簡介
本集邀請魯凱族的獨立策展人 貝若桑.甦給那笛米,深入探討「共作」的概念,並從魯凱文化的角度出發,分享如何透過物件來重新認識自己的文化。
貝若桑老師不僅是文化傳承的實踐者,更是部落與外界的溝通橋樑。節目將會介紹「共作」與魯凱文化的連結,解讀谷川共作展的理念,並分享策展過程中的感人故事。
節目亮點
- 共作的意義
- 共作代表合作與文化延續,透過集體創作來加強族群內外的文化理解,展現部落合作的精神。
- 物件與文化的連結
- 貝若桑老師以物件為媒介,分享如何透過它們回到部落,找到自我認同,並深度理解文化的根源。
- 谷川共作展
- 探討谷川共作展的故事,這個展覽呈現了魯凱族貿易之路上的生活故事與文化脈絡,突顯族群間的合作與共融。
- 策展的挑戰
- 作為獨立策展人,貝若桑老師面臨著如何破除對原住民文化誤解的挑戰,並在策展中推動文化教育與認識。
- 音樂創作分享
- 節目尾聲,貝若桑老師分享了他以魯凱語創作的歌曲《小星星》,展現了音樂在族語學習與文化傳承中的力量與美麗。
監製|孫琳鳳、曾瓊慧
製作人|陳慧芝
主持人|Arase 阿拉斯
企劃|王志凱Cama'
顧問|台邦‧撒沙勒
社群操作|Langus 蔡怡蓁、Atjang 朱家駿、Kuljelje Patiya 陳政穎、徐嘉祥
後製統籌|王志凱Cama'
感謝錄音場地提供:錄播客
📣 加入我們!按讚追蹤訂閱「746山海誌」
🌏 原文會媒體事業群
- 原視 TITV ➔ https://pse.is/3d6y5a
- 原廣 Alian FM96.3 ➔ https://pse.is/3k8dn8
- PULIMA 藝術獎/節 ➔ https://reurl.cc/9r9Klv
- 原視界雜誌 ➔ https://reurl.cc/DgpVRm
- 746山海誌影像數位頻道 ➔ http://story.ipcf.org.tw/
- 原文會官網 ➔ http://www.ipcf.org.tw/
- LINE ➔ https://pse.is/IPCFLINE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0集单集
Todos los episodios
×特別來賓: Posak Jodian|影像創作者 來賓簡介: 我們這一集的特別來賓是來自馬太鞍部落的 Posak Jodian , 她是生活於台北的阿美族藝術家,擁有民族語言學與傳播學的學術背景。 Posak以影像為創作方式,並以自身族群身份為起點, 透過影像紀錄探索部落與都市原住民的文化與身份認同。 節目簡介 : 本集《746山海誌》邀請到 Posak Jodian ,她不僅是影像創作者, 更是一位深入研究原住民文化與身份認同的藝術家。 透過她的作品,特別是獲獎作品《Misafafahiyan 蛻變》, 我們將深入探討跨性別表演者的生命故事,並了解文化如何影響身份的流動與表現。 ✨ 節目亮點 : 1️⃣ 作品解析 :Posak分享她的得獎作品《Misafafahiyan 蛻變》, 探索跨性別議題和部落表演者的文化背景。 2️⃣ 與皓皓的緣分 :皓皓是部落的變裝藝人, Posak將她的故事帶入影像作品,展現了跨性別表演者如何在部落中傳承與表現自我。 3️⃣ 影像創作背後的理念 :Posak談到影像創作與紀錄片的不同, 並分享她如何透過影像紀錄部落與城市間的連結與轉化。 作品相關連結介紹 https://youtu.be/M7jQushEC_w 主持人|Lamulu·Pakawyan (然木柔·巴高揚) 卑南族人,人類學系畢業,擅長文化書寫、 調查研究與文藝風格文案,曾獲多座原住民族文學獎。 同時擔任導覽解說員、節目與活動主持人, 深耕原住民族文化,致力於透過文字與聲音分享族群歷史、傳統與當代生活。 監製|孫琳鳳、曾瓊慧 製作人|陳慧芝 主持人|Lamulu·Pakawyan (然木柔·巴高揚) 企劃|王志凱Cama' 社群操作|Langus 蔡怡蓁、Atjang 朱家駿、Kuljelje Patiya 陳政穎、徐嘉祥 後製統籌|王志凱Cama' 感謝錄音場地提供:錄播客PT Recording 📣 加入我們 :按讚、追蹤、訂閱「746山海誌」,一起感受部落故事的美好! 🌏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 原視 TITV ➔ https://pse.is/3d6y5a · 原廣 Alian FM96.3 ➔ https://pse.is/3k8dn8 · PULIMA 藝術獎/節 ➔ https://reurl.cc/9r9Klv · 原視界雜誌 ➔ https://reurl.cc/DgpVRm · 746山海誌影像數位頻道 ➔ http://story.ipcf.org.tw/ · 原文會官網 ➔ http://www.ipcf.org.tw/ · LINE ➔ https://pse.is/IPCFLINE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特別來賓: ljalje’elan Patadalj (拉勒俄嵐・巴耷玬) 郭悅暘 📝 來賓簡介: 郭悅暘,1997年出生,來自屏東瑪家鄉中村部落,排灣族,族名Ljalje'elan Patadalj(拉勒俄嵐・巴耷玬)。