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k

内容由一席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一席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Player FM -播客应用
使用Player FM应用程序离线!

我很疑惑东北的老百姓如何跟传教士相处,直到我在巴黎发现了这几封中文信|李纪 一席

27:23
 
分享
 

Manage episode 460785864 series 2870876
内容由一席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一席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李纪,香港大学现代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

读到高神父的这些记录,我常常会有一种抽离感。在我们的主流叙述中,20世纪上半叶,东北和整个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不断的战乱和动荡,人们焦虑不安,到处都有死亡、瘟疫、土匪肆虐、政权更迭。可是在高神父的家书中,他的情绪是平稳的,日常生活仍在继续。

2004年,李纪在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馆搜集资料时,在卷帙浩繁的法文、拉丁文档案中,偶然发现了三封中文书信。写信的三个女孩姓杜,来自东北一个名叫杜家庄的村子。其中一封提到收信人为“林神父”,另一封则记录了写信的日期,“救世一千八百七十一年五月初一日”,此时正值清朝的同治十年。

在信中,她们自称“小神女”,情真意切地祈求林神父早日回到杜家庄。这引起了李纪的好奇,这些中国的底层女性是怎样学会读写的?她们为什么要给远在欧洲的神父写信?

从发现杜氏书信起,此后十余年间,李纪不断寻访档案,其中最大的收获是高德神父的手稿。1899年,23岁的高德来到中国,在东北生活了半个世纪,直到1948年死于海城。在他留下的手稿中,有233封写于杜家庄的家书,还有十三册村民日常对话记录,以及一百余幅在家书中随手绘制的乡村生活图景。

这些珍贵的手稿呈现了一个立体的历史现场,里面不仅有文字、图画,甚至还可以听到声音,让我们看到冻土之下,一个鲜活的、深沉的、复杂的,也是世界的东北。

【时间轴】

00:09 发现杜家书信:新的名字给了她们新的身份,也为她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08:35 寻访杜家庄

13:09 神父的家书:用法语拼音拼写的东北方言

19:30 高神父的东北生活:看到东北这片冻土之下,一个更为鲜活的、深沉的、复杂的,也是世界的东北

�李纪老师第一次到访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馆(一座17世纪的修道院)时拍的照片

�几封中文书写的书信。发黄的毛边纸被小心地折起来,展开后有半米长,信件的内容是从右向左用笔墨竖行书写的。

�杜家庄这样一个小村庄在中国的地图上是很难找到的,没想到在19世纪一张教会的地图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

�在巴黎外方传教会的档案中还保存了杜家庄教堂的照片,一张是1900年前后的杜家庄教堂,一张是1935年左右。1900年的教堂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损毁了,后来重建了一个更加宏大的教堂。

�巴外方所存的一张中国守贞女的照片,这两个女性手里拿着书,对于当时中国的女性来说,这是很特别的,她们拿的可能是经书或者《要理问答》。

�“杜家的后人里最有趣的是这位杜奶奶,我早在第一次到访杜家庄的时候,就听村里的杜家人跟我提起过她。这张照片是2012年10月我去台湾拜访她的时候拍的。杜奶奶在门口迎接我,还给我包了饺子,说这是她家乡的味道。杜奶奶告诉我,她出生在1934年,1948年时她14岁,家里给她说了一门亲事,可是她不想结婚。在当时不结婚只有一条出路,就是跟姑奶奶们一样。所以杜奶奶离开了杜家庄,来到了沈阳,进了一个修会。1948年东北解放,法国神父说我们得走,杜奶奶和其他的小姑娘一起,跟着神父辗转几个城市,最后在台中定居。”

�巴外方还存有一组文献叫作《说中文:杜家庄的纪念》,一共有13册,像笔记本一样,上面记录了用法语拼音拼写的东北方言。

�高德神父1876年出生在法国西北部瑟堡的一个天主教商人家庭,他1899年从马赛上船来到中国,一直到1948年去世,他在中国东北生活了整整半个世纪,其中在杜家庄生活了27年。他一生留下了将近700封家书,其中有600多封写于东北,有233封就写于杜家庄。家书中还有100多幅他描绘的东北农村生活的场景。(图为高德神父与弟弟)

�高神父的东北生活,更多照片可前往一席公众号或app观看原演讲视频�



  continue reading

713集单集

Artwork
icon分享
 
Manage episode 460785864 series 2870876
内容由一席提供。所有播客内容(包括剧集、图形和播客描述)均由 一席 或其播客平台合作伙伴直接上传和提供。如果您认为有人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您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您可以按照此处概述的流程进行操作https://zh.player.fm/legal

