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殷時,產生“扶鸞之法”的稱謂
Manage episode 329146691 series 3352102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3e1mlga00w501zseh6n4drk/comments
4、殷時,產生“扶鸞之法”的稱謂
中華文明發展到商代伊始,正是進入口耳相傳的“神話時代”,和文字記述的“歷史時代”交替之際;人與生俱來的清淨自性早已蒙垢,多是在“欲心”主導下、爭名奪利的作為,人們已經無法具備“承載天地、與道合契”的“清淨自性”了!相比其他地方,在中土境內,雖然人們也有污垢堵染,但因多是信奉先天仁信,人心清淨則是更多一些!
自黃帝時期,九天玄女受無極皇母懿命派遣,負責中土的天音傳真工作,至此只是在形式上有所轉變,由黃帝時期的“無極青鸞親身下凡”傳示神意,轉變為由人間“道術”祈請神降、以示未來。殷商之後,上天下降“桃柳靈通之法”,下傳天音,施以教化,彌補國家法令的不足,此法就是承傳的“天心大道之密契”。
“鸞”是上古仙禽,亦是溝通人神的一種方式;“絕地天通”之後,仙鸞雖歸無極,不再臨凡,但是因仙鸞宏願,此時繼以“桃枝柳筆天人相應之法”,溝通天人,使得人世間再現提升超越的契緣,人因使用“道術”進行“天人交感”,而能接收到天啟聖示。
此種“道術”儀軌,亦因“青鸞”而得名,“天人交感”此時起,逐漸被稱為“扶鸞之法”。華夏民族自黃帝以來,皆以“仁、義”著稱,是一個和平的民族,故此深得天心倚重,而“扶鸞之法”于此在華夏民族大興,且不為任何宗教名相所束縳。
殷時聖王賢哲在位,治世安邦,人心尚屬天真純良;“巫史”就是當時天人交感的主流。“儒”,殷時原為“需”字,指沐浴洗滌的意思,也指從事祭天、祀地、崇祖的行為,後添上“亻”旁,形成當今所用的“儒”字,也慢慢的由單純祭祀行為,邁入文化教育體系;但究其根源,“儒”字首要意義就是“天人交感”。
在朝代更迭中,此“鸞”之天啟聖示,天示道源,皆由天子完全掌握控制,以作鞏固江山之用,更是視其為機密而不輕易示之於民;但是天運轉局,非是掌握了“天啟”的統治者,就能測知一二的,也只能是承繼著天運默孕,作朝代演替而已;也是在這些朝代演替中,“鸞”也傳于了世井民瘼之中,讓更多的人沐浴於天心德澤中。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5集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