2020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是一位跨足繪畫、商業設計、動態視覺、裝置藝術、藝術教育與農業耕作的新銳藝術創作者。他的作品聚焦於當代原住民族青年的自我挑戰與發展,並思考如何在遵循傳統中與當代產生連結,更關注土地、人、環境、社群與文化生命的永續發展。 🎙️ 節目簡介: 在本集《藝文誌》中,我們邀請到獲得「2024南島國際美術獎 首獎」的新銳藝術家郭悅暘,分享他的藝術創作歷程,從部落生活經驗談到當代原住民青年的挑戰與未來。透過他的作品《拉勒俄嵐的渴望》,探討傳統與當代之間的對話,挑戰大眾對排灣族藝術的刻板印象,呈現出更為多元且具深度的藝術視角。 ✨ 節目亮點: 🎨 探索《拉勒俄嵐的渴望》的創作靈感與挑戰。 🏆 獲得「2024南島國際美術獎 首獎」的心路歷程。 🌿 在傳統與當代之間尋找原住民青年的未來。 📢 藝術作品如何突破原住民文化的視覺與語言識別。 🌏 以土地與部落生活為創作基地,讓藝術與生活結合。 主持人|Lamulu·Pakawyan (然木柔·巴高揚) 卑南族人,人類學系畢業,擅長文化書寫、調查研究與文藝風格文案,曾獲多座原住民族文學獎。 同時擔任導覽解說員、節目與活動主持人,深耕原住民族文化,致力於透過文字與聲音分享族群歷史、傳統與當代生活。 監製|孫琳鳳、曾瓊慧 製作人|陳慧芝 主持人|Lamulu·Pakawyan (然木柔·巴高揚) 企劃|王志凱Cama' 社群操作|Langus 蔡怡蓁、Atjang 朱家駿、Kuljelje Patiya 陳政穎、徐嘉祥 後製統籌|王志凱Cama' 感謝錄音場地提供:錄播客PT Recording 📣 加入我們 :按讚、追蹤、訂閱「746山海誌」,一起感受部落故事的美好! 🌏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 原視 TITV ➔ https://pse.is/3d6y5a · 原廣 Alian FM96.3 ➔ https://pse.is/3k8dn8 · PULIMA 藝術獎/節 ➔ https://reurl.cc/9r9Klv · 原視界雜誌 ➔ https://reurl.cc/DgpVRm · 746山海誌影像數位頻道 ➔ http://story.ipcf.org.tw/ · 原文會官網 ➔ http://www.ipcf.org.tw/ · LINE ➔ https://pse.is/IPCFLINE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特別來賓: Karding Adaw Langasan蔻兒亭·阿道·冉而山|行為藝術創作者 來賓簡介: 來自 花蓮太巴塱部落阿美族 ,目前就讀 國立大學社會學系三年級 , Talo’an no Faloco’ 心的工寮 創辦人。 成長於藝術世家,父親為行為藝術家,母親為畫家,從小浸潤在多元文化與創作環境中,逐步發展自身的藝術實踐。 她的作品涵蓋 行為藝術、影像紀錄與身體表現 ,透過創作探索自我與世界的連結。目前執行的「每個月20號行為習作練習」, 以身體為媒介,透過行動反思、解構、重構知識,將思考轉化為創作,以行動對話結構,讓身體成為智慧與表達的載體。 她的藝術旅程也包括拍攝紀錄片,記錄家族藝術創作歷程,並參與國際藝術節,持續在文化、身體與社會結構之間尋找新的可能。 節目簡介 : 本集《746山海誌》訪談藝術家Karding Adaw Langasan 蔻兒亭·阿道·冉而山 ,探索她的家庭背景、成長過程與創作歷程。 主持人Lamulu然木柔(卑南族)回憶17年前在 太巴塱部落 拜訪藝術家家庭的經驗,當時的小孩如今已成為藝術創作者。 訪談內容涵蓋: 家庭與文化影響 :父親是多才多藝的哲學思考者,母親則深耕行為藝術與繪畫,家庭環境充滿藝術氛圍與跨文化交流。 成長歷程與教育 :自小在藝術環境薰陶,接受自由開放的教育,選擇就讀 台東實驗學校 ,探索自主學習與創作。 創作視角 :從小學時期即拍攝紀錄片,關注部落文化與劇場表演,並在 亞維儂藝術節 (Festival d'Avignon)記錄父母劇團的過程,展現個人獨特的觀看方式。 藝術家定位 :Karding蔻兒亭自認「傾聽者」,關注故事、觀察世界,以視覺與影像表達個人觀點。 藝術與現實的平衡 :討論藝術家如何在創作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特別是在跨文化、跨族群的環境中發展自身的藝術語言。 ✨ 節目亮點 : 💡 17年前的孩子,如今的藝術家 「當時那個才到我腰部的小孩,今天坐在我面前,成為一位藝術家。」 —— 主持人Lamulu然木柔(卑南族)回憶當年拜訪太巴塱部落,見證Karding蔻兒亭的成長歷程。 💡 成長在藝術與文化交織的家庭 「我們家總是有很多叔叔阿姨、藝術家朋友來訪,小時候就在這樣的環境中聽他們聊藝術、文化與創作。」 —— Karding蔻兒亭談及家庭對她的影響,父母皆為藝術家,環境充滿創意與跨文化交流。 💡 第一部紀錄片的誕生 「小學時,我拍攝父親的劇團參與亞維儂藝術節的紀錄片。那時我才剛學攝影,但我想把握住當時的視角與感受。」 —— Karding蔻兒亭談起自己的紀錄片創作契機,展現對影像敘事的敏感度。 💡 父母的藝術與現實角色 「父親是劇團負責人,母親則在背後處理財務與行政,藝術的成就背後總有一個強大的支持系統。」 —— Karding蔻兒亭用鏡頭捕捉藝術與現實間的交錯,展現藝術家庭的真實樣貌。 💡 「傾聽者」的身份 「我的名字Karding在阿美語中意為『傾聽者』,這也很符合我的個性。我喜歡聆聽故事,從中找到創作靈感。」 —— Karding蔻兒亭認為,藝術家不只是創作者,更是世界的觀察者與傾聽者。 作品介紹《**Pa’icel **☓ **Picul **☓ 得力量》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zOzzLAECtc *Karding蔻兒亭的作品聚焦於原住民的生命故事、部落記憶與個人經歷, 常以舞蹈為主軸,並輔以音樂、聲音、服飾等多元元素,讓觀眾進入部落的生活脈絡之中。 她的作品展現了阿美族的精神與文化之美,並通過動態表達部落與現代生活的連結。 主持人|Lamulu·Pakawyan (然木柔·巴高揚) 卑南族人, 人類學系畢業 ,擅長 文化書寫、調查研究與文藝風格文案 ,曾獲多座 原住民族文學獎 。 同時擔任 導覽解說員、節目與活動主持人 ,深耕原住民族文化,致力於透過文字與聲音分享族群歷史、傳統與當代生活。 監製|孫琳鳳、曾瓊慧 製作人|陳慧芝 主持人|Lamulu·Pakawyan (然木柔·巴高揚) 企劃|王志凱Cama' 社群操作|Langus 蔡怡蓁、Atjang 朱家駿、Kuljelje Patiya 陳政穎、徐嘉祥 後製統籌|王志凱Cama' 感謝錄音場地提供:錄播客PT Recording 📣 加入我們 :按讚、追蹤、訂閱「746山海誌」,一起感受部落故事的美好! 🌏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 原視 TITV ➔ https://pse.is/3d6y5a · 原廣 Alian FM96.3 ➔ https://pse.is/3k8dn8 · PULIMA 藝術獎/節 ➔ https://reurl.cc/9r9Klv · 原視界雜誌 ➔ https://reurl.cc/DgpVRm · 746山海誌影像數位頻道 ➔ http://story.ipcf.org.tw/ · 原文會官網 ➔ http://www.ipcf.org.tw/ · LINE ➔ https://pse.is/IPCFLINE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特別來賓:Zepulj Kaluvung 王雅蘭、Laucu Druluan佬祖·魯魯安 來賓簡介: •主理人,團隊靈魂人物 Zepulj Kaluvung 王雅蘭 •木工藝設計師Laucu Druluan佬祖·魯魯安 「黑色雋永」,這是一個將部落文化轉譯為當代設計的品牌。 透過黑色特工隊的合作,他們不僅專注於自然素材的應用, 如構樹,更在工藝設計中融入排灣族與魯凱族的文化符碼。 黑色特工隊由四位屏東排灣、魯凱族青年組成, 成員為王雅蘭、佬祖·魯魯安、顏裴晏、廖曉蓉。 🌱 節目簡介 : 黑色,對於排灣族與魯凱族來說,不只是顏色,更是一種文化象徵。 從石板屋、陶土到服飾,黑色承載著部落的記憶與智慧。 本集《746山海誌》帶您走進黑色特工隊的世界, 探討他們如何透過設計,讓文化與工藝在現代社會中找到新的定位。 ✨ 節目亮點 : ✔ 黑色雋永的品牌故事:從團隊組成到國際展演。 ✔ 構樹的創新應用:如何從傳統飼料變成當代設計素材? ✔ 工藝與文化的連結:如何在家具、飾品中體現部落精神? ✔ 設計如何突破原住民圖騰框架,展現更深層的文化價值? 監製|孫琳鳳、曾瓊慧 製作人|陳慧芝 主持人|Arase 阿拉斯 企劃|高筱婷 Niun Tanapima 顧問|台邦‧撒沙勒 社群操作|Langus 蔡怡蓁、Atjang 朱家駿、Kuljelje Patiya 陳政穎、徐嘉祥 後製統籌|王志凱Cama' 感謝錄音場地提供:原文會/Alian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 加入我們 :按讚、追蹤、訂閱「746山海誌」,一起感受部落故事的美好! 🌏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 原視 TITV ➔ https://pse.is/3d6y5a · 原廣 Alian FM96.3 ➔ https://pse.is/3k8dn8 · PULIMA 藝術獎/節 ➔ https://reurl.cc/9r9Klv · 原視界雜誌 ➔ https://reurl.cc/DgpVRm · 746山海誌影像數位頻道 ➔ http://story.ipcf.org.tw/ · 原文會官網 ➔ http://www.ipcf.org.tw/ · LINE ➔ https://pse.is/IPCFLINE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特別來賓:Lily姐 Lily姐不僅是「達瓦娜家園」的負責人,也是「荖葉」創意料理的推廣者。