李纪,香港大学现代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

读到高神父的这些记录,我常常会有一种抽离感。在我们的主流叙述中,20世纪上半叶,东北和整个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不断的战乱和动荡,人们焦虑不安,到处都有死亡、瘟疫、土匪肆虐、政权更迭。可是在高神父的家书中,他的情绪是平稳的,日常生活仍在继续。

2004年,李纪在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馆搜集资料时,在卷帙浩繁的法文、拉丁文档案中,偶然发现了三封中文书信。写信的三个女孩姓杜,来自东北一个名叫杜家庄的村子。其中一封提到收信人为“林神父”,另一封则记录了写信的日期,“救世一千八百七十一年五月初一日”,此时正值清朝的同治十年。

在信中,她们自称“小神女”,情真意切地祈求林神父早日回到杜家庄。这引起了李纪的好奇,这些中国的底层女性是怎样学会读写的?她们为什么要给远在欧洲的神父写信?

从发现杜氏书信起,此后十余年间,李纪不断寻访档案,其中最大的收获是高德神父的手稿。1899年,23岁的高德来到中国,在东北生活了半个世纪,直到1948年死于海城。在他留下的手稿中,有233封写于杜家庄的家书,还有十三册村民日常对话记录,以及一百余幅在家书中随手绘制的乡村生活图景。

这些珍贵的手稿呈现了一个立体的历史现场,里面不仅有文字、图画,甚至还可以听到声音,让我们看到冻土之下,一个鲜活的、深沉的、复杂的,也是世界的东北。

【时间轴】

00:09 发现杜家书信:新的名字给了她们新的身份,也为她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08:35 寻访杜家庄

13:09 神父的家书:用法语拼音拼写的东北方言

19:30 高神父的东北生活:看到东北这片冻土之下,一个更为鲜活的、深沉的、复杂的,也是世界的东北

�李纪老师第一次到访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馆(一座17世纪的修道院)时拍的照片

�几封中文书写的书信。发黄的毛边纸被小心地折起来,展开后有半米长,信件的内容是从右向左用笔墨竖行书写的。

�杜家庄这样一个小村庄在中国的地图上是很难找到的,没想到在19世纪一张教会的地图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

�在巴黎外方传教会的档案中还保存了杜家庄教堂的照片,一张是1900年前后的杜家庄教堂,一张是1935年左右。1900年的教堂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损毁了,后来重建了一个更加宏大的教堂。

�巴外方所存的一张中国守贞女的照片,这两个女性手里拿着书,对于当时中国的女性来说,这是很特别的,她们拿的可能是经书或者《要理问答》。

�“杜家的后人里最有趣的是这位杜奶奶,我早在第一次到访杜家庄的时候,就听村里的杜家人跟我提起过她。这张照片是2012年10月我去台湾拜访她的时候拍的。杜奶奶在门口迎接我,还给我包了饺子,说这是她家乡的味道。杜奶奶告诉我,她出生在1934年,1948年时她14岁,家里给她说了一门亲事,可是她不想结婚。在当时不结婚只有一条出路,就是跟姑奶奶们一样。所以杜奶奶离开了杜家庄,来到了沈阳,进了一个修会。1948年东北解放,法国神父说我们得走,杜奶奶和其他的小姑娘一起,跟着神父辗转几个城市,最后在台中定居。”

�巴外方还存有一组文献叫作《说中文:杜家庄的纪念》,一共有13册,像笔记本一样,上面记录了用法语拼音拼写的东北方言。

�高德神父1876年出生在法国西北部瑟堡的一个天主教商人家庭,他1899年从马赛上船来到中国,一直到1948年去世,他在中国东北生活了整整半个世纪,其中在杜家庄生活了27年。他一生留下了将近700封家书,其中有600多封写于东北,有233封就写于杜家庄。家书中还有100多幅他描绘的东北农村生活的场景。(图为高德神父与弟弟)

�高神父的东北生活,更多照片可前往一席公众号或app观看原演讲视频�



  continue reading

713集单集

所有剧集

×
 
Loading …

欢迎使用Player FM

Player FM正在网上搜索高质量的播客,以便您现在享受。它是最好的播客应用程序,适用于安卓、iPhone和网络。注册以跨设备同步订阅。

 

快速参考指南

边探索边听这个节目
播放