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中國週意欲何為?
Manage episode 440254153 series 2547033
嘉賓:吳嘉隆先生/台灣的總體經濟學家
美國國會9月9日結束長達6週的休會期,在上個星期展開一系列針對中國的法案投票表決,也因此被稱為「中國週」。在「中國週」開啟的第一天,聯邦眾議院通過包括「台灣衝突嚇阻法」等多項針對中國的法案。
11 日再通過三項針對中國的法案,包括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重啟「中國行動計畫」,以及加強審查外國勢力購買美國農地等措施。
到13日,中國周落幕,共通過25條與中國有關法案。這些法案涵蓋國家安全、貿易、人民隱私、外交等問題。美國之音的報導說,這些立法行動表明,遏制中國的實力已成為美國一個罕見的政治共識。
眾議院9月9日下午討論共和黨眾議員希爾、民主黨眾議員薛曼去年1月共同提出的台灣衝突嚇阻法案(Taiwan Conflict Deterrence Act)。數名委員發言後,法案無異議通過。
《台灣衝突嚇阻法案》是想要透過揭露中國高層領導人在全球的資產,切斷他們及家人使用美國金融體系權利、凍結資產等措施,來阻止中國侵略台灣。
11 日決定重新啟動的「中國行動計畫」是美國前總統川普的政府在 2018 年開始的,矛頭直指在美國工作的華裔科研人員,或與中國有交流合作的美國科學家。根據先前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不完全統計,截至 2021 年,「中國行動計畫」總共起訴了 148 人,其中 88% 的被告是華裔或華人。這項計畫因在美國學術界引發強烈反對,於 2022 年被叫停。
同一天通過的《未經參議院批准不得簽署世衛組織大流行病防範條約法案》及相關修正案,把倡導「台灣全面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作為美國的政策。
儘管這些法案的態度明確,但是,路透社報導指出,在距離11月總統大選只剩下不到兩個月,目前很難判定這些「抗中法案」能否會在今年結束前完成立法。
如何看相關的情況?今天節目訪問吳嘉隆先生,為我們做觀察。
1664集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