她以荖葉為核心食材,致力於打破刻板印象,將部落智慧結合現代料理手法,打造出極具文化價值的創新佳餚。更令人驕傲的是,她已蟬連兩年榮獲「在地食材運用獎」,將魯凱族的傳統飲食推向更廣的舞台。 🌱 節目簡介 : 荖葉,在許多人眼中只是檳榔文化的一部分,但在Lily姐的巧思下,卻成為文化復興的媒介。本集《746山海誌》將帶您走進她的廚房與田野,探索如何利用荖葉為基底,開創結合部落智慧與國際視野的創意料理之路,重新詮釋魯凱族的文化價值! ✨ 節目亮點 : 🔸 Dawana達瓦娜:工寮文化如何承載魯凱族的休憩與飲食記憶? 🔸 荖葉的轉型:從南島文獻到國際餐桌的創意應用。 🔸 烹飪中的文化反思:如何透過傳統食材,打破對植物的刻板印象? 🔸 Lily姐的廚房實驗:荖葉青醬、荖葉水餃到荖葉牛肉卷的研發故事。 監製|孫琳鳳、曾瓊慧 製作人|陳慧芝 主持人|Arase 阿拉斯 企劃|高筱婷 Niun Tanapima 顧問|台邦‧撒沙勒 社群操作|Langus 蔡怡蓁、Atjang 朱家駿、Kuljelje Patiya 陳政穎、徐嘉祥 後製統籌|王志凱Cama' 感謝錄音場地提供:錄播客 📣 加入我們 :按讚、追蹤、訂閱「746山海誌」,一起感受部落故事的美好! 🌏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 原視 TITV ➔ https://pse.is/3d6y5a · 原廣 Alian FM96.3 ➔ https://pse.is/3k8dn8 · PULIMA 藝術獎/節 ➔ https://reurl.cc/9r9Klv · 原視界雜誌 ➔ https://reurl.cc/DgpVRm · 746山海誌影像數位頻道 ➔ http://story.ipcf.org.tw/ · 原文會官網 ➔ http://www.ipcf.org.tw/ · LINE ➔ https://pse.is/IPCFLINE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特別來賓:佬祖(來自好茶部落的小魯凱音樂傳創隊成員) 來賓簡介: 佬祖是霧台魯凱族,同時也是小魯凱音樂傳創隊的靈魂人物。他透過音樂與文化創作,將魯凱族的歌謠與精神融入現代,為年輕一代注入傳承的能量。 節目簡介: 本集《746山海誌》帶您走進小魯凱音樂傳創隊的故事。從台北生活到返鄉創作,佬祖如何用音樂連結部落,並以歌謠承載魯凱族的文化與記憶?一起來聽聽他以音符書寫的返鄉旅程! 節目亮點: • 佬祖的返鄉故事:從城市生活到部落角色的定位。 • 小魯凱音樂傳創隊的誕生與文化使命。 • 如何以音樂重新定義魯凱族歌謠的現代價值? • 歌謠與部落生活的深層連結。 • 「勿忘本」創作背後的動人故事與文化意涵。 監製|孫琳鳳、曾瓊慧 製作人|陳慧芝 主持人|Arase 阿拉斯 企劃|高筱婷 Niun Tanapima 顧問|台邦‧撒沙勒 社群操作|Langus 蔡怡蓁、Atjang 朱家駿、Kuljelje Patiya 陳政穎、徐嘉祥 後製統籌|王志凱Cama' 感謝錄音場地提供:錄播客 📣 加入我們!按讚、追蹤、訂閱「746山海誌」 🌏 原文會媒體事業群 • 原視 TITV ➔ https://pse.is/3d6y5a • 原廣 Alian FM96.3 ➔ https://pse.is/3k8dn8 • PULIMA 藝術獎/節 ➔ https://reurl.cc/9r9Klv • 原視界雜誌 ➔ https://reurl.cc/DgpVRm • 746山海誌影像數位頻道 ➔ http://story.ipcf.org.tw/ • 原文會官網 ➔ http://www.ipcf.org.tw/ • LINE ➔ https://pse.is/IPCFLINE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特別來賓: Tuku Ragiwsane 杜彩蓮(過氣部落太太) 來賓簡介 :來自屏東霧台的魯凱族族人,杜彩蓮是一位母親、軍眷以及品牌創辦人。 以「過氣部落太太」為名,她創立了一個結合傳統文化與手工織物的選物品牌,並通過個人織布創作,分享屬於族群的故事與精神。 節目簡介 : 本集《746山海誌》帶大家走進杜彩蓮的創業故事。 從初為人母的迷茫到建立一個頗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她如何在育兒和事業之間找到平衡? 又如何透過織物創作將魯凱族文化推廣到更多人的視野? 節目亮點 : · 杜彩蓮如何從生活的空虛中尋找熱情,轉而投身創業之路? · 尼泊爾織布如何啟發她的文化復興之路? · 「過氣部落太太」名稱背後的趣味故事。 · 織布學習過程中的艱辛與成就,如何從7小時縮短到1小時? · 魯凱族傳統圖騰融入創作,與文化傳承的深層連結。 監製|孫琳鳳、曾瓊慧 製作人|陳慧芝 主持人|Arase 阿拉斯 企劃|高筱婷 Niun Tanapima 顧問|台邦‧撒沙勒 社群操作|Langus 蔡怡蓁、Atjang 朱家駿、Kuljelje Patiya 陳政穎、徐嘉祥 後製統籌|王志凱Cama' 感謝錄音場地提供:錄播客 📣 加入我們!按讚、追蹤、訂閱「746山海誌」 🌏 原文會媒體事業群 · 原視 TITV ➔ https://pse.is/3d6y5a · 原廣 Alian FM96.3 ➔ https://pse.is/3k8dn8 · PULIMA 藝術獎/節 ➔ https://reurl.cc/9r9Klv · 原視界雜誌 ➔ https://reurl.cc/DgpVRm · 746山海誌影像數位頻道 ➔ http://story.ipcf.org.tw/ · 原文會官網 ➔ http://www.ipcf.org.tw/ · LINE ➔ https://pse.is/IPCFLINE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特別來賓:柯菊華 來賓簡介 : 魯凱族語教師,榮獲2024年《世界母語日》原民會頒發的「原住民族語老師獎」。 原為醫院行政人員,30年前因台北市原民會語言巢的需求,開始投入族語教學。透過不斷努力和創新教學法,成為備受尊敬的族語推廣者。 創立 Rukay雲豹文化藝術團 ,致力於凝聚魯凱族北部青年,傳承語言與文化。 節目簡介 : 這一集,我們邀請魯凱族語教師柯菊華老師,分享她30年來推廣族語的旅程。從初入族語教學的挑戰,到如何以創意手法啟發都市族人學習語言,再到她為學生和族群認同所付出的心血,這不僅是語言的故事,更是文化復興的縮影。 節目亮點 : 教學背後的堅持與創新 :柯菊華老師如何從不會完整表達族語,到以錄音、田調、編教材的方式重塑族語教學能力。 文化融入生活 :以小米、湯匙等生活物件,引入魯凱族的故事與文化智慧,讓語言教學生動有趣。 族群認同的建立 :透過族服、歌謠比賽與藝術團活動,幫助孩子以自身文化為榮。 突破都市教學的挑戰 :如何克服資源有限、語言環境匱乏的困境,創造獨特的教學模式。 感動瞬間 :學生從不會講族語到考上語言認證;家長從懷疑到主動支持文化傳承。 監製|孫琳鳳、曾瓊慧 製作人|陳慧芝 主持人|Arase 阿拉斯 企劃|高筱婷 Niun Tanapima 顧問|台邦‧撒沙勒 社群操作|Langus 蔡怡蓁、Atjang 朱家駿、Kuljelje Patiya 陳政穎、徐嘉祥 後製統籌|王志凱Cama' 感謝錄音場地提供:Alian 96.3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 加入我們!按讚、追蹤、訂閱「746山海誌」 🌏 原文會媒體事業群 · 原視 TITV ➔ https://pse.is/3d6y5a · 原廣 Alian FM96.3 ➔ https://pse.is/3k8dn8 · PULIMA 藝術獎/節 ➔ https://reurl.cc/9r9Klv · 原視界雜誌 ➔ https://reurl.cc/DgpVRm · 746山海誌影像數位頻道 ➔ http://story.ipcf.org.tw/ · 原文會官網 ➔ http://www.ipcf.org.tw/ · LINE ➔ https://pse.is/IPCFLINE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特別來賓: 阿布田 來賓簡介: 阿布田,魯凱族人,來自高雄市茂林區多納部落。以幽默活潑的主持風格和靈敏反應著稱,他對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有深入的認識,擅長在訪談中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展現親和力。多年來活躍於廣播與活動主持領域,是文化分享與推廣的重要角色。 本集節目中,阿布田將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帶大家一探多納部落的歷史、文化與傳統,體驗魯凱族的獨特故事與魅力。 節目簡介: 本集《746山海誌》深入探索高雄茂林區的下三社群——茂林、萬山、多納部落。特別邀請多納部落的阿布田,帶我們認識保存完整的石板屋建築、黑米祭的深厚文化意涵,以及世界級自然奇觀紫斑蝶谷。節目以輕鬆對談形式,分享部落的歷史、神話與當地的生活趣事。 節目亮點: 文化寶藏:多納部落完整保存的石板屋建築,展現魯凱族的傳統工藝。 自然奇觀:茂林區的紫斑蝶谷,世界上僅有兩處的蝶群遷徙景象之一。 傳統祭典:黑米祭的神話故事與小米束的傳情意涵,讓文化更加鮮活。 童年回憶:阿布田幽默分享兒時生活趣事,串起族群與現代的聯繫。 🎧 立即收聽:一場關於文化與自然的深度旅程! 監製|孫琳鳳、曾瓊慧 製作人|陳慧芝 主持人|Arase 阿拉斯 企劃|高筱婷 Niun Tanapima 顧問|台邦‧撒沙勒 社群操作|Langus 蔡怡蓁、Atjang 朱家駿、Kuljelje Patiya 陳政穎、徐嘉祥 後製統籌|王志凱Cama' 感謝錄音場地提供:Alian 96.3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 加入我們!按讚、追蹤、訂閱「746山海誌」 🌏 原文會媒體事業群 · 原視 TITV ➔ https://pse.is/3d6y5a · 原廣 Alian FM96.3 ➔ https://pse.is/3k8dn8 · PULIMA 藝術獎/節 ➔ https://reurl.cc/9r9Klv · 原視界雜誌 ➔ https://reurl.cc/DgpVRm · 746山海誌影像數位頻道 ➔ http://story.ipcf.org.tw/ · 原文會官網 ➔ http://www.ipcf.org.tw/ · LINE ➔ https://pse.is/IPCFLINE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特別來賓:巴明哲 ** 來賓簡介: 巴明哲 ,大家稱為「巴哥」,是一位充滿熱情的魯凱族部落導覽員。在退休後,他回到家鄉達魯瑪克,開始進修導覽課程,並逐漸成為傳播魯凱文化的重要推廣者。巴哥擅長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帶領遊客,運用歌謠、故事和歷史背景,讓更多人了解並欣賞魯凱文化的美麗與獨特。 節目簡介: 本集節目帶大家走進達魯瑪克這個迷人的魯凱部落,由巴哥帶領我們探索這片土地的文化與歷史。他透過導覽分享了魯凱族獨特的生活方式、傳統祭典與語言差異,讓我們看見這個部落的美麗與特別之處。 節目亮點: 巴哥的導覽之旅 ** **從退休到成為導覽員,巴哥分享了他如何用幽默的方式,向遊客介紹魯凱文化的精髓。 達魯瑪克的歷史與文化背景 了解達魯瑪克的遷徙歷史,探討其作為台東唯一魯凱族部落的文化特色。 部落的傳統祭典與活動 巴哥介紹小米收穫祭和盪鞦韆活動,並談及這些活動如何加強族群凝聚力,延續文化的生命力。 語言趣味與文化傳承 東西魯凱語的語言差異,以及導覽中有趣的交流,展示了魯凱族內部豐富的文化層次。 永續生活的智慧 透過傳統技藝如地悶食和檳榔鞘DIY,巴哥分享魯凱族的環境保護理念,展現與自然共生的生活方式。 🎧 立即收聽 #Podcast 節目,跟隨巴哥的腳步,發掘文化中的與眾不同!👣 監製|孫琳鳳、曾瓊慧 製作人|陳慧芝 主持人|Arase 阿拉斯 企劃|高筱婷 Niun Tanapima 顧問|台邦‧撒沙勒 社群操作|Langus 蔡怡蓁、Atjang 朱家駿、Kuljelje Patiya 陳政穎、徐嘉祥 後製統籌|王志凱Cama' 感謝錄音場地提供:錄播客 📣 加入我們!按讚、追蹤、訂閱「746山海誌」 🌏 原文會媒體事業群 原視 TITV ➔ https://pse.is/3d6y5a 原廣 Alian FM96.3 ➔ https://pse.is/3k8dn8 PULIMA 藝術獎/節 ➔ https://reurl.cc/9r9Klv 原視界雜誌 ➔ https://reurl.cc/DgpVRm 746山海誌影像數位頻道 ➔ http://story.ipcf.org.tw/ 原文會官網 ➔ http://www.ipcf.org.tw/ LINE ➔ https://pse.is/IPCFLINE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特別來賓:貝若桑.甦給那笛米 (Peresang Sukinarhimi) ,魯凱族 來賓簡介: 貝若桑是魯凱族的獨立策展人,現就讀於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班,專注於原住民文化策展和文史工作。 他創立了「魯凱樹企業社-1的n次方工作室」,致力於推動魯凱族的文化復興與創新。 他的策展作品常結合地方歷史與族群文化,並致力於通過展覽讓外界更好地理解魯凱族的文化精髓。 節目簡介 本集邀請魯凱族的獨立策展人 貝若桑.甦給那笛米 ,深入探討「共作」的概念,並從魯凱文化的角度出發,分享如何透過物件來重新認識自己的文化。 貝若桑老師不僅是文化傳承的實踐者,更是部落與外界的溝通橋樑。節目將會介紹「共作」與魯凱文化的連結,解讀谷川共作展的理念,並分享策展過程中的感人故事。 節目亮點 共作的意義 共作代表合作與文化延續,透過集體創作來加強族群內外的文化理解,展現部落合作的精神。 物件與文化的連結 貝若桑老師以物件為媒介,分享如何透過它們回到部落,找到自我認同,並深度理解文化的根源。 谷川共作展 探討谷川共作展的故事,這個展覽呈現了魯凱族貿易之路上的生活故事與文化脈絡,突顯族群間的合作與共融。 策展的挑戰 作為獨立策展人,貝若桑老師面臨著如何破除對原住民文化誤解的挑戰,並在策展中推動文化教育與認識。 音樂創作分享 節目尾聲,貝若桑老師分享了他以魯凱語創作的歌曲《小星星》,展現了音樂在族語學習與文化傳承中的力量與美麗。 監製|孫琳鳳、曾瓊慧 製作人|陳慧芝 主持人|Arase 阿拉斯 企劃|王志凱Cama' 顧問|台邦‧撒沙勒 社群操作|Langus 蔡怡蓁、Atjang 朱家駿、Kuljelje Patiya 陳政穎、徐嘉祥 後製統籌|王志凱Cama' 感謝錄音場地提供:錄播客 📣 加入我們!按讚追蹤訂閱「746山海誌」 🌏 原文會媒體事業群 原視 TITV ➔ https://pse.is/3d6y5a 原廣 Alian FM96.3 ➔ https://pse.is/3k8dn8 PULIMA 藝術獎/節 ➔ https://reurl.cc/9r9Klv 原視界雜誌 ➔ https://reurl.cc/DgpVRm 746山海誌影像數位頻道 ➔ http://story.ipcf.org.tw/ 原文會官網 ➔ http://www.ipcf.org.tw/ LINE ➔ https://pse.is/IPCFLINE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從城市客廳走回部落:我家的客廳是部落人的城市大門 🌿 來 賓:李黃昱軒 Auvini (魯凱族) 簡 介: 國家發展委員會 kelju革路聚聚泰武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 計劃主持人 有限責任屏東縣原住民瑪恰屋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 理事主席 有限責任屏東縣原住民有質感整合行銷勞動合作社 理事 #返鄉霧台青年 集數簡介: 隨著許多原住民青年選擇返鄉,李黃昱軒 Auvini分享了他如何從都市走回部落,並重新找回與文化的連結。 在這一集中,他帶領我們走進他的客廳——這個原鄉與都市交會的地方,揭開返鄉青年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一起來聆聽魯凱族青年的故事,了解他如何在傳承文化的同時,創造出與現代社會的共融。✨ 📕本集重點 • 客廳的故事:家如何成為部落人的城市門戶。 • 返鄉的動機:從都市回歸部落的心路歷程。 • 面對家族與文化的傳承壓力,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 • 青年返鄉創業的挑戰與機遇。 監製|孫琳鳳、曾瓊慧 製作人|陳慧芝 主持人|Arase 阿拉斯 企 劃|王志凱Cama' 顧 問|台邦‧撒沙勒 社群操作 |Langus 蔡怡蓁、Atjang朱家駿、kuljelje patiya 陳政穎、徐嘉祥 後製統籌|王志凱Cama' 感謝錄音場地提供:錄播客 📣 加入我們!按讚追蹤訂閱「746山海誌」 🌏 原文會媒體事業群 原視 TITV ➔ https://pse.is/3d6y5a 原廣 Alian FM96.3 ➔ https://pse.is/3k8dn8 PULIMA 藝術獎/節 ➔ https://reurl.cc/9r9Klv 原視界雜誌 ➔ https://reurl.cc/DgpVRm 746山海誌影像數位頻道 ➔ http://story.ipcf.org.tw/ 原文會官網 ➔ http://www.ipcf.org.tw/ LINE ➔ https://pse.is/IPCFLINE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投身廣播多年 擔任多屆金曲評審 對於華語音樂的流行脈動 有深刻了解的大好人 吳建恆 在主持人生涯中 不僅訪過在港、中、台大小歌手 也是日、韓、泰三地歌手來台宣傳的御用主持人 身為華語樂壇如此重要的推手 本集他將從上千張專輯中 精挑細選出 你此生一定要收藏的原住民族專輯 這些專輯 不但有跨時代的意義 其內容的溫度 更讓不同族群因為音樂而結合在一起 想知道那些專輯 讓大好人印象難忘,無限播放 就不要錯過這集 大好人嚴選!! 你此生一定要收藏的原住民族音樂專輯 📕本集必聽重點 📌 日本歌手最喜歡那張原住民族專輯 📌 方大同聽到那張原住民族專輯專輯驚為天人 📌 那些原住民族專輯有跨時代的意義 📌 那張專輯渡假百搭,讓你出門旅行隨時心情放鬆 📌 那張專輯躍上紐約時裝周,讓世界設計師驚呼不斷 👁監製|孫琳鳳、希給·梧梅 👽製作人|Monkey 徐嘉祥 👩🚀主持人|吳建恆 📝企劃溝通 |MiaWu 📱社群操作 |CiaCia謝雨涵、Langus 蔡怡蓁、Atjang朱家駿、kuljelje patiya 陳政穎 🎞後製統籌|侑佳娛樂 🙇♀️感謝錄音場地提供:錄播客 🛸 👽 📣 加入我們!按讚追蹤訂閱「原Way星球」 🚀 **📌Facebook ➔ ** https://pse.is/43nyhf **📌Youtube ➔ ** https://pse.is/3p2rbz **📌Instagram ➔ ** https://pse.is/3pphsz 🛰 🚀 🌏 原文會媒體事業群 **原視 TITV ➔ ** https://pse.is/3d6y5a **原廣 Alian FM96.3 ➔ ** https://pse.is/3k8dn8 **PULIMA 藝術獎/節 ➔ ** https://reurl.cc/9r9Klv **原視界雜誌 ➔ ** https://reurl.cc/DgpVRm 746山海誌影像數位頻道 ➔ http://story.ipcf.org.tw/ 原文會官網 ➔ http://www.ipcf.org.tw/ LINE ➔ @IPCF 🛸 👽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文化誌-布農族文化誌】EP.06|布農原鄉產業如何傳承與經營? 達人分享如何運用自有的族群特色打造深度文化產業! feat. 卡那歲工作坊 主理 Biung & 高山協作員 Bukun 1:24:11
「返鄉實踐理想」,是許多離鄉族人嚮往之事, 而返鄉要面臨的是更多層面的困難, 不是背起行囊買張車票回家就可以成功的, 怎麼挖掘在地價值,怎麼活化在地資源, 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 讓腳下生活的這片土地更美好! 「如何在自己的家鄉,自己的土地,好好生活?」, 邱Biung希望復刻卡那歲小社聚落, 透過共耕、共食、共享,傳達食農教育的精神, 讓更多人來體驗布農文化, 傳承部落生活的簡單快樂與自然共生共存的智慧! 「一直走,你會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 近幾年來,征服百岳成為很多人挑戰自我,甚至是洗滌心靈的一種許諾, 而高山協作員,他們的重要性一直被依賴著, 但他們受到的對待以及內心的酸楚卻很少人能明白, Bukun以自身的經驗,分享其中的心路歷程! 📝 本集重點 📌 越來越多人回家工作!原鄉深耕的大家都做了哪些努力呢? 📌 本集來賓邱Biung分享經營卡那歲工作坊的心路歷程! 📌 本集來賓Bukun介紹高山協作員並提醒登山要注意…? 📌 關於返鄉!返鄉的契機是?創業有遇到什麼困難? 📌 部落產業的經營與發展,如何運用自有的族群特色? #746山海誌 #布農族文化誌 #原文會 #Podcast #王宏恩 #一起透過聲音聽見並認識布農族文化 #部落產業 #返鄉 #卡那歲工作坊 #高山協作員 👁 監製|孫琳鳳、希給·梧梅 👽 製作人|Monkey 徐嘉祥 👩🚀 主持人|王宏恩 📝 企劃溝通 |蔡佩含、Langus 蔡怡蓁 📱 社群操作 |CiaCia謝雨涵、Langus 蔡怡蓁、Atjang朱家駿、kuljelje patiya 陳政穎 🎞 後製統籌|侑佳娛樂 🙇♀️ 感謝錄音場地提供:錄播客 📣 加入我們!按讚追蹤訂閱「原Way星球」 🚀 📌Facebook ➔ https://pse.is/43nyhf 📌Youtube ➔ https://pse.is/3p2rbz 📌Instagram ➔ https://pse.is/3pphsz 🛰 🚀 🌏 原文會媒體事業群 原視 TITV ➔ https://pse.is/3d6y5a 原廣 Alian FM96.3 ➔ https://pse.is/3k8dn8 PULIMA 藝術獎/節 ➔ https://reurl.cc/9r9Klv 原視界雜誌 ➔ https://reurl.cc/DgpVRm 746山海誌影像數位頻道 ➔ http://story.ipcf.org.tw/ 原文會官網 ➔ http://www.ipcf.org.tw/ LINE ➔ @IPCF 🛸 👽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知道華語樂壇這60年來 許多名列實力唱將 ,暢銷歌手偶像之列的音樂家 很多人都有原住民血統嗎? 而更厲害的是, 這些原住民族音樂家, 無論是在不能訴說自我身份的年代,到現今以多元文化自傲的音樂圈中, 每隔10年就會有一位超強原民女歌手出來稱霸華語壇。 而這些在華語樂壇締造傳奇的她們, 究竟在華人世界中創造了多少豐功偉業? 這些原民傳奇女聲們 又為這60年來的跨時代歌迷們帶來多少回憶 就讓我們一起來盤點 「華語流行音樂壇60年,那些原住民族傳奇女聲』 📕本集必聽重點 📌 盤點華語樂壇每10年就出現一次的原住民超強女聲有哪些人? 📌 盤點小編們心目中超強原住民女聲 📌 在被禁止公開原民身份的年代,這些原住民女聲究竟有多紅? 📌 哪一個長紅的電視節目是培養許多原住民歌手的搖籃? 👁監製|孫琳鳳、希給·梧梅 👽製作人|Monkey 徐嘉祥 👩🚀主持人|吳建恆 📝企劃溝通 |MiaWu 📱社群操作 |CiaCia謝雨涵、Langus 蔡怡蓁、Atjang朱家駿、kuljelje patiya 陳政穎 🎞後製統籌|侑佳娛樂 🙇♀️感謝錄音場地提供:錄播客 🛸 👽 📣 加入我們!按讚追蹤訂閱「原Way星球」 🚀 📌Facebook ➔ https://pse.is/43nyhf 📌Youtube ➔ https://pse.is/3p2rbz 📌Instagram ➔ https://pse.is/3pphsz 🛰 🚀 🌏 原文會媒體事業群 原視 TITV ➔ https://pse.is/3d6y5a 原廣 Alian FM96.3 ➔ https://pse.is/3k8dn8 PULIMA 藝術獎/節 ➔ https://reurl.cc/9r9Klv 原視界雜誌 ➔ https://reurl.cc/DgpVRm 746山海誌影像數位頻道 ➔ http://story.ipcf.org.tw/ 原文會官網 ➔ http://www.ipcf.org.tw/ LINE ➔ @IPCF 🛸 👽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欢迎使用Player FM
Player FM正在网上搜索高质量的播客,以便您现在享受。它是最好的播客应用程序,适用于安卓、iPhone和网络。注册以跨设备同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